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刊论文
- 格式:doc
- 大小:133.00 KB
- 文档页数:3
普通期刊论文格式要求
1.标题:准确、简明地描述论文的研究内容,通常包括关键词。
2.摘要:对论文的主要内容进行简要描述,包括研究目的、方法、结果和结论等,长度通常为150-250个字。
3.关键词:至少列出3-5个与论文主题相关的关键词,用于标识文章的主题。
4.引言:介绍研究背景、问题的重要性以及以往研究的综述,明确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并提出解决问题的研究假设。
5.方法:详细描述研究的设计、实验材料和方法、数据采集和数据分析等各个步骤,以便其他研究者能够重复研究。
6.结果:以表格、图表、统计数据等形式呈现研究结果,尽量客观地描述实验结果,并进行适当的数据分析和解释。
7.讨论:对结果进行解释和讨论,评估结果的可靠性和局限性,并与以往的研究进行比较和讨论。
8.结论:总结论文的主要发现,强调研究的重要性和创新点,并提出需要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此外,不同期刊可能还有特定的格式要求,如字体、字号、行距、页边距等方面的要求,可以在期刊的官方网站或投稿指南中查阅。
在撰写论文时,应尽量符合期刊的格式要求,以增加被接受和发表的机会。
省级刊物论文发表要求每个期刊的要求都是不一样的,这些会在期刊的征稿函里有明确的标注,最主要的是文章的质量,只要您把控好自己文章的质量度,原创度,然后按照期刊对文章的格式和字数要求修改文章,再进行投稿的话录用几率是比较大的。
下面我们来看看期刊对文章的质量要求:(1)科学性。
一篇优秀的科研论文首先应当具备科学性。
论文中得出的研究结果和结论,能够被他人和今后的科学实验所证实,同时又能为今后的科学研究提供重要的理论指导,技术与方法先进,数据准确,结果真确,对数据资料的分析和结果的解释应有理有据,所得结论正确;(2)先进性。
先进性是指科研论文的创造性,包括新的技术与方法、新成果、新理论、新观点和新结论。
无论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都能独树一帜,不重复他人的研究。
当然,创造性的水平有高有低,可以是前所未有的新发现出书论文发表球球2043944129也可以是国际领先填补国内空白或国内领先等。
领先水平的确认,应该在全面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的基础上,经同行专家鉴定得出结论,切忌自吹自擂、妄称首创;(3)真实性。
实事求是是每一个科学工作者都应具备的优秀品质和工作作风。
搞科研、写论文都应实事求是,有一说一,有二说二,切忌弄虚作假、捕风捉影,按自己的主观愿望和猜测设计科研论文。
(4)实用性。
实用性是指论文应有使用价值,有明显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论文所反映的科研成果能及时转化为生产力,并为推动科学研究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服务。
(5)可读性。
文章的可读性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内容全面、格式规范、结构合理、层次清楚语句通顺、行文流畅、用词准确、言简意赅,具有很强的逻辑性。
教师发表论文省级杂志介绍1、《时代教育》主管:成都日报报业集团主办:成都日报报业集团国际刊号:ISSN1672-8181国内刊号:CN51-1677/G4邮发代号:62-319页码:300页收录网站:知网、万方、维普、龙源本刊主要以各类高等院校,中小学(职业技术学校)教师及研究生,教育科研工作者等读者为对象,旨在为其提供一个发表具有较高学术水平科研论文的平台。
报刊文章㊁学士论文:‘生活“周刊(1925 1933)早期研究文献钩沉王㊀建㊀田郁辰㊀㊀ʌ摘要ɔ本文回顾了‘生活“周刊研究历史上被忽视的两类早期文献:其一是刊登在民国时期报刊上带有研究性质的评述文章,其二是1950年燕京大学新闻学学士论文㊂它们的学术价值在于:民国报刊文章提供了‘生活“周刊研究的早期议题,如最早论述了当代 邹韬奋研究 中著名的 九一八转变论 以及‘生活“周刊的成功之道, 读者信箱 栏目中的编读关系等,提供了洞见和史料;燕京大学的学士论文则是最早系统研究‘生活“周刊的文献,建构了新闻传播学式的基本分析框架,并提供了宝贵的研究信息,堪称 开山之作 ㊂ʌ关键词ɔ‘生活“周刊㊀民国报刊㊀学士论文㊀早期研究一㊁‘生活“周刊略传‘生活“周刊是民国时期最为著名的大众期刊之一,1925年10月由上海中华职业教育社创办,起初由王志莘任主编,每期出4开1张,第二卷起(1926年10月)由邹韬奋接任主编,徐伯昕则负责 除编辑和会计之外的事务 ①㊂在他们的努力下,杂志由 4开小报 转型为 16开订本 ,初步具备了现代期刊的样式;相继开辟了 小言论 读者信箱 各国通讯 萍踪寄语 等栏目,颇受读者欢迎;确立了 以读者为中心 的办刊路线,实现了办刊宗旨及期刊形态的两次转型:由 机关刊物 到 都市文化生活杂志 再到 时政新闻评述杂①许觉民:‘出版家徐伯昕同志传略“,见江苏省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㊁常州市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新文化出版家徐伯昕“,中国文史出版社1994年版,第8 50页㊂志 ;创造了同一时期民国杂志发行量的最高纪录(1931年10月双十特刊15.5万份),成为坐拥百万读者①的大刊名刊㊂但, 九㊃一八 后的‘生活“周刊因 政治色彩浓厚 ,走 激进主义路线 ②,主张社会制度变革,遭到蒋介石政府的言论审查及暴力镇压,于1933年12月出版至第50期时被迫停刊,理由是 言论极为反动 污蔑中央㊁妄造谣言㊁诋毁党国领袖 ③一代名刊至此终结㊂‘生活“周刊在20世纪80年代后迎来了 两次复刊 :第一次,上海青年报社于1985年1月6日恢复出版‘生活周刊“,定位为 生活类周报 ,关注民生,设置 现代冲击波 大特写 等特色栏目,风行一时,发行量最高达30万,2019年元旦起休刊,内容并入‘青年报“周日刊并保留微信公众号运营④;第二次,北京生活㊃读书㊃新知三联书店于韬奋先生诞辰100周年之际,在1995年1月14日恢复出版‘三联生活周刊“,立志做 中国的‘时代“周刊 ,目前已成为一份 社会声誉良好 在主流人群中有着广泛影响力的综合性新闻和文化杂志 ,并运营网站㊁移动客户端㊁微信公众号等数字阅读平台⑤㊂民国时期的‘生活“周刊虽然仅存世8年2个月,但其内容包罗万象,记录了转型时期城市平民阶层林林总总的生活形态,反映了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城市社会的政治㊁经济及文化的发展与嬗变,在中国近代期刊史㊁政治史㊁城市文化生活史等领域具有独特的历史地位和较高的研究价值⑥㊂通常认为,‘生活“周刊真正意义上的学术研究是20世纪80年代随着邹韬奋研究的繁盛而逐渐起步与深入的,至今已有近40年的历史㊂但笔者梳理研究文献和研究资料时发现,在当代‘生活“周刊研究中,绝大多数研究者没有提及或无意中忽视了两种早期研究材料:一种是民国报刊上带有研究性质的评述文章,另一种则是1950年燕京大学新闻学学士对‘生活“周刊的系统研究论文㊂本文尝试一一披露之,揭示其史料价值,为研究者增加 资料饱和度 ㊂96报刊文章㊁学士论文:‘生活“周刊(1925 1933)早期研究文献钩沉①②③④⑤⑥Parks M.Coble,Jr.Chiang Kai-shek and the Anti-Japanese Movement in China :Zou Tao-fen and the National Salvation Association ,1931-1937,The Journal of Asian Studies ,1985,Vol.44,No.2,pp.295-296.孙敬可:‘ 生活⓪及其系列刊的激进化研究(1925 1936)“,华中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5年,第39 46页㊂翟俊千:‘训令公安局抄发上海生活周刊反动言论记载仰饬属一体遵照严为取缔由(转发训令为中央宣传委员会第一二八六号公函)“,‘汕头市市政公报“1932年第84期,第91 94页㊂媒通社:‘ 生活周刊⓪宣布即将休刊,世纪杂志风流云散“, /a /283502115_99953831,2018年12月21日㊂参见‘三联生活周刊“官方网站.赵文:‘ 生活⓪周刊(1925 1933)与城市平民文化“,上海三联书店2010年版,第1 4页㊂二㊁带有研究性质的报刊文章:‘生活“周刊研究的早期议题检索民国文献数据库①可知,‘生活“周刊出现在民国其他报刊中最多的内容通常为杂志广告㊁刊物介绍㊁出版消息及普通的评述文章;有小部分内容借‘生活“的名气制造话题以吸引眼球,如办刊宗旨为 民众精神上的娱乐场 的‘艺园“周刊②及其继任者‘国民公论“,就常刊登攻击‘生活“周刊的内容并作为杂志宣传之 吸睛点 ③;还有对‘生活“周刊展开猛烈批判的文章,暂不赘述④㊂除上述内容外,民国报刊上亦出现了部分带有研究性质的文献,虽非严格意义上的学术论文,但也能为‘生活“周刊研究提供参考或史料㊂这些文章大致可分为以下五类:(一)对杂志办刊质量的深入考察1929年发表在‘广东国民大学周报“的文章‘良好读物之生活周刊“⑤,虽为介绍,但作者对‘生活“周刊进行了详细考察,如内容本身的质量㊁外界的批评意见等㊂该文提出了 良好读物 的 三个标准 ,即 切要原则㊁普遍原则㊁经济原则 ,除此之外,还要符合 内容㊁形式㊁定价 的特定要求㊂根据这些标准和要求,作者一方面考察了‘生活“周刊的宗旨㊁办理人及内容质量,认为其内容 确能与其所标之宗旨相符 ,不仅拒绝登载 一切枯燥无味及无关痛痒之文字 ,还提倡关注 人生之求学恋爱职业三大问题及其他之社会问题 ;另一方面则引述了国内知名人物对该刊之意见,如王云五㊁朱经农㊁沈君怡㊁汪英宾㊁胡适之㊁陈布雷等,论证了‘生活“周刊确为 良好读物 ,值得阅读,并非 草率之推荐 ㊂显然,这类 第三方评价 文献为当代研究者侧面感知‘生活“周刊的办刊成效提供了有效的信息㊂07中国出版史研究2021年第1期①②③④⑤包括但不限于上海图书馆全国报刊索引数据库,北京爱如生数字化技术研究中心中国近代报刊库,大成故纸堆老旧期刊㊁报纸等全文数据库,国家图书馆民国图片资源库等㊂创刊于1931年1月,创刊地在上海,停刊于1931年12月,共35期㊂由艺园周刊社编辑并发行㊂或名为‘艺元周刊“㊂原为三日刊,第11期改为周刊㊂属时政评论刊物㊂参见艺英:‘驳斥生活周刊荒谬绝伦的救国计划(附图)“,‘艺园“1931年第1卷第34期,第462 465页;艺英:‘生活周刊文字不通的凭证(一)“和‘生活周刊文字不通的凭证(二)“,分别载于‘国民公论“1932年第1卷第36期第500 503页及第1卷第37期第514页㊂参见葛莠:‘评生活周刊“,‘现代中学生“1930年第3期,第109 118页;舒权:‘生活周刊的七十二变“,‘现代中学生“1930年第6期,第120 121页;舒月:‘生活周刊批判“,‘现代出版界“1932年第3期,第1 4页㊂林沛鎏:‘良好读物之生活周刊“,‘广东国民大学周报“1929年第2卷第9期,第41 45页㊂(二)对杂志工作人员的访谈如,大约1931年9月,‘十日“旬刊对邹韬奋进行了面对面访谈㊂谈及‘生活“周刊的内容编辑时,邹韬奋认为 没有事实的文章,是会给读者唾弃的 ,事实最应注意的是要有 时间性 ,文章的立论 要适切,要平正,要刺进读者的心坎,引起读者的同情 等㊂邹韬奋还透露了‘生活“周刊的经营状况,即当时有固定订户三万多,销数每期达八万份,分销处国内外有二三百处,每月支出约一万元,出版丛书四种,第一卷到第五卷已出合订本并再版① 这类文献中 论 的成分较少,但记录了大量事实信息,能够作为史料供研究者交叉验证㊂(三)对杂志政治倾向的分析部分带有研究性质的报刊文章出现在‘生活“周刊停刊之后㊂其中,1939年穆俊发表在‘译报周刊“上的文章是笔者所掌握材料中最早提出 九一八转变论 的文献㊂该文认为,‘生活“是 许多中学生和职业界的青年 最亲密的友人 ,之所以能获得 广大读者的拥戴 ,是因为它抓住了民众对政治现实㊁生活状况的 失望 和 不满的情绪 ,以及要求 彻底改造 的心理需求㊂‘生活“周刊以敢说敢言的姿态,展示出 为保全人格报格而决不为不义屈 的斗争精神,使广大读者能够宣泄不满情绪,满足心理期待,继而产生信任㊂在政治倾向的转变上,穆俊认为 九一八 事变是 中点 ,分为两个时期:前期的‘生活“多讨论 人物评述㊁事业与修养㊁求学与职业㊁大家庭与小家庭㊁谈迷信㊁谈电车卖票人揩油是不是正当的一类问题 ,带有很深厚的 五四运动的传统 ,尤其是反封建这一点,但政治上却是改良主义,着眼于个人的改进而非整个政治制度的变革;后期的‘生活“则站在了民族主义运动的前沿,通过介绍新的社会改造理论和实践活动,主张社会制度的彻底变革㊂不过‘生活“周刊在这一时期虽脱离了改良主义,但 仍没有把握到中国民族革命运动中阶级的内容 ,之所以呈现出一种进步的形象,是因为 反映了当时群众的情绪要求 ,直至后期的‘新生“‘永生“‘大众生活“‘国民“的创办,政治上才真正成熟②㊂这份文献的主张与后世 邹韬奋研究 中流行的 革命范式 一脉相承,‘生活“周刊研究也因此带有明显的 工具论 色彩:对杂志的研究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只是作为研究邹韬奋思想转变的手段,其基本论调是 九一八转变论 ,从而失去了对‘生活“作为大众传播媒介17报刊文章㊁学士论文:‘生活“周刊(1925 1933)早期研究文献钩沉①②德生:‘生活周刊编者访问记“,‘ 十日⓪旬刊“1931年第2卷第31期,第194 195页㊂穆俊:‘漫谈十年来周刊的变迁:从 生活周刊⓪到 译报周刊⓪“,‘译报周刊“1939年第2卷第3期,第14 15页㊂的本体论意义上的探讨①㊂(四)对杂志成功原因的探讨1946年寒松发表在‘读书与出版“(生活书店主办)杂志上的文章是笔者所掌握的最早系统分析‘生活“周刊 成功之道 的文献㊂寒松作为亲历者在文中回顾了杂志的发展历程,认为其成效源于六个方面:1.得人,韬奋的认真成就了‘生活“;2.自由,中华职业教育社 绝不干涉 ;3.内容精彩㊁丰富有趣;4.与读者联系密切,通过 读者信箱 栏目及其他途径与读者开展经常性互动;5.与实际运动联系,积极参与社会公共事务;6.与时俱进,及时转变办刊宗旨㊁调整刊物内容②㊂直到如今,绝大多数围绕这一议题的研究文献仍在这篇文章建构的分析框架之中,所做的是进一步细化或者修修补补的工作㊂(五)对栏目及编读关系的评述如今的‘生活“周刊研究选题中有许多围绕其栏目展开,如 小言论 读者信箱 等,但最早的文献应为1946年刊登在‘读书与出版“月刊上的一篇评述 读者信箱 栏目的书评文章③㊂所评之书名为‘生活周刊信箱选集“,为 读者信箱 内容选编,共70篇,分为求学㊁职业㊁社交㊁恋爱㊁婚姻㊁家庭六编㊂文章认为,社交㊁恋爱㊁婚姻等向来是任何报刊 凡设立信箱一定最多遇到的问题 ,是五四运动以来时代由传统向现代过渡的产物,而‘生活“周刊本着 为读者竭诚服务 的精神和态度,以 读者信箱 栏目为沟通平台, 实事求是地设计解决的办法 并 帮助读者认识这一问题,使他看出这一个人问题的社会背景 ,从而 更进一步使人能够由这一个别问题的处理而建立正确的人生态度㊁人生观 ㊂也就是说, 读者信箱 栏目中的编读往来从来不是就事论事地帮读者解决问题,而是引导其做更为宏观和正确的考察,进而认识到问题的来由及解决方案,即 大处着眼,小处着手 ㊂这份文献虽为书评,但也重点评述了 读者信箱 栏目所体现出的杂志做事风格,开启了后世研究者进一步探讨‘生活“周刊 编读关系 的大门㊂除上述所举的期刊文献外,报纸如‘申报“‘新闻报“也刊登了一些提及‘生活“周刊并对文中议题有粗浅分析的文章④,但并未深入,本文不再一一评析㊂27中国出版史研究2021年第1期①②③④具体内容可参考郝丹立:‘韬奋新论:邹韬奋思想发展历程研究“,当代中国出版社2002年版,第1 16页㊂寒松:‘生活周刊“,‘读书与出版“1946年第8期,第12 13页㊂佚名:‘一生的幸福前途(生活周刊信箱选集)“,‘读书与出版“1946年第5期,第15页㊂灵光:‘几种周刊“,‘申报“1936年5月14日;则仕:‘戒三楼狂言“,‘申报“1947年12月10日㊂总之,这一类刊登在民国报刊上带有研究性质的评述文章,虽然不能与现代意义上的学术文献相提并论,而且数量偏少,分布广泛,查找起来难度较大,但并非全无价值,至少这些文献中的议题开启了‘生活“周刊研究及韬奋研究的历史进程,能够提供一些研究洞见或研究资料㊂从这个角度出发,笔者将它们视为‘生活“周刊研究准备阶段的产物,具有奠基作用㊂三㊁燕京大学学士论文:‘生活“周刊系统研究的 开山之作在笔者所掌握的全部材料中,一篇于1950年完成的燕京大学本科毕业论文对‘生活“周刊开展了多方面的探讨;经笔者多方查证之后推断,不同于民国报刊上带有研究性质的文章,这份文献应是‘生活“周刊研究历史上最早的现代意义上的学术论文㊂该论文名为‘生活周刊的研究“,为燕京大学文学院新闻学学士论文,作者董敏增,其导师为中国史专家齐思和教授㊂论文手稿原藏于燕京大学图书馆,现已并入北京大学图书馆馆藏㊂该文共有四章,内容涉及‘生活“周刊作为大众传播媒介的多个方面,以下将简述并评点之㊂(一)第一章:史略本章记述了‘生活“周刊的发展历史,介绍办刊缘由㊁刊物主编㊁宗旨㊁形态变化等基本信息㊂总体上,董敏增将‘生活“周刊的期刊形态划分为新闻纸型和杂志型两个时期:前者指1925年10月创刊至1929年11月,包括第一卷至第四卷共4年时间,为单张报纸形式,每星期日出版,最高发行量4万多份;后者指1929年12月到1933年12月停刊,包括第五卷至第八卷共4年时间,为册子形式,每星期六出版,最高发行量15.5万余份㊂谈及‘生活“周刊办刊性质和办刊目的的变化时,董敏增论述到,当‘生活“由个人出发点转到集体出发点时,开始抨击 黑暗反动势力 ,因此遭受当局迫害,但同时也赢得了广大读者的敬重和援助,具体表现在:尽管被蒋介石政府禁邮,但依靠读者,利用铁路㊁轮船㊁民航等交通形式,刊物销路 不但不因此减低,反而经常增加起来 ,只是最后仍难逃厄运㊂(二)第二章:业务组织第一节㊀管理原则 记述了杂志的管理原则及管理制度㊂‘生活“实行 民主集中制 ,包括选举制㊁定期做工作报告㊁少数服从多数㊁严格执行决议等,在章程的约束下,杂志社形成了含理事会㊁人事委员会㊁监察委员会和全体社员大会在内的组织架构㊂除此之外,37报刊文章㊁学士论文:‘生活“周刊(1925 1933)早期研究文献钩沉47中国出版史研究2021年第1期本节还介绍了‘生活“在工作待遇㊁资产所有及内部组织等方面的基本原则㊂第二节㊀营业方针 描述了‘生活“周刊的营业性质和经营原则㊂ 服务社会㊁赢利归全体㊁以共同努力增进全体社员福利㊁社务管理民主化 四大信条奠定了‘生活“的办刊基调,杂志因此走上了不同于完全商业报刊的道路㊂如纯粹靠经营收入,从不接受外来资本和外来津贴,因此就会出现 赚钱 和 服务 ㊁ 商业 和 事业 的问题㊂面对矛盾,‘生活“的选择是 力求顾到服务目的,也要自给自足 ㊂为此杂志采取三大措施,即 节约㊁推广销路㊁增加广告 :减少人力费用及物质支出以厉行节约;继续生产优质内容㊁竭诚服务读者以扩大销数;前期主动拉广告,后期则严格选择广告等㊂盈利之后,‘生活“周刊全数用于事业上,在不增加读者支出的基础上继续扩充篇幅,出版特刊㊁画报等,并提高稿费,优待作者㊂(三)第三章:内容分析第一节㊀内容类别 考察了‘生活“周刊的内容㊂董敏增认为‘生活“虽为综合性刊物,但短小精干,颇为通俗并有趣味,其内容可分为六大类,包括论著㊁介绍与报告㊁长篇著作㊁杂文㊁社会问题㊁广告与插图等,见表1㊂表1㊀‘生活“周刊的内容分类大类小类论著小言论㊁专论㊁论坛介绍与报告国内通讯㊁人物介绍㊁书报介绍长篇著作小说㊁长篇纪事杂文杂感㊁笔记㊁趣闻㊁信札㊁新闻㊁流亡㊁研究贡献㊁生活报导㊁诗歌㊁短简等社会问题读者信条㊁社会写真广告与插图广告㊁照片在本节中,董敏增还考察了‘生活“周刊两个时期的内容差异㊂方法为:先抽取报纸型时期的第二卷第四卷及杂志型时期的第五卷第八卷,再抽取每卷第1㊁11㊁21㊁31㊁41㊁51期,按照表1六大分类统计其篇幅或篇数并求均数㊂根据所得数据,作者比较了第二卷第四卷的数据,认为内容类别的篇幅或篇数变化能够证明报纸型时期‘生活“周刊的杂志性质在发生转变,同时社会影响亦日益扩大;比较第五卷第八卷的数据,发现杂志型时期的‘生活“周刊更为关注社会问题,社会影响力㊁读者基数均有了质的提升㊂本章第二节探讨了‘生活“周刊两个时期的编排方式㊂董敏增抽取每卷至少一期刊物作为样本,从分栏㊁分类㊁版面出发,依次解析了样本中的版面样式及报头㊁刊例㊁目次㊁栏目㊁文章㊁广告㊁照片的编排及特色㊂本章第三节分析了‘生活“周刊的广告㊂作者考察了杂志的广告原则,1 8卷中的广告面积占比情况及广告类别㊁广告刊价等,如下所示㊂1.广告原则‘生活“的广告 和其他文字一样 要向读者负责任,以免危害社会 ,因此有 五不登主义 的广告原则,即 妨碍道德的广告不登,招摇惑众的广告不登,花柳病药的广告不登,滑头医生的广告不登,有国货代用品的外国货广告不登 ㊂可即便如此,上门登广告的客户亦不在少数, 最多的时候达五六十家 ㊂2.广告面积占比董敏增统计了每卷中广告面积占比情况(见表2)㊂他认为,广告面积占比的趋势变化可以反映出‘生活“周刊事业发展的情形,见图1㊂表2㊀‘生活“周刊1 8卷广告面积占比详情卷次时间跨度广告面积占比第一卷1925年10月11日至1926年10月17日13%第二卷1926年10月24日至1927年10月30日17%第三卷1927年11月6日至1928年11月11日19%第四卷1928年11月18日至1929年11月24日28%第五卷1929年12月1日至1930年12月7日24%第六卷1930年12月13日至1931年12月26日45%第七卷1932年1月9日至1932年12月17日40%第八卷1933年1月7日至1933年12月16日39%图1㊀‘生活“周刊1 8卷广告面积占比趋势图57报刊文章㊁学士论文:‘生活“周刊(1925 1933)早期研究文献钩沉3.广告类别董敏增将广告分为五类,即文化广告㊁医药广告㊁金融广告㊁百货日用品广告㊁其他广告㊂他在抽样统计第二㊁四㊁六㊁八卷各类广告数目后发现,‘生活“周刊中百货日用品广告最多,其次是文化广告㊁医药广告㊁金融广告,其他广告最少㊂4.广告价格‘生活“周刊的广告刊价前后共有三次更改㊂新闻纸型时期的刊价如表3所示;第五卷改成册子之后,普通广告位置价格为每方吋一元,第六卷之后改为每方吋一元五角,直至停刊①㊂表3㊀‘生活“周刊新闻纸型时期的广告价格(单位:元)广告面积大小卷次第一卷第四卷1版20781/2版12471/4版7.5291/8版415.51/16版 2.591/6版6231/12版312总之,从这篇70多年前的论文描述中,大致可以推测‘生活“周刊广告的整体样貌,尤其是1 4卷的广告情况,作为史料,弥足珍贵㊂(四)第四章:‘生活“的主张第一节㊀初期的性质 认为‘生活“周刊初期的宗旨是 以有趣味有价值的材料,暗示人生修养,唤起服务精神,力谋社会改造 ,工作方针为 要替社会造成一个人人的好朋友,使之都能得到这位 好朋友的安慰 ,事业发展是 以读者的利益为中心,以社会的改进为目的 ㊂第二节㊀后期的主张 认为‘生活“周刊后期再也不是宣传职业教育的刊物,而是站在67中国出版史研究2021年第1期①此处作者论述有误,实际上,自第五卷第35期开始,‘生活“周刊广告价格已是普通位置每方吋一元五角,到第七卷第19期时,普通位置每方吋一元八角,直到停刊未发生变动㊂大众立场,面对现实,意图改革社会㊁力主抗敌救国的言论机关㊂这一时期,‘生活“周刊提倡团结抗日,反对当局妥协卖国,主张 民众的团结 与 直接的斗争 ㊂(五)附录附录一为韬奋小传,简要回顾了邹韬奋的一生;附录二为韬奋编著书刊表,包括公开出版的图书著作及公开发行的报纸杂志等㊂如前所述,这篇于70多年前完成㊁共97页近2万字的学士论文采用了历史研究及描述统计的分析方法,运用历史材料及客观数据,将‘生活“周刊视为独立的研究对象,系统考察了其发展历程㊁办刊宗旨㊁业务组织㊁媒介经营㊁传播内容㊁版面设计及广告形态,建构了新闻传播学式的基本分析框架,虽略显简陋,但总体而言其观点㊁论证㊁证据等符合规范,称之为现代意义上的学术研究并不为过㊂可以说,这篇尘封许久的学士论文在‘生活“周刊的 规范化 及 现代化 研究之路上迈开了坚实的第一步,甚至当今研究中的诸多议题仍在这个基本框架之内㊂除此之外,董敏增的论文还为当今的‘生活“周刊研究提供了宝贵的材料㊂以广告研究为例,经笔者查证,目前市面上常见的‘生活“周刊1 8卷影印本①为上海生活书店于民国二十三年十月(1934年10月)发行的改排版,其中5 8卷与原版无异,但1 4卷却由4开报纸改排成了16开册子,虽然正文内容未变,但广告却遭到了大幅度的 阉割 ,几乎 面目全非 ,为‘生活“周刊的广告研究带来极大不便,尤其涉及1 4卷的广告内容㊁广告面积㊁广告价格时,甚至会误导研究者做出违背史实的论断;而这篇论文则基于原版广告进行论述,为还原1 4卷的广告形态贡献了可信度高的珍贵材料㊂当然,这篇论文亦非完美无缺,也有一些值得商榷及改进之处,如对杂志内容及广告类别的分类并非完备且互斥,对广告价格的描述与史实有出入,总体分析框架中并未涉及对‘生活“周刊知名栏目的分析,以及对杂志的组织㊁经营㊁社会政治参与等缺乏深入且细致的分析 但瑕不掩瑜,仍须肯定其学术价值㊂四、结㊀语受邹韬奋研究的影响,2009年以前的‘生活“周刊研究总体上处于依附地位,研究成果77报刊文章㊁学士论文:‘生活“周刊(1925 1933)早期研究文献钩沉①如1980年人民出版社影印版㊁邹韬奋纪念馆官方网站中的在线版㊁民国报刊数据库中的版本等㊂。
浅谈英文报刊阅读抚州一中石会坚新《课标》对学生的综合语言能力,尤其是阅读和表达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新《课标》要求学生具备综合阅读能力;强调多学科知识的贯通;注重培养学生语篇分析能力、判断能力以及根据语义进行逻辑推理的能力;提高其阅读速度、增加其阅读量和扩大其词汇量等。
如果在高中英语教学中能够结合教材,增加富有时代的真实材料,指导学生进行大量阅读,高中学生的语言综合能力必然会得到提高。
英文报刊进入课堂,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教育资源,丰富了课堂教学形式。
本文将对阅读英文报刊中的疑难问题作些解析,希望能对学生阅读英文报刊有所帮助。
一、英语报刊标题的特点英文报刊新闻标题同汉语报刊一样,其特点是简明扼要。
如果读者一看标题就觉得茫然,则会失去继续阅读文章的兴趣和信心。
因此,了解标题的特点,对读懂标题很有必要。
1、标题的时态和语态特点(1)英语报刊报导的内容一般都是新近发生、已经发生、或刚刚发生的新闻。
正文中故事的叙述和报导基本符合英语的一般法则。
例如,表示过去发生的事情就用“过去”或“完成”时态,但是,新闻的特点是给读者以新鲜、现实和生动的感受,因此报刊标题常用一般现在时报导“过去”发生的事情。
例如:Christmas Invades Asia (圣诞节登陆亚洲)Radio Promotes English (电台广播提高了英语水平)US economic train loses steam (美国经济列车失去动力)上述标题,无论是表示一般情况的事实,还是描述已经发生的事情,都用一般现在时态,以吸引读者的兴趣和注意力。
(2)凡是表示现在进行时的场合,报刊标题都可以用行为动词的现在分词表示。
由于报刊版面篇幅有限,标题的语言必须简洁,因此进行时态中的助动词be常常省略,例如:Rail Chaos Getting Worse = Rail chaos is getting worse (铁路交通混乱状态加剧。
对我校开展英语报刊教学的实践和认识摘要:与其他语言教材相比,英语报刊以“内容新颖、语言现代、知识丰富、词语实用”的独特优势,正成为一种新型的英语教学资源引入高中课堂,丰富和提升教师的教学手段,拓宽学生接触、运用英语的渠道。
关键词:英语教学;英语报刊;实践和认识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2)12-009-001现在的外语学习是在缺少具体语言使用环境的情况下进行的,语言的输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材,教材为学习者提供语言素材和语言基础训练,是获得语言输入的一个重要渠道。
我校使用由中国日报社主办的二十一世纪英文报系《teens》高中版作为报刊教学素材,在实践教学中,它的丰富性、时效性、新颖性和语言的地道性,激发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动机,提高了学生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
一、为何使用英语报刊作为课堂教学素材与课本相比,《teens》为学生提供了大量形象生动的学习素材,提供了较充分的可理解输入,激发和保持了学生学习和应用外语的兴趣,提高了他们对英语学习的敏感性,同时《teens》不仅只是新闻报道,而是以学生为本,关注学生的“需要”。
呈现如下特征:1.语言地道,贴近生活,简短有效英语报刊的语言地道,近似母语的表达,有利于学生避开中式英语的“陷阱”,接受地道英语的熏陶,是对学生进行语言要求规范的典范。
同时英语报刊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与教材基本保持同步,有利于加深学生对教材内容的理解和掌握。
核心词汇讲解,阅读技能点津和写作技巧分析,这些与高中学习相关的特色增加了学生对报刊阅读的兴趣。
2.阅读模式与“试”俱进当下《teens》高中版的一大特色就是每期报刊上都有一定量的检测题型,而且与考试(特别是高考)相挂钩,虽然考试(特别是高考)不是英语教学的唯一,但如果离开它,很多教学计划就很难实施。
把英文报刊阅读和考试结合起来,使它成为英文报刊阅读与英语教学整合的重要部分。
报刊编辑能根据高考题型来编写试题,不仅能让学生熟悉考试(特别是高考)的各种题型(如报刊导读材料就相当于让学生从另一角度和方式练习考试中阅读理解的主旨大意题、浅层细节题和逻辑推理题等等),更让学生通过不同的材料和语境不断接触和巩固教材所学的内容,从而达到把英文报刊阅读与常规英语教学加以整合(有效结合)的预期目的。
商务英语报刊阅读技巧论文摘要:商务英语专业学生要综合运用阅读技巧,阅读商务类英文报刊,体验地道的商务英语世界,了解国内外的商务动态,开拓视野,增长商务知识,成为既熟悉外语又熟悉国际商务环境的复合型人才。
一、英语报刊阅读的重要性商务类英语报刊阅读,能让学生在掌握书本上的知识和技能的同时,熟悉最新发生的商务新闻,拓展真实英语世界中的商务知识,培养工作场景中的商务意识。
如大家耳熟能详的有《经济学人》(The Economist),不仅是一份商业报刊,还是一份有观点的商业报刊。
它不仅仅报道新闻,还提出许多多独到的见解。
英国的报刊中的金融时报(Financial Times)虽是商业新闻,也会在字里行间流露出一些英式冷幽默的痕迹。
美国影视中,只要是从事金融商业的人,手里必定会有一份华尔街日报(The Wall Street Journal)。
这份报纸已经成了商务的一种象征了。
有些商务类英文报刊还给读者介绍最新最前沿的管理和商业理念,介绍国际经济贸易发展和预测其发展趋势,语言考究,观点新颖。
二、商务类英语报刊阅读的技巧1.分析文章标题标题直接影响到读者的兴趣,展示的也应该是文章中最富有吸引力和最重要的内容,既是文章的简要概述,也是文章的重要组成部分。
a.使用形象化、修饰化、口语化的语言为标题如《时代周刊》(Times)里一篇涉及career change的文章就使用了如下标题:Banker swaps rat race for bus lane.再如《金融时报》(Financial Times)里一篇涉及corporate entertaining的文章的标题为:Japan says goodbye to Karaoke nights.b. 使用片语、如非谓语动词、形容词、名词和介词短语等的形式为标题如一篇涉及stress at work的文章选用了标题:The stress-free diet.c. 使用完整句作为文章标题如一篇涉及new product lauch的文章选用了标题:Kiwifruit growers hope to strike gold with new product.总之,分析并且读懂报刊文章的标题对于理解文章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如何在报纸上发表论文?
如何在报纸上发表论文?
在报刊杂志上发表论文,选择报刊杂志发表论文,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首先得保证刊物正规,必须是正规期刊的正刊,有征稿的国内刊号和国际刊号。
2、尽量选择专业相关的期刊。
期刊的专业性越强,所刊发的文章在专业领域的权威性就相对要高。
随之,对于文章的质量要求也会更高。
3、刊物是否符合职称评审要求:各地职称评审部门对刊物和论文数量有差别,可以参考您单位职称评审对刊物的要求。
选择职称论文发表刊物的误区
1. 很多人都觉得选本省出版的刊物来发表文章比较可靠。
其实只要是国家正规出版物,不管是评职称论文或者毕业论文在哪个省的期刊上发表都是一样的。
2. 一般人都是喜欢选自己见过的刊物,一般不太能接受自己不熟悉的刊物。
一般常见的刊物指只是发行量较大。
不能代表有较高的学术水平。
论英文报刊中经济报道的语言特点摘要:经济英语(english of economy)是英语语言知识技能和经贸知识的结合,属于专门用途英语,除具有一般专门用途英语的共性外,还具有自己独特的特点,尤其是英文报刊中经济报道的特点更为显著。
因此,研究报刊中经济报道就显得很有必要。
笔者从词汇和语篇的角度研究英文报刊中经济报道的语言特点,以期方便读者更好的理解此类新闻。
关键词:经济报道;词汇;句法;特点中图分类号:h0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7-0302-02随着中国在世界范围内越来越密切、频繁的经济动,经济报道也日益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为新闻英语的一个分支,经济新闻英语除了具备新闻英语的共同特点,如倒金字塔、运用字母缩写形式等等外,还具有其自身的特点。
一、英文报刊中经济报道的词汇特点词汇是语言的基础,刘润清教授曾指出:“语言的三大要素是语音、词汇和语法。
词汇就像大楼用的砖,不管什么样的大厦,都是一块一块地用砖头砌起来的。
所以,词汇就像语言的最基本的建筑材料,缺不得。
”(刘润清,2002:28)因此,研究英文报刊中经济报道的语言特点,首先应该从词汇开始。
(一)缩略词为了节省版面,更好地提示新闻内容,在英语标题中多用缩写词。
缩写词又称缩略词,即将几个词的首字母拼在一起合成一词,多用大写字母拼成。
例如:nyse(new york stock exchange)纽约证券交易所ece(economic commission for europe)欧洲经济委员会ifc(international finance corporation)国际金融公司f.a (fixed assets)固定资产emv(expected monetary value)预期币值j.v(joint venture)合资企业ceo(chief executive officer)首席执行官vat ( value added tax ) 增值税(二)专有名词和专业术语多经济报道的信息是经济理论与经济实践等方面的内容,属于一种专业性的新闻报道,因此,其语言运用的一大特征就是专业名词和专业术语多,而且许多常用词被赋予特殊的含义,如果不了解这些词在专业上的含义,就可能无法真正彻底读懂有关的报道和消息。
阅读英文报刊的好处在21 世纪的今天,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获取信息是很重要的。
据调查,世界上有70% 以上的信息是通过英文发出的,其中很大一部分就是以报刊为载体来传达信息。
由此可见,我们通过阅读英文报刊,既能获得信息又能学好英语。
阅读英语报刊的好处不少:轻松学习和内容丰富。
报刊报道的内容不像英文小说那样篇幅长,难于理解,又不像课本那样枯燥乏味。
报刊的栏目多,总有一些能吸引读者的注意,激发读者兴趣的文章。
我们可以在休息时,入睡前等等空闲时阅读,既学到东西又不觉得累。
阅读英文报刊能扩大词汇和巩固已学过的单词。
报刊是很贴近我们生活的,报刊每天都要登载很多最新信息,所以学到的英语表达也是最实用的,最现代的。
阅读它,能巩固已经学过的单词,又能学到新的单词——起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作用。
阅读英文报刊能使词汇在一个大的语言环境中结合句意来记忆单词,不容易忘记。
如,下面这个句子:when i (1)flew a kite in that place yesterday.i saw(2)flies (3 ) fliying everywhere.[1]fly:(1)动词,放(风筝等);(2 )名词,苍蝇;(3 )动词,飞。
这种方法能汇集单词的用法,词义,词性,搭配和本身的拼写为一身。
阅读英语报刊还有助于我们养成在阅读时猜测词义的习惯。
在阅读中我们不可能不遇到生词。
我们可以利用上下文的所给信息去猜测,也可以根据我们平常生活中所遇到或听到的汉语信息去猜测。
如,21 世纪报在2004 年报道的有那么一段话,“bird flu is now beaten——an early victory in china’s fight against bird flu was declared by a spokesman for the ministry of agriculture’s anti-bird flu team last tuesday.all 49 confirmed cases of the disease on the mainland have been dealt with.and,as of the same day ,no new bird flu cases or signs of human infection have been reported for 29 days.but the spokesman warned that the disease could spread again as the weather warms up and birds start to flu north ”……我们通过对2004 年所发生的重大事件就容易得出“bird flu ”指的是“禽流感”。
阅读英文报刊,促进中学英语学习阅读是获取知识,认识客观事物,发展智力和情感的重要途径,阅读也是接触别国语言的最好方法和最佳捷径。
因此,《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要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其中“读”指的就是“阅读”。
这个要求对于英语学习者来说,就意味着必须扩大阅读量,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
不论是对初学者或是学有所成的人而言,英文报刊都是一种非常适宜的阅读材料,英文报刊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载体,具有栏目多,体裁新,用词精湛,趣味性强等优点。
同时英语报刊的新闻性和时尚性能激发读者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
而且英语报刊包含的内容是读者在其他中文媒体上了解过的,这就为阅读有关的英语报刊提供了线索,使读者能够比较容易地阅读英语报刊。
实践证明,通过阅读英语报刊,能有效地提高英语水平,巩固和运用所学的词汇,培养语感,做到“学以致用”,能够有效的促进中学英语的学习。
目前国内有许多优秀的英文报刊,如《中国日报》(china daily),它是一份综合性日报;《21世纪报》(21st century),这是一份周报,并且编有适合不同水平读者的小学,初中,高中版等。
订阅这些英文报刊,可以为我们中学英语教学带来便利,对提升学生英语阅读能力大有益处。
为什么说阅读英文报刊,能够有效促进中学英语的学习呢?一、阅读英文报刊,能培养英语学习语感阅读英文报刊能增加语言接触机会,培养语感,养成用英语思维的习惯。
全面提高英语的各项能力。
作为一名英语学习者,同时也是一线英语教师,笔者认为,没有养成用英语思维的习惯是我们中国人学习英语时存在的一大弱点。
也就是说,我们在获取信息或是表达自己的时候,一直没有跳出用汉语思维的模式。
学生在组句时不是按英语的思维习惯去思维,他们先把句子按汉语习惯组织好,然后再译成英语。
不仅在表达上存在着这种弊病,在读和听两个方面,问题更为突出。
具体表现为:在读的过程中,习惯将所看到的每个单词,每个句子翻译成对应的汉语,不仅影响了阅读的速度,而且不能从整体上把握文章。
《英美报刊选读》期末课程论文Shooting at Connecticut SchoolAbstract: United States Code for gun control is not just the problem of the sale of firearms, but much more complex social and psychological issues, need all the constraints and management. Also include an effective psychological counseling to deal with violent video games, films that have a negative impact on young people and other specific measures. gun control need a wide range of solutions, which requires not only to review and effective implementation of the Firearms Act, and must engage in mental health, law enforcement, educators, parents and communities together to find solutions to solve these problems.Key Words:shooting; gun; protect; people1.Introduction:In December 14, 2012, a gunman killed 20 young children and six adults at an elementary school in Newtown, Connecticut. Police believe20 year old Adam Lana killed his mother at home then took some of her guns with him to the school. They say he used a military-style assault rifle to carry out the shooting spree. Such weapons can fire ammunition quickly, without the shooter having to reload. Police began releasing the identities of the 26 dead to a grieving community that had come to dread the coming Christmas holiday. All of the 20 children killed were 6 or 7 years old.Police said they had found "very good evidence" they hoped would answer questions about the motives of the 20-year-old gunman, described as brilliant but remote, who forced his way into the school in one of the world's worst mass shootings. Witnesses said the gunman, Adam Lana, didn't say a word and later killed him.The attack shocked Americans whose opinions on gun laws have changed in the past week. A recent survey found that 52 percent of Americans questioned said they supported “major restrictions on guns or making them illegal.As we know, there were many gun violence have happed in the United States, these caused an atmosphere of fear and a great impact in the society. It is not only bad to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ociety, but also harmful to the mental health of people. II. Reasons of gun violence2.1 Proliferation of Firearms in American society and lax managementThe laws of the 38 states of citizen can legally arm. This is the United States social violence shooting incidence globally highest objective reasons. Civilian possession of firearms in the United States is the world's most populous nation.Very few countries can catch up to the proliferation of firearms in America society. Every time after the school shootings in the United States is going to happen with a gun or ban debate , but every time without end. generally speaking , the ban relates to the amending of the constitution, if three-fourths members of Congress agree and America's two-thirds state governments agreed too .Because of the " gun culture " and as the cultural " Matrix " consciousness of civil rights into American society of bone marrow, so the ban of guns is easier said than done.Today nearly 300 million of the US population has more than 100 million firearms ,that can be used to equip the army's standard light weapons, and formed a one –stop production of " build, repair, sales, collection " , and relatively independent and other vested interests as a whole. So, it is hard for the American presidents to ban the firearms.2.2 The culture of violenceSince the beginning of the American War of Independence, and then in the process of conquest and expansion to the west , cultivate a culture of advocating the use of force. The United States and in today's society, violence and pornography constituted two themes of American culture and entertainment, youth exposure to film, television, video games and the Internet every day, all content containing violence and pornography.Whether it's movies, and video game gang fight was on the show, lack of analysis of the capacity of young people, the murderous figures often are heroes, they kill people need not bear any legal responsibility, and are not subjected to any punishment.This will inevitably in young minds of young people sow the seeds of force and under the seeds of only force can resolve the problem.Today, the gun is just a tool, a symbol of social violence, “the culture of violence”has deep in the American Society.With the advancement of the Web and the television production technology, violence on the Internet and screen has increased very quickly.In order to chase the box office, more and more violence in Hollywood movies, so-called “aesthetic of violence” is popular among the film makers, music showed similar tastes and tendencies; the Internet is filled with all kinds of bloody images and play fighting.According to the International Herald Tribune reports, an American youth can see the 40,000 murders and 200,000 other violent acts in various media. Under exposed in this kind of culture, part of the United States youth advocate violence since childhood, and the formation of value like the perpetrators, and then act as potential copycats.2.3 The ignore of the governmentThe presidential candidates do not want to talk about the problem of firearm regulation, because the biggest opponents of the ban in the US “National Rifle Association “with the strength of effecting the political trend. The gun topic in theUnited States a strong political color. In presidential election years, the topic of gun control, become more sensitive. In order to be able to take over the White House, presidential candidates are avoiding talking about the issue of gun control.Therefore, all kinds of politicians use the second amendment to the constitution of the United States for cover. The case provides: “The people have the right to bear arms inviolability.” As a result, the ordinary American will have to live in a society of the proliferation of firearms.III. ConclusionIt is obvious that gun control has become a very important issue in the United States. Gun control should be solved by the government effectively. Just like the prohibition of marijuana; gun control can protect the lives of many people, make the community more secure. It is a strongly promote freedom and human rights country, which is a“heaven ”to the immigrants in the world.Now, it's time for American society make a response to gun control and mental illness, Americans must have the courage and conviction beyond political philosophy, firearms, the spread of an imminent solution.If the discussion the constitution the second amendment will hit some people sensitive neural, due to the votes and re-election can't against forces strong National Rifle Association and supporters and the like , the similar tragedy will happen anytime, anywhere.So, the gun control is imminent to American.References[1].袁征.《论美国政治生活中的枪支管制问题》,《国际论坛》[J].2003,第五卷,第56-61页.[2]. (美) 理查德·昆尼,《新犯罪学》 [M] ,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1988.[3].刘学昌.《枪史》[M].兵器工业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