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经济新常态下利率变动对个人投资理财的影响

经济新常态下利率变动对个人投资理财的影响

经济新常态下利率变动对个人投资理财的影响
经济新常态下利率变动对个人投资理财的影响

经济新常态下利率变动对个人投资理财的影响

目录

摘要 0

Abstract (1)

引言 (1)

一、个人投资理财概念界定 (1)

1、个人投资理财的种类 (1)

2、个人投资理财的影响因素 (3)

1收益方面的影响因素 (3)

2风险方面的影响因素 (4)

二、我国利率变动的历史情况 (4)

三、利率变动对个人投资理财的影响 (5)

1、利率变动对储蓄投资的影响 (5)

2、利率变动对债券的影响 (5)

3、利率变动机对股票的影响 (6)

1股市产生的影响 (6)

2对企业产生的影响 (7)

3对期货市场的影响 (8)

4、利率变动对房产投资的影响 (8)

5、利率变动对汇率的影响 (9)

四、经济新常态下个人投资理财活动的策略 (10)

1、进行风险的防范 (10)

2、投资项目的选择 (11)

3、制定符合自身的投资计划 (11)

五、总结 (11)

参考文献 (12)

摘要:经济新常态就是从正常状态到不正常状态再到一个新的正常状态,经济新常态强调的是结构增长的经济,我们现在正处于经济的新常态,居民的收入的逐渐增加,金融资产也在增加,个人理财产品逐渐的多样化。在这样的背景环境下,文章首先对个人投资理财概念和种类进行了界定,然后对利率的变动对个人投资理财的影响进行研究,最后提出了在经济新常态下个人投资理财活动的策略。

关键词:个人投资理财、利率变动、影响

Abstract:The new normal economy is from normal state to abnormal state and then to a new normal state. The new normal economy emphasizes the structural growth of the economy. We are now in the new normal of the economy. In this context, the paper first defines the concept and types of personal investment and financial management, then studies the impact of interest rate changes on personal investment and financial management, and finally puts forward the strategies for personal investment and financial management under the new normal economy.

Keywords:individual investment and financial management、interest rate change、influence

引言

新常态就是由一个正常状态到不正常状态再到一个新的正常状态,在2008年全球经济危机大爆发,宣布世界经济进入了大调整与大过渡时期,在这样的大时代背景下中国经济逐渐的进入了增速阶段性回落的“新常态”时期。现在的经济新常态不仅单单只是GDP的增长和经济规模的最大化,主要是经济结构的对称态以及在对称态基础上讲究的可持续发展。在2013年7月20日,我国利率市场化,中国人民银行全面放开金融机构的贷款利率管制。利率市场化能够充分的反应资金的实际供求关系和发挥市场机制的调节作用,这样能有效的控制通货膨胀。金融的自由化是经济新常态的一种体现,金融自由化也促进了经济新常态的稳定发展,两者相辅相成。利率的变动会影响到金融机构的收益,也会导致个人的投资理财产品的收益变化,在现在这样新的金融环境下,个人投资理财应该怎么变化才能减少风险,增加收益。

一、个人投资理财概念界定

投资理财是指投资者合理有效的安排资金,运用投资理财工具对资产进行管理和合理的分配,以达到保值和增值的目的,从而加速个人、家庭和企事业单位资产的增长。投资理财主要可分为个人投资理财、家庭投资理财和公司投资理财,而与其它几种投资理财方式相比,个人投资理财是为了达到个人资产保值和增值的目的,虽然最终目的都是达到资产的保值和增值,但是几种投资理财形式的主体是不一样的。

1、个人投资理财的种类

现在最普遍的个人投资理财方式就是储蓄,在2019年1月末,我国存款余额达到了186.59万亿元。储蓄相对于另外的投资方式而言十分的安全可靠,储蓄的网点也遍布全国各地,对个人办理业务十分的方便,并且储蓄投资的风险很低,甚至可以说没有风

险,但是低风险也代表着低收益,储蓄的收益十分的低。

对风险偏好较低的人群而言,投资基金也是一种不错的选择,因为基金收益稳定风险也比较小,所以基金一直受到个人投资者的喜爱,2018年我国基金净值已经超过了2000亿元。个人选择投资国债也是不错的投资选择,现在的国债市场种类众多,个人投资者有着更加多元化的选择,并且我国国债的二级市场的成熟也为个人投资者带来了更多盈利的机会。国债是发行是以国家信用为基础,风险比较低,但是相对应的收益也比较低。个人投资者也可以选择公司债券,这种债券的收益相对于国债而言是比较高的,但是风险相对于国债而言要高出不少。现在中国人寿保险也推出了收益类保险,让收益有了更好的保障,但是收益类保险收益的年限特别长,现在最普遍的收益类保险就是分红的形式,到了一定年限后会返还本金。

较多的个人投资者也会选择股票进行投资,在经历过2008年和2015年的金融危机后,证监会加强了对金融市场的监管,对上市公司的业绩计算、融资额等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这样会给投资者带来更多的盈利机会。并且金融危机之前的牛市,也给股票市场带来了更多的散户,促使着股市在不断的发展和完善,截止2018年12月21日,我国股民人数已经超过1.46亿。

2015年我国发生了金融危机,金融市场产生了剧烈的波动,通货膨胀导致货币大幅度的贬值,而贵金属有保值的特性,所以近几年投资黄金受到个人投资者的关注和青睐。国家对于黄金投资市场的开放,也推动了黄金投资的发展,让更多的个人投资者了解到了黄金投资。2018年,上海黄金交易所的黄金市场继续呈现稳健发展的态势,全年交易总额为21.32万亿元,比2017年的19.52万亿元增加了1.8万亿元,实现连续6年增长,创下历史新高。其中,黄金成交量6.75万吨,比2017年的5.43万吨增加了1.32万吨,成交额18.3万亿元,同比增长22%。币值的波动会推动政府推行政策进行币值的稳定,并且中国的综合国力在不断的提升,国际地位也在不断的提升,使得我国在世界经贸组织的地位不断的提高,这样促进了外汇市场的健康发展。美元的汇率在前几年持续不断地下降,许多投资外汇的个人投资者获得了在此机会获得了很高的收益,这也使得更多的投资者进行外汇的交易。但是在2018年美联储持续加息,美元指数走势持续强势,这样导致了人民币汇率持续贬值,离岸人民币汇率一度贬值跌破6.98关口。在这样的背景下,央行将远期售汇业务的外汇风险准备金率由0 调整为20%,央行为调节海外市场人民币的流动性,维持人民币汇率稳定,在11月7日通过香港金管局在香港首次发行200亿元央票。11月份人民币汇率走势企稳,12月份汇率转跌为升。但是在2018年在岸人民币全年累计贬值3723个基点,跌幅为5.72%。

一部分投资者也会选择进行房地产的投资,因为开发商要进行融资,提前回收资金,减少风险,所以对房屋前期的出售有一定的优惠,并且早期可以购买到有地理优势的房产,在此情况下就存在获利的机会。但是房产投资的风险比较高,对楼盘前景和开发商的实力投资者都要有正确的判断,并且对资金需求比较大。如果个人投资者有着一定量的资金,但是个人投资不能达到资金收益最大化,风险最小化,可以选择信托进行理财,这样可以让更专业的人来进行投资,减少风险,提高收益率。

对于风险厌恶者,可以选择投资国债和国债相关的基金,也可以选择投资货币市场基金,这些基本上都是国库券、政府短期债券、银行定期存单、银行承兑汇票、商业票据、企业债券等短期有价证券。货币市场基金的期限都比较短,期限短代表着系统性风险也比较小,并且收益也十分的可观。保险投资也是一种不错的选择,但是这些保险大多数都是分红保险,这种投资的具有长期性的特点,中国平安最近就推出了一款分红保险“鑫祥”,需要到60岁才能得到收益。信托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因为信托资金在托管银行有专门的信托账户,资金不会与其他资金混淆,并且信托公司会将信托产品发行和运行状况定期到银监会备案,信托资金的募集和兑付是银监会重要的监管要点。

对于风险偏好者,可以选择股票和期货的投资,虽然风险比较高,但是伴随着的收益也比较高。也可以选择中高风向的基金进行投资,如蓝筹股基金、国际债券基金、杠杆基金、期货基金等。2018年A股各大指数至少下跌25%,总市值减少约15万亿,这些钱大部分是给了上市公司的原始股东了,还有少部分是给了券商和税务等机构,只有极少的部分是被其他股民给赚走了,所以股票的投资风险是比较大的。

2、个人投资理财的影响因素

资本资产定价模型在现代金融理论里占据着主导地位,主要研究的是证券市场中资产的预期收益率与风险资产之间的关系,它研究的对象是单个证券预期收益率与该证券的风险及市场组合预期收益率之间的关系。资本资产定价模型是建立在在马科威茨模型基础上,公式为:

E(r i)=r f+βim(E(r m)-r f)

由上式可知,单个证券的期望收益率由无风险利率和对所承担风险的补偿构成。

(1)收益方面的影响因素

从资本资产定价模型可以看出无风险利率的变动也会影响投资理财,因为利率变动带动的是投资者投资理财的成本的变动,这样会使得投资者改变以前的投资结构,产生新的投资理财结构。风险溢价也会影响收益,因为风险高代表着β值越高,最终得到的

资产预期回报率[E(r i)]也会变高。

市场收益率,金融环境的变换也会影响个人投资理财,当金融市场动荡时,人们对投资就会十分的谨慎,或者选着不投资。当金融环境稳定了,市场监管加强了,投资者有了更好的盈利机会,会促进投资者进行投资。

(2)风险方面的影响因素

影响个人投资理财最主要的就是投资者对风险的偏好,风险偏好的不同导致了投资选择的不同,年轻人就比较冲动,而中老年投资就比较稳重。因为相对而言,中老年投资者相对于年轻的投资者而言经验要多,所以投资就比较稳重,投资前做了详细的观察和了解,风险偏好不同投资的资金也不同。

个人因素也会对个人投资理财造成影响,因为市场中不存在完全理性的投资者,每个人都是有情绪,当你心情好的时候可能就会进行更多的投资。有的投资者还存在自信过度的变现,这样很容易造成投资失败。并且还存在羊群效应和锚定效应,也会影响个人投资理财。

二、我国利率变动的历史情况

利率的调整主要是为了市场的稳定,在20世纪末期,中国正在快速的发展,需要大量的资金,所以在1993年05月15日各档次定期存款年利率平均提高2.18%。07月11日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9.18%上调到10.98%。当时国民经济正在快速发展,但是人们的还是习惯把钱存着,所以导致了后面几年内物价持续下跌,市场需求不旺盛。在1999年6月10日央行决定降息,此次降息,金融机构存款利率平均下降1%,贷款利率平均下降了0.75%。近五年来央行主要的调息是在2015年。在2015年央行主要进行了5次调息。

表一:2015年央行调息

数据来源:百度知道

同年4月20日,央行下调了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1%。对农村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下调2%,此次降低人民币存款准备金可能释放1.5万亿资产流动性。

自2015年10月24日起,金融机构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调整至4.35%;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调整至1.5%;其他各档次贷款及存款基准利率、人民银行对金融机构贷款利率相应调整;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保持不变。同时,对存款类金融机构等不再设置存款利率浮动上限,并抓紧完善利率市场化的形成和调控机制,加强央行对利率体系的调控和金融市场的监督指导,提高货币政策传导效率。2015年的5次调息说明市场在进行不断的调整,以为适应新的金融经济环境,政府提出了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防风险的政策,2015年固定投资增长速度减缓,制造业投资继续回落。传统产业压力巨大,但是新兴产业在高速的增长,计算机和通讯行业继续保持两位数的增长,服务业也在快速的发展。

在2015年以来,央行进行了多次的调息,商业银行的存贷款对于投资者而言,储蓄的基准利率变低,商业银行的一年期的存款利率也只有1.75%,所以存款带来的收益也就更低了。贷款的利率降低也降低了投资者的融资成本,并且存款的收益降低,所以国家的政策在刺激投资者进行投资活动。并且相对于之前而言,2015年正在进行结构改革,市场改革,这也给投资者带来了更多的盈利的机会。

三、利率变动对个人投资理财的影响

1、利率变动对储蓄投资的影响

利率的变动对未来投资规模的影响方式就是利率调节储蓄而产生影响,就投资而言,利率的变动与投资规模是存在反比的关系,在投资收益不变的条件下,利率的上升会增加投资的成本,这样会使得投资收益低是投资者退出投资领域,从而使投资规模减少,反之亦然。据英国零售业数据表明,由于大多数家庭正在努力支付越来越高的抵押贷款,因此对不动产的投资越来越谨慎。这正是因为英国的国民银行对新抵押贷款者提高了进本利率,已经经历了一年内连续5次加息的私房物主们更担心自己的投资,因此严格控制自己的资金投资,投资更谨慎,降低了市场的活跃性。

利率的变动也会影响储蓄,储蓄利率下调就代表着储蓄收益的降低,所以资金就会转向收益高的行业,比如股票、理财产品等,这样也促进了金融投资市场的发展。

2、利率变动对债券的影响

利率影响储蓄这一作用在债券上得到了很好的体现,债券的价格(P)计算公式:

P=M(1+r×N)/(1+R×n)

其中M和N都是常数,所以影响债券价格的就是偿还期限、票面利率和转让时的

收益率。这三个变量中转让时的收益率是和利率有关系的,市场利率调高就会使得投资者的转让时的收益率增加,债券的价格就会下跌,这一点表现在债券发行时最为明显。如果预期利率将下跌,使得债券价格将下降,则人们愿意现在少存货币和多买债券,以便将来债券价格上涨时卖出债券获利;反之,预期利率的上升使得债券价格上升,人们愿意多存货币和少存债券,即把手里的债券卖出,转换为货币,以避免将来债券价格下跌时遭受损失。2015年我国债券市场共发行了16566只债券,规模共计231526.22亿元,同比增长133.49%和89.92%,中债总指数从1月4日的155.35元上升到12月31日的167.74元,上升幅度为7.98%。产生这样的原因是因为央行利率的降低,银行间市场利率下降,机构加杠杆明显,利率的降低也使得债券发行利率的降低,提高了企业债券融资的积极性。

利率的变动也会影响债券的再投资收益。因为债券的期限越长,市场风险越大,但是当你选择了短期债券,债券到期收回现金的时候利率下降,你就很难再找到一个利率高于上一个债券的投资机会,这样就减少了再投资收益。利率的下降就会导致投资成本的增加,就会使得债券收益进再投资时的收益下降。

3、利率变动机对股票的影响

(1)股市产生的影响

从理论上讲,利率的变动会间接的改变投资者的投资结构,投资者就会权衡安全性、收益性和资金流动性比较之后,构成新的投资组合。利率下降导致存款规模的减少,增加了投资规模,使得其他金融投资产品的收益得到了提高。在股票市场投资回报不变的情况下,投资股市的机会成本减少,这样使得流入股市的资金增多,股票价格上升;反之,人们投资股市的机会成本增加,部分资金从股市流出,资金的减少就使得股价的下跌。

表2:利率变动对上证指数的影响

数据来源:东方财富网

有学者在研究了我国利率调整当天和下一个交易日股票的交易情况后认为,我国股票市场价格对利率的变动反映并不敏感,降低利率对股票市场不能起调节作用。但是大

多数人并不认可这种看法。首先,利率调整与股票价格变动之间通常会有一个时滞,利率下调要使得储蓄变动才能引起股票价格的变化。因此利率调整当天或下一个交易日的股票价格波动并不能够完全反映利率调整对股票市场的影响。

图一:利率变动对上证指数的影响

数据来源:东方财富网

在5月11日的时候央行下调了0.25%的存贷款利率,但是上证指数价格在5月13日才下降,所以利率的调整和股价的变动存在一个时滞。利率的调整是可以预测的,利率调整的信息也是可能别提前披露出去的。所以,利率下调消息正式公布之前股票价格波动也是值得注意的。

利率的提高,也会使得投资者的存款收益提高,谨慎的投资者就会增加银行的存款,银行存款的增加就会导致股票的交易量的减少,股票就会出现供大于求的情况,股价就会下降。在利率升高使得股价升高时,人们就会将自己手中的股票售出,得其中的差价金额,而相反在股价降低时,股票持有者就或许投资失败,也有投资者在低价时买人,等待利率降低,使得股价回升,再将股票抱出,得差价,无论是利率的升高或降低对投资者都有一定量的影响。

(2)对企业产生的影响

利率对股票的影响也可以从企业中得到体现,利率的上升不仅会增加公司的借款成本,还会增高公司的融资难度。资金的减少会导致生产规模的减少,而生产规模的减少就会使得公司盈利的减少,所以股价就会下跌。股票价格的变动还会影响到一个公司的声誉,股价的持续下跌会使得该公司品牌的影响力受到影响,投资者不愿意再持有该公

司的股票,那么公司将无法通过增发股票等方式继续从证券市场获得融资,影响企业的进一步发展。若果公司高管持股,股价的波动也会影响高管的浮动财富。并且股价的下跌也会使得公司用股票进行抵押的债务抵押物不足,会被债权人要求增加抵押品甚至提前清偿,这样会影响公司的现金流。

(3)对期货市场的影响

利率对期货市场的影响机制和对股票市场的影响机制也是差不多的,都是利率变动影响着投资者的投资决策,使得投资者改变以往的投资组合,构建一个新的资投资自组合。然后,利率变动影响市场中的现金流量,也会影响投资者对期货市场的投资规模。当市场中现金流量增多时,流入期货市场的现金也会增多,这样也会影响期货市场。当然,利率也会影响利率期货,比如说国债期货,如果利率提高,在收益不变的情况下,那么国债面值将会下跌,所以国债期货的收益会下降。

4、利率变动对房产投资的影响

投资者对房产进行投资无非房价的高低上投资,低价时买入成为自己的不动产,房产升值,那么自己的资产也会相应的获利,所以房产的房价直接影响到投资者的投资,并且投资者的投资也同样会影响房价。利率上升会增加投资成本从而抑制房地产投资来影响到房价,导致房地产投资的机会成本加大,而机会成本的加大又会使得投资者进行房地产的投资。

利率对房价的影响是非常复杂的,无论是哪方面看,都受到宏观经济变量和国家相关政策制度的影响。无论是自主型需求还是投资型需求,利率的上升都会给购买者造成资金压力,因为房地产属于大宗商品,其价值高,又不具有可分别性和移动性,大部分投资者根据自身的经济情况很难全款买入,转而求助银行的按揭。一般面言,利率如果提高,对于对房产进行投资的人无疑就增加了成本。那么进行房产投资的人就会减少,使得房产行业供大于求,房价就会降低,就会有投资者进行投资,这就是-个经济循环。并且房地产的开发需要大量的资金来源,而开发商本身的资金是有限的,绝大部分的资金需求来自于银行的贷款,所以银行的贷款利率高低对于房价也是很重要的,当利率大幅度提高时,房地产企业的贷款成本也必然增加,归还贷款的压力也会加大,开发商则会尽力从购房者手中获得收入以归还银行。那么加快资金的回流唯一的办法就是将房子低价售出,房价就会降低。

总得言之,个人对房产的投资得从两方面看,一方面是买房投资者,那么利率的降低就对他们有利,使得用最低的货币买到最值的投资。另一方面是卖房者,那么利率的

降低就会使得他们的投资成本降低,收益就会增多。所以利率的变动对房地产的影响是一定的,利率上升,房价就会降低,利率下降,房价就会提高。但是对投资者的收益影响就不尽相同了,因为买卖双方对利率升降的需求是不同的。

5、利率变动对汇率的影响

利率的变动首先会引起国际收支的变化,而国际收支的变化最终会引起汇率的变化。利率变动影响货币的供求,货币供给的变化导致国内需求的变化,进而导致进出口发生变化。并且利率上升会使得本币的资产收益率上升,这样就会吸引外币资产的流入,并且投资者会把外币资产转化为本币资产,这样就会使得外汇市场的外汇增多,供过于求,本币的汇率就会提高,反之则会使得本币汇率下降。利率变动还可以经常项目而间接的影响汇率,利率上升时投资和消费都会减少,物价下降,这样就会抑制进口促进出口,外汇进来的对用出去的少,使得外汇增加,使得本币汇率上升。

利率对汇率可以从多方面,多角度的产生影响。但是现在资本流通的数额和交易频率都超过了物品流通的数额和交易频率,并且金融市场的调整速度是比短期市场要快,所以利率变动对汇率的影响将主要取决于资本渠道和资产转换渠道的影响效果,当利率下降时,汇率也会同步下降。我国在2015年3月1日央行公布降息消息,3月美元对在岸人民币的汇率从6.2725跌至6.1995,10月24日降息消息公布,10月份汇率也从最高的6.3688跌至30日收盘价6.3181。汇率的下降也导致了外汇储备的减少:

表3:国家外汇储备(亿美元)

数据来源:百度知道

可以从表中看出2015年国家外汇储备呈现循序递减的态势,从1月的38134.14递减至12月的33303.62亿美元,一年内减少了4830.52亿美元,比2014年减少了5126.56亿

美元。每月的同比数则呈现循序负增长的态势,从1月数值-1.38%,直到12月-13.34%,整体仍旧保持持续递减,但增长幅度较小,整体仍呈现递减趋势。

四、经济新常态下个人投资理财活动的策略

与传统的理财环境相比,现在的金融环境是一个相对平稳的正常的状态,经济增长的减缓,供给侧结构改革,第三产业在GDP中占的比例越来越重。要摒弃不可持续增长的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可持续发展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从消费来看,我国的消费正在朝着个性化和多样化发展,并且人们越来越注重健康,产品的质量安全和创新的消费形式越来越重要,要释放消费潜力,让消费继续推动经济发展。从投资来看,传统业相对饱和,所以现在有着许多创新的投资形式,要善于抓住投资机会,与时俱进。2014年以后人口老龄化问题严重,劳动力逐渐减少,所以需要科技来解决人口老龄化的问题,高新技术产业在逐渐的发展。全球变暖等环境问题日趋严重,人们保护环境的意识在逐渐的加强,国家也在强调环境的保护,所以应该形成绿色环保的发展形式。我国经济正在向形态更高级、分工更复杂、结构更合理的阶段演化,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在全新的金融环境下,就需要新的理财策略。

1、进行风险的防范

投资中的风险主要包括两大类,第一是系统性风险:系统性风险产生的原因主要是金融市场中政策的变动或者是商业银行利率的调整,对于政策的调整,投资者可以选择国家大力推行的产业进行投资,比如说投资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等;而对于风险的规避,我们可以选择持有付息间隔较短的债券,避免持有零息债券。还有就是尽量持有期限较短的金融产品,因为短期的金融产品资本损失的风险较低。还可以进行套期保值,投资者在进行实际货物买卖的同时,在期货交易所买入或者卖出同等数量的期货交易合同作为保值,这样可以减少或者避免利率变动带来的损失。

而非系统性风险主要是个人投资不当造成的,对于非系统性风险的规避,我们最好的就是进行多元化投资,选择合适的投资组合,可以有效的风险对冲,也可以进行新股认购、基金定投或投资一些新的理财产品。其次要进行投资前的筛选工作,要了解上市公司的营业状况和发展策略,查看其信誉等级和信用系数等,防范于未然,投资者在投资心理上不能产生羊群效应和锚定效应,产生经济损失时一定要冷静的对待,积极找出风险存在的原因。最后要提高风险管理的积极性,在理性的情况下进行合理的投资。

2、投资项目的选择

在经济新常态下,可以选择投资互联网和高新技术产业,现在都是网络化时代,足不出户就可以生活,技术也在不断的创新,2018年中石科技上涨了298.38%,该企业主要是经营新能源,通讯技术和人工自能。也可以选择投资绿色节能的产业,因为这些产业受到国家政策的支持,现在国家倡导节能减排。还可以选择投资服务业,在近几年国民的生活水平在不断的提高,对服务业的需求也在提高,并且服务业产出附加值高、资源消耗少、环境污染少等特点,十分适合国内现在绿色节能的发展理念。在2018年第三产业占GDP比重比去年增长了7.5%GDP,达到了56.5%,第三产业增加值为112427.8亿元。对于传统投资项目的选择,如果资金充足可以选择进行房地产的投资,因为现在能用以修建房屋的地方变少了,所以房价上涨的几率大。如果资金不是太多,就可以选择贵重金属进行投资,资源是有限的,贵重金属具有一定的保值作用。如果想要你长久的收益,可以选择保险类投资,这种投资具有很稳定的收益,风险也不是太高。

3、制定符合自身的投资计划

个人投资理财的主体是个人,所以我们要选着合适自身的投资理财计划。在投资时都是伴随着风险的,所以在选择投资时要权衡风险和收益,以及自身应对风险的能力,投资时不仅仅要对理财产品的选择,还要选择合适的投资时机,这个需要投资者要关注金融市场把握良机,使得投资风险得到规避。然后还要对自身的经济实力和理财需求有个极为可观的判断,选择符合自身经济实力的理财产品,合理规划个人财产,使投资理财行为在个人经济实力可以承受的范围内,达到规避金融风险,减少投资理财损失的目的。最后要根据投资理财的金额决定投资理财的方式,小额的理财可以选择余额宝、悟空理财等金融工具,对于手中闲散资金较多,拥有一定风险规避能力的个人来讲,可以选择市场上较为成熟的理财机构,为个人量身定做一个投资理财策略,保障收益最大化,降低金融风险。

五、总结

利率是一把双刃剑,会促进经济,也会抑制经济,国家经济的平衡,基本依靠利率来控制,那么利率对于发展,投资也是至关重要的,面维持良好的经济平街也不能完全依靠利率,也需要其他政策的辅助,比如说汇率政策,货币政策等等。利率的变化对投资都有着直接或者间接的影响,而利率的变化也使得投资风险变大,从投资者谨慎的角度考虑,人们对利率的变化也越来越重视。利率的高低也影响到了自己投资的收益多少。

同样利率高低的不同也影响不同的领域,投资房产的就想利率降低,自已的成本降低。存款存入银行的反而想利率提高,自己存款的利息也会越高。利率是一杆调节经济平衡的秤,它的高低波动也影响着投资者的经济,也就影响着市场经济。所以,在投资时也要多考虑利率的影响,尽量的规避投资的风险。

在新理财环境下,个人投资理财考虑的影响因素不再相同,要根据新的金融环境及时的做出策略的调整,这样才能获得更多的收益。并且要具备良好的投资心态,不好高骛远,尽量做出最理性的选择。还要遵守理财的基本原则,比如要分散投资,要保证资金安全等等,投资是一个长久的事,要坚持,从小的做起来,慢慢的积累经验。我们只有在正确的理财原则的指引之下,才能制定出正确的理财方案和理财计划,帮助个人理财者真正实现其理财目标。

参考文献

[1].吴雨谦.浅谈利率的变动对投资的影响[J].经营管理者.2017(03)

[2].王国均.利率增降对金融市场的影响[J].经济师.2018(02)

[3].李明扬,唐建伟.我国利率变动对股票价格影响效应的实证分析[J].经济经

纬.2007(07)

[4].刘文萍.我国利率变动对汇率影响的分析[J].中国商贸.2015(11)

[5].黄春强.利率变动对证券投资的影响[J].广东金融.2016(02)

[6].万媛媛.论城市居民个人投资理财的方式和要略[J].时代金融.2017(09)

[7].潘颖.居民个人投资理财规划[J].中国商论.2017(07)

[8].韩雨菲.浅析新理财环境下个人理财问题[A].2015(06)

[9].张玉娟.经济新常态下个人投资理财业务及风险防范研究[J].市场论坛.2015

(08)

[10].陈世清.什么是新常态经济[J]. 求是理论网. 2015(03)

[11].陈世清.新常态经济学的理论构建[J]. 人民网 .2015(04)

[12].赵西军.中国服务业发展现状[J].理论与现代化.2017(05)

[13].姚锦兰.新经济形势下金融理财新思路[J].现代商业.2016(12)

[14].范玉红.个人投资理财策略选择分析[J].时代金融.2016(11)

利率变动对经济的影响

利率变动对经济的影响标准化管理部编码-[99968T-6889628-J68568-1689N]

利率对经济的影响 (一)利率变动对资金供求的影响 在市场经济中,利率是一种重要的经济杠杆,这种杠杆作用首先表现在对资金供求的影响上.利率水平的变动对资金盈余者的让渡行为有重要影响,它对资金盈余者持有资金的机会成本大小起决定性作用.当利率提高时,意味着人们借款的成本增大,资金短缺者的负担也越重,他们的借款需要就会受到制约. (二)利率变动对宏观经济的影响 从宏观看,居民的全部收入可分为消费和储蓄两个部分.储蓄=收入-消费.在收入水平一定的情况下.储蓄的多少取决于消费倾向.若居民的消费倾向高,则新增收入中用于消费的部分大,储蓄就少.居民的消费倾向除了与目前收入水平、未来收入预期、物价水平及消费观念等有关外,还受利率水平的影响.当利率上升时,会一直人们的消费欲望. 再从厂商投资来看,投资代表着社会资金需要.提高利率则使厂商投资成本增加. 当利率水平提高时,一方面减少消费、增加储蓄,使社会资金供给扩大,从而有可能使社会产出扩大;另一方面,又可能使投资受到抑制,从而使社会产出减少. (三)利率变动对国际收支有重要影响 当发生严重的逆差时,可将本国短期利率提高,以吸引外国的短期资本流入,减少或消除逆差;当发生过大的顺差时,可将本国绿水平调低,以限制外国资本流入,减少或消除顺差.

(四)利率变动对汇率的影响 首先,利率政策通过影响经常项目对汇率产生影响。当利率上升时,信用紧缩,贷款减少,投资和消费减少,物价下降,在一定程度上抑制进口,促进出口,减少外汇需求,增加外汇供给,促使外汇汇率下降,本币汇率上升。与利率上升相反,当利率下降时,信用扩张,货币供应量(M2)增加,刺激投资和消费,促使物价上涨,不利于出口,有利于进口。在这种情况下会加大对外汇需求,促使外汇汇率上升,本币汇率下降。这里以人民币利率下调为例来说明利率-汇率机制的传导效应:利率下降,国内需求上升,进口需求也上升,导致人民币汇率下降;进口需求上升和通货膨胀率上升,使得对人民币贬值预期增加,企业进口增加而出口减少,资金外流增加,导致人民币汇率下降。实际利率的下降引起外汇汇率上升、人民币汇率下降。实际上,人民币汇率下降的效果是扩张性的:一方面,人民币汇率下降,在国外相对价格变化的影响下,由于出口扩大,在乘数作用下使国民收入得到多倍扩张,另一方面,人民币汇率下降通过收入再分配效应和资产效应导致国内需求下降;与此同时,出口企业利润增加,进口商品成本上升,推动一般物价水平上升。总之,人民币利率下调造成人民币汇率下降,对总需求的影响是双重的。 其次,通过影响国际资本流动间接地对汇率产生影响。当一国利率上升时,就会吸引国际资本流入,从而增加对本币的需求和外汇的供给,使本币汇率上升、外汇汇率下降。而且,一国利率的提

利率变化的因素及影响

一、影响利率变化的主要因素 利率水平受各种因素的制约而发生变化。通常影响利率的直接因素有: 1.平均利润率的水平。利息只能是平均利润的一部分,利息率不能超过平均利润率。利率与平均利润率成正比。 2.资金的供求状况。某一时刻利率水平的高低取决于资金的供求状况。市场借贷资金紧张时,利率就上升,反之则下降。 3.借贷资金的风险大小。利率与借贷风险成正比。 4.借贷期限的长短。通常借贷期限越长,利率越高,反之则越低。 5.预期的物价水平。利率与物价同方向变动。 此外还有银行费用、国家经济政策、历史因素和世界利率水平等因素也对利率的变化有不同程度的影响作用。 二、利率的变化对经济的影响作用 利率是宏观经济调节的重要杠杆,是货币供给量的重要控制手段。利率的变动对经济的影响主要表现在: 1.存款利率变动的影响。通常利率上调会吸引储蓄,使流通中货币量减少,从而生活消费相对下降;利率下调会使储蓄下降,流通中货币量增大,从而使生活消费增加,同时还会改变居民的投资方向,如转投向股票和债券。可见,存款利率的调整主要是通过调节存款量来控制流通中的货币量和社会对生活资料的需求量。 2.贷款利率变动的影响。贷款利率上调会加大借款成本,抑制借款者积极性,从而抑制银行贷款规模,减少流通中的货币量,并使生产性需求相对下降;利率下调会减小借款成本,刺激借款,使银行贷款规模扩大、流通中货币量增加,并使生产性需求增长。可见,贷款利率的调整主要是通过调节贷款量来控制货币量和社会对生产资料的需求量。 利率杠杆的运用通常是政府、中央银行和专业银行根据经济发展状况,尤其是总供给与总需求比例状况和物价指数,进行逆风向调节。当总需求大于总供给或出现通货膨胀时,会提高利率,以减少货币量,抑制总需求和物价增长;相反当总需求小于总供给和物价指数过低时,则会降低利率,以增加货币量,刺激总需求的增长。 当然,利率的调整和利率的杠杆作用是有条件的,只有恰当适度地运用才能获得最佳的政策效应。 利率的变化对经济的影响作用 利率是宏观经济调节的重要杠杆,是货币供给量的重要控制手段。利率的变动对经济的

新常态下我国经济发展的风险防控

新常态下我国经济发展的风险防控 我国新常态时期的经济发展,承担着有效化解长期粗放发展中积累的矛盾与风险以及保证经济提质增效稳定发展的双重任务。但从目前整个经济发展态势看,因受众多因素制约,老问题还没得到有效解决,新问题又不断出现,如发展速度下滑较快、人民币汇率走势不稳、城镇化盲目扩张形成多种矛盾等。这对新常态时期“发展与调整”双重任务的实施,既形成制约,又带来新的风险。对此,需要采取诸如夯实推动发展的动力基础、打造稳健的金融市场、继续加大对“短板”的扶持力度、健全市场竞争机制平台等措施,着力防控和化解各种风险,促进新常态下经济的持续稳健发展。 标签:经济新常态;发展风险;防控对策 为了化解我国经济发展中长期形成的诸多矛盾,保持经济中高速高质量发展,中央提出了新常态经济发展逻辑,并采取了一系列的应对措施。但目前部分地方和部分领域仍继续着传统发展模式,致使老的问题与风险没能解决,新的风险问题又相继出现。如何有效地遏制与规避当前经济发展中面临的各种风险危机,已经成为能否促进新常态下经济调整与健康发展的关键。 一、新常态下经济发展中面临的主要风险 1.当前经济发展显现“硬着陆”风险端倪 自2014年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发展时期,尽管为了提高经济发展质量而实施的调整转型等措施,影响了经济发展速度,但是,从今年上半年整个宏观经济发展态势看,经济增速持续滑落,已大大低于预期的7%增速水平。虽然一季度GDP实际增速为7.0%,二季度增速6.8%,但名义GDP增速仅为5.8%和5.6%。分区域看,原经济落后地区的发展更是塌方式下滑。如东北和西部的部分区域,其名义GDP增速和财政增速都出现负增长。同时,整个社会总供给持续疲软,工业发展也显出萧条迹象。2015年1—5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累计增速为6.2%。比去年同期下滑2.5个百分点,如考虑价格因素,名义工业增加值增速仅为1.6%,较去年同期下滑5.2个百分点;生产者价格指数(PPI)连续39个月负增长。宏观一致合成指数创近10年来新低,为93.32。①种种迹象表明,我国宏观经济已显出“硬着陆”的征兆,其发酵效应影响着整个国民的发展信心与积极性。目前面中央提出的“三种叠加”的调整手段,因受工资、债务兑付、财政支出等三重刚性的约束,在缺少合理的成本分担机制、新发展手段支撑下,更加剧了其实施的复杂性与难度。当前的经济下滑、新的增长点缺乏,难以较好地为顺利调整提供坚实的支撑基础,加大了转型的难度与风险危机的有效化解。 2.近期人民币汇率连续下降对进一步扩大开放形成较大负面影响 当前,因受国内经济增速下滑、美元升值、大量外资回流以及国际上希腊债务等多重因素影响,人民币对美元的贬值压力加大。2014年人民币兑美元

浅谈利率对经济的影响(一)

浅谈利率对经济的影响(一) 提要一个国家的中央银行,作为经济的监管者和调控者,要靠货币政策,利用货币政策工具来调控经济。一般情况下,不管哪种货币政策工具,都要通过利率来影响货币供应量,进而影响宏观经济指标。但是,中国的利率机制并没有放开,完全是由央行的基准利率执行的。所以,研究货币政策对于经济各项指标的影响,从某种程度上可以看成是利率对经济的影响。为了防止经济过热,保持物价相对稳定,可以通过上调存贷款基准金利率来收缩流动性;反之亦然。本文从利率与汇率、消费、投资、通货膨胀率、失业率之间的关系,研究利率对经济的影响。 关键词:利率;经济;流动性;影响 引言 当前,世界各国频繁运用利率杠杆实施宏观调控,利率政策已成为各国中央银行调控货币供求,进而调控经济的主要手段,利率政策在中央银行货币政策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在萧条时期,政府可以通过降低利息率,扩大货币供应,刺激经济发展。在膨胀时期,政府可以通过提高利息率,减少货币供应,抑制经济的恶性发展。合理的利率,对发挥社会信用和利率的经济杠杆作用有着重要的意义。我国在2010年12月CPI较上年同期上涨4.6%,虽然脱离了11月创下的28个月高位,但仍是居高不下,2011年2月9日央行再次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以调节飙升的物价,稳定经济。因此,在此背景下研究本课题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一、利率的分类及调整 本文讲的“利率”即“利息率”,是相对数。利息率,就其表现形式来说,是指在一定时期之内利息额同借贷资本总额的比率,是单位货币在单位时间内的利息水平,表明利息的多少。(一)利率的分类。利率按照确定方式不同,分为官方利率、公定利率和市场利率。官方利率又称法定利率,是指由政府金融管理部门或者中央银行确定的利率,在不同国家,该利率内容不完全相同。公定利率是指由金融机构或银行业协会按照协商办法确定的利率,这种利率标准只适合于参加该协会的金融机构,利率标准通常介于官定利率和市场利率之间。市场利率是指根据市场资金借贷关系紧张程度所确定的利率。 官方利率往往在利率体系中发挥主导性作用。基准利率是法定利率的一种,在整个金融市场上和整个利率体系中处于关键地位,起决定性作用,是金融市场上具有普遍参照作用的利率,其他利率水平或金融资产价格均可根据这一基准利率水平来确定。基准利率是利率市场化的重要前提之一,在利率市场化条件下,融资者衡量融资成本,投资者计算投资收益,以及管理层对宏观经济的调控,客观上都要求有一个普遍公认的基准利率水平作参考。可以说,基准利率是利率市场化机制形成的核心。 本文所说的利率指的是官方利率里面的基准利率,且是名义利率,没有把通货膨胀率剔除掉。在我国,以中国人民银行对国家专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规定的存贷款利率为基准利率;在西方,一般是以中央银行的再贴现利率作为基准利率;英国是把伦敦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作为基准利率;美国的联邦基准利率是指美国的同业拆借市场的利率,其最主要的是隔夜拆借利率。 (二)我国的利率调整。我国从2002年2月21日的1年期存贷款基准金利率调整如图1(图1)存款基准金利率从2002年2月21日的1.98%上调到2007年12月21日的4.14%,所示。 除了2006年4月28日调动幅度为0外,共计8次以0.27%的增幅上调;相应的贷款基准金利率从2002年2月21日的5.31%上调到2007年12月21日的7.47%,6次以0.27%的增幅上调,3次以0.18%的增幅上调,此时期内,共计上调利率9次。存款基准金利率从2007年12月21日的4.14%到2008年12月23日的2.25%,除了2008年9月16日的调息幅度为0和2008年11月27日下调幅度为1.08%外,3次下调幅度为0.27%;相应的贷款基准金

利率变动对储蓄的影响

山东*** 大学 SHANDONG INSTITUTE OF BUSINESS AND TECHNOLOGY 金融学论文 ACADEMIC THESIS

浅析我国利率变动对储蓄的影响 摘要: 近年来,我国采取了多次利率调整政策,但是都没有达到应有的效果。在对我国的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之后,文章探讨了我国利率的变动对储蓄影响不显著的原因,得出利率对居民储蓄的作用是必须建立在一定的条件上,并且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和对策 关键词:利率;储蓄;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China has taken many interest rate adjustm ent policy,but are not attain effect. In China after the particular c ase is particular analysis,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changes of savin gs rate is not obvious reason for savings rate, the effect is in cert ain conditions must be established, and advances some corresponding S uggestions and countermeasures Keywords: interest rates; savings. 一、引言 在我国,利率由政府管制。自1995年以来,中国人民银行多次下降存款利率,并出台了取消利息税等多种措施,其目的是要分流储蓄、增加消费,从而拉动内需,形成经济学所说的乘数效应。根据我国经济状况及发展趋势来看,居民储蓄每年都大幅度递增,究其原因,居民储蓄主要受个人可支配收入、预期、利率、通货膨胀率这些因素的影响 关于储蓄方面的理论,西方经济学家早有这方面的论述。其中比较著名的有,凯恩斯的绝对收入假说理论;托森贝利的相对收入假说理论;莫迪利安尼的生命周期假说理论等等。在西方经济理论里,利率通常和储蓄成正比,利率的变动对储蓄的影响是正向的、单一的:利率提高,人们增加存款;利率降低,人们则会减少存款。因为利率的升降直接影响到存款的收益,所以西方国家能够轻松利用货币政策来调节居民储蓄。可是,从我国的利率政策可以看的出,我国居民储蓄存款与利率存在弱化现象。

新常态下我国经济发展的新特点

新常态下我国经济发展的新特点 张宇 《人民日报》(2015年12月15日10 版) 新常态下,我国经济发展表现出了速度变化、结构优化、动力转换等重要特点。推动“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必须充分考虑这些特点、趋势和要求,按照适应新常态、把握新常态、引领新常态的总要求进行战略谋划,不断开拓发展的新境界。 增长速度的变化 目前,中国经济进入了7%左右的中高速增长。经济增长速度的变化,既反映了经济增长的客观趋势,又体现了我国宏观调控目标新的取向。 从经济运行的客观趋势看,世界经济增长持续乏力,国际市场需求持续疲软,我国投资和消费需求增长放缓,产能过剩问题突出。随着资源生态环境约束加大、劳动力等要素成本上升,高投入、高消耗、偏重数量扩张的高增长难以为继。从宏观调控的目标取向看,在新常态下,发展方式从规模速度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宏观调控的目标要适应这种转变,统筹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使中国经济大船能行稳致远。中国经济体量不断增大,现在增长7%左右的经济增量已相当可观,聚集的动能是过去两位数的增长都达不到的,仍然是位于世界前列的、富有前景的增长。 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到2020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为此,2016年至2020年经济年均增长必须保持6.5%以上,这样才能如期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任务。实现这一目标是有充分条件的。我国目前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物质基础雄厚、人力资源丰富、市场空间广阔、发展潜力巨大,经济长期向好基本面没有改变。 重要的是,我们必须着力实现有质量、有效益、没水分、可持续的增长,着力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中实现经济增长。在当前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的条件下,要采取更加积极有为的宏观调控政策,从供给侧和需求侧两端发力,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增强经济持续增长动力,努力实现中高速增长的目标。 经济结构的优化 进入经济发展新常态以来,我国经济结构优化趋势加快。需求结构方面,消费需求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日益重要,特别是2013年后消费贡献率增幅明显,由2013年的50%增长到2015年上半年的60%。同时,个性化、多样化、品质化消费,网上购物、定制消费等方式广泛发展,服务消费、信息消费、绿色消费、时尚消费、品质消费、农村消费等领域的消费升级逐步展开,新的商业机会不断涌现。 产业结构方面,2015年上半年,第三产业占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比重达到49.5%。2011—2014年,装备制造业和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分别为13.2%和11.7%,快于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7和1.2个百分点。与此同时,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步伐不断加快,新产业、新业态不断涌现。 城乡结构方面,城镇化进程持续推进,2014年城镇化率达到54.77%,每年新增城镇人口近2000万人。区域结构方面,中西部地区表现出强劲的发展潜力,重庆、贵州经济增速领跑其他省份。“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建设为引领的区域发展总体战略的实施,不断拓展着区域发展新空间。 经济结构优化,是我国经济发展达到一定阶段的必然成果。但同时也要看到,我国多年形成的粗放型增长方式和结构性矛盾尚未根本改变,产能过剩化解,经济结构优化升级需要一定的时间。在“十三五”期间,必须持之以恒地深入推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

我国利率水平的变动对经济的影响

我国利率水平的调整对经济的影响 一、引言 利率政策是我国货币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货币政策实施的主要手段之一。中国人民银行根据货币政策实施的需要,适时地运用利率工具,对利率水平和利率结构进行调整,进而影响社会资金供求状况,实现货币政策的既定目标。 目前,中国人民银行采用的利率工具主要有:1.调整中央银行基准利率,包括:再贷款利率,指中国人民银行向金融机构发放再贷款所采用的利率;再贴现利率,指金融机构将所持有的已贴现票据向中国人民银行办理再贴现所采用的利率,指中央银行对金融机构交存的准备金中超过法定存款准备金水平的部分支付的利率。2.调整金融机构法定存贷款利率。3.制定金融机构存贷款利率的浮动范围。4.制定相关政策对各类利率结构和档次进行调整等。 下面,我将首先对2006年以来央行的利率变动进行回顾,然后分析这些变动对我国宏观经济的影响,并指出存在的一些问题,最后提出相关的建议。二、2006年以来的央行利率水平及其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表1 2006年-2011年中国人民银行金融机构存款基准利率调整表

资料来源:根据中国人民银行网站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基准利率调整表总结 从总体上看,我国存贷款利率自2006年以来,都呈现稳步上调的态势。2006年~2007年,中央银行基准利率无调整(2008年1月1日起,再贴现率上调至4.32,对金融机构一年期贷款上调至4.68)。 自2006年以来,随着包括利率政策在内的一系列货币政策的调整,央行的货币政策完成了一个从“稳健”到“适度从紧”再到“从紧”的嬗变,但是我国仍然是低利率的国家。其主要表现就是所谓“负利率”的存在。 还记得2007年房市股市轮番联动,所引发的“居民储蓄搬家”现象,就很好地说明我们低利率政策的现状 2008年~2009年,世界经济形势急剧变化,美国次贷危机不断恶化,影响日益加深,对世界金融市场形成强烈冲击,国际经济增速明显放缓。各国政府、央行纷纷出手救市,相继采取降息等诸多举措提高流动性,提振金融市场信心,促进经济稳定健康发展。国际金融市场动荡多变,世界经济增速明显放缓,对我国经济的影响不断显现。我国的GDP呈现回落趋势。降息,有利于应对美国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影响,也释放了保经济增长和稳定市场预期的信号。因此,在2008年内,央行总共降息4次,总降息达1.89个百分点。 在GDP增长率方面,由于金融危机的影响,中国的GDP增长率应该有较大的回落,但由于央行果断采取大幅的降息,因此,2008年与2009年的GDP增长率还是维持在9.1%和8.7%。此次央行的降息在稳定经济增长,平稳度过危机方面还是有显著的成效。 在CPI增长率方面,由于金融危机的影响,内需的不断减小,物价水平大幅回落,CPI增长率由2008年的5.9%回落至2009年的-0.7%。通通货紧缩出现,但由于降息及时。CPI增长率又由2009年的-0.7%上升至2010年的3.3%。因此,降息对维持适度通货膨胀,保持经济稳定的作用在此阶段还是很明显的。 从2010年至今,由于CPI增长率的不断增加,中央打压房地产市场的的决心愈加牢靠,金融风暴的影响不断减弱。因此,央行采取了加息的货币政策以缓解通胀压力、打压房价、保持经济的平稳增长。本阶段内央行连续加息4次,总加息达1.07个百分点。在今年内,央行以加息2次,加息幅度达0.5个百分点。 在GDP增长率方面,加息并未稳定GDP增长率。在走出经济阴霾后,2010年GDP增长率由2009年的8.7%上升至10.1。GDP继续走向飞速增长的道路。 在CPI增长率方面,加息也并未达到抑制CPI增长率的作用。在加息后,2010年的CPI增长率由2009年的-0.7%上升至3.3%,而且至今未见回落的趋势,通货膨胀压力仍然很大。因此利率调整并未在此方面起到积极的作用。 从消费、投资和资本市场等方面来看,我国稳步调高利率水平政策对经济的影响主要有:

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趋势性变化

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趋势性变化 改革开放30多年来年均近10%的持续高增长,使我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是,新世纪以来我国经济增速呈现逐级放缓的态势,2003年至2007年年均增长11.6%,2008年至2011年年均增长9.6%,2012年增长7.8%,2013年增长7.7%,2014年增长7.4%,今年上半年增长7%。。当前,我国经济正处于“三期叠加”的特定阶段,即处于增长速度换档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和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同时,世界主要经济体整体疲弱,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外部环境严峻复杂。那么,应该如何看待当前我国的经济形势呢? 一、当前中国经济形势四个“没有变” 2015年7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长春召开部分省区党委主要负责同志座谈会,听取对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和“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意见和建议并发表重要讲话。在讲话中,总书记就中国当前经济形势作出四个“没有变”的科学归纳。这四个“没有变”是:经济发展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经济韧性好、潜力足、回旋空间大的基本特质没有变;经济持续增长的良好支撑基础和条件没有变;经济结构调整优化的前进态势没有变。那么,四个“没有变”具有怎样的深刻内涵呢? 1、经济发展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 今年上半年,我国经济增长7%。全国城镇新增就业718万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71.8%,31个大城市城镇调查失业率稳定在5.1%左右。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1.3%。夏粮产量达到2821亿斤,比上年增产89亿斤,增长3.3%。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9%,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7.6%,比经济增速高0.6个百分点。我国经济仍然处在适度较快的发展区间,同时也是根据我国经济新常态特征主动调控的结果,符合宏观调控的预期方向。我们应该看到,随着中国经济体量不断增大,7%左右的经济增量已相当可观,在目前世界上仍属较高增长水平。伴随着7%经济增长率的是物价、就业基本稳定,居民收入增长略高于经济增长。经济增速适度放缓有利于改善市场供求关系,缓解资源环境和物价上涨压力,把工作着力点放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切实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上,保持经济长期可持续发展。由此显示,中国经济正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具有保持中高速增长的大格局。 从国内看,7%的增速在改革以来的增长史中不是最低,而属于“中高速”,虽然与前36年年均10%的“高速”相比下降了3个百分点,但是比只有“周期性调整”而无“周期性调整和结构性调整重叠”的1989、1990年年均不足4%高出了3个百分点。尤其是,在经济规模按不变价格计算今年上半年比15年前同期扩大了60倍左右的基础上,实现一个百分点增速的经济内涵容量要比以往大得多。 从国际看,7%增速虽然略逊于处于规模小、基数低发展阶段的印度经济(经济总量和人均GDP均为中国的1/5)的增速,但是远超世界和其他主要经济体的

利率调整对经济的影响

实例分析利率调整对经济的影响 一、利率调整对经济影响的理论分析 利率是指金钱的时间价值。利率上升或下降,会改变居民和企业等微观主体行为选择,进而明显地影响经济运行,也会直接影响资本市场的表现,反映到资本市场会直接造成股票和债券市场价格的变化。同时,基准利率作为资本市场定价和重要的货币政策工具,也是现代央行所倚重的。利率作为“经济杠杆”的功能,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对个人而言,储蓄是其可支配收入减去消费以后的消费部分。利率变动会影响储蓄收益和个人储蓄倾向,从而调节居民消费和储蓄的相对比重。 (2)居民可用多样化的方式保有其储蓄——实物资产或金融资产,而金融资产中,又有货币资产和股票、债券等非货币资产。利率变动对通胀率和各种金融资产收益率的影响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人们的资产持有结构。 (3)利率作为企业借款的成本,对投资的规模和结构都具有非常直接的影响。总体来说,投资项目收益既定时,社会投资规模会与利率的升降反向变化。因此国家可以通过调节基准利率进行宏观调控。 (4)利率的变动会影响资本流动的方向与规模,从而会对投资结构产生重要影响。因此政府可以通过差别化的利率政策,调节国民经济的产业结构。 (5)利息成本支付是企业盈利的最低界限,利率水平也会直接影响企业的盈利能力,因此提高利率可以对企业进行约束和激励,使资源更集中于优质高效的企业,同时督促企业降低资源耗费速度和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6)在宏观经济方面,利率调整可以在不扩大货币供应的条件下,改变社会资金总量和借贷资金的供给,从而影响总供求。其主要体现在短期内对总需求的调节,利率降低一方面增强居民的消费动机,另一方面导致企业投资需求的增加,从而导致总需求的增加,但是从长期看来,低利率导致的企业投资规模扩张会倾于增加总供给。 (7)由于资产价格等于该资产未来现金流或收益的贴现,在未来现金流或收益既定的情况下,用来代表贴现率的利率水平越低,该资产的价格也就越高,反之同理。因此利率变动对房地产和证券市场的影响不可小觑。 (8)国内外利率差异会对国际资本流动和国际收支产生影响。国际利率高于本国利率时能促进本国资金外流,同时防止外国热钱流入,一定程度上缓解国际收支顺差。

论2004年至今我国利率调整对经济的影响

论2004年至今我国利率调整对经济的影响 【摘要】利率调整作为货币政策的一部分,应该在国家宏观经济调控之中起到积极的作用。本为将2004年至今央行进行的利率调整分为三个阶段分别论述,从GDP增长率、CPI增长率、股市、房地产市场四个方面展开讨论,旨在综合分析我国2004年至今的多次利率调整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关键词】货币政策利率调整金融危机影响 GDP增长率 CPI增长率股市房地产市场 在我国这样的非利率市场化国家,利率是国家控制经济的一个杠杠。国家可以利用加息降息对国家总体的经济发展状况进行调控。 当国家经济增长趋缓、国民投资降低、经济发展停滞不前时,国家可以降低利息,使储蓄的回报减少。相对而言,投资的回报率将提高。这样,人们将更趋向于将钱投入股市、楼市、基金等市场。另外,在降低储蓄利息的同时,贷款利息也将降低,这样更多的想投资到无奈缺少资金支持的企业和个人可以以更低的成本获得资金进行投资,这对投资也是一种促进。在这两方面的作用下,降低利息可以很好的促进投资的增加,拉动经济增长,使国家走出经济阴霾,更快的发展起来。 而当经济过热,投资不断增加,从而导致产能过剩、贸易顺差增大、通货膨胀压力加剧、货币升值压力增大的情况下,政府可以采取降息来减缓经济的增长,冷却投资,达到经济合理增长、释放通货膨胀压力等目标。 从2004年起,我国的利率调整大致分为三个阶段。分别为2004~2007年底、2008年~2009年以及2010年至今。这三个阶段政府对利率的调整目标不同,因此采取的方法不同。 在第一个阶段,暨2004年~2007年底,由于中国加入WTO,经济一直处于过度发展状况,包括房地产和股市等方面的经济泡沫不断增大,通货膨胀压力不断增大。因此急需政府采取手段调控经济,减缓经济增长,保持平稳较快的增长。因此,在2004~2007年底这段过程中,央行加息9次,总加息2.16个百分点。其中在2007年加息最多,力度也最大。在2007年内,央行总共加息6次,总加息1.08个百分点。 在第二个阶段,暨2008年~2009年,世界经济形势急剧变化,美国次贷危

央行利率调整对我国社会经济的影响分析

央行利率调整对我国社会经济的影响分析2015为啥要降息? 谈及降息原因,央行相关负责人表示,当前,国经济结构调整步伐加快,外部需求波动较大,我国经济仍面临较大的下行压力。同时,国物价水平总体处于低位,实际利率仍高于历史平均水平,为继续适当使用利率工具提供了空间。 一个国家的中央银行,作为经济的监管者和调控者,要靠货币政策,利用货币政策工具来调控经济。一般情况下,不管哪种货币政策工具,都要通过利率来影响货币供应量,进而影响宏观经济指标。但是,中国的利率机制并没有放开,完全是由央行的基准利率执行的。所以,研究货币政策对于经济各项指标的影响,从某种程度上可以看成是利率对经济的影响。为了防止经济过热,保持物价相对稳定,可以通过上调存贷款基准金利率来收缩流动性;反之亦然。本文从利率与汇率、消费、投资、通货膨胀率、失业率之间的关系,研究利率对经济的影响。 有相关人士称利率政策是我国货币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货币政策实施的主要手段之一。中国人民银行根据货币政策实施的需要,适时的运用利率工具,对利率水平和利率结构进行调整,进而影响社会资金供求状况,实现货币政策的既定目标。 近年来,中国人民银行加强了对利率工具的运用。利率调整逐年频繁,利率调控方式更为灵活,调控机制日趋完善。随着利率市场化改革的逐步推进,作为货币政策主要手段之一的利率政策将逐步从对

利率的直接调控向间接调控转化。利率作为重要的经济杠杆,在国家宏观调控体系中将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一、利率的分类及调整 本文讲的“利率”即“利息率”,是相对数。利息率,就其表现形式来说,是指在一定时期之利息额同借贷资本总额的比率,是单位货币在单位时间的利息水平,表明利息的多少。 (一)利率的分类。利率按照确定方式不同,分为官方利率、公定利率和市场利率。官方利率又称法定利率,是指由政府金融管理部门或者中央银行确定的利率,在不同国家,该利率容不完全相同。公定利率是指由金融机构或银行业协会按照协商办法确定的利率,这种利率标准只适合于参加该协会的金融机构,利率标准通常介于官定利率和市场利率之间。市场利率是指根据市场资金借贷关系紧程度所确定的利率。 官方利率往往在利率体系中发挥主导性作用。基准利率是法定利率的一种,在整个金融市场上和整个利率体系中处于关键地位,起决定性作用,是金融市场上具有普遍参照作用的利率,其他利率水平或金融资产价格均可根据这一基准利率水平来确定。基准利率是利率市场化的重要前提之一,在利率市场化条件下,融资者衡量融资成本,投资者计算投资收益,以及管理层对宏观经济的调控,客观上都要求有一个普遍公认的基准利率水平作参考。可以说,基准利率是利率市场化机制形成的核心。 本文所说的利率指的是官方利率里面的基准利率,且是名义利

新常态下的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与展望

收稿日期:2015-01-29 网络出版网址:https://www.doczj.com/doc/9a6758094.html,/kcms/detail/13.1356.F.20150415.1627.011.html 网络出版时间:2015-4-1516:27:22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1361005)资助。 作者简介:郑嘉伟(1985-),男,山西沁水人,中共中央党校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产业金融,宏观经济理论与实践。 在经济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和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叠加”的背景下,宏观经济面临较大下行压力,我国2014年全年 GDP 增长率在7.4%,略低于7.5%的经济增长目 标,延续了2010年以来我国经济下滑趋势,消费、投资、出口“三驾马车”对经济的拉动效应略显疲态,经济增长正处于一个换挡换动力的调整时期。一是经济增速连续跌破下限。进入2014年以来,我国经济增速进一步下滑,第2季度 GDP 增速跌至7.4%,跌破7.5%的年初政府工作 目标,第3、4季度则继续下滑至7.3%,基本打破了2012年以来我国经济运行的区间,全年经济增速创24年新低。二是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尽显疲态。近些年我国出口保持低位增长的态势下, 2014年2月出口出现了-18%下滑,之后继续维 持低位震荡,全年进出口增长2.3%,其中出口增长4.9%,进口下降0.6%;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从 30%已经回落到15.7%,其中,扣除土地购置款 的房地产投资2014年11月份以来已经进入负增长,消费虽然取代投资成为我国经济增长最重要的拉动力,但是消费需求也保持着一个逐年下滑的态势,2014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回落到10.9%。三是物价水平持续走低。2014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2.0%,其中 2014年9月CPI 跌破2%,目前已连续4个月运 行在2%的下方,11月和12月分别为1.4%、 1.5%,创下近年来的新低。四是经济发展预期有 所恶化。2014年7月份以来,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 )从51.7%的高位回落到12月的 50.1%,已经靠近经济强弱的分界点50%。经济 增长动力明显不足,反映企业生产经营活动预期的指数从3月份就一路下滑,从3月的62.7跌至 12月的48.7。 ① 宏观经济在2014年增速回落的过 程中同时表现出一些可喜的变化,这些变化将很大程度上提升我国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一是需求结构出现新变化,消费拉动力增强;投资结构改善,民间投资开始发力。二是第三产业占比超过第二产业,经济呈现服务化态势;经济增长的就业吸纳能力提升, “中低速增长、高就业” 格局初现。三是中小企业快速发展,新兴产业加速发展;城乡收入差距缩小,城乡关系更趋协调。正如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的: “目前我国经济 运行仍面临不少困难与挑战,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结构调整阵痛显现,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增多,部分经济风险显现。” 未来几年是新常态统领中国经济工作的关键年份,也是经济结构转型的重要年份,未来几年将面临经济增长速度、增长动力、经济结构、发展方式等全方位的转型切换。但是转型切换的过程充满风险,一方面是中国经济之前的经济发展方式力量在逐渐弱化,另一方面中国经济新的常态的经济驱动力还没有强大起来,再加上美元升 新常态下的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与展望 笪郑嘉伟 (中共中央党校,北京100091) [摘要]在经济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和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叠加”的宏观背景下,预计我国经济增长的下行压力进一步增大,宏观经济将面临三大风险和六大挑战。在中央提出“新常态”的判断后,我国将不再片面追求经济增长速度,在设定经济发展目标时,将进一步淡化经济增长速度,换之以弹性目标和发展区间进行管理,采取预调、微调等宏观调控手段予以应对。未来我国宏观经济政策的重点和难点就在于如何实现稳增长与促改革、调结构之间的平衡,其政策要点在于:短期内通过稳增长为深化改革和结构调整打造稳定的宏观经济环境;长期内围绕促进发展这一根本推进重大改革,激发企业活力。 [关键词]宏观经济形势;分析;展望;综述[中图分类号]F123.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461(2015)05-0039-06 2015年5月第37卷第5期 M ay 2015Vol.37No.5 当代经济管理 CONTEMPORARY ECONOMIC MANAGEMENT DOI :10.13253/https://www.doczj.com/doc/9a6758094.html,ki.ddjjgl.2015.05.007

我国利率变动的因素

我国利率变动的因素 而利率的变动是由哪一些因素引起的呢?下面是整理的一些关于我国利率变动的因素的相关资料,供你参考。 我国利率变动的因素利率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利息仍作为平均利润的一部分,因而利息率也是由平均利润率决定的。 根据中国经济发展现状与改革实践,这种制约作用可以概括为:利率的总水平要适应大多数企业的负担能力。 也就是说,利率总水平不能太高,太高了大多数企业承受不了;相反,利率总水平也不能太低,太低了不能发挥利率的杠杆作用。 资金供求在平均利润率既定时,利息率的变动则取决于平均利润分割为利息与企业利润的比例。 而这个比例是由借贷资本的供求双方通过竞争确定的。 一般地,当借贷资本供不应求时,借贷双方的竞争结果将促进利率上升;相反,当借贷资本供过于求时,竞争的结果必然导致利率下降。 在中国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作为金融市场上的商品的“价格--利率,与其他商品的价格一样受供求规律的制约,因而资金的供求状况对利率水平的高低仍然有决定性作用。 物价变动由于价格具有刚性,变动的趋势一般是上涨,因而怎样使自己持有的货币不贬值,或遭受贬值后如何取得补偿,是人们普遍关心的问题。 这种关心使得从事经营货币资金的银行必须使吸收存款的名义利

率适应物价上涨的幅度,否则难以吸收存款;同时也必须使贷款的名义利率适应物价上涨的幅度,否则难以获得投资收益。 所以,名义利率水平与物价水平具有同步发展的趋势,物价变动的幅度制约着.名义利率水平的高低。 国际经济改革开放以后,中国与其他国家的经济联系日益密切。 在这种情况下,利率也不可避免地受国际经济因素的影响,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国际间资金的流动,通过改变中国的资金供给量影响中国的利率水平;②中国的利率水平还要受国际间商品竞争的影响;③中国的利率水平,还受国家的外汇储备量的多少和利用外资政策的影响。 政策因素自1949年建国以来,中国的利率基本上属于管制利率类型,利率由国务院统一制定,由中国人民银行统一管理,在利率水平的制定与执行中,要受到政策性因素的影响。 例如,建国后至十年动乱期间,中国长期实行低利率政策,以稳定物价、稳定市场。 1978年以来,对一些部门、企业实行差别利率,体现出政策性的引导或政策性的限制。 可见,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利率不是完全随着信贷资金的供求状况自由波动,它还取决于国家调节经济的需要,并受国家的控制和调节。 影响利率变化的因素①平均利润率。

利率变动对经济的影响之欧阳歌谷创作

利率对经济的影响 欧阳歌谷(2021.02.01) (一)利率变动对资金供求的影响 在市场经济中,利率是一种重要的经济杠杆,这种杠杆作用首先表现在对资金供求的影响上.利率水平的变动对资金盈余者的让渡行为有重要影响,它对资金盈余者持有资金的机会成本大小起决定性作用.当利率提高时,意味着人们借款的成本增大,资金短缺者的负担也越重,他们的借款需要就会受到制约. (二)利率变动对宏观经济的影响 从宏观看,居民的全部收入可分为消费和储蓄两个部分.储蓄=收入-消费.在收入水平一定的情况下.储蓄的多少取决于消费倾向.若居民的消费倾向高,则新增收入中用于消费的部分大,储蓄就少.居民的消费倾向除了与目前收入水平、未来收入预期、物价水平及消费观念等有关外,还受利率水平的影响.当利率上升时,会一直人们的消费欲望. 再从厂商投资来看,投资代表着社会资金需要.提高利率则使厂商投资成本增加. 当利率水平提高时,一方面减少消费、增加储蓄,使社会资金供给扩大,从而有可能使社会产出扩大;另一方面,又可能使投资受到抑制,从而使社会产出减少. (三)利率变动对国际收支有重要影响

当发生严重的逆差时,可将本国短期利率提高,以吸引外国的短期资本流入,减少或消除逆差;当发生过大的顺差时,可将本国绿水平调低,以限制外国资本流入,减少或消除顺差. (四)利率变动对汇率的影响 首先,利率政策通过影响经常项目对汇率产生影响。当利率上升时,信用紧缩,贷款减少,投资和消费减少,物价下降,在一定程度上抑制进口,促进出口,减少外汇需求,增加外汇供给,促使外汇汇率下降,本币汇率上升。与利率上升相反,当利率下降时,信用扩张,货币供应量(M2)增加,刺激投资和消费,促使物价上涨,不利于出口,有利于进口。在这种情况下会加大对外汇需求,促使外汇汇率上升,本币汇率下降。这里以人民币利率下调为例来说明利率-汇率机制的传导效应:利率下降,国内需求上升,进口需求也上升,导致人民币汇率下降;进口需求上升和通货膨胀率上升,使得对人民币贬值预期增加,企业进口增加而出口减少,资金外流增加,导致人民币汇率下降。实际利率的下降引起外汇汇率上升、人民币汇率下降。实际上,人民币汇率下降的效果是扩张性的:一方面,人民币汇率下降,在国外相对价格变化的影响下,由于出口扩大,在乘数作用下使国民收入得到多倍扩张,另一方面,人民币汇率下降通过收入再分配效应和资产效应导致国内需求下降;与此同时,出口企业利润增加,进口商品成本上升,推动一般物价水平上升。总之,人民币利率下调造成人民币汇率下降,对总需求的影响是双重的。

当前中国宏观经济分析

当前中国宏观经济分析 目 录 一、中国宏观经济面临的三大风险 (1) (一)发展速度换档的风险 (1) (二)发展动力置换的风险 (1) (三)发展体制转轨的风险。 (2) 二、 中国宏观经济面临的六大挑战 (2) (一)宏观调控效用递减 (2) (二)金融“融而不通”带来的融资约束 (2) (三)房地产行业新常态化后的低增长 (3) (四)全球价格下行通道中的通缩将给经济造成不良影响 (4) (五)就业出现阶段性萎缩 (5) (六)企业“三座大山”的压力持续发酵 (6) 三、中国宏观经济展望:平衡稳增长与调结构 (6) (一)服务改革这一主题稳定经济增长 (7) (二)围绕发展这一根本推进重大改革 (8) (三)抓住企业这一关键 (10)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的:“目前我国经济运行仍面临不少困难与挑战,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结构调整阵痛显现,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增多,部分经济风险显现。”未来几年是新常态统领中国经济工作的关键年份,也是经济结构转型的重要年份,未来几年将面临经济增长速度、增长动力、经济结构、发展方式等全方位的转型切换。但是转型切换的过程充满风险,一方面是中国经济之前的经济发展方式力量在逐渐弱化,另一方面中国经济新的常态的经济驱动力还没有强大起来,再加上美元升新常态下的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与展望在经济增长速度换挡期、 结构调整阵痛期和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叠加 ”的宏观背景下,预计我国经济增长的下行压力进一步增大,未来中国宏观经济将面临三大风险和六大挑战。 一、中国宏观经济面临的三大风险 (一)发展速度换档的风险。 改革开放以来,在人口红利、全球化红利、城镇化红利的推动下,我国经济进入高速增长时期。 顺应经济增速的下滑,中央政府做出 了“增长速度换档期”的判断。增长速度换档切换是客观经济规律作用的结果,也是我国经济发展阶段的内在反应,但是在切换的过程中也存在换档的风险, 这一阶段经济增长容易陷入停滞,近期我国增长速度连续跌破 7.5%的下限,出现继续探底的趋势,预计未来几年我国经济增速会进一步下滑,突破 7.5%~8%的区间波动,这一风险值得警惕。(二)发展动力置换的风险。 从旧的发展方式向新常态过渡,一个重要内容是经济发展动力的转换,但转换过程如果发生动力断档,那将会给经济造成断崖式下跌的风险。 当前依靠要素投入为核心的增长动力在弱化,新的创新驱动的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