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镜下射频联合中西药物治疗疣状胃炎的临床观察
- 格式:pdf
- 大小:252.82 KB
- 文档页数:3
内镜下射频消融联合胃三联方案治疗慢性胃炎隆起糜烂型的临床疗效观察发表时间:2018-07-04T13:39:39.333Z 来源:《健康世界》2018年8期作者:刘伶伶[导读] 探究内镜下射频消融联合胃三联方案治疗慢性胃炎隆起糜烂型的临床疗效观察承德市第三医院河北承德 067000摘要:目的:探究内镜下射频消融联合胃三联方案治疗慢性胃炎隆起糜烂型的临床疗效观察。
方法:回顾性选取本院2015年2月到2017年2月收治隆起糜烂型慢性胃炎124例的临床资料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时间先后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62例。
对照组给予胃三联疗法,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内镜下射频消融疗法。
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
结果:研究组总治疗有效率为100%由于对照组91.94%,组间对比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内镜下射频消融联合胃三联治疗对慢性胃炎隆起糜烂型的临床疗效显著。
关键词:内镜下射频消融;胃三联疗法;慢性胃炎;慢性隆起糜烂型胃炎慢性胃炎主要分为萎缩性胃炎和非萎缩性胃炎,临床在内镜下肉眼可分为充血糜烂星、隆起糜烂型、出血型、返流性型、皱襞增生等,其中隆起糜烂型最为常见,多因幽门螺旋杆菌感染。
近年来,相关研究表明隆起糜烂型慢性胃炎药物治疗并不理想,治疗后往往复查胃镜显示隆起糜烂病灶依旧存在[1]。
笔者经长期临床经验总结发现,内镜下射频消融联合胃三联方案对治疗隆起糜烂型慢性胃炎临床疗效显著,现回顾性选取2015年2月到2017年2月收治慢性胃炎隆起糜烂型患者行内镜下射频消融联合胃三联治疗,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回顾性选取本院2015年2月到2017年2月收治隆起糜烂型慢性胃炎124例的临床资料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时间先后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62例。
研究组男性43例、女性19例,年龄在34~54岁,平均年龄为(43.91±12.92),病程在3~10年,平均病程在(5.92±2.31)年;对照组男性40例、女性22例,年龄在30~56岁,平均年龄为(42.11±11.21)岁,病程在2~10年,平均病程在(5.11±2.32)年。
成熟型疣状胃炎临床特点及内镜下治疗效果分析发表时间:2015-06-16T09:01:35.237Z 来源:《医师在线》2014年第12期(下)供稿作者:付玉英[导读] 确诊后的成熟型疣状胃炎患者需及时接受内镜下治疗,以取得安全且满意的治疗效果。
付玉英(浠水县清泉卫生服务中心438200)【摘要】目的:总结成熟型疣状胃炎的临床特点,并对内镜下治疗成熟型疣状胃炎的效果进行观察分析。
方法:以成熟型疣状胃炎患者共计5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与50例非疣状胃炎患者进行临床特点的对比。
同时,观察组组内随机分为观察A组以及观察B组,每组患者均为25例,观察A组采取药物干预方案,观察B组采取内镜干预方案,分析观察A组与观察B组的临床治疗效果。
结果:观察组患者腹胀,上腹部疼痛,黑便,以及烧心反酸临床症状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对比存在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B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2.00%(23/25),明显高于观察A组60.00%(15/25),组间数据对比存在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腹胀,上腹部疼痛,黑便,以及烧心反酸均是成熟型疣状胃炎典型的临床特点,可根据患者临床表现做进一步诊断。
确诊后的成熟型疣状胃炎患者需及时接受内镜下治疗,以取得安全且满意的治疗效果。
【关键词】成熟型疣状胃炎;临床特点;内镜【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号】A 【文章编号】1671-8725(2014)12-0011-01疣状胃炎是临床上一种形态比较特殊慢性胃炎疾病,也可称之为慢性糜烂性胃炎,属于癌前病变。
临床上多通过胃镜检出本病,发病率在1.2%~3.3%左右[1-2],主要致病因素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相关。
有关研究中显示,由于本病具有癌前病变的特点,故而及时进行治疗,防止其发展为癌症病变是非常关键的。
为进一步总结成熟型疣状胃炎的临床特点,并对内镜下治疗成熟型疣状胃炎的效果进行观察分析,本文以成熟型疣状胃炎患者共计5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与50例非疣状胃炎患者进行临床特点的对比,同时在组内采取不同方案进行治疗,证实了内镜治疗的效果,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以2013年9 月~2014 年9 月期间,住院部所收治的成熟型疣状胃炎患者共计50 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通过电子胃镜检查并确诊,将其设置为观察组。
59例内镜下射频烧灼联合药物治疗隆起糜烂胃炎疗效观察摘要】目的对我院的59例隆起糜烂性胃炎病人进行内镜下射频烧灼联合药物治疗的实验研究。
方法对隆起糜烂胃炎病人的治疗研究,实验组应用胃镜下射频烧灼结合药物进行治疗,对照组仅用药物进行治疗。
结果实验组疗效显著的病人有25例,治疗有效的有3例,治疗无效的有2例,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疗效显著的病人有18例,治疗有效的有5例,治疗无效的有6例,总有效率为79.31%;对两组的总有效率进行比较,具有显著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内镜下射频烧灼联合药物的治疗方法安全便捷,病情的愈合速度较传统方法更快,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内镜胃炎射频烧灼【中图分类号】R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2013)51-0097-01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作息和饮食也随之变的不规律,胃炎成了现今我国的高发疾病。
对于浅表性的慢性胃炎,有较多治疗方法,但这些治疗方法都不能很好的治疗隆起糜烂胃炎[1]。
将2012年9月至2013年3月入住我院的59例隆起糜烂胃炎病人进行内镜下射频烧灼联合药物的治疗,现将实验结果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在2012年9月至2013年3月期间,共有59例隆起糜烂胃炎病人入住我院。
将全部病人随机分为人数相同的两组,分别为对照组和实验组。
59例病人中其中男性病人有29例,女性病人有30例,病人的平均年龄为(45.44±6.78)岁,平均病程为(2.32±1.34)年。
两组病人在性别、年龄、病程上均没有显著差异(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1.2 治疗方法1.2.1 实验组治疗方法:先调试射频治疗仪,将电流的功力设置在3至4档,时间设定成3至4秒。
把胃镜延伸至胃内隆起糜烂的部位,插入射频治疗仪,将探头对着糜烂隆起的部位进行烧灼,直到组织呈现凝固的状态。
内镜下射频配合药物治疗疣状胃炎32例临床疗效观察
尹东
【期刊名称】《华西医学》
【年(卷),期】2008(23)1
【摘要】目的:探讨射频配合药物治疗疣状胃炎的疗效。
方法:将胃镜诊断为疣状胃炎患者68例随机分为两组,射频配合药物治疗组用射频波25~40W对病灶行一次性"烧灼",术后口服奥美拉唑胶囊4周;药物治疗组使用奥美拉唑治疗4周组作为对照组。
两组若幽门螺杆菌(HP)阳性者均给予根除HP治疗。
结果:射频配合药物治疗组症状缓解/消失率及疣状病灶消退率明显优于药物治疗组(P<0.01)。
结论:射频配合药物治疗疣状胃炎是一种较理想的、值得推广的有效方法,具有治疗彻底,操作技术简单,使用安全,病灶愈合快,治愈时间短,价格便宜,病人痛苦小等优点。
【总页数】2页(P124-125)
【关键词】射频治疗术;疣状胃炎;疗效观察;奥美拉唑
【作者】尹东
【作者单位】四川省眉山市东坡区妇幼保健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454.1;R573.31
【相关文献】
1.内镜下高频电凝术联合药物治疗成熟型疣状胃炎的近期和远期疗效观察 [J], 段春莲
2.内镜下射频治疗成熟型疣状胃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J], 范惠珍;盛建文;谢萍;高小红
3.内镜下高频电凝联合药物治疗幽门螺杆菌阴性疣状胃炎的疗效观察 [J], 蔡雄伟
4.内镜下射频治疗疣状胃炎与药物治疗临床疗效观察 [J], 刘慧
5.内镜下氩离子凝固术联合药物治疗幽门螺旋杆菌阳性成熟型疣状胃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J], 雷蕾; 熊伟民; 李明峰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内镜下微电脑射频治疗胃息肉和疣状胃炎40例围术期护理体会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内镜下微电脑射频治疗胃息肉和疣状胃炎患者围术期护理方法。
方法:随机抽取在我院2015年5月~2017年6月期间接受诊治的胃息肉和疣状胃炎患者共40例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20例,对照组患者治疗方法为剖腹手术治疗,并同时给予常规的护理方法。
研究组患者采用内镜下微电脑射治疗,在此过程中给予针对性的护理,为患者讲解术中配合要点,加大术中以及术后的护理力度。
经治疗护理后,对两组患者治疗以及护理效果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研究组治疗过程中,没有患者出出现并发症,对照组有5例。
平均住院天数为7天明显短于对照组18天。
生活质量方面,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以及术后切口疼痛时间分别为6h、12h明显优于对照组50h、40h,组间对比差异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在临床上,对胃息肉和疣状胃炎患者在采用内镜下微电脑射频治疗时,同时给予合理的围术期护理,不仅可以确保治疗过程的顺利进行,减少患者的住院与切口疼痛时间,提高护理满意度,临床上应用此方式,可以推广应用。
【关键词】内镜下;微电脑射频治疗;胃息肉;疣状胃炎;围术期;护理体会随机抽选我院2015年5月~2017年6月期间接受诊治的胃息肉和疣状胃炎患者共40例,本院采用内镜下微电脑射频治疗,在治疗过程中,给予针对性的护理干预,经过我院的精心护理后,其治疗以及护理效果良好,现围术期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随机抽取在我院2015年5月~2017年6月期间接受诊治的胃息肉和疣状胃炎患者共40例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20例。
研究组,女13例,男17例,年龄范围区间为32~73岁,平均年龄值为(51.3±1.2)岁。
对照组,女16例,男14例,年龄范围区间为31~74岁,平均年龄值为(52.9±1.6)岁。
内镜下微波治疗结合中西药治疗疣状胃炎408例疗效观察吕福祥【期刊名称】《内蒙古医学杂志》【年(卷),期】2013(045)012【总页数】2页(P1493-1494)【关键词】胃炎;微波治疗;内镜【作者】吕福祥【作者单位】内蒙古边防总队医院,内蒙古呼和浩特01005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73.3自从八十年代后期开始,微波治疗显示出良好的效果,逐步广泛应用于内镜下治疗消化道息肉、出血、肿瘤等疾病。
我院从2007~2011年在例行胃镜检查中,共检查出疣状胃炎512例,其中有408例患者进行了微波治疗,术后结合中西药治疗,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1.1 资料与方法本组胃镜检查的疣状胃炎患者中,男性患者为180例,占 44.1%;女性患者为 228例,占 55.9%。
年龄从19~68岁不等,其中主要以40~55岁居多,病程长短不一,最长的达5年以上,最短的为1年,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上腹部疼痛,同时伴反酸、嗳气,部分患者还可出现腹胀、黑便等症状;其中上腹痛伴饱胀感380例,反酸、暧气158例,黑便 68例。
胃镜检查:胃黏膜隆起,呈圆形或椭圆形,隆起顶部有脐状凹陷,凹陷处有充血、糜烂。
疣体大小不一,大多数呈散在分布,直径约为0.5~1.5 cm,依据内镜下的形态,将408例疣状胃炎患者大致分为两类:①成熟型:疣体呈圆形或半球型隆起,表面光滑,顶部有一脐样凹陷,或无脐样凹陷而呈息肉状;②未成熟型:主要表现为隆起部位形态不规则,高度较低,病变周围黏膜有充血、水肿等炎症表现。
疣体好发于胃窦部,其次为胃体部。
本组患者位于胃窦者375例,胃窦及胃体并存86例。
1.2 方法操作前,患者口服10 ml利多卡因胶浆,取左侧卧位,操作时循腔进镜,到达胃窦或胃体部,在疣体处活检快速尿素酶试验,检测幽门螺旋杆菌(HP)。
然后经胃镜活检孔插入微波治疗仪的同轴电缆,微波输出电流35~45 mA,用电缆顶部对准疣状隆起处,予以点灼凝固,待隆起顶部呈白色凝固状时,再间隔3~4 s再次点灼凝固,直到整个疣体呈白色凝固状,方可对其他疣体进行依次治疗。
经内镜射频联合抑酸治疗疣状胃炎118例临床观察发表时间:2012-10-15T16:24:27.250Z 来源:《医药前沿》2012年第14期供稿作者:殷春丽吕宜光[导读] 观察内镜下射频术(RF)联合抑酸治疗疣状胃炎的临床疗效。
殷春丽吕宜光(辽宁省大连市第三人民医院消化内科辽宁大连 116031)【摘要】目的观察内镜下射频术(RF)联合抑酸治疗疣状胃炎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择经胃镜检查和病理证实的疣状胃炎209例,全部病例先用药物治疗4周,治疗后仍有疣状隆起的118例行内镜下射频治疗,并与术后予抑酸保护胃黏膜治疗,分别于1、6、12月进行随诊复查,评价其疗效和不良后果。
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治疗。
105例一次治疗病灶完全清除,13例2次治疗完全清除,12月复查无1例复发。
结论应用内镜下射频联合抑酸治疗疣状胃炎的方法简单易行、安全,易在基层医院开展和普及。
【关键词】疣状胃炎胃镜检查 PPI 射频治疗前言疣状胃炎(Verrucose gastritis VG)又称慢性胃炎并疣状糜烂或隆起糜烂、豆疹状胃炎,是胃炎的特殊类型,在悉尼系统中隶属隆起糜烂性胃炎类别,其病因和机制尚不明确。
疣状胃炎属胃癌前期疾病之一,癌变率3.2%-5.48%。
内镜下表现为隆起性糜烂,顶部有脐状凹陷,呈疣状外观,病灶的大小及形态不一,多为圆形或类圆形,好发于胃窦,根据VG可分为成熟型和未成熟型[1]。
近年对本病的报道日益增多,该病中西药物疗效欠佳,病程迁延不愈,中医属疑难杂症。
我院于2008年1月-2010年10月在行胃镜及病理检查中检出疣状胃炎209例。
进行内镜下射频治疗和药物治疗,现总结报告如下:1 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从2008年1月-2010年10月经内镜诊断患者209例均行病理检查,有不同程度的肠化生和异型增生,胃镜检查见胃粘膜疣状隆起病灶呈圆形或类圆形,中央脐样凹陷糜烂多数散在于胃窦部,也可见于胃体及胃底,诊断标准参加1990年悉尼消化会议隆起糜烂性胃炎诊断标准[2].这209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消化道症状,如腹痛,腹胀,嗳气,反酸,恶心等,根据胃镜检查可分为成熟型和未成熟型,其中成熟型80例,未成熟型121例,应用泮托拉唑40mg 日2次治疗4周,3月后复查胃镜,其中成熟型治愈3例,未成熟型治愈80例,余下未治愈的患者再次行病理检查进一步除外重度不典型增生及早癌,余下共118例患者行射频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