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军歌艺术之美
- 格式:doc
- 大小:16.00 KB
- 文档页数:3
试析大型原创话剧《军歌》的艺术表达作者:吴波来源:《上海艺术评论》 2020年第1期吴波在中华人民共和国70华诞之际,由上海戏剧学院(以下简称“上戏”)出品的大型原创话剧《军歌》在上戏实验剧院上演。
整部作品恢弘大气,气势磅礴,满满的青春活力与艺术气息,可谓革命的豪情壮志与温情浪漫同在,战争的创伤悲痛与抗战的热血激荡交织,发人振奋,感人至深,是一部难得的红色戏剧作品。
笔者认为,话剧《军歌》的艺术特色集中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主题立意方面,厚重的题材折射积极的现实意义好的作品一定是有好的题材。
毋庸置疑,这部作品的题材选择是非常好的,而纵观当代戏剧舞台,直接表现抗战时期的延安和鲁艺的戏剧作品是甚少的,所以在一定意义上,《军歌》的创排是开拓了这片艺术创作的“荒地”,开掘和点亮了这一厚重的题材。
该剧直面展现抗战时期国家危难,民族危亡,无数有志青年满怀着民族独立与自强的理想信念,汇聚在延安这片革命的圣地。
刚来延安投身鲁艺,虽然外在的艰苦与危险也让郑律成、郭小帅、彭凯、余珊珊等有些困顿、迷茫,甚至是怀疑动摇,但重重的磨砺让他们更加坚定了心中的理想和信念。
正是这些血与火的洗礼,让他们更加清醒地看清了文艺的力量,看清了自己在战争中的责任和使命。
在鲁艺这个抗战艺术家的摇篮里,他们用真情绘写着各自的青春梦想,创造了那样一个革命时代的文艺盛会。
这群有志青年在苦难中的成长历程,这片热血土地孕育下的文艺精神,这种峥嵘岁月磨砺下的理想情怀,在当下也有着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军歌》除了在鲁艺这一题材上有所开掘,同时这首在连天战火中诞生的英雄军歌本身也点亮了新的时代意义。
从这部剧里,观众可以深切体会到军歌的意义和价值。
正如卢昂导演所说的,“没有哪一首歌曲可以如此激荡一个民族不畏艰险,英勇奋战的热血情怀;没有哪一首歌曲能够如此捍卫一支军队一往无前,无坚不摧的军威浩荡!中国人民英雄的将士们高唱着这首气势雄伟的战歌,奋勇向前,无坚不摧,从一个胜利走向又一个胜利。
军旅歌曲中折射的军人之美军旅歌曲是在军人生活的某些时候产生的,并且已经在音乐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军旅歌曲的风格多种多样,包括战争歌曲、史诗歌曲、叙事歌曲、情歌等,这些歌曲种类不同,但都折射着军人之美。
一、勇敢无畏军旅歌曲中常常出现的一个关键词是“勇敢”,军人在执行任务时,面对敌人的威胁,需要拥有勇气和士气去应对。
歌曲《雪绒花》就折射出了军人勇敢的一面。
歌曲的歌词中有这样的句子,“没人能够匹敌你,你是远方的白马王子,你是王者之风,你是军人中的战神。
”这些词语都充满着对军人的敬仰和赞美,显示出了军人的勇气和决心。
二、忠诚耿直军人的职责是维护国家的安全和尊严,这就需要军人有忠诚、耿直的品质。
歌曲《保卫黄河》就折射出了这一方面。
歌曲的歌词中说,“我们誓将性命献给黄河,誓将青春奉献给祖国。
”这种语言是军人在执行任务时的誓言和信仰,表现出了军人耿直坚定、勇敢无畏的精神。
三、艰苦奋斗军人在训练和执行任务时,经常面临着艰苦的环境和严峻的挑战,只有通过不断的努力才能完成任务。
歌曲《红旗飘飘》就展现了军人在艰苦的环境下奋斗的精神。
歌词中说,“红旗飘飘,战士的豪情从未被磨灭,血肉筑起的长城永不倒,奔赴战火和苦寒,才能更好地保家卫国。
”这些词语承认了军人在艰苦环境中奋斗的精神和忠诚。
四、家国情怀军人的职责是保卫国家的安全和尊严,但是他们也有家庭和爱情。
歌曲《送别》就表现出了军人强烈的家国情怀。
歌曲的歌词中说,“为了国家的尊严,我们奋斗到底,为了家人幸福,我们就此告别。
”这些语言表达了军人出发前的不舍和对爱人的思念,同时它也表达了军人“不怕牺牲”的精神,这也是家国情怀深深折射出的。
总之,军旅歌曲正是通过表达军人的故事和情感去折射军人之美,并使人们对军人产生深刻的感悟。
作为国家安全的护卫者,军人之美值得我们一生敬重。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艺术语言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是中国军队的象征之一,通过歌曲表达了军人对祖国、人民和军队的忠诚与热爱。
军歌的艺术语言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雄壮激昂的旋律,军歌的旋律通常以雄壮激昂为主,通过强烈的音乐节奏和音调的起伏,表达出军人们英勇无畏、坚定意志的精神风貌。
2. 歌词的豪情壮志,军歌的歌词通常富有豪情壮志的表达,用简洁有力的语言描述了军人们保家卫国、保卫和平的决心和信念。
歌词中常常出现的词汇有祖国、人民、军队、胜利、荣誉等,以及表达对领导和指挥员的敬意和忠诚。
3. 音乐元素的运用,军歌中常常运用军乐队的演奏,如军号、鼓声、铜管乐器等,以及军队行进的步伐和军事动作的节奏,使得军歌更具军事特色和战斗氛围。
4. 民族特色的融入,中国军歌还融入了丰富的民族音乐元素,如中国传统音乐的旋律、乐器和节奏,使得军歌具有浓厚的中国特
色和民族情感。
5. 情感的表达,军歌通过音乐和歌词的结合,表达了军人们对祖国、人民和军队的深情厚意,以及对和平、团结和荣誉的追求。
军歌的演唱往往带有激情和感动,能够激发人们的爱国情感和民族自豪感。
总的来说,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以其雄壮激昂的旋律、豪情壮志的歌词、音乐元素的运用、民族特色的融入和情感的表达,展现了中国军人的英勇精神和忠诚情感,成为中国军队的精神支柱和凝聚力的象征。
浅谈军歌的功用提要:军歌是我军音乐文化的主体,与战士们的日常训练、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是展现部队精神文明建设和战士精神风貌的一种途径。
军歌作为我军军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特定的文化历史阶段中发挥着其他艺术形式所无以替代的作用。
关键词:军歌;军人;功用军队音乐在我国音乐史上有着相当高的地位,“军歌”则是我军音乐文化的主体。
世上自有军队以来,凡有远见卓识、严于治军的将帅,都十分重视自己部队的歌咏活动。
①作为军队基层文化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军歌与战士们的日常训练、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是展现部队精神文明建设和战士精神风貌的一种途径,也是老百姓了解部队的一个窗口。
美国音乐人类学家梅里阿姆在《音乐人类学》一书中,提出了“文化中的音乐研究”这个定义,指出音乐是“由构成其文化的人们的价值观、态度与信仰形成的人类行为过程的结果,乐音无非是人们为自己创造出来的东西,要研究音乐,就要研究人类的行为,而不能仅仅把这种研究归结为对乐音的理解”。
与乐音的结构相比,他更侧重于研究音乐在文化中所起的作用以及音乐在人类更广泛的社会、文化联系中的功能。
在和平年代的今天,部队唱军歌的传统被保留了下来,但其功用似乎被简化,变成休闲娱乐的一种方式,忽视了其更为重要的功用。
作为军队精神文化教育与传承的有效方式之一,笔者认为,除娱乐外,军歌还具有其他更重要的功用。
一、军歌的教育作用用革命歌曲反映重大题材,开展思想教育,是我军政治工作的一个优良传统,也是新形势下部队思想政治教育改进创新的一个有效途径。
军歌强调文化的“感化”,让官兵听、唱军歌,用官兵乐于接受的方式和方法,把思想道德教育、普及军事科技文化知识等有机地融入到这种文化活动中,让官兵在广泛参与文化建设的过程中提高精神境界、获得精神动力、增强知识才干。
军歌对战士的教育和启迪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思想政治教育军歌强调政治性、思想性、纪律性,宣传爱国、爱党、爱军、爱民的思想,在某种意义上,军歌所承载的内容经过历史的沉淀和不断地完善具有了无可辩驳的权威性,它可以作为纲领性的特殊载体来引导人们的行为规范,并附有军歌以外的其他意义。
浅谈军旅音乐作品的独特审美价值摘要:军旅音乐作品是具有浓郁的部队气息和部队特色的军旅文化。
它根据自身的性质和特点,创造出来的包括军事训练、部队生活、军人情怀等多种形式的系列音乐作品。
军旅音乐作品激荡着美的旋律,以其特有的美育功能为加强部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有效的载体,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寓教于乐,审美于乐的方式融会于广大官兵的心田,官兵的境界得以提升,智慧得以启迪、性情得以陶冶、身心得以和谐、增强了部队的战斗力和凝聚力。
关键字:军旅音乐作品;审美价值在新中国的音乐事业中,军事题材音乐一直占有重要的地位,军旅音乐家是一支重要的创作队伍,军事题材的音乐作品也多有铁骨雄风的巨作和力作。
回顾历史,军事题材音乐创作中,那些表现正义战胜邪恶,凸显英雄主义风格的优秀作品,通过崇高感、自豪感、责任感等高尚情怀的审美激发,在振奋民族精神、增强社会凝聚力、激励国民奋发图强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今天,和平与发展依然是国际社会的共同目标,更是中国人民的坚定选择。
然而,和平的社会环境不会凭空得来,它需要建设,需要维护,并最终需要力量来捍卫。
捍卫和平的力量不仅来自金戈铁马,还来自刚健的精神和雄强的魂魄。
和平岁月里平静舒坦的生活容易让精神萎靡、意志消沉,让灵魂变得睡眼惺忪,以致瓦解和破坏生活的势力可以乘虚而入。
因此,越是热爱和平、珍惜和平,就越是需要激励灵魂,清醒神志,也越是需要从心灵深处焕发刚健的生命激情和奋斗意志,对人格精神的这种和平主义的激发和感召,是军旅音乐作品的审美优势。
一、军旅音乐作品独特的“美”(一)真切的现实性军旅音乐作品源于军队生活,其作品的前提就是“真”,只有这样才能表现生活,通过艺术家的提炼和加工,使真实的生活升华于音乐作品中,通过艺术形象体现出来,只有这样才能反映军人的军旅生活及其内心的情感世界,只有这种现实性才是军人精神与情感的最集中、最深刻、最动人、最美妙的展现,军队是执行战斗任务的武装集团,它肩负着保卫祖国的神圣使命,严格的纪律,独特的生活,艰巨的任务只有真切的体现出来,才能体现军人独特的感情,才能与欣赏者产生共鸣。
《义勇军进行曲》是一首极富创造性的歌曲,作曲家聂耳以巨大的激情投入此歌的创作。
首先,他成功地把田汉散文诗般的歌词,按照音乐的规律,处理得异常生动、有力和口语化;在旋律创作上,他既吸收了国际上革命歌曲的优秀成果和西欧进行曲的风格特点,又使之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从而使此歌能为广大群众所掌握,发挥其战斗作用。
歌曲开始是六小节进军号般的前奏。
它具有铿锵的节奏、明亮雄伟的旋律,其中三连音的妙用,更增强了歌曲的战斗气氛。
前奏虽然短小,但却蕴含着整个歌曲情感和旋律发展的基础。
歌曲环环相扣,层层推进。
这一进行贯穿全曲,曲末并作多次重复,给人以坚定不移、势不可挡之感。
聂耳根据歌词分句的特点,把这首歌曲处理成由六个长短不等的乐句所形成的自由体结构。
虽然每个乐句的旋律、结构都各不相同,但乐句与乐句之间,衔接紧密,发展自然,唱起来起伏跌宕、浑然一体。
歌词第一、二句都是带有号召性的。
作曲家把这两句旋律按"5—1—3—5"的上行趋势处理,特别是节奏的安排,采用了后半拍起句,更能给人以紧迫感。
歌曲由第二拍弱起,并作四度上行跳进,显得庄严雄伟而又富有推动力。
歌词第三句“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是全部歌词中最重要的警句。
聂耳在这里不仅运用了全曲中的最高、最强音,而且创造性地在“中华民族到了"之后,突然休止半拍,从而使"最危险的时候"这一句得到突出的强调。
《义勇军进行曲》以其高昂激越、铿锵有力的旋律和鼓舞人心的歌词,表达了中国人民对帝国主义侵略的强烈愤恨和反抗精神,体现了伟大的中华民族在外侮面前勇敢、坚强、团结一心共赴国难的英雄气概。
军旅音乐的审美特征赏析【摘要】军旅音乐是一种具有特殊意义的音乐形式,源自军队生活和战争经历,传承着丰富的历史渊源。
在军旅音乐中,节奏感强烈,激情和豪迈的旋律充满着力量和感染力。
通过情感表达和英雄主题,军旅音乐展现了军人的勇敢和坚毅。
军旅音乐的独特魅力在于能够激励人们的斗志和热情,体现了军人的忠诚和精神风范。
军旅音乐的艺术价值也在于其独特的表现形式和音乐风格,成为一种独具魅力的音乐艺术形式。
军旅音乐不仅具有强烈的情感表达能力,更是一种能够传承和弘扬军人精神的重要文化遗产。
【关键词】军旅音乐,审美特征,赏析,意义,来源,节奏感,激情,豪迈,情感表达,英雄主题,历史渊源,独特魅力,艺术价值1. 引言1.1 军旅音乐的意义军旅音乐还有着凝聚力和教育意义。
军队是国家的重要组成部分,军旅音乐作为军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可以加强军人之间的团结和凝聚力,也可以向社会传递爱国主义、英雄主义等正确的价值观念。
军旅音乐以其阳刚豪迈的风格和正能量传递的信息,能够潜移默化地影响广大群众,增强社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1.2 军旅音乐的来源军旅音乐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军队的出征和战争中,士兵们常常会通过歌曲来鼓舞士气、团结一致。
随着时间的推移,军旅音乐逐渐演变成一种独特的音乐流派,不仅在军事活动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也成为了音乐艺术的一部分。
军旅音乐的来源可以说是军队文化和传统的延续,它代表了军人的精神风貌和忠诚,展现了军队战斗精神和团队合作的力量。
在现代社会,军旅音乐的来源不仅仅局限于军队内部,也渗透到了民间音乐和文化活动中。
人们通过演唱军旅歌曲、演奏军乐器等方式来表达对军人的敬意和支持,也使军旅音乐成为了一种具有广泛传播和影响力的艺术形式。
军旅音乐的来源不仅是军队内部的传统文化,也是社会各界对军人的尊重和赞美的表达,它的来源越来越多元化,展示了军队和社会的紧密联系和互动。
2. 正文2.1 军旅音乐的节奏感军旅音乐的节奏感是其独特的审美特征之一。
歌颂军人的军歌摘要:1.军歌的概述2.军歌的特点3.军歌的代表作品4.军歌在军人精神建设中的作用5.军歌对人民群众的启示和影响6.总结正文:军歌是歌颂军人、弘扬军队精神的重要文艺形式之一。
它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强烈的战斗气息,以其激昂的旋律、豪迈的词句,表达了军人对祖国的忠诚、对人民的热爱和对胜利的坚定信念。
军歌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坚定的政治立场:军歌始终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强调军人的使命和责任,展现了对党、对国家、对人民的忠诚。
(2)激昂的战斗气息:军歌的旋律通常激昂高亢,富有冲击力,歌词充满力量,表达了军人英勇顽强、敢于牺牲的精神风貌。
(3)严整的纪律观念:军歌强调军人的组织纪律性,体现了军队的严密性和军人的严谨作风。
(4)团结友爱的集体精神:军歌中常见对战友、对集体的深厚感情,展现了军队团结协作、生死与共的优良传统。
军歌的代表作品有很多,如《义勇军进行曲》、《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保卫黄河》等,这些歌曲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鼓舞了无数军人为国家的独立、尊严和人民的幸福、安宁而英勇奋斗。
军歌在军人精神建设中的作用举足轻重。
首先,军歌能够激发军人的荣誉感和使命感,增强军队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其次,军歌能够陶冶军人的情操,培养他们英勇顽强、忠诚无畏的品格。
最后,军歌能够传承军队的光荣传统,使军人时刻铭记自己的历史责任。
军歌对人民群众的启示和影响也是不可忽视的。
一方面,军歌能够让人民群众了解军人的精神风貌,增进对军队的信任和支持。
另一方面,军歌还能够激发人民群众的爱国热情,促进全民国防观念的形成。
总之,军歌是歌颂军人、弘扬军队精神的重要载体,对于激发军人的战斗意志、培养军人的品格、增进军民鱼水情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军旅歌曲中折射的军人之美军旅歌曲是一种特殊的音乐形式,它通常描述军人的战斗精神、爱国情怀和对祖国的忠诚。
军旅歌曲中折射出的军人之美,体现在多个方面:坚韧不拔的意志、无私无畏的精神、纪律严明的品质、忠诚爱国的情感等。
本文将从这几个方面,探讨军旅歌曲中折射的军人之美。
军旅歌曲中折射的军人之美体现在坚韧不拔的意志。
军人所面对的是生死考验、战争危机,他们需要有坚强的意志,不畏艰险,勇往直前。
这种坚韧不拔的意志,在军旅歌曲中得到了生动的展现。
比如著名的《义勇军进行曲》,其中的歌词“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就表达了军人们不屈不挠的意志和坚定的信念。
在其他军旅歌曲中,也可以听到对于坚韧不拔精神的赞美和颂扬,这种意志上的美德,是军人之美的重要组成部分。
军旅歌曲中折射的军人之美体现在无私无畏的精神。
军人不仅需要有坚强的意志,还需要有无私无畏的精神。
面对敌人的炮火和刀枪,军人们常常毫不犹豫地冲向战场,为了国家、为了人民,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
《战斗进行曲》中的歌词“无畏的战士奔向战场,困难虽大,信念坚强……”就表达了军人们无畏的精神和牺牲奉献的决心。
军旅歌曲中对于军人无私无畏精神的歌颂,使我们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了军人之美所在。
军旅歌曲中折射的军人之美体现在纪律严明的品质。
军人是军队的一员,必须遵守军纪军规,服从命令,听从指挥。
他们在训练和战斗中要严格遵守军纪,服从组织安排,维护军队形象。
这种纪律严明的品质,在军旅歌曲中也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比如《军中绿花》中的歌词“军中绿花,永远的纪律”表达了军人对于纪律严明的追求和坚守。
军旅歌曲所抒发的纪律之美,体现了军人的自律和组织纪律,为我们树立了榜样。
军旅歌曲中折射的军人之美体现在忠诚爱国的情感。
军人的忠诚是对国家和人民的忠诚,他们不计个人得失,甘愿为国家、为人民奉献一切。
军旅歌曲中对军人忠诚爱国情感的描绘,使我们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了军人之美。
浅析军歌艺术之美
作者:李昱伯
来源:《北方音乐》2017年第04期
【摘要】军歌艺术在我国的艺术史上有着很高的地位,其中以“军歌”为我国军队的音乐文化主题,是军队文化教育传承的有效方式之一。
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求和平促发展已成为时代潮流,但是世界的局部地区还有战争的存在。
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要时刻警惕我国的军事安全,因此,要加强我国的物质硬实力和军事文化软实力。
其中,文化软实力不容忽视。
同时,新时期这种精神力量也是广大民众所需要的。
本文从不同角度阐述了军歌之美,并且从军歌艺术赏析中看先进军事文化。
【关键词】军歌;先进文化;艺术赏析
【中图分类号】J641
【文献标识码】A
军歌文化是我国军队政治工作的特有优势,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军事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国自组建军队以来,军歌与军队相伴随而成长,在歌声中前进,在歌声中壮大。
军歌体现了伟大的民族精神和党坚定的思想意志,反映了军队光辉的战斗历程,展示了官兵崇高的理想信念。
然而,在社会思潮多变、价值观念多元的今天,当董存瑞、黄继光等英雄的光辉壮举已成为历史,当西方的价值观、生活方式及文化产品蜂拥而来,当社会上的“山寨文化”与“娱乐至上”之风泛起时,军营不是真空地带,官兵也无法屏蔽其负面影响。
在当今新时期的背景下,军歌作为弘扬我军先进军事文化的载体,对于广大官兵守护精神家园、提升文化自信、培养新时期下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具有重要意义。
一、浓郁的政治色彩诠释军歌思想之美
军队政治工作中军队文化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这是我国军人们经过长期的实践工作得出的科学结论。
关于军队政治和军队文化两者之间的关系,早在《古田会议》中就明确指出两者都彰显了我国军队的政治特点。
我国军队是人民的军队、是中国共产党的军队、
是社会主义国家的军队。
因此,军歌在军歌文化中具有鲜明的政治特点。
聆听军歌使我们更加深刻地体会到现在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更加深刻理解到“听党指挥、跟党走”这个伟大政治命题的真正含义。
一首扣人心弦的抒情乐曲,歌颂的是部队这个大家庭友爱、温暖、兄弟姐妹的真情厚爱,表现的是官兵们团结一致、互帮互助的优良品质,同时也给广大官兵上了一堂生动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
军歌,以其浓厚的政治特点彰显军歌的巨大魅力。
二、厚重的历史沉淀展现军歌时空之美
军歌自古以来就是鼓舞士气的激昂之歌,是激励战士奋勇杀敌的壮行乐曲。
从古至今,有军队的地方就有军歌的出现,在两军交战在即的情况下,在硝烟弥漫的战场,嘹亮昂扬的军歌被热血男儿们铿锵唱响,鼓舞他们去保卫祖国、奋勇杀敌。
军歌记录着我军在历史上走过的路,吃过的苦,
见证了我军的发展壮大并最终成为执政党。
下文从三个不同的历史时期来说明我国军歌的时空之美。
(一)革命战争时代的精神支柱
回首往事,通过军歌我们可以感受到,我军的光辉战斗历程依然历历在目。
军歌陪伴并见证了着我军人数从少到多、力量从小到大、战争形势从胜利走向辉煌的重要时刻。
在革命战争年代,有诸多军歌鼓舞士气、歌颂伟人、记录历史。
如《长江之歌》、《知识青年从军歌》、《旗正飘飘》、《东方红》等歌曲,其中《长江之歌》歌
唱了我军的光辉战斗历程;《知识青年从军歌》讲述了知识青年为我国的革命事业做出的贡献;《旗正飘飘》是电影《还我河山》的插曲,号召广大民众团结起来、行动起来,挽救民族危亡,奋勇杀敌,誓死保卫国家的愿望;《东方红》则传递出我们伟大的领袖毛泽东主席带领我们的军队一步步驱赶外国侵略者,建立自由、人民当家做主的社会主义国家,树立了为人民谋幸福,为国家谋发展的伟大历史人物。
(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时代主旋律
歌曲《江山》以其闪现真理光芒的内涵和高亢激越的曲调震动了无数听众的心灵。
它再次证明,党的领导是历史的选择,是人民大众的选择。
歌曲告诉世人,告诉未来,我们党既然能够为人民打下天下,也一定能为人民坐好天下。
我们在传唱优秀共产党人创作的经典歌曲时,也看到了社会主义祖国培育出的一代又一代的优秀共产党人。
(三)改革開放新时期的风采展现
中国的改革开放也迎来了我国军歌时代的繁荣时期,大批的代表作应运而生。
如《走进新时代》、《世纪春雨》、《在和平年代》等一系列的歌曲,这些歌曲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展现出了改革开放以来,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我国
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三、独特的情感表现理解军歌精神之美
无论诗歌还是歌曲,都旨在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从美学角度讲,人们从军歌中所汲取的生活与艺术、心理与生理、现实与理想的种种感受,集中体现了人类在与自然界和社会的搏击中所表现出的那种本质力量,那就是强烈的自尊、自信、永不屈服、百折不挠的革命精神和崇高品质。
如在1949年新中国开国大典上那支第一次向世界高奏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曲调慷慨激昂,振奋人心,想想近代的百年长夜,华夏儿女活着站起来是多么的不容易,我们国人在严酷的社会环境和封建剥削下顽强生存并且改变了这种局面,为人民创造了崭新的生活。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用我们的血肉筑起了新的长城,我们每一砖每一瓦都团结一致筑起了坚实的长城,坚定的意志呼之欲出。
表现出国人团结一致、众志成城的思想感情。
当今时代,无论是中学生,还是大学生都需要军训,当军训休息时,军歌作为一种娱乐方式被广大教官和学生所运用,唱军歌可以使同学们感受到现在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同时也能让同学们体会到做一个合格的当代中学生和大学生应该具有的品质。
作为
中国公民,我们更应该学习军歌精神、掌握军歌文化内涵、体会军歌的独特之美,从军歌中感受党的伟大、感受现在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感受作为社会主义接班人应该具有的精神品质。
参考文献
[1]石磊.中国近代军歌初探.解放军文艺出版社[M]198612
[2]梁丽萍.中国人的宗教心理[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
[3]马文·哈里斯.文化唯物主义[M]1989。
[4]马斯洛.动机和人格[M].北京:中国人大学出版社20074
[5]李秋华,庄永.从《新四军军歌》看铁军精神[J].党史文苑, 2007(12): 1617.
[6]武仲平.新四军军歌诞生前后[J].山西老年, 2005(12): 1114.
[7]刘以顺.论新四军的铁军精神[J].理论建设, 2006(5): 57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