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考2019年中考物理知识点复习专练巩固提升专练专题02物态变化含解析
- 格式:doc
- 大小:765.50 KB
- 文档页数:12
2019中考物理复习:物态变化《物态变化》1、通常情况下,人们将物质的固态、液态、气态称为物质的三态。
物态变化与温度有关,物态变化过程伴随着能量的转移,即吸热的物体能量增加,放热的物体能量减少。
物态变化有熔化、汽化、升华、凝固、液化、凝华六种形式,其中需吸热的有熔化、汽化、升华三种形式,需放热的有凝固、液化、凝华三种形式。
2、固态物质其形状和体积固定,不具有流动性;液态物质形状不固定体积固定具有流动性;而气态物质形状和体积都不固定,且具有流动性。
3、酒精灯的使用:⑴酒精灯的外焰温度最高,应该用外焰加热;⑵绝对禁止用一只酒精灯去引燃另一只酒精灯;⑶熄灭酒精灯时必须用灯帽盖灭不能吹灭;⑷万一洒出的酒精在桌上燃烧起来,不要惊慌,应立即用湿抹布扑盖。
4、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温度有“高”“低”之分,而无“有”“无”之别。
5、测量温度的仪器叫温度计,它的原理是利用测温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
6、温度计上的字母C表示所使用的是摄氏温标,它是由瑞典物理学家摄尔修斯首先规定的,它以通常情况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零度,以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为100度,在0度到100度之间等分为100份,每一等份是摄氏温标的一个单位,叫做1摄氏度,摄氏度用符号℃表示。
7、温度计的正确使用:使用前应观察温度计的量程和分度值;使用时温度计的玻璃泡与被测物体要充分接触(测量液体的温度时玻璃泡不能碰到容器壁和容器底);待示数上升稳定后再读数,读数时玻璃泡要仍与被测物体接触,视线要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8、体温计是根据水银的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其测量范围是35℃到42℃,测量时可准确到0.1℃。
体温计不同于普通温度计的结构上的特点是:在体温计玻璃泡与毛细管连接处的管孔特别细,且有弯曲。
这一特点决定体温计可以离开人体读数;也决定了体温计在使用前应用力向下甩一下。
9、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的现象叫做汽化;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的现象叫液化。
10、汽化有两种方式:蒸发和沸腾。
物态变化一、单选题1.下列有关热现象的解释,错误的是()A. 暮春,小草挂上露珠,是液化形成的B. 盛夏,人在电风扇下吹风感到清凉,是蒸发的原因C. 深秋,时有白霜生成,是凝固所致D. 隆冬,冰冻的衣物晾干,为升华现象2.关于雨、露、霜、雾跟物态变化的关系,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A. 雨水是水的液化形成的B. 露水是水的汽化形成的C. 霜是水蒸气凝华形成的D. 雾是水蒸气凝华形成的3.物理学习要走进生活,留心观察皆学问。
对以下现象解释正确的是()A. 初冬季节,在家里洗澡时发现房间里充满“白气”,这些“白气”是水蒸气B. 在夏季的早晨看到足球场里的草叶上挂满了露珠,而到了初冬,露水不见了,却看到了薄薄的一层霜,有人认为霜是由露变成的C. 放在衣橱里的樟脑丸,时间久了会明显变小,是因为樟脑丸蒸发为气体跑掉了D. 把冰箱里的冻豆腐取出,冰化后,发现豆腐里有许多小孔,这是豆腐里的水先遇冷结冰,后又熔化成水形成的4.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 用久了的电灯灯丝变细是升华现象B. 秋天的早晨,大雾逐渐散去是液化现象C. 气温低于水银凝固点的地方不能使用水银温度计D. 夏天,游泳后刚从水中上岸人会感到冷,这是因为水蒸发吸热的缘故5.在北方的冬天,为了保存蔬菜,人们通常会在菜窖里放几桶水,这种做法可以使窖内的温度不会太低,这主要是利用了()A. 水凝固时放出热量B. 水凝固时吸收热量C. 水蒸发时吸收热量D. 水蒸发时放出热量6.如下图所示的温度时间图象中,可能表示的是石蜡熔化过程()A.B.C.D.7.利用火箭把催化剂播放到云中实现了人工降雨,催化剂使空气中的水蒸气变成了小冰粒,小冰粒在下降过程中变成了雨滴,水蒸气变成冰粒,冰粒变成雨滴的物态变化过程分别属于()A. 凝华、熔化B. 升华、熔化 C. 凝华、液化 D. 升华、液化8.夏天扇扇子,身上会感到凉爽。
这是因为()A. 液化吸收热量 B . 汽化吸收热量C. 液化放出热量D. 汽化放出热量9.下列现象与物态变化的对应关系中,正确的是()A. 加在饮料中的冰块逐渐变小﹣﹣熔化B. 夏天晾在室内的湿衣服变干﹣﹣升华C. 冬天窗玻璃上会出现冰花﹣﹣凝固 D. 水烧开时壶嘴出现“白气”﹣﹣汽化二、多选题10.盛夏,在装有空调的汽车玻璃窗上常常有小水珠附着在上面,通过对物理知识的学习,你认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小水珠附着在玻璃的内表面 B. 小水珠附着在玻璃的外表面C. 小水珠是水蒸气汽化形成的 D. 小水珠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11.关于下列事例,说法正确的是()A. 夏天打开冰箱的门,常可看到“白雾”,这些“白雾”是冰箱内的冷气液化而成的B. 水蒸气烫伤比开水烫伤更严重,是因为水蒸气液化时会放出大量的热C. 在一定的温度下,压缩氢气的体积可以使它液化,作为燃料储存在火箭里D. 冬天早晨看到的雾,这些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放热液化而成的12.以下关于物态变化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严寒的冬天,一直冰冻的衣服也会变干,这是升华现象B. 放在衣橱里的樟脑丸最终“消失“了,这是蒸发现象C. 寒冷的冬天,玻璃窗上有冰花,这是凝华现象D. 用久的白炽灯泡内壁发黑,这是凝固现象13.下列现象中利用了熔化吸热的是()A. 运输食品时利用干冰降温防止食品腐烂B. 天热时向地上洒水会感到凉快C. 在发烧的病人头上放冰袋以缓解症状D. 向可乐饮料中加冰块会使饮料变得更凉14.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 水的温度没有达到沸点时,水是不能变为水蒸气的B. 将水果用保鲜膜包好后再放入冰箱冷藏可以减慢蒸发C. 高压锅是利用增大气压、降低沸点的原理来加快煮熟食物的D. 使用干冰进行人工增雨过程中,干冰先升华后液化15.下列物态变化过程中,属于放热过程的有()A. 水烧开后水壶嘴喷出“白汽”的过程B. 放入衣箱中的樟脑球变小的过程C. 冬天室内的水蒸汽在玻璃窗上形成“冰花”的过程D. 出炉的钢水变成钢锭的过程三、填空题16.用同一支温度计分别测量当天正午与晚上的气温,两次温度计的示数如图甲、乙所示,其中________图是晚上的气温,其示数是________℃.生活中用到的体温计的测温原理是________,量程是________17.生产生活中常用到物态变化知识,如液化气是利用________方式将气体液化便于储存;利用涂擦在发烧病人身上的酒精________(填一种物念变化)吸热使病人快速降温;利用在云层中喷洒的干冰升华时________(填“吸”或“放”)热以达到人工降雨。
2019年中考物理试题分类汇编物态变化专题、选择题1. (2019聊城,)夏季,晾在大阳下的湿衣服不久后会变干,这个过程中,水发生的物态变 化是( )A .熔化B .汽化C .液化D .升华2. (2019威海,3)下列自然现象中涉及到的物态变化,需要吸热的是( )B .盛夏草上露珠 D .寒冬北国飞雪3. (2019烟台,5)下列有关物态变化的判断,正确的是 A.凝重的“霜”的形成是放热过程,是凝固现象 B •飘渺的“雾”的形成是吸热过程,是升华现象 C •晶莹的“露”的形成是放热过程,是液化现象 D.洁白的雪”的形是成是吸热过程,是凝华现象4. (2019德州,3)下列物态变化中属于吸热现象的是哪一组①初春:冰雪消融 ②盛夏:洒水降温 ③深秋:浓雾弥漫 ④严冬:凝重的霜( )5.(2019济宁,)小明对下图中所学的物理知识进行了梳理,其中有科学性错误的是A .暖春冰雪消融 C .凉秋雾锁江南A .①②B .②③C .③④D .①④振幅 质里声音特性 机械能光的传播镜面反射物态变化6.(2019怀化,3)在水循环中,高空中的水蒸气突然遇到强冷空温度急剧下降形成小冰晶, 气,这种物态变化属于A.凝固B.升华C液化 D.凝华7. (2019象中的物态变化,需要吸热的是A •春天,河道冰雪消融B .夏天,山间云雾蒸腾C .秋天,花草凝结“露珠”D •冬天,草木挂满白霜8. (2019宜宾,2) 2019年中国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的主题是“绿色生活美丽家园” ,下列图1中各图是小丽拍摄的生活美景,其中属于液化的是A-冰化成水 B-鏗的形成 C 雰的形成d 霜的形成用水银温度计测量热水温度时,温度计内水银液面慢慢升高,在“水银12.、填空题10. (2019枣庄,5) 液面升高”的过程中, 有关温度计内水银的物现量不变的是(11. 温度B .体积C .密度D .质量(2019湘潭, 7) F 列物态变化的实例中属于凝华的是(积雪消融B .湖面起雾C .瓦上结霜D .衣服变干r DII丄三三三 o Oh 草叶常成円白瞩"C.鷹的彌脫 D 塔天河水茁”冰9. (2019枣庄,2)下列物态变化属于凝华的是()F 列现象中,需要吸收热量的是(2019辽阳, 5)■X 4H 」附咙“白T 1*化K 泠神區1出 ( 林汕川讪 I )秋洁邮化1. (2019 18)如图所示,温度计的示数为______ C。
【精品】2019届中考物理复习分类★物态变化专题
1.(2分)寒冷的冬天,居民楼的玻璃窗上会起“雾”或结“冰花”,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玻璃窗上的“雾”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
B.玻璃窗上的“冰花”是水蒸气凝华形成的
C.“雾”出现在玻璃窗的内表面
D.“冰花”结在玻璃窗的外表面
2.(5分)在观察碘的升华实验时,小原和小艳查阅相关资料得知:碘的熔点约为113.7℃,沸点约为184.4℃.关于碘的加热使用了两种不同的方式,A.用热水加热;B.用酒精灯加热(酒精灯外焰温度约为400℃﹣600℃)。
经过多次实验验证,确认A方式更为科学合理,请你简述A方式的合理之处。
1.(2分)中华诗词蕴含着丰富的物理知识,以下诗词中有关物态变化的分析正确的是()A.“露似真珠月似弓”,露的形成是液化现象,需要放热
B.“斜月沉沉藏海雾”,雾的形成是汽化现象,需要放热
C.“霜叶红于二月花”,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需要吸热
D.“已是悬崖百丈冰”,冰的形成是凝固现象,需要吸热。
2019年中考物理试题专题训练——物态变化专题1.(2019德州,22)小强对热现象的有关实验进行如下探究:(1)在探究“冰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实验中用“水浴法”加热,其目的是使冰;根据图甲可知,冰属于(选填“晶体”“非晶体”)。
(2)完成上述实验后,小强换用其它装置继续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
加热一段时间后,烧杯内的水温度升高,是通过方式增加水的内能。
图乙水的沸点没有达到100℃,可能是当地大气压强(选填“高于”、“低于”或“等于”)1标准大气压。
(3)结合两次实验图象可知:冰的熔化过程和水的沸腾过程具有的共同特点是。
2. (2019扬州,27)如图甲所示是“探究冰熔化时温度随加热时间变化”的图像。
(c水=4.2×103J/(kg•℃),相同时间吸收的热量相同)分析图像可知:(1)冰的熔点是_________℃,冰在熔化过程中的特点是吸收热量,温度_________。
(2)该物质在第6min 时的内能_____ (大于/等于/小于)第8min 的内能。
(3)熔化后水和烧杯的总质量如图乙所示,其中空烧杯的质量是22.4g,则水的质量是____________g,冰熔化过程中吸收的热量是_____ J。
3.(2019杭州,9)如图,是某种物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图。
根据图像的特征和信息,可以判定该物质是________(选填“晶体”或”非晶体);它的熔点是________℃,在熔化过程中________(选填“吸热”“放热”或”不吸热也不放热”);这种物质液体的比热________(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固体的比热。
4.(2019绥化,27)图甲是小峰在标准大气压下“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的实验装置。
(1)实验前按(选填“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的顺序组装器材。
(2)实验中,某时刻温度计的示数如图乙所示,该物质此时的温度是℃。
(3)图丙是小峰根据记录的数据绘制的温度随时间变化规律的图象,由图象可知该物质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不变,内能(选填“增加”“减少”或“不变”)。
2019届中考物理复习经典例题解析物态变化1.(2018•宿迁)图甲是“探究冰的熔化特点”实验装置,图乙是根据实验数据描绘出冰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1)实验中,用烧杯中的热水加热试管中的冰,除了使冰受热缓慢外的好处是;(2)由图乙可知,冰的熔点是℃;(3)重复实验,当试管中的冰开始熔化时,立即将试管浸入到另一只装有冰水混合物的烧杯中,发现冰不再熔化,该现象(选填“能”或“不能”)说明冰在熔化过程中需要吸热.【答案】:(1)使冰受热均匀(2)0 (3)能【解析】:(1)实验中,用烧杯中的热水加热试管中的冰,这种方法叫做水浴法,好处是:使被加热物体受热均匀;(2)由图乙可知,冰的熔点是0℃;(3)当试管中的冰开始熔化时,立即将试管浸入到另一只装有冰水混合物的烧杯中,发现冰不再熔化,原因是:正在熔化的冰和冰水混合物的温度相同,都是0℃,试管中的冰不能从烧杯内的冰水混合物中吸收热量,所以不再熔化,该现象说明冰在熔化过程中需要吸热。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冰的熔化特点的实验以及熔化需要具备的两个条件。
2.(2018•泰州)某小组在“观察水的沸腾”实验中:(1)图(a)中甲、乙、丙三种读温度计的方式正确的是;(2)图(b)安装实验器材时,应按照(自上而下/自下而上)的顺序进行;(3)从实验数据可以看出,水的沸点是,由此可以判断此时大气压(小于/大于)一个标准大气压。
为说明水沸腾过程中是否需要吸热,应,观察水是否继续沸腾;(4)小明和小红分别利用质量相等的水按图(b)装置同时进行实验,正确操作,却得出了如图(c)所示的两个不同的图线,原因可能是。
【答案】:(1)乙;(2)自下而上;(3)99℃;小;移去酒精灯;(4)酒精灯火焰大小不同。
【解析】(1)读取温度计示数时,视线与温度计中的液柱上表面相平,不能仰视或俯视,所以正确的是乙;(2)酒精灯需用外焰加热,所以要放好酒精灯,再固定铁圈的高度,安装实验器材时,应按照自下而上顺序进行;(3)水在沸腾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由表格中数据知,水从第4min开始,水温达到99℃后吸热,温度不再升高,说明已经沸腾,沸点为99℃;如果水的沸点低于100℃是由于当地的大气压低于1标准大气压造成的;撤去酒精灯后,水不能吸热,所以水停止沸腾,这说明水沸腾时要吸收热量;(4)小明和小红分别利用质量相等的水按图(b)装置同时进行实验,正确操作,却得出了如图(c)所示的两个不同的图线,原因可能是酒精灯火焰大小不同。
2019年初中物理中考复习04:物态变化一、单选题(共14题;共28分)1. ( 2分) 如图分别表示在“用温度计测液体的温度”实验中的做法,其中正确的是()A. B. C. D.2. ( 2分) 试按温度计的使用步骤,把下面的叙述依次排列为( )a.观察温度计的示数b.让温度计的玻璃泡与被测物体充分接触c.估计被测物体温度d.选取适当的温度计e.取出温度计A. abcdeB. dcbaeC. cdbaeD. dcabe3. ( 2分) 0℃的水和0℃的冰相比,其冷热程度()A. 相同B. 0℃的水更冷C. 0℃的冰更冷D. 无法比较4. ( 2分) 冬天我国北方的气温低到-50℃,河面会结一层厚厚的冰,冰面之下的河水仍然在流动,则与冰交界处水的温度是()A. -50℃B. 0℃C. 低于0℃,高于-50℃D. 无法判断5. ( 2分) 有一支温度计,刻度均匀但读数不准。
它在冰水混合物中的示数为4℃,在沸水中的示数为94℃。
用这支温度计测得烧杯中水的温度是22℃,则这杯水的实际温度是( )A. 18℃B. 26℃C. 20℃D. 22℃6. ( 2分) 如图所示,下列图像能反映非晶体熔化过程的是()A. B.C. D.7. ( 2分) 夏天扇扇子能使人感觉凉爽,这是因为扇子所产生的风( )A. 使空气的温度降低B. 在人体表面吸热C. 加快了人体表面汗水的蒸发D. 减慢了人体表面汗水的蒸发8. ( 2分) 下列四种物态变化属于放热现象的是( )①烧水时,壶嘴冒出“白气”②冬天,湖面结冰③深秋,树上的白霜④冬天,室外冰冻的衣服也能变干A. ④B. ①④C. ②④D. ①②③9. ( 2分) 下列关于物态变化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戴眼镜的人从寒冷的室外进入温暖的室内,镜片会蒙上一层小水珠,是汽化现象B. 衣柜里的樟脑片逐渐变小,是由于樟脑片熔化了C. 北方冬天美丽的雾凇是空气升华形成的D. 夏天往饮料里加的冰块是凝固形成的10. ( 2分) 下列措施中,能使蒸发减慢的是( )A. 给头发吹热风B. 把盛有酒精的瓶口盖严C. 将玻璃板卜的水滴向周围摊开D. 把湿衣服晾在通风向阳处11. ( 2分) 小明从电冰箱的冷冻室拿出一块猪肉解冻,一会儿小明发现肉上起了一些白霜,这()A. 冰的熔解现象,吸热B. 冰的汽化现象,吸热C. 水蒸气的凝华现象,放热D. 水蒸气的凝固现象,放热12. ( 2分) 物质M通过吸、放热,出现三种不同物态,如图所示,甲、乙、丙物态依次为()A. 气、固、液B. 气、液、固C. 固、液、气D. 液、固、气13. ( 2分) 如图所示的自然现象中,由凝华形成的是()A. 春天,冰雪消融B. 夏天,草上的露珠C. 秋天,枝叶上的白霜D. 冬天,屋檐下的冰凌14. ( 2分) 下列现象中属于升华的是()A. 春天冰雪消融B. 夏天清晨的露珠C. 秋天地上的白霜D. 冬天冰雕慢慢变小二、填空题(共7题;共25分)15. ( 3分) 温度计是利用液体________的性质来工作的,用同一支温度计分别测量当天正午与晚上的气温。
2019年中考物理备考知识点:物态变化2019年中考物理备考知识点:物态变化一、温度温度计的原理: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进行工作。
常用温度计的使用方法:使用前:观察它的量程,判断是否适合待测物体的温度;并认清温度计的分度值,以便准确读数。
使用时: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温度计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中稍候一会儿,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二、物态变化常考点1、熔化和凝固①熔化:晶体物质:海波、冰、石英水晶、非晶体物质:松香、石蜡玻璃、沥青、蜂蜡食盐、明矾、奈、各种金属熔化图象:熔化特点:固液共存,吸热,温度不变熔化特点:吸热,先变软变稀,最后变为液态,温度不断上升。
熔化的条件:⑴达到熔点。
⑵继续吸热。
②凝固:定义: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叫凝固。
凝固图象:凝固特点:固液共存,放热,温度不变凝固特点:放热,逐渐变稠、变黏、变硬、最后成固体,温度不断降低。
凝固点:晶体凝固时的温度。
同种物质的熔点、凝固点相同。
凝固的条件:⑴达到凝固点。
⑵继续放热。
2、汽化和液化:①汽化:定义: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
定义:液体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的,并且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汽化现象叫蒸发。
影响因素:⑴液体的温度;⑵液体的表面积⑶液体表面空气的流动。
作用:蒸发吸热(吸外界或自身的热量),具有制冷作用。
定义:在一定温度下,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沸点:液体沸腾时的温度。
沸腾条件:⑴达到沸点。
⑵继续吸热沸点与气压的关系:一切液体的沸点都是气压减小时降低,气压增大时升高②液化:定义: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
方法:⑴降低温度;⑵压缩体积。
好处:体积缩小便于运输。
作用:液化放热3、升华和凝华:①升华定义: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吸热,易升华的物质有:碘、冰、干冰、樟脑、钨。
②凝华定义: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放热☆要使洗过的衣服尽快干,请写出四种有效的方法。
专题02 物态变化 1.(2018•永定县校级一模)以下温度中最接近26℃的是 A.适合人们洗澡的热水温度 B.永定县冬季最冷的室外温度 C.健康成年人的体温 D.让人感觉温暖而舒适的房间温度 【考点】温度.
【答案】D 2.(2018•绵阳二模)用温度计测液体的温度有以下几种说法: ①使用前应先观察它的量程和认清分度值; ②测量时使温度计的玻璃泡与被测液体充分接触; ③读数时应在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读数; ④读数时温度计的玻璃泡不一定留在被测液体中。 其中正确的是 A.①②③④ B.①③ C.②④ D.①②③ 【考点】温度计的使用及其读数. 【解析】①观察温度计包括温度计的量程和分度值,然后要估计所测液体的温度,两者结合选取合适的温度计。故这种说法正确。②放置温度计时,要让温度计与被测液体充分接触。故这种说法正确。③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故这种说法正确。④读数时,温度计的玻璃泡一定要留在被测液体中。故读数时温度计的玻璃泡不一定留在被测液体中的这种说法是错误的。综上分析,故选D。 【答案】D 3.(2018•广州模拟)如图所示,在严寒的冬季,将热水泼向空中,立刻变成冰棱。常见的物态变化,与此过程相同的是 A.荷叶上水珠消失 B.山头上浓雾弥漫 C.潮湿的衣服结冰 D.草叶上有霜产生 【考点】熔化与熔化吸热的特点.
【答案】C 4.(2018•商丘一模)下列现象中利用熔化吸热的是 A.加冰块会使饮料变得冰凉 B.向地上洒水会使周围更凉快 C.利用干冰降温防止食品变质 D.游泳完上岸后感到有点冷 【考点】熔化与熔化吸热的特点. 【解析】A、加冰块会使饮料变得冰凉,利用了冰块的熔化吸热,符合题意;B、向地上洒水会使周围更凉快,利用了水的汽化吸热,不符合题意;C、利用干冰降温防止食品变质,利用了干冰升华吸热,不符合题意;D、游泳完上岸后感到有点冷,是水的汽化吸热,不符合题意。故选A。 【答案】A 5.(2018•莫旗校级二模)下列措施中,能使蒸发减慢的是 A.给湿头发吹热风 B.把盛有酒精的瓶口盖严 C.把湿衣服晾在通风向阳处 D.将玻璃板上的水滴向周围摊开 【考点】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解析】A、给湿头发吹热风,既加快了空气流动,又提高了温度,可以加快水份的蒸发,故A不合题意;B、把盛有酒精的瓶口盖严,减慢了酒精周围的空气流动,从而减慢了酒精的蒸发,故B符合题意;C、把湿衣服晾在通风向阳处,既加快了空气流动,又提高了温度,可以加快水份的蒸发,故C不合题意;D、将玻璃板上的水滴向周围摊开,增大了液体表面积,可以加快水份的蒸发,故D不合题意。故选B。 【答案】B 6.(2018•荔城区校级一模)如图所示,烧杯内盛有适量水并用酒精灯加热(标准大气压下),甲试管盛有水,乙试管盛有酒精,则甲乙两试管
A.都会沸腾 B.都不会 C.甲会沸腾,乙不会沸腾 D.甲不会沸腾,乙会沸腾 【考点】沸腾及沸腾条件.
【答案】D 7.(2018•新都区模拟)人工降雨是把干冰用炮弹打入云层,干冰迅速升华,使云层中的水汽凝结成小冰晶,小冰晶在重力作用下下降,遇热变成小水滴,形成雨。云层中的水汽变成雨降落到地面的整个过程中,物态变化过程分别属于 A.凝华、熔化 B.升华、熔化 C.升华、液化 D.凝华、液化 【考点】水的三态变化. 【解析】干冰是固态的二氧化碳,在空中会迅速的变为二氧化碳气体,固态变为气态的现象叫升华,升华是吸热的过程;云层中水蒸气遇冷变成小冰晶,由气态变为固态称为凝华;小冰晶在下落过程中又由固态变为液态发生熔化现象,故云层中的水汽变成雨降落到地面的整个过程中,物态变化过程分别属于凝华、熔化。故A正确,BCD错误。故选A。 【答案】A 8.(2018•锦州一模)下列现象,需要吸热的是 A.夏天,输水管外出现小水珠 B.干燥的冬天结冰的衣服上的冰慢慢消失 C.严冬,玻璃窗内壁结了一层冰花 D.早晨,室外大雾弥漫 【考点】升华和凝华的定义和特点. 【解析】A、水蒸气遇到冷的水管会发生液化现象变成小水珠,液化需要放热,不符合题意;B、冰块直接变成水蒸气发生的是升华现象,升华时需要吸收热量,符合题意;C、玻璃窗内壁结的冰花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形成的冰晶,凝华需要放热,不符合题意;D、早晨,大雾弥漫,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滴,液化需要放热,不符合题意。故选B。 【答案】B 9.(2018•邵阳县三模)小明练习用温度计测量某物体温度。如图甲所示是他在读数时情景,读数过程中存在的问题:①________;②________。纠正后若此时温度计如图乙所示,则温度计读数为________。
【考点】温度计的使用及其读数. 【答案】①玻璃泡没有与液体充分接触;②视线没有与液柱上表面相平;﹣4℃。 10.(2018•常熟市模拟)2017年常熟梅李的蒸菜荣登央视。中华美食博大精深,烹饪方法众多、如甲图所示,“蒸”是通过高温水蒸气遇到冷的食物液化成水________(吸收/放出)大量热量,锁住食物中的鲜味。如乙图所示,“隔水炖”的整个过程中,盅里的汤汁(仍看成是水)________(能/不能)达到沸点,________(会/不会)沸腾,尽可能让食材的营养不被破坏。
【考点】液化及液化现象. 【答案】放出;能;不会。 11.(2018•武汉模拟)在“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的实验中,ab两组同学在同一间教室里,分别用如图甲所示的相同装置进行实验,并根据实验数据绘制了如图乙所示的图象。
(1)实验中需要的测量工具是温度计和________。分析图乙中的图象可知,两组同学的实验中所用水的初温大小关系是Ta________Tb(选填“>”“=”或“<”)。 (2)若b组同学将烧杯中100g的水从20℃开始加热,升高到50℃时消耗了1.4g酒精,则实验中酒精完全燃烧释放的热量有________%被水吸收。(酒精的热值是3.0×107J/kg) (3)同学们做完实验后,老师接着做了一个如图丙所示的演示实验:先用烧瓶将水烧开,撤去酒精灯,发现水停止沸腾,接着用橡皮塞塞住烧瓶口并将其倒置,向烧瓶底部浇冷水,发现水又重新沸腾了。水又重新沸腾的原因是因为瓶内水蒸气液化,瓶内________,水的沸点降低。 同学们讨论后终于明白,他们所用的实验装置中,盖在烧杯上的纸盖上有一个小孔,是为了________。 【考点】探究水的沸腾实验. 【解析】(1)要完成该探究实验,需要用温度计测量温度,秒表测量时间,故除了图中所示的器材外,还需要的测量工具是秒表;由图乙知a的初温比b的初温高,ab同时沸腾,说明吸收的热量相同,a升高的温度低,根据Q=cm△t知,说明a的质量大。(2)100g的水从20℃开始加热,升高到50℃时吸收的热量:Q吸=cm(t﹣t0)=4.2×103J/(kg•℃)×0.1kg×(50℃﹣20℃)=12600J;1.4g酒精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Q放=mq=1.4×10﹣3kg×3×107J/kg=42000J;酒精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的利用率:
η==×100%=30%;(3)在瓶底浇冷水后,瓶内温度降低,烧瓶内水蒸气遇冷液化,瓶内气压降低,由于水的沸点会随气压的减小而降低,因此,水会重新沸腾起来;纸盖上有小孔,使烧杯内外通气,气压相同,测量的气压较准确。 【答案】(1)秒表;>;(2)30;(3)气压降低;烧杯内外通气,气压相同。 12.(2018•鱼台县二模)小华同学利用图甲所示装置对100g冰加热,他每隔相同时间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并观察物质的状态。图乙是他根据记录的数据绘制的温度﹣时间图象,根据图象可知:
(1)冰属于晶体,由B→C的过程,冰的内能________(不变/增大/减少); (2)设相同时间内物质吸收的热量相同,则BC阶段物质共吸收了________J的热量(c冰
=2.1×103J/kg•℃,c水=4.2×103J/kg•℃);
(3)图丙是另一位同学在完成同一实验时绘制的温度﹣时间图象,老师认为他的C段数据有问题,老师做出这样的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 【考点】熔化和凝固的探究实验.
【答案】(1)增大;(2)4.2×103;(3)因水的比热容较大,质量相等的冰和水吸收相同热量,水升温应该比冰慢,而图C中水升温快。 13.(2018•兴化市一模)某同学在探究物态变化的实验中。 (1)如图所示,将碘锤放入热水中,观察到碘锤中固态碘逐渐消失,紫色的碘蒸气充满碘锤,此过程固态碘发生的物态变化是________(填物态变化的名称)。 (2)在上述实验中,小明同学猜想:固态碘可能是先变成液体,再变成气体,因为速度太快,液态碘出现的时间太短,因而没有观察到。为验证猜想,他查询了一些资料:通常情况下,碘的熔点是113.5℃,碘的沸点是184.4℃,水的沸点是100℃.请你根据上述资料分析说明小明的猜想为什么错误:________。 (3)小明在烧杯中放入适量的温水,然后放入一小块干冰(固态二氧化碳),此时观察到水中有大量气泡产生,同时水面有大量白雾,则水中气泡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_(二氧化碳/水蒸气)。 【考点】升华和凝华的定义和特点. 【答案】(1)升华;(2)热水温度低于碘的熔点,碘不可能熔化;(3)二氧化碳。 1.(2017•百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0℃的冰比0℃的水冷 B.﹣6℃读作“零下6摄氏度” C.正常情况下,人的体温约为25℃ D.任何情况下,水的沸点都是100℃ 【考点】温度. 【解析】A、0℃的冰与0℃的水状态不同,温度相同,所以冷热程度相同。故A错误;B、﹣6℃表示温度比0℃低6℃,读作负6摄氏度或零线6摄氏度。故B正确;C、正常情况下,人的体温在37℃左右,变化幅度很小。故C错误;D、只有在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才是100℃.故D错误。故选B。 【答案】B 2.(2017•柳州)用温度计测量烧杯中水的温度,如图所示的几种做法中正确的是
A. B. C. D.
【考点】温度计的使用及其读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