国内外二氧化硫处理技术的研究
- 格式:doc
- 大小:40.00 KB
- 文档页数:3
二氧化硫转化冷却技术1.引言1.1 概述概述部分的内容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介绍二氧化硫转化冷却技术的背景和意义:二氧化硫转化冷却技术是一种应用广泛的环保技术,它可以将二氧化硫气体转化为可再利用的产物,从而实现对环境中二氧化硫的减排和资源的有效利用。
由于二氧化硫是一种常见的工业废气污染物,其排放会造成大气污染和酸雨等环境问题,因此研发和应用二氧化硫转化冷却技术对于改善环境质量、保护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二、阐述二氧化硫转化冷却技术的基本原理:二氧化硫转化冷却技术主要通过催化剂和反应条件的控制实现。
其基本原理是将含有二氧化硫的气体通过特定的反应器,在适宜的温度、压力和气氛条件下加入催化剂,将二氧化硫转化为其他化合物。
这些转化产物可以是硫酸、硫酰氯等,这些产物可以进一步应用于工业生产中,达到资源的循环利用。
三、概述二氧化硫转化冷却技术的应用领域和前景:二氧化硫转化冷却技术在环境保护、工业过程中和资源利用等方面都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首先,在环境领域,通过使用该技术可以有效地降低二氧化硫的排放,减少大气污染和酸雨的发生。
其次,在工业过程中,通过将二氧化硫转化为可再利用的产物,可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此外,随着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二氧化硫转化冷却技术还可以应用于其他领域,如能源领域、化工领域等,为相关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支持。
综上所述,二氧化硫转化冷却技术作为一种环保技术,通过将二氧化硫转化为可再利用的产物,可以实现对环境污染的减少和资源的有效利用。
其应用领域广泛且前景良好,具有重要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未来,我们有理由相信,在持续的研发和创新下,二氧化硫转化冷却技术将在环保领域和产业界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叙述:首先,介绍文章的整体结构安排。
可以说明文章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其中引言部分是对文章主题进行简要介绍,正文部分是详细阐述二氧化硫转化冷却技术的原理和应用领域,结论部分是对整篇文章进行总结和展望。
光催化二氧化硫去除机理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光催化二氧化硫去除技术是一种利用光催化剂来促进氧化反应,将有毒的二氧化硫转化为无害的化合物的技术。
二氧化硫是一种常见的污染物,主要来源于燃煤、火力发电厂和工业生产过程中的燃烧过程中排放出的气体。
长期暴露于二氧化硫污染环境中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引起眼睛、呼吸道等疾病。
研究和开发有效的去除二氧化硫的技术变得十分重要。
光催化二氧化硫去除技术的核心是利用光催化剂吸收太阳光或紫外光,产生活性氧化物质(如—OH、O2−和H2O2)来催化氧化反应。
光催化剂通常是一种能够吸收太阳光或紫外光的半导体材料,比如二氧化钛(TiO2)、半导体配合物等。
当二氧化硫气体与催化剂表面的活性氧化物质接触时,会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将二氧化硫氧化为硫酸等无害的产物。
光催化二氧化硫去除技术的机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 光照吸收:光催化剂表面的晶体结构能够吸收入射的太阳光或紫外光,并激发电子从价带跃迁到导带,形成自由电子和空穴。
这些自由载流子是催化氧化反应的关键。
2. 活性氧化剂生成:在光照的作用下,光催化剂表面的自由电子和空穴会与氧分子发生反应,生成活性氧化剂(如—OH、O2−和H2O2),这些物质具有强氧化性,可催化二氧化硫氧化反应。
3. 氧化反应:二氧化硫气体在与活性氧化剂接触时发生氧化反应,生成硫酸等无毒化合物。
光催化反应过程中,自由电子和空穴会不断被激发,保持活性氧化剂的充足供应,从而实现高效的氧化反应。
除了二氧化硫氧化反应外,光催化二氧化硫去除技术还可以促进其与其他气体(如一氧化碳、氨气等)的吸附和氧化反应,从而实现多污染物的治理。
光催化技术具有无需添加额外化学试剂、低能耗、操作简便等优点,逐渐被应用于工业废气处理、烟囱排放净化等领域。
光催化二氧化硫去除技术也面临一些挑战,比如光照条件限制、催化剂稳定性、产物后处理等问题。
当前,研究人员正在不断探索新型光催化剂材料、优化反应条件,以提高光催化二氧化硫去除技术的效率和稳定性。
二氧化硫尾气处理方法二氧化硫是一种常见的工业废气,它是燃烧化石燃料时产生的主要污染物之一。
二氧化硫的排放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都会造成严重的危害。
因此,对二氧化硫尾气进行有效处理,减少其排放量,是当前环保工作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针对二氧化硫尾气处理,目前已经出现了多种方法,包括物理方法、化学方法和生物方法等。
其中,物理方法主要包括吸收、吸附和膜分离等技术;化学方法主要包括氧化、还原和中和等技术;生物方法主要包括生物脱硫和微生物降解等技术。
下面将分别介绍这些方法的处理原理和特点。
首先是物理方法,吸收是指将二氧化硫气体通过液体吸收剂,使其溶解在液体中,达到净化的目的。
吸附则是利用固体吸附剂对二氧化硫进行吸附,再通过再生使吸附剂得以重复使用。
膜分离则是利用特定的膜材料,通过渗透和分离的原理,将二氧化硫气体和其他气体分离开来。
这些物理方法具有操作简单、成本较低的特点,但处理效率较低,适用范围有限。
其次是化学方法,氧化是将二氧化硫氧化成硫酸气体或硫酸颗粒,再通过沉淀或吸附的方式将其去除。
还原则是将二氧化硫还原成硫化氢气体,再通过吸附或其他方法将其去除。
中和则是利用碱性物质中和二氧化硫气体,使其转化为无害的盐类物质。
这些化学方法处理效率较高,但操作复杂,成本较高,且会产生二次污染物。
最后是生物方法,生物脱硫是利用微生物对二氧化硫进行代谢降解,将其转化为无害的物质。
微生物降解则是利用微生物对二氧化硫进行降解,将其转化为二氧化硫酸气体,再通过其他方法将其去除。
这些生物方法处理效率较高,且不会产生二次污染物,但操作条件苛刻,对微生物的要求较高。
综上所述,针对二氧化硫尾气的处理方法各有特点,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处理。
在实际应用中,也可以采用多种方法相结合,以达到更好的处理效果。
希望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能够研发出更加高效、环保的二氧化硫尾气处理方法,为环境保护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一、题目:脱除废气中的H2S的工艺技术研究二、指导思想和目的要求:当前,部分化工企业在生产运行过程中会排放大量气体,部分排放的气体中含有H2S气体。
而工业气态污染物中的H2S能引起化工设备的腐蚀以及化工催化剂中毒与失效,导致生产成本增加及产品质量下降。
如不经过处理直接排放到大气中,其中有毒有害废气体由于具有特殊的毒害性,对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的安全造成严重的威胁。
粘胶纤维生产企业在生产过程中采用二硫化碳作为溶剂,在黄化制胶阶段,二硫化碳和碱纤维素发生反应生成纤维素磺酸钠,在后续的纺丝工段中纤维素磺酸钠与硫酸发生反应,散发出H2S气体。
目前,行业对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含有H2S废气采取的处理措施是:将高浓度废气集中回收处理,低浓度废气由排气塔高空排放。
H 2S属有毒有害气体,空气中混有少量H2S,即有明显的刺鼻气味,造成厂区周边异味,且影响环境,不利于企业的绿色可持续发展。
为积极响应国家环境保护和污染治理政策要求,进一步提升企业环保处理技术水平,积极践行国家“双碳”政策,本文将系统的分析论述当前废气中H2S的高效脱除工艺技术,对各项技术的适用条件、优缺点进行总结归纳,为企业解决脱除废气中H2S气体提供参考,选用最经济、最高效的方法提升环保治理水平,推动企业的绿色可持续发展。
三、主要技术指标:现有的废气中H2S的脱除技术主要分为两大类:湿法脱除技术和干法脱除技术。
而湿法脱硫技术中包含了物理吸收法和化学吸收法,干法脱硫技术包含了活性炭法和氧化物法。
本文将系统分析总结湿法脱除和干法脱除技术中的主要工艺技术,重点对脱除技术的工艺原理、适用条件、优缺点等进行综述和归纳,并对脱除效率等技术指标进行总结对比,并指出今后硫化氢脱除技术的发展方向。
四、进度与要求:2021年12月,进行课题选题;2022年1月,收集废气中脱除H2S气体工艺技术相关资料,进行课题任务书编写并提交;2022年2月-3月,总结整理收集的相关技术资料,走访相关企业进行调研交流,做好技术信息的进一步收集,撰写论文;2022年4月,论文答辩。
有机胺湿法烟气脱硫实验研究的开题报告
一、研究背景和意义
煤炭的成为我国能源资源的主导,在改善民生和经济发展中发挥着
重要的作用。
但是烟气中的二氧化硫会对环境和人体健康产生不良影响,因此烟气脱硫技术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和深远的意义。
有机胺湿
法烟气脱硫技术相较于其他脱硫方法具有药剂消耗量小、设备投资少、
脱除效率高等特点,因此被广泛应用于烟气脱硫中。
本文旨在通过实验
研究探究有机胺湿法脱硫技术在烟气脱硫中的应用情况和影响因素,为
绿色环保及能源低碳发展提供技术支撑和理论指导。
二、研究方法
本研究将以煤炭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硫为研究对象,采用有机胺湿法
进行脱硫处理。
实验中将对其药剂消耗量、脱硫效率、流量变化等进行
分析,探究不同温度、湿度等环境条件下脱硫效率变化情况。
同时,还
将选取合适的实验装置进行试验,通过色谱仪等分析设备对实验结果进
行定量分析。
三、预期成果和意义
通过实验研究,将得到有机胺湿法脱硫技术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脱
硫效率、药剂消耗量的变化情况,并分析影响因素;同时,也能发现该
技术的不足和瓶颈,指导后续技术研发和改进。
通过研究结果,能够为
烟气脱硫技术在实际应用和推广中提供技术支撑和理论指导,促进我国
环保减排工作的发展,实现绿色、低碳的可持续发展。
杂多酸催化剂催化氧化脱硫研究进展一、简述伴随着能源需求的不断增长,环境问题逐渐引起了全球范围内的广泛关注。
油气、生物质以及煤等化石燃料的大量燃烧所排放的硫化物不仅对环境造成了严重污染,而且还对社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在油品升级和清洁能源利用的过程中,硫含量的降低变得尤为关键。
在这一背景下,杂多酸催化剂作为一种高效、环保的固体酸催化剂,在催化氧化脱硫领域展现出了极大的潜力。
通过其独特的结构和性质,杂多酸能够有效地促使有机硫化物进行氧化反应,从而将其转化为易于去除的二氧化硫或硫酸盐,实现对燃料中的硫含量的有效控制。
本文将对近年来杂多酸催化剂在催化氧化脱硫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包括其制备方法、催化性能、影响因素以及应用前景等方面的内容。
1. 硫在环境中的重要性在当今世界,环境保护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问题。
硫是大气污染物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环境和人类健康产生严重影响。
燃煤和工业过程产生的硫化物排放到大气中,形成酸雨、雾霾等恶劣天气现象。
硫还是造成水体富营养化和土壤污染的重要原因之一。
为了有效控制硫污染,各国政府和企业正逐步提高对硫排放的监管力度。
脱硫技术作为减少硫排放的关键手段,受到了广泛关注。
杂多酸催化剂在脱硫反应中具有高活性、高选择性和良好的热稳定性等优点,成为了研究热点。
借助杂多酸催化氧化脱硫技术,可以有效降低硫化物的排放,保护环境。
本文将对杂多酸催化剂催化氧化脱硫技术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并探讨硫在环境中的重要性及杂多酸催化剂在这一领域的应用前景。
2. 排放污染的挑战与硫氧化物处理技术的发展伴随着工业化进程,人类活动带来的污染物排放,特别是硫氧化物(SOx),已成为环境领域的主要问题之一。
硫氧化物主要来源于燃煤、石油等化石燃料的燃烧以及有色重金属冶炼、矿石加工等生产工艺过程中的尾气。
这些含硫气体不仅对环境造成了严重污染,还对社会经济和人类健康产生了长远的影响。
传统的硫氧化物处理方法如催化转化、吸收法、吸附法、膜分离法等,在处理效率和环境友好性方面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第26卷第4期电站系统工程V ol.26 No.4 2010年7月Power System Engineering 1 文章编号:1005-006X(2010)04-0001-02国内外烟气脱硫技术综述Summary of Domestic and Abroad FGD Technology嫩江县海信热电有限责任公司张秀云 郑继成近年来,世界各发达国家在烟气脱硫(FGD)方面均取得了很大的进展,美国、德国、日本等发达工业国家计划在2000年前完成200610 MW的FGD处理容量。
目前国际上已实现工业应用的燃煤电厂烟气脱硫技术主要有:①湿法脱硫技术,占85%左右,其中石灰石石膏法约占36.7%;②雾干燥脱硫技术,约占8.4%;③吸收剂再生脱硫法,约占3.4%;④炉内喷射吸收剂/增温活化脱硫法,约占1.9%;⑤海水脱硫技术;⑥电子束脱硫技术;⑦脉冲等离子体脱硫技术;⑧烟气循环流化床脱硫技术。
1 主要烟气脱硫技术1.1 湿法脱硫技术湿法脱硫工艺应用最多,占脱硫总装机容量85%。
而其中占主导地位的石灰石-石膏法是目前技术上最成熟、实用业绩最多、运行状况最稳定的脱硫工艺,已有近30年的运行经验,其脱硫效率在90%以上,副产品石膏可回收利用,也可抛弃处置。
20世纪70年代末,石灰石-石膏法FGD技术在美国、德国和英国基本过关,开始大规模推向市场,到80年代中期,这些国家的FGD市场渐趋饱和。
各供应商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不断积累经验,形成了各自的特点,但从总体上看,还是大同小异,共性大于个性。
值得一提是德国的SHU 公司(全称黑尔环境工程公司)的工艺,在吸收剂石灰石浆液中加入少量甲酸(HCOOH即蚁酸),效果很好;脱硫反应中间生成物不是难溶的CaSO3而是易溶的Ca(HSO3)2,避免了一般石灰石/石灰-石膏法操作不当时出现CaSO3结垢和堵塞现象;石灰石的溶解度增加80~1000倍,可使液气比减少25%~75%。
脱硫脱硝一体化的研究现状脱硫脱硝一体化技术是指将燃煤电厂的脱硫和脱硝系统进行整合,采用共同的设备和工艺进行处理,以提高脱硫脱硝的效率和降低运行成本。
近年来,随着环保政策的不断加强,脱硫脱硝一体化技术逐渐成为燃煤电厂治理大气污染的重要手段。
本文将从国内外脱硫脱硝一体化技术的研究现状、存在的问题和发展趋势等方面进行综述。
1. 国内研究现状在我国,脱硫脱硝一体化技术的研究始于20世纪90年代,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取得了一系列成果。
目前,国内很多大型燃煤电厂都已经采用了脱硫脱硝一体化技术,取得了较好的环保效果。
值得一提的是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以下简称“中国电科”)在脱硫脱硝一体化技术方面的研究成果。
中国电科在脱硫脱硝一体化技术方面进行了深入的研究,针对燃煤电厂的特点和实际需求,提出了一系列创新性的技术方案,形成了一整套成熟的脱硫脱硝一体化技术体系。
在脱硫方面,中国电科提出了高效脱硫技术,采用了吸收塔二次喷淋和增容塔工艺进行处理,大大提升了脱硫效率。
在脱硝方面,中国电科则提出了“烟气分离、SNCR和SCR 结合”的一体化脱硝技术,可以根据燃煤电厂运行状态和烟气特性进行智能调控,提高了脱硝效率和降低了运行成本。
在脱硫方面,国外主要采用湿法脱硫技术,如石灰石-石膏法和海水脱硫法等,能够有效地降低燃煤电厂的二氧化硫排放。
在脱硝方面,国外主要采用SCR和SNCR技术,能够有效地降低燃煤电厂的氮氧化物排放。
国外还有一些新型的脱硫脱硝一体化技术不断涌现,如脱硝脱硫一体化反应器技术、脱硝脱硫一体化催化剂技术等,逐渐成为发展的热点。
二、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尽管脱硫脱硝一体化技术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在实际应用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
1. 工艺参数优化脱硫脱硝一体化技术的工艺参数优化是解决目前问题的关键。
这需要研究人员结合实际情况,对燃煤电厂的工艺流程、设备配置、运行状态等进行深入研究,找出最优化的工艺参数,提高脱硫脱硝的效率。
克劳斯法硫磺回收工艺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1. 引言1.1 背景介绍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工业生产的规模和数量不断增加,硫磺作为重要的化工原料在很多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硫磺的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副产物硫化氢,这不仅对环境造成污染,还会浪费资源。
实现硫磺的有效回收变得尤为重要。
克劳斯法硫磺回收工艺技术作为目前比较成熟的硫磺回收技术之一,已经在工业生产中得到广泛应用。
该技术能够将含硫废气中的硫磺氧化为二氧化硫,再进行吸收和氧化反应,最终得到高纯度的硫磺产品。
克劳斯法技术不仅可以有效减少硫磺的浪费,同时还可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为了全面了解克劳斯法硫磺回收工艺技术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本文将对该技术进行详细分析,并展望未来的发展方向,以期为相关研究和实践提供参考和指导。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主要是探讨克劳斯法硫磺回收工艺技术的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其在环保领域中的重要意义和应用前景。
通过深入研究相关技术及行业现状,可以为进一步优化硫磺回收工艺提供参考和指导。
可以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和挑战,提出可行的解决方案和发展路径,以推动克劳斯法硫磺回收技术的不断创新和提升。
通过对未来发展趋势进行预测和分析,可以为企业和决策者提供科学的依据和决策支持,促进我国克劳斯法硫磺回收工艺技术的快速发展,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2. 正文2.1 克劳斯法硫磺回收工艺技术简介克劳斯法硫磺回收工艺技术是一种通过燃烧硫化氢气体来生成二氧化硫的工艺。
这一技术主要应用于炼油、化工、冶金等行业,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硫化氢废气可以通过克劳斯法硫磺回收工艺进行处理,将废气中的硫化氢转化为二氧化硫,再进一步转化为硫磺。
克劳斯法硫磺回收工艺主要包括硫化氢气体的燃烧和催化氧化两个步骤。
首先硫化氢气体被燃烧生成二氧化硫,然后通过催化剂的作用,二氧化硫进一步转化为硫磺。
整个工艺具有高效、环保的特点,可以有效减少二氧化硫和硫磺的排放,提高资源利用率。
烟气脱硫、脱硝及除尘技术研究进展文献综述文献综述烟气脱硫、脱硝及除尘技术研究进展一、前言部分我国能源结构是以燃煤为主,煤烟型污染的控制是大气环境保护的重点。
应因地制宜、结合国情,根据地区大气环境的特点,开发应用成熟技术、实用技术。
在除尘方面,在满足环境质量标准和排放标准的前提下,小型电厂锅炉除尘可选择单元复合多管式除尘器和陶瓷多管除尘器;对于中大型电厂锅炉除尘优先采用多级静电除尘器和袋式除尘,以满足环境质量标准要求。
在脱硫脱硝方面,可通过选择低硫煤(0,7以下),采用循环流化床锅炉,而且在燃烧过程加入石灰石为主的脱硫剂,可以有效的控制SO2的排放。
相对较低的燃烧温度也大大降低了NOx 的生成。
烟气脱硫,我国先后引进并建成了包括石灰石/石灰—石膏法、旋转喷雾干燥法、炉内喷钙炉后活化干法、海水洗涤法和电子束法的示范工程,为电厂因地制宜选用不同的烟气脱硫工艺提供样板。
但湿法脱硫工艺是世界上应用最多最为成熟的技术,也是我国重点发展的脱硫技术。
我国低NOx燃烧技术也发展很快,通过空气分级燃烧、尾气再循环等改变燃烧条件和燃烧方式,控制燃烧温度以减少NOx的产生。
结合我国国情开发电子束脱硫脱硝技术等,使其SO2、NOx资源回收利用,将会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注重选择引进国外先进、实用技术,通过消化吸收、加速使其国产化、 1配套化,降低造价。
从而可知对于除尘、脱硫、脱硝处理系统的研究对现在的社会发展和未来有着重大的意义。
二、主题部分随着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我国已经成为能源生产和消费大国,在此产生的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的排放量也逐年增加,目前已经居世界第一位。
由于我国的经济结构和社会生活建立在国产能源的基础上,而煤炭又占常规能源探明储量的90 ,因此,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煤炭仍将是我国的主要能源,据有关统计:若不采取有效的削减措施,2020年我国SO2:排放量将达到3500万吨,NOx排放量将 2,3,4达到2700万吨之多其中燃煤二氧化硫排放量占二氧化硫排放总量的90以上,火电站是我国的主要耗煤大户,其次是工业锅炉和取暖锅炉。
食品中二氧化硫含量检测技术研究近年来,食品安全问题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
其中,食品中二氧化硫含量的检测技术备受关注。
二氧化硫是一种常见的食品添加剂,它可以用于保持食物的颜色和延长保质期。
然而,过量的二氧化硫摄入会对人体健康造成不良影响。
因此,发展一种有效的二氧化硫含量检测技术对于保障食品安全至关重要。
首先,常见的二氧化硫检测方法是使用化学分析技术。
其中,传统的甲醛法是一种常用的方法。
这种方法基于二氧化硫与甲醛反应生成亚硫酸盐,之后测定亚硫酸盐的含量来间接推断二氧化硫含量。
尽管这种方法在过去被广泛应用,但其存在着操作复杂、时间耗费长、结果不稳定等缺点。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研究者们提出了一种新的检测方法——纳米材料法。
纳米材料法是近年来才开始研究的一种检测技术。
研究人员利用纳米材料的特殊性质,对食品中的二氧化硫进行检测。
例如,有研究表明,金纳米颗粒可以与二氧化硫发生反应,并且这种反应会引起纳米颗粒的光学性质发生变化。
通过测量这种光学性质的变化,可以快速准确地确定食品中的二氧化硫含量。
这种方法具有操作简单、快速高效、结果准确等优点,因此备受研究者们的关注。
此外,近年来还出现了一种无损检测技术——红外光谱法。
这种方法通过检测二氧化硫分子与红外光谱之间的相互作用,来确定食品中的二氧化硫含量。
红外光谱法不需要对食品进行任何处理,不会对食品的品质产生影响,因此备受人们青睐。
同时,这种方法还可以实现对多种食品中二氧化硫含量的同步检测,具有快速、便捷的特点。
然而,目前的二氧化硫检测技术还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无论是化学分析方法还是新兴的纳米材料法和红外光谱法,都需要实验室设备和专业人员进行操作和分析,使得检测成本较高。
其次,这些方法需要对食品进行处理,可能对食品的品质产生一定的影响。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未来的研究方向有两个方面。
一方面是开发更加简单、快速、便捷的检测方法,例如利用便携式纳米材料传感器实现即时检测。
另一方面是探索新的检测手段,例如利用光谱学和电化学的相结合来实现对二氧化硫的快速检测。
二氧化硫最佳处理方案说说二氧化硫那些事儿,咱们得聊聊怎么处理它才是最佳方案。
二氧化硫这家伙,可不是什么善茬儿,它对咱们的大气环境可是个不小的威胁。
不过,咱们也别怕它,只要方法得当,就能让它变得服服帖帖。
首先啊,咱们得知道二氧化硫是个啥。
二氧化硫,听起来就像是个化学名词,其实它就在咱们身边。
工厂排放的废气里,汽车尾气里,甚至火山喷发的时候,都会有它的身影。
这家伙无色无味,但可别小瞧它,它可是个隐形杀手,对咱们的环境和健康都有着不小的危害。
那咱们怎么处理它呢?这就得说到最佳处理方案了。
咱们得先来个“擒贼先擒王”,找出二氧化硫的源头。
工厂排放是大头,那就得让工厂老板们长点心,给他们的排放设备来个升级换代,让废气在排放前就经过层层过滤,把二氧化硫这些有害物质给过滤掉。
这样一来,源头的问题就解决了大半。
当然了,光靠工厂自觉可不行,咱们还得来个“双管齐下”。
政府部门得加强监管,时不时地去工厂检查检查,看看他们的排放是否达标。
对于那些屡教不改的工厂,那就得给他们点颜色瞧瞧,罚款、停产整顿,甚至吊销营业执照,让他们知道污染环境可不是闹着玩儿的。
不过啊,光处理工厂排放还不够,咱们还得在日常生活中也注意起来。
比如啊,咱们开车的时候,尽量少开快车,少急刹车,这样尾气排放就能减少点。
还有啊,咱们平时用的煤、油等燃料,也得尽量选择那些含硫量低的,从源头上减少二氧化硫的产生。
除了这些,咱们还得来点“高科技”手段。
科学家们可是个宝,他们研发出了很多处理二氧化硫的新技术。
比如啊,有个叫“湿法脱硫”的技术,就能把废气中的二氧化硫给吸收掉,然后再经过一系列处理,就能把它变成对环境无害的物质。
还有啊,有个叫“催化氧化”的技术,也能把二氧化硫给转化成硫酸等有用的物质,这样一来,既处理了废气,又得到了资源,真是一举两得啊!当然了,处理二氧化硫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搞定的事儿,这得靠咱们大家长期共同努力才行。
就像咱们平时说的,“人心齐,泰山移”,只要咱们大家齐心协力,就一定能战胜这个环境杀手。
干法脱硫技术什么是干法脱硫技术干法脱硫技术是一种通过化学反应将燃煤过程中产生的二氧化硫(SO2)转化为无害的化合物的技术。
与传统的湿法脱硫技术相比,干法脱硫技术具有能耗低、占地面积小、处理规模灵活等优势,成为燃煤发电厂脱硫的一种重要技术路线。
干法脱硫技术的工作原理干法脱硫技术主要通过氧化、吸收和抑制三个步骤实现二氧化硫的去除。
氧化干法脱硫技术的第一步是将二氧化硫氧化成更容易吸收的化合物。
常用的氧化剂包括氧气、空气和氧化剂催化剂等。
在氧化过程中,二氧化硫与氧气或其他氧化剂进行反应生成硫三氧化物(SO3)。
吸收在氧化后,硫三氧化物会与干法脱硫系统中的吸收剂反应生成硫酸盐或硫酸。
常用的吸收剂包括石灰石、活性炭、氢氧化钠等。
吸收剂与硫三氧化物反应后形成的化合物较为稳定,能有效地催化反应。
抑制在干法脱硫技术中,为了增加脱硫效果,通常添加一些抑制剂。
这些抑制剂能够降低二氧化硫的生成速率,减少硫三氧化物的生成量。
常用的抑制剂有氯化钙、硫酸盐等。
干法脱硫技术的应用领域和优势干法脱硫技术适用于大型煤电厂、燃煤锅炉、钢铁冶炼厂等需要处理大量二氧化硫排放的行业和设备。
与湿法脱硫技术相比,干法脱硫技术具有以下优势:1.节约水资源:湿法脱硫技术需要大量水资源进行吸收和冲洗操作,而干法脱硫技术不需要额外的水资源。
2.节能减排:干法脱硫技术能够有效去除二氧化硫,减少对环境的污染,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3.占地面积小:由于不需要大量的吸收液和辅助设施,干法脱硫技术的处理单元占地面积较小,节约用地。
4.技术成熟:干法脱硫技术已经在国内外多个项目中得到广泛应用,具备较高的工程技术成熟度。
干法脱硫技术的挑战和发展趋势干法脱硫技术在应用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挑战和问题。
首先,硫酸盐和硫酸化合物的产生会对设备和环境造成腐蚀,需要进行针对性的材料选择和防腐措施。
此外,干法脱硫技术也需要考虑对氮氧化物、烟尘等其他污染物的处理。
为了进一步提高干法脱硫技术的效果和应用范围,未来的发展趋势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技术改进:改进干法脱硫系统的结构和反应条件,提高二氧化硫的去除率和抑制效果。
二硫化碳行业现状及发展建议1国内外二硫化碳行业生产情况1.1国外生产情况国外二硫化碳的生产主要分布在美国、巴西、阿根廷、印尼、印度、泰国、中国台湾、澳大利亚、韩国、日本、越南、秘鲁等国家和地区。
二硫化碳设计产能67.8 万t/a ,实际产量约49 万t/a ,用户主要集中在粘胶、选矿药剂及垃圾发电等行业,市场需求总量约49万t ,预计东南亚国家粘胶产业产能的进一步扩张,未来五年需求量将上升到52 万~55 万t 。
国外二硫化碳主要生产企业见表1 。
表1 国外二硫化碳主要生产企业万t/a序号国家生产厂家设计产能实际产量1 美国阿克苏诺贝尔9 52 德国阿克苏诺贝尔8 63 阿根廷阿克苏诺贝尔 1.5 1.54 俄罗斯VOLZHSKY ORGSYNTHESE 6 35 印度巴瑞拉公司 5 36 印度联合磷化工公司 4 3.57 印度INDOBAIJIN CHEMICAL PRIVATE LTD. 6 48 印度CENTURY 1.3 19 印度GRASIM 12 1010 日本NIPPON RYUTAN KOGYO 6 311 印尼PT. SOUTH PACIFIC VISCOSE 3.5 3.512 印尼PT INDO BHARAT RAYON 3 313 泰国THAI RAYON PUBLIC COMPANY LIMITED 2.5 2.5 小计67.8 491.2国内生产情况1958年,我国从原民主德国引进粘胶人造丝装置的同时,引进了一套年产 6 000t 的木炭法生产二硫化碳装置。
20 世纪60 年代,国内自行设计了规模为6 000t 的木炭法生产二硫化碳装置,在南京等地建成投产。
70 年代初,在成都开始了以天然气与硫为原料的非催化法生产二硫化碳的试验研究工作。
经过多年的研究和攻关,实现了年产1500t 的生产装置,并于1985年投入了生产。
1988年,国内辽阳瑞兴化工集团有限公司引进美国20 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成套技术,在国内首家建成年产2.6 万t 的生产线。
浅析烟气中二氧化硫的去除技术【摘要】在深入研究了煤燃烧过程中发生的一系列SO2生成的化学反应后,提出了以生石灰为固硫剂将硫固定在灰渣中的固硫技术和以石灰水为吸收液将二氧化硫吸收后变为亚硫酸盐沉淀于石灰水中的麻石水膜除尘器的脱硫技术,从而使烟气中的二氧化硫气体得到有效去除。
【关键词】烟气;二氧化硫;去除煤在燃烧过程中,有大量的烟气排出,同时伴随着SO2气体排放,会对大气环境造成严重污染。
在人口密集工业发达的大城市,每年都会出现程度不同的酸雨,已直接影响着人民的生活和健康,因此烟气中SO2去除是势在必行。
煤的脱硫技术,由于其工艺复杂,设备庞大,费用高昂,还不太适应我国工业发展状况,要取得普及可能困难较大,但煤燃烧过程中将硫大部分固定在煤渣之中和烟气排放过程中充分利用麻石除尘器的脱硫作用未尝不是一种技术上简单、投资少、管理简便的治理方法。
现就这方面进行一些分析。
1、燃煤固硫技术1.1 煤在燃烧过程中SO2的生成反应煤中的全硫份包括无机硫和有机硫。
有机硫通式为R-S;无机硫有游离态的硫及硫铁矿和硫酸盐中的硫,在高硫份煤中,硫主要以硫铁矿的形式存在。
燃烧后的生成物质为SO2。
一般来说,硫酸盐中的硫难于分解出来,为不可燃烧硫,可直接进入灰粉中,但在实际中,在高温下有些金属硫酸盐是可以分解的。
例如:CaSO4+CO2=CaO+CO+SO2↑+O22CaSO4=2CaO+2SO2↑+O21.2 SO2在燃烧炉和烟道内的变化煤在燃烧过程中产生的SO2在燃烧炉、灶和烟道内要发生一系列复杂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归纳起来,主要可分为以下两大类:①SO2的氧化反应。
SO2的氧化反应主要是在金属氧化物、金属盐类和其他粉尘的接触催化作用下转化为SO3或硫酴盐。
铁的氧化物和其它一些金属氧化物更有利于SO2氧化为SO3的反应的进行。
有专家指出,烟尘中的颗粒催化SO2的氧化反应,可将SO2转化为SO3的转化率提高到50%甚至更高。
国内外二氧化硫污染及其处理技术 摘要:二氧化硫是大气的主要污染物之一,它给人类带来的危害较为严重。我国是一个二氧化硫排放大国,因此探求二氧化硫处理技术,对于环境保护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主要综述了近些年来国内外关于二氧化硫处理技术的研究进展。 关键字:二氧化硫、处理技术 二氧化硫的来源:SO2是大气主要污染物之一 ,为大气环境污染例行监测的必测项目。以煤和石油为燃料的火力发电厂、工业锅炉、垃圾焚烧、生活取暖、柴油发动机、金属冶炼厂、造纸厂等为其主要来源。 二氧化硫的危害:SO2的污染属于低浓度、长期污染,它的存在对自然生态环境、人类健康、工业生产、建筑物及材料等方面造成一定程度的危害。SO2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主要通过呼吸道进入人体,与呼吸器官作用,引起或加重呼吸器官的疾病。SO2往往被飘尘吸附,SO2和飘尘的协同效应使其对人体的危害更大。SO2对植物的危害主要是通过叶面气孔进入植物体,如果其浓度和持续时间超过本体的自解机能就会破坏植物的正常生理机能,使其生长缓慢,对病虫害的抵御能力低,严重时会枯死。SO2给人类带来最严重的问题是酸雨,这是全球性问题。酸雨对环境的危害最为突出的是使湖泊变为酸性,导致水生物死亡。酸雨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及破坏主要表现在使土壤酸化和贫瘠化,农作物及森林生长减缓。酸雨还加速了许多用于建筑结构、桥梁、水坝、工业装备、供水管网、地下储罐、水轮发电机组、动力和通讯设备等材料的腐蚀,对文物古迹、历史建筑、雕刻等重要文物设施造成严重损坏。 我国目前的现状:我国是一个燃煤大国,每年的耗煤量约为10亿吨,长期以来,在我国能源生产与消费结构中煤炭一直占主导地位,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煤炭还将是我国的主要能源,煤炭在能源结构中的主导地位不会改变【1】。我国煤的质量较差,含硫量较高,这也是导致我国每年二氧化硫排放量较高的主要原因;另一方面就是燃煤的脱硫过程,技术较为落后,效果不好,对于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硫处理技术较差,导致我国每年二氧化硫排放量较高。2005年,全国二氧化硫排放总量高达2549万吨【1、2】,居世界第一,比2000年增加了27%。2010年排放量为2300万吨,虽然排放量有所下降,但仍居世界第一位。有关研究表明,中国每排放一吨二氧化硫造成的经济损失约2万元,空气污染特别是酸雨污染已严重制约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顺利实现。因此,研究二氧化硫的处理技术对于环境保护和经济建设方面都非常重要。 国内外二氧化硫的处理技术研究进展:针对二氧化硫污染严重的问题,各国也都在进行研究新的技术处理,以减少二氧化硫对环境的危害。从层面上看,应当包含两方面的内容,一:对含硫化石燃料燃烧前进行脱硫,这是从根源上减少二氧化硫的危害;二:对烟道气中的二氧化硫进行吸收,减少二氧化硫的排放。 目前烟气脱硫技术种类达到几十种,下面介绍主要的处理方法。 1、湿法脱硫 湿法脱硫工艺是世界上应用较多的脱硫技术,占脱硫总装机容量的83.02%。原理是采用采用碱性浆液或溶液作为吸收剂在吸收塔内对含有SO2的烟气进行喷林洗涤,使SO2和吸收剂反应生成亚硫酸盐和硫酸盐。湿法烟气脱硫技术是烟气脱硫技术中最为成熟的一种技术, 常用的湿法工艺有:石灰石/石灰一石膏法、双碱法、氨酸法、钠盐循环法、碱式硫酸铝法、水和稀酸吸收法、氧化镁法、海水脱硫、高分子溶液吸收【3】、含砷碱液吸收【4】、利用除尘水,冲渣水处理SO2【5】等技术 1.1、石灰/ 石灰石- 石膏法。 这种方法是利用石灰或石灰石作吸收剂, 吸收净化烟气中的SO2, 反应生成亚硫酸钙( CaSO3 ) , 再将这一产物氧化成石膏( CaSO42H2O) , 脱硫效率可达90% 以上,该工艺比较适合于中低硫煤锅炉。 1.2、海水烟气脱硫技术 海水烟气脱硫是利用海水的天然碱度来脱除烟气中的SO2 1.3、高分子溶液吸收 高分子溶液循环吸收法脱除并回收烟气中的二氧化硫技术”采用的吸收剂是以有机高分子试剂为主, 添加少量活化剂和缓蚀剂等组成的水溶液。该吸收剂对SO2气体具有良好的吸收和受热状态下的解吸能力, 其脱硫机理如下: 主反应式: .SO2 +H2O +R → R.H2SO3 另有附属反应: SO3 + H2O → H* + HSO3-
上式中R 代表高分子吸收剂, 两种反应均是可逆反应, 低温下反应从左向右进行, 高温下反应从右向左进行。“高分子溶液循环吸收法脱除并回收烟气中的二氧化硫技术” 正是利用此原理, 在低温下吸收二氧化硫,高温下将吸收剂中二氧化硫再生出来, 从而达到脱除和回收烟气中SO2 的目的。回收得到的高浓度SO2 气体(干基) 纯度约为9 9% , 可作为制硫酸、液体二氧化硫或者制硫磺, 真正实现烟气中的硫变废为宝。 1.4、含砷碱液吸收 将含砷碱液通入二氧化硫烟气, 控制pH 值, 过滤得到还原溶液和锑渣。还原溶液经过蒸发结晶得到含砷亚硫酸钠混合盐; 然后, 在高温下挥发三氧化二砷, 收集烟尘得到三氧化二砷, 剩余的亚硫酸混合盐溶于水, 用硫化钠进一步除砷, 净化后的亚硫酸盐混合物蒸发结晶, 与炭混匀在高温下煅烧,亚硫酸混合盐转化为硫化钠。过程所得的锑渣送鼓风炉回收锑, 三氧化二砷出售给提砷厂家提炼砒霜,硫化钠为一种工业品出售。整个过程将锑、砷和碱得到分开。含砷碱液和烟气二氧化硫的综合处理后, 锑的回收率达到95%; 砷开路率超过94%, 进入了氧化砷烟尘中,并且二氧化硫的处理效果较好。 1.5、冲渣水处理SO2
除尘水、冲渣水能否代替石灰水净化SO2, 主要取决于其中的Ca2+、Mg2+等金属离子总
量和pH值。所以先在实验室测定除尘水、冲渣水的上述值。除尘水、冲渣水中镁的含量, 如比石灰水高,则对SO2的吸收有利。用冲渣水脱硫, 可采用两种方案。一是直接使用燃煤锅炉冲渣水处理锅炉烟气中的二氧化硫, 不加任何辅助脱硫剂。可降低净化成本80%。二是在冲渣水中加四分之一的石灰水, 脱硫率与石灰水相当, 运行成本降低34%。这样能使目前因运行成本过高而停用的SO2净化设备运转, 按中硫煤计算, 热电厂两座燃煤锅炉每年减少二氧化硫排放2200t。 2、半干法脱硫 半干法烟气脱硫技术是把石灰乳雾滴喷入吸收塔, 使其与烟气中的SO2 反应生成CaSO3 和CaSO4,由于烟气的加热作用, 石灰乳中的水分很快蒸发,最终得到干燥状态的副产品。半干法烟气脱硫的特点是: 脱硫反应是在气、固、液三相状态下进行的, 利用烟气蒸发吸收液中的水份, 使最终产物成为干粉状, 并且工艺流程简单、运行稳定可靠, 投资占电厂工程总投资的10% - 15% ,运行费用较低, 电力消耗仅为湿法的25% - 50%,脱硫效率可达80% - 90% 。 2.1旋转喷霉干燥法(SDA) SDA法的原理是通过高速旋转的雾化器,将吸收浆液雾化成细小雾滴,与烟气中的SO2进行传质、传热反应。其转速可达15 000~20 000 r/min,转速与雾化效果及脱硫效率成正比,脱硫效率在80%~85%。 2.2 炉内喷钙法(UFAC) 该法除了炉内喷石灰石粉外,在空气预热器和除尘器问加装活性反应器,并喷水增湿,使未反应的CaO遇水后生成Ca(OH)2,促进脱硫反应,使最终的脱硫效率达到70%~75%。 2.3烟气循环硫化床脱硫(CFB) CFB法是20世纪80年代德国鲁奇公司开发的一种新的脱硫工艺,它以循环硫化床原理为基础,通过吸收剂的多次再循环,延长吸收剂与烟气的接触时间,来提高吸收剂的利用率和脱硫效率。钙硫比(Ca/S)在1.1~1.2时,脱硫效率接近湿法脱硫效率。 2.4增湿灰循环脱硫(NID) NiD法是将CaO粉(粒径在1 mm以下)与除尘器收集的大量的循环灰进行混合增湿,然后将含5%水分的循环灰导人烟道反应器+与烟气进行脱硫反应。大量的脱硫循环灰具有很好的流动性和极大的蒸发表面,在很短的时间里使烟气温度从140℃降至70℃左右,烟气相对湿度增加到40%一50%,此时有利于S02分子溶解,对脱硫有利。由于让脱硫灰多次循环,使脱硫剂的利用率大大提高,当Ca/S=1.1时,脱硫效率大于80%。 3干法脱硫 干法烟气脱硫技术是将固体石灰石或石灰粉料直接喷射到炉膛内的高温区, 在高温作用下石灰石被烧成CaO, 吸收烟气中的SO2 并与之发生反应,在短时间内即完成煅烧、吸收和氧化三个过程。干法烟气脱硫的特点是: 反应在无液相介入的完全干燥状态下进行, 反应产物为干粉状, 不存在腐蚀、结垢问题。另外, 整个流程设备简单, 投资小, 占地少, 施工期短, 但脱硫效率仅30% - 60% 为了提高干法脱硫工艺的脱硫率, 在此基础上发展出炉内喷钙增湿活化法(LIFAC) 。该工艺是在炉内喷钙脱硫后, 喷水增湿, 使过程中未反应的CaO 继续与H2O 反应, 生成Ca ( OH) 2 后, 与烟气中剩余的SO2 反应, 达到二次脱硫。LIFAC 工艺脱硫效率为60%- 85%, 投资占电厂总投资的4%- 7%。 吸附法烟气脱硫属于干法脱硫的一种,它是利用吸附剂吸附烟气中SO2达到净化烟气的目的,并将吸附的SO2变为各种产品加以利用。吸附法烟气脱硫具有干法脱硫的优点,且吸附剂能反复多次利用,工艺过程简单。近年来,以活性炭(焦)、煤制脱硫剂、活性炭纤维、沸石、树脂、氧化铝为脱硫剂和变压吸附法烟气脱硫获得了研究.
参考文献: 1、孙荣庆 我国二氧化硫污染现状与控制对策 能源与环境 1003-2355(2003)07-0025-03 1、韩国刚, 苏艺, 韩振宇, 等. 中国SO2 减排控制指标体系及应用案例研究[ J] . 中国科技成果,2009, ( 22 ) : 6- 10. 2、 韩国刚, 吴波, 韩振宇, 等. 中国SO2 减排控制指标体系及减排控制对策研究[ J] 。电力环境保护, 2007, 23 ( 4) : 36- 39. 3、魏甲明 高分子溶液循环吸收法脱除并回收烟气中的二氧化硫技术 中国恩菲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北京 100038 4、单桃云 综合回收含砷碱液与二氧化硫烟气的工艺探讨 1003-5540(2012)06—0054—04 5、张四槐 利用除尘水、冲渣水处理烟气中的二氧化硫 化学教学 2007 第3期 1005-6629(2007)03-000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