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PSO水库群联合供水优化调度应用
- 格式:pdf
- 大小:1.91 MB
- 文档页数:1
改进粒子群算法在并联水库群联合防洪优化调度中的应用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洪涝灾害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和社会安全造成的损失越来越大。
为解决洪涝灾害的问题,对水库进行防洪优化调度是一项关键的解决方案。
同时,随着水利工程规模的不断扩大和工程数量的增加,水库群联合防洪调度的研究已经成为当前的一个热点问题。
粒子群算法(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 PSO)是一种基于仿生学的优化算法,具有简单、易实现、收敛速度快等优点,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多种求解问题领域。
与其他优化算法相比,PSO算法具有良好的全局搜索能力和快速收敛的特点。
本文旨在研究并改进粒子群算法在并联水库群联合防洪优化调度中的应用。
二、研究内容1. 研究并总结现有的水库群联合防洪优化调度方法,分析其优缺点。
2. 改进粒子群算法,将其应用于水库群联合防洪优化调度问题的求解。
3. 设计合适的优化目标函数,用于描述并联水库群联合防洪优化调度问题,并采用改进的粒子群算法进行求解。
4. 对所提出的方法进行仿真实验,并与其他优化算法进行比较,分析其性能优劣。
三、研究意义本研究旨在探究并改进粒子群算法在并联水库群联合防洪优化调度中的应用方法。
该研究结果将为水资源管理、防洪减灾等领域提供重要的参考和借鉴。
同时,该研究还将推动水力学、水文学、水资源学等学科领域的发展。
四、研究方法1. 文献调研法:对现有的水库群联合防洪优化调度方法进行系统的收集、整理和总结,分析其优缺点,为改进研究提供基础。
2. 研究方法和算法设计法:根据水库群联合防洪优化调度的实际问题,设计合适的优化目标函数,并改进粒子群算法求解该问题,利用仿真实验验证算法的性能优劣。
五、预期成果1. 建立基于改进粒子群算法的并联水库群联合防洪优化调度模型。
2. 提出有效的优化目标函数并给出求解方法。
3. 确定适宜的参数设置,提高改进粒子群算法的求解效率。
水库联合调度优化算法研究在现代水资源管理中,水库调度优化算法对于保障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随着科技水平不断提升,各种优化算法层出不穷,但是如何在实际生产中运用科技,发挥其最大潜力,仍然是一个难题。
近年来,水库联合调度优化算法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
水库联合调度是指多个水库之间通过某种方式协调调度,达到更加合理的水资源利用目的的过程。
在此过程中,如果运用优化算法,可以更加科学的进行调度,充分利用水资源,同时实现供水、防洪等多种目标。
那么,什么是水库联合调度优化算法?其作用又有哪些?水库联合调度优化算法是指以数学和计算机理论为基础,通过对多个水库之间的节水量、供水量、蓄水量等进行优化计算,并且尽可能达到各种调度目标的过程。
相较于传统规则调度方案,水库联合调度优化算法在实际调度中可发挥以下优点:1. 提高资源利用率。
水库联合调度优化算法可以在最小限度内消耗最少的水资源,提高水资源利用率。
2. 提高供水合理性。
联合调度算法在寻求合理供水方案时,会考虑多个水库的存储水量、季节变化、水源引来等因素,确保各地供水质量稳定。
3. 提高灌溉效益。
对于耕地灌溉,水库联合调度的灌溉方案可以基于不同土壤类型、作物类型、地形地貌、降雨情况、温度湿度等条件制定,提高了灌溉效益。
4. 提高防洪能力。
在面对洪灾时,联合调度算法可以及时实现水库泄洪,减轻洪灾危害。
同时泄洪的方案也是移植于历史水文数据的,保证了缺乏数据时的可行性。
在当今形势下,随着水资源枯竭、气候变化等问题,水库联合调度优化算法不仅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是算法的可靠性问题。
调度算法是由复杂的数学模型而来,算法的繁琐和复杂导致了许多算法出乎人们的意料。
因此,在设计算法的时候,必须严格检验过程和数据,以保证算法的可靠性。
其次是算法的灵活性问题。
如何根据不同的地理环境,制定不同的联合调度方案,达到针对性调度,加大灵活性,是这类算法亟待解决的问题。
城市供水系统优化调度研究与应用随着城市人口的不断增加和城市发展的加速,城市供水系统的优化调度越发重要。
城市供水系统的优化调度研究与应用,旨在通过合理的规划和管理,提高供水系统的运行效率,确保城市居民的饮用水安全和生活用水的可持续供应。
城市供水系统是一个复杂而庞大的网络,包括水源地、取水设施、水处理厂、供水管网等多个环节。
因此,对城市供水系统的优化调度需要综合考虑多个因素,包括水资源、供需平衡、水质安全和能源消耗等。
通过科学的研究和应用,我们可以提供一些有效的方法来优化城市供水系统的调度。
首先,城市供水系统的优化调度需要充分利用现有的水资源。
随着全球水资源的日益减少,提高供水系统的水资源利用率变得尤为重要。
一种常见的方法是采用多水源管理策略,通过合理配置多个水源,来提高供水系统的可靠性和适应性。
此外,还可以采用水资源调度技术,通过对不同水源的调度和管理,实现供需平衡,确保供水系统的稳定运行。
其次,优化供水系统的调度还需要考虑水质安全。
城市供水系统中存在着很多潜在的水质污染因素,如水源污染、水处理过程中的二次污染和供水管网的污染等。
因此,在供水系统的规划和管理过程中,需要加强对水质的监测和管理,及时采取措施来保护供水系统的水质安全。
此外,为了提高供水系统的运行效率,减少能源消耗,优化供水系统的调度也需要考虑节能减排。
城市供水系统中的泵站、管道和水处理厂等设施的能耗占比较大,因此,通过优化设备的使用和调度,可以有效降低供水系统的运行能耗,减少环境污染。
例如,在管道疏通和维护方面,可以采用无人机、机器人等高效工具,提高工作效率和减少人力消耗。
城市供水系统的优化调度不仅是一项复杂的技术问题,也是一项需要政府、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力量的共同参与的工作。
政府应该为城市供水系统的规划和管理提供支持和指导,加强水资源管理和环境保护,提高供水系统的安全运行水平。
企事业单位应加强管理和运营能力,提高供水系统的综合服务水平。
SCE—UA、GA和PSO算法在水库优化调度中的应用作者:吴钢坚来源:《科技信息·上旬刊》2017年第04期摘要:以广东省某水电站为研究对象,建立了以年发电量最大为目标,兼顾其他综合用要求的单库优化调度模型,分别利用遗传算法、粒子群算法和SCE-UA算法进行求解,并对它们的计算结果进行比较。
计算结果表明,在水库优化调度中,三种算法都能得到较满意的解,其中,遗传算法和粒子群算法比SCE-UA算法具有更好的效率和得到更令人满意的解。
关键词:遗传算法;粒子群算法;SCE-UA算法;水库优化调度0引言水库优化调度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具有离散性、非线性等特点[1]。
目前已经有很多方法运用在这方面的求解,比如动态规划法、逐步优化算法、蚁群算法及遗传算法等。
在本文中,笔者采用比较流行的遗传算法、粒子群算法和SCE-UA算法[2,3]分别对此问题进行求解,目的在于探讨它们的可行性和算法间在此问题上的优劣性比较。
1 水库优化调度模型的建立假设研究的对象是一个以发电为主,并适当考虑其他综合利用要求的水库。
建立的水库优化调度数学模型如下:目标函数:(1)上式中:T为年内总月数,即T=12;A为水电站出力系数;Qt 为水电站的发电流量(m3/s);Ht 为水电站的平均水头(m);Mt为第t时段小时数。
约束条件:水量平衡约束(2)水库泄流量约束(3)水库蓄水量约束(4)水轮机过水流量约束(5)水电站出力约束(6)上述约束式中:Ft为水库入库流量(m3/s);Qt为水电站发电的流量(m3/s);St为水库弃水流量(m3/s);Vt为时段初水库蓄水量(m3);Vt+1为时段末水库蓄水量(m3);Δt 为第t时段的秒数;Vt,min为水库最小允许蓄水量(m3);Vt,max为水库最大允许蓄水量(m3);qt,min为水库下游综合利用要求的最小下泄流量(m3/s);qt,max为下游河道安全泄流量;Q,min为水电站最小引用流量(m3/s);Q,max为水电站最大引用流量(m3/s);Nmin为水电站保证出力(kW);Nmax为水电站装机容量(kW)。
水库调度优化模型及应用研究一、引言水库调度是水资源管理的重要环节,其目的是在满足各种约束条件的前提下,实现水资源的高效利用和综合效益最大化。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水资源供需矛盾的日益突出,传统的水库调度方法已经难以满足实际需求,因此,研究和建立更加科学合理的水库调度优化模型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水库调度的基本概念和任务(一)水库调度的定义水库调度是指根据水库的来水、用水需求、水库特性以及其他相关因素,通过合理控制水库的蓄放水过程,以达到防洪、兴利、发电、灌溉、供水等目标的管理活动。
(二)水库调度的任务1、防洪调度确保水库在洪水期间能够有效地削减洪峰流量,保障下游地区的防洪安全。
2、兴利调度合理分配水资源,满足发电、灌溉、供水等兴利部门的用水需求,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和经济效益。
3、生态调度考虑水库下游生态环境的需求,维持河流生态系统的稳定和健康。
三、水库调度优化模型的类型(一)确定性优化模型确定性优化模型基于确定性的来水和用水条件进行建模,常见的有线性规划模型、非线性规划模型和动态规划模型等。
1、线性规划模型通过建立线性目标函数和线性约束条件,求解最优调度方案。
但对于复杂的水库调度问题,可能存在线性化误差。
2、非线性规划模型能够处理目标函数和约束条件中的非线性关系,但计算复杂度较高。
3、动态规划模型将水库调度问题分解为多个阶段,通过递推求解最优决策序列,但可能存在“维数灾”问题。
(二)随机性优化模型考虑来水和用水的不确定性,采用随机变量来描述,如随机动态规划模型、蒙特卡罗模拟模型等。
1、随机动态规划模型在动态规划的基础上引入随机变量,能够更好地处理不确定性,但计算量较大。
2、蒙特卡罗模拟模型通过大量随机抽样来模拟水库调度过程,评估不同调度方案的效果,但结果的准确性依赖于抽样数量。
(三)智能优化算法模型如遗传算法、粒子群优化算法、蚁群算法等,具有较强的全局搜索能力和适应性。
1、遗传算法通过模拟生物进化过程中的遗传变异和自然选择来寻找最优解。
水库调度优化模型的应用研究水库调度是水资源管理中的重要环节,其目的是在满足各种用水需求的同时,最大限度地发挥水库的综合效益,如防洪、发电、灌溉、供水等。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水资源供需矛盾的加剧,传统的水库调度方法已经难以满足实际需求,因此,研究和应用水库调度优化模型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水库调度优化模型的概述水库调度优化模型是基于数学规划理论和方法,结合水库的水文特性、工程特性以及用水需求等因素,建立的用于求解水库最优调度策略的数学模型。
常见的水库调度优化模型包括线性规划模型、非线性规划模型、动态规划模型等。
线性规划模型是最简单的一种,它将水库调度问题转化为线性目标函数和线性约束条件的优化问题。
非线性规划模型则能够更好地处理水库调度中的非线性关系,但求解难度较大。
动态规划模型适用于多阶段决策问题,能够有效地处理水库调度中的时间序列特性,但存在“维数灾”问题,即随着决策变量和阶段数的增加,计算量呈指数增长。
二、水库调度优化模型的建立建立水库调度优化模型需要明确以下几个方面:1、目标函数目标函数是衡量水库调度方案优劣的指标,通常包括经济效益最大化、社会效益最大化、环境效益最大化等。
例如,在发电调度中,目标函数可以是发电量最大化;在供水调度中,目标函数可以是满足供水需求的可靠性最高。
2、约束条件约束条件包括水库的水量平衡约束、水位约束、出库流量约束、用水需求约束等。
水量平衡约束是指水库的入库流量、出库流量和蓄水量之间的关系;水位约束是为了保证水库的安全运行;出库流量约束则是根据下游河道的承受能力和水利工程的运行要求确定的;用水需求约束是指满足各用水部门的水量和水质要求。
3、决策变量决策变量是水库调度中需要优化的变量,如水库的出库流量、蓄水水位等。
4、模型参数模型参数包括水库的特征参数(如库容曲线、泄流曲线等)、水文参数(如降雨、径流等)以及用水需求参数等。
这些参数的准确性直接影响模型的精度和可靠性。
水库群联合优化调度方案研究摘要:本研究基于水库群聚合虚拟法、利用逐步优化算法,制定了聚合虚拟水库的联合供水调度方案,并采用分水比例法确定了各成员水库共同供水任务的分配比例。
结果表明:该方案可满足各类型的用水需求,利用该优化调度模型可制定科学合理的水库联合供水优化调度方案,将优化计算结果与实际调度结果进行对比分析,优化调度模型在提高补水量的发电效率、缓解电量损失方面具有优势,可为枯水期水量统一调度方案的制定提供借鉴。
从而为该地区的水资源配置提供参考。
关键词:水库群;联合供水;优化调度前言:20世纪60年代以来,国内外诸多学者对水库优化调度理论和方法进行了研究,但主要是针对单个水库或单个目标开展工作。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大批水库电站的建成和投入使用,中国已形成了一批巨型水库群,如黄河上游、长江上游、第二松花江、三峡梯级和清江梯级水库群等,中国水电工程已经进入了由建设到管理运行的关键转型期,国家能源发展战略规划对中国的水电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开展水库群联合调度是顺应“节能发电”与“洪水资源化”的时代需求,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近年来,随着水文气象预报精度的提高、系统决策科学理论的日益完善和计算机软硬件技术的快速发展,为水库群联合优化调度创造了条件。
由于入库径流的随机性,决策过程的动态性、实时性和数学模型、优化技术的局限性,使得水库调度决策问题呈现出非结构化的特点,水库群联合调度决策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
从不同的角度分类,水库调度决策可分为很多不同类型。
按水库的功能目标可分为防洪调度、兴利调度和综合利用调度;按水库数量可分为单库调度、梯级水库调度和水库群联合调度;按调度周期可分为短期调度和中长期调度;按调度方式可分为常规调度和优化调度。
本文重点综述近年来国内外库群联合优化调度方法研究应用进展,并探讨今后库群联合调度的发展趋势。
一、水库群联合调度原则和目标函数1.1 联合调度的基本原则对以防洪为主的水库群,应采用补偿方式调度,一般以梯级水库的上游水库或距防洪保护区较远的并联水库先行补偿,使控制洪水比重较大、对洪水的调节能力较高、距下游防洪保护区较近的水库最后控制泄量;对以灌溉及供水为主的水库群,以总弃水量最小拟定各个水库的蓄放水次序,梯级水库上游水库应先蓄水后供水,库群中如有调节能力高、汛期结束较早的水库应先蓄水,在供水期按总供水要求进行补偿调节;对于以发电为主的水库群,在满足系统正常供电要求的前提下,以总发电量最大拟定各个水库的蓄放水次序,梯级水库上游水库一般应先蓄水后供水;对并联水库则需采用一些方法(如判别式法、库容效率指数法),根据各库具体情况判别来确定最佳的蓄放水次序。
文章编号:1001-4098(2010)01-0105-08水库调度PSO优化模型及求解方法朱记伟1,张洪波2,辛 琛3,张 莉1(1.西安理工大学,陕西西安 710048;2.长安大学,陕西西安 710054;3.陕西秦安河流研究所,陕西西安 710018)摘 要:水库优化调度是水资源系统工程的一个典型,其实质是一个非线性的不等式约束优化问题,然而现行的求解方法中针对离散精度和复杂约束处理两个问题一直考虑不足,相关方面的研究也较少。
将连续域寻优的粒子群算法引入到水资源系统工程中,建立水库调度的PSO优化模型,避免因离散而引起的寻优瓶颈,并针对传统粒子群算法的趋同性问题和复杂约束问题,提出退火罚函数法和混沌变异因子法,使改进后的粒子群能更有效地解决水库调度问题。
通过实例分析,验证该方法的可靠性,为水库调度提供了一种新的求解途径。
关键词:水库优化调度;改进粒子群;非线性约束优化中图分类号:N945;T V697 文献标识码:A1 引言水资源系统工程是系统工程领域的一个重要分支,而水库调度是水资源系统问题中的一个典型,其本质上是一个带不等式约束的非线性优化问题。
在求解的过程中,通常把水库的泄量作为决策变量,而把水库的库水位(或蓄水量)作为状态变量进行寻优。
但水库系统是一个动态、多变、非平衡、开放耗散的“非结构化”或“半结构化”系统,内部的关系比较复杂,约束条件相对较多,这使得水库调度问题较一般的非线性约束优化更为复杂和难于求解。
目前,解决水库优化调度问题较为常用的方法包括动态规划法(D P)、逐步优化算法(PO A)、和遗传算法(GA)等。
其中动态规划最为成熟,认可度相对较高。
但至今这几种方法在解决水库优化问题时仍存在缺陷。
如动态规划存在维数灾和求解时间过长的问题;PO A算法虽然解决了动态规划的维数灾问题,但当水库多于2座时,PO A法收敛速度将大大降低,占用计算机内存也随之增加;大系统协调方法由于需增加协调因子,计算比较复杂,收敛速度慢;而遗传算法是一种隐并行、随机、自适应、稳健的搜索算法,克服了上述传统优化方法的不足,为水库优化调度提出了一种全新的思路。
水库优化调度案例研究水库作为一种重要的水利设施,对于水资源的合理利用、防洪减灾以及发电等方面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而水库的优化调度则是充分发挥其效益的关键所在。
下面,我们将通过一个具体的案例来深入探讨水库优化调度的相关问题。
以某大型水库为例,该水库主要承担着防洪、灌溉、发电以及城市供水等多项任务。
在过去,由于调度策略不够科学合理,导致了一系列问题的出现。
例如,在丰水期,水资源未能得到充分利用,造成了大量的弃水;而在枯水期,又无法满足下游的用水需求,影响了农业灌溉和城市供水。
同时,发电效益也未能达到最优水平,对当地的经济发展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相关部门和专家团队展开了深入的研究和分析,制定了一系列的优化调度方案。
首先,他们对水库流域的降水、径流等水文数据进行了详细的收集和分析,建立了精确的水文模型。
通过这个模型,可以较为准确地预测未来一段时间内的来水情况,为调度决策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其次,根据水库的各项任务和目标,确定了不同情况下的优先级。
在防洪方面,始终将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放在首位,设定了严格的防洪限制水位。
在确保防洪安全的前提下,优先满足城市供水和农业灌溉的需求,以保障居民的生活和农业生产的正常进行。
对于发电任务,则根据来水情况和市场需求,灵活调整发电计划,以实现发电效益的最大化。
在实际调度过程中,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了实时监测和自动化控制。
通过安装在水库大坝和上下游河道的传感器,可以实时获取水位、流量等数据,并传输到调度中心。
调度人员根据这些数据,结合预先制定的调度方案,及时下达调度指令,实现对水库的精准控制。
此外,还建立了完善的应急预案。
当遇到突发的极端天气或其他特殊情况时,能够迅速启动应急预案,采取有效的措施,保障水库的安全运行和各项任务的顺利完成。
经过一段时间的实施,优化调度方案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在防洪方面,有效地降低了洪水带来的损失,保障了下游地区的安全。
在水资源利用方面,大大提高了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减少了弃水现象的发生。
水能经济
探究PSO 水库群联合供水优化调度应用
王增欣
【摘要】本文针对水库群供水优化调度问题,提出了基于粒子群优化算法的水库群联合供水优化调度模型,并将该算法的运用进行了案例分析,调度结果合理,可以更好的发挥库群的综合效益,并为求解高维、复杂的水库群供水提供了思路方法的借鉴。
【关键词】水库群;联合供水;优化调度;粒子群算法
中国电建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浙江省杭州市 311122
1、前言
由于我国的地形特点,水资源分布不均匀导致人民面临着严重的缺水问题,因此如何合理高效的利用水资源是当前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研究发现通过水库群联合水量优化调度可以更好的调配水资源,一直以来国内为学者都对其进行了深入研究,本文以某一水库群为例,对水库群联合供水优化调度中的粒子群算法进行研究。
2、水库群联合供水优化调度模型
一般的水水库群以水量调度为主,如果使用经济指标去估计生态供水效益和农田灌溉效益,会比较困难。
因此,基于灌溉、工业和民用供水保证率和最大限度满足用水户需求,以工农业缺水量最小为目标,来进行优化,最终提高供水能力。
许多研究成果表明,以充分利用水资源为前提,根据水库自身的工程特性和水库入流的过程,构建库群联合优化调度问题的数学模型,包括目标函数与约束条件。
3、PSO 水库群联合供水优化调度模型
首先把研究问题看作是计算个决策变量
,
,
…
…
,其中
为调出水库的可调水量。
在满足各约束条件下以工农
业缺水量最小为目标,将
离散为若干点,每一个粒子即为各时段可
调水量离散点组成的子集。
粒子在解空间中是朝向最优粒子飞行,并逐代进化,最终实现最优解。
基于PSO 的水库群联合供水优化调度模型实现过程如下:
(1)初始化
首先是勘察水库群规模,确定一个迭代次数,其他初始参数取一般经验值,并在满足各项约束条件范围的情况下对粒子群的位置与速度随机的进行初始化。
设t 为粒子群的空间维,则在t 维度内的
状态向量为
,
,
…。
(2)计算粒子适应度
将水库群联合优化调度问题中的目标函数作为粒子群的适应度函数F(i),其为每个粒子i 对应的个体极限值,计算初始粒子的约束条件,当所有的条件都同时的满足时再计算F(i),若不同时满足则F(i)=0。
(3)确定粒子群全局极值
接下来确定N 个F(i)中最大的极值,此值为全局极值,按
照上一步骤计算各新一代粒子的适应度函数值,若大于初始粒子的
F(i),则新的适应度函数值成为自身的最优值
,用相应的新粒子
代替原粒子。
(4)进化
根据经验值计算惯性因子,大一些的惯性因子对全局搜索有利,可以增加多样性,小一些的惯性因子有利于局部挖掘。
设第i 个粒子的速度
计算出每个粒子的更新速度和位置,则下一代粒子在第d 维(
)的速度与空间状态公式为如下:
(1) (2)
其中,k 是当前的进化代数,和为认知部分和社会部分的
加速常数,和为0到1之间的随机数,W 为惯性因子,可以使用线性递减权公式:
(3)
上式中,
为最大进化代数,
是初始惯性因子,
是进化到最大代数的终止惯性因子。
最终不断迭代直到满足终止迭代条件再跳出循环,得到优化结果,当不合理时可以重新再从第一步开始进行计算。
4、案例分析
以浙江省余姚市陆埠镇的水库群为例,陆埠水库的水源丰沛,溢洪较频繁,常常会造成下游灌溉区的洪涝灾害,而相邻的梁辉水库水源紧缺,只向余姚和慈溪供水,因此导致了一个库有废弃水,一个库缺水的现象。
问了充分利用陆埠水库的废弃水,建成了梁辉水库隧洞饮水工程,将陆埠水库的水引入梁辉水库进行粮库的联合调度,此工程虽然有效的缓解了供水压力,但仍不是最优的方案,因此使用了基于PSO 的水库群联合供水优化调度模型对两个水库实行了进一步的优化调度。
根据相关资料,将水库优化调度的时间段按月划分为12个时段,粒子个数
P=500,加速常数
=
=2,最大迭代次数T=500,初始
位置取每时段的农业和工业需水量,则
工业和农业需
水量和连接工程最大的输水能力。
计算时当供水量比工农业需求量大时,供水量取工农业需水量,当陆埠水库向梁辉水库的调水量比连接工程的最大输水能力大时,则调水量取连接工程最大输水能力。
使用逐步优化的算法求解水库群的调度问题,对初始水库每时段的供水量进行逐步的迭代优化,迭代次数取T=1000。
基于PSO 的联合优化调度结果与逐步优化调度结果比较如下:在单库优化调度、两库联合逐步优化以及两库联合PSO 优化的工业保证率为71.6、92.2、95.3。
而农业保证率则分别为99.7、94.2、90.6。
计算结果表明:在进行联合调度优化后,基于PSO 算法的联合调度明显高于其他两种方式的调度结果。
两个库的供水效果都比较理想,陆埠水库的弃水量减少,梁辉水库的可利用水增加,提升了经济与社会效益,且粮库的总缺水量小于单独计算的缺水量。
5、结语
通过实例表明,在实际的使用过程当中,基于粒子群算法的水库群联合供水优化调度原理简单,收敛速度快,且计算精度也要高,明显的比逐步优化算法的效果要理想,还可以显著的减少弃水,优化效果与求解效率可以打到理想的结果。
此方法为库群联合供水优化调度提供了一种可行的思路。
参考文献:
[1] 郭生练,陈炯宏,刘攀,等.水库群联合优化调度研究进展与展望[J].水科学进展,2010,21(4):496-500.
[2] 茵钧,梁伟,陈守伦.基于粒子群算法的水电站中长期优化调度研究[J].水电能源科学,2007, 25 (5 ):99-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