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监测课程论文
- 格式:doc
- 大小:100.50 KB
- 文档页数:7
环境科学论文(优秀7篇)科学论文篇一天然材料的包装设计往往是以其鲜明的民族艺术风格特色和独特的艺术品质感受给大众带来不俗的印象。
很多时候,天然材料的绿色包装设计作为一种有效的设计载体向受众传递产品的优异性,天然材料包装设计是绿色环保设计的有机展现,更是彰显了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一、天然材料与绿色包装的关系(一)对天然材料的认识材料的选择是包装设计中的重要环节,更是有效表达设计创新性的一种有效存在,天然包装设计的美在于其具有不同层次,具有改良性。
最为乐道的是眼下天然材料的包装设计是符合市场价值规律的,不会脱离社会和市场。
天然材料包装设计体现了人类审美意趣,也印证了它为服务人们的生活需要为主旨,将不断丰富的审美过程与实用性运用到具体设计中。
(二)对绿色包装的理解生态平衡,环境可持续发展;人类自身健康安全意识:自然以及舒适简约的设计理念;长期发展设计思想。
这在绿色包装发展的理念上也是包装文化观念层和精神层上的一种升华。
从内置物的实用性到包装设计文化的审美情趣、材料形式和创作的风格彰显了审美潮流到市场消费的规律。
(三)天然材料与绿色包装设计的视觉表现包装作为普遍化的一种艺术设计体裁,它可以将民族精神、企业精神或设计师的精神选择性的融入到设计中。
绿色包装设计在今天大多易见,受环境与不同因素的影响,为了给人留下深刻的视觉印象,包装设计不得不充分考虑到设计定位与设计理论。
包装有着与人近距离接触的属性,良好的视觉表现会给人带来耳目一新的视觉冲击力,渐渐成为商品销售好坏的有力因素。
包装设计在社会上影响力愈发广泛,在包装的设计中,材料的视觉感受是来自于眼睛对其材料表面特征的感知,我们直观的接触天然材料并感受到其材料质感,良性的将产品的固有属性与天然材料的绿色设计进行探讨,从而与之完美结合起来,其包装的视觉表现与内置物的主体属性有效的融合。
设计师通过包装材料的选择,从而是产品增添了浓厚的地域色彩与情感共鸣。
(四)天然材料c绿色包装设计的文化融合性科学技术和文化艺术的不断发展与交流的今天,促使了设计界的元素语言的交流与发展。
加强环境监测管理建设之我见摘要:随着国家经济实力的提升,国民对环境质量、生态效应倍加关注,对环境管理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及时、准确的环境监测数据为提高环境质量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本文就提高环境管理质量,建立长期高效的环境监测管理机制的问题作了认真的分析,提出了构建监测管理长效机制的一些看法和意见。
关键词:环境监测管理机制建设加强环境监测管理就是要不断提高为环境管理服务的水平,确保监测信息的及进性、针对性、适用性、正确性和科学性。
因此,必须强化环境监测机构的管理,建立长效机制,推进环境管理“四化”建设。
下面我就关于如何建立环境监测管理长效机制问题,浅谈自己的看法。
一、构建长效监测管理机制,首先应提高对环境监测管理的认识环境监测管理是使用定性和定量的科学方法,深入研究环境监测活动的规律,对环境监测整个系统进行全面地规划、组织、协调、控制和监督。
所以在强化管理、构建机制、提升素质、促进行为公正的工作中,首先要提高对构建长效管理机制重要性的认识,建立一套环境监测管理的长效机制,推动环境监测工作的全面发展。
(一)加强监测站建设需要构建长效监测管理机制环境监测站的基本职能,是及时、准确、科学、公正地为社会提供有关环境质量和污染物排放情况的客观数据,为环境管理提供决策依据。
监测站建立管理体系的最终目的是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管理机制,提高产品和服务的质量,进而提高自己在社会上的竞争力,取得最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所以环境监测质量控制的重要性,是监测工作正常进行的有力保证。
进入90年代末期,我国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经历了统计质量控制,质量保证阶段,发展到现在的全面质量管理阶段。
我国进行的环境监测认可工作是环境监测全面质量管理的一种体现。
环境监测质控工作是认可工作顺利进行的最强有力保证。
有无完善的质控体系,可直接反映该环境监测的检测能力和水平。
环境监测在检测工作的每一个环节都应具备相应的质控措施,以保证检测结果的真实有效。
环境影响评价中环境监测问题研究【摘要】环境影响评价必须基于一定的环境监测数据,因此环境监测是科学环境评价的前提。
目前,我国的环境监测工作出存在着一些不可回避的问题,从而影响了环境评价的科学性。
本文介绍了环境监测工作的重要性,探讨了环境监测的基本内容,并对当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积极的建议对策。
【关键词】环境影响评价;环境监测;监测采样;科学检测环境监测与环将影响评价是环境工作的不可分割的相互衔接的两个重要环节,其中,作为环保工作的基础数据,来源于环境监测,这是一个环境评价的基础,是环保数据的起源。
在设定一个环境项目评价时,首先必须对该项目所涉及的环境数据进行科学检测,无论在立项过程、建设过程或者最后验收过程,环境监测数据都是一切评价的依据。
科学检测的目的,是确保环境影响评价所设置的环保设施能够落实。
从而实现科学环保的目的。
1、环境监测对环境影响评价的支持作用任何一个项目的启动,要求环保先行。
建设之前,环保监测必须首先介入,对建设地点环境状况进行数据检测和环境评价,只有以此为依据,才能确定项目建设的环境科学性,这是环保工作的重要环节。
环境监测是一个依据检测设备获取数据的过程,通过一定的工作流程,对项目建设的已存污染进行分析,其内容包含有污染源、污染性质、污染范围、分布以及污染因素、变化走势等,并以上信息数据为基础作出科学的环境影响评价。
同时,参照评价,并结合当地空气、水文等因素,提出合理的基于环保要求的检测调整方案,科学设定监测点布局为制定监测计划提供依据。
环保监测根本目的还是为了获取一手数据资料,从而为科学环境评价提供依据,其最终目的是为了实现评价的科学性、准确性,为环境保护措施的实施提供支持,因此,必须加强源头建设,在数据源的获取上科学设置、科学分布。
2、环境监测工作的基本内容环境保护工作的两个基本内容就是环保调查和环保措施的落实。
其中,环境检测就是环境调查的基础性工作,从工作环节来区分,环境监测可以分为调查阶段的环境监测和验收阶段的环境监测:调查阶段的环境监测工作。
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一、前言环境监测是指对自然环境、生态系统以及工业生产和人类活动等引起的污染和破坏进行全面、定量的监测,以了解环境质量状况、评价环境影响、制定环境规划、加强环境管理和防治污染。
随着我国经济不断的发展,环境监测越来越受到广大人民的关注,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不断提高也成为社会关注的热门话题。
因此,本篇论文主要就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方面进行探讨。
二、环境监测管理的作用环境监测管理的作用是多方面的,可以说是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
具体如下:1、环境保护环境监测管理可以及时了解环境的质量变化,对于有污染风险的环境进行预测和尽早发现,从而及时采取措施防止环境的进一步恶化,从而更好的保护环境,维护人类的生命健康。
2、环境规划环境监测管理可以为环境规划提供大量的数据和信息,为环境规划做出科学合理的基础,使环境规划更具有可行性和有效性,确保环境的持续改善和可持续发展。
3、环境管理环境监测管理能够为环境管理部门提供全面、及时的信息支撑,及时报告环境污染和其他环境安全问题,让政府及时采取有效措施,避免环境污染和安全问题的扩散蔓延,更好的强化环境管理。
三、环境监测管理的方法环境监测管理方法有很多,本篇论文主要介绍下常见的方法。
具体方法如下:1、网络化监测网络化监测是指建立起环境监测汇集、传输、处理和分析信息的网络化平台。
该平台能够有效地整合各种环境监测数据,改善数据的质量和可靠性,提高监测效率和监测能力。
目前,各地都在积极推进网络化监测平台的建设。
2、移动化监测移动化监测是指通过具备移动性的环境监测设备,对环境进行实时监测。
该方式能够实时监测,提高监测的时效性和准确性,更好的发现环境污染和其他环境问题。
3、智能化监测智能化监测是指利用数字化、智能化技术,通过自动化、半自动化手段实现环境监测。
该方式具备快速、准确、高效、方便等特点,提高环境监测质量和效率。
4、定点化监测定点化监测是指在重点区域、重点行业、重点时期对环境进行定点化监测。
探讨环境监测中质量保证相应问题【摘要】在环境监测中加强质量保证工作是十分必要的工作。
近些年来,我国不断加强环境监测中质量保证工作的规划与管理,虽然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和效果,但与其他环境监测技术发达的国家相比,我国在开展质量保证工作的深度和广度方面还有很大的差距,具体体现在现场监测质量保证的水平和建立质量管理信息平台两方面,文章就以下几点作出了分析,以供参考。
【关键词】现场监测;质量保证;管理信息平台1.现场监测质量保证为了保证现场的监测质量,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首先,由于现场监测时采样的时间及采样时的天气条件的变化,必然会对采样质量产生一定的影响。
因此为了使监测数据的可比性得到保证,应尽可能在具有代表性的环境条件下完成现场监测工作。
其次,现场采样时的厚度或深度有变化、采样容器的材质不同以及对采集样品运用不同的贮存方法都会对监测的质量产生影响。
比如分析污水中石油类的含量,其水样的采取只能使用玻璃容器而不能使用塑料容器,因为根据相似相溶的原理,石油组分会被塑料吸收而使监测数据低于真实值。
因此,为保证现场环境监测的质量,工作人员必须严格按照相关的法律、法规制度实行,保证监测数据的质量达到“五性”的要求。
具体措施如下。
1.1提高工作人员在质量保证工作中的思想觉悟环境监测的质量保证是我们保障监测结果真实有效和提高监测质量的必要工作。
在现场监测中,我们要克服一些工作人员存在的提高质量保证就是增加工作量的懒惰思想。
因为这种把质量保证工作看成是负担的思想会严重阻碍环境监测质量保证的顺利完成。
现场环境监测的每一位员工只有真正认识到质量保证相关工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才能使现场监测质量保证顺利、有效地运行。
1.2保证环境监测现场采样的正确性在环境监测方面,采样是特别重要的一个环节。
环境样品具有极强的时间性和空间性的特点。
因此,只有保证采集样品的代表性和真实性,才能对环境质量进行正确认识和评估。
现阶段,我国重点加强了环境监测的实验室质量保证,而现场监测时的采样质量保证仍是环境监测质量保证中十分薄弱的一环,具体不规范操作表现在:现场工作人员不认真核查企业的实际生产状况,也不仔细查询采样方面的有关资料而进行随意采样;对不稳定的有周期性排放的废水,只采取瞬时采样的方法,并用瞬时采样的数据敷衍工作;为了方便、省事,不考虑生活污水的影响及对污染物类别的区分,把所有采样点都设在工厂的总排污口。
毕业设计(论文)荆马河水质监测与评价Jing landmark water quality monitoring and evaluation班级给排水121学生XX指导教师职称导师单位论文提交日期XX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课题名称荆马河水质监测与评价课题性质实验论文班级给排水121学生XX学号指导教师导师职称一.选题意义及背景水是生命之源,当今社会对于水源保护的理念深入人心,水质监测是又是检测水体健康的重要手段,XX荆马河作为京杭大运河分支,流经XX鼓楼老工业区,具有治理和保护代表性,是XX政府经济与环保两手抓的重点治理对象,经过一年治理期治理效果明显。
本文就荆马河现在的水体情况,进行监测,希望对于接下来的治理和保护提出意见和依据。
二.毕业设计(论文)主要内容:1、论文选题2、论文概述3、初步设计4、实地勘测5、实验选择6、实验准备7、实验记录8、数据分析9、水质评价10、修改完善三.计划进度:2014年10月13日---10月19日:论文选题、论文概述2014年10月20日---10月20日:论文概述、初步设计2014年10月21日---10月26日:初步设计、实地勘测2014年10月27日---11月02日:实验选择、实验准备2014年11月03日---11月09日:实验进行、实验记录2014年11月10日---11月16日:数据分析、水质评价2014年11月17日---11月23日:水质评价、修改完善四.毕业设计(论文)结束应提交的材料:1、毕业设计(论文)2、毕业设计书3、论文真实性承诺及指导教师声明指导教师教研室主任2014 年月日2014年月日论文真实性承诺及指导教师声明学生论文真实性承诺本人X重声明:所提交的作品是本人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内容真实可靠,不存在抄袭、造假等学术不端行为。
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含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
校园环境噪声监测与评价前言随着城市人口的增长,城市建设、交通运输、现代化工业的发展,各种机器设备和交通运输工具数量急剧增加,以工业和交通噪声为主而产生的噪声污染日益严重,甚至形成为了公害。
它严重破坏了人们生活环境的安宁,危害人们的生心健康,影响人们的正常工作与生活,噪声已成为继水污染、空气污染、固体废物污染后的第四大污染。
我国为适应四个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在降低城市环境噪声中做了不少工作,近年来先后制定了《环境保护法》、《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噪声污染防治条例》、《工业企业噪声卫生标准》、《城市交通噪声测试规范》等。
20世纪大气污染、水污染控制技术已有很大改善,但噪声污染发展不大,因此噪声污染将成为21世纪环境污染控制的主要问题。
众所周知高校的教室及校园是大学生在校内学习和活动的外界环境,良好的外界环境可促进学生的生长发育,增进健康,使学生有充沛的精力学习和研究。
然而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各地区院校的发展进程也不断加快。
与此同时也导致越来越多的校园噪声,声级也越来越高。
XX学校位于承德街45号,随着在校学生数量和校内机动车数量的增加,校园噪声已经成为影响学生生活、学习的一个重要因素。
校园环境是学生在校内进行学习和生活的外界环境。
良好的校园环境可以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使学生有充沛的精力从事各项活动, 保证学习任务的高质量完成. 噪声是影响校园环境的重要因素。
随着校园建设和周边市政道路的发展,环境噪声特别是交通噪声对漂亮肃静的校园环境产生了污染,干扰了附近住宅区和宿舍教职工及学生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
所以,为了解XX学校校园环境噪声污染状况,有针对性地对XX学校校园噪声进行测量和评价是非常必要的。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各地区院校的发展进程也不断加快。
与此同时,我国高校的噪声污染问题也越来越多,越来越严重,声级也越来越高。
XX 学校位于吉林市龙潭区承德街 45 号,校区内设有教学楼、居民楼、学生宿舍、食堂、体育场等区域环境,区域环境复杂,因此通过对XX 学校噪声进行监测,结合Excel 软件对调查结果进行了统计分析,论述了高校噪声噪声的主要来源,主要危害并提出了控制高校噪声的具体方法。
浅谈环境监测工作中的质量管理[摘要] :质量管理是环境监测工作的一个永恒主题。
下文叙述环境监测工作中质量管理的发展概况以及内容,指出目前中国环境监测工作中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 :环境建设,质量管理,发展概况,内涵,问题[abstract] : quality management is the environment monitoring is of an eternal theme. below narrative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quality management in the development situation and content, points out that china’s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quality management problems and put forward the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key words] : environment construction, quality management and development situation, connotation, problem 中图分类号:f253.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引言环境监测工作是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环境保护的基础工作。
环境监测的质量保证是指整个环境监测过程的全面质量管理,它包含了保证环境监测数据正确可靠的全部活动和措施,而质量管理是环境监测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1. 环境监测工作中质量管理的发展概况众所周知,质量管理是环境监测工作的一个永恒的主题。
而从环境监测站建站到现在,根据其内容可以划分为3个阶段。
1.1 统计质量控制(sqc)阶段在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在中国开展环境监测工作,建立环境监测工作站建站的初期,质量管理的方式主要采用的是统计质量控制,它局限于对样品的最终分析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检验其合格情况,同时对实验室内分析过程采用了一定的质量控制手段,利用统计方法如空白检验、平行样、加标回收率等对实验室分析数据进行事后检验,但对现场采样工作的质量和其他环节却无法进行有效的控制。
室内空气环境质量监测智能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论文室内空气环境质量一直是人们关注的问题,尤其是在现代城市密集的办公楼、学校、商场等场所。
优质的室内空气环境不仅能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工作效率,还能保护人们的健康。
因此,设计与实现一套室内空气环境质量监测智能控制系统是十分重要的。
1.硬件设备的选择和布置:首先需要选择适用于室内环境监测的硬件设备,如传感器、空气净化器等。
传感器可以测量室内的温度、湿度、二氧化碳浓度以及PM2.5等参数,可以选择能够实时监测和记录这些参数的传感器。
布置传感器的位置也非常重要,需要根据室内的结构和布局进行合理设置,以保证监测数据的准确性。
2.数据采集与处理:将传感器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和整理,可以使用微处理器、嵌入式系统或者单片机等设备进行数据的采集和处理。
采集的数据可以包括温度、湿度、二氧化碳浓度等参数的实时数据,也可以包括历史数据的记录。
处理后的数据可以在显示器上显示出来,也可以通过无线网络传输到其他设备进行进一步的分析和处理。
3.环境质量监测与分析:根据采集到的数据,可以对室内空气环境质量进行监测和分析。
例如,可以根据温度和湿度数据来判断室内空气的舒适度,根据二氧化碳浓度和PM2.5浓度来评估室内空气的污染程度。
监测和分析的结果可以显示在显示器上,也可以通过报警装置进行提示。
4.智能控制系统:根据环境质量监测结果,可以设计智能控制系统来调节室内空气环境。
例如,在空气质量较差时,可以自动启动空气净化器进行净化处理,或者调节空调系统来调节温度和湿度。
智能控制系统可以通过控制器控制各种设备的启停和调节,实现自动化控制。
室内空气环境质量监测智能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需要综合考虑硬件设备的选择和布置、数据的采集与处理、环境质量监测与分析以及智能控制系统的设计和实现等多个方面。
通过合理的设计和实现,可以提升室内空气环境的质量,保障人们的健康与安全。
小议环境监测质量管理【摘要】本文结合笔者多年的工作经验,对如何加强环境监测质量管理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环境监测;质量控制;加强管理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是指在环境监测的全过程中为保证监测数据和信息的代表性、准确性、精密性、可比性和完整性所实施的全部活动和措施,包括质量策划、质量保证、质量控制、质量改进和质量监督等内容。
为加强环境监测质量管理,推进环境监测质量制度建设,强化环境监测基础能力,提升环境监测技术水平,环境保护部制定了《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三年行动计划(2009-2011年)》,对于进一步加强环境监测质量管理,推进环境监测事业的科学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现就如何加强环境监测质量管理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提高对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大家都知道,环境监测是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基础和技术支撑,是环境管理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
环境监测信息是否准确,分析的结论是否客观,将直接影响到环境决策的正误,而环境监测数据、信息是监测工作最重要的成果,是分析判断环境问题最基本的前提,获取真实有效的监测数据和信息是环境监测的直接目的。
数据和信息的有效性包括监测样品的时空代表性(即优化的监测点位和科学的采样频次),实验数据的科学准确性(即有标准规范的分析方法、优良先进的仪器设备、自动便捷的监测手段和现代可靠的高新技术)和监测行为的合法有效性(即监测人员须持证上岗、监测仪器设备须经计量检定、分析结果须经全过程的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因此,提高对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重要性的认识,重视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是各级环保部门做好环境监测工作的前提,各级环保部门要营造一种重视环境监测质量管理,重视监测全过程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的工作氛围,将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抓紧抓实。
2.环境监测质量管理要贯穿到环境监测工作的全过程监测站所承担的任务包括环境质量例行监测、为环境管理服务的污染源监督性监测等,可谓是非常繁重,在确保任务完成的基础上,还应重视加强监测的质量保证。
环境科学论文(5篇)环境科学论文(5篇)环境科学论文范文第1篇环境设计专业是一门相对较新的专业,各个方面都还没有完善到位。
自1988年国家教委设立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简称环艺专业)以来,各种类型的院校开设了这一专业,他们大都集中在艺术院校、综合类院校及其他专业高校、职业院校、师范院校。
各种不同的院校在开设这一专业中,其课程设置也不同。
综合类院校中的环境设计专业的课程以建筑类课程为主,结合艺术类课程的基础训练来支配相关的课程,形成了独特的课程体系;艺术类院校中的环境设计课程以室内设计为主,相应增加景观设计和建筑城市规划设计的课程,也形成了独特的课程体系;高职类院校的课程体系更注意社会的有用性,因此,各类学校中的环境设计学科专业的课程是把建筑学、园林设计、室内装饰设计、平面设计、造型基础设计交融在一起,涵盖了自然学科、社会学科、艺术学科、建筑学科等多学科内容。
2021年改革之后,各个学校在课程设置、课程内容等方面都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
1、课程设置现在许多本科环境设计专业往往还是沿用2021以前的环境设计课程设置,做出的改动也只是简洁的拆分课程,增加授课时间。
详细体现在追求大而全的课程设置,没有更多的完善课程体系,使同学不能够用心于重点的关键课程,以至于贪多嚼不烂,不利于学问的消化汲取。
2、课程内容课程内容上照旧是多传授设计理论等基本学问和设计方法,不注意详细实施当中消失问题的解决方法和突况的应对等实际问题,没有把所学学问系统的联系应用于实践中。
另外,有些学校还停留在装饰、工艺美术的层面,在大一阶段没有把培育同学的创新和专业设计思路放在首位。
有的学校在培育同学的综合素养方面还处于原始的等待自我觉悟状态,也没有仔细的下功夫启发。
因此授课范围的广度、教学的实践性和同学的自由度等等方面得不到保证,于是同学设计出来作品的创意性也大打折扣。
3、同学和社会的联系由于各种各样的缘由,在市场经济的背景下,许多学校没有准时有效的和社会需求相结合,造成毕业出来的同学动手力量较差,自主学习动机不强等一些问题,在毕业之后给他们自己和所在单位造成麻烦,也影响了同学自己将来在环境设计行业中的进展。
基于单片机的环境监测系统专业:电子信息工程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21世纪的电子产品也越开越丰富,伴随着电子产品的快速发展,电子测量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不再局限于军事,转向民用发展。
更加使得电子测量技术的到极大的发展。
数字信号有着良好的抗材料本身干扰和环境干扰的能力,所以,现在市面上的模拟信号产品逐渐被数字信号产品代替,并且使得测量产品越来越方便。
根据市场调查,虽然市场上有很多关于环境监测系统测试仪,但大多数是应用于空气,湖泊,海洋,河流等大型检测系统,关于检测农业环境的室内小型检测系统市面上却很少,所以,设计一个小型简单方便使用的农用检测系统对于农业大棚提高产量,解决环境变幻对农业大棚的损坏,有很大的社会意义。
关键词:单片机环境检测农业Environment monitoring system based on single chip microputer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era, as the electronic products are rich in the 21st century, along with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electronic products, electronic measurement is being more and more widelyapplied, no longer restricted to military and civilian development. More to the great development ofelectronic measurement technology. Digital signal has a good ability to resist interference and environmentalinterference material itself, so, now the analog signals of products on the market is gradually replaced bydigital signal products, and the measurement products is more and more convenient. According to thesurvey of the market, although there're a lot about the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system tester on the market,but most is applied in the air, lakes, oceans, rivers, large detection systems, such as indoor small detectionsystem about the detection of agricultural environment, but few on the market, therefore, to design a smallsimple and easy to use agricultural detection system for agriculture greenhouses to increase production, toavoid bad weather outside.Key word Single chip microputer Environment detection system Agricultural greenhouse目录1课题任务与要求41.1任务41.2任务目标41.3课题要求42系统概述42.1选题背景42.2 单片机简介52.3 C语言简介52.5 Keil C51简介52.6 Proteus概述53系统的总体设计63.1系统监控对象63.2系统总体结构63.3系统流程图74系统硬件设计104.1微处理器104.2模数转换模块104.3传感器104.4光照强度传感器模块114.5大气压强传感器模块114.6 PM2.5传感器模块114.7 温湿度传感器模块114.8 系统总电路图124.9 PCB图片135系统软件设计135.1 温湿度子程序135.2光照强度子程序145.3 大气压强子程序145.4 PM2.5子程序145.5 串口通信子程序156 测试结果与分析改进157附录168参考文件179总结、致谢18引言在日常生活中,PM2.5温度,湿度,光照强度关乎我们的生活质量,也在农业大,大气压强,棚中关乎大棚的产量,合适的PM2.5温度,湿度,光照强度,会极大地提高产量。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毕业论文(设计)题目环境温度监测的传感器网络设计学生姓名学号指导教师系部名称专业班级完成时间湖南第一师范学院教务处制本科毕业论文(设计)环境温度监测的传感器网络设计学生姓名:系部名称:专业名称:指导教师:毕业论文(设计)作者声明1.本人提交的毕业论文(设计)是本人在指导教师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取得的成果。
除文中特别加以标注的地方外,本文不包含其他人或其它机构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成果。
对本文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与集体均已在文中明确标明。
2.本人完全了解湖南第一师范学院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学院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本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本文被查阅、借阅或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
同意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可以采用影印、打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文,可以用不同方式在不同媒体上发表、传播本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
3.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在组织专家对毕业论文(设计)进行复审时,如发现本文抄袭,一切后果均由本人承担,与学院和毕业论文指导教师无关。
作者签名:日期:二O一年月日摘要随着测量技术的不断发展,测量的方向也逐步变得复杂化、高难度化,针对布线困难,浪费资源,占用空间等问题,需要一个无线解决方案。
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基本硬件要考虑无线数据的收发距离和数据准确性等方面,本系统采用NRF24L01无线收发模块实现了检测端(发射端)至监测端(接收端)的单工数据传输。
检测端以单片机AT89C51为核心,使用DS18B20温度传感器进行数据的采集;AT89C51对采集到的温度进行处理,然后通过NRF24L01把温度数据发送给监测端。
NRF24L01是一款工业级内置硬件链路层协议的低成本无线收发器,工作于2.4 GHz全球开放ISM频段。
通过LCD1602液晶显示器来实现数据的显示;可以同时放置6个检测端(发射端)从而实现多点监测。
关键词:AT89C51;NRF24L01;温度传感器DS18B20;无线ABSTRACTWith the development of measurement technology, measurement direction has gradually become more and more complicated and difficult.To solve problems of the layout of wire,waste of resources and space and other issues,we urgently need a wireless solution.The basic hardware of wireless sensor network must take the distance of wireless data transceiver and data accuracy into consideration.This system adopts NRF24L01 wireless transceiver module to realize simplex data transmission from the detection end (transmitter) to the monitoring terminal (receiver) . Detection takes MCU AT89C51 as its core, uses DS18B20 temperature sensor to collect data; After processing the collected temperature,AT89C51 send data to the monitoring end through the NRF24L01. NRF24L01 is a low-cost wireless transceiver of link layer protocol of industrial inserted hardware , works in the 2.4 GHz band global open ISM. It displays the data through the LCD1602 LCD and it can hold 6 detection ends (transmitter) in order to achieve multi-point monitoring.Key words: AT89C51;NRF24L01;temperature sensor DS18B20;wireless目录摘要 (I)Abstract ............................................................................................................................... I I 前言 . (1)第一章系统方案分析与选择论证 (3)1.1 系统方案设计 (3)1.1.1 主要控制芯片方案 (3)1.1.2 无线通信模块方案 (3)1.1.3 温度传感器方案 (3)1.1.4 数据显示方案 (4)1.2 系统最终方案 (4)第二章主要硬件介绍和系统模块硬件设计 (5)2.1 AT89C51 (5)2.1.1 单片机主要控制模块 (7)2.2 nRF24L01无线模块 (8)2.2.1 Nrf24L01芯片概述 (8)2.2.2 引脚功能及描述 (8)2.2.3 工作模式 (10)2.2.4 工作原理 (10)2.2.5 寄存器配置 (11)2.3 温度传感器DS18B20 (12)2.3.1 DS18B20管脚配置和内部结构 (12)2.3.2 DS18B20的工作原理 (12)2.3.3 DS18B20的硬件设计 (13)2.4 数据显示模块 (13)2.4.1 检测端显示模块 (13)2.4.2 监测端显示模块 (14)2.5 报警电路 (14)2.6 无线模块电源设计电路 (14)第三章系统软件设计 (15)3.1 检测端软件设计 (15)3.2 监测端软件设计 (16)第四章系统仿真 (17)4.1 检测端温度采集与显示仿真 (17)4.2 监测端LCD1602显示温度仿真 (18)第五章硬件电路板设计 (19)5.1 系统硬件原理图 (19)5.1.1 检测端原理图 (19)5.1.2 监测端原理图 (20)5.2 系统PCB图 (21)5.2.1 检测端PCB图 (21)5.2.2 监测端PCB图 (22)5.3 硬件制作 (23)5.4 硬件调试 (23)5.5 硬件调试结果 (23)结束语 (24)参考文献 (26)附录 (27)致谢 (49)前言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生产的需要,利用无线通信进行温度等数据采集的方式应用已经渗透到生产、生活许多方面。
生态环境论文(精选3篇)生态环境论文(精选3篇)无论是在学习还是在工作中,说到论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通过论文写作可以培养我们的科学研究能力。
相信很多朋友都对写论文感到非常苦恼吧,以下是WTT整理的生态环境论文(精选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生态环境论文1摘要:文章针对监测过程中的主要事项展开系统分析,通过研究数据预处理、基于ArcviewGIS的信息提取、数据库的建立、成果整理与数据挖掘、评价体系的建立等监测要点,目的在于提高人们对GIS技术的认知,提升动态监测结果的通畅性。
关键词:GIS技术;生态环境;遥感动态监测GIS技术即地理信息系统技术,是依托于计算机技术与全球定位技术为一体的综合应用技术,能够对区域内资源与生态环境的应用情况进行动态监测,有效提升整个监测过程的有效性。
1、监测过程中的主要事项在具体监测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方面内容:(1)在对区域内部进行监测摄影时,需要对区域内的天气情况进行提前了解,通常情况下,需要选择云量在10%以内的天气进行影像勘察,并且区域内的云雾不能对地形进行遮挡。
在监测地形起伏相对较大的区域时,对于采集到的图像需要及时进行修正,修正工具为DEM,并且修正后的误差需要控制在10m以内,而图像配准误差应用过程中,误差单位需要控制在0.5个像元内。
(2)在监测数据的过程中,需要构建科学性的坐标系统,从而准确了解各个控制测量点的分布情况,通常情况下,所选择的坐标系统以高斯坐标系统为主。
(3)在绘图分析的过程中,为了方便了解区域的基本情况,可以构建不同地貌、地类的特征图斑,便于后续数据的分析应用,而各个类型的图斑数量需要超过10个,并且在分类计算的过程中,可以按照最大相邻法对其进行合并,从而有效提升整个应用结构使用的稳定性。
需要注意的是,在设计变化图斑时,其数量应控制在50%以内,以便于后续数据分析过程中的使用。
2、基于GIS的资源与生态环境遥感动态监测要点2.1数据预处理在对资源与生态环境进行动态监测时,数据的采集属于基础应用环节,但是在采集到数据信息后不能直接进行数据分析,需要对其进行预处理之后,再进行下一阶段的操作。
浅谈室内环境空气质量的监测技术摘要:本文介绍了室内环境空气监测中的样品采集方法和点位布设原则,并对室内环境空气中的最受关注的污染物-甲醛、苯系物的实验室分析方法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室内空气空气质量监测技术甲醛苯系物室内环境是指人们工作、生活、社交及其它活动所处的相对封闭的空间,包括住宅、办公室、学校办公室、医院、候车室、交通工具及体育、娱乐等室内活动场所。
近年来,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房屋居室的各类内装修日益复杂,所用材料种类繁多,由此而产生的室内环境空气污染越来越为民众所重视。
能否搞好室内环境空气的监测将直接影响广大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
一、监测点位的设置和采样1.布点原则室内环境空气监测中采样点位的数量根据室内面积大小和现场情况而确定,要能正确反映室内空气污染物的污染程度,原则上小于50m2的房间应设1~3个点;50~100m2设3~5个点;100m2以上至少设5个点。
2.布点方式多点采样时应对角线或梅花式均匀布点,应避开通风口,离墙壁距离应大于0.5m,离门窗距离应大于1m。
原则上与人呼吸带高度一致。
一般相对高度0.5m~1.5m之间,也可根据房间使用功能,人群的高低以及在房间立、坐或卧时间的长短,来选择采样高度。
有特殊要求的可根据具体情况而定。
3.采样时间和频次装修后的室内环境采样应在装修完成7d以后进行,最好在使用前采样监测。
年平均浓度至少连续或间隔采样3个月,日平均浓度至少连续或间隔采样18h;8h平均浓度至少连续或间隔采样6h,1h 平均浓度至少连续或间隔采样45min。
4.采样的质量控制采样人员必须通过培训,持证上岗。
采样仪器应符合国家有关标准和技术要求,并通过计量检定。
使用前应按仪器说明书对仪器进行检验和标定,采样时采样仪器(包括采样管)不能被阳光直接照射。
有动力采样器在采样前应对采样系统气密性进行检查,不得漏气。
采样前和采样后要用检定合格的高一级流量计(如一级皂膜流量计)在采样负荷条件下校准采样系统的采样流量,误差不得超过5%。
环境检测课程论文 摘要:环境监测是对环境的分析,通过给影响环境质量的各种因素进行测定,来研究环境
中质量的变化,并且对环境的状态和演化进行描述,从而科学的预测环境质量的发展趋势。环境监测技术是保护人们的生活环境的关键因素,是使社会能够持续发展的前提。近几年环境问题日益加剧,环境监测逐渐被提上议事日程。本文通过学习环境检测知识对学校池塘以及自来水进行检测,并对其水资源进行分析。
关键词:环境监测;水资源;水污染;指标分析
引言 水是人类社会及其宝贵的自然资源,但是随着人们生活、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水污染成了我们所面临的越来越严重的问题,水质是否达标是我们平时生活最关心的问题,据世界权威机构调查,在发展中国家,各类疾病有80%是因为饮用了不卫生的水而传播的,每年因饮用不卫生水至少造成全球2000万人死亡,因此,水污染被称作“世界头号杀手”。但不幸的是我国不但人均水资源短缺,水污染还非常严重。这里会对我们水资源的检测项目,污染分类等做一个详细的介绍,并且对生活用水进行检测。
一、监测背景
根据对学校图书馆,教学楼,宿舍楼自来水做一个简单的测定,分析检测水环境质量状况并判断水环境质量是否符合国家标准,巩固我们所学知识和实践操作技能、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学会合理地选择和确定某监测任务中所需监测的项目,准确选择样品预处理方法及分析监测方法。 我校有一池塘,为了加强我们利用所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对这一池塘进行采样检测,同时对结果加以评述,分析水环境状况。 二、课程设计的目的 1.设计课程实践,巩固课程所学的理论知识。 2.掌握常规监测的原理、方法,熟悉环境监测从布点、采样、样品处理、分析测试、数据处理到分析评价等一系列整套工作程序。 3.学会环境质量标准的检索和应用。 三、监测项目 监测项目受人力、物力、财力的限制,不可能将所有的监测项目都加以测定,只能是对那些优先监测污染物加以监测。 优先监测污染物:标准中要求控制、在环境中难以降解;危害大、毒性大、影响范围广;出现频率高,有可靠检测方法。 1.地表水监测项目 (1)水温、pH值、溶解氧 (2)高锰酸盐指数、化学需氧量、五日生化需氧量 (3)氨氮、总氮(湖、库)、总磷 (4)铜、锌、硒、砷、汞、镉、铅、铬(六价) (5)氟化物、氰化物、硫化物、挥发酚、石油类、表面活性剂 (6)粪大肠菌群。 2.生活饮用水监测项目 (1)肉眼可见物、色、嗅和味、浑浊度。 (2)pH、总硬度、溶解性总固体。 (3)铝、铁、锰、铜、锌、砷、镉、铬(六价)、铅、汞、硒。 (4)硫酸盐、氯化物、耗氧量、硝酸盐、氰化物、氟化物。 (5)氯仿、四氯化碳、挥发酚类、阴离子合成洗涤剂。 (6)细菌总数、总大肠菌群、粪大肠菌群。 (7)游离余氯。 (8)总α放射性、总β放射性。 3.废(污)水监测项目 (1)第一类:是在车间或车间处理设施排放口采样测定的污染物,包括总汞、烷基汞、总镉、总铬、六价铬、总砷、总铅、总镍、苯并芘、总铍、总银、总α放射性、总β放射性。 (2)第一类:是在排污单位排放口采样测定的污染物,包括pH、色度、悬浮物、生化需氧量、化学需氧量、石油类、动植物油、挥发性酚、总氰化物、硫化物、氨氮、氟化物、磷酸盐、甲醛、苯胺类、硝基苯类、阴离子表面活性剂、总铜、总锌、总锰。 四、实验过程 1.水样采集 1.1采样的主要原则 (1)水样必须具有足够的代表性。 (2)水样必须不受任何意外的污染。 (3)水样采完后应尽快用于实验,不宜长久保存。 1.2采样计划 采样前应根据水质检验目的和任务制定采样计划,内容包括:采样目的、检验指标、采样时间、采样地点、采样方法、采样频率、采样数量、采样容器与清洗、采样体积、样品保存方法、样品标签、现场测定项目、采样质量控制、运输工具和条件等。 1.3具体采集地点 从宿舍楼1至3楼,早中晚三个时间段共采9个样,编号1-1,1-2,1-3;2-1,2-2,2-3;3-1,3-2,3-3。表示一楼早上;一楼中午;一楼晚上,以此类推。 2.水的总硬度的测定方法 (1)用移液管吸取水样50mL于250mL的锥形瓶中,加入5mL pH=10.0的氨缓冲溶液及5滴0.5%铬黑T指示剂,用EDTA标准溶液滴定至溶液由酒红色变为纯蓝色,即为终点。记录所耗用的EDTA标准溶液体积,平行测定。 (2)用移液管吸取水样100.0mL于250mL锥形瓶中,加入三乙醇胺溶液3mL,加5ml NH4Cl 缓冲溶液、铬黑T少许,用EDTA标准溶液滴定至溶液由酒红色到纯蓝色,即达终点,记下EDTA标准溶液的用量V1,计算水的总硬度。 3.钙和镁含量的测定 用移液管吸取水样100.00mL于250mL锥形瓶中,加三乙醇胺溶液3mL,再加6mol/L NaOH 溶液4mL,钙指示剂少许,用EDTA标准溶液滴定至溶液由酒红色到纯蓝色,即达终点,记下EDTA标准溶液的用量V2。按下式计算每升水中钙、镁的质量数。 3.1 EDTA的标定 3.2测定水的总硬度 测定项目 1-1 1-2 1-3 2-1 2-2 2-3 3-1 3-2 3-3 EDTA消耗量/mL 14.13 14.15 14.12 14.10 14.14 14.10 14.11 14.12 14.15
水的硬度 12.62 12.63 12.61 12.59 12.62 12.59 12.60 12.61 12.63 水的平均硬度 12.61 标准偏差 0.015 变异系数 0.119% 由络合滴定的原理和EDTA与钙镁离子的络合滴定的条件稳定常数可知,滴定前,应该用NH3—NH4Cl缓冲溶液把试液的pH控制在10左右。 3.3测定钙的硬度
测定项目 第一次 第二次 氧化锌的质量/g 0.4512
EDTA 标准溶液的试剂消耗量/mL 84.98 85.03 EDTA标准溶液的浓度/mol·L-1
0.01304 0.01304
EDTA标准溶液浓度的平均值/mol·L-1 0.01304 相对误差 0 测定项目 1-1 1-2 1-3 2-1 2-2 2-3 3-1 3-2 3-3 EDTA消耗量/mL 10.60 10.61 10.59 10.62 10.59 10.60 10.61 10.62 10.59
水的的硬度 9.46 9.47 9.45 9.48 9.45 9.46 9.47 9.48 9.45 钙平均硬度GPG 9.46 标准偏差 0.012 变异系数 0.12% 水的镁硬度 3.15±0.01 用EDTA法测定自来水的硬度时,可能有铜、锌等离子干扰结果。铜离子存在使滴定终点不明显;锌离子参加反应,使结果偏高。遇此情况,可用硫化钠溶液将铜离子沉淀。 五、主要污染指标的确定 1.断面主要污染指标的确定方法 评价时段内,断面水质为“优”或“良好”时,不评价主要污染指标。断面水质超过Ⅲ类标准时,先按照不同指标对应水质类别的优劣,选择水质类别最差的前三项指标作为主要污染指标。当不同指标对应的水质类别相同时计算超标倍数,将超标指标按其超标倍数大小排列,取超标倍数最大的前三项为主要污染指标。当氰化物或铅、铬等重金属超标时,优先作为主要污染指标。确定了主要污染指标的同时,应在指标后标注该指标浓度超过Ⅲ类水质标准的倍数,即超标倍数,如高锰酸盐指数(1.2)。对于水温、pH值和溶解氧等项目不计算超标倍数。 2.河流、流域(水系)主要污染指标的确定方法 将水质超过Ⅲ类标准的指标按其断面超标率大小排列,一般取断面超标率最大的前三项为主要污染指标。对于断面数少于5个的河流、流域(水系),按“(1)断面主要污染指标的确定方法”确定每个断面的主要污染指标。测中获得的众多数据,应进行科学地计算和处理,并按照要求的形式在监测报告中表达出来。质量保证概括了保证水质监测数据正确可靠的全部活动和措施。质量保证贯穿监测工作的全过程。实施进度计划是实施监测方案的具体安排,要切实可行,使各环节工作有序、协调地进行。参照《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进行分析。 3.地表水环境评价标准 参数 标准值 pH 6~9 高锰酸盐指数≤ 4 五日生化需氧量≤ 3 总砷≤ 0.05 挥发酚≤ 0.002 石油类≤ 0.5 六价铬≤ 0.05 氨氮≤ 0.5 总氮≤ 0.5 总磷≤ 0.025 悬浮物≤ 150 总氰化物≤ 0.05 溶解氧≥ 6 总硬度(以CaO计)≤ 250
六、污染物的常用分析方法 1.直接测定法 专一性的化学方法或物理化学方法,测定样品中污染物的各种形态,如用离子选择电极法测定离子态元素。 2.分离测定法 将样品中不同形态的待测组分用物理法(离心、超滤、渗析等)或物理化学法(萃取、层析、离子交换等)先进行分离,然后逐一测定。 3.干法 用电子探针、X射线衍射仪、核磁共振波谱仪等对颗粒状样品或生物样品进行非破坏性的形态分析。 七、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