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城市规划三维模型数据标准(试行)0908
- 格式:pdf
- 大小:149.76 KB
- 文档页数:6
2097-3012(2024)01-0085-09 Journal of Spatio-temporal Information 时空信息学报收稿日期: 2023-11-10;修订日期: 2024-01-30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2371418);河北地信集团科技创新项目(HBDXKJ2023-03) 作者简介: 章震,研究方向为城市交通可达性、地理信息系统建模。
E-mail:****************通信作者: 刘刚,研究方向为GIS 建模、交通GIS 理论与方法、空间网络等。
E-mail:*******************改进潜能模型的城市公共交通系统可达性测度方法——以成都市中心城区为例章震,刘刚,何敬成都理工大学 地球科学学院,成都 610059摘 要:城市公共交通系统主要为城市居民提供高效出行服务,故其可达性情况将直接影响城市的稳定运行。
针对传统的潜能模型对居民的交通站点选择影响因素考虑较少的问题,本研究使用改进潜能模型对城市公共交通系统的可达性进行度量研究。
首先,利用复杂网络理论,考虑公共交通线路和站点的度中心性、介数中心性和接近中心性构建出一种综合中心性度量指标;其次,引入潜能模型并考虑人口空间分布,建立顾及人口空间异质性的改进潜能模型,进而结合综合中心性度量指标提出一种城市公共交通系统可达性测度方法;最后,为评价方法的有效性,以成都市中心城区为例,对融合地面公交网络和地铁网络的公共交通网络进行实验分析。
结果表明:武侯区和锦江区的公共交通可达性较优,成华区和金牛区的可达性较差;可达性的高值区域主要分布在城市几何中心处和武侯区与锦江区的交界处。
研究结果较好地反映了成都市中心城区公共交通系统的可达性情况,可为进一步评价城市公共交通系统可达性提供方法支撑。
关键词:复杂网络;可达性;潜能模型;城市公共交通引用格式:章震, 刘刚, 何敬. 2024. 改进潜能模型的城市公共交通系统可达性测度方法——以成都市中心城区为例. 时空信息学报,31(1): 85-93Zhang Z, Liu G , He J. 2024. A method for accessibility measurement of urban public transportation system based on improved potential model: A case study of Chengdu city center. Journal of Spatio-temporal Information, 31(1): 85-93, doi: 10.20117/j.jsti.2024010111 引 言随着城市化快速发展,确保公共交通高可达性对于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提高居民的生活品质至关重要。
目录总则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一部分城市性质、目标与规模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一章城市性质与职能..................................................................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二章城市发展目标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三章城市发展总体策略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四章城市人口与用地规模...........................................................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二部分市域城乡统筹规划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五章城乡资源环境控制与建设限制性分区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一节重要空间要素管制....................................................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二节建设限制性分区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六章城镇体系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一节总体功能区划...........................................................错误!未定义书签。
成都市政bim设计标准成都市政BIM设计标准是指成都市政工程中采用BIM技术进行设计时需要遵循的一系列规范和要求。
BIM(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是建筑信息模型的缩写,是一种基于三维模型的数字化建筑设计与管理系统。
在成都市政BIM设计标准中,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的要求和规范:1. 建模要求:BIM设计中的建模是首要工作,要求使用符合行业标准的BIM软件进行建模,确保所有设计元素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建模要求包括但不限于基本模型、构件分类、构件属性、图层设置等内容。
2. 数据要求:BIM设计中的数据是基于建模所得的信息,要求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数据包括建筑构件的几何数据、材质数据、尺寸数据、重量数据等。
这些数据将用于后期的工程管理、施工模拟和预算估算等。
3. 标准模板:为了提高设计效率和准确性,成都市政BIM设计标准要求设计单位制定标准模板,以规定常用构件的尺寸、形状和属性等,方便设计人员直接使用,减少重复工作并提高设计一致性。
4. 协同要求:BIM设计强调多学科、多专业的协同工作,要求各设计单位、各参与方之间进行有效的信息共享和沟通。
为此,成都市政BIM设计标准规定了协作平台的使用要求,包括文件格式、协作流程、权限管理等。
5. 施工工艺:BIM设计的另一个重要目标是优化施工工艺,提前发现并解决施工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
成都市政BIM设计标准要求在建模阶段就考虑施工工艺的需求,包括机械施工的空间要求、施工顺序的规划、拆除与重建的关系等。
6. 质量要求:成都市政BIM设计标准强调设计的质量和准确性,要求设计人员在建模过程中,对各种构件的几何形状和尺寸进行精确控制。
同时,标准还规定了设计审核和质量检查的要求,确保设计结果符合工程实际需要。
7. 验收标准:在设计完成之后,需进行验收,以验证设计方案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成都市政BIM设计标准规定了验收的标准和流程,包括模型的正确性、数据的完整性、协调性以及施工图的生成等方面。
三维BIM软件YJK-REVIT用户手册北京盈建科软件股份有限公司2015.09第一章概述第一章概述全三维的设计模式,全专业的信息集成以及建筑全生命周期的数据管理让Revit在建筑行业迅速的普及,但是Revit提供的计算手段并不能满足国内结构设计工程师的设计要求,从而使结构专业在整个三维信息模型链条中变成了一个数据孤岛。
目前结构专业仍然无法实现结构信息和RevitBIM模型的信息直接共享,大量的结构信息无法直接协同应用,结构计算模型和BIM模型两套数据的存在大大的降低了BIM 在结构领域的应用效率。
为了解决结构专业在BIM应用中存在的问题,YJK-REVIT产品(如图1.1)提出了一套可行的解决方案,最大程度实现YJK结构设计模型和Revit三维结构模型的信息共享。
图1.1 YJK-REVIT产品YJK-REVIT产品主要分为模型控制、模板图、施工图和三维钢筋四个部分的内容,实现了模型几何定位、结构计算信息、构件钢筋信息、施工图绘制以及三维实体钢筋的数据传递和共享。
1、模型控制完成YJK结构计算模型和Revit三维BIM模型的的信息共享,主要实现了上部结构、基础、配筋以及钢结构模型数据的一键式传递,并且通过完善的模型更新机制保证了结构计算数据和Revit数据的无缝传递。
2、模板图实现了楼层表、截面尺寸、楼板厚度及错层等结构标注信息在Revit当中的自动生成。
并且提供了详细的参数可以供客户对绘图比例、字体尺寸等参数信息进行调整。
3、施工图利用Revit的标注族完成YJK中梁、柱、剪力墙、楼板的平法施工图的绘制。
4、三维钢筋借助于YJK的后台数据驱动实时生成构件三维钢筋,并且在三维钢筋的参数上挂接相应的钢筋属性,大大提高了三维钢筋的生成效率以及钢筋信息的实用性。
第二章模型关联第二章模型关联模型关联是进行软件操作的第一步,主要实现了当前文档下的Revit模型和需要操作的YJK结构模型的关联,模型关联后在Revit下所有操作的数据源均来自于所关联的YJK文件。
成都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2008)用地和建筑规划管理第一章总则第1.0.1条为加强城市规划管理,确保城市规划有效实施,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等法律、法规、规章及有关技术规范,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1.0.2条本规定适用于本市中心城区域内的城乡规划、设计和管理活动。
温江、双流、龙泉驿、青白江、郫县、新都、金堂、新津、蒲江、邛崃、大邑、都江堰、崇州、彭州等区(市、县)的相应地区应遵照本规定,并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补充规定。
第1.0.3条《中心城城市形态分区控制规划》根据中心城不同区域的特点及实际情况划定不同的城市形态分区,在城市形态分区内制定、实施城市规划和进行建设应当符合所在城市形态分区的规划控制要求。
第1.0.4条为丰富城市景观,提升城市价值,在中央商务区、人民南路(锦江至火车南站段)两侧地块、城市副中心核心区域、地铁站点周边以及规划确定的城市重要节点范围内的建设项目,强调以修建性详细规划方案的合理性为规划管理的核心和原则。
第1.0.5条历史文化保护区、风景名胜区范围内的各项建设工程的规划管理,应当按照已批准的控制性详细规划执行;尚无批准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应当按照已批准的保护专项规划和本规定执行。
第1.0.6条为引导城市有序发展,在近期建设重点区域,将结合修建性详细规划和相关专业规划的要求,进一步优化规划控制指标。
第1.0.7条建设最佳人居环境,加强对建筑色彩的管理,加强环境保护,提高居住的舒适性。
第1.0.8条鼓励在控制性详细规划和本规定的指导下编制修建性详细规划,地块规划要求按照审批后的修建性详细规划执行。
第二章建设用地规划管理2.1 建设用地性质及兼容第2.1.1条在城市建设用地规划管理中,对用地性质的确定应依据已批准的控制性详细规划。
无控制性详细规划或控制性详细规划尚未批准的,按已批准的上一级规划执行。
第2.1.2条建设用地的划分、使用应遵循兼容性原则。
控制性详细规划已明确兼容性内容的,按控制性详细规划执行;控制性详细规划未明确兼容性内容的,根据表2.1.2的规定确定其兼容范围。
街区式商业商业退距标准建筑退距:《成都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2024版中、商业服务设施建筑间距按照表3.1.5.1、表3.1.5.2、表3.1.5.3控制,第3.1.6条:建筑高度高于24米的单层公共建筑与相邻建筑的间距控制,按照非住宅高层建筑与相邻建筑间距规定执行。
建筑间距:后退用地红线,根据《成都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2024版中,商业服务设施建筑间距按照表3.2.3控制;后退道路红线最小距离按照表3.2.6控制;后退规划绿地,广场不小于5米,建筑高度高于24米的单层公共建筑后退用地红线距离不得小于15.0米。
消防间距:防火间距需满足《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16-2014(2018年版)第5.2.2条中表格以及相关说明、《建筑防火通用规范》GB 55037-2022中3.3.1条相关要求。
建(构)筑物退让城市规划道路红线的距离应当符合下列要求:(一)高度 100 米以下的建筑物,其退让距离不少于《不同道路宽度两侧的建筑物退让距离》(附表6-1)的规定;(二)高度 100 米以上的建筑物,其退让距离需经城市设计论证,但最小不得少于《不同道路宽度两侧的建筑物退让距离》(附表6-1)中高度60~100米建筑物的后退距离;(三)影剧院、游乐场、体育馆、展览馆、大型商场等有大量人流、车流集散的建筑物,其退让距离不少于25米,并应当留出临时停车或回车场地;(五)规划有特殊要求的,退让距离应当符合经批准的相关规划要求。
新建建筑物退让高架桥和匝道结构外边缘的距离应在《不同道路宽度两侧的建筑物退让距离》规定的基础上加大5米退让。
除满足前款规定外,建筑物退让公共通道距离不少于2米。
无单独要求1、退距按现行《昆明市城乡规划管理技术规定》执行。
退用地界线详第十二条,退市政道路详第十三条、十六条,退河道详第十五条,退铁路详第十四条,退地铁等其他特殊情况详相关单位或部门规定。
2、与住宅间的建筑间距按《昆明市城乡规划管理技术规定》表3-2执行;与公建的建筑间距按现行《建筑防火通用规范》GB 55037-2022和《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16-2014(2018年版)相关规定执行。
国务院关于《成都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批复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务院•【公布日期】2024.09.27•【文号】国函〔2024〕146号•【施行日期】2024.09.27•【效力等级】国务院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土地资源正文国务院关于《成都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批复国函〔2024〕146号四川省人民政府、自然资源部:你们关于报请批准《成都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请示收悉。
现批复如下:一、原则同意自然资源部审查通过的《成都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
《规划》是成都市各类开发保护建设活动的基本依据,请认真组织实施。
成都是四川省省会,西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
《规划》实施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统筹发展和安全,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发挥西部经济中心、西部科技创新中心、西部对外交往中心、全国先进制造业基地等功能,建设成为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
二、筑牢安全发展的空间基础。
到2035年,成都市耕地保有量不低于453.99万亩,其中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不低于416.64万亩;生态保护红线面积不低于1496.61平方千米;城镇开发边界面积控制在2361.20平方千米以内;单位国内生产总值建设用地使用面积下降不少于40%;用水总量不超过上级下达指标,其中2025年不超过56.8亿立方米。
明确自然灾害风险重点防控区域,划定洪涝、地震等风险控制线以及绿地系统线、水体保护线、历史文化保护线和基础设施建设控制线,落实战略性矿产资源等安全保障空间。
三、构建支撑新发展格局的国土空间体系。
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加强成都都市圈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利用的区域协同,共建西部陆海新通道,加强对青海、西藏等地区的战略保障。
成都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成都市城乡规划公开规定》的通知正文:---------------------------------------------------------------------------------------------------------------------------------------------------- 成都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成都市城乡规划公开规定》的通知(成办发〔2009〕58号)各区(市)县政府,市政府各部门:《成都市城乡规划公开规定》已经2009年10月22日市政府第51次常务会议讨论通过,现印发你们,请遵照执行。
二○○九年十一月三日成都市城乡规划公开规定第一条(目的依据)为增强城乡规划工作的公开性,强化公众参与和社会监督,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和《成都市城乡规划条例》等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成都市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适用范围)本市行政区域内城乡规划的制定和实施,应当按照本规定公开。
法律、法规规定不得公开的内容除外。
第三条(主管部门)市城乡规划主管部门主管全市城乡规划制定与实施的公开工作,并具体负责锦江区、青羊区、金牛区、武侯区、成华区等五城区(含成都高新区)城乡规划制定与实施的公开工作;其他区(市)县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按照规划管理职责负责所辖区域内城乡规划制定与实施的公开工作。
第四条(规划制定公开)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县域城乡总体规划、县城总体规划、镇总体规划、乡村规划、专项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的草案以及修改方案,在报送审批前,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应当予以公告。
控制性详细规划修改方案的公告时间不少于10日,其他草案和修改方案的公告时间不少于30日。
公告期满后,方可将城乡规划报送审批。
城乡规划经依法批准后,应当自批准之日起20个工作日内予以公布。
第五条(内容要求)城乡规划草案以及修改方案和经依法批准的城乡规划公开的内容,应当包括相应的图纸、文本和说明,并同时明确下列事项:(一)公开的起止时间、相关说明以及公众提交意见的方式、期限;(二)依法批准的城乡规划的生效时间;(三)城乡规划主管部门的机构名称、办公地址、联系电话、电子邮箱等。
《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1995-2020年)|完整版1. 引言为了适应跨世纪建设现代化大都市的需要,根据国务院国发[1996]18号文件“关于加强城市规划工作的通知”、《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四川省城市规划法实施办法》、《成都市社会经济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规划》(成都市政府,1995年11月)、“成都市人民政府关于实施基本农田保护规划的决定”(成府发[1995]198号)、经国务院1984年批准的《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1981-2000年)、国家建设部有关技术规范和标准,特修编1995-2020年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
2. 总体规划修编指导思想、规划原则:2.1 规划指导思想:以实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为准则,以实现“两个转变”(社会经济体制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的战略方针为指导,立足当前,着眼未来,根据成都的实际情况,量力而行,制定出分阶段发展规划。
2.2 规划原则①保持社会、经济和环境协调发展;②合理使用土地,节约土地资源,大力保护耕地;③ 城乡一体化,统一规划,分步实施,重点发展。
3. 总体规划修编的重点、规划期限:3.1 总体规划修编的重点:完善市域城镇体系布局;确定都市区的发展格局;确定城市发展方向;优化中心城的用地结构;保护历史文化名城;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建立现代化高效率的城市基础设施。
3.2 规划期限:修编的总体规划期限为1995年-202年,其中:近期至2000年,中期至2010年,远期至2020年,远景展望至2050年。
4. 规划区范围及规划层次划分:4.1 规划区范围:市域行政区范围均为本次规划范围,共12390平方公里。
4.2 本次规划按三个规划层次划分:第一层次为中心城,包括规划的外环路以内所涉及的区、县有关乡镇范围,面积为598平方公里;第二层次由中心城周边的2区、4县构成,包括青白江区、龙泉驿区、新都县、郫县、温江县的行政区范围,以及双流县的北部地区,总面积2662平方公里;第三层次包括规划范围内除一、二层次以外的都江堰市、彭州市、邛崃市、崇州市、金堂县、新津县、大邑县、蒲江县,以及双流县南部地区,总面积为9130平方公里。
成都市城市规划三维模型数据标准(试行)1总则为统一成都市城市规划三维模型制作技术要求,及时准确为城市规划管理以及数字城市建设提供城市规划三维建模技术服务,制定本规范。
本规范适用于数字城市建设中三维模型数据的采集、处理、制作、集成管理、更新维护等工作。
城市规划三维建模工作应积极采用先进技术和方法,并应满足本规范的质量要求。
城市规划三维建模除应符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范围本标准适用成都市五城区及高新区范围现状三维模型、城市设计三维成果,以及该区域内的新建、改扩建项目方案虚拟实景三维模型成果制作。
3模型类别3.1现状实景三维模型指真实反映现状地形、基础设施、自然景观以及建筑外观的虚拟现实模型。
现状实景三维模型必须真实反映客观存在的地形、地物、地貌。
3.2城市设计三维模型指侧重于城市空间形态和环境的整体构思和安排,表达规划编制范畴的城市空间布局、景观形象、地形、基础设施以及建筑设计的虚拟现实模型。
3.3建设项目方案虚拟实景三维模型指在行政审批环节中反映的建设项目的建筑体量、建筑外形风格、小区环境及建筑布局的规划方案虚拟现实模型。
建设项目方案虚拟实景三维模型必须与报建方案总平一致。
4基本要求4.1数据源要求1.城市建成区域的数字高程模型用1:500地形图,地表纹理信息由实地拍摄的数码照片。
2.城市规划区域的数字高程模型用1:500地形图,地表纹理信息根据规划设计方案的景观设计材质库中选取相应的图片。
3.根据实际情况需要,地表纹理信息可采用真彩色正射影像或高分辨率彩色卫星影像图片。
4.在地形图上提取特征要素包括高程点、等高线、房屋边线、水涯线、道路边线、斜坡坡顶线、坡脚线、5.三维模型按制作要求提供max格式的文件(3DS MAX 9以下)。
4.2空间参照系要求空间参照系必须与成都市基础测绘所用平面坐标系统和高程系统相一致。
1.平面坐标系统:采用成都市独立坐标系统。
2.高程系统:采用1985年黄海高程系统。
5三维模型制作要求5.1模型精度标准三维模型必须能够反映建筑的主要结构和主要细节,模型整体感强,效果美观。
在满足可视效果的情况下,尽量减少模型的几何面数,模型面数须控制在2000面以内。
模型平面和高程精度须达到1:500地形图精度要求。
5.2建模内容5.2.1房屋(属性编码为bui)建构筑物按照模型精度标准要求建模,包括裙楼、建筑主体、地下设施等,每栋独立建筑形成独立的max 格式文件,由裙楼或通道连接的建筑可按照文件数据量、纹理渲染、细节表现等因素进行拆分,并保证建筑完整性。
体量较大的地下室视可单独建模,并形成独立的max格式文件。
5.2.2地形(属性编码为flo)地形模型成果包括小区景观、内部道路、植物、花台、水池等设施,和地面构成统一体的面。
地形模型只包含单个小区、单个项目或单个地块,形成独立的max格式文件。
5.2.3道路(属性编码为roa)道路模型成果能基本反映车道、隔离带、照明、交通站点等情况,包括道路、交通轨道、桥梁及道路附属设施模型,形成独立的max格式文件。
5.2.4其他(属性编码为oth)需用模型表示的其它物体,形成独立的max格式文件。
5.3建模要求5.3.1制作要求2.所有模型中心点定义统一,可定义在各自外围合的中心或模型基底中心。
3.建筑模型的基底、立面轮廓结构与建筑高度须准确,纹理拼接过渡自然。
4.模型不得有漏缝、共面、交叉点、废点等现象,模型与模型之间不得出现共面、漏面和反面。
5.模型的基底轮廓线基于大比例尺地形图中建筑的基底轮廓线直接生成并与地形图保持一致。
6.纹理需要表达出其建筑材质的重要特征,如玻璃、大理石、铝塑板等常见材质。
7.建筑模型的基底与所处地形位于同一水平面上,与地形起伏相吻合。
为避免闪烁,须制作高出地面0.1米的基底面模型。
8.建筑模型的屋顶须反映屋顶结构形式与附属设备等细节。
9.建筑模型的立面轮廓线须反映立面上的阳台、窗及各类附属设备的变化。
10.模型中使用的纹理必须与建筑外观一致,如纹理的实际图案、颜色等。
纹理中不得包含建筑以外的物体,物体立面及屋顶主要的变化细节清晰可辨。
11.模型的高度与实际物体误差不超过1米。
5.3.2数据采集与处理5.3.2.1框架数据采集与处理1.地形模型的框架数据利用DEM数据作为地表起伏特征的依据,2.建筑模型的框架数据利用DLG数据提取或利用测量方式采集建筑及附属设施的轮廓和位置信息,作为模型空间定位和几何形态的依据;可利用建筑要素的高度或楼层信息作为模型几何形态的依据;还可通过实地拍照方式,采集几何形态的细节特征作为模型的依据。
5.3.2.2纹理数据采集与处理1.纹理数据可利用城市DOM数据,也可采用实地拍照方式采集,还可通过图像处理方式制作。
2.应拍摄地物所有方向的表面影像,对于结构复杂或无法正视拍摄的表面,应进行多角度拍摄,并利用图像处理软件进行纠正拼接处理。
3.纹理数据图像应色调均匀,自然美观。
与实地相符,真实反映实际材质的图案、质感、颜色及透明度,真实反映现状情况。
4.贴图的单位尺寸采用2的N次幂,最大不可超过512×512,长宽比不宜过大,过大则对模型面进行分割,单独贴图。
5.模型纹理尽可能通过烘焙贴图方式将所有纹理制作成一张方形的图片,大小不超过1024×1024,对于较为复杂模型或纹理要求较高的模型,其烘焙过的纹理图片张数可增加,但不能超过4张。
模型纹理材质通道烘焙到通道1上,模型烘焙必须按照要求使用统一的灯光文件。
6.贴图的色彩模式采用RGB,纹理贴图格式采用JPG,保存分辨率为72,品质为8。
7.一般情况下,只用模型表现物体的轮廓,其它对人们认识物体大体形状没有很大影响的模型基本都使用贴图表现。
建筑轮廓凸凹面表现大于等于1.0米时,必须建模表现,小于1.0米时可以用贴图来表现。
8.配景建筑一般控制在500面以内,主要建筑控制在2000面以内(具有古建筑特色及其他特别要求的建筑可视情况调整)。
10.须对模型的面数、段数、曲面进行精简优化,删除模型之间的重叠面,相交面及底面。
6 文件命名及组织6.1模型区域划分城市三维模型单元划分规模须适中,以街坊为单元,同时结合行政区界线。
单元命名规则如下所示:行政区域代码:金牛区(JN )、成华区(CH )、锦江(JJ )、武侯区(WH )、青羊区(QY )、高新区(GX ),分区代码为街坊编号,详见附图:成都市三维模型分区编码图。
使用时将单元命名和模型命名叠加形成完整文件名,同时,单元编码作为根目录。
6.2模型文件命名结构组成现状实景三维模型、城市设计三维模型文件名称规则如下所示:+ + . max建设项目方案虚拟实景三维模型文件名称规则如下所示:+ + + + 6.2.1模型类别根据不同三维模型类别,可分为现状三维模型、城市设计三维模型、建设项目方案三维模型三种,代码分别为X 、C 、F 。
6.2.2模型属性和流水号1)现状三维模型现状三维模型文件命名由属性编码、流水号组成。
1~4位属性编码分为房屋(bui)、地形(flo)、路网(roa)和其他(oth)。
例如金牛区5号街坊第73栋建筑现状三维模型,其max成果文件为:房屋:JN05X_bui_01. max地形:JN05X _flo_01. max路网:JN05X _roa_01. max其他:JN05X _oth_01 . max2)城市设计三维模型城市设计三维模型文件命名由属性编码、流水号组成。
1~4位例如武侯区15号街坊城市设计三维模型,其max成果文件为:房屋:WH15C_bui_01. max地形:WH15C _flo_01. max路网:WH15C _roa_01. max其他:WH15C _oth_01 max3)建设项目三维模型建设项目方案三维模型文件由项目编号、属性编码和流水号组成,项目编号与项目报建号一致,例如:081245表示该项目报建后产生的项目编号2008-1245-JXXXX-X。
流水号,两位数字属性编码,三位字母项目编号:081245,六位数字模型类别代码,字母编码分区代码(数字编码)行政区域代码(字母编码)例如锦江区10号街坊建设项目方案三维模型,项目编号为2008-1245-J0396-1,其max成果文件为:房屋:JJ10F_081245_bui_01. max地形:JJ10F_081245_flo_01. max路网:JJ10F_081245_roa_01. max其他:JJ10F_081245_oth_01. max6.2.3纹理贴图命名纹理命名与模型名称相结合,采用“模型名称+编号”。
□_□□ .jpg流水号,数字编码1~4位模型名称例如青羊区25号街坊现状建筑三维模型,其纹理成果文件为:QY25C_bui_01_01.jpg6.3文件目录设置范例1:例如金牛区5号街坊现状三维模型,需建如下目录:盘符: \JN05\JN05X\pic 目录中存放的文件为:*.jpg (实地数码照片)盘符: \JN05\JN05X\cad目录中存放的文件为:*.dwg(所收集到的有关cad文件)盘符: \JN05\JN05X\max目录中存放的文件为:*.max及所需的贴图文件范例2:武侯区15号街坊城市设计三维模型,需建如下目录:盘符: \WH15\WH15C\pic目录中存放的文件为:*.jpg (实地数码照片或规划效果图)盘符: \WH15\WH15C\cad目录中存放的文件为:*.dwg(所收集到的有关cad文件)盘符: \WH15\WH15C\max目录中存放的文件为: *.max及所需的贴图文件范例3:例如锦江区10号街坊建设项目编号为2009-0178-JXXXX-X方案三维模型,需建如下目录:盘符: \JJ10\JJ10F\JJ10F_090178\pic目录中存放的文件为:*.jpg (实地数码照片或规划效果图)盘符: \JJ10\JJ10F\JJ10F_090178\cad目录中存放的文件为:*.dwg(所收集到的有关cad文件)盘符: \JJ10\JJ10F\JJ10F_090178\max目录中存放的文件为:*.max及所需的贴图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