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产科前置胎盘(2学时)
- 格式:ppt
- 大小:5.26 MB
- 文档页数:40
自考《妇产科护理学(二)》重要考试知识点:前置胎盘妇女的护理给大家整理了今天给大家带来的是2020年自考妇产科护理学(二)重点: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妇女的护理,科学宅家,高效备考!
《妇产科护理学(二)》重要考试知识点
前置胎盘妇女的护理
1.正常胎盘位于子宫体部的前壁、后壁或侧壁,孕28周后若胎盘附着于子宫下段,甚至胎盘下缘达到或覆盖宫颈内口处,其位置低于胎儿的先露部。
2.根据胎盘边缘与子宫颈内口的关系,将前置胎盘分为3种类型:
(1)完全性前置胎盘:子宫颈内口全部为胎盘组织所覆盖,又称中央性前置胎盘。
此型初次出血时间早,约在妊娠28周,反复出血的次数频繁、较多,易发生休克。
(2)部分性前置胎盘:子宫颈内口部分为胎盘组织所覆盖。
出血情况介于完全性和边缘性前置胎盘之间。
(3)边缘性前置胎盘:胎盘附着于子宫下段,边缘不超越子宫颈内口。
初次出血发生较晚,多于妊娠37~40周或临产后,量也较少。
3.典型症状:妊娠晚期或临产时,无诱因、无痛性、反复性阴道流血。
4.B超是目前最安全、最有效的首选辅助检查方法。
5.处理原则:止血、纠正贫血和预防感染。
以上就是自考《妇产科护理学(二)》重要考试知识点:前置胎盘妇女的护理相关内容
1。
医学课件妇产科前置胎盘目录CONTENCT •前置胎盘概述•前置胎盘对母婴影响•前置胎盘治疗方法选择•围手术期管理与护理要点•营养支持与康复指导建议•总结回顾与展望未来进展方向01前置胎盘概述定义与分类定义前置胎盘是指胎盘附着于子宫下段、下边缘达到或覆盖宫颈内口,位置低于胎儿先露部的情况。
分类根据胎盘下缘与宫颈内口的关系,前置胎盘可分为完全性前置胎盘、部分性前置胎盘和边缘性前置胎盘。
发病原因及危险因素发病原因前置胎盘的确切原因尚不清楚,但可能与子宫内膜损伤或病变、胎盘异常、受精卵滋养层发育迟缓等因素有关。
危险因素包括多次流产及刮宫、高龄初产妇、产褥感染、剖宫产史、多孕产次、孕妇不良生活习惯、辅助生殖技术受孕、子宫形态异常等。
临床表现与诊断依据临床表现主要症状为妊娠晚期或临产时,发生无诱因、无痛性反复阴道流血。
出血量多可有贫血貌、脉搏微弱、血压下降等休克表现。
诊断依据根据患者的病史、临床表现及超声检查可进行诊断。
超声检查可清楚显示子宫壁、胎盘、胎先露部及宫颈的位置,并根据胎盘下缘与宫颈内口的关系,确定前置胎盘类型。
鉴别诊断及误诊分析鉴别诊断前置胎盘应与Ⅰ度胎盘早剥、帆状胎盘前置血管破裂、宫颈病变等相鉴别。
误诊分析初产妇产前出血,胎盘附着在子宫下段,甚至遮盖子宫颈内口,容易误诊为前置胎盘。
临产后检查,发现胎先露部已衔接,甚至已入盆,但仍有出血,或反复出血,则应考虑低置胎盘。
02前置胎盘对母婴影响对母体影响产后出血01前置胎盘是胎盘附着于子宫下段,甚至胎盘下缘达到或覆盖宫颈内口处,分娩后子宫下段肌纤维收缩较差,附着于此处的胎盘不易完全剥离,常发生产后出血,量多且不易控制。
植入性胎盘02前置胎盘偶尔可合并胎盘植入,使胎盘剥离不全而发生大出血,甚至需要切除子宫。
产褥感染03前置胎盘的胎盘剥离面接近宫颈外口,细菌易从阴道侵入胎盘剥离面,又加以产妇贫血、体质虚弱,容易引发感染。
对胎儿及新生儿影响早产前置胎盘出血大多发生于妊娠晚期,容易引起早产。
前置胎盘课件一、概述前置胎盘是指胎盘在子宫内的位置低于胎儿先露部,附着在子宫下段、宫颈口或覆盖宫颈内口,是妊娠晚期严重的并发症之一。
前置胎盘可导致产前出血、胎儿窘迫、早产等严重后果,对母婴安全构成极大威胁。
本课件旨在提高广大产科工作者对前置胎盘的认识和诊疗水平,保障母婴安全。
二、前置胎盘的病因及发病机制1.子宫内膜病变:如多次流产、刮宫、剖宫产等导致的子宫内膜损伤,影响胎盘的正常附着。
2.胎盘异常:如胎盘过大、胎盘形状异常等,使胎盘不能正常附着于子宫上段。
3.受精卵发育迟缓:受精卵在子宫内发育迟缓,使胎盘下缘延伸至子宫下段。
4.宫腔异常:如子宫肌瘤、子宫畸形等,导致胎盘异常附着。
5.高龄妊娠、多胎妊娠、吸烟等也是前置胎盘的高危因素。
三、前置胎盘的临床表现及诊断1.症状:前置胎盘的主要症状是无痛性阴道出血,出血量可多可少。
初次出血的时间越早,再次出血的可能性越大。
还可能出现胎儿宫内窘迫、早产等临床表现。
2.体征:腹部检查子宫大小与停经月份相符,胎位清楚,胎心率正常。
出血多时,子宫大小与停经月份不符,宫底位置较高。
有时可在耻骨联合上方听到胎盘杂音。
四、前置胎盘的治疗1.期待治疗:适用于妊娠不足36周、胎儿存活、阴道出血量不多、一般情况良好的孕妇。
治疗原则为抑制宫缩、止血、纠正贫血、预防感染,争取胎儿存活至足月。
2.终止妊娠:适用于妊娠足月或胎儿已成熟、阴道出血量多、胎儿窘迫等情况。
根据前置胎盘类型、胎儿情况、母体状况等因素综合考虑,选择合适的分娩方式,如剖宫产、低位产钳助产等。
3.手术治疗:对于部分前置胎盘患者,可采用手术治疗,如选择性剖宫产、子宫动脉栓塞术等。
五、预防与护理1.预防:加强孕期保健,避免多次流产、刮宫等操作;积极治疗子宫肌瘤、子宫畸形等疾病;适龄生育,避免高龄妊娠;戒烟、限酒,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2.护理:严密观察孕妇的生命体征、阴道出血情况、胎儿宫内状况等;保持外阴清洁,预防感染;合理营养,纠正贫血;心理护理,减轻孕妇及家属的焦虑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