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作文的写作指导
- 格式:ppt
- 大小:116.00 KB
- 文档页数:20
高考材料作文的写作指导高考材料作文的写作指导高考作文一直是考生最为关注的一项考试内容,考生不仅需要拥有一定的写作能力,还需要有丰富的知识储备。
而高考材料作文则是高考作文的一种形式,与传统的议论文、说明文、应用文等不同,它是根据所给的材料进行写作的,要求考生对材料进行分析、归纳、推理、概括等。
那么,如何写好高考材料作文呢?以下是一些写作指导:1. 理解材料高考材料作文的核心在于材料,考生必须对所给材料进行深入的理解和分析,在理解材料的基础上才能进行更好的写作。
考生可以先阅读材料,然后再进行划重点、概括材料、总结材料中的信息等操作,最后再进行思考和分析。
2. 抓住主题高考材料作文往往是围绕一个主题进行的,考生需要通过对材料的分析和理解,找出其中的主题,并在写作中突出该主题。
同时,在写作中要注意不要离题,要紧紧围绕主题展开写作。
3. 逻辑清晰高考材料作文要求考生在较短的篇幅内进行较为充分的表达,因此逻辑清晰非常重要。
考生在写作时应注意结构的完整性和逻辑的严密性,并掌握好材料和自己的观点之间的联系。
4. 立意深刻高考材料作文的评分标准中,有一个重要的方面是“立意”,即考生在材料的基础上表达出深刻的观点和看法。
因此,在写作时考生应该多思考,多积累,有自己的思考和看法,并通过丰富的语言表达出来,让读者感受到深刻的思考和独特的见解。
5. 语言表达高考材料作文要求语言表达生动形象,语言要简洁明了,要具有感染力和说服力。
因此,在写作时考生应该注意用词准确,语言通顺,句型多变,同时要注意语法和拼写的正确性。
综上所述,高考材料作文的写作需要考生在理解材料、抓住主题、逻辑清晰、立意深刻、语言表达等方面有所突破,只有掌握好这些要点,才能在高考中取得好成绩。
范文:高考材料作文是高考作文其中的一种题型,考生需要在所给的材料基础上进行写作。
然而,由于高考材料作文的难度较大,很多考生在考试中难以发挥出自己的水平。
因此,如何写好高考材料作文已经成为考生们十分关心的问题。
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树立审题立意意识,在写作前,了解写作对象、范围和重点。
2、在审题过程中积极思考,掌握常见审题立意的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1、审题要从多角度出发,多加挖掘。
2、立意要力求新颖、深刻。
教学过程一、导入一个小故事——《深山藏古寺》由学生的存在问题导入:作文需要慎重地审题立意二、展示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树立审题立意意识,在写作前,了解写作对象、范围和重点。
2、在审题过程中积极思考,掌握常见审题立意的方法。
三、根据材料,总结审题立意常见方法。
材料一:巴西足球名将贝利在足坛上初露锋芒时,一个记者问他:“你哪一个球踢得最好?”他回答说:“下一个!”而当他在足坛崭露头角,已成为世界著名球王,并踢进一千多个球后,记者又问道:“你哪一个球踢得最好?”他仍然回答:“下一个!”(由学生先做,再由学生自我总结)审题立意方法一:从抓关键句入手材料二:乌鸦因羡慕老鹰能从山上俯冲下来抓走小羊的本领,于是模仿老鹰的俯冲姿势拼命练习。
一天,乌鸦觉得自己练得很棒了,便哇哇地从树上猛冲下来,想抓住山羊往上飞,可是它的身子太轻,爪子又被羊毛缠住,无论怎样拍打翅膀也飞不起来。
结果被牧羊人抓住了。
当牧羊人的孩子问这是什么鸟时,牧羊人说:“这是一只忘记自己叫什么的鸟。
”孩子摸着乌鸦的羽毛说:“它也很可爱呀!”[XX 年全国卷1]给学生提两个问题:1、乌鸦为什么抓山羊失败?2、孩子说乌鸦可爱,可爱在哪里?引导学生思考材料中出现情况的原因,从而引出第二种方法:审题立意方法二:从分析原因入手材料三:当断臂的维纳斯展示在人们面前时,吸引了无数好事之徒趋之若鹜。
它们提出种种接上断臂的奇思怪想。
维纳斯失去的手臂就如同一个充满诱惑力的圈套。
但迄今为止仍未有任何设计能取得普遍的赞赏。
学生在这个材料中可能会想到残缺美,这个方面也不能否定学生。
但要引导学生考虑作者的情感倾向。
审题立意方法三:从作者情感倾向入手后面的三种方法先出示方法给学生,再让学生解决材料的审题立意问题。
材料作文“碰撞”写作指导及范文碰撞:成长与创造的力量碰撞,生活中时有发生。
海浪与礁石的碰撞,鸡蛋与石头的碰撞……当然,也有这样的碰撞:情与法的碰撞,理想与现实的碰撞,传统与现代的碰撞,不同文化的碰撞。
人们都会避免碰撞,因为碰撞会给双方都造成影响,两败俱伤。
但是,他们没看到的是板块碰撞造就的山脉、海沟,是原则与中子碰撞释放的点亮千家万户的能量,是在地球还为火山与岩浆时撞击地球的冰块彗星。
因此,碰撞不仅有破坏力,更有创造力。
与他人的碰撞,又叫做竞争,是推动世界发展的力量。
有人认为竞争等于一场灾难,象征着毁灭,所以不应该有如此碰撞,如此竞争。
这种思维没有错,但毁灭是对于弱者的,而强者,迎来的却是凯旋。
因为残酷的碰撞,无数人选择了加强自己,以期战胜他人,或至少打成平手。
于是便有了学校,便有了演——为了将来碰撞时自保而提高自己的地方。
面对竞争,不惜一切。
与困难的碰撞又叫做迎难而上。
千百年来,成功的终极秘诀,面对困难无疑只有两种措施——冲上去正面对抗,或是绕开困难,避免碰撞。
平凡之人通常选择后者,因为他们觉得碰撞是不应面对的。
所以他们选择绕路走,从高山两旁绕一大圈回到原轨,这就是他们平凡的原因。
人生几何,必有高山大河阻挡,绕的了一时,绕不了一世,最终还是必须翻山泅渡。
因为绕出了惯,便不再会与其碰撞,将原来仅存的强度也抛弃了。
最终因为不管想不想撞都会撞得头破血流,所以固地自封,不再前行,这样终成不了大业。
与此相反,强者则不会绕路,他们会越翻越壮,越渡越强,直到冰塞之川、满雪之山亦挡不住他们。
所以,他们自会直挂云帆济沧海。
与自己的碰撞叫作悟。
因为只要你会思考并质疑自己的过去,恭喜你顿悟了。
思索过去,找出不足提出问题,改变问题,你就会与成功又近一步。
而与自己的碰撞,是最难的。
凡人不用说,都不愿碰撞困难,更何况没事找抽,自己撞自己。
而强者之前那套对付困难的方法也不管用了,因为心理,人不愿质疑自己,因为自尊,或也可以说是自负。
作文俗话说:“慢工出细活”。
欧洲谚语中说:“慢些,我们就会更快。
”阿尔卑斯山口的木牌上写道:“慢慢走,欣赏啊!”我国古诗词中也有以《声声慢》《扬州慢》为代表的调长拍缓的慢词……你对“慢”有怎样的体会或见解?请自选角度,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议论文。
要求:观点明确,论据恰当充实,论证合理。
【答案】慢慢走,也许更诗意“人生就像一场旅行,不必在乎目的地,在乎的只是沿途的风景和看风景时的心情。
”这是我很喜欢的一句广告语。
每当想起这句话时,我总会想起广告中那个人在火车上向窗外眺望的样子。
是的,人生就是一次旅行,一次所有来到这个世界上的人都必须参加的旅行。
也许我们根本就不知道目的地在何方,也许我们曾在这旅途中迷惘徘徊,甚至也许我们无法控制场旅行在何时开始、又在何时结束。
但是我们终究还是无法逃避这场旅行。
太多的人,只顾着奔向目的地而匆匆地走,无暇去看这途中的桃红柳绿;太多的人只顾追名逐利而匆匆地走,不去看这途中的朝阳东升日落大江太多的人,只着眼于下站将在何处。
因此,有太多的人到达了这场旅途的终点只能空悲切,空遗憾。
那,我们为什么不该把结果看淡些,把脚步放慢些呢?慢慢走,我们能看到更多的风景。
早晨朦胧而微湿的晨雾,树尖上高歌的鸟儿,小草上附着的露珠,花朵苏醒在清新的阳光中。
这些不都是美丽吗?中午的艳阳高照,阵阵蝉鸣回荡,整齐的白杨树们在风中摇曳,也许还有田边的青蛙在歌唱。
这些不都是画意吗?慢慢走,你还会在傍晚的时侯,看到一片一片绯红的晚霞,会看见隔江的小村落有炊烟袅袅升起,会看见倦鸟成群地飞会树林。
这些不都是诗情吗?还有那夜晚,也有明月别枝,星垂平野。
这些风景,那些匆匆地走的人怕是不曾见过的吧。
慢慢走,用种淡雅闲适的心境度过我们的人生。
用我们的眼睛去收集所有的美丽,用所有的美丽来丰富我们的记忆。
这样慢慢走,慢慢地、愉快地、平和地去看人生路上所有值得我们用心珍藏的风景,把它们作为我们到达人生旅途终点时的记忆,用这些记忆来雕刻我们生命的年轮。
2023中考押题材料作文写作指导及范文材料作文写作训练③1.持续前进,厚积薄发,水滴十年石终穿。
书写人生,绝非一朝一夕之功。
飞机设计大师顾诵芬坚定科学理想,朝夕不倦,经历数十年耕耘,致力于飞机设计领域,克服了一个又一个难题,以非凡的成就书写了壮丽的人生。
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是对他最好的奖赏。
而在顾诵芬等科学前辈的引领下,中国的科学事业会在年轻一代手中更加辉煌。
结合上述简介,自拟题目,自选角度,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要求: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文体不限(诗歌除外);②文章中不要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③不要套作,不得抄袭;④不得引用、抄袭本试卷阅读理解部分的材料。
优秀例文:水滴石穿“水滴石穿”,在于一个韧劲。
一个人不管做多么困难的事情,如果有持之以恒的精神,那么不论他的能力是大是小,当他的努力积累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就一定会获得成功。
我国清代的郑板桥成名之初,其画独树一帜,诗也写得清新隽永,可是字却写得软弱无力,于是他下决心苦练,日日练,月月练,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终于练就了一手潇洒的书法,使他赢得了诗、画、字“三绝”的美誉。
“水滴石穿”,还在于滴落的每一滴水,都是向着一个方向,落在一个定点上,它的方向明确,目标专一。
如果不是这样,水滴恐怕永远不可能穿石。
同样,我们在为远大的理想而奋斗的过程中,也要有一个明确的目标,决不能见异思迁。
晋朝的大文学家左思,幼时曾先攻书法,后又致力于弹琴,然而都学无所成。
父亲对他失去了信心,曾对朋友说:“左思的智力才能还赶不上我呢!”听了这话左思受到很大的刺激,于是发奋读书,终于写成了“洛阳纸贵”的《三都赋》。
有人看到陈景润摘取了数学王冠的明珠,就幻想当数学家,于是开始钻研数学;可是看了一本好小说以后,就转而想做作家大梦;可作家的梦刚刚开始,又迷上了音乐;又是弄专业书,又是拜师,仿佛自己不久便可以在舞台上一展风采了。
像这样没有明确的方向没有专一的目标,即使水流不断,又怎么能“石穿”呢?一句话,水滴石穿,关键在于一个“恒”字,一个“专”字。
材料作文审题提示及写作指导阅读下面的材料,然后按要求作文。
有一天有人问一位登山专家:“如果我们在半山腰,突然遇到大雨,应该怎么办?”登山专家说:“你应该往山顶走。
”他觉得很奇怪,不禁问道:“为什么不往山下跑?山顶风雨不是更大吗?”“往山顶走,固然风雨可能更大,它却不足以威胁你的生命,至于向山下跑,看来风雨小些,似乎比较安全,但却可能遇到暴发的山洪而被活活淹死。
”登山专家严肃地说“对于风雨,逃避它,你只有被卷入洪流;迎接它,你却能获得生存!”【写作指导】要注意把握材料中“风雨”这一核心概念的内涵,作文应侧重于取风雨的象征意义来探讨人生。
人生在世,谁没有经历过风雨?这里的“风雨”我们应该理解为人生中的一切困难和挫折,而不是单纯意义上的自然界的风雨。
遭遇苦难、失败不一定是坏事,因为“苦难是人生的老师”。
不经历风雨,怎么能见彩虹?不经历艰险,怎么能成功?其次,要坚持正确的人生观,明确人生旅途上难免会有困难、坎坷抑或是沉重的打击。
面对这些风风雨雨,你可以伤心,可以悔恨,但却不能丧失面对它的勇气,要有勇气战胜自己,才能战胜挫折。
第三,要开阔视野,使文章材料丰富。
古今中外,面对风雨,战胜困难,取得辉煌成就的人不可胜数。
要多举这样的事例,使文章有分量。
如在外国,一生孤苦不幸的贝多芬在双耳失聪之后,仍不忘告诫自己,要扼住命运的喉咙;海涅生前最后8年,手足瘫痪,视力微弱,躺在被褥的“坟墓”里,但吟出了大量的优秀诗篇;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在监狱里口述出蜚声世界的《马可•波罗游记》。
【例文展示】笑看挫折人的一生如同在大海中航行的一艘帆船,无论在多么平静的海域,总会有起起伏伏,总会遇到风浪的打击。
面对人生中不可避免的挫折,选择迎难而上,还是选择退缩?退一步,消极地沉浸在挫折带来的苦难中,你也许会被风浪淹没,而勇敢一些,积极地迎难而上,与困难斗争,也许风浪过后是无限美好的天空。
巴尔扎克在自己的手杖上写着:“我能战胜一切挫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