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格心理学重点

人格心理学重点

名词解释

1.人格概念

人格可以定义为源于个体自身的稳定行为方式和内部过程。

它包括两部分。第一部分讲稳定行为方式。人格研究者通常认为它们指的是个体差异。在这里。重要的一点在于人格是稳定的。我们可以跨时间、跨情境地审查这些稳定行为方式。

第二部分关注的是内部过程。内部过程和发生在人与人之间的人际过程不同,它是在人的内心发的。影响着人怎样行动、怎样感觉的所有情绪、动机和认知过程.

2.压抑压抑是自我防止引发焦虑的思想观念进入意识领域的一种方法。

3.自我统一性

自我认同感:是一个复杂的内部状态,它包括了我们个体感、唯一感、完整感以及过去与未来的连续性。(自我认同”成为青年面临职业、婚姻、学业选择时的无声标准)

4.操作性条件反射:

操作性条件反射关注某种类型的结果对行为出现频率的影响。使先前一个行为出现频率增加的结果称作强化,使行为减少的结果称作惩罚。一种后果是强化还是惩罚取决于人和情境。如果你饿了,草莓冰

激凌大概就是强化。但是如果你不喜欢草莓冰激凌,或者你特别冷,草莓冰激凌就是惩罚。

5.核心特质(central traits)它是人格的构件。每个人都有几个彼此相联系的重要特质构成其独特的人格。它虽然不如基本特质那样对行为起明显的支配作用,但具有很好的概括性,对人格有一般意义的倾向

6.自我图式

是关于自我的认知表征,我们用它来组织和加工与自我有关的信息。你的自我图式是由你最重要的行为和特征组成的。

7.潜意识:

无意识:不曾在意识中出现的心理活动和曾是意识的但已受压抑的心理活动,主要是原始的冲动和各种本能、通过种族遗传得到的人类早期经验以及个人遗忘了的童年时期经验和创伤性经验、不合伦理的各种欲望和情感

8、个人建构:用来解释和预测事件的认知结构叫做个人建构

9、图式(schemas) :是指能帮助人们知觉、组织、获得和利用信息的认知结构。

解答

霍妮对神经症的观点和分类

1 接近人群—“如果我顺从,别人就不会伤害我”强调自己的无助感

来应对他们的焦虑。

2.反对人群“如果我有力量,就没有人能伤害我”一些儿童会发现,应对焦虑的最好办法是攻击性和敌意的行为。

3.离开人群-他们不是以依赖或敌意的方式与人交往,而是简单采取与外部世界不和谐的方式来应对焦虑。采取退避三舍的方法。

三种人际交往方面的神经症的共同特点:①都是与不适当感和不安全感进行的殊死搏斗。②他们在人际交往中陷入了自我击败的风格,即破坏性的人际交往风格③这种破坏性的人际交往风格,是他们避免焦虑的防御机制。④形成原因是儿童期不正常的人际交往关系,特别是父母制造的焦虑。

人本主义流派内容

1、人的责任 1、强调人的责任(personal responsibility)人可以选择自己的生活,可以自由地改变自己的生活,如果不能够改变,只是身体有局限,所以要对自己的选择负责。

2、此时此地过去经验会形成和影响我们是谁和怎么做,但是这些经验并没有明确指出我们能够变成什么样。人如果被困在过去的阴影中,就不能够生活在今天;只有按生活本来面貌去生活,我们才能成为真正完善(fully functioning)的人。

3、个体现象学没有人比你更了解自己。别人建议只是参考,自己必须作出自己的决定,解决自己的问题

4、人的成长当眼前需要得到满足之后,个体不会感到满意,而要积极地寻求发展;除非有困难阻碍,我们会不断朝着满意的状态前进。

成长是人的发展的自然特征。

●人格研究方法

(1)人格心理学者通过科学研究来考察人格过程。这些研究多数采用的是假设一检验法,其中的假设来源于理论推断。然后,通过研究检验这些假设,使理论得到或得不到支持。好的理论具有简约性,而且能够生成许多可检验的假设。

(2)自变量和因变量是研究设计的基本要素。自变量能否被研究者操纵,是人格研究的一个主要问题。当研究者考察的是不可操纵的变量时,他们就不能做出肯定的因果推断。事先预测结果比事后解释更好,因为后者不能进行假设检验。研究者逐渐认识到,有必要重复验证他们的研究发现,但是,某种结果重复多少次才能获得可靠的信息,仍是有待解决的问题。

(3)一些人格研究者采用个案研究法。即对一个人(有时候是几个人)进行深入考察的方法。虽然个案研究有一些局限性,如不宜向其他人群推论,但是和其他方法相比,它也有自已独特的优势。

(4)研究者运用统计检验来确定他们所发现的组间差异是偶然变化,还是代表真实的实验效应。人格研究者在分析数据时,经常用到相关系数。相关系数表明两个测量之间相关的方向和大小。

●如何理解催眠

社会认知理论:原因并非完全由于催眠师的暗示,而是由于受试者在动机\情绪与期待上认同催眠师所说的境界,主动与之合作,类似演

员与导演的关系,在催眠师的诱导下,全神贯注,投入了一种“假戏真做”的忘我境界

。精神分析‘’新分裂论自我创造出一个独立区域,催眠中浮现出来的过去的无意识内容被存入这个独立区域。在催眠中,自我对这个独立区域的信息进行监控,并在催眠结束后将它排除在清醒的意识之外。根据这一理论,深度催眠的人出现一种意识分裂。他们意识的一部分进入一种变异状态,但另一部分仍清醒地指导催眠中发生的事,这一部分像一个隐蔽的观察者一样监控着情境,而意识中被催眠的部分并不知道有观察者这一部分。

埃里克森

佛洛依德(发展理论)

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

马斯洛区分了两种动机分别为;匮乏需要(deficit needs, or D-needs ):由于一些基本需要的缺乏而产生的,包括饥饿、渴以及希望得到他人的尊重。也叫基本需要(basic needs)

成长需要(growth needs):无私地给别人爱和最大限度地发挥个人潜能,也叫存在需要(being needs or B-needs)

(1)生理需要是维持个体生命存在的需要,是人的各种基本需

要中最基本的一种需求,包括食物、空气、饮水、睡眠和性等。

马斯洛认为,在所有需要中,生理需要占据绝对优势地位。

在现代社会生活条件下,对于大多数人来讲,生理需要是容易满足的。

所以生理需要在人们生活中只起着一小部分作用。

(2)安全需要要求职业安全、生活稳定,希望免于灾难、未来有保障具体表现:个人安全的成分,如安全、稳定、保护;社会安全的内容,像人对秩序、法律、和平、安定等方面的需求倾向。

如果安全需要得不到满足,人们就会产生威胁感和恐惧感。

(3)爱与归属的需要是指个人对感情、爱、友谊和对群体或团体组织

归属的需要,如人们在生活中对家庭、孩子、同事、朋友之间亲密关系的渴望,希望在家庭和团体中有一个位置。爱的需要既包括给予别人的爱,也包括接受别人的爱。如果无法满足归属和爱的需要,就会产生孤独感和被遗弃感。

(4)自尊的需要,如自尊心、自信心,对独立、知识、成就、能力的

需要等受到他人尊重的需要,渴望名誉与声望如果无法满足自尊和被他人尊重的需要,就会产生自卑、无助、沮丧的情绪

(5)自我实现的需要就是促使自己的潜能得以实现的趋势。这种趋势

是希望自己越来越成为所期望的人物,完成与自己的能力相称的一切。最高等级的需要有自我实现需要的人,似乎在竭尽所能,使自己趋于完美充分地、活跃地、忘我地、集中全力全神贯注地体验生活

解释;象阶梯一样,从低到高。在高层次的需要充分出现之前,低层次的需要必须得到适当的满足。但有例外。这五种需要不可能完全满足,愈到上层,满足的百分比愈少。在进入高一级需要之间,低一级地需要无需得到百分之百的满足。任何一种需要并不因为满足而消失,高层次需要发展时,低层次需要仍然存在。在不同文化中,满足每一种需要的方式不同。行为是受多元动机(需要)驱动的结果。同一时期,个体可能同时存在多种需要,每一个时期总有一种需要占支配地位。

理性情绪疗法

投射测验

指给受试者提供一些模棱两可的刺激—模糊或暗示性的图形或图画—再请被试来描述它们。一般来说,他们的回答揭示了部分或全部的无意识冲突、恐惧、期望和动机。

投射测验的分类;罗夏墨迹主题统觉测验TAT 画人测验模糊图片

有意识应对焦虑策略

问题中心策略直接关注问题,以克服焦虑

情绪中心策略,减轻伴随问题而来的情绪压力

回避应对策略试图把引发焦虑的情境排除在意识之外来应对焦虑

论述题

1、针对于一个实验进行概述

在研究人格特质的遗传力中环境和遗传分开的研究方法:

双生子研究

领养研究

双生子领养研究

双生子研究

假设:因为环境对人格形成的影响在这两对双生子中起着同样的作用,所以如果遗传对人格也有影响,那么同卵双生子会比异卵双生子更相像。

同卵双生异卵双生

环境

遗传

结果:对成年双生子进行大五维度测试,发现,同卵双生子得分的相关系数为0.50左右,而异卵双生子得分的相关系数为0.25~0.30之间。

行为遗传研究者进一步计算,得出在成年人稳定的人格特质中,大约40%是从父母那得来的。

领养研究

孩子一出生即被别人抚养的情况下,遗传和环境的影响不再混在一起例子:在一个家庭中,有一个孩子是领养的,另一个是亲生的。那么亲生的孩子更像父母;而领养的孩子更像他本来的亲身父母(虽然他

们从未相见)PS,说服力不高,很可能存在潜在环境的不同

双生子领养研究

实验:

A组:同卵双生子出生就离开父母,被不同家庭领养。相同基因不同环境—分开抚养

B组:同卵双生子在同一家庭中成长。相同基因相同环境—一起抚养

结果:

A组双生子之间和B组双生子之间都存在很高的相关性。也就是说不管环境如何,双生子(的人格特征)之间都高相关系。而这正是遗传带来的结果。

估计出人格中有50%的差异要归于遗传。

2、佛洛依德人格理论模型

一、脑解剖模型——两部人格观无意识为核心的“两部人格观”

意识:是人格的最表层部分,它由人能随意想到、清楚觉察到的主观经验所构成,具有逻辑性、时空规定性和现实性

前意识:位于意识和无意识之间,由那些虽不能即刻回想起来,但经过努力就可以进入意识领域的主观经验所组成。前意识—检查作用,即不允许那些使人产生焦虑的创伤性经验、不良情感,以及为社会道德不容的原始欲望和本能冲动进入意识领域,而把它们压制在无意识之中。

无意识:不曾在意识中出现的心理活动和曾是意识的但已受压抑的心理活动,主要是原始的冲动和各种本能、通过种族遗传得到的人类早期经验以及个人遗忘了的童年时期经验和创伤性经验、不合伦理的各种欲望和情感

结构模型——三部人格观本我、自我、超我“三部人格结构说”

自我自我的行为遵循现实原则,即自我的主要工作是以考虑情境现实性的方式满足本我。自我能在意识、前意识和无意识之间自由活动本我人出生时,只有一个我—本我,婴儿是完全的无识。本我,是我的自私部分,与满足各人欲望有关。本我采取的行为遵循快乐原则。本我是完全无意识的。本我一部分分化出来成为自我。自我是本我的执行我

超我在成长中,自我除了考虑现实因素,还逐渐受到更多的教育和社会化,社会规则主要是父母的价值和标准发展出了超我超我代表社会的、特别是父母的价值和标准。按道德原则进行行为。超我用罪恶感对自我进行惩罚。超我还有自我评价和自我控制的功能。

生本能和死的本能

生本能;生或性的本能

死本能;死与攻击的本能

人格心理学复习重点

人格心理学复习重点 一、填空题 1.人格心理学研究的途径有:临床法、相关法、实验法 2.人格的特性有:整体性、稳定性、独特性、社会性 3.人格心理学研究的主要领域有:人格结构、人格动力、人格发展、人格适应、人格评估 4.四种基本的人格理论范型是:精神分析范型、特质论范型、学习论范型、现象学范型 5.弗洛伊德把焦虑分为三类,即现实性焦虑、神经性焦虑、道德性焦虑 6.弗洛伊德的心理性欲发展阶段为:口欲期、肛欲期、性器期、潜伏期、生殖期 7.主要的心理防御机制有:压抑、升华、理智化、反向、否认、投射、替代 8荣格的集体潜意识中的原型主要有:人格面具、阿尼玛、阿尼姆斯、阴影、自性 9.阿德勒的两种错误的生活风格是:自卑情结、优越情结 10.霍妮提出的神经症的三大类型指:远离众人、接近众人、反对众人 11.人格测验最常用的方法有自陈式问卷、投射测验 12.1937年,美国心理学家奥尔波特发表名著《人格:心理学的解释》,标志着人格心理学诞生 13.人格动力:洛伊德是性本能、荣格是生命力、阿德勒是自卑感、马斯洛是自我实现 14.14.艾森克的人格维度是指:内外向维度、神经质维度和精神质维度 15.斯金纳提出了两种条件反射:经典条件反射、操作性条件反射 16.罗杰斯“机能完善者”:经验的开放、协调的自我、机体估价过程、无条件积极自我看待、和睦相处 17.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宿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需要 18.多拉德与米勒冲突类型:双趋冲突、双避冲突、趋避冲突、双重趋避冲突 19.卡特尔将人格特质分为表面特质、根源特质;将人的智力分为晶体智力、流体智力 21.艾森克把人格层次分为特殊反应、习惯反应、特质、类型四个水平 22.心理学的三大势力分别是精神分析、行为主义、人本主义 23.大五人格的维度有:外向性、宜人性、尽责性、神经质、开放性 24.Funder现实准确性模型包括:良好的判断目标、良好的特质、良好的信息、良好的判断者

人格心理学重点

名词解释 1.人格概念 人格可以定义为源于个体自身的稳定行为方式和内部过程。 它包括两部分。第一部分讲稳定行为方式。人格研究者通常认为它们指的是个体差异。在这里。重要的一点在于人格是稳定的。我们可以跨时间、跨情境地审查这些稳定行为方式。 第二部分关注的是内部过程。内部过程和发生在人与人之间的人际过程不同,它是在人的内心发的。影响着人怎样行动、怎样感觉的所有情绪、动机和认知过程. 2.压抑压抑是自我防止引发焦虑的思想观念进入意识领域的一种方法。 3.自我统一性 自我认同感:是一个复杂的内部状态,它包括了我们个体感、唯一感、完整感以及过去与未来的连续性。(自我认同”成为青年面临职业、婚姻、学业选择时的无声标准) 4.操作性条件反射: 操作性条件反射关注某种类型的结果对行为出现频率的影响。使先前一个行为出现频率增加的结果称作强化,使行为减少的结果称作惩罚。一种后果是强化还是惩罚取决于人和情境。如果你饿了,草莓冰

激凌大概就是强化。但是如果你不喜欢草莓冰激凌,或者你特别冷,草莓冰激凌就是惩罚。 5.核心特质(central traits)它是人格的构件。每个人都有几个彼此相联系的重要特质构成其独特的人格。它虽然不如基本特质那样对行为起明显的支配作用,但具有很好的概括性,对人格有一般意义的倾向 6.自我图式 是关于自我的认知表征,我们用它来组织和加工与自我有关的信息。你的自我图式是由你最重要的行为和特征组成的。 7.潜意识: 无意识:不曾在意识中出现的心理活动和曾是意识的但已受压抑的心理活动,主要是原始的冲动和各种本能、通过种族遗传得到的人类早期经验以及个人遗忘了的童年时期经验和创伤性经验、不合伦理的各种欲望和情感 8、个人建构:用来解释和预测事件的认知结构叫做个人建构 9、图式(schemas) :是指能帮助人们知觉、组织、获得和利用信息的认知结构。 解答 霍妮对神经症的观点和分类 1 接近人群—“如果我顺从,别人就不会伤害我”强调自己的无助感

人格心理学重点整理

一、什么是人格?人格的基本涵义 “面具”是随人物角色不同而变换,表现角色的特点和人物性格。 心理学用面具转意为人格 人格包含两层意思: 1 个人在人生舞台上所表现的各种言行,为人格的“外壳”; 2 个人蕴藏于内的人格特点,即“面具”背后掩盖着的自我,即人格的“内在品质”。 人格定义举例: 人格是个体思想、感情、意向和行为的特有整合 人格包含着区别于他人的稳定而统一的心理品质 人格是探讨完整个体与个体差异的领域 人格是稳定的行为方式和发生在个体身上的人际过程(伯格) 人格是认知、情感和行为的复杂组织,它赋予个人生活的倾向和模式(珀文) (二)、人格的特征 1 、人格的整体性 人格由多种成分构成,具有内在一致性,受自我意识调控 2 、人格的稳定性 (1)人格的跨时间持续性 (2)人格的跨情境一致性 二、人格心理学概念 人格心理学是以心理学范型研究人格的学科 人格心理学是以心理学观点研究人格的结构、动力、发展和适应的事实与规律的心理学分支学科 人格心理学的历史与发展 1937年著名美国心理学家阿尔波特发表其名著《人格∶心理学的解释》,标志着人格心理学的诞生。 但人类对人格的探讨早在2000多年前在中国和古希腊就已开始。 三、人格心理学的主要研究领域 (一)人格结构 用来解释个体差异的概念。 “特质”“类型”“自我”“需要” (二)人格动力 个体特征性行为的内在原因。 (三)人格发展 个体自出生至老年的整个生命全程中人格特征的表现,随年龄和习得经验的增加而逐渐改变的过程 (四)人格适应 个体与其生活环境保持和谐状态所表现的行为反应。

四、什么是人格适应、人格结构、人格动力、人格发展?(答案在第三题) 人格结构论 弗洛伊德的基本精神分析观点 ①、人是一个能量系统,但能量有限 ②、若以某种方式释放了能量,以另一种方式释放的能量就会减少 ③、人的精神活动能量来源于本能,它推动个体行为的内在动力 五、弗洛伊德的早期人格结构说与后期人格结构说有什么不同? 早期人格结构说: 意识(这里指人格)由三个部分所组成: (一) 意识 是人格的表层部分,它是人能随意想到、清楚觉察到的主观经验所组成。特点是具有逻辑性、时空规定性和现实性. (二) 前意识 1 .位于意识和潜意识之间,由那些虽不能即刻回想起来,但经过努力就可以进入意识领域的主观经验所组成。2. 作用——检查作用 (三)潜(无)意识 1. 人格结构的深层部分是潜意识,弗洛伊德把它定义为不曾在意识中出现的心理活动和曾是意识的但已受压抑的心理活动。 2. 影响 无意识是人格结构中最大、最有力的部分。虽然,在通常情况下,我们并不意识到它的存在,但它对于我们的一切行为都产生影响 潜意识在人格结构中的重要地位 他借用了费希纳的冰山类比。 人格结构冰山图 后期人格结构说: 本我(id)、自我(ego) 、超我(superego) 本我:个体生来时的心理状态,由原始本能组成,满足个人当前需要。确切译人的动物性。快乐原则 自我:可意识到执行思考、感觉、记忆、判断的部分。由本我分化出来,协调本我和超我的需要,若不协调会焦虑,遵循现实原则 超我:代表理想部分,是父母、社会向个体灌输的传统价值观念和社会理想的人格结构,监督、批判、管束自己的行为。良心和理想自我的原则。 人格发展阶段论 一、性的概念 (一)性本能弗洛伊德的两个著名断言之一就是:性本能冲动对人心理健康与人格发展,乃至对整个人类科学文化的极端重要性。 弗洛伊德解释说,人有两种主要的生物本能,一种是维持个体生命的生存本能,另一种是延续种族的性本能或生殖本能。在弗看来,生存本能与性本能相比,对于人精神活动和心理发展的意义不大。 (二)分类一般人都把性和生殖看成是同义语,弗则不然,他主张性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人格心理学主要知识点

人格心理学主要知识点 人格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领域,研究个体的人格特质、 人格结构、人格发展以及人格与行为之间的关系。以下是人格心理学 的主要知识点: 一、人格特质理论 人格特质理论认为,人的个体差异可以通过一系列固定的维度来描述。其中最为著名的理论是五大人格特质模型,也称为“大五人格模型”,包括开放性、责任心、外倾性、宜人性和神经质。 二、人格结构 人格结构是指人格特质之间的关系和组织方式。常用的人格结构理 论有心理动力学理论和认知社会学理论。心理动力学理论将人格结构 分为意识、前意识和潜意识三个层次;认知社会学理论将人格结构视 为认知过程和社会环境的相互作用。 三、人格发展 人格发展研究探讨人格是如何从出生开始逐渐形成和发展的。根据 爱因斯坦的生命周期理论,人的人格经历了婴儿期、童年期、少年期、青年期、中年期和老年期阶段,每个阶段都有不同的发展任务和特点。 四、人格测量 人格测量是评估个体人格特质的方法与技术。常用的人格测量工具 有自我报告问卷、心理测验和项目ive测验。其中,最常用的自我报告

问卷包括NEO-PI-R(大五人格量表)、MMPI(明尼苏达多项人格评 定量表)等。 五、人格与行为的关系 人格与行为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人格特质可以影响个体的认知、情感和行为反应方式。另外,人格特质也可通过社会情境的选择和适 应来表现出来,从而影响个体的行为表现。 六、人格障碍 人格障碍是指个体人格发展不正常,出现明显的偏离常态的人格特征。根据DSM-5(《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五版)的分类,人 格障碍被分为三个群体:奇怪型、情绪不稳定型和尖锐型。每一类人 格障碍都有独特的症状表现和治疗方法。 总结: 人格心理学是研究人类个体的人格特质、结构、发展和与行为之间 的关系的学科领域。了解人格心理学的主要知识点,有助于我们更好 地理解和解释人的个体差异,以及人格与行为的关系。通过适当的人 格测量和评估,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自己和他人的人格特点,从而 更好地发展个人潜能与实现自我价值。

人格心理学重点整理

人格心理学重点整理 一、引言 人格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研究人类个体的心理特 征和行为模式。本文将围绕人格心理学的重点内容展开整理,探讨人 格的定义、形成和发展,以及人格心理学的应用等方面进行阐述。 二、人格的定义与特征 人格是指个体在个体差异和相对稳定的行为模式上表现出来的一种 心理特征。人格的形成受到遗传、环境和个人经验等因素的综合影响。人格特征包括情绪、动机、价值观、认知方式等多个方面。 三、人格的形成与发展 1. 遗传因素与人格:遗传研究表明,人格有一定的遗传倾向,如外 向性格与神经传递物质多巴胺之间存在关联。但遗传并不是决定性因素,环境和个人经验同样重要。 2. 社会环境与人格:社会环境对人格的形成和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家庭教养方式、学校教育、文化背景等社会因素都会塑造个体的人格 特点。 3. 个人经验与人格:个体的个人经验也是人格发展的重要因素。个 体在面对挫折、成功、失望等各种经历时,会建立自己的人格特点和 心理防御机制。 四、人格心理学的理论与模型

1. 心理动力学模型:弗洛伊德的心理动力学理论认为,人格有意识、潜意识和超我三个层面构成。人格的形成和发展主要受到潜意识的冲 突和倾向的影响。 2. 人际交往模型:霍兰德的人格类型理论认为,个体在事业选择和 职业发展中,会根据自己的人格特点选择适合自己的工作环境。 3. 五大人格特质模型:五大人格特质模型认为,人格可以通过五个 维度进行描述,包括开放性、尽责性、外倾性、宜人性和情绪稳定性。 五、人格心理学的应用 1. 临床心理学:人格心理学在临床心理学中有广泛应用,可以帮助 评估和诊断患者的人格特征,指导心理治疗和康复过程。 2. 教育心理学:人格心理学对教育领域也有重要意义,可以帮助教 师更好地理解学生的个体差异,采用针对性的教学策略,促进学生的 全面发展。 3. 职业发展:人格心理学可以帮助个体选择适合自己人格特点的职业,指导职业规划和发展道路。 六、人格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1. 问卷调查法:通过编制适当的问卷,采集被试者的自我描述和评估,以了解其人格特征和特点。 2. 实验研究法:通过实验设计,观察和测量被试者在特定条件下的 行为和反应,以揭示人格特征和行为模式。

人格心理学主要知识点归纳

人格心理学主要知识点归纳 人格心理学是研究个体心理特质和行为模式的学科领域,它探讨了 人们为什么表现出不同的个性和行为方式。本文将对人格心理学的主 要知识点进行归纳,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一领域的内容。 一、人格的定义与特征 人格是指个体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的相对稳定和长久的心理特质。它包括了个体的认知、情感、动机和行为等方面。人格是在遗传 和环境的相互作用下形成的,有着独特的个体差异。 人格的特征主要包括稳定性、内部一致性和个体差异。稳定性意味 着人格在时间上相对稳定,不会轻易改变。内部一致性指人格的各个 部分相互协调、相互一致。个体差异则体现了不同人之间的特质和行 为差异。 二、人格理论 1. 特质理论 特质理论认为人格可以通过特定的特质维度来描述。其中最有代表 性的是五因素模型,也称为“大五人格模型”。它包括外向性、宜人性、尽责性、神经质和开放性五个维度。每个维度都代表了一种人格特质 的倾向性。 2. 心理动力学理论

心理动力学理论主要由弗洛伊德提出,认为人格受到潜意识的驱动 和冲突的影响。这一理论关注个体的内心冲突以及童年经验对个性和 行为的影响。 3. 行为主义理论 行为主义理论强调人格的形成和塑造是通过对环境刺激的学习和响 应来实现的。它对外部刺激和行为的关系进行研究,认为人的行为主 要是受到环境的塑造和反馈的影响。 三、人格发展与心理成长 人格发展是指人格在个体生命过程中的演变和变化。人格的发展主 要受到遗传、环境和个体努力的影响。 在心理发展方面,有许多重要的理论模型,如爱泼斯坦的心理社会 发展理论和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阶段理论。这些理论探讨了人格形成 和发展的关键阶段,从婴儿期到成年期不同阶段的心理任务和发展任务。 四、人格测量与评估 为了研究和评估人格特征,人格心理学采用了各种测量和评估方法。其中最常用的工具是人格问卷调查和项目性测验。 人格问卷调查通过让被试回答一系列与人格有关的问题,以评估个 体的特质和倾向性。项目性测验则要求被试根据自己对一些情境和刺 激的反应选择适当的行为。

人格心理学重点

一、选择填空 1、1937年,美国心理学家奥尔波特发表名著《人格:心理学的解释》,标志着人格心理学的诞生。 2、人格心理学产生的来源最主要有两个:一是心理测量运动,二是临床精神病学的发展。 3、1900年,弗洛伊德发表《梦的解析》,标志着古典精神分析的形成。 4、弗洛伊德提出的几种防御机制:压抑、否认、投射作用、合理化作用、移置、 反向作用、认同作用、固着作用、升华作用、退化作用。(KP84) 5、性心理发展的五个阶段:口腔期(动欲区:口腔)、肛门期(动欲区:肛门)、性蕾期(动欲区:生殖器)、潜伏期(性欲被移置为替代性的活动)、生殖期(动 欲区:生殖器) 6弗洛伊德的研究方法:自由联想法、梦的分析(两种方式:符号化、梦的制作)、日常生活中的心理分析、幽默。 7、1911年,阿德勒创立了“个体心理学”。 8、阿德勒人格动力概念:器官缺陷、自卑感、追求优越与社会兴趣。 9、1939年,哈特曼发表著名的《自我心理学和适应问题》一书,标志着自我心理学正式成立。 10、人格发展的八个阶段:基本信任对基本不信任(0~1岁)自主对羞怯和疑虑 (1~3岁)主动对内疚(3~6岁)勤奋对自卑(6~12岁)同一性对角色混乱(12~20 岁)亲密对孤独(20~25岁)繁殖对停滞(25~65岁)(KP116-118) 11、霍妮提出了神经症的双重衡量标准:文化标准和心理标准。 12、弗洛姆把人的性格分成两个部分:个体性格和社会性格。 13、卡特尔把动力特质分为三种:能、外能(包括态度和情操)和辅助。 14、默里创立了研究无意识心理过程的著名方法,即“主题统觉测验”。 15、荣格强调人格的统一性与整体性。三个不同层次人格结构:意识、个体潜意识、集体潜意识。 16、荣格根据两种态度或倾向性,把人划分为内倾型和外倾型。 提出四种心理功能:思维、情感、感觉和直觉。 17、艾森克认为存在着三个基本的人格类型或人格维度:外倾性(内外倾)、神经质和精神质。 三个基本维度的生物学基础:内外倾(皮层唤醒水平)、神经质(边缘系统)、精神质(男性生物特性,特别是雄性激素分泌) 18、斯金纳将强化按间隔时间和频率特征分为两大类:连续强化和间歇强化。 19、多拉德和米勒认为学习的发生离不开四个要素,它们是:内驱力、线索、反应和强化。 20、学习就是在各种习惯族系等级系统中,反应等级不断重新组合的过程。 21、多拉德和米勒将原有反应等级不能解决当前问题的情况叫做学习困境(学习的前提/基础)。 22、冲突的种类:接近一接近冲突(指两个目标具有同等的诱惑力,都是诱发接近趋向的目 标时所发生的冲突) 回避一回避冲突(指一个人必须在两个否定目标中选择其一,即同时面对 两个目标都只能诱发回避趋向时所发生的冲

《人格心理学》考试复习重点整理

1人格的科学研究 1.1人格是什么? 答: 西方学者:1、指个人在舞台上表演出来的各种行为,即表现于外给人印象的特点或公 开的自我。 2、指个人蕴藏于内且外部未能显露的特点,即被遮蔽起来的真实的自我。 东方学者:人格可以界定为“个体内在的行为上的倾向性,它表现为一个人在不断变化中的全体和综合,是具有动力一致性和连续性的持久的自我,是人在社会化过程中形成的、给予人一定特色的身心组织”,是“个体在遗传素质的基础上,通过与后天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和独特的心理行为模式”。 1.2 人格的3种研究方法: ①临床研究: 又称个案研究,以独特的个体为研究对象,通过谈话、观察、作品分析等途径广泛 收集材料,对个体的人格进行全面而准确的定性描述,从而系统、深入地研究人格,其特点是对单个人或单个群体进行深层的考察 优点:临床法的运用,能够提供对多种多样的现象和整体人的机能的观察机会,能形成无数新的假设和观察。 缺点:1、个案的推广问题 2、确定因果关系的问题

3、在临床研究中,研究人员的主观推断往往会妨碍研究的客观性 ②相关研究 相关研究主要运用测量与统计的方法,在相同条件下考察一组被试的两个或多个变量之间的定量关系,由此确定被试之间在某种人格特征下的差异,在多种人格特征之间、人格特征与别的因素之间的联系或相关性情况。 优点: 1、相关研究一般比临床研究和实验研究更容易操作,且更节省时间 2、由于相关研究无需严格控制与操纵变量,这使得其结果比实验研究更可能符合研究对象的自然形态与实际情况,减少研究的认为因素,提高其生态效度。 3、相关研究使我们可以研究实际上或伦理、法律上无法控制或操纵的变量。 4、在现实中存在许多不同因素之间相互作用、互为因果的关系,对于这种情况我们没有必要通过实验法来确定他们之间谁是因,谁是果。 缺点:相关研究的结论充其量只能表明事物之间有无关系或联系,它无法揭示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而且,看似相关的两组变量很可能只是一种表面上的相关或假相关,或者他猛可能同时受第三个变量的共同影响,即两组变量只是构成一种共变关系。 ③实验研究 要求严格控制条件,系统地操纵某个或多个变量(自变量),以期导致另一个或另一些变量(因变量)的某种变化,据此作为因果性的推论。 优点:客观性、可操作性、可验证性、可重复性 缺点:研究者对变量的操控导致人为的影响难以排除 2 人格的发展

人格心理学主要知识点总结

人格心理学主要知识点总结人格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个分支,研究个体的行为、思维和情感方面的差异,探索个体形成和发展的原因及其对人类行为的影响。以下是人格心理学的主要知识点总结: 一、人格的定义与构成 人格是个体独特的心理特征和行为模式的组合,是个体对外界刺激做出的相对稳定和一致的反应方式。人格构成包括遗传、环境和社会文化等因素的相互作用。 二、人格的维度和特质理论 1. 维度理论:人格维度是用来描述和评估人格的特征的不同维度或因素。最经典的人格维度有五大特质维度模型(大五模型),即外倾性、神经质、开放性、宜人性和尽责性。 2. 特质理论:特质是人格的基本构成单位,是相对稳定和持续存在的个体特征。这些特质可以通过评估工具(如问卷调查)来测量和描述。 三、人格发展理论 1. 心理动力学理论:心理动力学理论认为,人格的发展受到个体内心冲突和童年经历的影响,特别是父母关系和童年阶段的经历对人格的形成有重要影响。

2. 社会认知理论:社会认知理论关注人格形成过程中个体的认知和 社会学习,强调环境和个体相互作用对人格的塑造作用。 四、人格测量和评估 1. 自我报告问卷:自我报告问卷是最常用的测量人格的方法,通过 个体自我评估来了解其对自己人格特征的认知。 2. 项目测验:项目测验是一种通过对个体对事物偏好、态度或对别 人的评价等进行选择或排序来推测其人格特征的方法。 3. 项目性格测验:项目性格测验以个体对描述性词语做出反应,从 而评估其可能的人格特质。 五、人格与行为关系 人格心理学研究了人格特征与个体的行为表现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人格特质对情绪状态、社会行为、工作态度和心理健康等方面都 有显著影响。 总结: 人格心理学涉及了人格的定义与构成、人格的维度和特质理论、人 格发展理论、人格测量和评估以及人格与行为的关系等方面。通过了 解这些主要知识点,可以帮助我们更加全面地理解和解释个体的行为、思维和情感差异,为个体的发展和调适提供有效的支持和指导。

人格心理学 知识点归纳

人格心理学

第一章绪论 一、人格:人格是个体在先天生物遗传素质的基础上,通过与后天社会环境的相互作用而形 成的相对稳定而独特的心理行为模式。 二、人格的四大特性: 1.整体性:精神分裂症:是精神内部的分裂,统一性的丧失,精神的内部分裂是此 病的本质。人格虽有多种成分和特质,但在真实的人身上它们并不 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密切联系,综合成一个有机组织。 2.稳定性:人格的跨时间的持续性,人格的跨情境的一致性。 3.社会性与生物性:①社会性吧人这样的动物变成社会成员,人格是社会化的人 所特有的;②社会化:个人与他人交往过程中掌握社会经验和行为 规范,获得自我过程。 4.独特性与共同性:人与人之间的心理过程和行为是不相同的,由于人格结构组合 多样性,使每个人格都具有自己特点。 三、学习人格心理学的目的:1.理解人性,了解人类行为的差异性与共同性; 2.预测人的行为; 3.改变人的行为(一定程度上) 四、人格心理学流派:①渗透着各时代主流科学的认识方式; ②面对各个时代临床问题(当时的社会背景与当时需解决的问题); ③渗透着各个时代与人本质的认识(性善与性恶); ④因此,揭示人格不同层次的规律;⑤现代人格研究的六大流派。 ⑴精神分析学派:强调人格发展的动力特征和无意识特征; ⑵特质流派:对人格的不同方面进行分类; ⑶生物学流派:注意生理、进化、遗传因素对人格的决定作用; ⑷人本主义流派:强调人类由低级人格向高级人格的发展,向自我选择、自我实现、 责任感等高级人格发展潜力; ⑸行为/社会学习流派:注意环境(行为强化、社会学习)对人格形成的决定性作用 (内外控,自我效能,习得性无助,性别角色); ⑹认知流派:强调同样的外在条件下,不同的人格发展方向。 五、人格心理学的建立(心理测量运动:高尔顿、卡特尔、比纳) 六、科学人格心理学得发展:第一阶段:20世纪30年代至60年代,是人格心理学中主要 人格理论体系的建立时期; 第二阶段:20世纪70年代至今,出现了综合化的趋势 (专题化、小型化、人格的认知研究大行其道,重视 文化因素对人格的影响,人格的生物基础研究)。 七、人格心理学研究工具:1.面试、观察 2.量表问卷 3.投射测验 八、主体统觉测验(看图片讲故事) 九、人格研究方法:1.量的研究(实验研究、相关研究等) 2.质的研究(个案研究):①少女杜拉的故事(弗洛伊德) ②小阿尔伯特学会害怕老鼠(华生) ③猫鼠共存(郭任远) ④大量的心理治疗效果个案报告 3.内省、观察与思辨:①弗洛伊德对人格结构研究 ②荣格对荣格维度研究 ③马斯洛对人的需求层次的研究

人格心理学重点整理(郑雪)

人格心理学重点整理(郑雪) 人格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格的学科,它主要涉及人类个体的身心特性、行为模式以及 认知方式等。本文将从人格理论、人格发展、人格评价等方面对人格心理学进行重点整理。 一、人格理论 1. 特质理论:特质理论认为,人格是由若干不同的特质所组成的。这些特质是稳定的、继承自父母并随着时间推移而不断发展的。美国心理学家戴维斯认为,人格特质应该 包括宏观特质和微观特质两个方面。 2. 人格类型理论:人格类型理论主要关注人格的类型分类和描述,旨在发现不同类 型的人格构成。 3. 生命历程理论:生命历程理论认为,人格是在一系列阶段性交错的过程中形成并 回应外部和内部环境的。这个过程是由环境、认知和情感共同作用的结果。 4. 人格结构理论:人格结构理论是从认知和心理过程中的角度出发来解释人格的。 它尝试着将人格特质与认知处理方式和心理构造相匹配。 二、人格发展 1. 遗传因素对人格发展的影响:研究表明,高度遗传特质如情绪不稳定性和外向性 是在遗传水平上发生的。而且,基于父母的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差异,儿童的人格特质也 是多种多样的。 2. 生物学因素对人格发展的影响:生物学因素包括脑功能、大脑结构和生化过程等,它们对人格发展的影响是持续而渐进的。 3. 社会因素对人格发展的影响:社会因素包括家庭、学校、同侪、文化环境和社会 影响等。研究表明,这些因素可对人格发展产生显着的影响,特别是在儿童和青少年阶段。 三、人格评价 1. 自我报告:自我报告是人格评价的一种方法。它是由个体自己描述自己的人格特 质和行为模式的一种方式,这种方法是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2. 直觉性评价:直觉评价是指从第三方评价者的直觉或经验中得到的评价。这种方 法通常用于研究某些候选人或员工的行为准则、工作能力和领导风格等。 3. 客观性评价:客观评价是指使用心理测量学工具来评估人格。这种方法基于标准 化的测量结果,并考虑到多个观察者和多个维度评估。

人格心理学知识点

1.人格:所谓人格是指稳定的行为方式和发生在重于合作。 个体身上的人际过程。集体主义文化中的人倾向于把自己归属于一个较大 情境和人格共同决定着人的行为。的群体,如家庭、宗族或国家。这里的人对合作的兴趣胜 2.人格理论有六个主要流派:精神分析流派、特于对竞争的兴趣。 质流派、生物学流派、人本主义流派、行为主义和社会学6.信度:是指一个测验结果是否稳定的程度。有两 个指标,一是指该测验在不同时间测M是否前后一致。另 3.对于攻击性的解释: 一个指标是内部一致性。 (1)经典的精神分析流派认为,每一个人都有一种 自我毁灭的无意识的欲望。正常的健康的人是不会自我 伤害的,这种自我毁灭的冲动就会转向外面,以攻击的 方式向别人表达出来。另一些精神分析家解释说,当人要达到自己目标的行为受阻时,就会产生攻击行为。 (2)特质流派的人格理论家看重攻击行为稳定性的 个体差异。他们认为,小时候攻击性强的个体,长成大 人后也容易出现攻击性。 (3)生物学流派的人格理论家也认为人格具有相对 稳定性,遗传是攻击稳定性的原因之一。 (4)人本主义的人格理论家认为人的本性是善良的,富足和充满鼓励的环境可以培养我们乐观和善的个性;当莫些因素妨碍了我们的自然生长时,就会出现问题。 (5)行为主义和社会学习流派认为,攻击行为是学习得到的。当个体的攻击行为受到强化时,这种行为就会增加出现的可能。 (6)认知流派的人格理论家着重探索富有攻击性的 人是怎样进行信息加工的。人在一种情境下是否做出攻 击性行为,取决于人们怎样对他们做出解释。 4.对于抑郁的解释: (1)精神分析流派的创始人弗洛伊德认为,抑郁是一种转向内心的愤怒。处于抑郁中的人,存有一种无意识的愤怒和敌意感。 (2)特质流派的人格理论家着重查明哪些人容易抑郁。他们认为,个体目前的一般情绪水平是预测他未来的情绪,包括是否抑郁的很好的指标。 (3)生物学流派的人格理论家从抑郁的稳定性角度出发,认为有的人可能生来就具有对抑郁的敏感素质。生来就具有这种脆弱素质的人在面临压力生活事件面前比一般人更容易做出抑郁的反应。 (4)人本主义的人格理论家认为经常抑郁的人是 那些不能建立良好自我价值感的人。 (5)行为主义和社会学习流派的人格理论家认为,抑郁是生活中缺乏积极地强化物所致。你觉得没意思,不想干事,是因为你没有认识到生活中有什么值得干的事。 (6)认知流派的人格理论家认为,一个人是否抑郁,取决与他们如何解释自己控制环境的这种无能。如果一个 人将这种无能归因为稳定的、内在的、不可控的,他就 会抑郁。 5.个体主义文化和集体主义文化 个体主义文化强调个人的需要和成就,生活在这种文化中的人倾向于把自己看做独立的、独特的人。竞争 7.效度:是指一个测验所测M的东西在多大程度上符合原本要测M的东西。有四个方面的内容,表面效度、 相容效度、判别效度以及行为效度。 8.弗洛伊德发现,即使不用催眠术病人在正常状态 下也能描述以前隐藏的经历,这一技术称为自由联想。 9.弗洛伊德根据脑解剖模型,把人格分为意识、前意识和无意识。意识是指正在意识到的想法;大M的 可再现的记忆的信息构成了前意识;内心想法的主体位 于无意识当中,这是无法宜接接触的东西。 10.弗洛伊德又创造了结构模型,把人格分为本我、自我和超我。 人一出生只有一个人格结构,即本我。本我是我的 自私部分,与满足个人的欲望有关,遵循快乐原则。 生命的头两年,随着儿童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人格的 第二部分,自我就逐渐发展起来。自我遵循现实的原则。 到了5岁左右的时候,人格的第三部份一一超我开始形成。超我遵循道德的原则。 11.弗洛伊德认为,焦虑可以分成三种: (1)现实焦虑或客观焦虑。这类焦虑的原因是生活中的客观事件,例如考试、求职或摆在眼前的一个棘手的问题。当事件或问题解决以后,焦虑自然也就消失了; (2)神经性焦虑。弗洛伊德认为,人格可分为三层结构:本我、自我和超我。本我代表人的生物本能,遵循 "享乐主义"原则。超我代表的是心理功能中的道德分支,控制本我,使人的行为符合社会规则。自我则在本我、超我和现实中间起着协调作用。一些不为社会所允许的本我冲动将被压抑到潜意识中。神经性 习流派以及认知流派。

人格心理学重点

人格心理学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 1.特质 特质是人格的基本单位,是一般化了的,个人所具有的神经心理结构,它有使多种刺激在机能上等价的作用,并有引起和导致一贯的适应和表现行为的能力。 2.中心特质 构成个体独特性的几个重要特质,每个人大约有5-10个。它的概括性比首要特质低,是构成人格结构的主要成分。它是由一些在某种程度上独立而又彼此联系的特质构成的。 3.首要特质 一个人具有的最典型、最有概括性的特质,它影响一个人行为的方方面面。4.次要特质 个体的一些不重要的特质,往往只在特殊情况下表现出来,只有关系非常近的人才知道。次要特质接近于习惯或态度,但比这两者都更具有概括性。 5.主观幸福感 主要是指个体依据自己设定的标准对其生活质量所做的整体评价,是衡量个人生活质量的重要综合性指标。 6.习得性无助感 是指通过学习形成的一种对现实的无望和无可奈何的行为、心理状态。 7.自我效能感 自我效能通常是指个体在从事某种活动之前对自己能否胜任该项活动的一种直觉的或私下的判断。 8.成功智力 能导致个体以目标为导向而采取相应的行动,用以达成人生中主要目标的智力。 9.图式 人脑中已有的知识经验的网络,是帮助我们感知、组织、加工和利用信息的一种假想的认知结构。 10.人格面具 一个人公开展示的一面或精神的外部形象,是为了使个人在社会上得当某种身份的认可而存在的。 11.自我防御机制 自我用来应付本我和超我的压力的手段,自我受到本我和超我的威胁而引起强烈的焦虑和挫折感时,焦虑挫折感将无意识地激活一系列防御机制,以某种歪曲现实的方式来保护自我缓和或消除这种情绪上的不安和痛苦。 12..人格 个体在先天生物遗传素质的基础上,通过与后天社会环境的相互作用而形成起来的相对稳定的和独特的心理行为模式。 13.阿尼玛

人格心理学知识点

第一节人格心理学概述 一、知识点导读 二、知识点 1、简述人格的基本特征 人格具有四个基本特征,它们是人格的稳定性、整体性、独特性和社会性。 (1)人格的稳定性是指人格不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也不随着情境的变化而变化。 (2)人格的整体性是指人格不是孤立地存在着的,而是相互联系,综合成一个有机组织,协调一致地进行活动的。 (3)人格的独特性是指每个人的心理活动与行为方式都是不同的。 (4)人格的社会性是指人格是社会人所特有的。

2、人格研究中,资料来源有哪些? (1)生活资料(L) 指个体的生活史资料,用以了解个体的生活经历 (2)观察资料(O) 指由一些观察者对个体进行观察后所得出的资料 (3)测试资料(T) 指通过一些测试或实验程序,获得被试在测试中、或实验情景里的一系列反应纪录 (4)自我报告资料(S) 当事人通过对自己的评判而得到的资料 3、简述人格心理学的主要研究领域 人格心理学研究的主要领域是:

(1)人格的结构。人格心理学家用人格结构来解释个体差异。如用“特质”和“类型”来解释人们稳定的个别差异。 (2)人格的动力。通过对人格动力的研究了解个体心理和行为的内在原因。 (3)人格发展。对个体自出生至死亡的整个生命全程中人格特征的表现以及随着年龄、习得经验的增加而逐渐改变的过程。 (4)人格适应。个体与其生活环境保持和谐状态所表现出来的行为反应。 第二节人格特质理论 一、知识点导读

二、知识点 4、健康人格具有哪些特点? (1)自我广延的能力 (2)与他人热情交往的能力 (3)情绪上的安全感和自我认同感 (4)具有现实性知觉 (5)具有自我客观化 (6)有一致的人生哲学

人格心理学 考试重点

一、名词解释(10 \ 40) 1、无意识(潜意识):主要是指原始冲动和各种本能,种族遗传得到的、不曾出现过的、被压抑的、个人不可能觉察的心理现象.在人格中占有优势地位。 2、安娜的自我防御机制:是指个体习惯性的一种带有潜意识的反应方式,其目的在于防止自我因挫折冲突引起焦虑的压力。 3、性敏感期:大约从三岁到六岁是性敏感期.在这个阶段,儿童的动欲区转移到了生殖器,儿童通过抚摸、显露生殖器获得力比多的满足。开始有了性别之分,产生有关自己父母的情绪冲突. 4、集体潜意识:位于心灵深处,其基本含意是,在人类历史演化过程中积累下来的祖先经验的积淀.是人类据以做出特定反应的先天遗传倾向,它决定着人的本能. 5、阿德勒-生活风格:阿德勒认为,每个人追求优越的目标不同,所处的环境不同,从而导致追求优越的方式也不同,他把个人追求优越目标的方式称生活风格。 6、阿德勒—机能自主:指成人的行为动机一旦由原初的生物性动机形成为现在的社会性动机,就具有自主支配行为的独立机能,过去的动机与目前的动机在机能上没有联系。 7、斯金纳—强化相依原理:斯金纳认为只要我们把复杂行为分解成一系列小的循序渐进的步骤,精确地安排强化的组合方式,使有机体逐步向目标逼进,学习的过程总会达到成功。 8、马斯洛—自我实现:①作为一种基本需要或动力的自我实现,是实现潜能的过程,而不是一种终结状态,它意味着发展真实的自我、发展现有的或潜在的能力.(2。)作为一种人格的自我实现,是一种存在,而不是一种演变,它往往被视为一种终极状态。 9、维特金-认知方式:又称认知风格,个体对外部世界的某种认识活动特征或方式。 10、米歇尔—自我图式:自我图式是指影响个体关于自己信息的编码、储存和提取的认知结构。“从过去的经验中得到,对自我的认知发现。它组织和指导与自我有关信息的加工。” 11、弗洛伊德—能量投注:能量或力必多倾注于某种对象而使需要得到满足的过程。 12、弗洛伊德—神经性焦虑:担心本我的冲动会战胜自我时所引起的恐惧感。 13、荣格—情结:情结就是一组一组的心理内容(包括观念的和情感的)聚集在一起,缠绕在一起,形成一簇难以解开的心理丛或心理结。 14、弗洛姆—社会性格:同一社会中绝大多数成员所具有的基本性格结构,源于群体的基本和共同的经验。 15、斯金纳—强化:在一种刺激情境中个体的某种反应后果有使该反应出现机率提高的作用。 16、班杜拉—自我效能:个体对自己的行为能力及行为能否产生预期结果所报的信念。 17、马斯洛—约拿情结(害怕成功):天才长陷于一种内心冲突:一方面他像每个正常人一样愿意表达自我,发挥自己全部的潜能;另一方面,他有发现自己要学会像圣经中的约拿一样掩饰自己,贬低自己,来避免他人的攻击。这种内心深处的矛盾冲突就是约拿情结. 18、罗杰斯—现象场:每个人都以独特的方式感知世界,个体对感知过、经历过的事物都赋予一定的主观意义,这些知觉和意义的整体便构成了个人的现象场. 19、罗杰斯—自我概念:在个人现象场中有一部分是关于自我的感知和认识,这就是自我概念.罗杰斯认为,自我概念是自我知觉与自我评价的统一体,它代表个体对自我感知的一种组织化和一致性的模式. 20、凯利—构念:构念是对个体的行为所以如此的解释,是个人对周围世界的看法、解释和赋予意义的过程。

人格心理学纯手打整理重点

第一章绪论 人格的定义:人格是个人在各种交互作用过程中形成的内在动力组织和相应行为模式的统一体。(个人与环境的互动,人内在的动力组织,内外的统一体,动力组织和行为模式的统一体,交互作用的过程和结果) 人格的基本特征:整体性,稳定性,复杂性,独特性。 人格心理学性质:分析层面: 1.人类本性层面(揭示人的共同本性) 2.个体差异和群体差异的层面(揭示个体差异和群体差异) 3.个人唯一性的层面(揭示个体的唯一性) 人格心理学的任务: 1.描述(客观的陈述事实,不涉及价值判断,也不寻求原因,只是将研究问题的相关现象呈现出来) 2.理解(揭示事实的原因,分析现象间的前因后果) 3.预测(根据已有的知识和信息,去估计某种事物或现象在将来发生的可能性) 4.控制(采取措施,使事物朝着人们所期望的方向发展,避免消极事件的发生或将其危害减少到最低程度) 第二章人格研究与测评 寻求研究深度个案研究:一种以单独的个体作为研究对象的研究取向,它把个体看做一个整体,对之进行丰富全面、深入细致的描述和解释。(主要形式包括观察、访谈、测验、临床研究、个人资料分析

等) 临床研究:有些个案研究会涉及人格异常的个体,这类研究被称为临床研究。 叙事法(生活史研究):它要求被试对自己的个人生活史进行描述,这些描述是个人的主观回忆,而不是研究者的客观观察。 生态效度:代表自然状态下的情形的程度。 个案研究长处:注重细节,在被研究对象所处环境中避免人为控制具有生态效应,可获得大量信息,提出因果假设,强调个人的独特性为特色 不足:一般为描述性很难得因果结论,无法重复研究,结果不好检验,数据来自回忆没有准确性保证,取样较小没有普遍性 寻求研究广度相关研究:长处:在自然环境中研究,更真实,拓宽了研究变量的范围,可在研究早期探明变量间存在的关系,可同时测量许多变量进行多因素研究,大样本结论更有推广性。不足:只能对人格差异进行定量分析难以从质的角度解释,只能找出变量间关系强度,无法解释因果,一般采用自我报告缺乏真实性。 寻求因果关系:实验研究:1.实验处理(处理变量),实验控制(随机分组,标准化程序,控制组),实验研究逻辑。2.统计显著性和实践显著性 长处:客观性,对变量系统的控制,精确的定量分析,因果推论能力不足:无法对具有广泛的相互作用关系的人格变量控制,实验室环境和真实环境出入大,个体的独特性得不到重视。

人格心理学重点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人格心理学的特点及其研究主题 一、人格心理学的特点 从理性上考察这门课程: ①研究内容侧重:心理差异 ②研究策略强调:整体性 ③研究特征注重:内部稳定性 二、人格主题 ①人性哲学②人格结构③人格动力 ④人格成因⑤人格发展⑥人格测量 三、人格理论研究“范型” 范型:一定时期,在某一或多个学科中,多数科学家共同接受的理论和方法。 1、古典精神分析 2、新精神分析 3、特质伦每个流派侧重某一个或几个主题 4、行为主义学习论 5、人本主义 6、认知主义 四、人格理论研究的几大范型的优缺点 1、经典精神分析 优点: (1)为古典精神分析向新精神分析做了过渡 (2)为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创建提供了理论基础 (3)促进了家庭心理咨询和儿童教育的发展 缺点: (1)人格动力理论有一定的局限性 (2)整个人格理论不太系统 (3)有些理论假设有待一步考证 (4)社会环境仅局限于家庭环境 2、新精神分析 优点: (1)把潜意识理论的开拓性研究推向了新的里程碑 (2)扩展了新的理论领域,加强了相关学科的联系 (3)丰富了现代医学模式的内涵,发展了精神病学中心医学的理论和方法 缺点: (1)没有脱离精神分析的理论主体 (2)对未来社会的乌托邦式构想 (3)理论仍具有神秘色彩 3、行为主义学派 优点: (1)行为主义奠定了心理学的科学地位 (2)行为治疗的实用性 (3)行为主义研究领域的广泛性 (4)行为主义理论简洁、明了

缺点: (1)错误地将人类等同于动物 (2)行为评估信度、效度的质疑 (3)行为主义对人格的描述过于窄化 (4)忽视人格的稳定性 4、人本主义学派 优点: (1)关注积极方面 (2)应用广泛:①对心理治疗方法产生了重大影响②在管理和教育改革中的应用 缺点: (1)概念模糊,缺少实证的研究 (2)过分强调人的天赋潜能,忽视了社会与教育的力量 5、人格特质理论 优点: (1)注重研究的实证性 (2)提出了有价值的理论观点 (3)促进了人格测评工具的产生 缺点: (1)缺乏对特质概念的理论探讨 (2)缺乏统一的特质理论框架 6、认知学派 优点: (1)将实验研究技术带入人格研究 (2)将人格与认知问题有机结合 缺点: (1)人格研究的去人格化倾向 (2)认知理论范式缺乏系统性 第二节人格的界定及特征 一、人格的定义 人格是个体在先天遗传素质的基础上,通过与后天社会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起来的相对稳定和独特的心理行为模式。 二、人格的特征 1、整体性(统合性) 2、稳定性 3、功能性 4、独特性 第三节人格理论的向度 一、了解人格心理学研究的几个理论向度 (一)自由论——决定论:这一问题主要涉及的是对人行为的决定因素是什么?是由其个人意愿自由控制,还是由不为个人意愿所控制的因素来决定? (二)理性——非理性:这一维度说明人的理性思维对人的影响有多大。 (三)整体论——分析论:这一维度划分了心理研究是对人进行整体研究还是分析研究

人格心理学重点整理

第一章人格心理学概论 人格与人格心理学 一、基本概念 人格(personality):源于拉丁文,意指面具、脸谱。含义见下。 人格心理学:是研究人格心理现象及其发生发展规律的心理学分支学科。 二、基本问题 1、“人格是个体在先天生物遗传素质的基础上,通过与后天社会环境的相互作用而形成起来的相对稳定的和独特的心理行为模式。” 2、人格的性质: 第一、整体性(形诸于外,蕴蓄其中。) 第二、独特性 第三、稳定性(人格在时间上的前后一贯性和空间上的普遍性。我们相信在一个人的一生中,人格都具有可塑性和可变性。) 第四、生物性与社会性(人格不是生下来就有的,而是在先天生物遗传素质的基础上,通过与后天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起来的。) 3、心理学上最早探讨个别差异及其测量问题的是英国著名心理学家高尔顿。 1937年著名美国心理学家阿尔波特发表其名著《人格∶心理学的解释》,标志着人格心理学的诞生。 4、人格理论体系及代表 古典精神分析(弗洛伊德:1900年,弗洛依德发表《梦的解析》,标志着古典精神分析的形成) 新精神分析(霍妮,埃里克森,弗洛姆) 特质论(奥尔波特,卡特尔) 行为学习论(斯金纳、多拉德和米勒) 社会学习论(罗特和班杜拉) 人本主义的人格理论体系(马斯洛、罗杰斯) 认知主义的人格理论体系(凯利) 5、人格心理学的主要研究问题: 人格结构 人格动力 人格发展 人格适应 人格评估(方法:投射测验、自陈测验、行为评定) 6、人格心理学的学科性质:

心理学的分支学科,唯一从整体层面上研究人的心理、探讨人性的科学。 人格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一、基本概念 临床研究:这种方法着重从个体化和特殊性方面去研究人格 相关研究:在相同条件下,考察一组被试的两个或更多个变量之间的定量关系,由此来确定这些被试之间在某种人格特征上的差异,以及人格特 征之间、人格特征与别的因素之间的相关情况。 实验研究:严格控制条件,系统地操纵某个或多个变量(自变量),以期导致另一个或另一些变量(因变量)的某种变化,从而作出因果性的结论。 二、基本问题 1、人格心理学研究过程的阶段: 观察与描述 理论与假设 检验 2、主要研究方法/途径: 临床研究/个案研究(case studies)——谈话、观察、作品分析等方法(以 独特的个体为研究对象)相关研究(correlational method)——测量与统计的方法 实验研究(Experimental research)——对自变量进行操纵,由此得出因 果性的结论。 第二章古典精神分析 一、弗洛伊德的代表性著作: 第一时期:《关于癔症的研究》,弗洛伊德与布雷尔合著,其出版标志着精神分析运动的正式起点。 第二时期:《梦的解析》(1900) 第三时期:《超越快乐原则》(1920) 二、无意识、前意识、意识的含义及特点 无意识:不曾在意识中出现的心理活动和曾是意识的但已受压抑的心理活动。 (无矛盾性、无时间性、不存在任何否定、怀疑和不相信的成分、 非现实性、更机动和更活跃) 前意识:位于意识和无意识之间,由那些虽不能即刻回想起来,但经过努力可以进入意识领域的主观经验组成。 意识:是人格的表层部分,他由人能随意想到、清楚觉察到的主观经验组成。 (逻辑性、时空规定性、现实性)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