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线虫病
- 格式:ppt
- 大小:4.46 MB
- 文档页数:37
羊肺丝虫病的临床症状、诊断和治疗措施作者:谭文聪刘芳萍来源:《现代畜牧科技》2017年第07期摘要:羊肺丝虫病也叫做羊丝状网尾线虫病,通常在夏秋季节发生,往往呈散发或者地方性流行。
绵羊和山羊都能够感染,病羊临床上主要表现出支气管炎、肺炎症状。
虫体通常在病羊的支气管、气管内寄生,能够传染。
随着养羊规模的不断扩大,该病的发病率呈现升高的趋势,给养羊业带来较大的经济损失。
关键词:羊;肺丝虫病;病原特性;临床症状;诊断;药物治疗;饲养管理中图分类号:S858.26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9737(2017)07-0075-011病原特性羊是由于感染羊肺丝虫而引起发病,可分成两种,即大型肺丝虫(如丝状网胃线虫)和小型肺丝虫(如原圆科线虫)。
大型肺丝虫主要在羊的支气管和气管内寄生,虫体相对较大,呈乳白色,粗细如同白线,雄虫长度为50~112 mm,雌虫长度为30~80 mm,属于土源性蠕虫。
包含幼虫的虫卵或者已经孵出的幼虫,可通过病羊咳痰排到体外,或者食入后经由粪便排到体外。
幼虫在粪便、水中能够自由活动,经过6~7天会变成侵袭性幼虫,通过该消化道侵入血液,再通过血液循环侵入到肺部。
小型肺丝虫,虫体比较细小,长度为1~4 mm,呈棕褐色或者棕红色,主要在羊的支气管和肺泡内寄生。
雌虫能够在肺内产卵,从虫卵孵出的幼虫会经由气管上行到口腔,在咳痰时排到体外或者吞咽后侵入到消化道,再经由粪便排到体外,之后幼虫就会钻入淡水螺蛳或者旱地螺蛳内,发育一段时间后就会钻出螺蛳体内,在羊饮水或者采食饲草时侵入消化道,再经由血液循环侵入到肺部。
2临床症状羊感染虫体后先是表现出短性的干咳。
开始时只有少数羊出现临床症状,随后发病数量逐渐增加。
羊在每天早晨出圈放牧、驱赶以及夜间休息时会出现更为明显的咳嗽症状,即使在圈外也能够听到如拉风箱样的呼吸音,呼吸困难。
有黏性液体从鼻孔流出,干涸后就会在鼻孔周围形成痂皮,频繁打喷嚏。
肺部听诊可听到湿性啰音,并发生肺炎。
诱发猪呼吸困难的常见寄生虫病王健康葛东红梁士梅朱洪根(江苏省淮安市楚州区动物卫生监督所223200)何斌(江苏省淮安市楚州区范集镇兽医站223215)在大规模猪场,由于管理比较规范,生产的各个环节抓的比较严格,所以猪患寄生虫病的可能性大大降低,而在欠发达地区,大规模猪场并不太多,农村养猪还是以散养为主,所以猪患寄生虫病并不罕见。
而能诱发猪呼吸困难的寄生虫主要有:蛔虫、肺线虫、囊尾蚴、弓形虫和附红细胞体。
这些病原造成的疾病可对猪产生极大的危害,都有使猪呼吸困难的症状,都会导致饲料利用率及猪增重下降,严重的也可让猪死亡,对养猪户会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所以这些病也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上述五种寄生虫病中蛔虫病的病原为蛔科的猪蛔虫,肺线虫病的病原为后圆科后圆属的线虫,猪囊尾蚴病的病原体(猪带绦虫的幼虫)为带科带属,弓浆虫病的病原是原虫类属孢子虫纲,为细胞内寄生虫。
附红细胞体病的病原为血液原虫类得附红细胞体,现代很多学者根据其生物学特点更接近于立克氏体,将其列入立克氏体目乏质体科附红细胞体属,而在治疗方面考虑,用抗原虫类药更加有效。
其中前三种病原同属蠕虫类,后两种病原属原虫类。
因此它们的传播途径、致病作用、病理变化、临床诊断较为相似,却各有特点。
(一)传播途径:蠕虫类得三种病都是经口感染,即猪吞食了感染性虫卵或幼虫后发病。
原虫类较复杂,弓浆虫病是可以呼吸道传播,也可直接接触传播,但最主要的的途径还是经口感染,另外还可以通过胎盘垂直传播而感染胎儿,造成死胎。
附红细胞体病体是通过各种吸血昆虫传播,也可由污染的注射针头经血液传播,还可垂直传播。
(二)在病猪体内运行:(1)蛔虫虫卵到小肠孵化为幼虫,再钻透肠壁,通过门静脉移行至肝脏,蜕化后再经血液移行至肺泡,再蜕化,后进入支气管上行至气管道咽,最后经吞咽至消化道,到小肠再蜕化为成虫,可产卵排出体外。
(2)肺线虫感染性幼虫钻入猪的盲肠壁或大肠壁,经过两次蜕皮,再经肠壁的淋巴系统到静脉,移行至肺,钻出毛细血管进入肺泡、支气管和气管,发育到成虫并排卵,卵随呼吸道粘液转至口腔被咽下,最后随粪排出。
羊肺丝虫病的流行病学鉴别诊断与防治措施1. 引言1.1 概述羊肺丝虫病,是一种寄生于羊体内的丝状线虫病原寄生虫引起的疾病,其主要病原体是羊肺丝虫。
该病在全球范围内都有发生,尤其是在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等地区,有着较高的发病率。
羊肺丝虫病对人类和动物的健康造成了严重威胁,且传染性强,易引起羊群的大规模感染。
在我国,羊肺丝虫病也属于较为常见的寄生虫病。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羊肺丝虫病的认识也逐渐增加,对该病的防治工作也越来越重视。
在羊肺丝虫病的防治工作中,加强对病原学特点、流行病学特点、临床表现、鉴别诊断和防治措施的了解和研究是至关重要的。
只有全面了解这些方面的知识,才能更好地控制和预防羊肺丝虫病的传播,降低疾病的发病率,保障人民群众的健康和生命安全。
2. 正文2.1 羊肺丝虫病的病原学特点羊肺丝虫病的病原学特点包括:该病的病原体为羊肺丝虫(Paragonimus)。
羊肺丝虫是一种寄生虫,成虫寄生在人体或动物的支气管或肺内,引起感染。
该寄生虫的特点是具有两性成虫,雌雄异体,雌虫较大,雄虫较小。
它的生命周期包括在中间宿主(螺类动物)和终宿主(人或动物)之间的交替寄生。
寄生在中间宿主的幼虫会转化为囊蚴,感染终宿主后会发育成成虫。
羊肺丝虫通过终宿主的摄入入侵肠道,然后穿过肠壁进入腹腔,最终侵入肺部,引起感染。
羊肺丝虫病的病原学特点也包括感染后可能引起肺组织炎症和损伤,导致呼吸道症状如咳嗽、咳痰、胸痛等。
在重度感染的情况下,病人可能出现严重的咳血、发热、呼吸困难等症状。
羊肺丝虫病的病原学特点对于疾病的认识和治疗至关重要,有助于制定相应的诊断和治疗方案,避免病情加重和传播。
2.2 羊肺丝虫病的流行病学特点羊肺丝虫病是一种由寄生虫羊肺丝虫引起的传染病,其流行病学特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流行地区:羊肺丝虫病主要流行在我国西部及北部地区,包括青海、新疆、甘肃等地区。
这些地区的气候条件和人羊接触频繁导致了该病的流行。
Veterinary clinical science | 兽医临床科学84 ·2022.060 引言养牛业发展过程中,养殖户对牛寄生虫病缺乏足够认识,同时又缺乏有效的防治措施,导致牛寄生虫病时有发生,对牛的健康生长造成巨大影响,成为阻碍当前养牛业规模化发展的重要因素[1]。
为有效控制和减少牛养殖业发展中寄生虫病带来的不利影响,应在加强牛日常饲养管理的基础上,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针对牛寄生虫病加强严格的防控管理,减少牛寄生虫病发生几率,进而有效推动养牛业获得更好的发展。
1 泰勒虫病泰勒虫病是牛感染环形泰勒寄生虫而导致的一种疾病,临床多表现为贫血、高热稽留、体表部位淋巴结肿大。
残缘璃眼蜱是引发该病的重要传播媒介,一般1~3岁的牛感病率更高,病牛康复后2~3年对该病产生一定免疫力。
泰勒虫病发病较急,且病程较短,潜伏期一般为14~20日龄,病牛精神状态不佳,并出现稽留热,通过触诊可触及体表肿大的淋巴结,而且病牛会有痛感出现。
伴随疾病不断发展,牛进食量下降,尾根、肛门等处还具有血斑,同时伴有贫血,还会导致奶牛产奶量明显降低。
剖检病死牛肌肉粘膜和皮下有很多出血点,多数淋巴结成不正常肿大,将淋巴结切开后有一定粘液。
胃粘膜、肝、肾、脾脏也出现明显肿大,胃粘膜处有很多溃疡产生,肝肾质地较脆,脾脏髓质变黑。
可选择血虫净或者黄色素进行注射,也可运用磷酸伯氨喹啉按照0.75~1.5 mg/ kg 体重进行口服,1次/d ,持续应用3 d 。
残缘璃眼蜱在春秋两季都会在牛舍土地缝隙部位产卵,运用水泥将这些缝隙封死,可大幅减少残缘璃眼蜱数量,避免牛感染泰勒虫病[1]。
2 牛球虫病导致牛球虫病发生的寄生虫达14种,尤其是邱氏艾美耳球虫危害更大,主要寄生于牛的大肠和小肠下段,该虫发育历经孢子、裂殖子、胚子、卵囊等几个阶段,卵囊会在牛排便过程中排出体外,受孢子的影响,转变作者简介:王春蕾(1973-),女,汉族,山东莱西人,本科,畜牧师,研究方向:畜牧生产与推广。
羊寄生虫病的防治一、羊寄生虫病的综合防治措施羊寄生虫病的流行是外界环境状况的一种反应。
除了传染病能够危害羊的健康外,各种类型的寄生虫病也同样严重威胁羊的健康,此外,还有一些病属人畜共患病,甚至威胁人的健康。
因此,防治寄生虫病也是一项重要的内容。
寄生虫病的防治是一个极其复杂的工作。
有人这样说,寄生虫病的流行是外界环境状况的一种反应。
消化道疾病的蔓延说明卫生状况低下;囊尾蚴病、旋毛虫病和棘球蚴病等的流行是人生活贫困,缺乏良好的卫生习惯,欠缺管理制度的表现;若干由媒介(昆虫等)传播的疾病的流行,常常说明居住条件不良,如此等等。
由于寄生虫病和外界环境的联系紧密,这就大大增加了防治工作的难度和复杂性。
因此,寄生虫病的综合性防治措施主要包括3个方面:一是患羊的驱虫;二是环境卫生;三是自身抵抗力的提高。
1、驱虫驱虫就是杀灭宿主体内或体表寄生虫。
寄生虫局限于宿主体内或体表的这个阶段是它们生活史中比较容易被我们杀灭的阶段;相反,当它们存在于自然界的时候,虽然比较缺乏庇护,但由于虫体较小,散布极广,往往难于杀灭。
故驱虫并非消极的治疗,而是有积极意义的预防措施。
但驱虫应当在具备一定的卫生条件下进行,尤其是对于大多数的蠕虫更应如此,因为,几乎所有的驱虫药都不能杀灭蠕虫子宫内或已经进入病体消化道和呼吸道内的虫卵。
这样,驱虫后含有崩解的虫体的排泄物任意散播,就会构成对外界环境的严重污染。
所以,我们必须使驱虫成为消灭寄生虫携带者和保护外界环境不受污染的行为,尽可能做到以下几点。
(1)、驱虫应在专门的隔离场所进行。
(2)、动物驱虫后应有一定的隔离时间,直至被驱除的病原体排完为止。
(3)、驱虫后排出的粪便和一切病原物质均应集中处理,使之“无害化”。
粪便一般用发酵(即生物热)的方法消毒。
(4)、驱虫应当有适宜的时间,这是根据寄生虫的流行病学研究来确定的。
对于大多数蠕虫,秋、冬季驱虫最为重要。
原因是:a .秋、冬季一般是羊的体质由强转弱、由肥转瘦的季节,此时驱虫有利于保护羊的健康。
羊肺丝虫病的临床症状、鉴别诊断与防治作者:姚龙军来源:《现代畜牧科技》 2016年第7期姚龙军(黑龙江省牡丹江市阳明区五林镇畜牧兽医站,黑龙江牡丹江157035)摘要:羊肺线虫病是一种呼吸道寄生虫病,由于支气管内寄生有丝状网尾线虫而导致,通常在夏季和秋季容易发生,任何品种的绵羊和山羊都能够感染。
病羊的主要症状是出现支气管肺炎症状,主要特征是呼吸困难、咳嗽。
羊群感染该病会造成较大危害,如果没有及时进行治疗,会有较高的死亡率,应加以防治。
关键词:羊;肺丝虫病;病原;临床症状;鉴别诊断;防治措施中图分类号:S858. 2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9737(2016)07-0160-01收稿日期:2016- 05 -13作者简介:姚龙军(1974 -),男,黑龙江林口人,大专,兽医师,主要从事畜牧兽医技术推广与服务方面工作。
1 病原大型肺丝虫:主要是在病羊的支气管内寄生,具有很强的致病力,且危害非常大。
在羊只的支气管内,寄生的成虫能够大量产卵,并经由咳嗽将虫卵吐出到口腔内,咽下的虫卵会移动到消化道内,还有少量的虫卵可通过咳嗽直接排出到体外且继续发育变成幼虫。
进入到消化道内的虫卵,有些含有幼虫的虫卵也能够继续发育变成幼虫,并经由粪便排到体外。
之后幼虫发生二次蜕皮发育成第三期幼虫,具有感染力,至少需要3天才能够蜕变为第三期幼虫,如果温度低,所需时间则相对延长。
一般夏季排出的幼虫通常在2星期内就全部死亡,而低温环境中幼虫生存期有所延长,即秋季、冬季交替时排出的幼虫具有较高的生存率。
羊只感染后,需要经过25-27天左右才能够在粪便中检出幼虫,成虫能够存活大约7星期。
小型肺丝虫:主要是幼龄羊只容易感染,一般在肺泡和细支气管中寄生,且表现出明显的症状。
感染初期,羊只体内的幼虫在移行过程中损伤肠黏膜和肺组织,如果继发感染细菌会造成广泛性肺炎,发育为成虫后能够导致支气管炎、细支气管炎,严重时会造成阻塞。
雌虫一般是在肺脏产卵,孵出的幼虫通过气管上行移动到口腔内,并随着痰咯出或者吞咽后进人到消化道,再经由粪便排到体外,幼虫则会钻人到淡水螺蜘或者旱地螺蜘内,发育一段时间后钻出螺蜘,羊只通过食人污染有幼虫的饲草或者饮水进入消化道内,再经由血液循环侵入肺部,再次重复整个生活史。
猪的疾病猪后圆线虫病的知识和防治一、概述:猪后圆线虫病(Metastrongylosis)是由后圆线虫(又称猪肺线虫)寄生于猪的支气管和细支气管引起的一种呼吸系统寄生虫病。
本病呈全球性分布。
我国也常发生此病,往往呈地方性流行,对幼猪的危害很大。
严重感染时,可引起肺炎(尤以肺膈叶多见),而且能加重肺部细菌性和病毒性疾病的危害。
二、病原:后圆线虫虫体呈白色,口囊小,口缘具有1对分三叶的侧唇。
食道呈棍棒状。
交合伞有一定的退化,背叶小,肋有某种程度的融合。
交合刺1对,细小。
雌虫阴门紧靠肛门,前方覆有一角质盖。
随粪便排出的虫卵内含有幼虫。
根据宿主、寄生部位和虫体大小足以鉴定后圆属线虫。
猪的后圆线虫有3种(①.野猪后圆线虫②.复阴后圆线虫③.萨氏后圆线虫)。
成虫寄生在支气管中,所产虫卵随气管中的分泌物进入咽部,再进入消化道,后随粪便排到外界。
虫卵被蚯蚓所吞食,幼虫逸出卵壳,穿过肠壁,进入体腔,变为第一期幼虫。
再经10天两次蜕皮,变为第三期幼虫(感染性幼虫)。
猪在采食或拱土时,吃进蚯蚓,第三期幼虫经肠壁淋巴管、肠系膜淋巴结、腔静脉和心脏而到达肺血管,接着转入肺泡和支气管,在此发育为成虫。
从幼虫感染至成虫排卵约经1个月左右。
感染后5~9周排卵最多。
三、流行病学:野猪后圆线虫是猪肺线虫病的主要病原体,流行广泛。
后圆线虫的虫卵存活时间长,在运动场上粪便中的虫卵可存活6~8个月;秋季牧场上的虫卵可以越冬,生存5个月以上。
后圆线虫的第一期幼虫的存活力也很强,在水中可生存6个月以上,在潮湿的土壤中可达4个月以上。
感染性幼虫在蚯蚓体内能长期保持感染性,其保持感染性的时间可能与蚯蚓的寿命一样长。
由于上述几方面的原因,后圆线虫的感染和流行相当普遍。
四、临床症状:后圆线虫病一般夏秋季发病。
成年猪症状轻微,但影响生长发育。
小于6月龄的猪可出现剧烈咳嗽和呼吸困难,特别在运动、采食和遇到冷空气刺激时症状尤为严重。
病猪食欲不良、贫血、生长缓慢和被毛粗乱。
羊常见寄生虫病的活体诊断方法和防治措施羊常见寄生虫病主要包括肺虱病、肺线虫病、肺吸虫病、肠道寄生虫病等。
本文将介绍羊常见寄生虫病的活体诊断方法和防治措施。
1. 肺虱病:通过观察羊体表发现肺虱活虫、成虫或虫卵,可以诊断为肺虱病。
常见的肺虱有边缘肺虱、否肺虱等。
2. 肺线虫病:通过肺部X线检查,观察到肺部阴影增加,病变部位有纤维化、钙化等现象,可以初步诊断为肺线虫病。
然后通过血液检查或痰液检查,观察到线虫幼虫或虫卵,可以最终确诊。
3. 肺吸虫病:通过羊体表的临床症状进行初步判断,如咳嗽、咯血、消瘦等。
然后通过血液检查,观察到吸虫卵,可以确诊。
1. 预防措施(1)饲养环境卫生:及时清理羊舍、饮水设备、粪便堆积物等,保持饲养环境的清洁卫生。
(2)合理饲养管理:确保羊的饮食营养均衡,增强羊的抵抗力,预防寄生虫感染。
(3)定期驱虫:根据寄生虫的季节活动规律,定期给羊进行驱虫,降低寄生虫的感染率。
2. 治疗措施(1)使用驱虫药物:选择有效的驱虫药物,按照使用说明进行用药。
疗程时间要长,避免驱虫药物产生抗药性。
(2)病例隔离:对已经感染的羊,进行隔离治疗,防止寄生虫传播给其他羊。
(3)营养补充:给患病羊提供高营养、易吸收的饲料,增强患病羊的抵抗力,加快康复。
(4)卫生防疫:加强对羊舍、水源、饮水设备等的卫生防疫工作,降低寄生虫感染的机会。
羊常见寄生虫病的活体诊断方法主要通过观察羊体表的临床症状、血液检查、粪便检查等进行诊断。
而寄生虫病的防治措施主要包括饲养环境卫生、合理饲养管理、定期驱虫、使用驱虫药物、病例隔离、营养补充、卫生防疫等,可以有效预防和治疗羊的寄生虫病。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防治措施的执行需要根据具体病情和养殖环境情况进行调整,以确保疗效的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