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经济角度看苹果三星之争
- 格式:doc
- 大小:17.00 KB
- 文档页数:3
企业文化适应性与危机管理研究企业文化适应性与危机管理研究::以三星集团为例以三星集团为例((中)2017年05月24日3.三星的集权治理集权治理的企业,在危机时制订的变革战略,往往涉及不到管理经营层面的变革,企业难以发挥全面的变革管理能力,危机管理往往只是隔靴搔痒。
这也是半适应企业常见的问题。
对于三星这么庞大的家族企业来说,公司治理结构十分复杂,李氏家族对于企业有着绝对权威。
一直以来,三星都是以秘书室或结构调整本部作为最高权力机关。
在2006年三星的组织结构调整中,三星的结构调整本部人员削减到100名以下,改名为“战略企划室”,取消行政、运营等职能,秘书组转为会长直属,法务组则被转到社长团协议会下,但仍然保留了人事、财务的支配权。
值得一提的是,秘书室或结构调整本部不是法人机构,既非集团子公司也不是业务单元。
从组织架构上来讲,其下各小组分别隶属于集团各子公司,由子公司拨出经费;但在实际权力上,则堪称三星的最高权力机构。
李健熙曾定位秘书室:“由室掌权,子公司掌财”,意味着秘书室掌控人事任免实权,子公司掌控财务和投资决策权。
三星所有子公司的人事及薪资决策全都由秘书室决定,秘书室单独设立所有部长级员工的人事档案。
企业治理结构哪种更好众说纷纭,但是三星的治理结构缺乏对于李家的制衡,权力高度集中在中央,所有的企业高管都在揣摩领导的心思。
一些前员工曾透露,三星工程师和中层管理人员以前很少被允许参与由高层管理人员主导的管理目标制定决策中,这使得企业的创新能力严重不足。
三星的治理结构也使得优秀的职业经理人很难在内部产生,也很难从外部引进,人才国际化也无法彻底实施。
(二)三星面临的危机半适应的三星对市场变化的方向与潮流并没有准确定位,三星电子历年财报数据显示,2010年到2015年,三星的营业利润和净利润在2013年达到顶点,此后三年呈下降趋势。
尤其在中国市场,甚至连市场份额都无法保证。
美国市场调研机构Strategy Analytics 发布,在2016年第四季度,三星手机在亚洲市场份额降至第五。
浅析苹果公司供应链管理摘要:10多年之前,苹果公司曾经遭遇过一次接近破产倒闭的风险危机,此原因主要是与偶遇其创始人史蒂夫·乔布斯过分激进、“特别”的管理方式导致的。
后来他通过解决供应链的管理方面的问题成功地挽救了苹果公司。
现在,苹果通过实施差异化销售渠道,以需求为导向,务实的设计创新和非核心业务外包战略,建立一个快速的供应商。
从中不难发现,不完全依赖低成本战略的供应链也是具有很大价值的,这主要是由公司和客户双方较好的沟通和联系达成的效果。
但是,在苹果的供应链的管理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如过度压榨供应商、供应链联盟不稳定以及产品定价过高等问题。
关键词:供应链外包差异化引言由于供应链在我国发展的时间还很短,在各方面都还存在着很多很多的问题,而国外一些知名的大公司在这方面已经经过了一个相当长期的发展,有很多公司已经在这方面做得相当的不错了。
苹果公司就是其中之一,下面我将对苹果公司在供应链的管理这方面进行一个深入的剖析,为我国的企业的供应链管理指出一条走向成功之路。
苹果公司的供应链只是众多优秀供应链管理中的一个简单缩影,有一定的普遍性也有其特殊性,我们应当学习其成功之处,抛弃那些不利的方面。
1. 公司供应链管理成功之处1.1需求导向的务实设计创新苹果公司在消费趋势的把握方面做得十分的好,这一点使得苹果电脑在很早的时候就已成为著名的个人电脑品牌,但过于超前的产品理念,让苹果忽略的市场,在第一时间他们想到的不是尽快推出自己的产品,而是继续地学习,研发出更先进更好的产品。
后来苹果公司慢慢地开始调整自己的只顾研发的发展策略,转而以市场作为导向,设计师必须根据营销部门的要求进行设计。
以市场角度出发,而非技术层面,我们可以从中学习这种优秀的以市场为导向的方式,以确定什么样的产品和策略的销售价格。
一家比较优秀的企业,则必须以消费者作为产品设计制造的导向,只有满足了消费者的消费需求,做出来的产品才会得到消费者的亲睐。
苹果公司经营理念1.与竞争对手合作:在苹果经历了12年的经营亏损后,乔布斯需要很快为苹果注入新的资金.因此,他开始向比尔。
盖茨寻求合作,盖茨最终向苹果投资了1。
5亿美元。
2。
开发亮丽性感的产品:作为一名伟大的推销员,乔布斯深知产品外观美感的重要性,他也意识到苹果产品看起来已经过时.乔布斯在1998年苹果的一次会议中表示,“你一直公司现在的问题是什么吗?公司的产品外观非常糟糕,没有一点性感美学元素在里面。
”如今,苹果开发的产品个个性感十足。
3。
变革原始的商业规划,树立新的发展蓝图:苹果最初只是一家生产电脑的公司,乔布斯知道如果公司要想取得真正的成功,就必须改变这种单一性.后来,苹果MP3,iPhone,iPad等相继问世,取得了巨大成功.乔布斯也在2007年将公司的名字从Apple Computer Inc。
改为Apple Inc。
,这也象征了公司的更新更广阔的发展蓝图。
4.开创新的解决方案来逾越看似不可逾越的障碍: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很多销售商都没有足够重视苹果产品。
乔布斯是如果解决这个问题的呢?他开创了苹果商店.现在苹果商店已经遍布全球,成为该领域的佼佼者.5。
主动告诉消费者他们需要什么,不能消极地等待消费者的信息回馈:乔布斯一向采用的方式时,在消费者知道自己需要什么之前告诉他们需要什么.苹果有能力使用户购买他们曾经认为不需要的产品。
6。
连点成面:苹果推出的产品不仅极具创新性,而且不同的产品之间还能够有机融合。
iPod和iTunes是完美组合,iPad和iPhone在应用店中也是彼此呼应。
乔布斯曾经说过,“创新就是将不同的事物有机连接起来,连点成面,形成合力。
”7。
员工雇佣标准不能千篇一律:不是只有常春藤的毕业生才能经营公司.乔布斯曾经就说,“苹果曾经开发的Macintosh计算机之所以能取得巨大的成功是因为计算机开发人员的多样性,有音乐家,诗人,也有艺术家和历史学家,他们最终成为了世界上最出色的电脑专家。
首先,苹果越来越依赖于iPhone的表现。
事实上,iPhone手机销售收入已经chengwei市场分析师及股票权威人士评价苹果公司业绩表现的指标。
其原因就在于,从2012年开始,iPhone手机就在苹果营收中占据了一半以上的份额。
到了刚刚过去的2015财年一季度,iPhone占到苹果公司营收的69%。
反观苹果的其他硬件产品:iPod已经进入消亡期,基本被iPhone取代了;iPad连续四个季度销售收入环比下滑且创新不足,和竞争对手的产品差距已经不大;MAC虽然持续增长,但整个PC市场的萎缩决定了其增长的天花板已经不远了。
一个公司如此依赖某一个明星产品,就如把鸡蛋都放在一个篮子里,很难说是好事还是坏事。
我们这时就需要深入剖析这个明星产品的高增长背后的动力到底有多大。
苹果公司的一个弱点就是基于不同价格定位的产品覆盖不足。
目前的苹果iPhone都定位于高端(包括650美元的iPhone6、750美元的iPhone6+和499美元的iPadAir2),曾经的中端产品iPhone5C遭到了市场的冷遇。
那么,如果发达国家市场或发展中国家的富裕人群拥有iPhone的渗透率较高,高端市场对iPhone新产品的热情就会下降,导致苹果后续的增长乏力。
2014年iPhone在北美市场销售收入增长只有区区4%,而在2013年则是9%,在2012年是50%。
欧洲市场的销售收入,2012年增长31%,2013年增长4%,2014年增长8%。
不管是欧洲还是北美,iPhone的销售收入增长都在明显放缓,这预示着苹果的主要目标市场已经渐趋饱和。
对于2015年一季度的财报表现,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中国市场的爆发所导致的。
在iPhone6/6+发布之前,中国的三大运营商从来没有同时纳入到苹果的全球发布体系中。
特别是占市场规模七成的中国移动的加入,让大量的在享受iPhone卓越体验的同时要忍受低速2G的用户,真正得到了解脱。
可以说,未来不会再有这样压抑已久的巨大市场一次性的在苹果面前打开。
乔布斯辞世对苹果公司及对苹果股价的影响分析报告班级:营销08-1学号:200806001326姓名:史梦尧乔布斯辞世对苹果公司及对苹果股价的影响分析10月10日,美国加州圣克拉拉县公共卫生部门公布的死亡证明显示,胰腺肿瘤转移后导致的呼吸骤停是苹果公司创始人史蒂夫·乔布斯死亡的直接原因。
乔布斯走了,但是他活在所有人的心中。
他不仅仅是位企业家,在虔诚悼念者的心中,他是一个集信仰、人生、创新、营销于一体的传奇。
乔布斯的传奇,不仅是苹果的传奇,更是精神力量的象征。
与其说是苹果让乔布斯拥有了今天的地位,不如说是乔布斯一手缔造了苹果。
美国苹果官网5日官方宣布了苹果公司董事会主席、联合创始人史、前任CEO 史蒂夫·乔布斯辞世的消息。
在掌门人辞世后,苹果公司推出新款机上市,新款手机是否继续“买疯”?是否受到乔布斯辞世影响?目前在广大消费者中形成了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
乔布斯逝世的消息发布后,苹果股价并未出现预期的暴跌,但受乔布斯去世影响,苹果公司竞争对手三星、LG电子、HTC股价大涨。
除此之外,乔布斯的离世还引得全世界数码爱好者的一致哀悼,但痛失乔布斯的苹果公司会不会因此失掉部分消费者呢?在国内的部分市场,没有推出新品的苹果数码专柜与其他品牌专柜相比,少有人问津,趁着双节推出新品的HTC、摩托罗拉、诺基亚等手机专柜前则吸引了大量消费者驻足体验。
一些消费者担心,作为团队核心的乔布斯离世后,苹果的创新理念和技术也会跟着丧失。
而另一些消费者则比较乐观,认为苹果的创新也不只是乔布斯一个人在做,还有一个团队在支撑!”虽然没有等到Iphone5,但,Iphone4S肯定也能够带给受众人群带来一些“让人震撼”的东西。
下面从以下几方面分析,在乔布斯离去后,对苹果公司的影响,以及苹果公司股票的反应。
一、竞争对手分析:后乔布斯时代:三星微软谷歌3大劲敌环伺苹果10月6日,乔布斯去世的消息牵动了整个科技产业的“神经”。
摘要:三星电子作为一个家族企业,它蕴含着领导者的思想并得到了传承。
在企业成功的历程中,品牌塑造和设计创新始终贯穿着企业发展的过程中。
企业领袖的风格贯穿始终,这种大胆的投资得到了巨大的市场。
专利风波给了我们重新审视知识产权的保护问题。
对于三星电子的未来和思考,我觉得合作是宗旨。
关键词:三星投资品牌专利1三星电子的成功之道1.1三星领航人的精神力量。
①三星家族的历史使命。
1938年3月“三星商会”成立,“三”朝鲜语义里是大、强,“星”是明亮、永放光芒。
李秉哲以此命名,表达了他对自己未来事业的憧憬。
家族企业的传承不仅对家族具有特殊意义,而且将这种强大的创业精神和力量延续下去。
②三星的内生动力。
李秉哲在创业之初一直坚持着“三星第一”的精神。
不管做什么,三星都要勇争第一,重视人才正是勇争第一的表现。
李秉哲曾经说,他把他一生80%的时间都用在选拔人才上了。
当他看到自己的员工能各尽其才,他十分欣慰。
1.2三星电子的发展模式。
①政府的扶持,政策的实施。
可以看到在日韩企业的崛起中,政府政策的扶持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正是因为有了强大的政策,使得三星得以快速发展。
现在,三星在韩国GDP的比重接近20%,对韩国经济起到了推动的作用。
②破釜沉舟的投资,力挽狂澜的责任。
三星多次在行业不景气时,以破釜沉舟的气势和敏锐的观察力进行风险投资,为行业的再次崛起做好准备。
三星在最初投资DRAM内存时,由于市场不好,三星亏损达3亿美元,股权资本完全亏空。
在这种背景下,英特尔等美国公司退出该领域,日本企业也减少了投资规模。
但三星逆势投资,继续扩张,开发出更大容量的DRAM内存。
不久,DRAM的价格回升,三星也渗入到美国市场,开始在DRAM领域盈利。
在扩建液晶面板生产线上,三星也是逆势而为并取得成功。
其实在做强做大企业时,这种领导者的远见和坚毅的性格,深深的造就和控制着企业的发展方向。
正是这种性格上的激流勇进的态度和品质,使得在一次一次的选择和决定上与众不同。
会计学院财经案例分析大赛2013年3月目录一、导论:(一)案例简介(二)案例分析思路及方法二、苹果发展现状分析(一)内部环境优势分析(strength)(二)企业内部环境劣势分析(weakness)(三)企业外部环境机会分析(opportunity)(四)企业外部环境威胁分析(threat)(五)基于环境因素分析,构造SWOT矩阵及形成战略对策:三、从风险的角度谈苹果公司的危机(一)战略与运营风险(二)财务风险(三)人才危机(四)法律危机四、Braeburn Capital的成立对于苹果的影响(一)对冲基金的概念(二)对冲基金的特点(三)对冲基金在苹果中的现状(四)对冲基金对苹果的影响五、对苹果未来的稳定发展战略展望(一)企业的营销战略(二)品牌战略(三)发展战略(四)人力资源战略六、总结苹果公司案例分析摘要:关键词:苹果;对冲基金;风险;战略第一部分:导论(一)案例简介1.公司简介名称:苹果公司(Apple Inc.)现任CEO:蒂姆·库克总部地点: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库比蒂诺成立时间:1976年4月1日核心业务:电子科技产品知名产品:Apple II、Macintosh电脑、Macbook笔记本电脑、iPod音乐播放器、iTunes商店、iMac一体机、iPhone手机和iPad平板电脑等近期成就:2012年,苹果成为世界市值第一的上市公司。
2.案例背景1997年史蒂夫·乔布斯被任命为苹果公司临时CEO,到2000年,正式出任CEO。
乔布斯非凡的远见和领导让苹果成为世界上最具价值的公司。
2011年10月6日,乔布斯去世,享年56岁。
苹果官网发布消息:苹果失去了一位富有远见和创造力的天才,世界失去了一个不可思议之人。
2011年蒂姆·库克接替乔布斯担任苹果CEO。
库克以沉着冷静著称,与乔布斯形成鲜明对比。
他工作十分刻苦,是个工作狂人,至今单身。
乔布斯曾经说:“蒂姆·库克是我迄今招来的最好员工。
的市场调查工作汇报(5篇)大家都对工作汇报很是熟悉吧,在经济发展迅速的今天,工作汇报使用的次数愈发增长,工作汇报具有成文事后性的特点。
其实写工作汇报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难,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了最新的市场调查工作汇报,希望大家喜欢!最新的市场调查工作汇报篇1 调查时间:20__年6月19号调查地点:上海调查项目:各品牌的竞争我在南京路对几个手机营销商店进行了调查,发现在音乐手机的销售过程中,唯有诺基亚与三星音乐机型达到20款及以上。
索爱与国产厂商联想持平,均有18款机型分布。
但是二者在产品市场定位上却存在较大的差异。
联想往往凭借本土化的成本优势在中低端市场,而索爱产品则主攻中高端市场。
摩托罗拉以一款之差在索爱与联想之后,此外,音乐手机数量超过10款的还有夏新与七喜,分别为13款和11款。
在这些厂商当中,虽然不乏LG、飞利浦等品牌,但是国产厂商占据主要的位置。
而值得一提的当属苹果。
其是刚进入手机市场的品牌,虽然iPhone也同时是一款智能手机,但从苹果介入手机市场的角度来看,对音乐手机市场的影响相对大一点。
一线厂商诺基亚、三星、索爱、摩托罗拉在音乐手机市场上占据着重要的市场份额。
索爱主攻音乐手机路线,虽然联想与其持平,但是相对于专攻一个市场的索爱来说,联想的劣势还是比较突出的。
在查了各手机款式的资料后,发现索爱与摩托罗拉则各自把守不同定位的市场用户,二者产品差异性导致在音乐手机市场上正面冲突不是很突显,但诺基亚全覆盖式的产品线分布状况,使得二者与诺基亚的对抗比较突出。
在音乐手机市场上诺基亚关注比例处于轻微上扬的状态。
索爱与摩托罗拉胶着之势较为突出,但是在整体上索爱占优势。
三星在音乐手机市场上并不占优势,进军中低端市场的影响力还未得到充分的体现。
在人群中的调查发现,想要有一部诺基亚或是三星的人群居多,年轻人中索爱的也很多。
总体而言,一线品牌都很占优势,人们都感觉到大品牌值得信任。
最新的市场调查工作汇报篇2 为了深入了解郑州市居民家庭在食用油市场及花生深加工产品类市场的消费情况,特进行此次调查。
苹果手机在泰州大学生市场竞争对手的竞争状况调查企业在竞争中的地位:苹果公司自2007年推出了iPhone之后,就开创了移动设备软件尖端功能的新纪元,重新定义了移动电话的功能,无论从外观,设计,性能,配置等各方面都成为了业界翘楚,直至今日依然处于霸主的地位。
苹果的主要竞争对手:自从2007年推出iPhone,每一代的iPhone都以高端的最新的科技来俘获消费者的心,苹果首创的ios系统一经面世就将称霸手机行业的塞班系统推入绝境,手机巨头nokia至此走向没落,而谷歌适时推出的安卓系统则给了芬兰巨人致命一击,借助安卓系统,一系列手机品牌崛起,如三星,LG,htc,sony,国产的小米,魅族也推出了自己的手机系列,而nokia也与微软合作,搭载windows phone手机系统浴火重生,推出了lumia 系列手机。
手机市场形成了ios为代表的iPhone,安卓等为代表的三星、sony、htc等,wp 为代表的nokia,三足鼎立的格局,其中三星的galaxy note系列,i系列,sony的xl 39 h xperia z ultra、xperia z、LG的nexus系列4、5、7,htc one、htc butterfly,小米系列,魅族系列,nokia lumia 920 、925、928、1020、1520等手机都在与iPhone抢夺中国市场。
各类手机在市场中的地位: 美国投资银行Raymond James分析师特维斯·麦考特(Tavis McCourt)周三发布报告称,三星苹果盘踞中国智能机市场领先地位,这两家公司成为该市场大赢家。
麦考特在报告中援引了Gartner的数据,称今年第一季度,中国首次取代美国成为世界智能手机销售量最大的国家,中国大陆超过13.4亿的人口中,有10.1亿移动用户,以及1.5197 亿3G用户。
今后几年,中国的智能手机市场将有望从去年的1亿部,增长到2.5亿部,甚至有望达到3亿。
一、三星手机市场概述从2007年第二季度开始,三星在全球手机市场的份额终于超过了摩托罗拉,成为全球第二大手机厂商。
如今,三星又有了新的目标。
近日,美国市场调研机构Strategy Analytics发布报告数据显示,2010年三星手机全球销量同比增加23%,达到2.8亿部,市场份额同比增加1.2%,达到20.6%。
从对未来预期看,三星计划2011年手机产量提高20%达到3.25亿部,并且计划在三年之内超过诺基亚。
从全球各大区域市场对三星手机市场份额的影响来看,中国市场已经成为三星手机全球销量增长的主要动力。
三星利用宽广的产品线,提供给消费者至少一个选择的产品战略成为其中国手机市场份额持续扩大的利器。
智能、3G手机正在成为中国手机市场上炙手可热的手机类型,新的竞争对手也在不断涌现,曾经依靠定制与低端机型打下不少市场份额的三星,如今面临着哪些新的威胁?又当如何转变产品策略?互联网消费调研中心ZDC通过对中国手机市场上三星及其主要竞争对手产品结构的分析,来深入探讨三星所拥有的主要优势及面临的威胁。
二、三星手机产品结构分析(一) 整体手机市场1、不同类型产品●3G、智能手机为三星产品支柱,2G手机作用弱化三星宽广的产品线首先体现在对多种类型产品的覆盖上。
ZDC统计数据显示,2011年2月中国手机市场上,三星以3G手机为主,产品数量达到134款,占据其产品总量的61.2%,3G手机也是三星手机用户关注度的主要来源,高达82.3%。
传统2G手机产品数量仅次于3G手机,但用户关注比例却与之相差悬殊,2G手机在三星产品结构中的作用正在弱化。
三星产品结构中,智能手机数量较少,仅为62款,不足三成,但其带来的用户关注度仅次于3G手机,达到63.2%。
整体来看,3G、智能手机是三星产品结构的重要支柱。
(图) 2011年2月中国手机市场三星不同类型产品及关注比例对比注:不同类型产品属于重复统计,如部分机型既属于智能手机,亦属于3G手机。
从经济角度看苹果三星之争
作者:于楠楠
来源:《中国市场》2014年第29期
[摘要]近些年电子产品更新换代的速度惊人,手机市场更是风起云涌,著名手机品牌如三星、苹果、华为、HTC、小米、诺基亚等,在这个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此起彼伏。
现以苹果与三星为例,这二者各自占据了全球智能手机市场的半壁江山,分析其间的竞争与合作,进而得出对于该市场发展具有指导意义的结论。
[关键词]苹果;三星;博弈论;寡头垄断
[中图分类号]F416.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432(2014)29-0030-02
2011年10月5日,被誉为是IT业的标志性人物的乔布斯去世,之后整个手机和平板电脑业都蠢蠢欲动。
随着智能手机的发展,各类品牌也推出了一代又一代的新产品,让人应接不暇。
不过就近几年来看,苹果和三星各占据了智能手机市场的半壁江山,攫取了该市场近99%的利润。
正所谓一山不容二虎,他们不仅作为寡头垄断了智能手机市场,还要互相争占对方市场份额,究竟谁会成为霸主,他们又将怎样开展合作与组织竞争,该市场未来的发展方向又是如何?这都是我们值得考虑的问题。
1销售量和市场份额的分析
从2010年到2013年,三星和苹果这两家公司的智能手机销售量均是逐年上升,但是相比较而言,尽管近些年来苹果产品已经深入人心,然而三星的增速更快,增幅更大。
在整个2013年,三星共销售出高达3.198亿部智能手机,拿下32.2%的全球市场份额,稳坐了智能手机市场的第一宝座。
这并不意味着就完全否定了苹果的霸主地位,无论是设计上还是操作系统上,它都有其独特之处,所以仍然是一个强劲的对手。
2专利案之争
这主要是苹果公司和三星公司所生产的同类产品之间的知识产权纠纷。
从2011年4月15日起到2012年12月19日,它们之间不间断地发生了大大小小21起上诉案。
如2011年4月15日,苹果公司因为三星第一代Galaxy与iPhone的相似程度极大,并且在向三星发出专利授权要约遭到三星拒绝以后,将三星告上法庭。
2012年8月,美加州地方法院做出一审判决,称三星电子侵犯苹果若干专利,须向对方赔偿10.5亿美元。
对此三星表示不服,并提起上诉。
美国法院认可的苹果的专利技术有:“圆角矩形”的外观设计,图标摆放位置的设计,多点触控屏上的单指滑动、双指缩放等,甚至还有包装盒上的设计专利。
对于维权意识极高的苹果人,即便是这些极为细微和琐碎的方面,也丝毫不能忽视。
3基于以上三星和苹果在智能手机市场的基本情况分析笔者将从以下几点做出相关的经济分析。
(1)从博弈论的角度,可运用“囚徒困境”做出解释。
三星公司和苹果公司各持有两种态度:合作和不合作。
根据其选择持有的不同态度,得益矩阵如下表:
三星公司和苹果公司不同态度得益矩阵表1苹果的态度合作1不合作三星的态度1合作1(500,600)1(100,500)不合作1(700,100)1(200,300)
三星在最开始就是苹果iOS操作系统的芯片供应商,这样的合作每年可使三星和苹果获得巨大利润,但后来由于专利案的纠纷,苹果提出了“去三星化”,而让台积电为其提供芯片,但是企业效益明显受到损失。
那么可以考虑,如果二者都选择合作,两家公司能分别获利500亿美元和600亿美元,如果三星选择合作,苹果选择不合作,二者则相应获利100亿美元和500亿美元;如果苹果选择合作,三星提出不合作,则苹果获利100亿美元,三星获利700亿美元;如果二者都坚持不合作,那么三星与苹果最终只能获利200亿美元和300亿美元。
当然,这种情况下,利益会流向其他厂商,使得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另外,从iPhone 4推出获得巨大效益后,三星随之推出Galaxy 1,到后来Galaxy 4和iPhone 5的相继推出,再到三星的大屏NOTE系列以及iPhone 5S的问世,包括三星公司尚处于研发状态的软屏和折叠屏手机,这都体现出了博弈的思想。
(2)在苹果手机的销售中,存在价格歧视的现象。
比如:在英国,用户若需要换机器,手机的后盖也可以连带一起更换。
在澳大利亚,如果苹果公司的产品出现质量问题,苹果公司就会为消费者更换一个新的产品。
在韩国,只要在保修期内,苹果公司就会为用户提供免费更换手机的服务。
而在中国,苹果售后工作人员表示,用户整机交换时要想换后盖就得另外付钱,对价是五百多元人民币。
这就属于三级价格歧视,即厂商对同一种产品在不同的市场上(或面对不同的消费群)收取不同的价格。
究其原因,还在于苹果公司的产品在中国市场的需求价格弹性小,无论它的定价如何,总有一批特定的消费者去消费,因为它定位于高端市场,能满足人们对时尚的追求,所以一般很少看到苹果公司的产品在国内有大幅度降价。
(3)三星公司和苹果公司所生产出的智能手机占据了该市场巨大的市场份额,攫取了近全部利润,并且两家企业实力旗鼓相当,难分伯仲。
由此形成的是接近于寡头垄断的行为,进一步细分就是古诺模型中的双寡头,如下图。
古诺模型中的双寡头图
对于这一点,在分析之前先做出如下假设条件:①市场上只有苹果和三星两家智能手机企业生产和销售相同的产品;②在生产时不考虑成本,将生产成本假定为零;③他们面临共同的市场需求曲线且是线性的;④每家企业都是已知对方产量,再去确定能够给自己带来最大利润的产量。
反映到古诺模型中,AB是假定的需求曲线,OB是市场的总需求量,在第一轮竞争中,假定苹果公司先进入该市场,由于生产成本定为零,所以总收益PQ即为总利润,该公司
要达到利润最大化就会把产量定在1/2OB即Q1处。
然后三星公司再进入,在剩下的市场需求中,他要实现利润最大化,会选择把产量定在Q2处,即剩余需求量的1/2处。
如此进行下去,直到二者各占据市场总需求量的1/3时达到均衡。
虽然讨论的是一种理想结果,但与苹果和三星相互争占市场份额的情况如出一辙。
(4)效用论分析。
效用是指消费者在消费商品时感受到的满足程度。
无论是三星的大气还是iPhone的高端,在产品设计方面都融入了很多时尚元素,并且能够不断创新,以迎合大众消费群体的心理,进而给消费者带来极大的满足感。
4根据对于三星手机和苹果手机的分析讨论,现得出以下相关结论(1)应加强对知识产权的保护。
纵观信息通信领域,专利纠纷现象已是见怪不怪了,这不仅和该领域是后起之秀有关,主要还是该行业的竞争激烈所致。
专利的纠纷会消耗企业的大量精力,无法使企业专心于生产,从而影响其经营业绩。
所以,加强企业的专利保护意识显得尤为重要。
(2)注重多元化的营销模式,即做到持续创新。
如今,在手机通信领域里,单一的营销模式是站不住脚的,只有拓宽销售渠道,丰富销售模式,才能迅速抓住市场卖点。
具体可以从以下两方面入手:①加强品牌建设,树立品牌意识,确定主要消费群,通过优质的产品和服务来提高和巩固品牌忠臣度,无论是怎样的营销模式,这一点无疑都是最重要的。
②体验销售。
三星和苹果在这一点上已经积累了一些经验,其他手机厂商可以效仿做出自己的体验销售方式。
(3)加强合作。
苹果和三星在电子通信领域可谓是剑拔弩张,但是两者之间也不是纯粹的竞争,存在合作的机会。
如三星是苹果长期的零件供应商,二者业务往来甚密,因此给彼此都带来了巨大的收益。
正所谓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远的利益。
所以,在现如今激烈的智能手机的竞争形势下,要想在该市场中占一席之地,就必须加强同行业企业间的相互合作,以弥补各自的比较劣势,最终达到双赢的局面。
参考文献:
[1][美]曼昆.经济学原理(上)[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
[2][美]曼昆.经济学原理(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
[3]李晓婷,刘燚.三星撼动苹果[J].商务旅行,20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