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人画
- 格式:doc
- 大小:122.00 KB
- 文档页数:20
文人画的名词解释
嘿,你知道啥是文人画不?文人画呀,那可不是一般的画哟!它就
像是艺术世界里一颗独特的星星,闪闪发光呢!
咱就说,文人画可不是随随便便谁都能画出来的。
它是那些有文化、有内涵、有思想的文人们捣鼓出来的。
就好比李白写诗,那是充满了
才情和个性呀!文人画也是这样,带着文人独有的气质和韵味。
你看那些文人画家,他们用笔墨来抒发自己的情感和心境。
高兴了,画几笔欢快的线条;难过了,来点暗淡的色彩。
这多像我们心情好的
时候哼个小曲,心情不好的时候叹口气呀!
文人画也不追求那种超级逼真的效果,它更在乎的是意境。
就好像
一首好听的歌,也许歌词不是那么直白,但就是能让你感受到一种深
深的情感。
比如郑板桥画的竹子,那可不是简单的竹子,那是他心中
的坚韧和高洁呀!
而且文人画还常常和诗词、书法结合在一起,这简直就是艺术的大
融合呀!这就跟一场精彩的演出一样,有唱歌、有跳舞、还有表演,
多丰富呀!
我就特别喜欢文人画,每次看到都感觉像是走进了一个奇妙的世界。
它让我感受到了古代文人的智慧和情感,让我对那个时代充满了向往。
总之呢,文人画就是一种超级有魅力的艺术形式,它独特、有内涵、充满了情感。
你要是还没好好欣赏过文人画,那可真的太可惜啦!赶
紧去感受感受吧,相信你也会被它深深吸引的哟!。
简述文人画的发展演变
文人画是一种在中国历史上非常常见的绘画类型,指的是以个人
兴趣、爱好为出发点,以创作山水画、水彩画、风景画等为主,不注重实际的技法或技巧,而更注重表达画家内心的情感和思想的绘画形式。
文人画的发展演变可以大致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起源可以追溯到唐朝。
在唐朝,一些文人士大夫喜欢在墙壁上绘画风景、山水、人物等,这些作品通常没有严格的技法要求,注重意境和艺术价值的表达。
第二阶段:北宋时期,文人画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当时的画家们注重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强调写实性和客观性,对后来的文人画产生
了深远的影响。
同时,一些文人还以绘画作为一种修养和艺术形式,
强调绘画的美学价值。
第三阶段:南宋时期,文人画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画家们更加注重表达艺术家自己的思想和感情,开始尝试在画面中融入更多的
文学、诗词、音乐等元素。
这一时期的文人画也更加重视形式的创新和个性化的表达,成为了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文人画在中国历史上一直具有重要的地位,不仅代表了中国的文
化传统,也对世界绘画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文人画的艺术特点文人画是中国传统绘画艺术的一种流派,它以文人雅士的审美追求和情感表达为核心,具有独特的艺术特点。
文人画通常以自然山水、花鸟、人物等为题材,以简洁的笔墨和淡雅的色彩表现出文人的情趣和境界。
以下将从题材选择、笔墨表现和情感表达三个方面来解释文人画的艺术特点。
文人画的题材选择十分独特。
文人画通常以自然山水和花鸟为主题,这与文人的审美追求和情感表达息息相关。
自然山水是文人画中最常见的题材,因为它能够唤起人们对自然的赞美和向往,同时也能够抒发文人对人生境界的追求。
花鸟则是文人画中常用的表现方式,通过描绘花卉和鸟类的形态和神韵,展现出文人对自然之美的感悟和鉴赏。
此外,人物也是文人画中的重要题材之一,文人画通过描绘文人自身或者文人与自然的互动,表达出文人对自身境遇和人生哲理的思考。
文人画的笔墨表现独具特色。
文人画强调笔墨的简洁和意境的抒发,常常运用淡墨、水墨和轻描淡写的手法,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
文人画中常用的笔法有点画、线画、洒墨、渲染等,这些笔法都能够准确地表达出文人对自然景物的感受和情感体验。
此外,文人画还注重留白和虚实结合的表现方式,通过留白的处理和虚实的对比,营造出一种空灵和意境的美感。
这种简约与留白的表现方式,使得文人画具有一种含蓄和超脱的气质,给人以遐想和思考的空间。
文人画强调情感表达和审美追求。
文人画通常以文人雅士的情感表达为中心,注重表现文人内心的感受和境界。
文人画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对人物形象的塑造,表达出文人对自然之美和人生哲理的思考和感悟。
文人画强调审美追求,追求意境和意趣的表达,注重画面的整体效果和情感的传递。
文人画的审美追求不仅体现在题材的选择和笔墨的表现上,还体现在构图的设计和色彩的运用上,通过这些方面的处理,使得画面具有一种和谐、平静和高雅的美感。
文人画以文人雅士的审美追求和情感表达为核心,具有独特的艺术特点。
它的题材选择独特,常以自然山水、花鸟和人物为主题,通过简洁的笔墨和淡雅的色彩表现出文人的情趣和境界。
文人画论述题一、引言在中国的传统艺术中,文人画占据了重要的地位。
文人画,又称“士夫画”,是文人墨客以书法为根基,将诗、书、画、印融为一体的一种艺术形式。
它不仅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世界艺术宝库中的瑰宝。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深入探讨文人画的特点、影响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二、文人画的艺术特点文人画以水墨画为主,追求简约、自然的美感。
其特点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1. 诗书画印的融合:文人画强调诗书画印的完美结合,通过书法线条的运用,将诗文意境融入画中,同时配以印章,使画面更具艺术感染力。
2. 笔墨情趣:文人画注重笔墨的表现,通过熟练的书xx底和丰富的绘画技巧,创造出独特的笔墨情趣,展现出画家的内心世界。
3. 简约自然:文人画追求简约、自然的美感,不追求过于复杂的画面,而是通过简练的笔墨表现出事物的本质特征。
三、文人画的历史影响文人画在中国的艺术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它不仅影响了绘画艺术的发展方向,也影响了文学、书法等领域的发展。
文人画的兴起,标志着中国绘画从工匠艺术向文人艺术的转变,为后世绘画提供了新的创作思路和表现形式。
首先,文人画的兴起推动了绘画技法的创新。
文人画家注重笔墨的表现,推动了绘画技法的多样化发展,如皴法、点苔法等技法的出现,为绘画艺术注入了新的活力。
其次,文人画对文学的影响深远。
文人画家往往也是文学家,他们的作品不仅具有绘画的美感,也蕴含着深刻的文学内涵。
他们的作品激发了文人对文学创作的热情,推动了文学的发展。
再次,文人画对书法的影响也不可忽视。
文人画家注重书法线条的运用,推动了书法艺术的创新发展,使书法更加注重线条的表现力和审美价值。
四、文人画的未来发展趋势尽管文人画在历史长河中经历了诸多变迁,但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仍然备受推崇。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审美水平的提高,文人画将继续保持其旺盛的生命力,并呈现出以下发展趋势:1. 跨界融合:文人画将与其他艺术形式如音乐、舞蹈等跨界融合,形成新的艺术表现形式,满足人们日益多样化的审美需求。
名词解释文人画
文人画是一种在中国绘画领域中所使用的术语,用于描述一种以文人趣味和审美标准为核心的绘画风格。
它强调绘画的艺术性而非商业性,旨在表现文人的诗意和审美情趣。
文人画通常以自然风景、山水、人物等为主题,强调自然、人文、意境等因素。
在文人画中,画家通常采用简洁、明快的画风,用简练的线条和平淡的色彩表现出对象的自然之美和人文内涵。
文人画的兴起可以追溯到唐代,历经了数百年的发展,至今仍受到广泛的关注和欣赏。
除了绘画形式外,文人画的文化内涵也非常重要。
文人画家通常注重文化内涵的表达和传达,通过绘画作品传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和价值观念。
文人画家也注重与观众的互动和沟通,希望通过绘画作品引发观众的共鸣和思考。
文人画的发展也受到一些因素的影响。
其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是文化传统的影响。
文人画作为一种文化传统,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和文化底蕴,是中国绘画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此外,文人画也受到了现代艺术的影响和启发,强调艺术家的独立思考和创作,注重艺术形式的创新和突破。
文人画是一种注重文人趣味和审美标准的绘画风格,强调文化内涵的表达和传达,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和文化底蕴,同时也受到现代艺术的影响和启发。
随着文人画的不断发展和壮大,它将在未来继续发挥重要作用。
文人画(Southern School),亦称“士夫画”。
中国画的一种。
泛指中国封建社会中文人、士大夫所作之画。
以别于民间画工和宫廷画院职业画家的绘画,北宋苏轼提出“士夫画”,明代董其昌称道“文人之画”,以唐代王维为其创始者,并目为南宗之祖(参见“南北宗”)。
但旧时也往往借以抬高士大夫阶层的绘画艺术,鄙视民间画工及院体画家。
唐代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曾说:“自古善画者,莫非衣冠贵胄,逸士高人,非闾阎之所能为也。
”此说影响甚久。
通常“文人画”多取材于山水、花鸟、梅兰竹菊和木石等,借以发抒“性灵”或个人抱负,间亦寓有对民族压迫或对腐朽政治的愤懑之情。
他们标举“士气”、“逸品”,崇尚品藻,讲求笔墨情趣,脱略形似,强调神韵,很重视文学、书法修养和画中意境的缔造。
历代文人画对中国画的美学思想以及对水墨、写意画等技法的发展,都有相当大的影响。
文人画是画中带有文人情趣,画外流露着文人思想的绘画。
它不与中国画三门:山水、花鸟、人物并列,也不在技法上与工、写有所区分。
他是中国绘画大范围中山水也好,花鸟也好,人物也好的一个交集。
说明了文人画所具有的文学性、哲学性、抒情性。
在传统绘画里它特有的”雅“与工匠画和院体画所区别,独树一帜。
艺术特色文人画的题材多为梅、兰、竹、菊、高山、渔隐之类,文人借描绘目之所及的自然景物写心灵感受。
他们眼中的梅、兰、竹、菊、高山、渔隐,不再是单纯的自然景物而是君子的化身。
梅,冲寒斗雪,玉骨冰肌,孤高自赏;兰,清雅幽香,芳草自怜,洁身自好;竹,虚心劲节,直竿凌云,高风亮节;菊凌霜而荣,孤标傲骨;山水、渔隐则不问世事,淡漠名利。
借此,文人抒发他们内心当中或豪迈或抑郁的情绪。
表达其自身的清高文雅,因公因私,因国因家。
有陶潜的"采菊东篱下,悠然间南山";有苏轼作直竹曰"竹生时何尝逐节生";有吴镇自号梅花道人,言梅妻鹤子而终老;有郑思肖因亡国失土作露根兰......虽然都是儒家思想的左右和道释思想的慰藉,但是也不乏文质彬彬的浪漫。
文人画指的是中国历史上以文人学士为主要创作力量的绘画流派。
它的发展历程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时期:
1.唐宋时期:唐代的文人画以诗经画为主要形式,宋代的文人画则呈现出多种流派和
变化。
北宋初年的文人画以极简主义为特点,后来逐渐发展出了各种风格,如“南宗”、“北宗”、“崇雅”等。
2.元明时期:元代文人画主要承袭了宋代画风,并在此基础上发展出了新的风格,如
“水墨花鸟”、“写意山水”等。
明代文人画则更加强调个性化、自由化的表现方式,如“文人山水”、“黄公望派”等。
3.清代时期:清代文人画对传统文人画风格进行了批判性反思,并试图推动其发展。
清代文人画家主要分为两大流派,“四王”和“八大山人”。
前者注重笔墨技法和题材表现,后者则更加追求自由、豁达的精神境界。
总的来说,文人画的发展历程呈现出不断变化和演进的趋势,既承袭了传统文化的精髓,又吸收了外来文化的影响,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艺术风格。
文人画文人画,即画中带有文人之性质,含有文人之趣味,不在画中考究艺术上之功夫,必需于画外看出许多文人之感想,此之所谓文人画。
文人画最初的概念是封建士医生的戏笔之作,以此来区别于宫庭画师和民间画匠。
广义地讲,文人画泛指中国封建社会中文人、士医生所作之画,有别于民间画工和宫庭画院画家之画;狭义地讲,文人画以“士气”标举,以“逸”为宗旨,多取材山水,花鸟、梅兰竹菊和木石,崇尚品藻,讲求笔墨情趣,脱略形似,强调意韵,重视画中意境的构造等等。
文人画”是中国绘画研究中的一个重要概念,但其概念内涵却比较模糊,人们对它的理解也有不合。
当前的绘画研究界对文人画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种界定:第一种观点:从中国绘画发展全局和中国绘画特有的品质来考察,以为文人画是中国绘画中独具特色的风格样式或风格体系,发轫于宋而大成于元,其艺术特质是注重笔墨趣味,不求形似,诗、书、画、印合璧。
第二种观点:以画家身份为标准,以为文人画即文人之画或士人画或士医生画。
第三种观点:以董其昌“南北分宗说”为基础,以为文人画就是南宗画。
中国绘画发展到宋、元之际,发生了一次明显转变,这就是出现了较之唐朝以来流行的精谨风格的绘画显得逸笔草草、不求形似的新画风,而且很快在士医生文人中流行开来。
这种画风出现以前,绘画一技主要由专业画工掌握,因此较有社会地位的文人多数对之持看不起的态度;而这种新兴画风出现以后,最初掌握这种新画风的人则多数是一些著名文士,后来的文人们也就竞起仿效,反而无不以能绘画为文人的风雅。
因此,后人称这种由文人鼓吹、提倡并身体力行的画风为文人画.文人画出现以后,对它有不同的称号。
宋人康与之所谓“隐士之画”,刘学箕所谓“画士”之画,苏轼所谓“士人画”等。
从其作为与传统的“画工之画”相对应的概念来看,都是指文人画。
文人画与传统绘画比较起来,最重要的特点之一,即是强调作者个人心里情感的抒发,这是以绘画的形式来进行的一种抒情活动。
因此,将文人画与传统绘画比较,从描述的“物象”来讲,前者多是山水花鸟,后者多是人物故事;从创作手腕来讲,前者多是简括的即兴式的书法式的,而后者多是精细的再现式的工艺式的。
中国文人画名词解释篇一:中国文人画,那可真是画界里的一股清流。
就像是在一片喧嚣的尘世里,突然冒出来的一群特立独行的雅士。
文人画这东西啊,它可不是简单地画画。
它更像是文人墨客们的一种心灵倾诉。
你想啊,那些个古代的文人,整天读书写字,肚子里装满了学问,满脑子的想法和情感。
他们可不像那些专门画画的工匠,只追求画得像。
文人画里呢,画的可能是一座山,可这山啊,绝不是普普通通的山。
它可能是画家心里向往的那片宁静之地,是他在官场或者生活中遭遇了各种烦心事之后,想要躲进去的一个小世界。
比如说元代的倪瓒,他画的山水那可真是有他自己的独特韵味。
画面常常是那种很简洁的,几棵树,一片水,远处有点淡淡的山影。
这就好像他把自己的孤独和对世间纷扰的厌倦都揉进了画里。
他的画就像是他无声的呐喊,告诉世人他不想跟那些俗事有太多纠葛。
再看明代的徐渭,他的一生那叫一个坎坷。
他的文人画就像是他发泄情绪的出口。
他画的花卉,那线条啊,就像是他内心纠结的思绪,看似凌乱,却又有着一种独特的秩序。
文人画的特点呢,还表现在它的笔墨上。
那笔墨可讲究了。
就像咱们写字,每个人写出来的字都带着自己的风格。
文人画画的笔墨也是这样,那笔触就像是他们的指纹,独一无二。
有时候看一幅文人画,那墨色浓淡相间,就像是在看一首无声的诗。
浓墨之处可能是画家情绪的爆发点,淡墨呢,也许就是他内心深处那一丝难以捉摸的惆怅。
而且啊,文人画里常常会有题诗或者钤印。
这就好比是给一幅画加上了最后的点睛之笔。
诗和画相互映衬,就像是一对亲密无间的伙伴。
画是诗的形象表达,诗呢,是画的内涵升华。
钤印也不简单,一方小小的印章盖在画上,就像是给画贴上了一个独特的标签,标明了这是哪位文人的杰作,还增添了一种古雅的气息。
你要是以为文人画只是古人的玩意儿,那可就大错特错了。
在现代啊,也有很多画家在传承和发展文人画。
他们把现代人的思想和情感融入到传统的文人画形式中,让文人画在现代社会里也能焕发出新的生机。
就像一棵古老的大树,在新时代的阳光雨露下,又长出了新的枝桠。
文人画以诗入画特点的认识大家有没有留意过文人画呀?文人画那可是中国传统绘画中很独特的存在呢,尤其是它以诗入画的特点,真的超有趣的!咱今天就来好好聊聊这个。
一、诗与画的巧妙融合。
文人画以诗入画,最直观的表现就是诗和画不再是分开的个体啦。
画家们会把自己创作的诗直接写在画上,或者在画中融入诗的意境。
比如说,画一幅山水图,那可能画面上就会配上几句描写山水之美的诗句。
像“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这样的诗句,要是配上一幅西湖的山水画卷,那简直就是绝配!诗句让画有了更深的文化内涵,画又让诗变得更加生动形象,二者相互映衬,就像一对默契十足的好搭档。
二、借诗抒情,表达内心情感。
文人画家们可不仅仅是为了让画看起来更有文化味儿才把诗加进去的哦,他们更多的是想通过诗来抒发自己内心的情感。
在古代,很多文人墨客怀才不遇,或者对社会现实有各种各样的感慨,就会借助绘画和诗来表达自己的想法。
比如说,有的画家画一幅梅花图,再配上一首赞美梅花高洁品质的诗,其实就是在借梅花来表达自己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志向。
这种情感的表达,让文人画不再只是简单的艺术作品,更像是画家们的心灵日记,让我们能通过画和诗去了解他们当时的心境。
三、营造独特的意境氛围。
以诗入画还有一个厉害的地方,就是能营造出独特的意境氛围。
诗本身就有很强的感染力,它可以用简洁的文字描绘出一个充满诗意的场景。
当诗和画结合在一起的时候,这种意境就更加浓郁了。
比如说,画一幅秋天的山林图,再配上一首“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的诗,我们仿佛能感受到那秋天山林中清新的空气,看到那满山红叶如火焰般燃烧的美景,让人沉浸在一种宁静而美好的氛围中。
这种意境的营造,让文人画有了一种独特的艺术魅力,让人看了之后回味无穷。
四、体现文人的文化素养。
文人画以诗入画,也从侧面体现了文人画家们深厚的文化素养。
在古代,文人要想在绘画中融入诗,那得对诗词有很深的造诣才行。
他们不仅要会写诗,还要懂得如何让诗和画相得益彰。
文人画发展历程文人画是中国古代绘画的一种流派,它以文人士大夫为主导,追求自由、闲适和宁静的生活方式,独特地表达了他们的情志、审美观和人生哲学。
文人画可以追溯到东汉时期,发展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
文人画的发展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魏晋南北朝时期(西晋至北魏),当时社会动荡不安,士人四处逃避战乱,寻找理想的归宿。
在这个时期,文人们开始追求山水田园的安宁景象,通过画作来表达内心的忧郁与失望,以此抒发自己对时局动荡的不满和对人生追求理想的渴望。
这一阶段的代表画家有顾恺之、王羲之等。
第二个阶段是唐宋时期,这个时期的文人画得到了更大的发展和流行。
唐宋时期的社会相对稳定,文人可以更加专心致志地投入到绘画创作中。
文人画家通过笔墨的运用和古人的经典书法相结合,展现了他们独特的审美观和人生观。
他们将自然景物中的美景和人生哲理相结合,使作品更加深邃和有意义。
文人画家陆费墨、傅山等成为了这个时期的代表。
第三个阶段是明清时期,文人画进一步发展并独树一帜。
明清时期的文人画家更加关注绘画技巧的研究和创新,以求将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更完美地表达出来。
他们注重笔墨的运用和构图的布置,使画作更具有视觉效果和观赏性。
朱耷、文徵明等画家成为这个时期的代表。
文人画的发展离不开文人士大夫的身份和地位的提升。
唐宋时期的文人地位得到了社会的认可和崇尚,他们的审美观和人生观得到了尊重和推崇。
通过绘画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考,成为他们对社会和自己的一种响应和抗议。
文人画作为一种独特的绘画流派,对中国古代绘画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它不仅展现了文人的独特情感和理想追求,也带给了人们一种美的享受和观赏的快乐。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变迁,文人画也在不断演变,但它的核心精神和审美追求依然存在和延续着。
总结起来,文人画是中国古代绘画的一种独特流派,它以文人士大夫为主导,通过绘画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考,展示了他们的审美观和生活哲学。
文人画发展至今已经有两千多年的历史,经历了魏晋南北朝时期、唐宋时期和明清时期三个阶段的发展。
文人画名词解释文人画是指以画为能“达观天地之际,表达人情盛衰”的主要特征,以内心感受、审美追求为中心的艺术表达方式。
它起源于南宋时期的文人雅士,通过自然景物、人物形象、境界诗画等来表达对社会生活、人情世故、人生哲理的思考和感悟。
文人画具有三大特点:一是以表现主观感受为主要目的。
文人画作为一种溶入个人感受的艺术形式,追求内出自然的艺术境界。
文人画家常常通过对自然景物的体验,表达自己对美的独到见解,以及对人生境界的思考和感悟。
他们喜欢表现借物言志的精神,通过表现自然景物来表达自己的心境和人生哲理。
二是注重情感表达和文化内涵。
文人画家在绘画过程中,常常将自己的内心感受融入其中。
他们通过对笔墨、颜色、构图等细节的处理,来表达自己的情感,以及对社会现象的思考和批判。
另外,文人画还注重融入文化内涵,常常借用历史典故、古代诗词等来增加作品的文化底蕴和艺术内涵。
三是追求“意境深远”。
文人画追求的不仅是形象的描绘,更注重的是作品所蕴含的精神境界和意境。
文人画家通过构图、画面安排和笔墨运用等手法,营造出一种宁静、悠远、凝重的氛围。
通过把握枯寂之美、寂静之美、余味之美等,来传达出深邃的思考和内心体悟。
总的来说,文人画是一种综合了文学、哲学、音乐、绘画等多种艺术形式的艺术表达方式。
它通过艺术形象的绘制,表达了画家对社会现象、人情世故和人生境界的思考和表达,寓意着艺术家对生活的关怀和人生的独特见解。
文人画的艺术特点远离商业需求,追求内心的宁静与真实,维护了艺术的独立性和纯粹性。
它不仅具有艺术审美的价值,更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会文化的发展和文人精神的追求。
简述中国古代文人画的特点中国古代文人画是中国传统绘画中的一种重要流派,它以文人士人的审美追求和意境表达为特点。
文人画起源于宋代,兴盛于明清时期,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绘画史上的一座丰碑。
中国古代文人画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追求意境和氛围。
文人画强调画家的个人情感和审美意趣,注重表达画家的内心世界和情感体验。
画家通过构图、写意、运用色彩等手法,创造出独特的意境和氛围,给人以思考和感受的空间。
2. 重视自然观察和笔墨表现。
文人画注重对自然界的观察和描绘,尤其是山水和花鸟等自然景物。
画家通过对自然界的细致观察和把握,用简练的笔墨表现出自然界的神韵和生动感。
3. 崇尚意境超脱和虚幻之美。
文人画追求超越现实的艺术境界,倡导意境超脱和虚幻之美。
画家往往通过写意和留白的手法,抽象和凝练景物的形象,使作品更具诗意和哲理性。
4. 倾向于寓意和隐喻。
文人画常常以景物的形象寓意为主题,通过隐喻的手法表达思想和情感。
画家在作品中融入自己的思考和感悟,使之更具哲理性和文化内涵。
5. 追求意境和笔墨的统一。
文人画追求笔墨与意境的统一,注重笔墨的运用和表现手法。
画家通过墨色的变化、笔触的轻重、线条的运用等手法,表现出作品的意境和氛围。
6. 倡导自由意志和个性张扬。
文人画主张画家的自由创作和个性张扬,反对墨守成规和刻板印象。
画家在绘画中注重个性的表达和自由的创作,以彰显自我风格和独特性。
7. 追求虚实结合和平衡美。
文人画追求虚实结合和平衡美,注重画面的整体和谐。
画家通过对比的手法,将虚与实、浓与淡、动与静等因素相结合,创造出和谐的画面效果。
总的来说,中国古代文人画以追求意境和氛围、重视自然观察和笔墨表现、崇尚意境超脱和虚幻之美、倾向于寓意和隐喻、追求意境和笔墨的统一、倡导自由意志和个性张扬、追求虚实结合和平衡美等特点,形成了独特的文人画风格。
这些特点使得文人画在中国绘画史上独树一帜,成为中国传统绘画的重要流派之一。
浅谈文人画我以为国画大体可以分为三种类型,一是画匠画,二是画家画,三是文人画.其主要特点表现为,画匠画追求形似,画家画注重气韵,文人画讲究情趣.当然,你可以画画家画,也可以画文人画,还可以画画匠画,它不是以人划分,而是根据作品的基本特点和风格来区别的.有论者认为,文人画是封建时代产生的,有其特定的社会根源和历史背景为其发展基础,现在早已绝迹了,不复存在了.我觉得不能这么说.什么是文人画呢?所谓文人画,作品中往往带有文人的情趣,流露着文人的思想。
它不是与山水、花鸟、人物并列的另一种科目,它可以画山水,也可以画花鸟,又可以画人物.在技法上也与工笔、写意不作什么区分,有的文人画是写意的,有的则是工笔的,也就是说,它只是国画范围中的一个交集。
文人画最显著的特点是不着重考究在造型艺术上达到怎样高深的造诣,但必须在画外透露出作者深刻丰富的情感,越具有较强的思想性,文学性,哲学性,抒情性和趣味性,越是成功的文人画。
在绘画作品当中表现特有的强烈的主观意识,是文人画的精髓。
文人画的出现可以追溯到汉代,张衡等文学家就很有画名。
唐大诗人王维以诗入画, 苏东坡称他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使后世奉他为文人画的鼻祖。
宋代出现了苏轼、黄庭坚、米芾父子等许多大文人,大书家,他们以书法入画,发展了水墨技巧,使文人画向更成熟方向前进了一步。
其兴盛时期是元代,很多文人从事绘画,最著名的有黄公望、王蒙、倪瓒、吴镇即所谓元四家。
他们的画多表现“隐居”,以“出世成仙”的态度表达一种士大夫阶层孤傲、空虚的情感。
提倡“平淡天真”,“天真幽淡”,主张“逸笔草草”,“不求形似”,诗文印信入画,成为组成部分.诗画相联,标志着文人画这时已更趋于完善。
到明代文人画出现了“吴门画派” 和“浙派”,许多大家都是文人画的代表人物。
稍后董其昌提出画分南北宗和文人画理论,文人画的名字也正式被提出和使用。
清代文人画发展到顶峰,出现了很多文人画家,如八大,石涛,八怪等。
八大的画造形夸张,意境冷寂。
石涛鄙视陈陈相因,主张“笔墨当随时代”,“搜尽奇峰打草稿”。
他的主张对后世画坛影响极大。
现,当代也有很多杰出的文人画作品,如齐白石大师的不少作品我看就属此列.又如关良,黄永玉,韩美林,黄永厚,韩羽,高马得等为数不少的大书画家,他们的一些作品都是极有代表性的文人画作品,有一种震撼力,我特别喜欢,也曾多有涂鸦,惜未得真韵.吴冠中先生的话常能一语中的.他说没有思想的画,其"笔墨等于零",是从另一方面对文人画的首肯.有人认为他们的作品是"漫化",并说此风不可长.,其实差矣.文人画看似简单怪异,你觉得它很容易就能画出来吗?远不是这么回事. 没有高深的修养,多方面的学识,深厚的阅历,只能搞四平八稳的东西.退一步讲,即使其不入流,也要允许它探索,允许它生存,先不要扼杀它呀.我认为中国画在技法上是空灵的,烂漫的,体现在画面上,更注重写意性(也不排斥写实性较强的作品),文人画尤其如此,将写意性推向了极致.而西洋画是逼真的,写实的.我说的写实不单是指故事题材,特别是具体的物象.在造型上,中国画不要求特别似,而讲究在似与不似之间.要有夸张,有变形,有取舍,有提炼,有概括,这既是国画的特点,又是比西画高明的地方.太像了会媚俗,我个人很不喜欢油画,就是因为感觉它太实际,没有给人留下思考的余地,与其费那么大劲画实际的东西,不如拍一张照片更省事.正如齐老所谓"妙在似与不似之间."我无意贬低油画艺术,各国文化,哲学,思想不同,反映在绘画语言上也就有差异.只是觉得我们是中国人,还是多动脑筋研究一下中国的艺术吧,不要盲目地去学外国的一套.我想,给你一万年,也画不过人家外国人的油画,而给外国人十万年,他也画不过咱中国人的国画.为什么呢?是由一个人血管里流动的血决定的,没办法.至于个人偏爱,则另当别论.那么我们的职能部门和学术机构,似乎更应该把研究工作放在首位.近来吴冠中老先生提出取消文联、美协、画院,说他们养了一群不下蛋的鸡,虽迎来不少唾沫,但也搏得了掌声。
我虽然不完全赞同老先生的话(总还是不要一棒子打死人),但觉得他的话还是不无道理的.这些单位,都是各级地方文化艺术的最高殿堂,难道仅仅是组织几次展赛活动,产生一些平常的书画作品,收取点会费,弄个什么职称,官衔儿,以便多捞些润格吗?几千年来中国那有什么协会,画院,书画事业照样要前进,现在政府拿出薪水供你们专职搞书画工作,你们不能不下蛋啊!杂七杂八说了半天,我其实只是一句话,中国现在仍存在文人画,文人画不应该被封杀,而应该继续不断发展.仅此而已浅析文人画的风格特色与审美意义(转)2007年12月02日星期日 09:29自古鉴赏家分品有三;曰神,曰妙,曰能。
独唐朱景玄撰《唐贤画录》,三品之外,更增逸品,其后黄体复作《益州名画记(录)》,乃以逸为先,而神、妙、能次之。
景玄虽云逸格不拘常法,用表贤遇,然逸之高,岂得附于三品之末,末若休复首推之为当地。
至微宗皇帝,专尚法度,乃以神、逸、妙、能为。
——南宋邓椿《画继卷九/杂说/论远》现在的评论家都将中国画划分为逸、神、妙、能“四品”,认为逸品最佳。
董其昌也曾说过:“画家以神品为宗极,又有以逸品加以神品之上,曰失于自然而后神也”。
既然画有四品,那么什么画是逸品,什么画又是神品、妙品、能品呢?在董其昌看来,中国画中“失于自然而后神”的画,即文人画,许多上乘之作就是逸品。
那么,什么是文人画?文人画是从何时何地产生的呢?后人认为唐代的王维是文人画的开创者,被视为南宗之祖。
但文人画提法始于北宋的苏轼,并由明代董其昌提出了著名的“南北宗”论而确立下来。
中国艺术家的修养一千年前已经达到了相当的高度。
然而,一直以来,中国画家以画中题记、题跋来说明自己的艺术观点,因此,没有画论只有话语录,从董其昌开始才有了系统的画论。
那么南宗和文人画是不是同一个概念呢,这个问题美术界一直没有定论。
可是,文人画作为一种反映中国传统绘画精髓与民族特色的中国传统绘画的独特风格体系,又有什么样的艺术特色和审美意义呢?一.用墨简练,意味深长文人画用笔简单,注重写意。
例如南宋马远将结构简化为“一角”,倪云林自称“人之所谓画者,逸笔草草,不求形似,聊一自娱耳”。
他们的画笔墨不多,但相当耐看。
最著名的例子当属八大山人了,他的画看起来寥寥几笔,可是布局独具匠心。
同时,画中所写,俱是心中所愤。
他的画中的鱼鸟多以白眼示人,我们可以看到作者反叛和倔强的个性。
同时,在画山水的时候,他笔下的残山剩水又流露出作者抑郁之情和萧索之意,表达了对旧王朝的眷恋和新统治阶层的不合作。
二.画面有浓郁的书卷气许多文人画中,诗、书、画、印、题跋据据全。
文人画家,除绘画外,文才、书法、篆刻等传统技艺都不弱。
许多画家在其他艺术领域也有卓越的表现,甚至是诗、书、画的通才,并能将其融为一炉,例如苏轼便是。
画家将画作完成后,或写诗填词于画上,或信笔在画上提句跋文。
或古朴或秀逸的书法和文才斐然的跋文给绘画增添了扑面而来的书卷之气。
这样一来,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诗画合璧,将中国文人画形式发展到更加完善的境界。
三.题材不俗,格调高雅中国文人画家喜爱的创作题材有梅、兰、竹、菊、松、石等,因为这些题材都有深刻的寓意和中国文人喜爱和崇尚的品质。
梅花凌寒傲雪,兰花香而不艳,竹子虚心挺拔,菊花傲霜吐香,松树四季长青,石头坚硬不屈。
在文人笔下,这些题材常用不衰,借画抒情,表达其自身的清高文雅的性格和不畏权贵的精神。
不只是画家本人,就连我们观赏者看古人的画的时候,也经常为画中所流露的精神和气韵所惊叹。
例如,王冕的墨梅和文与可的竹子,都表达了自己的凛然正气和卓而不群的品质。
四.讲究用笔、用墨中国文人,有一个很特别的共同点,就是都操着一副笔墨,并且书法俱佳。
所以,文人画家还经常将书法入绘画,重视笔墨情趣。
由于绘画和书法一样讲究用笔,要求画家对毛笔的运用要达到很娴熟的水平,所以很多画家即是书家,例如黄庭坚、米芾父子、董其昌等,将书法笔法融入画面中来,丰富和发展了文人画的技法。
柯九思曾这样论画竹:“写竹杆用篆法,枝用草书法,写叶用八分法或用鲁公撇笔法,木石用折钗股、屋漏痕之遗意”。
在色彩和水墨上,文人画重笔墨而轻色彩。
文人画不太注意形似,也不讲求色彩绚丽多姿,但是水墨的运用却是很讲究的。
在画面上,文人画讲究墨分五色,用干、湿、浓、淡的墨色来丰富画面的变化和层次。
综上所述,中国画最看中的是气韵和意境。
文人画重水墨而轻色彩,重意境而轻形象,强调构图的一次性和意外效果,追求画中的寓意和诗意。
所以,文人画派有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审美价值。
那么,作为审美主体,我们在观赏文人画的时候,会产生什么样的感受和反应呢?中国画中的文人画不是画出来,是“挥洒”出来的,是用笔纸水墨来浇灌自己心中的块垒,抒发自己思古忧今的感慨和心绪。
如同是一种发泄或者是排遣的方式一样,用作画的方式将自己心中所思、所乐、所忧、所想进行一种静止地排遣和抒发,所以,中国古代文人笔端的画面,要么萧散,要么飘逸,要么凄清,要么空旷。
虽然不是说画面不是画家的性格的真实再现,但起码是当时画家的心绪写照。
我们可以想象得到,在封建社会,文人的命运是坎坷而无奈的,科举、升迁、公务、应酬等事,都让文人有一种贴近自然,俯仰古今的感触,如是为中国文人画塑造了无数的素材和想象力。
面对北派画家的画作时,面对他们笔下栩栩如生的虫鱼鸟兽,我们对画家画工的精巧和感情的细腻往往回惊叹不已。
但是,面对南派山水的那些小桥流水、枯枝落叶的时候,我们分明被画中的那些要么飘逸不俗,要么高古幽深的意境所震撼。
他们的画作没有一点尘嚣之气,在欣赏这些画作的时候,我们还会被荣辱、得失、名利等身外之物所左右和影响么?我们还会为身边的蝇头小利而或喜或忧么?站在画前,我们仿佛也置身画中,与古人对话,与圣贤比肩,而我们身上所染上的凡尘俗气也会荡然无存。
当然,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文人画家不胜枚举,说任何一个共同点都会涌出大量的例外。
文人画是一个宽泛的概念,我们不能将文人画、南宗、北宗等绝对联系或区别开来。
所以,文人画的艺术特色和审美意义也不能绝对区别与其他画派,文人画也有其他画派的元素,其他画派也有文人画的成分和一些特点。
浅析中国传统文人画的审美情趣与当代大众审美心理作者:王志平中国传统文人画的审美趣味,来源于创作主体的组成。
据画史记载,东汉末年开始有文人从事绘画活动,张衡、蔡邕、赵歧从政余暇,亦善画,至南北朝,从事绘画的文人更多了,连帝王都跻身书画行列。
唐代文人画家活跃在上层,成为画坛主角。
到了宋代,由于商品经济进一步发展,城市繁荣,书画作为商品公开在市场上出售,产生了以卖画为生的画工。
与此同时,北宋画院也发展到新的高度,成为国家科举制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