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怎样测量一场雪的降水量

怎样测量一场雪的降水量

怎样测量一场雪的降水量

降水量是用专用的降水量量杯测定的。液态的降水是将专用雨量器中的降水直接用量杯进展测量,固态降水那么是将盛有固态降水的雨量器拿回室内,使其融化后测出降水量,即为该时段的降水〔雪〕量,单位为毫米。降水量因素降水量是用专用的降水量量杯测定的。液态的降水是将专用雨量器中的降水直接用量杯进展测量,固态降水那么是将盛有固态降水的雨量器拿回室内,使其融化后测出降水量,即为该时段的降水〔雪〕量,单位为毫米。

降水量因素(1)位置:主要是海陆位置对降水的影响,通常大陆内部干旱少雨。

(2)大气:主要包括大气环流、锋面、气旋(反气旋)等因素对降水的影响。①大气环流包括三圈环流和季风环流。三圈环流中形成了七个气压带和六个风带,其中低压带控制地区降水较多,高压相反;西风带内西岸降水多于东岸,信风带内东岸降水多于西岸。季风环流中,夏季风降水多于冬季风。②锋面:冷、暖锋、准静止锋过境时都易产生降水。③气旋对应的是低压,气流上升多阴雨;反气旋对应高压,气流下沉多晴天。

(3)地形: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高大地形也会阻止水汽的进入,如新疆气候枯燥的原因除了深居内陆以外,还由于周围高大

山脉对水汽的阻挡。

(4)洋流:暖流流经对沿岸气候有增温增湿的作用;寒流流经对沿岸气候有降温减湿的作用。例如,澳大利亚的荒漠一直延伸到大陆西岸的广阔地区,除副高控制外,还受信风和西澳大利亚寒流的影响;再如,英国和挪威的海港终年不冻就得益于北大西洋暖流的作用。

(5)植被和水文状况:植被覆盖率高的地区以及湖沼、水库周围,空气的湿度较大,相对降水较多。

(6)人类活动:城市湿岛效应是城市多上升气流易成云致雨;雨岛效应是城市尘埃多,凝结核多,雾和低云比效区多。

《测量降水量》教案+同步练习附答案【三年级上册科学教科版】

小学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设计+习题(附答案) 3. 4《测量降水量》教案

査询当地气象台关于这场雨的降雨量等级报告.并 和我们的测量结果进行比较。 展示PpT 课件(降水量柱状图) 你能根据柱状图说出降水的等级吗? (3)用喷壶模拟降雨。根据雨量器分布的多少, 不同地方的降雨疑应有所不同,便于后期的数据 对比。 (5)各组同学在模拟降雨结朿之后,及时读出并 记录降雨量,然后整理实验器材。 组别 第一组 第二组 第三组 降雨量(亳米) 12 10 7 实验分析: 降雨量的多少与使用的雨量器的粗细、大小没有关 系,雨量器测的是雨水在雨量器中的髙度。 实验结论: 降雨量的多少可以用雨量器来测量。 刚才的实验,我们测出了降雨量,你知道怎样判断 小雨、中雨、大雨吗? 根据什么判断下雨的等级呢? 四、确迄降水等级 在下雨的天气里,用自制的雨:?器测量24小时内 的降水疑,对照等级表就可以确定下雨的等级了。 降水量等级表: 量降雨量的 实验。 记录数据 量模拟降雨,使学 生经历一次收集 和测量降雨量的 过程。在这个过 程中,学生需要练 习并掌握雨量器 的使用及读数方 法。 在教师引导下,学 生学习利用统计 图表,比较、分析 结果。 学生猜测:有 等级标准 掌握如何判断下 单冲米24 小时降雨量等级标准 雨的等级 对测量结果 与等级表对 照确左下雨 的等级 学生分析柱 状图与等级 表对照,回答 问题。 实验记录:

测量降水量的仪器:雨量器 一、 制作雨量器 二、 测咼降水量 ■ ■ ■ 曰期 通过上而绘制的柱状图,结合24小时降雨量等级 标准,可以得岀: 日期 降雨量(≡τk 】 I 降雨量等级 ZZ 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知道了降水的形式有很多, 常见 的有雨、雪、冰鑫等:可以用雨虽:器测量降雨 量的多少:认识了雨量器:动手制作简易雨量器并 用喷壶模拟降雨,练习使用雨量器:知道了如何确 定降水以及降雪疑的等级。 测量降水量 总结课堂 板书设计 降水形式 单位:亳米 ■ IV 19II '1 ?? W 6 ? 6 I) ?S 介"刃 M K 巧 6 雨 r Ξ?Ξl 冰雹

教育科学出版社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测量降水量》优秀教案

《测量降水量》教案 【教材简析】 降水是天气的一个基本特征,也是天气日历中重要的记录数据。 本课在教师对大气中的水循环进行初步介绍后,提出“降水量是多少呢?” 引发学生思考“用什么测量”“怎么测量”“怎么判定雨的大小”等问题。探索部分先提出降水的判定要有一个标准,在此基础上提出雨量器的作用。接下来,介绍制作简易雨量器的方法。然后,让学生拿着做好的雨量器到室外,用喷壶模拟降雨,使学生经历一次收集和测量降水量的模拟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要考虑雨量器的摆放地点、读取降雨量的方法。对照降雨量等级标准判断各组雨量器测得的雨量等级。最后将自制雨量器在雨天测得的数据与天气预报的数据进行比对,对雨量器效果进行评价。研讨部分有三个问题,前两个问题是关于雨量器的制作与使用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在制作雨量器与模拟测量降水量的过程中已有提及,这两个问题的研讨是对前面活动的提升与小结,也为后续的课外实际测量做好方法上的准备。“怎样测量一场雪的降水量?”这个问题的研讨很有意义。通过研讨,让学生明白下雪也是降水的一种形式,也丰富了学生对降水量的测定方法。拓展部分布置了连续10天测量与记录降水量的任务,并要求用柱状图的形式进行分析。此活动的开展基于学生长时间观察的能力培养。考虑到我国不同区域天气情况的差异,可能一些地区较长时间内没有降雨,可以让学生通过查阅相关资料来了解本地的降水情况。 【学生分析】 学生从小就尝试着用他们的感官来观察并判断降雨情况:小雨、中雨、大雨。这一课让学生知道气象学家是怎样测量、记录和确定降水量的,并让学生亲自制作一个简易雨量器用来测量和记录降水量。制作简易雨量器和测量降水量对三年级学生来说是一个挑战,对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合作能力要求高,教师需加强指导。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降水量的多少可以用雨量器来测量。 科学探究目标

降水的测量

降水的测量 1要素 降水量:降落在地面上未经蒸发,渗透,流失的液态,固态降水的积水量。 积水的深度mm ,一位小数 降水强度:单位时间内的降水量mm/h 降水时数:降水持续的时间h.min 2.5 2.6-8 8.15.9 16 100-199 199-200 2 仪器 雨量器,虹吸式雨量计,翻斗式雨量计 (1)雨量器:雨量筒+雨量杯 安装:安装在观测场内固定的架子上,承接口水平。距离地面70cm. 冬季积雪较深的地区,1==1.2m (2)雨量计 原理:能继续记录降水量和降水时间。表示降水时间的变化,可以计算降水强度。 虹吸式雨量计 结构:承接口,漏斗,虹吸管。盛水器,浮子,浮子器,自己系统 当有液体降水时,降水从承接口漏斗进入浮子室,浮子上升。带动自记笔记录。当笔尖记录到白纸刻度的10mm时,水恰好回到虹吸管顶端,虹吸管开始迅速排水。笔尖回到刻度0。雨量计的安装: 雨量计应该安装在雨量器的附近的木桩或水泥基座上,承接口水平,并用绳锁拉紧 翻斗式雨量计 结构:感应器,记录器,电源0.1mm 感应器安装在室外:承接器,上翻斗,下翻斗,计数翻斗,干簧管 记录器在室内:计数器,记录系统,电路控股系统 降水—承接器——上翻斗——下翻斗--计数翻斗==翻转一次--送出一个信号--记录01mm降水量 积雪的测量 积雪:测量视野,地面有一半以上被雪覆盖 项目:积雪深度(雪深):从积雪表面到地面的垂直深度,雪尺测量,三点平均值cm 雪压:单位面积的积雪重量g/cm2 雪深为5cm或以上进行测量,一般用体积量雪器,秤雪器 体积量雪器:由一内截面为100cm2的金属筒,小铲,带盖的金属容器和量杯 将量雪器垂直插入雪中,直到地面,再利用小铲将雪样放入容器,待雪融化,用量杯测定其容量。P=M/100 称雪器:带盖的圆筒,截面积50cm2,以及称和小铲。 取样同上。P=M /s=m*50/50 蒸发的观测

怎样测量一场雪的降水量

怎样测量一场雪的降水量 降水量是用专用的降水量量杯测定的。液态的降水是将专用雨量器中的降水直接用量杯进展测量,固态降水那么是将盛有固态降水的雨量器拿回室内,使其融化后测出降水量,即为该时段的降水〔雪〕量,单位为毫米。降水量因素降水量是用专用的降水量量杯测定的。液态的降水是将专用雨量器中的降水直接用量杯进展测量,固态降水那么是将盛有固态降水的雨量器拿回室内,使其融化后测出降水量,即为该时段的降水〔雪〕量,单位为毫米。 降水量因素(1)位置:主要是海陆位置对降水的影响,通常大陆内部干旱少雨。 (2)大气:主要包括大气环流、锋面、气旋(反气旋)等因素对降水的影响。①大气环流包括三圈环流和季风环流。三圈环流中形成了七个气压带和六个风带,其中低压带控制地区降水较多,高压相反;西风带内西岸降水多于东岸,信风带内东岸降水多于西岸。季风环流中,夏季风降水多于冬季风。②锋面:冷、暖锋、准静止锋过境时都易产生降水。③气旋对应的是低压,气流上升多阴雨;反气旋对应高压,气流下沉多晴天。 (3)地形: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高大地形也会阻止水汽的进入,如新疆气候枯燥的原因除了深居内陆以外,还由于周围高大

山脉对水汽的阻挡。 (4)洋流:暖流流经对沿岸气候有增温增湿的作用;寒流流经对沿岸气候有降温减湿的作用。例如,澳大利亚的荒漠一直延伸到大陆西岸的广阔地区,除副高控制外,还受信风和西澳大利亚寒流的影响;再如,英国和挪威的海港终年不冻就得益于北大西洋暖流的作用。 (5)植被和水文状况:植被覆盖率高的地区以及湖沼、水库周围,空气的湿度较大,相对降水较多。 (6)人类活动:城市湿岛效应是城市多上升气流易成云致雨;雨岛效应是城市尘埃多,凝结核多,雾和低云比效区多。

三年级科学测量降水量教案

三年级科学测量降水量教案 【教学目标】 [科学观念]通过观察和测量,知道雨量器是测量降雨量的工具,认识雨量器,学会使用雨量器。 [科学思维]用整理数据、分析和归纳的方法,概括一段时间的雨量变化规律,推理天气特征。 [探究实践]制作简易雨量器,学会使用简易雨量器测量降雨量,完成“天气日历”的记录;用简单的图表整理、分析天气信息。 [态度责任]在观察与测量中,能激发学生对天气现象的研究兴趣,并培养持续研究天气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难点】 [重点]制作简易雨量器,学会使用雨量器测量降雨量。 [难点]模拟降雨的喷洒方式,读数时的视线水平。 【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雨量器实物。 [学生]透明直筒杯子、刻度带(胶带)、喷壶、水槽。 【教学过程】 一、聚焦:知识铺垫,揭示课题(预设5分钟) 材料准备:有关降水的阅读资料 1.出示有关降水的知识,学生阅读了解。 降水是天气的一个重要特征。降水包括两部分,一是大气中水汽直接在地面或地物表面及低空的凝结物,如霜、露、雾等,又称为水平降水;另一部分是由空中降落到地面上的水汽凝结物,如雨、雪、冰雹等,又称为垂直降水。中国国家气象局地面观测规范规定,水平降水不作为降水量处理,降水量仅指的是垂直降水。 2.了解降水量和常见的降水形式。 衡量一个地区降水多少的数据叫降水量。降水量单位是毫米。 常见降水形式有雨、雪、冰雹等。 3.引出降水量测量工具——雨量器。 4.揭示课题:测量降水量。(板书) [设计意图]开头先用几分钟的时间,介绍有关降水的知识,让学生明白我国的降水量仅指的是垂直降水,扫清没有必要的学习障碍。 二、探索:制作和使用雨量器(预设25分钟) 材料准备:每组透明直筒杯子、刻度带(胶带)、喷壶、水槽 1.认识和了解雨量器。 通过观察图片,了解雨量器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2.学习制作简易雨量器的步骤。(书本第48页图片) 制作的基本过程:(1)选一个直筒透明杯;(2)在杯子外画一条垂直直线;(3)沿着直线用透明的刻度条从底部贴起,0刻度对准杯子内底部。 3.模拟降雨并使用简易雨量器。 (1)观看微课,模拟下雨,并使用雨量器测量这场雨的降雨量。 (2)小结简易雨量器的使用方法:把雨量器放在水平桌面。用喷水壶模拟降水,并记录时间。读出刻度,视线要与液面持平。换算成24小时,确定雨量等级。

雨量计使用方法

雨量计使用方法 雨量计又称为量雨计或测雨计,通常是气象学家和水文学家用来测量一段时间内某地区降水量的仪器,常见的雨量计通常有虹吸式和翻斗式两种,其构成结构一般是由承水器、储水筒、储水瓶构成,并配有与口径成比例的专用量杯,在环境监测的过程中不仅雨量计的安装使用方法对监测人员来说特别紧要,其实在使用注意事项及关键要点也都很紧要,其中认真情况实在如下。 一、雨量计常见安装方式 安置在观测场内固定架子上。器口保持水平,距地面高度70厘米。冬季积雪较深地区,应在其相近装一能使雨量器器口距地高度

达到1.0—1.2米的备份架子。当雪深超过30厘米时,应把仪器移至备份架子上进行观测,冬季降雪时,须将漏斗从器口内拧下(用旧式雨量器的站,须换承雪口),取走储水瓶,直接用承雪口和储水筒容纳降水。 二、雨量计使用的常见观测记录过程 1、液态降水的观测记录每天8时、20时观测前12小时降水量。在观测时要换取储水瓶,把换下的储水瓶取回室内(降水很小或已停止时,也可在观测场内),将水倒入量杯(注意倒净)。然后,用食指和姆指夹住量杯上端,使其自由下垂(或将量杯放在水平的桌面上),视线与水面平齐,以水凹面的低处入为准,读得的刻度数即为降水量,记入观测簿中该时降水量定时栏。降水师大时,可分数次量取,求其总和。量取完毕,应进行复验。此外,也可用台秤直接称量。

2、固态降水的观测记录将已承接固态降水物的储水筒用备用储水筒换下,盖上盖子后,取回室内,待固态降水物溶化后,用量杯量取。也可将固态降水物连同储水筒用台秤称量,称量前须把附着于筒外的降水物和泥土等清除干净。如无台秤,又遇发报观测,则可加入定量的温水,使固态降水物完全溶化,再用量杯量取,但量得数值须扣除加入的温水水量。观测时间及记录均同液态降水。 3、六小时降水量的观测记录拍发绘图报的台站,凡配有遥测雨量计的,接受遥测雨量计观测编报用的2,8,14,20时前的六小时降水量,记录记入观测簿该时RR栏。若无遥测雨量计或遥测雨量计发生故障时,应使用雨量器观测前六小时降水量,记录记入观测簿中该时RR栏;同时按上述(一)的规定,分别记入8时,20时的定时栏。 5、几种特别情况的处理

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天气第4课测量降水量教案教科版

第4课测量降水量 (教材P47~49) 授课时间:______________ 累计____1____课时

4.讲解:出示并讲解简易雨量器的制作过程及应该注意的地方。 5.布置任务:指导学生分组,并按步骤制作简易雨量器。(教学提示:由于课堂时间有限,尽量抓紧时间制作,为接下来的探索活动留足时间。) 6.展示汇报:引导各小组展示制作成果,纠正错误。 探索二:使用雨量器 1.过渡:制作好了雨量器,我们接下来就用喷壶模拟降雨,使用自己制作的雨量器测量降雨量。(教学提示:视频播放正确使用喷壶和读取雨量器数据的方法。) 2.提问:看完视频,大家知道怎样正确使用喷壶和读数吗?(预设:喷壶嘴与杯口保持5~10厘米的距离,均匀洒水;注意不要使雨量器内的“降水〞溢出;读取雨量器上的刻度数时,视线与雨量器内液面保持平行;读数时要加上单位“毫米〞。) 3.布置任务:指导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测量三次模拟降雨的降雨量,并完成活动帮助卡。

1.小结:我们可以用雨量器测量降雨量的多少。我们首先要学会制作简易雨量器,然后通过测量模拟降雨量,学会使用雨量器,课后实测当地降雨量,记录并确定其降雨量等级。 2.提问:怎样测量一场雪的降水量呢?(预设:先让雨量器接的雪全部融化成水,再读雨量器上的刻度数。) 3.布置任务:指导学生连续十天测量当地的降雨量,对照“24小时降雨量等级标准〞确定降雨量等级,并完成活动帮助卡。

【设计意图】将连续十天测量降雨量作为拓展环节的内容,既让学生稳固了雨量器的使用方法,也可以将自制的雨量器测出的结果与气象局资料进行比照,从而让学生思考如何改良。通过绘制柱状图,学生会对这段时间的降雨情况有更深入的了解。

三年级科学测量降水量优秀教案

测量降水量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三年级上册《天气》单元的第4课。降水〔主要包括降雨和降雪〕是天气的一个根本特征,也是“天气日历〞中重要的记录数据。本课让学生知道气象学家是怎样测量、记录和确定降水量的。为了激发学生测量降雨量的兴趣,理解雨量器的工作原理,本课让学生亲自制作一个简易雨量器,并用来测量、记录降雨量。 本课教材包括以下局部,第一局部——聚焦,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原有认知经验说说大气中水循环的过程,降水的形式有哪些?怎样知道降雨量的多少?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知道气象学家是怎样测量、记录和确定降水量的。第二局部——探索,利用雨量器进行模拟降雨实验,记录数据并学会读数。对照“24小时降雨量等级标准〞,确定降雨量的等级。第三局部——研讨,测降雨量要注意什么?怎样测量一场雪的降水量?第四局部——拓展,学生连续记录十天当地的降雨量,对照“24小时降雨量等级标准〞确定降雨量的等级,并制作一张降雨量柱状图。 二、学情分析 学生从小就尝试着用他们的感官来观察并判断降水情况:小雨、中雨、大雨,或是小雪、中雪、大雪等。3年级的学生对天气气象已经有了粗浅的认识,也对天气的变化有一些直观的感受。学生通常能注意到天气影响我们的生活,但是他们对天气的认识还仅仅停留在感官的感知,或听家长、天气预报对天气的描述上。对于天气,学生也会有一大堆疑问:怎样算是小雨,怎样算是中雨...... 三、课时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降雨量的多少可以用雨量器来测量。 科学探究目标: 1、能用自制的简易雨量器测量降水量,完成“天气日历〞的记录。 科学态度目标: 1、保持对天气现象观测的浓厚兴趣,培养认真仔细的观察习惯,能在课后持续地测量降雨量。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1、了解随着科技的开展,降水量的测量会更精确。 四、课时重点、难点 1、学会用自制的简易雨量器测量降水量,掌握读数的方法。 2、能对照“24小时降雨量等级标准〞,确定降雨量的等级,科学地描述天气气象。

降水量观测方法

降水量观测方法 降水量观测包括测量记录降雨、降雪、降雹的水量,根据需要也可测记雪深、冰雹直径、初霜和终霜日期及雾、露、霜现象。 常规降水量的观测,在观测场地、雨量站考证、观测仪器与安装、观测记录等方面均应严格按照有关降水量观测的规范开展工作。 第一节观测场地要求 降水量观测场地的查勘内容包括:地名和交通、通信条件等;附近雨量站分布情况;自然地理特征和水体分布情况;当地降水和气温等气候特征;雷电情况;场地周围障碍物情况。查勘后场地环境应满足观测资料具有可靠性、代表性和一致性的要求。 降水量观测场地环境与设置,必须满足以下要求。 (1)降水量观测应设置地面观测场。当地面观测场环境不符合要求时,可设置杆式观测场。特殊情况下,专用雨量站可设置房顶观测场。 (2)除本站需备份观测外,观测场不宜设置3套及以上同类型的观测设备。 (3)地面观测场环境与设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1)观测场应避开强风区,其周围应空旷、平坦,不受突变地形、树木和建筑物的影响。 2)观测场不能完全避开建筑物、树木等障碍物的影响时,雨量器(计)至障碍物边缘的距离应大于障碍物顶部与承雨器口高差的2倍。 3)在山区,观测场不宜设在陡坡上、峡谷内和风口处,应选择相对平坦的位置,使承雨器口至山顶的仰角不大于30°。 4)场内仪器之间、仪器与栏栅之间的间距不小于2m。仅设一台雨量器(计)时为4m×4m,设置雨量器和自记雨量计各一台时为4m×6m。 5)场内地面应平整,保持均匀草层,草高不宜超过20cm。设置的小路和门应便于观测,路宽不大于0.5m。 6)观测场四周应设置不高于1.2m的防护栏栅,栏栅条的疏密不应影响降水量观测精度,多雪地区应考虑在近地面不致形成雪堆。 7)有积水的观测场,应在其周围开挖排水沟,防止场地内积水。 8)观测场应设立警示标志,划定保护范围。承雨器口至障碍物顶部高差的

三年级科学第三单元第四课《测量降水量》教学设计

第三单元第四课《测量降水量》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降水量的多少可以用雨量器来测量。 2.学会制作简易的雨量器,并能用简易雨量器测量降水量,完成“天气日历”的记录。 3.保持对天气现象观测的浓厚兴趣,培养认真仔细的观察习惯,能在课后持续地进行降水量的观测。 了解随着科技的发展,降水量的测量会更精确。 【学习重点】 制作简易雨量器,学能用雨量器测量降水量。 【学习难点】 课后长期地进行降水量的观测。 【学习流程】 一、导入 1.出示雨、雪、冰雹的图片。 提问:这里三幅图,哪些是降水的形式呢?(预设:雨是降水的形式。)那么雪和冰雹呢?(预设:也算是降水的形式,因为它们都是从空中降落到地面。) 2.提问:你们如何判定雪和冰雹也是降水的形式?(预设:雪和冰雹从天空降落到地面,在地面最后会变成水。) 3.提问:如果哪天降雨了,我们如何知道这一天的降水量?如何测量呢?

4.揭示课题:测量降水量(板书)。 设计意图:从学生日常经历入手,激发测量降雨量的兴趣。 二、学程 第一学程:确定标准,制作和使用雨量器 1.确定标准。出示书本第 47 页图片。 提问:我们会把有时候的雨称为毛毛雨,我们也会把有些时候的雨称为倾盆大雨。为什么?(预设:因为雨的大小不一样。) 提问:我们感觉到了雨的大小,那如何精准判断雨的大小呢?(预设:用一个标准的容器把雨水收集起来,再来测量。) 2.制作简易的雨量器。出示书本第 48 页图片,再出示制作过程图。 提示:为了更清楚如何制作简易雨量器,仔细阅读这些过程图。(建议:首先明确三个要求,容器必须是直筒,单位是毫米,刻度条要从底部贴起。而后出示过程步骤。) 3.练习使用雨量器。 模拟下雨,测这场雨的降水量。出示喷壶,视频播放使用喷壶的方法和技巧以及读数的方法。 提问:你知道怎样正确使用喷壶和读数了吗?(预设:喷壶嘴与杯口保持大约 5-10 厘米距离均匀降雨。) 学生活动,重复模拟降水三次,记录活动手册。 4.提问:自制模拟降水量与气象学家降水量等级标准进行比较,为什么不一样?(预设:气象学家制定的降水量等级标准是 24 小时的降水量。)

小学数学课堂中计算小雪的降水量

小学数学课堂中计算小雪的降水量教学目标:通过本次数学课堂的学习,学生将能够理解并计算小雪 的降水量。 一、引入 小雪的降水量是指在小雪这个季节内,雪花降落在地面上的厚度。 那么,我们如何计算小雪的降水量呢?请听下面的例子。 二、示例 假设小雪的降水量是20厘米。这意味着,雪花降落在地面上形成 一个雪层,厚度为20厘米。那么,如果现在降下一场小雪,降水量是15厘米,那么新的雪层厚度是多少呢? 将已有的雪层厚度与新降雪的厚度相加,即20厘米 + 15厘米 = 35 厘米。因此,新的雪层厚度为35厘米。 三、总结 通过以上示例,我们可以总结出计算小雪降水量的方法:将已有雪 层厚度与新降雪的厚度相加即可。 请大家现在动手尝试下面的练习题: 1. 已有雪层厚度为25厘米,下了一场新的小雪,降水量为10厘米。请计算新的雪层厚度。

2. 已有雪层厚度为40厘米,下了一场新的小雪,降水量为18厘米。请计算新的雪层厚度。 四、练习题答案与解析 1. 已有雪层厚度为25厘米,下了一场新的小雪,降水量为10厘米。计算新的雪层厚度: 雪层厚度 = 已有雪层厚度 + 新降雪厚度 = 25厘米 + 10厘米 = 35厘米 因此,新的雪层厚度为35厘米。 2. 已有雪层厚度为40厘米,下了一场新的小雪,降水量为18厘米。计算新的雪层厚度: 雪层厚度 = 已有雪层厚度 + 新降雪厚度 = 40厘米 + 18厘米 = 58厘米 因此,新的雪层厚度为58厘米。 五、拓展思考 除了使用加法来计算小雪的降水量外,我们还可以使用其他方法来 解决问题。请大家思考并尝试通过其他数学运算方式来计算小雪的降 水量。

第9章 降水量和积雪深度

第九章降水量和积雪深度 降水量是指天空中降落到地面上的液体(或融化后的固体)降水未经蒸发、渗透、流失而积聚在水平面上的深度。以毫米(mm)为单位,取一位小数。纯系雾、露、霜、雾淞、吹雪、冰针不作降水量处理。当其与降水伴见时,也不扣其量。 准确地测定降水量对积累资料,预报水情,修建机场和机场其它工程设施都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应当熟练地掌握其测定方法,保持测量仪器处于良好状态,以使降水量的观测准确无误。 积雪深度是指积雪表面至地面之间的厚度。单位为厘米。观测积雪深度对积累资料,掌握各地积雪期间的深度情况以及对机场跑道的使用,均有一定作用。 第一节降水量和积雪深度的观测 一、降水量的观测 (一)观测项目 降水量的观测项目包括:日降水量、最大冰雹的最大直径、直径大于10毫米的最大冰雹的重量。 (二)观测时间 24小时观测的机场气象服务机构最后一次观测在日界时;13小时观测的机场气象服务机构最后一次观测在12 时。当遇有下列情况之一时,应及时测定降水量。 1、当日最后一次观测,降水仍未停止时; 2、值班期间降水停止时; 3、降水量很大雨量筒储水瓶内将容纳不下时; 4、有关部门临时需要了解降水量时。 (三)降水量的测定 1、人工观测时降水量的测定 (1)液态降水量的测定方法 降水已停,可在观测场或室内进行,如降水未停,应先用空储水瓶换出雨量筒中盛有雨水的储水瓶,拿回室内量取。 量取时,将雨水一滴不剩地倒入雨量杯中,再把雨量杯放平(或用姆指和食指夹持雨量杯上端),视线以水凹面最低处平行为准读数,精确到0.1毫米,如一次量不完,可分几次测量,最后求出其总和。每次量过的雨水应倒入容器内,以备复查。 - 154 -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