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默理论
- 格式:doc
- 大小:27.50 KB
- 文档页数:4
幽默的原理
幽默是一种令人愉悦的表现形式,它能够引发笑声和欢乐。
幽默的产生和效果是由一系列心理和社会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以下是幽默产生的一些原理和机制:
对比原理:幽默常常通过对比不同或出乎意料的情境、行为或语言,使人感到突出和滑稽。
对比的意外性和出乎意料性可以引发笑声。
歧义和双关:幽默常常利用词语的多义性或句子的歧义性,产生双关效果,让人产生多种解释,从而制造笑点。
突破社会规范:幽默有时会挑战社会规范和常规,打破习惯性的思维模式,从而产生一种解放和解压的感觉。
自我调侃:自我调侃是一种幽默的方式,通过幽默地讽刺自己的缺点和错误,增强人与人之间的亲近感和幽默共鸣。
视角转换:幽默往往通过改变事物的视角和角度,使人看到平常事物的不同之处,产生新鲜感和好笑的效果。
反转和破坏预期:幽默常常在情节发展中出现出乎意料的反转或破坏预期,使得听众感到意外和好笑。
社会认同:幽默通常涉及到人们共同的经验和价值观,能够让人产生共鸣和认同感,促进群体凝聚力。
情绪缓解:幽默可以减轻紧张和压力,让人放松心情,提升心理健康。
总的来说,幽默的原理涉及到情感、认知、社会因素等多个层面,它是一种智慧和创造力的表现,能够为人们带来快乐和欢笑。
底层逻辑——幽默的三种理论幽默的三种理论最近,听了一段关于幽默的三种理论,我觉得非常受用,对我的启发也很大。
因为,平常我有点太严肃了,不幽默是我的一大缺点。
这个理论其实在之前看《底层逻辑》这本书的时候,我就看到了。
再刷到有关这个视频的时候,印象就更加深刻了。
所以,我们一起来看看幽默的内涵,平常工作生活中,你是个幽默的人吗?什么是幽默?幽默(yōu mò)它是外来词,这是一个音、意两译的词,其表达恰到好处。
由英文一词(humor)音译而来的,而英文中的这个词,则来源于拉丁文的,本义是'体液',古希腊有一位名叫希波克拉底的医生认为,人的体液有血液、粘液、黄胆汁,黑胆汁等等。
一般一个人的幽默能力和其智商成正比关系。
有趣或可笑且意味深长的。
充满幽默的笑,滑稽只逗人笑,而幽默则是让你笑了以后想出许多道理来。
简单来说,用刘润的话讲,幽默就是溢出的智慧。
幽默三种主流理论:1、优越感理论简单来讲,就是把自己塑造成一个失败者,让他人感觉自己是个成功者,从而产生心满意足的优越感。
也有主动示弱的意思,也只有弱者才能博取他人的同情,从情感上取得优势。
文中举例到,有人说:“最近你的文章水平越来越差了,怎么回事?”你可以幽默地回答道:“那可不是一般的差。
我昨天读自己的文章吐了三回,今天吐了两回。
”也可以回答道:“我的文章水平一直这么差,只是您的欣赏水平提高了,逐渐地发现了我的水平差。
”也就是主动打压自己,凸显对方的优越感,这就是优越感理论。
2、错愕感理论这意思是指,在两条逻辑线交叉的地方突然来一个“脑筋急转弯”。
文章举例,比如有人问:“我如何在一个月内拥有1000万元?”你可以幽默地回答道:“这很简单,你只要闭着眼睛随机买100只股票就行了。
别问投资经理,他们没用。
这样,不需要一个月,你的一亿资产就可以变成1000万元了。
”这种突然转弯,让人产生了一种出乎意料的错愕感,以及随之而至的惊喜感。
3、释放感理论简单来说,就是用“危险”给你制造紧张感,再用“安全”释放掉它。
弗洛伊德的幽默理论其中的三个结论已经被后来的研究者证实,这三个结论是:第一,当笑话的对象是我们不喜欢的某人时,我们就特别喜欢不友善的笑话;第二,攻击性的幽默使紧张得以释放,那么,接触到攻击性幽默的人,其攻击行为就会少些;第三,焦虑的人比不焦虑的人感到更多的幽默。
在笑料抖出前,越是感到紧张,就越觉得笑话可笑。
关于催眠对催眠产生怎样的反应,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参加者。
善于融入情境的人,倾向于对催眠暗示产生反应。
人的态度、期望、动机也起很大作用。
有证据表明,训练可以增强人对催眠的反应,但所起的作用是有限的。
阿尔弗雷德·阿德勒在人格研究方面提出过这样的看法:能很好进行自我调节的人,是通过公众利益来表达他们对优越感的寻求的。
例如,成功的生意人通过他们的成就来获得优越感和个人满足,但只有他们达到了兼顾其他人福利的目标时,他们的优越感才能获得。
成功意味着以公平的价格向消费者提供好的产品,这样的产品将使每个人的生活变得更幸福。
相反,自我调节差的人是通过损害他人利益的自私和追求个人名誉来寻求优越感的。
例如,寻求个人利益和权力的政治家就是调节能力差的人。
父母给孩子过多的关注和过度的保护就是溺爱,溺爱剥夺了儿童的独立性,会引起更强烈的自卑感,导致成年后的人格问题。
如父母总是要保护孩子别摔着,别被爱打人的孩子欺负,企图回避生活中许多丑陋的现实。
结果,孩子长大之后,没有应付各种生活问题的能力,他们不能自谋生路,不能自己决定,不能应付生活中面临的日常问题和挫折。
他们成年后的生活特点是:“绝对没有信心、犹豫不决、过度敏感、缺乏耐性、离不开别人的支持。
”让孩子自己去解决问题,自己作决定,即便他们有时候会做错,但对他们的未来有好处。
但如果对孩子缺乏应有的关注,那就是忽视,缺乏关注的孩子长大之后,多半是冷酷的、怀疑他人的人,不能与别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不懂得爱。
关于幽默的理论都在这幽默是经常听到的一个词,在平时的生活中影响深刻。
一个人很幽默,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这人受欢迎,知识丰富,有内涵。
幽默是一个古老研究问题,其理论最早可以追溯到古希腊的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时代,并在以后不断得以修正和发展。
关于幽默的研究丰富多彩,大体有三大传统理论范畴:从社会行为角度而言的蔑视论/优越论;心理分析角度的释放论和心理认知角度的乖讹论。
1.幽默理论社会行为角度:蔑视/优越论这一理论最早可以追溯到柏拉图时期,柏拉图就曾经讲到,幽默是人对相对无能者表现出来的恶意。
亚里士多德认为喜剧是对逊于一般人的人们的模仿,霍布斯进一步论述了这一观点,在对人类情绪情感范围的合成性分析中,他指出了优越感在幽默中的作用。
他认为,笑是突然意识到自己比别人优越时的表现。
后来的Charles Gruner (1997)进一步发展,他的理论主要有三个部分:(1)每一个幽默的情境都有一个优胜者和一个失败者;(2)乖讹总是出现在幽默的情境中;(3)幽默需要有惊奇这一要素。
总之,相信优越论的研究者都认为,幽默的过程中,人总是通过各种方式如嘲笑,夸张,蔑视等来显示自己的优越。
心理分析角度:释放论释放论,顾名思义,就是通过幽默这种方式来释放个人在社会群体中的压抑感和紧张感。
弗洛伊德是幽默的释放论的主要代表人物。
弗洛伊德将笑话区分为“无意的”和“有意的”,有意的笑话包含攻击性的或关于性的内容,并能诱发大笑或者狂笑,而无意的笑话则很少具有情绪情感方面的影响,仅仅能诱发微笑或吃吃的笑。
而且,在弗洛伊德的术语中“,幽默”一词被限定为在有意识的超我的基础上建立的喜剧解释,而“笑话”则建立在无意识的基础之上( Freud,1967)。
弗洛伊德的著作并不是论述幽默感知的结构,而是幽默感知对人类情绪或情感生活的影响,及其与弗氏心理构造理论的关系(Veatch,1998)。
换言之,弗洛伊德关于幽默的理论并不关注什么是幽默的问题,也没有很好地解释为什么我们会觉得幽默好笑,因此它实际上可以看作是关于笑的理论。
幽默原理关于幽默的原理,哲学、⼼理学、社会学、语⾔学和脑神经科学等各领域的学者都进⾏过⼤量的研究和探讨,试图从不同⾓度解释幽默的成因。
对幽默的研究⼀般认为多归为三⼤类:从社会⾏为⾓度出发的优越/蔑视论(Superiority/Disparage?鄄ment Theory)、从⼼理分析⾓度提出的释放论(Relief/Release Theory)和从⼼理认知⾓度提出的乖讹论(Incongruity Theory)。
优越论认为当⼈们发现⾃⼰不喜欢的⼈发⽣意外时更容易笑起来,说明了幽默可以反映⼈的优越感。
释放论的代表⼈物是弗洛伊德,他认为幽默能将⼈从压抑、习俗、法规中释放出来,因此把笑解释为因社会约束所产⽣的紧张和压抑⼼理的释放。
乖讹论认为乖讹是⼀切幽默制笑的基础,即幽默的产⽣来源于从期待到期待落空的突然转换。
(戴素敏,2011)尽管幽默研究被归为三⼤类,但是很多理论学家如: Kant, Schopenhauer, Maier 和 Bergson 认为乖讹论是解释幽默结构的核⼼理论。
(Keith?鄄Spiegel, 1972)并实际上覆盖了优越论和释放论。
据不完全统计,全世界关于幽默的理论,林林总总⼤约有百余种,⽬前⽐较流⾏的理论有两种:优越论和乖讹论(不正常)。
⽀持优越论的哲学⼤咖有三位:柏拉图、亚⾥⼠多德和霍布斯。
柏拉图曾说,幽默是⼈们对相对⽆能者表现出来的恶意。
亚⾥⼠多德认为喜剧是对逊于⼀般⼈的模仿,霍布斯做了进⼀步补充:⼈们总是处在相互竞争中,并且在不断地寻找别⼈的缺点,笑是突然意识到⾃⼰⽐别⼈优越时的表现。
动画⽚《猫和⽼⿏》中,猫总是被⽼⿏戏弄;《疯狂动物城》⾥,车管所⾥慢的不能再慢的办事员树獭先⽣;还有马戏团⾥总是摔跤的笨拙⼩丑和中国传统戏曲中的丑⾓,都会让⼈笑得前仰后合。
在⼈们尤其在孩⼦们的眼中,他们看起来⼗分愚蠢和拙劣,都是被取笑的对象。
以上这些场⾯以及类似的场景,优越论的确可以很好地解释发笑的原因。
西方幽默理论研究综述摘要本文旨在回顾和总结西方幽默理论的研究成果。
通过对该领域的研究现状、研究方法、研究成果和不足进行归纳、整理和分析比较,本文旨在揭示西方幽默理论的本质和特点,并指出未来可能的研究方向。
引言幽默是一种普遍存在于人类社会中的现象,而西方幽默理论则是通过对幽默的本质、类型、接受和阐释等方面进行研究,进一步理解幽默的内涵和价值。
本文将详细阐述西方幽默理论的背景和定义,并说明本文的目的和意义,旨在为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参考和启示。
综述逐一介绍1、幽默的本质西方幽默理论的研究最早可以追溯到亚里士多德时期,他认为幽默是一种对不协调或荒谬事物的反应。
而到了20世纪,随着心理学和文学等学科的发展,幽默研究逐渐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其中,弗洛伊德从精神分析的角度出发,认为幽默是对无法实现的欲望的表达。
而社会学家则认为幽默是一种社会反抗工具,能够缓解社会压力和表达不满。
2、幽默的类型和形式西方幽默理论按照类型和形式的不同,可以分为许多不同的流派。
其中,最常见的幽默类型包括黑色幽默、自我调侃幽默、社会讽刺幽默等。
而幽默的形式则包括笑话、滑稽、讽刺等。
不同类型和形式的幽默在不同文化和社会背景下会有不同的表现和接受度。
3、幽默的接受和阐释西方幽默理论的另一个重要方面是幽默的接受和阐释。
不同的人对于同一种幽默会有不同的反应和解读,这与个体的文化背景、价值观念、审美取向等因素有关。
心理学家认为,幽默的接受过程涉及到大脑的特定区域,与情感和认知密切相关。
而阐释幽默则需要对幽默背后的含义进行深入挖掘和理解。
结论西方幽默理论研究已经取得了丰富的成果,从幽默的本质、类型和形式到幽默的接受和阐释等方面都有深入的研究。
然而,现有的研究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首先,大多数研究都是以英语为母语的受众为主,对于其他语言和文化背景下的幽默研究尚不充分。
其次,西方幽默理论的研究过于零散,缺乏系统性和整体性。
未来,可以进一步加强对西方幽默理论的跨学科研究,从心理学、社会学、文学等多个角度全面深入地探讨幽默的本质和价值。
弗洛伊德关于幽默的理论弗洛伊德在他1905年出版的<<诙谐及其与无意识的关系>>一书中幽默进行了全面的分析,他承认有“纯粹的”笑话,如双关语和聪明想法,但他更关心的是“倾向性”的笑话,也就是使人能洞察到讲笑话的人和听笑话大笑的人的无意识领域的笑话。
弗洛伊德预见性地看到两类倾向性笑话,一类与敌意有关,一种与性有关。
不友善的笑话指那些有明显贬低或嘲弄他人意图的笑话。
但弗洛伊德还是将笑话与隐藏的敌意等同起来,如攻击婚姻的笑话,其结果是伤害了所有的丈夫与所有的妻子。
另一种是性方面的,对此,你一听就知道(尽管你不总是听到)。
攻击别人有什么好笑的,初看起来,你可能会这么想。
使我们感到愉快的伤害和讽刺到底是什么?为什么我们对其他人的丢用脸和尴尬感到好笑?根据弗洛伊德的观点,的笑话可使平时被抑制的冲动表达出来,尽管我们有攻击某人或某些人的无意识动,但我们的自我和超我通常会有交往地阻止内在暴力显露出来。
然而,通过伤害性的笑话,我们能以社会所允许的方式表达这些攻击欲望。
弗洛伊德解释说:“通过使我们的敌人变小、变弱、变得可鄙和可笑,我们以一种迂回的方式获得了愉快并战胜他。
”(1905/1960)同样,通过社会认可的性幽默方式,我们能对忌讳的性话题进行谈论。
公开谈论性在许多社会中都是不适当的,然而,关于性的笑话不仅常常是是被容忍的,并且是受到认可的,受到鼓励的。
一些保守、正统的人,他们在公众面前从不谈论性,但却会复述“某人告诉我”的笑话,涉及到所所有忌讳的话题。
弗洛伊德注意到,听了攻击性的或性的笑话后发笑的人,他们并不认为笑话的内容是幽默的。
有性内容的笑话通常包含的幽默成分不多,那我们为什么会笑?弗洛伊德认为是因为紧张得到缓解。
笑话中那些说到攻击和性行为的话,先使人感到紧张,最后的妙语又使这种紧张得到缓解。
使我们感到愉快的许多笑话,不是靠它们的聪明和机智,而是靠它们能减轻紧张和焦虑。
摘要:幽默是跨学科研究的代表性课题之一,也是一个古老难解的课题,本文运用三大传统幽默理论,即优越论(superiority theory)、宽慰论(relief theory)和乖讹论(incongruity theory)对于促进二语习得动机进行说明、得出启示、进行评价并最终运用于外语教学中,从跨学科的角度,结合心理学研究应用语言学问题。
关键词:幽默,优越论,宽慰论,乖讹论,二语习得动机,外语教学对于幽默的各种研究,在亚里士多德时代就有所涉略。
之后包括康德、弗洛伊德、拉斯金在内的许多哲学、心理学和语言学领域的专家都不断尝试解决这个跨学科的难题,提出了近两百多种理论,但是,迄今为止,还没有哪一种理论能完全合理地解决这个难题,由于幽默的跨学科性质,研究涉及的领域极为广泛,又大大加深了对于幽默的研究难度。
目前对于幽默的研究有三大传统理论、幽默生理理论、动机理论和认知理论。
其中三大传统幽默理论最为普遍接受,它们分别是优越论(superiority theory)、宽慰论(relief theory)和乖讹论(incongruity theory)。
gardner和lambert认为二语习得或外语习得获得成就感影响因素除了“语言学习能力”外,还有“学习动机”。
他们将学习动机分为“融入型(integrative)”和“工具型(instrumental)”两大类。
前者是指学习者对于相关目的语群体真正有兴趣,其学习外语的最终目的是希望尽快融入到使用该语言的族群中;后者则是指学习者希望利用一门外语去达到实用或实践目的,例如晋升、求职、考试考证等。
两种动机并不会相互排斥,甚至有时在一些外语学习者身上同时存在。
他们的研究还表明,学习者自身内部的成就感比外部所给予的奖励更能激发其学习的动机,程度上也更强烈。
而促进学习者拥有内在成就感的方法之一就是幽默的运用,普通幽默既是一种有力量的语言传递手段,又在传递中增加了趣味性,无形中使人印象深刻;心理过程的幽默是消极情绪得到释放或是轻松感代替压抑感的过程,是一种积极的心理状态,在这种状态下的学习动机充足,效率增强,运用传统三大理论所产生的启示与结论促进二语习得动机的研究是一种追根溯源、从源头上利用幽默激发二语习得动机的研究,对于二语习得和外语教学拥有教学启示作用,是心理学与应用语言学跨学科研究中值得讨论的课题之一。
幽默理论
幽默至少有以下两个好处:
1 自大风趣,产生吸引力的途径之一。
这个道理泡学人都知道,就不多说了。
2 方便进行Neg。
我刚来泡学的时候,幼小而纯洁的心灵被框架、打压/Neg的理论震呆了,因为之前所见所学都是,想追一个女生就要千方百计、万死不辞、流芳百世地对她好。
而如果失败了,就只是因为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看到了Neg理论,我就好像是在黑夜中见到了一线曙光。
于是乎,找人Neg吧——效果真的不错,不用再对女生装哈巴狗了,但是大多数却都是Neg 的再也不理我了。
最近在反思,把Neg的理论重看了几遍,并结合以前的成功和失败的经验进行印证。
得出的结论之一是,如果能在逗对方开心的同时,又让对方觉得有点囧、稍微有点丢面子,就应该是一个好的Neg。
案例1 银魔达人的某次聊天记录(银魔达人请不要向我索要知识产权费)
(之前是银魔达人帮mm解决了电脑故障,然后在qq上达人向mm索要报酬)
银魔:让我想想最近缺什么
Mm:哇.你说你缺个几千万的话,我岂不是死定囖
银魔:哇,我不会那么势利的
银魔:正在想•••••
银魔:哦,想到了,哈哈
Mm:那是什么呀?
银魔:缺一个女朋友,不过……我对女朋友的要求很高,你还是请我喝杯糖水算数吧
(一般的逻辑都是“缺一个女朋友,你当我女朋友吧”,后半句的意外性转折造成了幽默的效果,同时暗示mm不够银魔的标准,达成否定)
案例2 我的某次网上纪录
Mm:踩踩~
我:贵重草皮,请勿踩踏!(贬低自己是草皮,等着mm上钩)
Mm:再踩踩(上钩了)
我:贵重草皮友情提醒:您有脚气,请尽快使用马应龙(最后的马应龙有点恶,不过mm 好像只看懂了前半句)
(之后mm开始话多了)
所以我认为,学Neg之前应该先学幽默。
很多人都认为,幽默是一种天生的技能。
或者说,至少是不能像别的学科一样,通过分析、归纳、总结的方式来学习的。
但是,David DeAngelo在他的约会倍增术里,提到了他看过一本叫《Comdey Writing Secrets》的书。
我在网上找到了那本书(英文原版)一看,鬼子还真的将幽默理论化了。
下面我要讲的内容就是基于那本书的框架,理论结合实际地讲述各种幽默技巧。
一Why we laugh
关于这个主题的理论很多,《Comdey Writing Secrets》里引用的是两大项六小项的理论。
这里我只解释两大项:
1 意外性
意外是产生幽默的最重要的原因之一。
笑话就是故事,一个意外性的结局就是它的终章。
案例3 笑话若干(来源于泡茶吧里某位仁兄发的笑话汇总帖)
我很丑可是我很持久!(语句转折,改写某名言)
鸟大了什么林子都有!(语句转折,改写某俗语)
俗话说:人活脸,树活皮; 树不要皮,必死无疑.人不要脸,天下无敌(逻辑转折)
子曰:打架用砖乎!不亦乱乎!照头乎!乎不死再乎!(“乎”字的多重意义运用)
2 优越感
人们都渴望自己能比别人优越,幽默可以满足这项要求。
比如说,一些很受欢迎的情景喜剧,如《Friends》、《武林外传》,大家评价的时候都会说,里面的人物傻傻的。
再比如,一些早期的国外喜剧片中,经常出现一群人之间蛋糕横飞,每个人都是一脸奶油的场景,也是这项原理的应用。
案例4 傻傻的小布什总统(说句题外话,虽然我很厌恶他做的事,但蛮喜欢这个傻傻的人的)
我真的搞不懂为什么大家总说我对经济做的不够。
比如说,看看我是怎样帮助出版业的:你们应该听说过不少书名了——《大骗子》、《乔治W 布什的谎言》、《谎言与撒谎者》。
我要告诉你们,每本书我都看过了——这当然是谎话。
案例5 七烟达人的某次经验(请不要找我要知识产权)
“他长得好像女生。
”这是她对我第一眼评价。
我看了她一眼,没有接话,继续跟我的女友聊天。
过了一会儿,我的女友对我说:“你能不能把帽子摘下来?你戴帽子好像GAY。
”
女友说完,她第一个笑了,她又重复了刚才那句话:“你看着确实蛮像女生。
”
不过这次是她正面对我发言。
我冷冷地说:“其实——我是个女生。
”
女友在旁边凑热闹:“其实他是GAY。
”
她睁大眼睛,然后淡然一笑,说:“鬼才信!”
我继续:“告诉你一个秘密,我六岁之前是个女人,六岁之后就变成男人了。
”
她笑着说:“你的意思是……(等我接话)”
我说:“说明了就没意思了是吧,你的悟性还须提高啊!”
她笑,看着我不说话。
我说:“我一直都喜欢跟男生玩,跟男生一起打架,我觉得女生太娘们了,
所以——六岁那年我去做了手术。
”
女友在旁边说:“忽悠,接着忽悠。
”(因为她比较了解我的泡学手段)
她却配合我的忽悠,说:“唉,可惜啊,以后我叫你姐们吧!”
朋友几个都笑起来,我开始变魔术了。
(又是老套路)
女友是知道我全部魔术的,当我变了一个开场魔术,女友就笑我:“你总是用这个泡学!”
我笑着说:“你也太小看我了吧!”
但是她却被我的两个魔术吸引住了,她跟以前的女生表现得没什么区别,
先是猜我的魔术,然后猜不到,就要我教她,我说:“那是要收学费的。
”
她不上套,白了我一眼,然后说:“做人要厚道!”
其实她挺幽默的,这是我喜欢她的一点。
她皮肤好,白,说话的表情总是很淡然,给人的感觉很知性,不会疯狂。
我说:“其实我刚才变的不是魔术,那是我的一种能力。
”(老套路)
她不相信,笑我骗人。
我说:“在我六岁那年,我出了一次车祸,醒来之后发现自己躺在医院里。
”
她笑:“你六岁那年好像出了蛮多事咧?”
虽然分是这么分,但是在很多情况下,意外性和优越感常常是共存的。
比如上面的案例4和案例5,其中也是有不少意外性的成分在里面的。
六小项我就不在这里讲了,因为我没深究过,不过为了满足学知识学到底的好同志,我把它们列在下面,以供参考。
We laugh out of instinct
We laugh at incongruity
We laugh out of ambivalence
We laugh for release
We laugh when we solve a puzzle
We laugh to regress
二幽默技巧
(一)词语幽默
既然说过幽默是意外性造成的,那想要幽默,就要制造意外。
最简洁、最常见的意外制造方法就是词语幽默:对人们习以为常的成语、俗语、名人名言进行改写,改好了就是幽默,改不好则是无厘头。
案例6 改写名言
我不知道是那位牛人说的了,原话是这样的:
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
我所见过的改写版本有4个:
走别人的路,让自己说去吧!
走自己的路,让别人打的去吧!
走别人的路,让别人无路可走!
走牛B的路,让傻B去说吧!
这是我自己临时想到的改写方法:
走自己的人,让别人留着吧!
案例7 还是改写
把俗语里的字换一换,就有了无厘头的风格。
做法很简单,但有时效果也不是特别强。
鸟大了什么林子都有
风大招树
老虎不发猫,你当我是病危
打胎补气
还有一种词语幽默的方法是利用歧义,即一字多义的现象。
当人们的思路顺着某个意思进行时,突然转折成另一个意思。
案例8 一字多义
帅有什么用,还不是被卒给吃掉。
子曰:打架用砖乎!不亦乱乎!照头乎!乎不死再乎!(我本来以为“乎”是语气助词,到最后才明白是“拍”的意思,遂大笑)
Mm:现在不方便(留电话号码)了
寒江雪达人(我没记错人吧):你方便的时候在厕所里,怎么给我号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