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上册 专题复习七 文学、文化常识与名著阅读 新人教版
- 格式:doc
- 大小:36.50 KB
- 文档页数:5
七年级语文上册专项复习--文化积累--文学常识与名著阅读(带答案新人教版)专项提分卷文化积累——文学常识与名著阅读一、文学常识.文化积累——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孔子,名丘,字仲尼,战国时鲁国人,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B.杜甫,字子美,河南巩县人,唐代诗人,其诗被称为“诗史”。
c.汉代贵右贱左,故将贬官称为“左迁”。
D.科举制度是隋唐以来以考试选拔官吏的制度,三年一试,分乡试、会试和殿试三级。
.文化积累——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人。
代表作有长篇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戏剧《茶馆》《屈原》。
被称为“人民艺术家”。
B.泰戈尔,印度作家、诗人。
他的创作对印度文学的发展影响很大。
1913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在古代,“官”是正职,即长官;“僚”是副职,c是为“官”服务的;“吏”是办事员,由“官”自己招募。
D.鸿雁是候鸟,往返有期,故人们想象鸿雁能传递音讯,因而书信又被称作“飞鸿”“鸿书”等。
.文化积累——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冰心,原名谢婉莹,福建长乐人。
代表作有诗集《繁星》《春水》,散文集《寄小读者》《樱花赞》等。
B.《世说新语》,南朝宋的临川王刘义庆组织编写的一部志人散文集,主要记载汉末至东晋士大夫的言谈、逸事。
c.古代的床最开始是一种坐具,很矮,而不是睡觉的器具。
D.词,最初称“曲词”或“曲子词”,是配合宴会乐曲而填写的歌诗。
.文化积累——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代表作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等。
B.曹操,字孟德,沛国谯县人,东汉末政治家、军事家、诗人。
有《蒿里行》《龟虽寿》《短歌行》等。
c.子规,传说为蜀帝杜宇的魂魄所化。
常夜鸣,声音凄切,故古人常借其抒悲苦哀怨之情。
.D.古人称谓有谦称和尊称的区别,如:谦称自己的意见为“高论”。
七年级语文上册专项复习文学常识与名著阅读一、文学常识1.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人。
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思想的创始人。
《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是儒家经典著作。
2.朱自清,现代散文家、诗人、学者。
代表作有诗文集《踪迹》,散文集《背影》《欧游杂记》等。
3.老舍,现代著名作家,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人。
代表作有长篇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戏剧《茶馆》《龙须沟》。
被称为“人民艺术家”。
4.泰戈尔,印度作家、诗人。
早期作品有诗集《暮歌》《晨歌》等。
代表作有诗集《吉檀迦利》《新月集》《园丁集》《飞鸟集》等,他的创作对印度文学的发展影响很大。
1913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5.冰心,现代散文家、小说家、诗人、儿童文学作家。
原名谢婉莹,福建长乐人。
代表作有诗集《繁星》《春水》,散文集《寄小读者》《樱花赞》等。
6.《世说新语》,南朝宋的临川王刘义庆组织编写的一部志人小说集,主要记载汉末至东晋士大夫的言谈、轶事。
7.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代表作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和杂文集《坟》《热风》《且介亭杂文集》。
8.童话是儿童文学的一种样式。
通过丰富的想象、幻想,用拟人、夸张等艺术手法,塑造艺术形象,反映社会生活,对儿童进行思想和知识的教育。
《皇帝的新装》的作者是丹麦(国别)著名童话作家安徒生。
他一生写了160余篇童话,如《卖火柴的小女孩》《丑小鸭》等。
二、走近名著(一)《朝花夕拾》1.《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是鲁迅的回忆性散文(体裁)集。
2.鲁迅在《二十四孝图》里,针对“卧冰求鲤”“老莱娱亲”“郭巨埋儿”等孝道故事做了分析,揭示了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
3.鲁迅在日本留学时认识了一位朋友,当时彼此都没有什么好感,但回国偶遇之后,交往甚密,这位朋友是范爱农。
4.鲁迅在《无常》一文中,通过对无常的描述,指出“公正的裁判是在阴间”,以讽刺当时社会上的“正人君子”之流。
(名著名篇、文化常识)七年级上册期末专题复习一、单选题1.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古人称谓有谦称和尊称的区别,比如“尊君”“令尊”都是尊称对方的父亲,“家父”“家君”是谦称自己的父亲。
“子”是古代对男子的尊称,如:孔子、庄子。
B.古代常用官职或任官之地的州县名来称呼一个人,如《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题目中的“龙标”和正文中“闻道龙标过五溪”中的“龙标”都指王昌龄。
C.《论语》,儒家经典著作,宋代把它与《大学》《中庸》《孟子》合称为“四书”。
D.《诫子书》是诸葛亮写给儿子的一封家信,殷殷教诲中蕴含着深切的期望。
【答案】B【解析】【分析】A、大中国人的传统是对对方或他人的称呼上就是一个大的讲究,通常有“尊称”和“敬称”之分,对自己则使用“谦称”。
如:君:尊称对方是才德出众的人。
鄙人:鄙陋之人。
谦称自己。
正确。
B、第一个龙标是指古地名,唐朝置县,属巫州,治所在今湖南洪江。
文中的“龙标”是指王昌龄,古人常用官职或任官之地的州县名来称呼一个人。
有误。
C、“四书”,四书即《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正确。
D、《诫子书》是三国时期政治家诸葛亮临终前写给他儿子诸葛瞻的家书。
文章阐述修身养性、治学做人的深刻道理。
正确。
2.下列对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皇帝的新装》作者是丹麦作家安徒生,他的代表作有《卖火柴的小女孩》《海的女儿》《棠棣之花》《丑小鸭》等。
B.中国古代各个年龄段都有不同称呼,四十岁称“而立之年”,五十岁称“不惑之年”。
C.《西游记》被鲁迅先生称为“神魔小说”,是中国古代文学中最富有想象力的作品之一。
D.寓言一般比较短小,常常用假托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给人以启示,故事的主人公只能是人。
【答案】C【解析】【分析】A.有误,《棠棣之花》不是安徒生的作品。
B.有误,三十而立,四十不惑。
C.正确。
D.有误,寓言的主人公可以是人,也可以是人格化的动物或其他事物。
3.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论语》,儒家经典著作,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
七年级语文上册文学常识与名著阅读知识点汇总(人教版)1《荷叶母亲》选自《繁星》,作者冰心,原名谢婉莹,诗人、作家,代表作有《繁星》《春水》《寄小读者》等。
2《金色花》选自《泰戈尔诗选》,作者泰戈尔,印度文学家,1913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3《咏雪》选自南朝宋时刘义庆组织人员编写的《世说新语》,它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
全书共8卷,分为德行、言语、文学、政事等36门。
4海伦·凯勒,19世纪美国盲聋女作家、教育家、慈善家、社会活动家。
她以自强不息地顽强毅力,在安妮·莎莉文老师的帮助下掌握了英、法、德等五国语言。
代表作《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论语》是我国先秦时期一部语录体散文集,主要记载孔子及孔子其弟子的言行,是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记录编纂而成。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
6朱自清,现代杰出的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代表作有《荷塘月色》《背影》等。
7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代表作有长篇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和话剧《龙须沟》《茶馆》等,现代著名作家,北京市政府曾授予他“人民艺术家”荣誉称号。
8《礼记》是战国至秦汉年间儒家学者解释说明经书《仪礼》的选集,是一部儒家思想的资料汇编。
又叫《小戴礼记》。
与《仪礼》《周礼》合称“三礼”。
内容主要是记载和论述先秦的礼制、礼仪,解释礼仪,记录孔子和弟子等的问答,记述修身做人的准则。
是中国教育史上,也是世界教育史上第一部教育学的专著。
9《绿色蝈蝈》是法国(国籍)著名的昆虫学家(职业)法布尔的一篇妙趣横生的小品文。
选自他的作品《昆虫的故事》(《昆虫记》),作者采用生动活泼的笔法,把蝈蝈写得活灵活现。
鲁迅曾把《昆虫记》称为"讲昆虫故事""讲昆虫生活"的楷模。
0纪昀,清代文学家、学者。
字晓岚。
乾隆十九年进士。
学问渊博,曾任翰林院编修、侍读学士。
因获罪遣戍乌鲁木齐。
释放回京后,任《四库全书》总纂官,编定《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在目录学上贡献很大。
七年级语文上册文学常识与名著阅读知识点汇总(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文学常识与名著阅读知识点汇总(人教版)《荷叶母亲》选自《繁星》,作者冰心,原名谢婉莹,诗人、作家(称谓),代表作有《繁星》《春水》《寄小读者》等。
2.《金色花》选自《泰戈尔诗选》,作者泰戈尔,印度(国名)文学家,1913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3.《咏雪》选自南朝宋时刘义庆组织人员编写的《世说新语》,它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
全书共8卷,分为德行、言语、文学、政事等36门。
4.海伦·凯勒,19世纪美国(国名)盲聋女作家、教育家、慈善家、社会活动家。
她以自强不息地顽强毅力,在安妮·莎莉文老师的帮助下掌握了英、法、德等五国语言。
代表作《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5.《论语》是我国先秦时期一部语录体散文集,主要记载孔子及孔子其弟子的言行,是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记录编纂而成。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
6.朱自清,现代杰出的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代表作有《荷塘月色》《背影》等。
7.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代表作有长篇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和话剧《龙须沟》《茶馆》等,现代著名作家,北京市政府曾授予他“人民艺术家”荣誉称号。
8.《礼记》是战国至秦汉年间儒家学者解释说明经书《仪礼》的文章选集,是一部儒家思想的资料汇编。
又叫《小戴礼记》。
与《仪礼》《周礼》合称“三礼”。
内容主要是记载和论述先秦的礼制、礼仪,解释礼仪,记录孔子和弟子等的问答,记述修身做人的准则。
是中国教育史上,也是世界教育史上第一部教育学的专著。
9.《绿色蝈蝈》是法国(国籍)著名的昆虫学家(职业)法布尔的一篇妙趣横生的小品文。
选自他的作品《昆虫的故事》(《昆虫记》),作者采用生动活泼的笔法,把蝈蝈写得活灵活现。
鲁迅曾把《昆虫记》称为"讲昆虫故事""讲昆虫生活"的楷模。
10.纪昀,清代(朝代)文学家、学者。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期中复习资料一、文学常识1.《散步》—莫怀戚,笔名周平安、章大明,当代作家。
2.《秋天的怀念》—史铁生,北京人,当代作家。
代表作有小说《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命若琴弦》《务虚笔记》,散文集《我与地坛》《病隙碎笔》。
本文选自《史铁生作品集》。
3.《在塑生命的人》—海伦·凯勒,美国女作家,教育家。
1964年被授予“总统自由勋章”。
4.散文诗两首《金色花》—泰戈尔,印度文学家。
1913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著有诗集《吉檀迦利》《园丁集》等。
《荷叶母亲》—冰心,原名谢婉莹,福建长乐人。
现代作家,代表作有《繁星》《春水》《往事》《寄小读者》《两个家庭》等。
本文选自《冰心全集》第一卷,原题作《往事(一)》之七,题目是编者加的。
5.《世说新语》两则—刘义庆,南朝宋彭城人。
《世说新语》是由他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
6.《济南的冬天》—老舍,现代作家。
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满族。
主要作品有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戏剧《茶馆》《龙须沟》等。
本文节选自《一些印象(四五六七)》(老舍全集)第十四卷。
7.《春》—朱自清,现代散文家,诗人,学者。
原名自华,号秋实,改名自清,字佩弦。
江苏扬州人,原籍浙江绍兴。
著有诗集《雪朝》(与人合著),诗文集《踪迹》,散文集《背影》《欧游杂记》《你我》,文艺论著《诗言志辨》《论雅俗共赏》等,本文选自《朱自清选集》。
8.《论语》十二章—《论语》儒家经典著作之一,与《大学》《中庸》《孟子》并称为“四书”。
《论语》共20篇,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以语录体和对话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
“五经”:《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
9.古代诗歌四首(1)《观沧海》—曹操,东汉末年政治家,军事家,诗人。
字孟德,沛国谯县人。
代表作有《短歌行》《蒿里行》等。
本诗选自《乐府诗集》。
(2)《次北固山下》—王湾,唐代诗人。
选自《全唐诗》。
(3)《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大诗人。
七年级语文上册专项复习--文化积累--文学常识与名著阅读(带答案新人教版)专项提分卷文化积累文学常识与名著阅读一、文学常识.文化积累——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A.孔子,名丘,字仲尼,战国时鲁国人,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B.杜甫,字子美,河南巩县人,唐代诗人,其诗被称为“诗史”。
c .汉代贵右贱左,故将贬官称为“左迁”。
D.科举制度是隋唐以来以考试选拔官吏的制度,三年一试,分乡试、会试和殿试三级。
.文化积累——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A.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人。
代表作有长篇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戏剧《茶馆》《屈原》被称为“人民艺术家”。
B.泰戈尔,印度作家、诗人。
他的创作对印度文学的发展影响很大。
1913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c.在古代,“官”是正职,即长官;“僚”是副职,是为“官”服务的;“吏”是办事员,由“官”自己招募。
D.鸿雁是候鸟,往返有期,故人们想象鸿雁能传递音讯,因而书信又被称作“飞鸿” “鸿书”等。
.文化积累——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A.冰心,原名谢婉莹,福建长乐人。
代表作有诗集《繁星》《春水》,散文集《寄小读者》《樱花赞》等。
B.《世说新语》,南朝宋的临川王刘义庆组织编写的一部志人散文集,主要记载汉末至东晋士大夫的言谈、逸事。
c.古代的床最开始是一种坐具,很矮,而不是睡觉的器具。
D.词,最初称“曲词”或“曲子词”,是配合宴会乐曲而填写的歌诗。
.文化积累——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A.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代表作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等。
B.曹操,字孟德,沛国谯县人,东汉末政治家、军事家、诗人。
有《蒿里行》《龟虽寿》《短歌行》等。
c.子规,传说为蜀帝杜宇的魂魄所化。
常夜鸣,声音凄切,故古人常借其抒悲苦哀怨之情。
D.古人称谓有谦称和尊称的区别,如:谦称自己的意见为“高论”。
七年级语文上册文学常识名著导读归纳课内文学常识1、《春》选自《朱自清全集》,朱自清,字佩弦,江苏扬州人,散文家,诗人,学者。
著有诗文集《踪迹》、散文集《背影》《欧游杂记》《你我》等。
《春》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抒情散文,作者抓住了春天的特点,准确、生动地描绘了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迎春图五幅图画。
抒发了对春天的赞美和热爱之情,表达了作者热爱生活,积极进取,奋发向上的思想感情。
2、《济南的冬天》作者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满族,作家。
主要作品有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话剧《茶馆》《龙须沟》等。
通过写济南冬天山水的特点,突出了济南冬天温情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济南冬天的喜爱赞美之情。
3、《雨的四季》作者刘湛秋,安徽芜湖人,当代诗人、作家、翻译家、评论家。
全文以对雨的爱恋为线索,通过对雨在四季中的不同特点的描绘,抒发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人生的追求。
4、《观沧海》曹操,字孟德,沛国谯县人,东汉末政治家、军事家、诗人。
著有《孙子略解》《兵法接要》,诗歌《蒿里行》《观沧海》《龟虽寿》《短歌行》等。
观沧海勾画了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表现诗人开阔的胸襟,抒发诗人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抱负。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王昌龄,字少伯,京兆长安人,唐代诗人。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诗人。
《次北固山下》王湾,唐代诗人。
《天净沙·秋思》选自《全元散曲》,天净沙,曲牌名,马致远,号东篱,大都人,元代戏曲作家,散曲家。
5、《秋天的怀念》选自《史铁生散文选》,史铁生,生于北京,作家。
代表作有小说《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命若琴弦》《务虚笔记》,散文《我与地坛》《合欢树》《病隙碎笔》等。
记叙了一位身患绝症的母亲忍受着病体和精神上的巨大痛苦,精心呵护双腿瘫痪的儿子,歌颂了至真至纯的伟大母爱,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的深切怀念,对母亲无尽的爱,表现了“我”对母亲深切的怀念,对母亲无尽的爱,6、《散步》作者莫怀戚,重庆人,作家。
文学、文化常识与名著阅读得分________ 卷后分________ 评价________一、文学常识1.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2分)A.笔、墨、纸、砚,世人称之为“文房四宝”。
B.古人称自己一方活着的亲属时,常用“家”“舍”等谦辞,如家父、家母、舍弟、舍妹等。
C.纵观历史,汉字字体的主要演变历程是:从甲骨文开始,历经金文、小篆、隶书、楷书、行书。
D.《论语》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语录体著作,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
孔子是春秋时期鲁国人,道家学派的创始人。
2.下列关于名著知识及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2分)A.《春》的作者是朱自清,原名朱自华,字佩弦,现代诗人、散文家。
代表作品有诗集《踪迹》,散文集《背影》等。
B.冰心,原名谢婉莹,她的诗集代表作有《繁星》《春水》。
C.“三”在古汉语中往往泛指多次。
“吾日三省吾身”“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中的“三”都是这个意思。
D.《西游记》中,孙悟空的兵器原是大禹治水的定海神针,又唤如意金箍棒,他的第一个师父是菩提老祖。
3.下列关于名著知识及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2分)A.在乡试中中举的第一名称“解元”,第二名至第十名称“亚元”。
B.《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作者是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称为“诗仙”。
C.《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是鲁迅的回忆性散文集。
D.《咏雪》一文通过神态描写和身份补叙,赞赏了谢朗的文学才华。
4.下列关于名著知识及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2分)A.《散步》作者史铁生,代表作有《务虚笔记》《我与地坛》等。
B.老舍是我国现代作家,主要作品有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等。
C.《西游记》中,沙僧又叫沙悟净,原为天宫中的卷帘大将,被贬下界,在通天河为妖,后保唐僧取经,得成正果,封为金身罗汉。
D.《世说新语》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笔记小说”的代表作,由南朝宋刘义庆召集一批文人共同编撰。
5.下列关于名著知识及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2分)A.《秋天的怀念》是史铁生对已故母亲的回忆,表现了史铁生对母亲深切的怀念,对母亲无尽的爱,以及史铁生“子欲养而亲不在”的悔恨。
B.律诗要求诗句字数整齐划一,一般每首八句,每两句成一联,全诗通押一个韵,限平声韵。
C.《西游记》中有许多脍炙人口的故事,如三打白骨精、大闹天宫、刘姥姥进大观园、真假美猴王、三借芭蕉扇等。
D.《再塑生命的人》选自《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作者是海伦凯勒,美国女作家、教育家,1964年被授予“总统自由勋章”。
6.下列关于名著知识及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2分)A.我国古代文学典籍中的“四书”是《论语》《孟子》《大学》《中庸》。
B.《金色花》和《荷叶·母亲》都是借助一种具体的形象抒发对母亲的爱,作者分别是印度诗人泰戈尔和中国女诗人谢婉莹。
C.我国古代文学中,五十岁称“而立”,六十岁称“花甲”,七十岁称“古稀”。
D.《朝花夕拾》是鲁迅回忆童年、少年和青年时期不同生活经历与体验的一部散文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五猖会》《父亲的病》《藤野先生》等都是其中的作品。
二、名著阅读《朝花夕拾》【名著导读】(一)作者名片鲁迅,中国现代作家、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二)中心思想记述了作者童年的生活和青年时求学的历程,追忆那些难以忘怀的人和事,抒发了对往日亲友和师长的怀念之情。
作品在夹叙夹议中,对反动、守旧势力进行了抨击和嘲讽。
全书收录了《狗·猫·鼠》《阿长与〈山海经〉》《二十四孝图》《五猖会》《无常》《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父亲的病》《琐记》《藤野先生》《范爱农》等十篇文章。
不少文章包含着温馨的回忆与理性的批判。
(三)艺术特色撷取一些难忘的生活片段加以生动地描述,选择富有个性的情节和相关细节描写人物性格,作品充满生活气息;夹叙夹议等。
(四)经典回眸1.《阿长与〈山海经〉》内容简介:忆述儿时与保姆长妈妈相处的情景,描写了长妈妈善良、朴实而又迷信、唠叨、“满肚子是麻烦的礼节”的性格;对她寻购、赠送自己渴求已久的绘图《山海经》之事,充满了尊敬和感激。
文章用深情的语言,表达了对这位劳动妇女真诚的怀念。
2.《二十四孝图》内容简介:从当时的儿童读物谈起,忆述儿时阅读《二十四孝图》的感受,揭示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
作品着重分析了“卧冰求鲤”“老莱娱亲”“郭巨埋儿”等孝道故事,指斥这类封建孝道不顾儿童的性命,将“肉麻当作有趣”,“以不情为伦纪,诬蔑了古人,教坏了后人”。
作品对当时反对白话文、提倡复古的倾向予以了尖锐的抨击。
3.《五猖会》内容简介:记述儿时盼望观看迎神赛会的急切、兴奋的心情,和被父亲强迫背诵《鉴略》的扫兴而痛苦的感受。
指出强制的封建教育对儿童天性的压制和摧残。
4.《无常》内容简介:描述儿时在乡间迎神会和戏剧舞台上所见的“无常”形象,说明“无常”这个“鬼而人,理而情”,爽直而公正的形象受到民众的喜爱,是因为人间没有公正,恶人得不到恶报,而“公正的裁判是在阴间”。
文章在夹叙夹议中,对打着“公理”“正义”旗号的“正人君子”予以了辛辣的嘲讽。
【跟踪训练】(1-5题每空1分)1.《朝花夕拾》原名《________》,是鲁迅的回忆性________(体裁)集。
2.鲁迅在《无常》一文中,通过对________的描述,指出“公正的裁判是在阴间”,以讽刺当时社会上的“正人君子”之流。
3.鲁迅在日本留学时认识了一位朋友,当时彼此都没有什么好感,但回国偶遇之后,交往甚密,这位朋友是________。
4.在《朝花夕拾》中,有一篇写“宠物”的文章是《____________》。
5.《二十四孝图》着重分析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孝道故事,指斥这类封建孝道不顾儿童的性命,将“肉麻当有趣”“诬蔑了古人,教坏了后人”。
6.“我”得到《二十四孝图》后为什么既高兴又扫兴?(2分)7.在《狗·猫·鼠》中,作者仇猫的原因是什么?(2分)8.读了《朝花夕拾》后,你觉得长妈妈是个怎样的人?请结合相关情节作答。
(2分)9.阅读《朝花夕拾》中的《藤野先生》,我们感受到鲁迅先生对这位异国老师深深的敬仰与真挚的怀念,但他最终毅然决定告别恩师,做出了怎样的决定?并说一说促使鲁迅先生发生这一思想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分)10.一位同学提供了A、B两段文字,设计了两个问题,请你回答。
(8分)A.此后我就更其搜集绘图的书,于是有了石印的《尔雅音图》和《毛诗品物图考》,又有了《点石斋丛画》和《诗画舫》。
(《阿长与〈山海经〉》)B.这样的书,我现在只记得前四句,别的都忘却了;那时所强记的二三十行,自然也一齐忘却在里面了。
(《五猖会》)(1)A、B两段文字分别是哪两件事产生的影响?请简要概括。
(4分)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别说说这两件事对作者产生不同影响的原因。
(4分)《西游记》【名著导读】(一)作者名片吴承恩,明代小说家。
(二)主要内容全文由孙悟空大闹天宫,唐僧出世,孙悟空、猪八戒、沙僧一起保护唐僧取经等三大部分组成。
师徒几人一路上历尽千辛万苦,战胜形形色色的妖魔鬼怪,经过九九八十一难,功成圆满,终成正果。
(三)主题思想本书主要描述了孙悟空大闹天宫,唐僧出世和师徒四人西天取经等故事,赞扬了以孙悟空为主的师徒四人不畏艰险、百折不挠的可贵精神。
(四)主要人物1.唐僧:身材高大,举止文雅、性情和善,佛经造诣极高。
他西行取经遇到九九八十一难,始终痴心不改,在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的辅佐下,历尽千辛万苦,终于从西天雷音寺取回三十五部真经。
最后被封为“旃檀功德佛”。
2.孙悟空:由仙石化成,手持重达一万三千五百斤、能任意伸缩的金箍棒,能够72变,一个筋斗十万八千里。
他被投入太上老君的炼丹炉炼了49天,反倒炼出一双火眼金睛,能识破一切妖魔鬼怪。
他嫉恶如仇,不怕困难,坚韧不拔,英勇无畏,取经后被封为“斗战胜佛”。
3.猪八戒:本是仙界的天蓬元帅,因醉酒调戏嫦娥,被贬下凡,错投猪胎,长成一副长嘴大耳、呆头呆脑的形象。
一方面他好吃懒做,见识短浅,一遇到困难就嚷着要散伙,爱占小便宜,耍小聪明,贪恋女色,常因此出丑,成为惹人发笑的喜剧形象。
另一方面,他也还不失忠勇和善良。
在与妖魔斗争中,他总是挥舞钉耙,勇猛战斗,是孙悟空的得力助手。
而且他能知错就改,还算淳朴憨厚,自有可爱之处。
最后被封为“净坛使者”。
4.沙和尚:他在保护唐僧西天取经路上,任劳任怨,忠心不二,取经后被封为“金身罗汉”。
(五)阅读感受1.这部小说善于说故事,可读性强;2.善于塑造人物形象,它所塑造的孙悟空、猪八戒等人物使人过目不忘;3.全书充满了天马行空的想象和大胆奇特的夸张。
(六)重大事件1.孙悟空大闹天宫;2.三打白骨精;3.车迟国斗法;4.女儿国遇难;5.真假美猴王;6.智取红孩儿;7.三借芭蕉扇等。
【跟踪训练】(1-7题每空1分)1.《西游记》,长篇____________小说,是____________中成就最高、最受喜爱的小说。
但这部作品并非全无依傍,它有历史真实的影子,即唐贞观年间________________的事件,《大唐西域记》和《大唐慈恩寺法师传》对此事有详细的记载。
2.《西游记》的作者是______,字______,号__________,______代人。
3.《西游记》全书共分三大部分:前7回写________________的故事,是全书的精华部分,表现孙悟空的反抗精神;8-12回写____________的出世、魏征斩蛇、唐太宗入冥府,交待取经的缘由;13-100回写________________。
4.《西游记》的作者运用了________手法描绘了一个奇妙的神话世界,花果山水帘洞洞口的对联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西游记》中孙悟空从菩提祖师处学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神通,又从龙宫索取________作为兵器。
因大闹天宫被________压在五行山下,受苦五百年,后受____________规劝皈依佛门,给唐僧做了大徒弟。
6.《西游记》中有许多脍炙人口的故事,如三打______、大闹______、真假________、三借________。
7.有人这样评论《西游记》:“阳光灿烂________,百变猴头________,憨厚老成________,阿弥陀佛是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