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默理论核心
- 格式:doc
- 大小:13.00 KB
- 文档页数:1
底层逻辑——幽默的三种理论幽默的三种理论最近,听了一段关于幽默的三种理论,我觉得非常受用,对我的启发也很大。
因为,平常我有点太严肃了,不幽默是我的一大缺点。
这个理论其实在之前看《底层逻辑》这本书的时候,我就看到了。
再刷到有关这个视频的时候,印象就更加深刻了。
所以,我们一起来看看幽默的内涵,平常工作生活中,你是个幽默的人吗?什么是幽默?幽默(yōu mò)它是外来词,这是一个音、意两译的词,其表达恰到好处。
由英文一词(humor)音译而来的,而英文中的这个词,则来源于拉丁文的,本义是'体液',古希腊有一位名叫希波克拉底的医生认为,人的体液有血液、粘液、黄胆汁,黑胆汁等等。
一般一个人的幽默能力和其智商成正比关系。
有趣或可笑且意味深长的。
充满幽默的笑,滑稽只逗人笑,而幽默则是让你笑了以后想出许多道理来。
简单来说,用刘润的话讲,幽默就是溢出的智慧。
幽默三种主流理论:1、优越感理论简单来讲,就是把自己塑造成一个失败者,让他人感觉自己是个成功者,从而产生心满意足的优越感。
也有主动示弱的意思,也只有弱者才能博取他人的同情,从情感上取得优势。
文中举例到,有人说:“最近你的文章水平越来越差了,怎么回事?”你可以幽默地回答道:“那可不是一般的差。
我昨天读自己的文章吐了三回,今天吐了两回。
”也可以回答道:“我的文章水平一直这么差,只是您的欣赏水平提高了,逐渐地发现了我的水平差。
”也就是主动打压自己,凸显对方的优越感,这就是优越感理论。
2、错愕感理论这意思是指,在两条逻辑线交叉的地方突然来一个“脑筋急转弯”。
文章举例,比如有人问:“我如何在一个月内拥有1000万元?”你可以幽默地回答道:“这很简单,你只要闭着眼睛随机买100只股票就行了。
别问投资经理,他们没用。
这样,不需要一个月,你的一亿资产就可以变成1000万元了。
”这种突然转弯,让人产生了一种出乎意料的错愕感,以及随之而至的惊喜感。
3、释放感理论简单来说,就是用“危险”给你制造紧张感,再用“安全”释放掉它。
趣味心理学:探索人类行为与心理的奥秘引言: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行为和心理过程的科学,其研究对象包括认知、情感、行为和社会互动等方面。
趣味心理学则是心理学的一个分支,它通过研究人类在日常生活中的趣味现象,揭示了人类行为和心理的奥秘。
本文将介绍趣味心理学的概念、研究方法和一些经典的研究案例,以展示趣味心理学在揭示人类行为和心理机制方面的独特价值。
一、趣味心理学的概念趣味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个分支,它关注人类在日常生活中的趣味现象,如幽默、游戏、娱乐、好奇心等。
趣味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人类行为和心理过程中的趣味方面,旨在揭示这些现象背后的心理机制和意义。
趣味心理学的研究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人类的认知、情感和行为,从而提高生活的质量和幸福感。
二、趣味心理学的研究方法趣味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多种多样,包括实验法、观察法、调查法、案例研究等。
实验法是趣味心理学研究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通过控制变量和操纵自变量,研究者可以观察和测量因变量的变化,从而揭示趣味现象背后的心理机制。
观察法是另一种常用的方法,研究者通过观察人类在自然环境中的行为和反应,来研究趣味现象。
调查法是通过问卷、访谈等方式收集数据,以了解人们对趣味现象的态度和看法。
案例研究则是通过深入研究特定个体或群体的趣味现象,来揭示其背后的心理机制。
三、趣味心理学的经典研究案例1.幽默心理学:幽默心理学是趣味心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幽默的产生、传播和接受过程中的心理机制。
幽默心理学的研究发现,幽默能够促进人们的心理健康,增强社会互动,提高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一项研究发现,观看喜剧电影可以提高人们的幸福感和心理韧性。
2.游戏心理学:游戏心理学是研究游戏对人类行为和心理的影响的学科。
游戏心理学的研究发现,游戏可以促进个体的认知发展、情感调节和社交技能。
例如,一项研究发现,玩电子游戏可以提高人们的空间认知能力和注意力。
3.好奇心心理学:好奇心心理学是研究人类好奇心的心理机制和影响的学科。
弗洛伊德的幽默理论其中的三个结论已经被后来的研究者证实,这三个结论是:第一,当笑话的对象是我们不喜欢的某人时,我们就特别喜欢不友善的笑话;第二,攻击性的幽默使紧张得以释放,那么,接触到攻击性幽默的人,其攻击行为就会少些;第三,焦虑的人比不焦虑的人感到更多的幽默。
在笑料抖出前,越是感到紧张,就越觉得笑话可笑。
关于催眠对催眠产生怎样的反应,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参加者。
善于融入情境的人,倾向于对催眠暗示产生反应。
人的态度、期望、动机也起很大作用。
有证据表明,训练可以增强人对催眠的反应,但所起的作用是有限的。
阿尔弗雷德·阿德勒在人格研究方面提出过这样的看法:能很好进行自我调节的人,是通过公众利益来表达他们对优越感的寻求的。
例如,成功的生意人通过他们的成就来获得优越感和个人满足,但只有他们达到了兼顾其他人福利的目标时,他们的优越感才能获得。
成功意味着以公平的价格向消费者提供好的产品,这样的产品将使每个人的生活变得更幸福。
相反,自我调节差的人是通过损害他人利益的自私和追求个人名誉来寻求优越感的。
例如,寻求个人利益和权力的政治家就是调节能力差的人。
父母给孩子过多的关注和过度的保护就是溺爱,溺爱剥夺了儿童的独立性,会引起更强烈的自卑感,导致成年后的人格问题。
如父母总是要保护孩子别摔着,别被爱打人的孩子欺负,企图回避生活中许多丑陋的现实。
结果,孩子长大之后,没有应付各种生活问题的能力,他们不能自谋生路,不能自己决定,不能应付生活中面临的日常问题和挫折。
他们成年后的生活特点是:“绝对没有信心、犹豫不决、过度敏感、缺乏耐性、离不开别人的支持。
”让孩子自己去解决问题,自己作决定,即便他们有时候会做错,但对他们的未来有好处。
但如果对孩子缺乏应有的关注,那就是忽视,缺乏关注的孩子长大之后,多半是冷酷的、怀疑他人的人,不能与别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不懂得爱。
关于幽默的理论都在这幽默是经常听到的一个词,在平时的生活中影响深刻。
一个人很幽默,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这人受欢迎,知识丰富,有内涵。
幽默是一个古老研究问题,其理论最早可以追溯到古希腊的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时代,并在以后不断得以修正和发展。
关于幽默的研究丰富多彩,大体有三大传统理论范畴:从社会行为角度而言的蔑视论/优越论;心理分析角度的释放论和心理认知角度的乖讹论。
1.幽默理论社会行为角度:蔑视/优越论这一理论最早可以追溯到柏拉图时期,柏拉图就曾经讲到,幽默是人对相对无能者表现出来的恶意。
亚里士多德认为喜剧是对逊于一般人的人们的模仿,霍布斯进一步论述了这一观点,在对人类情绪情感范围的合成性分析中,他指出了优越感在幽默中的作用。
他认为,笑是突然意识到自己比别人优越时的表现。
后来的Charles Gruner (1997)进一步发展,他的理论主要有三个部分:(1)每一个幽默的情境都有一个优胜者和一个失败者;(2)乖讹总是出现在幽默的情境中;(3)幽默需要有惊奇这一要素。
总之,相信优越论的研究者都认为,幽默的过程中,人总是通过各种方式如嘲笑,夸张,蔑视等来显示自己的优越。
心理分析角度:释放论释放论,顾名思义,就是通过幽默这种方式来释放个人在社会群体中的压抑感和紧张感。
弗洛伊德是幽默的释放论的主要代表人物。
弗洛伊德将笑话区分为“无意的”和“有意的”,有意的笑话包含攻击性的或关于性的内容,并能诱发大笑或者狂笑,而无意的笑话则很少具有情绪情感方面的影响,仅仅能诱发微笑或吃吃的笑。
而且,在弗洛伊德的术语中“,幽默”一词被限定为在有意识的超我的基础上建立的喜剧解释,而“笑话”则建立在无意识的基础之上( Freud,1967)。
弗洛伊德的著作并不是论述幽默感知的结构,而是幽默感知对人类情绪或情感生活的影响,及其与弗氏心理构造理论的关系(Veatch,1998)。
换言之,弗洛伊德关于幽默的理论并不关注什么是幽默的问题,也没有很好地解释为什么我们会觉得幽默好笑,因此它实际上可以看作是关于笑的理论。
幽默原理关于幽默的原理,哲学、⼼理学、社会学、语⾔学和脑神经科学等各领域的学者都进⾏过⼤量的研究和探讨,试图从不同⾓度解释幽默的成因。
对幽默的研究⼀般认为多归为三⼤类:从社会⾏为⾓度出发的优越/蔑视论(Superiority/Disparage?鄄ment Theory)、从⼼理分析⾓度提出的释放论(Relief/Release Theory)和从⼼理认知⾓度提出的乖讹论(Incongruity Theory)。
优越论认为当⼈们发现⾃⼰不喜欢的⼈发⽣意外时更容易笑起来,说明了幽默可以反映⼈的优越感。
释放论的代表⼈物是弗洛伊德,他认为幽默能将⼈从压抑、习俗、法规中释放出来,因此把笑解释为因社会约束所产⽣的紧张和压抑⼼理的释放。
乖讹论认为乖讹是⼀切幽默制笑的基础,即幽默的产⽣来源于从期待到期待落空的突然转换。
(戴素敏,2011)尽管幽默研究被归为三⼤类,但是很多理论学家如: Kant, Schopenhauer, Maier 和 Bergson 认为乖讹论是解释幽默结构的核⼼理论。
(Keith?鄄Spiegel, 1972)并实际上覆盖了优越论和释放论。
据不完全统计,全世界关于幽默的理论,林林总总⼤约有百余种,⽬前⽐较流⾏的理论有两种:优越论和乖讹论(不正常)。
⽀持优越论的哲学⼤咖有三位:柏拉图、亚⾥⼠多德和霍布斯。
柏拉图曾说,幽默是⼈们对相对⽆能者表现出来的恶意。
亚⾥⼠多德认为喜剧是对逊于⼀般⼈的模仿,霍布斯做了进⼀步补充:⼈们总是处在相互竞争中,并且在不断地寻找别⼈的缺点,笑是突然意识到⾃⼰⽐别⼈优越时的表现。
动画⽚《猫和⽼⿏》中,猫总是被⽼⿏戏弄;《疯狂动物城》⾥,车管所⾥慢的不能再慢的办事员树獭先⽣;还有马戏团⾥总是摔跤的笨拙⼩丑和中国传统戏曲中的丑⾓,都会让⼈笑得前仰后合。
在⼈们尤其在孩⼦们的眼中,他们看起来⼗分愚蠢和拙劣,都是被取笑的对象。
以上这些场⾯以及类似的场景,优越论的确可以很好地解释发笑的原因。
幽默的心理机制新论
作者简介:孔庆杰 (1983-),男,汉族,山东济宁人,南京师范大学教育与科学学院硕士,从事基础心理学研究;王晓琳(1982-),女,汉族,山东曲阜人,曲阜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硕士,从事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研究。
一、传统理论解释
幽默是如何使人发笑的?围绕这个话题人们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并取得了许多可喜的理论成果,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主要有以下四种理论。
1.优越论(Superiority Theory)
霍布斯讲到:“笑的情感不过是发现旁人或自己过去的弱点,突然想到自己的某种优越时所感到的那种突然荣耀感。
人们偶然想起自己过去的蠢事也往往发笑,只要那蠢事现在不足为耻。
”
2.乖讹论(IncongruityTheory)
康德指出:“笑是一种情感激动,起于高度紧张的期望突然被完全打消。
”
3.双关论(Bisociation Theory)
两个不和谐的事物之间产生的对照
4.释放论(Relief /Release Theory)
弗洛伊德把幽默划分成两大类,即“无伤害的诙谐(Harmless wit)”和“倾向的诙谐(Tendency wit)”。
前一类诙谐专门在字面上玩弄技巧,很少有情感情绪方面的影响,所引起的快感并不强烈,仅限于微笑或吃吃地笑。
后一种诙谐则包含了攻击性的或性的内容,是潜意识中的欲望浮现到意识中来获得间接满足的体现,经常能令人大笑或狂喜。
西方幽默理论研究综述摘要本文旨在回顾和总结西方幽默理论的研究成果。
通过对该领域的研究现状、研究方法、研究成果和不足进行归纳、整理和分析比较,本文旨在揭示西方幽默理论的本质和特点,并指出未来可能的研究方向。
引言幽默是一种普遍存在于人类社会中的现象,而西方幽默理论则是通过对幽默的本质、类型、接受和阐释等方面进行研究,进一步理解幽默的内涵和价值。
本文将详细阐述西方幽默理论的背景和定义,并说明本文的目的和意义,旨在为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参考和启示。
综述逐一介绍1、幽默的本质西方幽默理论的研究最早可以追溯到亚里士多德时期,他认为幽默是一种对不协调或荒谬事物的反应。
而到了20世纪,随着心理学和文学等学科的发展,幽默研究逐渐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其中,弗洛伊德从精神分析的角度出发,认为幽默是对无法实现的欲望的表达。
而社会学家则认为幽默是一种社会反抗工具,能够缓解社会压力和表达不满。
2、幽默的类型和形式西方幽默理论按照类型和形式的不同,可以分为许多不同的流派。
其中,最常见的幽默类型包括黑色幽默、自我调侃幽默、社会讽刺幽默等。
而幽默的形式则包括笑话、滑稽、讽刺等。
不同类型和形式的幽默在不同文化和社会背景下会有不同的表现和接受度。
3、幽默的接受和阐释西方幽默理论的另一个重要方面是幽默的接受和阐释。
不同的人对于同一种幽默会有不同的反应和解读,这与个体的文化背景、价值观念、审美取向等因素有关。
心理学家认为,幽默的接受过程涉及到大脑的特定区域,与情感和认知密切相关。
而阐释幽默则需要对幽默背后的含义进行深入挖掘和理解。
结论西方幽默理论研究已经取得了丰富的成果,从幽默的本质、类型和形式到幽默的接受和阐释等方面都有深入的研究。
然而,现有的研究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首先,大多数研究都是以英语为母语的受众为主,对于其他语言和文化背景下的幽默研究尚不充分。
其次,西方幽默理论的研究过于零散,缺乏系统性和整体性。
未来,可以进一步加强对西方幽默理论的跨学科研究,从心理学、社会学、文学等多个角度全面深入地探讨幽默的本质和价值。
弗洛伊德关于幽默的理论弗洛伊德在他1905年出版的<<诙谐及其与无意识的关系>>一书中幽默进行了全面的分析,他承认有“纯粹的”笑话,如双关语和聪明想法,但他更关心的是“倾向性”的笑话,也就是使人能洞察到讲笑话的人和听笑话大笑的人的无意识领域的笑话。
弗洛伊德预见性地看到两类倾向性笑话,一类与敌意有关,一种与性有关。
不友善的笑话指那些有明显贬低或嘲弄他人意图的笑话。
但弗洛伊德还是将笑话与隐藏的敌意等同起来,如攻击婚姻的笑话,其结果是伤害了所有的丈夫与所有的妻子。
另一种是性方面的,对此,你一听就知道(尽管你不总是听到)。
攻击别人有什么好笑的,初看起来,你可能会这么想。
使我们感到愉快的伤害和讽刺到底是什么?为什么我们对其他人的丢用脸和尴尬感到好笑?根据弗洛伊德的观点,的笑话可使平时被抑制的冲动表达出来,尽管我们有攻击某人或某些人的无意识动,但我们的自我和超我通常会有交往地阻止内在暴力显露出来。
然而,通过伤害性的笑话,我们能以社会所允许的方式表达这些攻击欲望。
弗洛伊德解释说:“通过使我们的敌人变小、变弱、变得可鄙和可笑,我们以一种迂回的方式获得了愉快并战胜他。
”(1905/1960)同样,通过社会认可的性幽默方式,我们能对忌讳的性话题进行谈论。
公开谈论性在许多社会中都是不适当的,然而,关于性的笑话不仅常常是是被容忍的,并且是受到认可的,受到鼓励的。
一些保守、正统的人,他们在公众面前从不谈论性,但却会复述“某人告诉我”的笑话,涉及到所所有忌讳的话题。
弗洛伊德注意到,听了攻击性的或性的笑话后发笑的人,他们并不认为笑话的内容是幽默的。
有性内容的笑话通常包含的幽默成分不多,那我们为什么会笑?弗洛伊德认为是因为紧张得到缓解。
笑话中那些说到攻击和性行为的话,先使人感到紧张,最后的妙语又使这种紧张得到缓解。
使我们感到愉快的许多笑话,不是靠它们的聪明和机智,而是靠它们能减轻紧张和焦虑。
幽默理论核心
新。
基于哲学基础、心理学基础,是科学的,有规律的,可证明的,可学习研究,可锻炼提高的幽默原理和幽默方法。
概念
想象:当人感知事物,联想到的所有东西的集合。
(例子:看到太阳,想到明亮、温暖、能力、愉悦等)
想象内:事物发展在想象范围之内。
(例子:飞机上,吃简餐)
想象外:事物发展在想象范围之外。
(例子:飞机上,烤烤串)
连接:前后两句话的关联关系。
(例子:不美丽,但臭美。
“美”就是连接。
)
喜悦:欲望到满足的情绪体验。
(例子:捡到一百万,我开心。
- 财欲满足。
)新:想象内连接想象外。
(例子:骄奢富二代,却救人溺亡。
)
喜:欲望得到满足。
新喜:想象内连接想象外,欲望得到满足,的情绪体验。
【新喜理论】
理论统一
传统理论:优越论、乖讹论、释放轮 - 期待落空、框架转移、关联理论 - 错位简单总结:传统理论都是从幽默的某一个角度、或者侧面观察幽默,不具有哲学规律和严谨科学理论基础。
新喜理论:是以心理学、哲学为基础发展的幽默、笑话理论,严谨,科学,可证明,可验证。
总结
新喜 = 新意喜悦
新 = 新意 = 意外 = 想象内连接想象外。
喜 = 喜悦 = 喜点 = 欲望得到满足。
新喜四元素:想象内、连接、想象外、欲望。
哲学的规律,负责想象内连接想象外的结构。
心理学规律,负责欲望满足,产生喜悦情绪。
结论
1.一切幽默、笑话都满足新喜原理。
2.要幽默搞笑,需想象外,加欲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