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学年宁夏银川第十六中学九年级物理教案:17.3《电阻的测量》(新版新人教版全一册)
- 格式:doc
- 大小:133.00 KB
- 文档页数:4
§17.3 电阻的测量【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学会使用电压表、电流表测量电阻的方法。
2、练习使用电压表、电流表和滑动变阻器3、进一步了解电阻与温度的关系。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教师与学生的双边活动,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以及对信息的综合分析能力。
2、通过学生根据实验课题选择仪器、设计实验、制订实验操作方案等,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
3、通过实验探究的全过程,培养学生做电学实验的良好习惯和一般方法。
学会伏安法测量电阻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学生自己的设计、操作、结论的分析,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周密、严谨的科学思维方法,团结协作的精神,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在共同完成的操作及实验过程中,培养同学之间相互协作的团队精神。
【教学重点】根据实验课题的要求设计实验电路,掌握正确的操作顺序。
【教学难点】根据实验电路图进行实物连线,并排除接线过程中出现的种种故障。
【课前准备】(学生可2人一组)电压表、电流表、滑动变阻器、开关、定值电阻、灯泡、导线若干,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1课时【教学过程】(一)展示学习目标师生共同明确学习目标(二)课前复习同学们上节课学习了欧姆定律,并已能用欧姆定律的公式做一些简单的计算,现在请同学们做一下导学案上的题目:1、电阻是导体的一种性质,其大小与导体的 、 、 和 有关。
2、欧姆定律公式:=I ________;变换式:=U ________和=R ________。
3、用电压表测出一段导体两端的电压是7.2 V ,用电流表测出通过这段导体的电流为0.4 A ,这段导体的电阻是多少?通过该题的计算,同学们有什么启示吗?生 :如果知道一个电阻两端的电压和通过的电流,就可以计算出它的电阻。
如何知道一个电阻两端的电压和通过的电流呢?生 :可以用电压表和电流表分别测出电压和电流。
这也让我们找到了一种测量电阻的方法,我们把它叫做“伏安法”测电阻。
课题:17.3《电阻的测量》【教学目标】(2)开关闭合前,滑动变阻器应;(3)闭合开关,调节滑动变阻器,然后读取并记录;3、在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时候电压表和电流表要考虑什么问题?交流讨论1、我们看自己表格中实验数据,再结合其他组的数据,发现了什么问题?电压减小,电阻;电阻随电压的增大;看自己数据是不是这样?2、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什么?结合实验数据和实验现象来思考,说明灯丝的电阻可能与有关;3、结论:,其电阻增大。
学习任务三:将灯泡换成一个定值电阻,用同样的方法测量待测电阻的阻值。
这一次多次测量得到的数据怎样处理?比较计算出的几个数据,看与测出的灯泡电阻有什么不同?1、书面作业:完成本学案上面的《课堂检测》,在规定时间内上交;2、课下作业:完成基础训练课后巩固部分,下节上课时检查提问。
【课堂反馈练习】1、在测量一个小灯泡电阻的实验中,连好电路,闭合开关,电流表、电压表示数分别如图所示,电流表的读数是A,电压表的读数是V,则该灯泡电阻Rx=Ω。
2、在如图2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保持不变,闭合开关S,滑动变阻器向右滑动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电流表的示数减小,电表的示数不变B.电流表的示数减小,电压表的示数减小C.电流表的示数减小,电压表的示数增大D.电流表的示数不变,电压表的示数不变3、如图3是测量小灯泡(2.5V 0.3A)电阻的电路,(1)请你把实物电路连接完整.(2)请在右侧方框内画出正确实验电路图。
图2 图3(3)连接好电路后,闭合开关之前,应将滑片滑到滑动变阻器的端(填“A”或“B”),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4)正确连接实物图后,合上开关S,发现灯泡不亮,电流表读数为零,但电压表读数等于电源的电压,则出现的故障可能是。
【收获和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总结一下在学习内容、学习方法上有哪些收获(主要知识、技能、方法、感悟等)?还有哪些疑惑?。
九年级物理第十七章第三节《电阻的测量》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进一步掌握使用电压表和电流表的方法。
2学会用伏安法测电阻。
3 能在缺少电流表或电压表的情况下测量电阻。
二、教学重难点1 重点:根据实验原理设计电路图并正确连接电路,对实验数据的处理。
2 难点:缺少电流表或电压表情况下测量电阻三、教学资源电源、开关、定值电阻、滑动变阻器、电流表、电压表、导线若干四、教学过程1复习引入:前面我们学习过测量定值电阻的阻值,知道用电流表测量通过定值电阻的电流,用电压表测出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把实验数据代入公式即可求出定值电阻的阻值。
为了减小实验误差,实际测量时要改变待测电阻两端的电压,多次测量求出电阻的平均值。
根据记忆画出电路图,并设计实验记录表格。
2进行实验:(1)根据电路图连接电路教师指导学生实验过程中的注意问题:连接电路时开关应处于什么状态?闭合开关前滑动变阻器是否处于阻值最大处?滑动变阻器在实验时的作用是什么?电流表、电压表的正负接线柱连接是否正确?是否通过“试触”进行量程的选择,是否认真检查电路,确认无误才闭合开关等。
(2)进行实验,将相应数据填在表格中。
(3)断开开关,整理器材,结束实验。
(4)算出待测电阻的阻值及平均值填入表格。
3交流评估:在实验过程中遇到什么问题呢?大家一起讨论交流一下。
4实验拓展:如果在实验过程中电流表损坏了,能不能用剩余的器材完成实验呢?小组讨论画出电路图并展示到黑板,学生动手实验。
进一步考虑电压表损坏了应该怎样实验。
5课堂小结:伏安法测电阻的过程中注意事项有哪些?对于缺少电流表或电压表的问题我们应该如何设计电路,请同学们简单归纳总结一下。
五、课堂练习 六、 板书设计电阻的测量伏安法特殊方法七、 教学反思伏安法测电阻是电学里的一个基本实验,属于欧姆定律变换式的具体应用。
安排这个实验,在理论方面可以加深对欧姆定律的理解,在实践方面可以给学生提供初中常用电学器材综合使用机会,有利于学生熟练地掌握电路的连接、电流表和电压表的读数,对于特殊方法测电阻是对学生能力的提高,让学生知道缺少仪器时怎样想办法解决实际问题。
《17.3 电阻的测量》说课稿2023年6月17日专家们,下午好!我说课的题目是《电阻的测量》。
下面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说课。
一、说教材1.教材的地位《电阻的测量》是人教版九年级第十七章第三节内容。
从编者的编写意图来看,《电阻的测量》安排在欧姆定律之后,是欧姆定律的应用,目的是让学生掌握一种测量电阻的方法,正确、安全的使用电路元件,是对前面学习使用电路元件方法的巩固,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是本章的重点内容。
从整个初中电学体系看,本节内容是继规律型实验,如:探究串并联电路电流、电压、电阻的特点,探究电流与导体两端电压、电阻的关系之后的第一个测量型实验,是后续学习用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的基础,因此本节是初中电学的重点,处于电学实验的核心位置,是中考热点。
2.学情分析教材要求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步骤、实验表格等,并要求学生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对学生能力的要求比较高。
学生已经有了探究的经历,有一定的实际操作经验。
但考虑到学生的动手操作机会少,学生在本节内容的学习中可能存在三个方面的困难:(1)不能很好的设计实验步骤和实验表格;(2)实验操作中,出现一些电路故障不能迅速排除;(3)通过分析数据得出实验结论存在一定的困难。
二、说教学目标依据《新课程标准》要求和学生学习的实际,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1.知道伏安法测电阻的原理,具有初步的实验操作技能,会使用电流表和电压表测电阻。
2.会记录实验数据,知道简单的数据处理方法,会写简单的实验报告,会用科学术语、简单图表等描述实验结果。
3.通过使用滑动变阻器,进一步理解滑动变阻器在电路中的作用,巩固滑动变阻器的正确使用方法,培养学生正确解答电学问题的良好习惯。
4.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三、说重点、难点新课标中要求通过参与科学探究活动,初步认识科学研究方法的重要性,学习从物理现象和实验中归纳简单的科学规律。
本节课的重点:利用电流表、电压表测量定值电阻和小灯泡的电阻,本节课的难点:引导学生分析实验数据,发现规律,正确理解影响小灯泡电阻和定值电阻的因素。
欧姆定律一、教材分析本节内容由分析理解欧姆定律内容及表达式和欧姆定律简单计算两部分构成.在上一节探究的基础上,运用数学方法分析处理实验数据得出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即欧姆定律。
理解定律的内容及其表达式,变换式的意义.再通过例题进行公式的简单运用,教材中两个例题很简单,但是要注意解题方法,思路,格式等方面的规范。
其中的例2引出了伏安法测电阻的原理,为下一节电阻的测量做好了铺垫。
教材通过科学世界“酒精浓度检测仪"增强了熟练应用欧姆定律的公式进行分析解决有关现象,同时也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能根据实验探究得到的电流、电压、电阻的关系得出欧姆定律.2.。
理解欧姆定律,记住欧姆定律的公式,并能利用欧姆定律进行简单的计算.过程与方法:通过计算,学会解电学计算题的一般方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学生解答电学计算题的良好习惯。
情感·态度·价值观:过了解科学家发明和发现的过程,学习科学家坚韧不拔,探求真理的伟大精神和科学态度,激发学生努力学习的积极性和勇于为科学献身的热情。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欧姆定律的内容及其表达式,变换式的意义。
难点:运用欧姆定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四、教学手段 多媒体课件五、板书设计第2节。
欧姆定律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公式:I =R UR 一定时,I 跟U 成正比 U 一定时,I 跟R 成反比 2、变形公式R =IU R 在数值上等于U 和I 的比值U =IR U 在数值上等于I 和R 的乘积六、教学过程比,跟电流I成反比.6.【课件】欧姆和欧姆定律的建立【提问】看了这段片子,有什么感想吗?(二)、欧姆定律的应用1。
求电流【例题1】一辆汽车的车灯接在12 V电源两端,灯丝电阻为30 Ω,求通过灯丝的电流.2.求电压【例题2】一个电烙铁的电阻是0.1 K Ω,使用时流过的电流是2。
1A ,加在电烙铁上的电压是多少?3。
九年级《电阻的测量》优秀教案电阻的测量1.伏安法测量电阻的原理。
2.实验中电表的量程选择和滑动变阻器的使用。
3.误差分析和数据处理。
1.伏安法测电阻实验的原理是,在连接电路的过程中,开关必须处于状态,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应位于阻值最的一端.这主要是为了避免电路中过大,以致烧坏有关元件.接通电源后,先通过滑动变阻器把小灯泡两端电压调到.测量时,从设备的安全考虑,应从额定电压开始逐次电压,(填“升高”或“降低”)从而获得几组数据.2.一个滑动变阻器上标有“10Ω,2A”当此变阻器和一个阻值为20Ω的电阻串联后接入一电源上,则电源电压的最大值应不超过V。
3.有两个阻值分别为3Ω和5Ω的电阻R1和R2将它们串联接在电压为U的电源上,R1和R2两端的电压之比U1:U2= 若将它们并联在同一电源两端则流过它们的电流之比I1:I2=4.已知两个定值电阻器,R1=4Ω,R2=8Ω将它们串联后总电阻为Ω,若将它们并联后接在电路中总电阻为Ω5.现要测定标有“3.8 V ,0.3 A”字样的小灯泡正常发光时灯丝的电阻值.给你提供的实验器材如下:4.5 V和12 V的电源各一套(电源电压恒定),开关一只,导线若干,标有“5 Ω,2 A”和“10 Ω,1 A”的滑动变阻器各一只,量程为0.6 A和3 A的电流表各一只.量程为3 V和15 V的电压表各一只.要求测量时电表的示数必须超过所用量程的一半.(1)应选用 V的电源;(2)电流表的量程应选择 A;(3)电压表的量程应选择 V;(4)滑动变阻器的规格应选择.6.通过导体a、b的电流随电压的变化情况如图7-12所示,则导体a、b的电阻相比较()A.Ra>Rb B.Ra=Rb C.Ra<Rb D.无法确定7.在220V的照明电路中安装“13V,0.2A”的小彩灯,为使每盏灯都能在13V左右的电压下正常工作,正确的连接方法是( ) A.将51个小彩灯串联 B.将51个小彩灯并联C.将10个小彩灯串联 D.将17个小彩灯串联8.修理电器需要一只150Ω的电阻,但只有电阻值分别为100Ω、200Ω、600Ω的电阻各一只,可代用的办法是( )A.把200Ω的电阻与600Ω的电阻串联起来B.把100Ω的电阻与200Ω的电阻串联起来C.把100Ω的电阻与200Ω的电阻并联起来D.把200Ω的电阻与600Ω的电阻并联起来9.某用电器的电阻是100Ω,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为0.2A,接入36V电路里,为了使用电器正常工作,必须:( )A.串联一个80Ω的电阻B.并联一个80Ω的电阻C.串联一个160Ω的电阻D.并联一个160Ω的电阻10.电路的电压不变,两个阻值相同的电阻并联后接入电路,通过某一电阻的电流为I并,把这两电阻串联后再接入同一电路,通过某一电阻电流为I串,则I并/I串为( )A.1:2 B.1:1 C .2:1 D.4:111.有四组不同的电阻.已知R1<R2,那么电阻值最小的是()A. R1、R2并联 B. R1、R2串联 C.只有R1 D.只有 R2 12.电阻R1和R2并联,已知通过干路的电流强度为I,那么通过R1的电流强度为()A.I B.I C.I D.I13.图7-13所示的电路中小灯泡正常发光.若将小灯泡和电流表的位置对换,则()A.小灯泡不会发光B.小灯泡会被烧坏C.电流表示数不变D.电压表示数不变14.一段均匀的电阻线,接在6V的电源上,通过它们的电流为200mA.若将这段电阻线等分成3段后,并联接在原电源上,则此时电路中的总电流为()A.600mA B.0.18 A C.1.8 A D.1.2A15.一段导体两端的电压为8 V时,通过导体的电流为0.8 A,当通过导体的电流增加0.2 A时()A.导体两端的电压增加0.2VB.导体两端的电压保持不变C.导体的电阻减小2 ΩD.导体的电阻仍为10 Ω1.小宇做“测定小灯泡的电阻”实验(小灯泡标有“2.5V"字样),在实验过程中得到了如下表所示的一组电压和电流的数据:实验次序123456灯泡两端的电压U(V)0.51.01.52.02.53.0通过灯泡的电流I(A)0.180.220.260.30.31灯泡发光情况微亮—逐渐变亮根据图7-14的实物电路,在方框内画出对应的电路图;(2)在连接电路时,开关应处于状态,这是为了;闭合开关前,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应调至,这是为了;(3)正确连好电路后,闭合开关S,发现灯L不发光,故障的原因不可能是( );A.电流表处有开路B.电压表与灯泡相连接的导线接触不良C.导线接触不良D.小灯泡L的灯丝断了(4)灯泡正常发光时,电流表的示数如图7-15所示,请将读数填入表格中的空格处.此时小灯泡的电阻为;(小数点后保留一位数字)(5)分析比较表格中的数据可以看出,在灯丝中的电流逐渐增大的过程中,灯丝的电阻,进一步分析表明:1.小明所在的班级共有30位同学,常采用投票表决的方式来决定班级重大事宜,小明想设计一个表决统计器,来快速地获知投赞成票(或反对票)的人数。
第1页共4页2.实验原理:R=U/I3.实验器材:电源、电压表、电流表、滑动变阻器、开关、导线、待测电阻。
4.设计电路图并完成实物图的连接:(1)展示学生所画电路图,点评并引导学生思考、回答问题。
图1 图2图1分析:首先肯定这种电路图可以满足测电压、电流求电阻的要求,正确。
但是只能测出一组数据,计算出来的电阻不够准确。
图2分析:加入滑动变阻器,可以改变电阻两端的电压、电路中的电流,可以得到多组测量数据。
教师追加提问:电路中接入滑动变阻器的作用和目的?学生回答:目的:1、保护电路2、改变待测电阻两端电压和电路中的电流作用:多次测量(2)根据正确的电路图2连接实物图教师提问,学生回答连接电路中注意的问题:1、滑动变阻器和电表的连接;2、连接时开关要断开;3、开关闭合前滑动变阻器调到阻值最大处。
5、设计实验表格表一学生根据实验目的填写表格当中的物理量,提问:每次测量出来的电阻值都会非常准确吗?学生回答:会存在实验误差,减小误差的方法可以求平均值。
6.实验步骤:第2页共4页(1)调节电流表、电压表的指针到零刻度;按照电路图连接电路,连接时开关应断开,闭合开关前,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应调到阻值最大处的位置。
(2)闭合开关,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至适当位置,分别读出电流表的示数 I、电压表的示数U,并记录在表格中;(3)根据公式R=U/I计算出R 的值,并记录在表格中。
(4)闭合开关后,调节滑动变阻器,改变待测电阻两端的电压,记下三组对应的电压值和电流值,填入实验一表格中。
实验二测小灯泡电阻1.将上述实验中的定值电阻换成小灯泡,用同样的方法测定小灯泡的电阻。
2.多测几组数据,根据实验数据分别计算出小灯泡的电阻。
设计表格并将数据填入实验二表格中。
表二教师引导:将定值电阻换成小灯泡后,在测量小灯泡的电阻时还可以观察并记录一下小灯泡亮度的变化。
把学生分成两大组,第一大组同学做实验一,第二大组同学做实验二,两实验同时进行,并思考以下问题:实验一测定值电阻思考:1、当电压值和电流值变化时,算出的电阻值有没有变化?这是怎么回事呢?实验二测小灯泡电阻思考1、比较计算出的几个数值,看看每次算出的小灯泡电阻的大小相同吗?有什么变化规律?你能分析出其中的原因吗?2、将定值电阻换成小灯泡后,还能不能多次计算再取平均值?说说你的理由。
《电阻的测量》教案一、教材解析《电阻的测量》,是学生学习了欧姆定律之后的一节,是欧姆定律的应用,也让学生掌握了一种测量电阻的方法,是本章的重点内容。
从整个初中电学来看,本节内容是继规律型实验,探究串并联电路电流、电压、电阻的特点,探究电流与导体两端电压、电阻的关系之后的第一个测量型实验,运用间接测量的研究方法,是后续学习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的基础,因此本节课是初中电学的重点,处于电学实验的核心位置。
在中考考试中也是一个热点。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知道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测电阻的原理。
●会同时使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测量导体的电阻。
●了解灯丝电阻的特性。
2、过程与方法:●通过电阻的测量,了解欧姆定律的应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实验电路的设计、连接以及测量过程中的兴趣培养。
●在实验过程中,注意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
三、教具:学生:每组电源(三节干电池)、开关、电压表、电流表、滑动变阻器(50Ω)、电炉丝(220V 2000W)各一、导线若干。
四、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1、情景设置:出示电热水壶铭牌。
某办公室的电热水壶烧坏,经检查是电热丝烧断,需要更换。
学校实验室存有几根电热丝,这些电热丝你能否替代水壶中的电热丝?请同学们想办法验证。
利用实验室的仪器怎么判断呢?2、学生讨论:(测量出电炉丝的电阻,利用电炉丝标示电压与电流计算出电阻,两者比较。
)3、引出电阻的测量。
(二)进入新课:1、提出问题:(教师说,板书)前面我们学学习了用电压表测量电压和用电流表测量电流,那么我们怎么测量导体的电阻呢?2、实验原理:原理:I=U/R → R=U/I(学生说)教师:利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测量导体的电压和电流,利用欧姆定律的变形公式计算导体的电阻,叫做伏安法。
(教师指出,板书)3、设计实验:(1)教师引导:提问:电学实验我们要设计哪些内容?学生回答教师:请同学们选择实验器材和设计实验电路、设计实验操作步骤和实验记录表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