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浅出融情于境——例谈三年级古诗词有效教学策略
- 格式:pdf
- 大小:1.17 MB
- 文档页数:3
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的几点有效策略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是培养学生文化素养和语言表达能力的重要环节。
以下是几点有效的策略,有助于提高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1. 游戏化教学:通过各种游戏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可以设计听课活动,让学生根据听到的声音来猜测古诗词的作者、题材或意境;也可以设计词语接龙的游戏,让学生用古诗词中的词语来接龙。
这样的游戏既可以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又能加深对古诗词的理解和记忆。
2. 图片教学:利用图片展示古代文人墨客的生活场景、山水风景或文房四宝等,配以适当的古诗词,让学生通过观察图片和朗读古诗词来感受古人的情感和表达方式。
这样的教学方法可以增加学生对古诗词的共鸣,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古诗词。
3. 情景演绎:将古诗词的内容与现实生活相结合,进行情景演绎。
选择一首描写春天的古诗词,让学生分角色扮演古人在春天的情景中所经历的一天,通过行动和表情来传达古诗词中的情感和意境。
这样的情景演绎可以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和体验古诗词的内涵。
4. 词语解释与比较:在古诗词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了解古诗词的字面意义,更要引导他们理解其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可以选择一些常用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通过解释并与现代诗歌相比较,让学生明白古诗词中所表达的情感和意义。
5. 配乐朗读:可以选择一些与古诗词主题相符的音乐,与学生一起朗读古诗词。
配以音乐,有助于加强学生对古诗词的情感体验,使学生更好地融入到古诗词的世界中。
6. 创作活动:让学生根据古诗词的题材或意境进行创作活动,可以是续写、插画、曲艺表演等形式。
通过创作活动,既可以巩固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和欣赏能力,又能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应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游戏化教学、图片教学、情景演绎、词语解释与比较、配乐朗读和创作活动等策略,提高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和欣赏能力,培养其文化素养和语言表达能力。
论小学三年级语文古诗教学的策略与技巧古诗教学一直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内容,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说,古诗教学更是一项具有挑战性的任务。
在教学中,老师要根据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学习特点,制定合适的教学策略和技巧,让学生在欣赏古诗的掌握古诗的意境和艺术魅力。
本文将介绍一些关于小学三年级语文古诗教学的策略与技巧。
一、激发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是古诗教学的第一步。
在教学中,老师可以通过一些小活动来引导学生对古诗产生兴趣,比如通过图片、音频、视频等多媒体资源展示古诗的美丽意境,引导学生发表自己对古诗的看法和感受。
老师还可以利用绘本、手工制作等形式,让学生亲身参与古诗的创作和欣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注重古诗的背景知识古诗是一种以言简意赅、言情向旨的艺术形式,往往蕴含着深刻的文化内涵和历史背景。
在教学中,老师要注重传授古诗的背景知识,让学生了解古诗的作者、创作背景、历史背景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古诗的内涵和意义。
三、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古诗是中国文化的瑰宝,蕴含着丰富的审美情感。
在教学中,老师要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模仿等方式,感受古诗的音韵美、意境美和语言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提高学生对古诗的欣赏和鉴赏能力。
四、启发学生的联想能力古诗常常采用象征、比喻等修辞手法,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联想能力。
在教学中,老师可以通过提问、情景模拟等形式,引导学生运用联想能力,理解古诗的深层含义,让学生在欣赏古诗的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五、注重语文实践古诗教学不能仅停留在课堂上,还要注重语文实践,让学生通过朗读、背诵、默写、仿写等形式,巩固和提高对古诗的理解和掌握水平。
老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参加一些古诗比赛、诗会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提升语文素养,增强语文自信心。
古诗教学旨在启迪学生的思想情感,激发学生的文学创造力。
在教学中,老师要给予学生一定的创造空间,鼓励学生运用想象力、表达情感,创造属于自己的古诗作品,培养学生的文学修养和审美情感。
论小学三年级语文古诗教学的策略与技巧小学三年级是培养学生语文基础的重要阶段,古诗教学是其中的重要内容。
在小学三年级语文古诗教学中,教师应采取一些策略和技巧,以提高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古诗。
第一,激发学生的兴趣。
为了让学生对古诗产生兴趣,教师可以进行一些趣味的导入活动,比如通过演示、故事、图片等方式,让学生先了解一些古诗的背景故事或者与现代生活的联系,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
第二,培养学生的语感。
学习古诗需要学生具备较好的语感,教师可以通过朗读、模仿、比赛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声韵感和节奏感。
可以让学生跟着老师一起读古诗,感受其中的押韵和韵律,或者组织一些小组比赛,让学生在抢答古诗相关问题时感受古诗的美妙之处。
注重诗歌背景故事的讲解。
古诗所反映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对学生理解古诗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
教师应该对古诗中涉及到的历史事件、文化背景进行适当的讲解和引导,让学生了解和理解古诗的背景,从而更好地领悟其中的意蕴。
第四,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表达。
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还比较有限,因此在古诗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一些情境创设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表达。
比如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些与古诗主题相关的图片,让学生根据图片展开想象,写出与古诗内容相关的句子或小段落。
第五,进行诗歌朗诵与演绎。
古诗的朗诵与演绎是让学生更好地体会古诗之美、对古诗进行深入理解的有效手段。
教师可以要求学生背诵一个古诗,然后进行朗诵和表演。
可以让学生分角色出演,通过动作、表情和语调来演绎诗歌的内涵,让学生亲身参与到古诗中,提高对古诗的理解和感悟。
第六,引导学生进行创作。
在学习古诗的过程中,可以给学生一些启发性的问题,让他们进行创作。
可以要求学生模仿古诗的写法,根据自己的想象写一首新的诗,或者通过韵律闯关、联想填空等游戏的方式,培养学生对古诗文化的理解和创造能力。
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的几点有效策略古诗词是我国优秀文化传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内容。
通过古诗词教学,可以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语言表达能力等。
古诗词教学也存在一些困难和挑战,如古诗词语言难以理解、学生学习兴趣不高等。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一些有效策略来进行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古诗词知识,增强语文学习的兴趣。
一、通过故事情境引入古诗词教学可以通过有趣的故事情境引入,激发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
教师可以从古诗词的背景、作者的生平、故事情节等方面进行讲解,让学生了解古诗词的起源和创作背景,增强学生对古诗词的认识和理解。
教师还可以结合生活实际,引导学生通过观察、体验,从生活中找到古诗词的影子,激发学生对古诗词的情感共鸣,增强学生对古诗词的记忆和理解。
二、通过唱游教学方式唱游是小学生喜闻乐见的学习方式,可以在古诗词教学中加入唱游元素,使学生在快乐的氛围中学习古诗词。
教师可以将古诗词改编成儿歌,加入简单易学的旋律,在课堂中和学生一起唱歌,让学生在欢乐中掌握古诗词。
教师还可以结合手势、游戏等方式进行古诗词教学,增强学生对古诗词的记忆和理解,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三、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在古诗词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辅助教学,如通过音频、视频等形式展示古诗词的朗诵、解读,让学生在视听的刺激下更好地理解古诗词的意境和情感。
教师还可以利用图片、动画等形式展示古诗词的内容和意境,让学生通过图像认知更好地理解古诗词的内涵,增强记忆效果。
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可以使古诗词教学更加形象生动,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四、关联生活实际五、激发情感共鸣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需要运用多种策略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通过故事情境引入、唱游教学方式、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关联生活实际、激发情感共鸣等策略,可以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古诗词知识,增强语文学习的兴趣,使古诗词教学更加有效和有趣。
论小学三年级语文古诗教学的策略与技巧古诗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和丰富的文学价值。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授古诗是非常重要的一环,能够帮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培养语言文字的感受力和审美情趣。
而小学三年级是学生接触古诗的一个重要时期,如何有效地进行古诗教学,是每位语文教师都需要认真思考和努力实践的课题。
一、培养学生阅读古诗的兴趣在进行古诗教学前,首先要培养学生对古诗的兴趣。
可以通过介绍古诗的历史渊源、作者的生平、创作背景等方式,让学生了解古诗的来历和内涵。
也可以通过播放优秀的古诗朗诵视频、展示古诗相关的图片等形式,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敏感性,使他们愿意主动去了解、阅读古诗。
在课堂上,教师还可以用一些轻松有趣的活动引导学生对古诗产生兴趣,比如运用游戏、趣味小测、团队合作等方式设计古诗相关的互动环节,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感受到古诗的魅力,从而激发起他们对古诗的兴趣和热爱。
二、选择适合学生接受的古诗材料在教学中,选择适合学生接受的古诗材料是十分重要的。
因为小学三年级的学生还处于语言表达和理解能力逐渐提高的阶段,所以不宜选择过于复杂和晦涩的古诗给他们学习。
一般来说,可以选择一些内容简单、情感真挚、形象生动的古诗材料,如《静夜思》、《登鹳雀楼》、《春晓》等,让学生在阅读这些古诗的过程中,能够轻松地理解和感受到诗意,从而增加对古诗的喜爱之情。
在选择古诗材料时,教师还需要考虑学生的实际水平和兴趣爱好,可以结合班级的实际情况,统筹安排古诗的教学内容和形式,使之切实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习需求。
三、注重古诗的声韵美感受古诗是中国文化瑰宝,具有独特的声韵美感。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诵读古诗、品味古诗、朗诵古诗等形式,让学生亲身感受古诗的音韵之美。
在朗诵古诗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向学生传授古诗的朗读技巧,引导学生调节语调、运用停顿、抑扬顿挫等手法,使他们在朗诵古诗的时候能够更加准确地把握古诗的韵律和韵味。
小学古诗教学的有效策略小学古诗教学是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古诗是中华文化的瑰宝,通过教学可以让学生们在欣赏古诗的美丽诗意的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
由于古诗语言古老,意境深邃,对小学生来说是比较有难度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采取一些有效的策略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古诗。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探讨小学古诗教学的有效策略。
一、激发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兴趣是古诗教学的首要任务。
古诗中蕴含着丰富的情感与意境,但对小学生来说,这些内容可能很难立即理解。
在教学中我们可以从引导学生欣赏古诗的美丽音韵入手,比如通过朗读古诗、播放古诗朗诵音频等方式来让学生更好地感受古诗的韵味。
在课堂中可以利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手段,帮助学生了解古诗的背景故事、相关历史知识,激发学生对古诗的浓厚兴趣。
二、注重古诗的基本内涵在教学中,要注重古诗的基本内涵,帮助学生理解古诗的意境和情感。
古诗中的意境和情感是古代诗人通过文字表达出来的,比如《静夜思》中“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就表达了作者在夜晚观赏月亮的清幽之感。
通过解读古诗的内涵,可以引导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古诗的美丽与内涵。
三、帮助学生掌握古诗的韵律和格律古诗的韵律和格律是古诗的一大特色,它通过有节奏的句子结构和韵律规律表达出来。
在教学中,可以通过朗读古诗、分析古诗的韵部和格律等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古诗的韵律和格律规律,提高学生的古诗朗诵能力。
四、激发学生的创作潜能古诗教学不仅仅是让学生学会欣赏古诗,更重要的是通过古诗教学激发学生的创作潜能。
在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参与古诗创作,比如利用即兴创作的方式,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和感悟,创作出属于自己的古诗。
通过创作,不仅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古诗,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五、注重情感与情绪的引导古诗大多表达了诗人的情感与情绪,教学中要注重引导学生理解古诗中的情感与情绪,让学生通过古诗体会诗人的内心体验。
比如在教学《登鹳雀楼》时,可以引导学生体会李白在登楼观景时的豪情壮志,让学生通过古诗感受大气磅礴的壮丽景象。
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的几点有效策略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是培养学生良好语文素养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学习古诗词,可以让学生更好地感受和理解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下面是几点有效的教学策略。
一、情境营造古诗词极富意境和情感表达,教师可以通过图片、音乐等多种手段,创设适宜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阅读欲望。
在教学某首古诗时,可以播放相关的音乐,展示相关的图片,让学生置身于古代的背景中,感悟其中的意境和情感。
二、情感引导古诗词表达着作者的情感和思想,教师可以通过朗读、解析和让学生模仿等方式,引导学生进入古人的情感世界,感受作者的情绪和思想。
在朗读时,教师可以适度加重句子的语音语调,突出诗歌的韵律和美感,让学生能够更好地领略到古诗词的艺术魅力。
三、重视解读古诗词有时会使用一些生僻的词语和繁复的文句,教师可以通过解读和讲解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其中的含义和深层次的意思。
在解读时,教师可以分析每个句子的词义、句法和修辞手法,引导学生进行合理的猜测和推理,培养他们的语文思维能力和理解能力。
四、拓展阅读古诗词是中国文化的瑰宝,是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进行相关的拓展阅读,让学生更加全面地了解古代文学和古代文化。
可以选择一些与古诗主题相关的课外读物,或者介绍一些古代文人的典故故事,让学生对古代文化有更深入的了解。
五、情感交流古诗词是情感表达的重要形式,教师可以通过情感交流的方式,促进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和体验。
可以通过讨论、演唱、创作等方式,让学生自由发挥,表达对古诗词的感受和理解。
教师也要注重倾听学生的意见和想法,给予积极的评价和鼓励,激发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兴趣和热爱。
六、融入生活在教学古诗词时,教师可以适度将一些现代生活和学生的实际经验与古诗词进行联系,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
可以通过讲解古诗中的自然景物,引导学生观察身边的自然环境,并与诗中的景物进行对比和联系,提高学生对自然环境的观察和理解能力。
通过以上几点有效的教学策略,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和理解古诗词,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和人文素养。
小学古诗教学的有效策略小学古诗教学是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审美情趣的重要环节。
为了提高古诗教学的效果,教师可以采取以下有效策略:一、情景再现法通过情景再现法,将古诗中的情境、形象等内容还原出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词的意境。
可以利用多媒体、图片、实物等手段展示相关情景,使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古诗中的意境,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想象力。
二、导入法在教学开始之前,可以通过引发学生的思考或提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可以从与学生生活相关的话题出发,与学生交流,引导学生思考与古诗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古诗相关的问题,如“你去过大自然吗?你觉得大自然有什么美好之处?”等,从而引发学生对古诗的兴趣和思考。
三、韵律朗诵法通过韵律朗诵法,帮助学生感受古诗的韵律和节奏。
可以让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首古诗进行朗诵,要求学生根据古诗的韵律和节奏进行朗诵,从而加深对古诗的理解和感受。
四、讲解法在讲解古诗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讲解古代文化和历史背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古诗的内涵。
可以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启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思维能力,促进学生对古诗的深入理解。
五、联想发散法在学习古诗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联想发散法,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古诗的意义。
可以让学生以古诗中的某个词语或句子为线索,进行联想发散,让学生自由发挥,展开思路,从而拓展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力。
六、创设情境法通过创设情境法,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亲身体验古诗的意境,从而更好地理解古诗的内涵。
可以通过场景再现、角色扮演等方式,让学生进入古代的环境,感受古诗所描绘的景象和情感,增强学生对古诗的亲近感和理解力。
七、形象化教学法通过形象化教学法,将古诗中的形象化内容转化成具体的图画、模型等形式呈现给学生,使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古诗的意境。
可以让学生根据古诗内容进行绘画、制作手工等活动,从而加深对古诗的理解和感受。
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的几点有效策略古诗词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学习古诗词,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语言内涵,也有助于增强学生的文化素养和审美情趣。
以下是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的几点有效策略:一、注重情境渲染学习古诗词要注重情境渲染,帮助学生理解诗词的背景和情感。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图像、音乐、小品等多种形式,创造有趣的场景,让学生身临其境。
比如,当学习《静夜思》时,可以放一段夜晚的音乐,然后教师让学生闭上眼睛,想象自己正漫步在静谧的夜晚,这样可以更深刻地感受到古人在夜晚的孤寂和思念之情。
二、注重语感培养古诗词是优美的语言艺术,因此要注重语感培养。
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朗诵、背诵等方式,感受和模仿古诗词的韵律和音韵。
同时,教师可以通过一些游戏形式,如打诗词、接龙等,让学生在玩中学,轻松培养语感。
三、注重词语品味古诗词中有很多精美的词语,学习古诗词也是培养词汇积累和品味的过程。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词语对比、词语解释等方式,进一步深化学生对于词语的理解和品味。
同时,教师也可以通过读懂诗词中的比喻、典故等,增加学生对于语言的理解和感悟能力。
四、注重生活情境融合古诗词是历史长河中的珍贵文化遗产,但是它们并非遥不可及的古老语言,而是可以与生活情境融合的。
教师可以通过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结合,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悟古诗词的内涵。
比如,当学习杜甫的《登高》时,可以引导学生去登山,体验登山的心境和感受,然后再让学生感受古人登高的心情。
总之,古诗词教学要注重感性与理性的结合,通过多种形式、多种策略,让学生深入理解和感悟古诗词的内涵,从中汲取养分,提高自身的语言素养和文化情趣。
小学古诗教学的有效策略小学古诗教学是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古诗融合了优美的语言、丰富的想象力和深刻的思想内涵,能够激发学生的情感,提高他们的审美意识和语言表达能力。
古诗教学也存在着一定的困难和挑战,比如古诗的语言难度较大,学生难以理解其中的意境和情感;古诗内容较为抽象,学生难以产生共鸣;古诗的学习方法有限,学生的学习兴趣难以持久等。
针对小学古诗教学的特点和问题,制定出一系列有效的教学策略是非常重要的。
1. 激发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对古诗的兴趣是教学的首要任务。
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展示、古诗背景介绍、典故讲解等形式,将古诗与学生生活、历史、文化联系起来,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
可以通过游戏、音乐、朗诵等形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接触和学习古诗,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 理解古诗的语言古诗的语言较为古旧,学生难以理解其中的意境和情感。
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以亲近学生的语言,如故事、图片、漫画等形式,结合实际情境,让学生对古诗中的词语、句子有更深刻的理解。
通过讲解古诗中的生词、熟语,分析古诗的结构和表达方式等,让学生慢慢理解古诗的语言。
3. 建立情感共鸣古诗所表达的情感往往是与生活、情感、人际关系等密切相关的。
教师应该引导学生从自身经历中去理解古诗中的情感,让他们产生共鸣。
课堂上,可以通过情景模拟、角色扮演、小组讨论等形式,让学生通过自己的经历和感受来理解古诗中的情感,从而更好地体会古诗的内涵。
4. 多样化的教学形式在古诗教学中,教师应该尝试多种不同的教学形式,如课堂讲授、小组合作、游戏互动等,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可以结合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共同分析古诗中的意境和情感;可以利用游戏和竞赛的方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古诗,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5. 培养综合能力古诗教学不仅仅是教授古诗的内容,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语言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等。
2019/02
深入浅出融情于境——
—例谈三年级古诗词有效教学策略浙江宁波市奉化区西坞街道中心小学王
穷
【摘要】三年级古诗词教学要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依据其认知水平,结合年段目标,深入浅出,融情于境。
采用活化朗读,读出诗情画意;关注字词,学习解词方法;想象画面,领悟诗文大意;课外延伸,促进积累运用等教学策略,使古诗词教学更加贴近学生的学习需要,促进学生的长久持续发展。
【关键词】三年级古诗词教学策略
古诗词是中国灿烂文化遗产中的瑰宝,是语言
文字学习的丰富资源,因此古诗词教学是小学语文
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对小学古诗词教学第二学段提出的目标是“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
感,展开想象,领悟诗文大意”。
可以发现,第二学段
古诗学习目标重点仍是朗读与背诵,但在背诵的数
量和内容理解程度上的要求均有所提高。
三年级学
生的思维从以形象思维为主逐渐向以抽象思维为
主过渡。
教师应结合古诗词的文体特点,立足学习
目标和学情,展开有目的、有层次、有方法的教学活
动。
一、活化朗读——
—读出诗情画意
有位哲人说:正是儿童承袭了人类最初的诗性
性格,他们的智慧既指向眼睛看到的地方,也指向
心灵看到的地方。
在古诗词的教学中,教师不能以
自己独白式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对于三年
级的学生,对于诗意的理解,学生只要借助注释大体理解即可,但是如何去展现,诵读是最好的方式。
只有有感情地诵读,才能体会出诗的真味。
(一)掌握节奏
古诗对仗工整,平仄有律,读起来朗朗上口。
古诗特具的音韵美和节奏美,最能激发学生朗读的兴趣。
五言诗的停顿一般有“二二一”,也有“二一二”,而七言诗的停顿一般是“二二三”。
这样讲究节奏,借助停顿,学生朗读时就会得心应手。
(二)巧用四声
古诗词的朗读还可以根据其特有的韵味巧用四声。
一般一、二声读得比较长,三、四声读得比较短,也可以把每首诗的韵脚进行拉长处理。
如在指导朗读《望天门山》一课时,教师就让学生将每一句诗的韵脚“ai”拉长,这样处理后的朗读就更有韵味了。
(三)创设情境
古诗语言精练,意境却十分深远,它往往包含了非常丰富的语言、意义。
古诗教学可以在指导学生反复诵读的基础上创设情境,让学生在特定
口语交际教学要以文为本,还要在此基础上对学生进行适当的拓展训练,以使学生从中了解到更多关于此类口语交际话题的知识。
总之,在小学低段口语交际教学中,教师要把学生的口语交际训练放到与识字、写字、阅读、写作等同等重要的位置加以重视,并采取有针对性的策略组织教学,这样,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定然会得到极大的提升。
♪
XIAOXUE JIAOXUE YANJIU
教学探讨68
2019/02
的情境中体会古诗的意境,加深理解。
统编版三年级上册《饮湖上初晴后雨》一课,教师是这样教学的:
师:如果说,雨天的西湖是淡妆,那么晴天的西湖就是———
生:淡妆浓抹总相宜。
师:如果说,冬天的西湖是淡妆,那么夏天的西湖就是———
生:淡妆浓抹总相宜。
师:如果说,月亮为西湖化淡妆,那么———生:淡妆浓抹总相宜。
在这个教学片段中,教师把“淡妆浓抹”化为了具体的语境,读出了画面感,同时,也有效促进了学生对诗句的理解。
二、关注字词———学习解词方法
理解词语的意思是三年级的学习重点。
理解诗歌中词语的意思更是领悟诗歌大意的前提。
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指导学生学习理解古诗字词的一些方法。
(一)参照注释
统编版教材三年级的古诗课文旁提供了一些词的注释,因此,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参照注释来理解诗中的部分字词。
在教学统编版三年级上册《望天门山》一课时,教师是这样指导学生读注释的:
师:同学们,你们了解天门山吗?赶紧默读书中第一条注释。
……
师:现在你对天门山有了哪些了解?生1:我知道了天门山在安徽省。
师:你了解了位置。
生2:我知道了它是东梁山和西梁山的合称。
师:你了解到了是两座山的合称。
生3:两山隔江相望。
师:知道这条江叫什么吗?生3:长江。
师:你怎么知道的呀?
生3:书中第二条注释告诉我们“楚江”就是长
江。
师:真了不起,会借助注释来理解词了。
大家还有补充吗?
生4:因为两座山像天然的门户,所以叫天门山。
师:原来天门山是这样得名的。
案例中教师巧妙引导学生读注释,学习参照注释来理解不懂的词,是学习古诗一种有效的方法。
(二)查找字理
古诗词因其“古”,其中有些字词表示的事物在当下已不大常见,学生要了解不太容易,在教学中教师可充分引导学生根据字理,借助工具书或是插图进行推测、进行对照,进而有清晰的认识。
如《望天门山》中“碧水东流至此回”这一句中的“回”字,学生认为是回去了,或者是不回来了的意思。
这时教师出示了回的字理图片,学生看了后明白了是水在这儿形成了回旋的意思。
(三)联系生活
认知心理学告诉我们,人已有的认知结构对当前的认知活动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可以激活学生原有认知结构中的思维模块,有助于学生理解词语的意思。
统编版三年级上册《望天门山》一课,当学生说道“两岸青山相对着出来”时,教师是这样教学的:
师:“相对出”是怎样的感觉呢?生活中有过这样的体验吗?
生1:坐车时,车在前进,路两边的树就好像朝我们过来。
师:是的,这就是两边的树相对出的感觉。
生2:有一次,我坐船去游溶洞,船往前驶,感觉两边的石头朝我撞过来了。
师:那诗人坐着小船而来,两岸的青山就好像是在———
生1:朝他走来。
生2:向他打招呼。
生3:欢迎他的到来。
师:(视频播放)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两岸青山相对出的感觉。
教学探讨
69
2019/02
案例中教师将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入教学,让学生真真切切地理解了词语,丰富了想象积累,感受到文章语言的美。
所以说联系生活来理解词语,可以让词语理解顿时鲜活起来。
三、想象画面———领悟诗文大意
三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语文能力,其理解能力、想象能力也正在发展,加上又有低年级的经验和基础,对古诗词有了初步的接触和认识,懂得古诗词的一般特征。
因此对该阶段学生的诗词学习则有更高一些的要求,教师应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主动参与意识。
(一)图文比较
苏轼观王维所画《蓝田烟雨图》后题跋:“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所谓“诗中有画”指王维诗境优美,读其诗如置身画之中。
其实,许多古诗本身就是一幅画,因此,让学生
根据对古诗的理解把古诗画成一幅画,然后图文比较,就能发现理解的错误,在纠错中加深对诗句意思的理解。
统编版三年级上册《望洞庭》一课,教师是这样教学的:
1.(分发学习单)要求学生根据学习单中的注释
说说古诗的意思,然后把自己看到的画面画下来。
2.交流学习单进行比较,从诗句中找依据。
A.比较“微波粼粼”和“水平如镜”。
(理由:潭面无风镜未磨)指导学生理解平静的湖面像未打磨过的铜镜。
B.比较“一座山”和“几座山”,“一座大山”和“湖大山小”。
(理由:白银盘里一青螺)指导学生理解湖中的君山像白银盘里的一个青螺。
3.给画添上颜色:白色、绿色。
4.用自己的话来介绍这幅画。
在以上教学案例中,教师通过让学生画古诗进行图文比较,再让学生自己从诗句中找到依据,纠正了理解上的错误。
这样的学习方式更加符合学生自主学习的规律,更有效地突破了理解的难点。
(二)聚焦诗眼
情景交融是古诗常用的一种表现手法。
如《望天门山》中的“开、回、出、来”让原本静止不动的景物动了起来,把天门山景物的壮观表现得淋漓尽致。
因此,在教学中可以抓住这样的关键字眼,引导学生想象画面,体会楚江之浩荡,天门山之雄壮,从而读出那种气势雄伟。
三年级古诗词教学要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依据认知水平,结合年段目标,深入浅出,融情于境,这样才能使古诗词教学更加贴近学生的学习需要,才能促进学生的长久持续发展。
♪
【参考文献】
[1]周丽亚.第二学段古诗词有效教学策略[J ].教学月刊(小学版),2018(3).
[2]黄金舟.巧用微课,提升儿童古诗文学习效果[J ].小学语文,2018(4).
[3]励汾水.实施有效的教学———基于课例研究的小学语文“疑难问题”解决研讨综述[J ].教学月刊(小学版),2010(1).
教学探讨
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