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会实务】成本计算的步骤
- 格式:doc
- 大小:24.00 KB
- 文档页数:2
第53讲-产品成本的归集和分配(4)、产品成本计算第三节产品成本的归集和分配三、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和在产品之间的归集和分配(★★★)【例7-11】某公司的B产品工时定额400小时,经两道工序制成。
各工序单位工时定额为第一道工序160小时,第二道工序240小时。
为简化核算,假定各工序内在产品完工程度平均为50%。
则在产品完工程度计算结果如下:第一道工序:160×50%/400×100%=20%第二道工序:(160+240×50%)/400×100%=70%【例7-12】某公司的C产品本月完工产品产量3000个,在产品数量400个,完工程度按平均50%计算;材料在生产开始时一次性投入,其他成本按约当产量比例分配。
C产品本月月初在产品和本月耗用直接材料成本共计1360000元,直接人工成本640000元,制造费用960000元。
C产品各项成本的分配计算如下:由于材料在开始生产时一次性投入,因此,直接材料成本应按完工产品和在产品的实际数量比例进行分配,不必计算约当产量。
(1)直接材料成本的分配:完工产品应负担的直接材料成本=1360000÷(3000+400)×3000=1200000(元)在产品应负担的直接材料成本=1360000÷(3000+400)×400=160000(元)(2)直接人工成本的分配:直接人工成本和制造费用均应按约当产量比例法进行分配,在产品400个折合约当产量200个(400×50%)完工产品应负担的直接人工成本=640000÷(3000+200)×3000=600000(元)在产品应负担的直接人工成本=640000÷(3000+200)×200=40000(元)(3)制造费用的分配:完工产品应负担的制造费用=960000÷(3000+200)×3000=900000(元)在产品应负担的制造费用=960000÷(3000+200)×200=60000(元)C产品本月完工产品成本=1200000+600000+900000=2700000(元)C产品本月在产品成本=160000+40000+60000=260000(元)借:库存商品——C产品2700000贷: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 2700000【例题·单选题】已知第一道工序定额工时为60小时,第二道工序定额工时为40小时,两道工序平均完成50%,则第一道工序完工率()。
【会计实操经验】成本计算[导读]成本计算就是对实际发生各种费用的信息进行处理。
如何确定成本计算对象,应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依企业实际情况而定。
成本计算就是对实际发生各种费用的信息进行处理。
如何确定成本计算对象,应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依企业实际情况而定。
成本计算从其计算对象上看,分为材物资采购成本、产品成本和产品销售成本。
1、采购成本的成本项目,一般包括买价和运杂费两项。
材料买价一般来说均可直接计入各种材料的采购成本。
对于材料的运杂费分为外地运杂费和市内运杂费,外地运杂费应计入材料采购成本,市内运杂费如果是大宗材料应计入材料采购成本,属于零星采购的,为简化核算工作应计入管理费用。
应计入材料成本的运杂费如果是采购两种以上的材料共同发生的应按一定比例在两种或两种以上材料之间进行分配。
分别计入各种材料采购成本中去。
分配标准通常可以选择重量、体积、件数或价格比例。
2、产品成本计算主要包括制造费用的分配和完工产品单位成本和总成本的计算,制造费用的分配标准通常可采用生产工人工资比例、产品生产工时比例和机器工时比例等。
完工产品成本计算是通过对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和月末在产品之间的分配进行的,如果月末没有在产品,则本月生产合计就是完工产品成本,如果月末有在产品,则应将本月生产费用合计数在完工产品和在产品之间进行分配计算出完工产品总成本,总成本除以产品产量就是完工产品单位成本。
3、产品销售成本的计算,根据已售产品数量乘以单位销售成本计算,单位销售产品成本要求分别采用:先进先出法、后进先出法和加权平均法来进行计算。
结语:会计是一个注重积累的职业,出纳、会计、主管、经理一路攀升,是正常的途径,从简单的账务处理到报表制作、税务处理、到财务分析、到更高层级的管理会计,应该有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大家定要积累大量的知识并且尽量运用到实际的工作当中,现在只需沉淀,相信将来会有更大更好的发展,最后感谢大家的支持!。
简述现时成本会计核算的一般程序现时成本会计核算是一种以实际发生的成本作为计量基础的会计方法,是企业为了控制成本,合理制定成本定价和决策,进行成本管理和成本控制而采用的一种方法。
现时成本会计核算的一般程序包括成本的识别、成本的归集、成本的分配和成本的分析和控制四个基本环节。
首先,成本的识别是指将企业发生的各项成本按照不同的属性加以识别和确认。
在成本的识别环节中,企业需要对各项成本进行详细的调查和记录,确保每一笔成本都能够清晰地被识别和确认。
成本识别的方式包括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的识别。
直接成本是指能够直接与产品或服务相关联的成本,如原材料成本、直接人工成本等;而间接成本是指无法直接与产品或服务相关联的成本,需要通过分配或者分摊的方式识别和确认,例如间接人工成本、间接材料成本等。
通过成本的识别,企业可以清晰地了解到各项成本的来源和性质,为后续的成本核算提供了基础。
其次,成本的归集是指将被识别和确认的各项成本进行分类汇总,形成完整的成本数据。
成本的归集需要按照成本的性质和用途进行分类,包括生产成本、销售成本、管理成本等不同类型的成本。
在成本的归集环节中,企业需要建立完善的成本账户和成本中心,以便进行成本的统计和分析。
同时,企业还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各项成本的合理分配和分摊,确保成本能够按照成本对象和成本目的地进行准确归集。
第三,成本的分配是指将被归集的各项成本按照相关的成本分配基础进行合理分配。
成本的分配包括直接成本分配和间接成本分配两个环节。
直接成本分配是指将能够直接与产品或服务相关联的成本按照产品或服务的实际使用情况进行分配,包括原材料成本、直接人工成本等;间接成本分配是指将无法直接与产品或服务相关联的成本按照分配基础进行分配,包括间接人工成本、间接材料成本等。
在成本的分配环节中,企业需要确保分配基础的科学合理,以确保成本能够按照实际情况进行合理分配和分摊。
最后,成本的分析和控制是指将被分配的各项成本进行综合分析和控制,为企业的经营决策和成本管理提供依据。
成本核算的一般程序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 确定成本核算对象:这是成本核算的基础,只有确定了正确的成本核算对象,才能正确地计算出成本。
2. 划分成本费用项目:根据成本核算对象的具体情况,将成本费用划分为不同的项目,以便于进行准确的成本计算。
3. 建立成本计算方法:根据成本核算对象的特点和企业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成本计算方法,如标准成本计算法、实际成本计算法等。
4. 计算成本:根据选定的成本计算方法,对各个成本费用项目进行计算,得出各个成本核算对象的成本。
5. 分析成本差异:将计算出的成本与实际成本进行对比,分析成本差异,找出成本控制的问题和改进的方向。
6. 制定成本控制措施:根据成本差异分析的结果,制定相应的成本控制措施,以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7. 实施成本控制:将制定的成本控制措施落实到实际工作中,进行有效的成本控制。
8. 定期评估和反馈:定期对成本控制的效果进行评估,并将评估结果反馈给相关人员,以便于持续改进和完善成本控制体系。
以上就是成本核算的一般程序,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工作实务中加权平均资本成本计算公式解释说明1. 引言1.1 概述加权平均资本成本是金融管理领域中一项重要的概念,用于评估企业投资项目的可行性以及决策过程中的资本结构选择。
在实务操作中,计算加权平均资本成本有多种方法,而本文将主要探讨其中几种常用的计算公式及其推导过程。
1.2 文章结构文章按照以下结构展开:首先,在第二部分中我们将对加权平均资本成本的基本概念进行详细介绍,包括定义、组成要素以及其重要性。
然后,在第三部分中我们将阐述几种常见的加权平均资本成本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其中包括市值加权法(WACC)和权益加权法(EAC)等。
在第四部分中,我们将讨论使用这些计算公式时需要注意的事项,并通过应用案例分析来指导实践操作。
最后,在第五部分中总结研究成果,并展望未来发展方向。
1.3 目的撰写这篇长文旨在深入探究工作实务中加权平均资本成本计算公式的解释和说明。
通过对这些内容的详细介绍,读者将能够全面了解加权平均资本成本的基本概念、计算公式和使用方法,从而在实践工作中更好地应用这些知识。
此外,通过案例分析和实践指南的分享,读者还可以学习如何在不同的场景下选择合适的加权方法,并避免常见的操作错误。
2. 加权平均资本成本的基本概念:2.1 定义:加权平均资本成本(Weighted Average Cost of Capital,简称WACC)是一个用于衡量企业融资成本的指标。
它代表了企业通过债务和股权融资所承担的总体风险,是所有投资者对企业投资的回报要求与企业所使用的不同融资来源在整体上形成的加权平均值。
2.2 组成要素:加权平均资本成本包括债务和股权两个主要组成部分。
债务成本由利息支付构成,它反映了企业借款人对偿还债务所需支付的利息费用。
股权成本则是投资者对于购买和持有公司股票所要求的回报率,代表了投资者对于承担公司经营风险所希望得到的回报。
2.3 重要性:加权平均资本成本是企业进行投资决策时至关重要的指标之一。
成本核算的一般程序成本项目的设置和成本核算的一般程序一.生产成本项目的设立1.直接材料:指直接用于产品生产、构成产品实体的原料、主要材料及有助于产品形成的辅助材料。
2.动力费:指直接用于产品生产的外购和自制的燃料和水、电、气等,若动力费较少可并入制造费。
3.直接人工:指直接参加产品生产的生产工人工资和计提的福利费。
4.制造费:直接用于产品生产但不便于直接计入生产成本,因此没专设成本项目的费用(如机器折旧)或间接用于产品生产的各项费用(如厂房折旧等)。
5. 废品损失: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废品,若废品损失在成本中所占的比重较大,须单独进行考核管理时,设本项目。
二.会计科目的设置1.制造费用:该科目归集核算间接用于生产或直接用于生产但在管理上不要求或不便于单独核算的费用,通常包括:机物料消耗、劳保费、工资及福利费、折旧费、修理费、租赁费、保险费、设计费、季节性停工损失等,月末结转分配后该科目通常没有余额2.生产成本:为资产类科目,借方归集核算为生产产品而耗费的上述5项费用,贷方核算结转完工产品成本、自制半成品成本、或废品损失的成本。
结转后余额为零或为借方,借方表示在产品成本,在资产负债表上列入存货项目三.成本核算的一般程序1.进行日常帐务处理,归集计入制造费用的各项货币性支出。
2.据权责发生制原则,摊销以前支付、应由本月负担的费用或计提本月已发生但尚未支付的各项费用,以及计提折旧等。
3.计算本月工资并进行分配。
4.分配并结转制造费用。
5.根据仓管员或车间统计员上报的领料汇总表编制材料出库凭证并进行分配。
6.将本月生产费用在各种新产品之间进行分配,并按成本项目分别反映,计算完工产品成本。
7.若有月末在新产品的,还应将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和在产品之间进行分配四.成本核算帐务处理程序主要有以下几个步骤:(1)根据原始凭证及其他有关资料编制材料、工资费用分配表。
(2)根据原始凭证及耗用材料、工资等费用分配表登记有关明细帐。
我们只分享有价值的知识点,本文由梁老师精心收编,大家可以下载下来好好看看!
【税会实务】工业企业成本核算的程序
成本核算的一般程序是指对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各项生产费用和期间费用,按照成本核算的要求,逐步进行归集和分配,最后计算出各种产品的生产成本和各项期间费用的基本过程。
根据前述的成本核算要求和生产费用、期间费用的分类,可将成本核算的一般程序归纳如下:
1.对企业的各项支出、费用进行严格地审核和控制,并按照国家统一会计制度确定其应否计入生产费用、期间费用,以及应计入生产费用还是期间费用。
2.正确处理支出、费用的跨期摊提工作。
3.将应计入本月产品的各项生产费用,在各种产品之间按照成本项目进行分配和归集,计算出按成本项目反映的各种产品的成本。
4.对于月末既有完工产品又有在产品的产品,将该种产品的生产费用(月初在产品生产费用与本月生产费用之和),在完工产品与月末在产品之间进行分配,计算出该种产品的完工产品成本和月末在产品成本。
会计是一门操作性很强的专业,同时,由于会计又分很多行业,比如工业企业会计、商业企业会计、酒店企业会计、餐饮企业会计、金融企业会计等等。
会计处理,关键是思路,因为课堂上不可能教给你所有行业,怎么样才叫学会了实操呢,就是你有了一个基本的账务处理流程,知道一些典型的业务金额是怎么由凭证最后转接到到报表的。
也就是有一个系统的思维,每一笔业务发生后,你都知道最后会影响到报表上那个栏目的数据。
这是学习的重点,要时刻思考这个问题,想不明白,多问老师。
等你明白了,会计真的很简单了。
成本项目的设置和成本核算的一般程序一.生产成本项目的设立1.直接材料:指直接用于产品生产、构成产品实体的原料、主要材料及有助于产品形成的辅助材料。
2.动力费:指直接用于产品生产的外购和自制的燃料和水、电、气等,若动力费较少可并入制造费。
3.直接人工:指直接参加产品生产的生产工人工资和计提的福利费。
4.制造费:直接用于产品生产但不便于直接计入生产成本,因此没专设成本项目的费用(如机器折旧)或间接用于产品生产的各项费用(如厂房折旧等)。
5. 废品损失: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废品,若废品损失在成本中所占的比重较大,须单独进行考核管理时,设本项目。
二.会计科目的设置1.制造费用:该科目归集核算间接用于生产或直接用于生产但在管理上不要求或不便于单独核算的费用,通常包括:机物料消耗、劳保费、工资及福利费、折旧费、修理费、租赁费、保险费、设计费、季节性停工损失等,月末结转分配后该科目通常没有余额2.生产成本:为资产类科目,借方归集核算为生产产品而耗费的上述5项费用,贷方核算结转完工产品成本、自制半成品成本、或废品损失的成本。
结转后余额为零或为借方,借方表示在产品成本,在资产负债表上列入存货项目三.成本核算的一般程序1.进行日常帐务处理,归集计入制造费用的各项货币性支出。
2.据权责发生制原则,摊销以前支付、应由本月负担的费用或计提本月已发生但尚未支付的各项费用,以及计提折旧等。
3.计算本月工资并进行分配。
4.分配并结转制造费用。
5.根据仓管员或车间统计员上报的领料汇总表编制材料出库凭证并进行分配。
6.将本月生产费用在各种新产品之间进行分配,并按成本项目分别反映,计算完工产品成本。
7.若有月末在新产品的,还应将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和在产品之间进行分配四.成本核算帐务处理程序主要有以下几个步骤:(1)根据原始凭证及其他有关资料编制材料、工资费用分配表。
(2)根据原始凭证及耗用材料、工资等费用分配表登记有关明细帐。
(3)编制辅助生产费用分配表。
我们只分享有价值的知识点,本文由梁老师精心收编,大家可以下载下来好好看看!
【税会实务】成本计算的步骤
1.会计人员根据生产管理部门设定的标准产量以便订出整个公司的标准材料成本,标准直接人工,与标准制造费用,并依生产管理部门设订的损耗率,分摊率以产品类别标准分别设定出各产品的单位标准生产成本。
2.产品的标准成本表每年视原料、直接人工及制造费用实际变动予以修正。
3.会计人员每月根据实际直接人工与制造费用的资料编制“工缴汇总比较表”,汇总统计当月发生的制造工缴成本,并凭以“基准单位成本分摊计算表”分摊计算各月的基准单位直接人工暨制造费用,并依据生产管理部门库管人员编制送来的“料品类别收发存月报表”的资料对会计库存账并统计其当月各类材料耗用金额,亦以“基准单位成本分摊计算表”分摊计算各月的基准单位材料成本。
4.会计人员最后以“产品类别生产成本计算表”将该月依“基准单位成本分摊计算表”计算得出的基准单位材料,直接人工制造费用成本过入本表各基准单位成本栏内,并以“人工费用分摊基准表”及“材料耗用分摊基准表”设定,各规格定格的直接人工、制造费用视材料的分摊率分别过入成本计算的分摊率栏内,并以此计算材料,直接人工暨制造费用的单位成本,且合计为实际制造单位成本。
会计是一门操作性很强的专业,同时,由于会计又分很多行业,比如工业企业会计、商业企业会计、酒店企业会计、餐饮企业会计、金融企业会计等等。
会计处理,关键是思路,因为课堂上不可能教给你所有行业,怎么样才叫学会了实操呢,就是你有了一个基本的账务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