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史之德国柏林大学
- 格式:pptx
- 大小:7.50 MB
- 文档页数:22
第一章一、基本概念高等教育:从高等教育在整个学制体系中的位置来看高等教育是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三级学制体系中的最高阶段,它是建立在完整的中等教育基础上的教育。
从高等教育的性质看,高等教育是一种专业教育,是依据专业分工培养各类高级专门人才的社会活动(本质属性)。
高等教育化:即追求学术的,追求教育机会的均等。
人力资本理论:人力资本理论的奠基人舒尔茨在研究基础上提出资本分为两种: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
舒尔茨认为“人力资本”是最好的投资,学校教育和知识的增长是经济增长的主要源泉。
于是,这成为美国经济发展的导向。
教育是人类生产性投资。
人力资本理论对美国经济的发展起重要作用。
中世纪大学:十二世纪在西欧产生了中世纪大学,其特点是由行会组织的,旨在保存和传递知识,培养训练有素的官司吏、通晓教义的牧师、懂得法理的法官和律师以及精通医术的医生。
中世纪大学的办学目的与方向决定了其职能基本上是培养专门人才,而并不进行科学研究。
中世纪大学的办学目的和模式后来在世界各地被广为效法。
最早产生的中世纪大学是意大利的萨莱诺大学、波隆那大学,法国的巴黎大学,英国的牛津大学、剑桥大学等。
柏林大学:1810年,洪堡以新人文主义思想为指导建立柏林大学,柏林大学把培养学者和学术发展看成自身的目的,从而确立了大学发展科学的职能。
并提出“大学自主与学术自由”及“教学与科研相统一的原则”,自此,大学的职能从中世纪大学培训人才扩展到培养人才及发展科学。
《莫里尔法案》:1862年,美国总统林肯签署了著名的《莫里尔法案》。
法案规定联邦政府按1860年分配的名额,每州凡有国会议员一人可获得三万英亩的公共土地或相等的土地期票,赠予各州作为建立人事农业和机械工程教育的学家的经费资助,并要求所建立的学院依照各州议会分别规定的方式,授予农业和机械专业有关知识。
自此,美国诞生了一批“赠地学院”。
威斯康星思想:威斯康星大学是美国高等教育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赠地学院,它以“威斯康星思想”而著名。
朱熹邀请陆九渊赴()书院讲学,首开书院“讲会”之先河。
白鹿洞书院下列国家中,实施交叉型学术职业阶梯结构的是()。
法国课程活动连续互动模式的提出者是()。
麦克唐纳哪所大学以其浓厚的重科研气息,使得世界高等教育中心转移到德国柏林大学赫钦斯是20世纪理性主义大学理念的代表人物和集大成者,他的教育哲学思想属于()。
永恒主义提出“大学有四项任务:第一是研究、教学专业知识课程;第二是教育与培养;第三是生命的精神交往;第四是学术”的人是()。
雅斯贝尔斯政府部门推进高等教育国际化的主要手段是()。
政策工具从课程的表现形式或影响学生的方式看,可以把课程分为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正式提出和论证了“班级授课制”的教育家是()。
夸美纽斯体现高校教学的专业性、学术性、创新性的过程的是()。
教学设计工具主义大学理念的代表人物是()。
科尔大众化阶段,高等学校的培养目标应当()。
多样化关于教学方法,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间接关系着教学目标达到的程度与传统的教授法相比,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小组教学优点的是()。
耗时短在高校教师的教学发展过程中,处于基础地位的是()。
形成良好的教师素质被誉为“课程评价之父”的学者是()。
泰勒教学策略的核心和完成教学任务的保障是()。
教学方法将运作责任而不是决策责任交给下级部门,下级有责无权,属于分权形式的()。
权力的分散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深入进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的核心是()。
理想信念教育下列有关建构主义教学的基本观点,说法不正确的是()。
以教师为中心进行教学高等教育发展的核心任务()。
提高整体质量下面哪项内容是价值层面的大学精神文化?校训根据培养方案以纲要的形式编订的,有关课程教学内容的目的、结构与教学要求的纲领性文件是()。
课程标准高校教师专业发展的路径没有形成()。
国际化的合作组织关于目标游离课程评价模式,表述错误的是()。
强调对目标进行预先规定终身教育的“四个支柱”指的是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生存和()。
洪堡的大学理念张震旦 韩欣汝内容提要 威廉 冯 洪堡是18世纪末德国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和教育家,他的教育思想主要包括普通人的教育和大学教育两部分,对现代德国乃至西方教育产生重要影响。
关键词 洪堡 教育理念 高等教育一在西方教育思想史上,威廉 冯 洪堡是重要里程碑,其教育理念与实践产生重要影响。
威廉 冯 洪堡(Wilhelm Von Humb old t,1767-1835)生活在启蒙运动的高峰时期,法国启蒙主者者卢梭、伏尔泰等影响巨大,德国以康德、文克尔曼、歌德、席勒等人为主将的狂飙突进运动方兴未艾。
洪堡出生贵族,20岁时进入法兰克福大学进修财政学与法律课程,不久转入哥廷根大学研究哲学,历史和古代语言。
1802年,洪堡被任命为普鲁士驻罗马教廷代表,开始了外交生涯。
在罗马任职期间,除了处理领事业务外,他研究古代艺术、历史和文化,发表了诸多学术著作。
1809年洪堡任内政部文化和公共教育厅厅长,任职16个月便辞职创办柏林大学。
1810年洪堡年重返外交岗位,直至1819年退出政治生涯。
此后,洪堡专心学术研究,特别是比较语言学和语言哲学。
影响洪堡教育思想的有三种思潮。
一个是狂飙突进运动中的新人文主义。
新人文主义提出 用希腊模式塑造你自己 的口号,强调德国人和古希腊人在精神生活上的密切联系。
第二是18世纪特别是卢梭的自然主义,认为教育不应该成为驯服人的工具,而应该通过培养人的全部天性,来发展 自然 赋予他的一切才能。
第三是哥廷根大学的独立的研究精神。
脱胎于哈勒大学的哥廷根大学建立于1737年,用德意志民族语言进行教学。
它注重哲学与古代艺术,提升哲学地位,使神、法、医、哲四院平齐;它强调研究的前沿性,建有若干研究所,教授既是已知知识的传授者,又是未知世界的探索者。
柏林大学实行学术自由、提倡教学与科研相结合、提高哲学院的地位等做法是哥廷根大学的继续。
洪堡的教育思想首先注重 普通人的教育 。
所谓 普通人的教育 是指为一切人提供的 全面教育 ,目的在于培养完人。
大学是传授普遍知识的场所,是一切知识和科学,事实和原理,探索和发现,实验和思索的高级保护力量。
它描绘出理智的疆域,在那里对任何一切既不侵犯也不屈服。
约翰·纽曼,19世纪中叶任爱尔兰都柏林新天主教大学校长,1873年出版《大学的理念》成为西方教育学最为经典的文献。
大学不仅是传统的教育机构,而且是科学研究的中心。
它总是把科学当作一个没有完全解决的难题来看待,它因此也总是处于研究探索之中。
洪堡,德国现代大学之父,1809年受命改革普鲁士的教育体制。
大学把学生培养成有知识、能工作的公民,它进行科学研究,发展创造新文化新知识,传播知识给广大民众,使之能用这些知识解决经济、生产、社会、政治及生活方面的问题。
范·海斯,1904-1918年任威斯康辛大学校长,曾提出了对世界高校发展颇具影响的“威斯康辛思想”。
大学不在训练人力(manpower),而在培育“人之独立性”(manhood)。
大学教育在知识以外,更应重视德性的问题。
赫钦斯,被誉为“20世纪最具人文情怀的大学校长”。
1929年起担任芝加哥大学长期间,采取了卓有成效的教育改革措施。
大学是全心全意献身于发展知识,解决各种问题和培养人才,并尽量努力向高水平看齐的特殊组织,是一个学人的乐园。
它不是一个温度计,对社会每一流行风尚都作出反应。
大学必须经常给予社会一些东西,这些东西不是社会想要的(wants),而是社会需要的(needs)。
弗兰克斯纳,美国著名教育家,1930年创建了普林斯顿高级研究中心。
现代大学是一种多元的机构,有若干个灵魂目标、权力中心、社群、若干种职能、为若干种顾客服务等等。
整个大学就是一个错综复杂的职能网络,社会在变化,培养、教学、科研、服务等职能也因之变化。
克拉克·克尔,20世纪中叶任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校长。
他提出的“多元化巨型大学观”更为现代大学的转型奠定了基础,被称为当代高等教育转型的设计师。
大学生当以研究学术为天职,不当以大学为升官发财之阶梯。
一、高等教育职能的历史演变高等教育职能是高等教育的作用,是高等教育与社会关系的集中反映,伴随着社会的进步,高等教育职能呈现出由单一性到多元性,由经院性到社会化的发展轨迹,经过历史的沉淀和印证,高等教育的职能经历了从单纯的培养人才发展到教育与科研并重、培养人才和发展科学并进,进而产生第三职能———为社会服务的职能,这三大职能的生成与相互关系有其深刻的历史嬗变。
(一)培养专门人才,是大学的基本职能大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希腊的“学园”(Academy ),甚至还要早。
现在所称的大学一般指的是以12、13世纪产生于西欧的中世纪的大学为代表的高等教育实施机构,故大学的职能是指具有中世纪大学结构之特征的高等教育机构的职能。
最早建立并且延续至今的有意大利的波隆那大学、法国的巴黎大学、英国的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等。
具有行会性质的中世纪大学一开始就带有一定的专业性,培养社会所需要的教师、官吏、法官、牧师和医生等专门人才,因此,培养专门人才就成了教育活动的首要的职能,也是大学最基本、最原始的职能。
此时的大学主要是人文教育,而较少科学教育,大学主张把“学”与“术”分开,认为“术”登不了大雅之堂。
追溯大学培养专门人才的历程,不得不提到约翰·亨利·纽曼(John Henry Newman ),他是传统大学理念的捍卫者,他在《大学的理念》《The Idea of a University 》一书中从“大学是传授普遍知识的场所”这一命题出发,指出:“一方面大学的目的是理智的而非道德的;另一方面,它以传播和推广知识而非增进知识为目的。
如果大学的目的是进行科学和哲学的发现,我不明白为什么大学要有学生;如果大学的目的是进行宗教的训练,我不明白它如何能成为文学和科学的中心。
”他进而指出,“从本质上讲,大学是教学的场所(a place of instruction )”他是这样论证自己的观点的:“发现和教学是两种迥然不同的职能,而且也需要不同的才能,但同时兼备这两种才能的人并不常见。
全国2018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中外教育简史试题课程代码:00464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其号码填在题干的括号内。
每小题1分,共30分)1.王充的主要著作是( )A.《举贤良对策》B.《论衡》C.《春秋繁露》D.《深察名号》2.先秦时期的稷下学宫创建在哪个国家?()A.秦国B.赵国C.魏国D.齐国3.文献记载的五帝时代的大学是()A.太学B.庠C.成均D.序4.陆地王心学的代表人物是谁?()A.陆九渊、王守仁B.周敦颐、张载C.吕祖谦、程颢D.张木式、程颐5.“重振儒术”是哪朝的文教政策?( )A.汉朝B.魏晋C.唐代D.元朝6.明末清初实学思潮代表人物是( )A.王夫之、颜元B.张居正、张伯行C.朱熹D.周敦颐、张载7.“启发”式教学最初是谁提出的?( )A.孟子B.荀子C.孔子D.老子8.西周国学,天子之学称“辟雍”,诸侯之学称( )A.明堂B.国子监C.乡校D.泮宫9.在先秦诸子中,被后世称为“亚圣”的人是谁?( )A.荀子B.孟子C.老子D.韩非10.《大学》是哪部书中的一篇?( )A.《论语》B.《荀子》C.《礼记》D.《周礼》11.西南联大、西北联大是哪个时期我国著名的两所高等学校?( )A.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B.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C.抗日战争时期D.解放战争时期12.1927年,哪位美国教育家来华推行设计教学法?( )A.杜威B.麦柯尔C.克伯屈D.柏克赫斯特13.南京国民政府曾使用“大学院”和“大学区”的教育管理制度,它是由谁提出来的?( )A.黄炎培B.陈鹤琴C.陶行知D.蔡元培14.《强迫教育章程》是中国第一个实施义务教育的正式法令,它是哪个政府颁布的?( )A.清政府B.民初南京临时政府C.北洋军阀政府D.南京国民政府15.为适应革命战争的需要,抗日根据地的文教政策规定,将什么教育放在第一位?( )A.国民教育B.干部教育C.士兵教育D.儿童教育16.西方教育史上,_____是第一个明确提出儿童年龄分期,并强调教育应遵循儿童自然发展顺序的教育家。
《外国教育史》复习题库二、选择题1.主张“教育生物起源说”的是利托尔诺)2.主张“教育心理起源说”的是(C.孟禄)3.学校教育产生在人类的(奴隶社会晚期4.教育与生产劳动脱离,最早发生于人类社会的(奴隶社会)5.在古代埃及,设在宫廷,旨在培养王室、贵族及朝臣子弟的学校类型是(A.宫廷学校)6.在古代埃及,为培养政府机构所需要的各级基层官吏的学校类型是(职官学校)7.在古代埃及,为社会培养能熟练运用文字,从事书写、会计和计算工作而设立的学校是(文士学校)8.古代的阿加德米学园是(柏拉图)创办的9.智者派提出了古希腊课程中的“前三艺”10.斯巴达教育要把氏族贵族子弟训练成为( .武士)A.公民B.绅士 D.骑士11.以下属于斯巴达和雅典教育共同点的是(.教育性质)12.“智慧即美德”由古代教育家(苏格拉底)所提出13.柏拉图最终的培养目标是( 哲学家)14.教育史上,“后四艺”是由教育家(.柏拉图)确立下来的。
15.教育史上,(A B.柏拉图)是最早提出教育家(。
16.培养农民—军人,主要发生在古罗马的(共和早期)17.培养演说家与政治家,主要发生在古罗马的共和中晚期18.古罗马帝国时期,主要培养( 官吏和顺民)19.《雄辩术原理》是古罗马教育家(昆体良)所撰写20.古代罗马修辞学校最重要的课程是(.雄辩术)21.罗马共和后期的办学形式,主要以(私立学校)为主22.最早提出班级授课初步设想的教育家是(昆体良)23.奥古斯丁是(中世纪后期)时期的宗教神学家24.以下不是中世纪前期由教会主办的学校的是(牧师学校D )25.中世纪将宗教教育和武士教育合为一体的教育是.骑士教育26.以下不是中世纪前期骑士教育的教育阶段的是(礼童教育)27.托马斯.阿奎那的代表作是( 《神学大全)28.萨莱诺这所中世纪最早的大学诞生于( .意大利)国29.阿拉伯伟大的数学家和天文学家叫( )A.白塔尼B.花拉子模C.安萨里D.穆罕默德30.伊斯兰教的经典是(《古兰经》C )31.以下(巴黎大学)是中世纪教师管理型大学的典型代表。
论高等学校社会职能的产生和历史演变曹艳丽(陕西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摘要:高等学校的社会职能是高等教育的重大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
目前高等教育学界比较公认的是“三职能说”,即培养人才,发展知识和直接为社会服务的职能。
本文旨在探讨这三种职能产生、发展的先后顺序及其历史演变过程,并分析三者的相互关系,探讨高等教育发展规律,为我国高等教育改革提供参考。
关键词:高等教育高等学校社会职能社会功能一、研究的意义和现状述评(一)研究的意义高等学校职能问题是一个与高等学校这种社会机构本身产生与发展的历史同样久远的问题,因为高等学校的产生是一定社会发展需要的产物,是为发达到人类一定的目的服务的。
高等学校自产生之日起就被赋予了特定的职能,随着社会的发展和高等学校自身的需要,高等学校在社会中的作用日益增强,其社会职能也在不断丰富和完善。
高等学校的社会职能是高等教育与社会相互作用最直接而现实的反映,因此对这一问题的研究既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又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高等学校社会职能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因而高等学校社会职能的研究也是无止境的。
尤其是对于当今我国已进入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的教育大国而言,更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二)研究现状述评把握高等学校社会职能的研究现状是进一步开展研究的基础和前提。
高等学校作为高等教育的组织机构,在任何国家和地区都具有重要的作用和地位。
从高等教育产生开始,高校自身及其职能都在发生变化,这种变化是与社会的发展变革以及社会的需要紧密相连的。
今天,在高教界比较认同的高等学校三大职能:培养人才,发展知识,直接为社会服务。
然而这三项职能并不是同时产生的,在社会发展的不同时期其作用也不完全相同。
本文从历史发展的角度,分别阐述高等学校三种社会职能产生及演变的过程,探讨高等学校社会职能的内涵及其相互关系,从而全面认识和把握高等教育发展的规律。
不但有利于高等教育发展的宏观决策和管理,而且也为高等学校自身角色定位与内部管理提供理论依据。
教育学答案第一章一、基本概念高等教育:是在完全的中等教育基础上进行的专业教育,是培养各类高级专门人才的社会活动。
高等教育民主化:包括教育平等与教育参与,即追求学术的民主,追求教育机会的均等。
人力资本理论:人力资本理论的奠基人舒尔茨在研究基础上提出资本分为两种: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
舒尔茨认为"人力资本"是最好的投资,学校教育和知识的增长是经济增长的主要源泉。
于是,这成为美国经济发展的导向。
教育是人类生产性投资。
人力资本理论对美国经济的发展起重要作用。
中世纪大学:十二世纪在西欧产生了中世纪大学,其特点是由行会组织的,旨在保存和传递知识,培养训练有素的官司吏、通晓教义的牧师、懂得法理的法官和律师以及精通医术的医生。
中世纪大学的办学目的与方向决定了其职能基本上是培养专门人才,而并不进行科学研究。
中世纪大学的办学目的和模式后来在世界各地被广为效法。
最早产生的中世纪大学是意大利的萨莱诺大学、波隆那大学,法国的巴黎大学,英国的牛津大学、剑桥大学等。
柏林大学:1810年,洪堡以新人文主义思想为指导建立柏林大学,柏林大学把培养学者和学术发展看成自身的目的,从而确立了大学发展科学的职能。
并提出"大学自主与学术自由"及"教学与科研相统一的原则",自此,大学的职能从中世纪大学培训人才扩展到培养人才及发展科学。
《莫里尔法案》:1862年,美国总统林肯签署了著名的《莫里尔法案》。
法案规定联邦政府按1860年分配的名额,每州凡有国会议员一人可获得三万英亩的公共土地或相等的土地期票,赠予各州作为建立人事农业和机械工程教育的学家的经费资助,并要求所建立的学院依照各州议会分别规定的方式,授予农业和机械专业有关知识。
自此,美国诞生了一批"赠地学院"。
威斯康星思想:威斯康星大学是美国高等教育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赠地学院,它以"威斯康星思想"而著名。
1.不同历史时期高等教育概念的演变中世纪的大学是近代高等教育的直接渊源,它是在仿造行会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由教师和学生组成的一种专门的、独立的学术与教育机构。
中世纪时,高等教育仅限于大学教育,概念可以直接用“大学教育” 来指代。
中世纪的大学是少数学者传授高深学问的场所,设有文、神、法、医四科。
文科是基础课学习七艺;神、法、医是高级学科。
资产阶级革命后,特别是工业革命时期,中等教育与高等教育衔接起来,这样,大学教育开始基于中等教育基础上,并且不断地制度化、正规化。
19世纪后半期,高等教育活动有了新的变化。
高等教育的层次多样化:在大学、学院之下,派生出了专科学校、一般性大学、文理学院、社区学院等层次。
中世纪大学:人们普遍把欧洲中世纪大学作为近代高等教育的开端。
中世纪(12世纪)著名的大学:意大利萨莱诺、波洛尼亚大学,法国的巴黎大学,英国的牛津大学。
(1)高度自治(2)深刻的宗教性(3)国际性(4)随意性,近代德国洪堡(高等教育之父)创办第一所具有现代意义的大学(柏林大学)。
基本原则(1)独立性、自由与合作三者统一(2)教学与研究统一(3)科学统一。
2、教育的定义:广义教育:教育就是有意识的、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和首要目标的社会活动。
狭义教育(学校教育):即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和受教育者的发展需要,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以培养一定社会(或阶级)所需要的人的活动。
3、高等教育的定义:是在完全的中等教育基础上进行的专业教育,是培养各类高级专门人才的社会活动。
4、大学职能的历史演变:(1)十八世纪以前培养人才的职能最早产生的中世纪大学是意大利的萨拉诺大学、波隆那大学,法国的巴黎大学,英国的牛津大学、剑桥大学。
根本目的是培养训练有素的官吏、通晓教义的牧师、懂得法律的法官和律师以及精通医术的医生。
(2)十九世纪初德国大学发展科学职能的产生1810年德国建立柏林大学,由洪堡和费希特等创建并领导。
江苏高校教师资格《高等教育学》试题(网友回忆版)二[单选题]1.高等教育是指在完全中等教育教育基础(江南博哥)之上进行的各种()、学术性、专业性教育。
A.历史性B.比较性C.教养性D.延展性参考答案:C参考解析:高等教育是指在完全中等教育教育基础之上进行的各种教养性、学术性、专业性教育。
[单选题]2.中国封建社会官立大学开始的标志是()设立。
A.稷下学宫B.太学C.岳麓书院D.国子学参考答案:B参考解析:春秋战国时期齐国的稷下学宫体现了高等教育的性质,春秋战国时期还未进入封建社会。
汉武帝创办的太学是中国封建社会官立大学的标志,是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高峰。
[单选题]3.高等学校的社会服务职能产生与下列哪一个国家有直接关系()。
A.美国B.英国C.德国D.法国参考答案:A参考解析:1862年由林肯总统签署的“莫利尔法案”生效,各州都利用增地基金,兴建农工学院。
后来就把这种用增地基金建立,主要从事农业和工业实用技术教育的学院称为“增地学院”。
威斯康星大学也是获得增地基金资助的一所州立大学。
1904年范海斯出任威斯康星大学校长,他提出高等学校应该为地方经济服务并在威斯康星大学推行,不久范海斯的做法在美国高校得到推广,高校的第三大职能——服务社会得以确立。
[单选题]4.可以看作是中国近代最早的研究生教育机构的是()。
A.岳麓书院B.通儒院C.北京大学D.南洋公学参考答案:B参考解析:可以看作是中国近代最早的研究生教育机构的是通儒院。
[单选题]5.下列不属于公认的三大学术理念的是()。
A.学术自由B.学术中立C.教学与科研相统一D.学术规范参考答案:D参考解析:公认的三大学术理念的是学术自由、学术中立、教学与科研相统一。
学术自由的基础是中世纪大学(自治活动)奠定的,将学术自由真正付诸实践的大学是1810年成立的德国柏林大学,德国还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将学术自由写入宪法,实现了学术自由的法律化。
20世纪以后,学术自由的理念在美国基本确立,其根本标志是1915年在美国成立以杜威为首任会长的“美国大学教授协会”。
第一章古代教育史一教育的起源教育的生物学起源论代表人物:法国利托尔诺、美国桑代克、英国沛.西能。
教育的心理学起源论代表人物:美国孟禄。
教育的劳动起源论代表人物:马克思。
教育的需要起源论代表人物:杨贤江。
二青年之家:为年满7岁的少年安排了单独的房舍。
三古巴比伦(前身苏美尔教育)是与埃及同时有了学校,这是人类最初的学校教育的摇篮,也是人类正式教育的起点。
四古代埃及学校类型:宫廷学校、僧侣学校(这是中王国以后出现的一种附设在寺庙中的学校,着重科学技术教育,亦为学术中心。
五古代印度:种姓制度、婆罗门教育。
“古儒学校”是导生制的源头。
第二章古希腊的教育一斯巴达教育的特征:军事教育、国家教育。
“五项竞技”:赛跑、跳跃、摔倒、掷铁饼和投标枪。
二雅典教育和斯巴达教育的不同教育体制上:斯巴达教育完成由城邦负责;雅典城邦重视教育,但不绝对控制。
教育类别上:斯巴达武士教育;雅典全民教育。
教育目的上:斯巴达培养英勇果敢的城邦武士;雅典培养身心和谐发展的公民。
教育内容上:斯巴达军事道德教育;雅典多样化教育内容。
总体评价上:斯巴达形式单一,程度低;雅典形式多样,程度高。
三智者:是指某种精神方面的能力和技巧,以及拥有这些能力和技巧的人,后来被用来专指以收费授徒为职业的巡回教师。
四智者派的贡献:推动了文化的传播,扩大教育对象的范围,促进社会的流动;拓展了学术研究的领域,又扩大了教育内容的范围;丰富了教育内容,而且提供了一种新型的教育——政治家或统治者的预备教育;希腊教育所探讨的基本问题,大多由智者提出。
第三章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的教育思想一苏格拉底方法:苏格拉底在哲学研究和讲学中,形成了由讥讽、助产术、归纳和定义四个步骤组成的独特方法,成为苏格拉底方法。
二柏拉图的《理想国》和卢梭的《爱弥尔》、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被称为三个里程碑。
三理想国中教育的最高目标是培养哲学家兼政治家——哲学王。
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促进“灵魂转向”。
世界知名大学建校时间的实证分析(上海交通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上海200240)摘要:大学的建校和发展史是一个国家或地区高等教育发展史的缩影。
本文调查了世界上1000 余所大学的建校时间,并重点分析了其中的500 所世界知名大学。
从它们的建校时间分布上可以看出世界高等教育中心的两次主要转移,二战后成立的世界知名大学中亚太地区的最多。
大多数国家的大多数顶尖大学的成立时间都要早于国家建立(实行现行政治制度) 的时间。
通过分析各层次大学的建校时间,可以看出越是水平高的大学越需要长时间的积累。
欧洲中世纪建立的大学中有70 %仍然是世界知名大学,有16 %位居世界一流。
通过计算美国研究I 型大学的建校历史和当前声誉之间的相关系数,可以发现学校历史是影响学校声誉的因素之一,但也仅仅是诸多因素之一。
关键词:世界知名大学;建校时间;建校历史中图分类号: G6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 - 4519 (2007) 04 - 0056 - 08大学的建校和发展史是一个国家和地区高等教育发展史的缩影。
世界上知名的大学往往都有悠久的历史。
巴黎大学、牛津大学、剑桥大学等已有八百余年的历史,美国的哈佛大学、耶鲁大学也有三百多年的历史,在我国,目前声誉最高的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是我国高等教育史上第一批建立的高等教育机构。
一所大学历史越悠久,其培养的学生越多,文化积淀也越深厚,因此产生的影响也越大,学校的声誉也越高。
那么,大学的历史对大学的当前声誉究竟有多大影响,一流大学一定是历史悠久的大学吗? 作者曾经定量研究过大学的水平与其所在地经济发展水平的关系① ,本文将着重探讨大学的建校历史与大学水平之间的关系。
一、研究对象和概念界定研究对象。
本文调查了世界上1000 余所大学的成立时间。
其中包括上海交通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世界大学学术排行2005”(ARWU2005) ②中的世界500 强大学(实际为502 所,定义为世界知名大学) ,以及除此之外世界各国的主要高等学校。
高等教育学(电子文本)第一章高等教育概述考核知识点一、识记1.高等教育2.高等教育学3.柏拉图4.洪堡5.高等教育的特征二、理解1.高等教育学的价值。
2.高等教育的发展阶段。
3.柏林大学的地位。
4.教育民主化三、运用高等教育学与大学教师的关系。
考核内容一、学习高等教育学的价值1. 掌握教育规律,教书育人;2. 掌握教育规律,按照教育规律管理学校;3.掌握教育规律,理解、辩识当前高等教育改革中的一些现象与问题。
二、高等教育的内涵与历史1.高等教育的概念高等教育是指中学后的专业教育。
2.高等教育的发生、发展(1)高等教育的萌芽最早的高等教育的构想见之于柏拉图的《理想国》,在这本书中,他设计了一种高级的教育机构,其对象是20~30岁的年轻人中对抽象思维具有特殊兴趣的人,学习的内容是当时的高深的学问:“四艺”(算术、几何、天文、音乐)。
培养目标是高级官吏。
柏拉图在前387年在雅典创办了著名的“阿卡的米”学园(Academy)。
柏拉图死后,他的学生亚里士多德在雅典的阿波罗神庙附近创办了一所类似于阿卡的美学园的哲学学校“吕克昂”(L yceum)。
但这两所都不是现代意义上的大学。
(2)大学的诞生●大学产生的原因第1.由于所学学科范围的扩大,产生了分科的可能。
第2.当时欧洲的许多学者都习惯于把某些城市看成是某些学科能得到最好的专门教学的地方。
于是就产生了Universitas Litterarum,意思是各种学科的联合。
●大学产生的时间大约在12~13世纪之间,大学开始出现。
最早的大学是意大利的萨莱诺大学。
此后,大学在欧洲相继出现。
著名的有法国巴黎大学、英国牛津大学等。
●中世纪大学的职能中世纪的大学的主要职能是教学。
科研并没有其地位。
(3)现代大学的诞生●西方1810年,德国教育家洪堡为了实现他的新人文主义的理想而创建了一所柏林大学。
柏林大学被誉为“第一所具有现代意义的大学”。
洪堡的贡献(大学教育的三个新原则):第一、独立性、自由与合作三者统一;第二、教、学、研究三者统一;第三、科学统一:把各种科学统一到一定的哲学基础上;科学与理论的统一。
一、填空题1、西周的学校设置可分为两类:设在天子王城和诸侯国都的称_________,按年龄层次上可分为________ 和________ 两级;设于郊、野范围内的学校称_________。
2、我国最早一篇专门论述教育和教学问题的论著是《__________》。
3、汉代太学内部的考试基本上采用_______的形式。
4、唐代中央官学中的“六学一馆"是指: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和________.5、宋元私塾中最为流行的识字教材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等.6、从明代开始,科举考试分为________ 、乡试、会试、殿试4个步骤。
7、古代罗马共和早期的教育目标是培养________ 。
8、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著名的人文主义教育家维多里诺创办了一所宫廷学校,称________ .9、英国教育史上著名的“初等教育法"颁布于________ 年。
10、1919年法国政府通过的《阿斯蒂埃法》突出了________ 题。
11、最早在德国出现的实科中学排除了教学科目、课程内容的纯________ 主义的倾向。
12、日本明治政府文部省最早公布的重要教育法令是________ 。
13、二十世纪初,俄国形成了以________ 性十分明显的双轨制为特征的完整的教育体系。
14、裴斯塔洛齐是十九世纪初________ (国)著名的民主主义教育家.15、教育与社会,教育与________ 是杜威教育理论中的两个主要方面。
二、选择题1、道家的教育主张是什么?()A、“不言之教”B、“以法为教”C、“兴利除害”D、“化性起伪”2、科举制度创立于哪个历史时期? ( )A、魏晋南北朝B、唐朝C、隋朝D、宋朝3、“八股取士"的考试形式,在哪个朝代确定.()A、宋代B、元代C、明代D、清代4、下列教育思潮中,不属于五四时期资产阶级教育思潮的是:( )A、复古主义教育思潮B、平民主义教育思潮C、工读主义教育思潮D、实用主义教育思潮5、《新教育大纲》是哪位教育家纂写的?()A、杨贤江B、陶行知C、鲁迅D、蔡元培6、《论演说家的培养》是()的教育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