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中3种致病菌快速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
- 格式:pdf
- 大小:411.08 KB
- 文档页数:5
食品中致病菌快速检测与控制技术1.前言食品中致病菌的存在对公众健康构成了严重威胁。
因此,快速检测和控制食品中的致病菌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食品中致病菌快速检测与控制技术的相关知识。
2.致病菌概述食品中的致病菌主要包括沙门氏菌、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
这些菌可以引起食物中毒、腹泻、呕吐等症状,严重时甚至可能导致死亡。
因此,对食品中致病菌的检测与控制至关重要。
3.快速检测技术3.1传统检测方法传统的食品中致病菌检测方法主要包括培养法、生化鉴定法等。
这些方法准确度高,但操作繁琐、耗时长,一般需要几天甚至一周的时间才能得到结果。
3.2现代快速检测技术现代快速检测技术主要包括免疫学检测、PCR检测、基因芯片技术等。
这些技术具有快速、简便、灵敏度高、特异性好等特点,可以在几个小时甚至几十分钟内得到结果。
4.控制技术4.1物理方法物理方法是控制食品中致病菌的重要手段。
常见的物理方法包括高温杀菌、辐射杀菌、过滤等。
这些方法可以有效地杀灭或去除食品中的致病菌。
4.2化学方法化学方法主要包括使用消毒剂、防腐剂等化学物质来控制食品中的致病菌。
这些化学物质可以杀灭或抑制食品中的致病菌生长。
4.3生物方法生物方法是利用微生物或其代谢产物来控制食品中的致病菌。
例如,使用益生菌、抗菌肽等生物活性物质可以有效地抑制或杀灭食品中的致病菌。
5.综合控制策略为了更有效地控制食品中的致病菌,可以采用综合控制策略。
这包括结合不同类型的检测与控制技术,以及加强食品生产、加工、运输、储存等环节的卫生管理。
6.结论食品中致病菌的快速检测与控制是保障公众健康的重要措施。
通过采用快速检测技术,可以在短时间内准确地检测出食品中的致病菌,从而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同时,加强食品生产、加工、运输、储存等环节的卫生管理,也是控制食品中致病菌的重要手段。
只有综合运用各种检测与控制技术,才能更有效地保障食品的安全性,保障公众的健康。
食品中致病菌快速检测与控制技术,这是一个关乎公共健康的大问题。
流式细胞术在食品微生物检测领域的研究进展流式细胞术是一种通过流式细胞仪对细胞进行快速、精确、高通量的检测和分析的技术。
它具有高度的自动化和高通量性能,可以实现对微生物的快速、准确的检测,因此在食品微生物检测领域具有巨大的潜力。
本文将对流式细胞术在食品微生物检测领域的研究进展进行详细介绍。
1. 细菌检测食品中的微生物污染是导致食品安全问题的重要原因之一。
传统的微生物检测方法通常需要数天的时间才能得出结果,而流式细胞术可以大大缩短检测时间,同时具有更高的灵敏度和准确性。
利用流式细胞仪可以对食品中的细菌进行快速检测,包括大肠杆菌、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致病菌种,为食品安全提供有力支持。
2. 酵母菌和霉菌检测除了细菌,食品中也会存在酵母菌和霉菌的污染,它们可能产生毒素严重影响食品质量和食品安全。
利用流式细胞术可以对酵母菌和霉菌进行快速准确的检测,为食品质量的控制和保障提供了有效手段。
3. 总菌数检测除了对特定的致病菌种进行检测外,流式细胞术还可以用于快速检测食品中的总菌数。
这对于食品的储存和保鲜具有重要意义,可以帮助食品企业及时采取措施,保证食品的安全和卫生。
1. 流式细胞术在快速检测技术中的应用传统的微生物检测方法通常需要进行培养和分离,这些步骤需要较长的时间,无法满足快速检测的需求。
而流式细胞术可以通过对样品中的微生物进行高通量的快速检测,显著缩短了检测时间,提高了检测效率。
2. 流式细胞术在微生物分类鉴定中的应用流式细胞术不仅可以对微生物进行数量上的检测,还可以结合荧光染色技术对微生物进行分类和鉴定。
通过染色标记不同的微生物成分,流式细胞仪可以对微生物进行快速准确的鉴定,大大提高了检测的精准度。
三、流式细胞术在食品微生物检测中的挑战与展望1. 技术标准化流式细胞术虽然在食品微生物检测领域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但目前还存在技术标准化不足的问题。
不同的实验室可能使用不同的流式细胞仪,使用的染色荧光物质也各不相同,这将对不同实验室的检测结果产生较大影响。
食品中致病菌检测与控制技术研究食品安全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而食品中的致病菌是引发食物中毒和疾病的主要原因之一。
因此,致病菌的检测与控制技术的研究及应用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探讨食品中致病菌检测与控制技术的研究进展和应用前景。
一、致病菌检测技术1. 基于PCR技术的致病菌检测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技术是一种常用的分子生物学技术,通过扩增致病菌的基因片段进行检测。
相比传统的培养方法,PCR技术能够提高检测的灵敏度和准确性,并且能够快速获得结果。
2. 基于质谱技术的致病菌检测质谱技术是一种高分辨率、高灵敏度的分析方法,能够直接检测食品中的微生物。
通过对菌落或者食品样品进行质谱分析,可以快速准确地鉴定致病菌的种类和数量。
3. 基于流式细胞术的致病菌检测流式细胞术是通过将样品中的细胞通过激光逐个单独探测和测定的技术,适用于快速检测食品中致病菌的浓度和活性。
二、致病菌控制技术1. 温度控制许多致病菌在高温下会失去活性,因此,温度控制是食品加工过程中控制致病菌繁殖的重要手段。
通过加热、冷藏等方式,可以有效抑制和杀灭食品中的致病菌。
2. 灭菌技术灭菌技术是通过高温、高压或者化学物质等方式杀灭食品中的致病菌。
常用的灭菌方法包括高温灭菌、紫外线灭菌、臭氧灭菌等。
3. 添加剂控制添加剂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加工过程中,其中一些具有抗菌活性,如抗氧化剂、防腐剂等。
通过添加这些具有抑菌作用的化学物质可以有效抑制致病菌的繁殖。
4. 酸碱调节调节食品的酸碱度可以改变致病菌的环境适应性和繁殖能力,从而达到控制致病菌的目的。
例如,降低食品的酸度可以抑制肉毒杆菌的繁殖。
三、致病菌检测与控制技术的应用前景致病菌检测与控制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将对食品安全产生积极的影响。
首先,这些技术能够提高食品安全管理的效率和准确性,有助于排查潜在的食品安全隐患。
其次,食品生产企业可以通过采用致病菌检测与控制技术,提高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从而增强消费者对产品的信任。
食品中大肠杆菌生物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一、简述大肠杆菌作为食品中常见的微生物污染指标,其快速、准确的检测方法一直是食品安全领域的研究热点。
随着生物技术的不断发展,大肠杆菌的生物检测方法取得了显著进展。
这些方法不仅提高了检测速度和灵敏度,而且有助于更深入地了解大肠杆菌的生物学特性和污染途径。
本文将简述食品中大肠杆菌生物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包括传统检测方法的优缺点、新型生物检测技术的开发与应用,以及未来发展方向。
传统的大肠杆菌检测方法,如多管发酵法和平板计数法,虽然操作简便、成本较低,但存在检测周期长、灵敏度低、易受干扰等缺点。
研究者们一直致力于开发新型的生物检测方法,以克服传统方法的不足。
基于分子生物学、免疫学、生物化学等原理的新型生物检测技术不断涌现,如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多位点可变数衔接重复序列分析(MLVA)、气相色谱(GC)和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ATP生物发光技术、PCR检测技术等。
这些新型生物检测方法具有检测速度快、灵敏度高、特异性强等优点,能够在短时间内实现对大肠杆菌的准确检测。
PFGE和MLVA等技术可以实现对大肠杆菌的分子分型,有助于追踪污染来源和传播途径;GC和HPLC等色谱技术则可以通过分析大肠杆菌的代谢产物来评估其污染程度;ATP生物发光技术和PCR检测技术则具有快速、简便的特点,适用于现场检测和大规模筛查。
新型生物检测方法在实际应用中仍面临一些挑战,如技术成本较高、操作复杂、对实验条件要求严格等。
未来的研究应致力于优化这些技术的性能,提高实用性。
加强食品中大肠杆菌的生态学研究和风险评估,对于制定有效的食品安全控制措施也具有重要意义。
食品中大肠杆菌生物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为食品安全领域的监测和防控提供了有力支持。
随着新型生物检测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相信未来我们能够更加快速、准确地检测和控制大肠杆菌污染,保障人们的饮食安全。
1. 大肠杆菌在食品安全中的重要性在《食品中大肠杆菌生物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大肠杆菌在食品安全中的重要性”这一段落内容可以如此撰写:大肠杆菌在食品安全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其存在与否往往直接关联着食品的卫生状况和消费者的健康安全。
快速检测食品中微生物方法的进展随着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食品安全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微生物对食品的污染问题也相应地备受关注。
在食品生产、加工、储存、运输、销售等各个环节中都有污染微生物的可能。
一旦污染,微生物将大量繁殖而引起食品腐败变质,或导致食源性感染和食物中毒。
特别是近年来随着环境污染的加剧和生态平衡的不断破坏,可导致人类感染的致病菌的种类越来越多,病原微生物对人类的威胁越来越大。
传统的检验方法,主要包括形态检查和生化方法,其准确性、灵敏性均较高,但涉及的实验较多、操作烦琐、需要时间较长、准备和收尾工作繁重,而且要有大量人员参与。
所以,准确、省时、省力和省成本的快速检验方法是社会的迫切需要。
本文对食品中微生物的快速检测方法进展情况进行综述,以利于对食品进行筛选和检测,最终达到预防肠道传染病和食物中毒的发生的目的。
1、即用型纸片法3m公司的perrifilmtmplate系列微生物测试片,可分别检测菌落总数、大肠菌群计数、霉菌和酵母计数。
由rcp scientific inc 公司开发上市的regdigel系列,除上述项目外还有检测乳杆菌、沙门菌、葡萄球菌的产品,这两个系列的产品与传统检测方法之间的相关性非常好。
如用大肠菌群快检纸片检测餐具的表面,操作简便、快速、省料,特异性和敏感性与发酵法符合率高,已经被列为国标方法。
使用时应正确掌握操作技术和判断标准,从而达到理想的检测效果。
美国3m公司生产的pf(petrifilm)试纸还加入了染色剂、显色剂,增强了菌落的目视效果,而且避免了热琼脂法不适宜受损细菌恢复的缺陷。
在大肠菌群检测方面,国标方法报告的是mpn值而不是每克食品中的大肠菌群数,pf法则可以得出精确数据。
霉菌快速检验纸片,应用于食品检验中的霉菌具有操作简便,仅需36℃培养,不需要低温设备;快速,仅需2 d就可观察结果,比现在的国家标准检验方法缩短3 d~5 d,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科技文苑Sep 2020 CHINA FOOD SAFETY67大肠杆菌是两端钝圆、无芽孢且能运动的革兰氏阴性短杆菌,其寄生部位主要是生物的大肠内,约占肠道菌的1%。
大肠杆菌可合成维生素B、K,正常栖居条件下无致病的可能性。
但是,食物在生产加工过程中被粪便中的大肠杆菌直接或间接污染,人们食用被污染的食品后就会影响身体健康,严重时还会致死。
因此,为保障国人身体健康,有必要对食品中大肠杆菌的快速检测方法展开研究。
1 食品中大肠杆菌传统检测方法1.1 多管发酵法该方法是以大肠菌群可发酵乳糖产酸产气的特征为依据来检测大肠菌群——大肠菌群阳性管在44.5℃培养基内持续培养24h 后会产生荧光产物,培养基在紫外光源照射下会有荧光出现。
具体方法步骤为:将一定量水样加入土壤蛋白胨培养液内,随后分步骤展开初发酵实验、平半分利、复发酵试验鉴定;然后参照最可能数(MPN)表,结合各稀释度发酵管数,对每升或每10mL 水样内的大肠菌群数进行收集。
多管发酵法无需耗费太多成本,且实验要求相对简单;不足之处在于其他因素极易对其构成影响,检测结果缺乏准确性。
1.2 平板计数法该方法首先需要稀释食品样本,即将其中的微生物分散为单个细胞组织,减少一定量的稀释液,以便通过肉眼观察,并计算稀释液浓度与样本数量来得到菌落数量。
菌落通常为紫红色,经培养后会有气泡产生,表示大肠杆菌阳性。
平板计数法不但能将大肠杆菌数量计算出来,还可对其特征进行观察,操作相对简单。
但是,该检测方法会使样本中的大肠杆菌肉眼辨识度偏低,需借助放大镜进行。
1.3 测试片法该方法是在国外纸片检测技术的运用下对大肠杆菌进行检测,国内外学者围绕测试片进行了深入研究。
蔡军[1]对平皿计数法与测试片法进行了对比试验,结果发现测试片法特异性较强,且检出限度较低,诊断效率接近于平板计数法。
文霞等[2]采用3M Petrifilm TM大肠菌群测试片法对大肠菌群进行了检测,发现3M Petrifilm TM 大肠菌群测试片法在计数方面与传统平皿计数结果相比无差异。
食品中的致病菌检测技术食品安全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而食品中的致病菌是造成食品安全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
为了保障公众健康,科学家们开发了各种致病菌检测技术,以提高食品质量和安全性。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食品中的致病菌检测技术。
一、PCR技术PCR(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是一种常用的致病菌检测方法。
该方法可以通过扩增微生物基因组DNA的特定片段来检测和鉴定致病菌。
PCR技术具有高度的灵敏度和特异性,能够迅速准确地检测出食品中微生物的存在。
二、ELISA技术ELISA(酶联免疫吸附法)技术也是一种常见的致病菌检测方法。
该方法通过反应特定抗原和抗体来检测致病菌。
ELISA技术具有快速、高效、灵敏的特点,可以检测食品样品中的微量致病菌。
三、质谱技术质谱技术是一种高分辨率的致病菌检测方法。
该技术通过将样品中的化学物质进行分离、检测和鉴定,可以快速准确地检测出致病菌的存在。
质谱技术具有高精确度、高灵敏度和高通量的特点,可以同时检测多种致病菌。
四、基因测序技术基因测序技术是一种高级的致病菌检测方法。
该技术通过对致病菌基因组DNA进行测序,可以获取致病菌的完整基因信息。
基因测序技术具有高度的准确性和灵敏性,能够帮助科学家更好地了解致病菌的特性,为食品安全提供更全面的保障。
五、快速检测技术除了上述传统的致病菌检测技术外,科学家们还开发了很多快速检测技术。
这些技术利用光学、电子、磁性等物理和化学手段,能够在短时间内快速检测出食品中的致病菌。
快速检测技术具有操作简便、检测速度快的特点,为食品生产企业提供了实时监测的工具。
综上所述,食品中的致病菌检测技术是保障食品安全的重要手段。
通过PCR技术、ELISA技术、质谱技术、基因测序技术以及快速检测技术,我们能够更加准确、全面地检测出食品中的致病菌,从而确保公众的健康。
希望未来能够有更多的科学家致力于食品安全领域的研究,为我们的餐桌提供更加安全可靠的食品。
(1502字)。
食品中食源性致病菌的检测与防控措施研究对于人类来说,食物是生活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
食物的安全问题一直备受关注,特别是食源性致病菌的检测与防控措施,关系着人们的健康和生命安全。
食源性致病菌是指能够通过食物传播的微生物,如沙门氏菌、大肠杆菌等。
这些致病菌存在于食物中,食用后可能引发食物中毒或其他消化道感染。
因此,对食源性致病菌的检测与防控措施的研究非常重要。
一、食源性致病菌的检测方法为了保障食品安全,科学家们开发了许多食源性致病菌的检测方法。
常见的检测方法包括传统培养法、快速培养法和分子生物学方法。
传统培养法是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它基于菌落计数和形态学特征来检测食源性致病菌。
然而,传统培养法需要比较长的培养时间,并且有一些致病菌可能无法在培养条件下生长,这导致了潜在的误差。
快速培养法的出现解决了传统培养法的一些缺点。
这些方法利用快速生长的细菌,如大肠杆菌,来检测食品中的致病菌。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快速、准确,但有时也容易产生误报。
分子生物学方法是近年来食源性致病菌检测领域的一项重大突破。
这些方法使用核酸提取和PCR技术来检测食品中的致病菌。
与传统培养法相比,分子生物学方法的优点在于高灵敏度和高特异性。
这种方法能够准确、快速地检测出食源性致病菌的存在。
二、食源性致病菌的防控措施除了检测食源性致病菌,防控措施也是非常重要的。
只有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才能从根本上保障食品安全。
首先,食品生产过程中的卫生管理至关重要。
所有从事食品生产的企业和个人都应遵守相关的卫生规范,确保食品生产的环境和设施符合卫生标准。
定期进行清洁和消毒,以减少致病菌的滋生和传播。
其次,食品加工过程中的温度控制也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致病菌的生长需要适宜的温度,因此,在食品加工过程中,需要合理控制温度,确保食品在安全的温度范围内加工。
此外,合理存储和运输也是防控食源性致病菌的重要措施。
食品在存储和运输过程中,如果没有得到妥善的处理,则可能导致细菌的繁殖和传播。
食品中致病菌的快速检测方法研究随着人们对食品安全的关注不断增加,食品行业的质量控制问题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其中,食品中致病菌的检测问题至关重要。
传统的致病菌检测方法通常耗时长、操作繁琐,这使得快速、准确地检测致病菌成为食品安全领域研究的重点。
近年来,随着生物技术和分子生物学的迅猛发展,一些新的快速检测方法应运而生。
其中,PCR(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被广泛应用于食品中致病菌的研究和检测。
PCR技术通过扩增致病菌所特有的基因序列,可以在短时间内对食品样本中的致病菌进行检测,并且具有高度的准确性和敏感性。
目前,PCR技术在食品检测领域已经建立了一系列标准化的方法,可以广泛应用于不同类型食品的致病菌检测。
另一种快速检测致病菌的方法是基于免疫学原理的技术,如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和免疫荧光法(IFA)。
这些方法通过检测致病菌特异性抗体与目标菌种之间的结合反应,来实现对食品样本中致病菌的快速检测。
这些方法具有操作简便、结果易读等优势,但同时也有一定的局限性,比如无法区分活菌和死菌,以及对样本处理要求较严格等。
同时,在致病菌快速检测方法研究中,纳米材料技术也逐渐走进了人们的视野。
纳米材料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和独特的物理化学性质,这使得其在食品中致病菌检测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例如,金纳米颗粒可以通过与致病菌特异性抗体的结合来产生可见的颜色变化,从而实现快速检测。
此外,纳米材料还可以用于电化学传感器的制备,通过检测电流或电压的变化来快速检测食品样品中的致病菌。
除了上述方法外,还有一些新的技术和方法正在被探索和开发。
例如,近年来,基于人工智能算法的快速致病菌检测方法逐渐兴起。
这些方法通过对致病菌的图像进行分析和识别,可以快速、准确地检测食品样品中的致病菌。
人工智能算法的发展使得这一领域具有了更大的潜力和可能性。
总的来说,食品中致病菌的快速检测方法研究一直是食品安全领域的热点。
传统的方法逐渐被一些新兴技术所取代,这些新技术具有快速、准确、简便等优势,有望在实际应用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食品安全分析报告食品中的致病菌检测一、引言食品安全一直备受人们关注,食品中的致病菌是导致食品安全问题的重要原因之一。
本报告旨在对食品中的致病菌进行检测分析,为公众提供关于食品安全的重要信息。
二、致病菌简介致病菌是指能够引起人体疾病的微生物,常见的致病菌包括大肠杆菌、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
这些致病菌存在于食品中,如果摄入过多可能导致食物中毒等健康问题。
三、致病菌检测方法1. 常用检测方法常用的致病菌检测方法包括PCR法、培养法、快速检测法等。
这些方法能够准确快速地检测出食品中是否存在致病菌,为食品安全提供保障。
2. 检测流程致病菌检测流程一般包括样品采集、样品处理、DNA提取、PCR扩增等步骤。
通过这些步骤,可以对食品样品进行全面的致病菌检测。
四、食品中常见的致病菌1. 大肠杆菌大肠杆菌是一种常见的致病菌,主要存在于粪便中。
如果食品受到污染,可能导致食物中毒等问题。
2. 沙门氏菌沙门氏菌也是一种常见的致病菌,主要存在于动物及其产品中。
摄入含有沙门氏菌的食品可能引起肠道感染。
3. 金黄色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是一种常见的皮肤感染致病菌,也存在于食品中。
摄入含有金黄色葡萄球菌的食品可能引起食物中毒。
五、食品安全管理建议为了确保食品安全,建议公众在购买和食用食品时注意以下几点:购买食品时选择正规渠道购买;注意食品的保存和加工方式;食用生食时注意清洁卫生;食用加工食品时确保充分加热。
六、结论通过对食品中的致病菌进行检测分析,可以有效预防因摄入含有致病菌的食品而引起的健康问题。
希望本报告能够引起公众对食品安全的重视,共同维护健康生活。
以上是本次食品安全分析报告:食品中的致病菌检测内容,谢谢阅读!。
沙门氏菌检测方法研究进展沙门氏菌是一种能够引发人类食物中毒的致病菌,对于保障食品安全,保护消费者健康至关重要。
因此,沙门氏菌的检测方法一直受到广泛关注和研究。
以下将对沙门氏菌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1.传统方法:传统的沙门氏菌检测方法主要包括斑点培养法、传统PCR和ELISA等技术。
斑点培养法适用于样品数量少、时间要求不严格的情况,但是在灵敏度和特异性方面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传统PCR和ELISA是便捷、经济的检测手段,但是对样品处理和分离纯化要求较高,且存在一定的假阳性和假阴性结果。
2.分子生物学方法: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迅速发展,越来越多的沙门氏菌检测方法基于分子生物学方法得到应用。
其中,实时荧光PCR技术是一种快速、灵敏和特异的检测方法,其能够实现对沙门氏菌的快速定性和定量分析。
此外,引物和探针的设计也得到了不断改进,提高了检测的特异性和灵敏度。
3.免疫学方法:免疫学方法包括单克隆和多克隆抗体的制备,并应用于免疫层析法、免疫电镜法和免疫PCR等技术中。
免疫层析法是一种便捷的沙门氏菌检测方法,其通过抗体的特异性识别来实现菌的快速检测。
免疫电镜法则结合了抗体和电子显微镜的优势,能够在样品中直接观察到沙门氏菌的存在。
4.快速检测方法:为了满足对沙门氏菌快速检测的需求,研究人员开发了许多新型的快速检测方法。
其中,光学生物传感器技术是一个有前景的方法,通过光学信号的变化来实现对沙门氏菌的检测。
此外,微流控芯片技术也是近年来发展迅速的领域,能够通过微小的通道和对流控制实现对沙门氏菌的检测和分离。
总结起来,沙门氏菌的检测方法在传统方法、分子生物学方法、免疫学方法和快速检测方法等方面都有了重要的研究进展。
这些方法在沙门氏菌的快速、灵敏和特异性检测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对于食品安全的监测与控制具有重要意义。
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发展,沙门氏菌的检测方法将更加多样化和高效化。
崔洁,林吉恒,孙瑛,等. MALDI-TOF MS 法快速鉴定散装即食食品中3种食源性致病菌[J]. 食品工业科技,2024,45(5):253−270. doi: 10.13386/j.issn1002-0306.2023050046CUI Jie, LIN Jiheng, SUN Ying, et al. Rapid Identification of Three Foodborne Pathogens in Ready-to-Eat Bulk Foods by Matrix-Assisted Laser Desorption Ionization-Time of Flight Mass Spectrometry[J].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Food Industry, 2024, 45(5):253−270. (in Chinese with English abstract). doi: 10.13386/j.issn1002-0306.2023050046· 分析检测 ·MALDI-TOF MS 法快速鉴定散装即食食品中3种食源性致病菌崔 洁,林吉恒,孙 瑛,严卓彦,夏瑛瑛,黄朱梁*(舟山市食品药品检验检测研究院,浙江舟山 316000)摘 要:本研究旨在利用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法(Matrix-Assisted Laser Desorption Ionization-Time of Flight Mass Spectrometry ,MALDI-TOF MS )快速检测并鉴定散装即食食品中的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蜡样芽孢杆菌3种食源性致病菌。
通过对点样方式、前处理方式、不同培养基及培养时间等各项实验条件的优化筛选确定最佳方法,并考察其检测限和稳定性,同时用所建立的方法与多重PCR 法、VITEK 2等生化鉴定法进行结果比对,比较三者鉴定结果的一致性,最后进行批量食品样本检测来探寻MALDI-TOF MS 鉴定法在散装即食食品中的适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