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专题 激励理论
指一个有机体在追求某些既定目标时 的愿意程度。含有激发动机、鼓励行 为、形成动力的意义。
激励就是利用某种有效手段或方法调动人 的积极性的过程。
1
一、经典激励理论回顾
1 、需要理论 需要是激励的出发点,也是激励过程的最终目的,因
此关于需要的理论成为了早期激励研究的中心。 需要理论研究了个体的需要与激励间的内在联系, 为管理者调动员工积极性提供了激励内容。它的 代表有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赫茨伯格的双因素 理论、麦克利兰的成就需要理论和奥尔德弗的三 重需要理论。这些理论在内容和方法上各有特色, 但也有很大的共性,如,都把人的纷繁复杂的需要划 分为若干层次;都强调高层次需要的激励作用。需 要理论流传甚广,但在许多方面存在着局限性,甚至 没有更多的实证研究结果的支持。尽管这样,人们 仍然应用它们对许多激励实践进行解释。
自我意志(目标承诺)
8
(2) 混合模型。混合模型把各种理论结合起来,以 获得比单
9
10
(3) 整合模型。
罗宾斯从各种理论的主要观点出发,以期望 理论为基础把关于激励的知识整合起来,得到下面 的模型。
这个模型最大限度地整合了各种激励理论,在模型 中包括了各种影响个人努力程度的因素。
4
4 、强化理论 前面三类激励理论多以认识心理学理论去
研究人的需要、态度和对工作的认识,而强 化理论则于新行为主义心理学的观点,着重 研究个体外在的行为表现。斯金纳在巴普 洛夫、桑代克研究的基础上发展了强化学 说,认为控制行为的因素是外部强化物,行为 结果的肯定会使这种行为重复频率增加。 管理中完全可以通过控制强化物来控制工 作行为,强化理论常被应用于在激励过程中 对工作行为的培养、矫正、改造等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