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思曲》演唱技巧分析
- 格式:pdf
- 大小:102.86 KB
- 文档页数:1
音乐探索春思曲的艺术演绎马松青[摘!要]演唱者要成功地演绎作品,除了具备高超的演唱技巧外,还要有分析和理解作品的能力。
以春思曲为例,首先要了解作品的背景和主题思想,其次是分析,再次是对歌曲内容和情感的处理。
只有深入透彻地理解作品之后才能更准确地表达歌曲的内容,从而达到艺术的再现,即作品的升华。
[关键词]春思曲;分析;艺术处理;演绎声乐艺术是用人声来表达情感的,在演唱技巧和情感处理之间,对作品的理解是一座桥梁,三者缺一不可。
要演唱好一首作品,必须要对作品的各个方面有一个深入的了解,这样才能更好地演绎一首作品,所以认真研究如何将作品演唱好是声乐艺术的关键之关键。
笔者以韦瀚章作词,黄自谱曲的歌曲春思曲为例,谈谈作品的演绎。
一、作品的背景和主题思想每一首作品都是作者对生活的体验,都是作者经过深思熟虑的结晶,声乐作品亦如此。
所以,拿到作品后,首先要分析和挖掘作者在一度创作时的目的和意图,以及作者所要表现的风格和基本情绪。
(一)作品的创作背景春思曲(韦瀚章作词,黄自谱曲)是一首抒情的独唱歌曲,创作于1932年。
词作者韦瀚章生于1906年,以创作歌词为终生的志向,他雅好词章,所作长短句歌词清丽典雅,富于韵味,深为黄自所喜。
曲作者黄自生于1904年,早年赴美深造,他曾受到较好的欧洲古典与浪漫派音乐传统的熏陶,偏重于技法严谨,感情细致、含蓄,他的创作中体现了音乐形象生动、鲜明,曲调流畅、优美,歌词与曲调的高度结合,以及声乐与伴奏的高度结合,创作构思细致、集中,乐曲结构简洁、严谨的特色。
抒情歌曲,是黄自全部创作中特别有艺术价值的部分,他善于用精炼的音乐语言表现词的意境。
因此,音乐语言在内容和形式上都和歌词结合得非常妥帖,好像是从歌词的朗诵中自然吟唱出来的。
这首歌根据歌词的要求,黄自在音乐创作上进行了精心地设计和大胆地构思,注意发挥声乐演唱的技巧,并注意通过钢琴与声乐的合作来进行形象的刻画,旋律优美,形象生动,感情细腻,色彩变化鲜明、丰富。
黄自艺术歌曲的演唱技巧研究——以《春思曲》《思乡》《玫
瑰三愿》为例
作为一名歌唱家,黄自的演唱技巧得到许多人的认可和赞赏。
在她的演唱中,表现出了高度的情感和细腻的艺术表现力。
下面,我们以她演唱的《春思曲》、《思乡》、《玫瑰三愿》三首艺术歌曲为例,分析她在演唱技巧上的特点和优势。
一、《春思曲》
《春思曲》是一首朗诵性质很强的艺术歌曲,黄自在演唱时,善于运用抑扬顿挫的语调和节奏感,将诗意和音乐完美地融合在一起。
她的声音清脆悦耳,音色丰富,高音区的发声有一定的技巧性,但不失自然和舒适。
特别是在中音区的表现,她用丰富的音色渲染出了诗歌所要表达的情感,如叹息、狂喜、忧郁等,让观众听得入神。
二、《思乡》
《思乡》是一首群众喜欢的经典曲目,歌曲情感深沉、旋律优美、歌词含蓄,是考验歌唱家情感表达能力的重要曲目。
黄自在演唱时,不仅注重技巧,更注重情感的投入。
她的演唱具有音乐性、修辞性和情感性的融合,让听众能够深刻地感受到她对家乡的思念和矛盾的情感。
三、《玫瑰三愿》
《玫瑰三愿》是一首富有情感表达的艺术歌曲,黄自在演唱时,
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她的演唱既有高超的技巧表现,又有情感的打动力。
她在歌曲中表现了丰富的音色变化,用不同的音色和音调来表达歌曲中不同的情感和情景,给听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综上所述,黄自是一位具有较高威望的艺术歌唱家,她的演唱技巧包括声乐技巧、表情感染力和情感表达能力等方面,都非常突出。
在演唱较为抒情的歌曲时,她的情感表达能力更是淋漓尽致,让听众能够深刻地感受到她所要表达的情感。
黄自艺术歌曲独唱曲集《春思曲》的演唱浅析摘要:黄自是我国近代最重要的作曲家之一,他所作的声乐作品尤其是艺术歌曲为我国艺术歌曲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本文从歌词、旋律、完整性的音乐角度对黄自艺术歌曲独唱曲集《春思曲》的演唱诠释作具体论述,希望能为声乐学习者提供借鉴。
关键词:黄自;艺术歌曲;《春思曲》;演唱诠释绪论黄自先生是我国近代音乐史上享有盛名的作曲家、音乐理论家和音乐教育家。
他创作了大量不同体裁与各种风格题材的作品,声乐作品数量最多,在声乐作品中,艺术歌曲的创作则是黄自先生众多创作最多也最具有艺术价值的一部分。
研究中发现,论述黄自艺术歌曲演唱风格及演唱诠释的文章较多,尤其对黄自艺术歌曲演唱风格分析探究的文献居多。
在对这些文章进行研究分析后,挑选了8篇论文进行分类研究。
如:王晓迪的《黄自古诗词艺术歌曲演唱研究》[1],陆建珍的《黄自艺术歌曲特征及其演唱风格研究》[2],吴龙的《谈黄自三首艺术歌曲的创作特征和演唱风格》[3],熊卫、王宏的《黄自艺术歌曲及演唱风格研究——以歌曲《思乡》《春思曲》为例》[4],李海燕的《黄自艺术歌曲《点绛唇·赋登楼》的创作特征及演唱分析》[5],这五篇文献都是以黄自艺术歌曲的演唱风格为论点,较为全面的阐述了黄自艺术歌曲风格的特点。
在研究文献的过程中,笔者还发现有将黄自艺术歌曲与其他作曲家作比较的文献。
如:刘百惠的《同工异曲——艺术歌曲黄自<玫瑰三愿>青主<我住长江头>演唱比较研究》[6],李晴的《黄自与青主艺术歌曲的创作特征与演唱风格之比较研究》[7],李春琦的《赵元任与黄自艺术歌曲创作特征与演唱之比较研究》[8],这三篇文章,将黄自与近代作曲家的作品相比较,从两者的创作为出发点,用比较的方法来研究,使读者对作曲家的创作风格以及演唱风格有更深层次的了解。
这些文献对黄自艺术歌曲的演唱风格都作了较为具体的论述,能为演唱者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笔者在本篇文章中从黄自艺术歌曲独有的特点去作阐述。
浅析黄自《春思曲》的艺术特色提要:黄自是我国近现代音乐史上著名的作曲家、音乐理论家和音乐教育家。
在他短暂一生的音乐创作中,艺术歌曲是数量最多的一种体裁,也是最能代表他创作风格和成就的一个方面。
在中国艺术歌曲发展史上,黄自的艺术歌曲占有重要的地位,他的艺术歌曲创作对中国后来艺术歌曲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黄自的艺术歌曲,其中一部分是以现代人的诗词作为题材。
而《春思曲》至今仍不时出现在音乐会上,并被选入声乐教材。
本文就将对《春思曲》的艺术特色进行简要的分析。
关键词:黄自;艺术歌曲;春思曲;音乐特色;演唱技巧分析黄自是我国近现代音乐史上著名的作曲家、音乐理论家和音乐教育家。
在他短暂一生的音乐创作中,艺术歌曲是数量最多的一种体裁,也是最能代表他创作风格和成就的一个方面。
在中国艺术歌曲发展史上,黄自的艺术歌曲占有重要的地位,他的艺术歌曲创作对中国后来艺术歌曲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黄自的艺术歌曲,其中一部分是以古代的诗词作为题材。
如《点降唇》、《南乡子》、《花非花》等;还有一部分是以现代人的诗词为题材,如《思乡》《春思曲》等。
而《春思曲》至今仍不时出现在音乐会上,并被选入声乐教材。
本文就将对《春思曲》的艺术特色进行简要的分析。
一、《春思曲》的文学特色在艺术歌曲创作中,歌词通常采用富于韵律的诗歌,在整个歌曲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黄自在艺术歌曲创作中多选用抒情诗句为题材,除了唐诗、宋词,同代诗人韦翰章的诗词也深得黄自喜欢。
这些诗词洗练优美、音韵和谐、朗朗上口,内涵外延深广,耐人寻味而深思。
《春思曲》这首创作于本世纪三十年代的歌曲是黄自先生在上海国立音专任教导主任和作曲理论教授期间,利用教学之余创作的六十多首独唱歌曲中的一首,歌词正是采用韦瀚章的词。
“潇潇夜雨滴阶前,寒裳孤枕未成眠。
今朝揽镜,应是梨涡浅。
绿云慵掠,懒贴花锢。
小楼独倚,怕睹陌头杨柳,分色上帘边。
更妒煞无知双燕,吱吱语过画栏前。
忆个郎远别己经年,恨只恨,不化成杜宇,唤他快整归鞭。
中国声乐作品《思乡》的作品赏析及美声演唱的运用作者:古丽努尔•乌拉孜拜克来源:《大众科学·中旬》2019年第01期摘要:本文通过对《春思曲》曲式、乐句、伴奏特征进行描述,阐述《春思曲》创作的时代背景、歌词特征、人物形象和内涵变化,同时结合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从语言特征、呼吸运用等多个方面表达对《春思曲》在美声演唱过程中的处理方案,研究黄自所著歌曲的演唱特点。
关键词:春思曲;美声演唱;音乐特点;作品赏析一、《春思曲》概述《春思曲》词作者为韦瀚章先生,是我国首位进行现代歌曲创作的音乐家。
1931年韦瀚章和黄自合作,在“九一八”事变后创作《抗敌歌》,在全国范围内得到迅速传唱,随后两人多次开展合作,合著《长恨歌》、《春思曲》、《旗正飘飘》等。
《春思曲》为黄自作曲和韦瀚章作词,该歌曲是在当时得到广泛传唱,具有鲜明的音乐个性,展现出独特魅力。
黄自在歌曲中展现音乐魅力,巧妙运用和声和钢琴声,在自如切换中使得歌曲和歌词能够实现意境相融,体现出主人公内心变化,整首歌曲在情绪渲染中,既呈现出春意盎然之美,也展现出主人公内心孤寂和对爱人的期盼之情。
二、《春思曲》的音乐特点分析(一)单三部的曲式结构《春思曲》以歌曲结构为变化,形成单三部的趋势结构,整体结构工整清晰,歌曲旋律更为曲折、流畅和婉转,三部乐段既具有独立性和具有联系性,能够成为有机整体。
歌曲第1部分为第1小节至第10小节,整体节拍为 12/8 拍,段落主要为d 自然小调和d 和声小调,在小调切换过程中体现出浪漫、美好、抒情和悲伤之感,表现出孤寂、相思的氛围。
歌曲第2部分为第11小节至17小节,首先在第11小节和第12小节转入F大调,歌曲情绪也逐步明朗,在第13小节和第14小节转为f 小调,第15小节转为 E 大调,第16小节和第17小节转为#C 小调。
歌曲第3部分为第18小节至第25小节,该部分节奏明快,节拍也转变为 9/8 和 12/8 ,同时在第23小节至第25小节与歌曲进行呼应。
艺术歌曲《春思曲》的分析与演唱指导作者:傅界童来源:《参花·下半月》2015年第07期由黄自作曲、韦瀚章作词的艺术歌曲《怀念曲》是一首非常经典的作品,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本文通过对作品的分析,旨在帮助演唱者更好地理解和演唱这首歌曲。
在黄自的众多作品中,艺术歌曲《春思曲》作为一首经典作品,传唱至今,广为流传。
本文以D小调版本为例展开分析,旨在帮助演唱者更好地理解和演唱这首歌曲。
黄自(1904-1938),字今吾,江苏川沙(今属上海市)人。
是中国30年代重要作曲家,音乐教育家,早年在美国欧伯林学院及耶鲁大学音乐学校学习作曲。
1929年回国,先后在上海沪江大学音乐系、国立音专理论作曲组任教,并兼任音专教务主任,热心音乐教育事业,培养了许多优秀音乐人才。
黄自是中国早期音乐教育影响最大的奠基人。
其作品结构严谨、线条清晰、层次分明,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韦瀚章(1905-1993),祖籍香山县翠薇(今属珠海市)。
1950年定居香港后,担任香港基督教文艺出版社编辑、香港音专监督兼教授,荣获香港民族音乐学会颁授的荣誉会士衔。
1959年至1970年,曾赴马来西亚出任婆罗洲文化代理局长、华文编辑主任暨出版主任。
韦瀚章是我国第一代从事现代歌曲创作的歌词大师。
一生共创作了500多首歌词。
其著名作品有《睡狮》《思乡》《春思曲》等。
黄自和韦瀚章可谓是颇有渊源,韦瀚章擅长创作歌词,黄自擅长于作曲。
1931年爆发“九·一八”事变,两人合作为东北义勇军募捐创作了《抗敌歌》,经学校合唱队演出后,传遍全国,雄壮有力的歌声鼓舞人民奋起抗敌。
自“九·一八”事变后,国难重重,从1931年至1936年他与黄自合作,又创作了《旗正飘飘》《思乡》《春思曲》《春深几许》,以歌声呼唤和激励人们爱国爱乡,奋勇抗战。
而他们的合作,最有影响的是根据唐代白居易《长恨歌》的诗意创作了我国第一部清唱剧。
韦瀚章为清唱剧《长恨歌》写了十阕歌词,黄自谱写了七阕,经学校合唱团排练演出后,反映极好,成为音乐教学的范本。
艺术歌曲《春思曲》的艺术特征和演唱分析作者:刘小棉来源:《读天下》2020年第07期摘要:本文从《春思曲》歌曲的艺术特征和演唱分析两个方面进行探究。
黃自先生创作的歌曲作为中国艺术歌曲的经典之作,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教学意义。
通过对歌曲的音乐特点、演唱技巧等方面进行分析。
主要从歌词、伴奏、气息和吐字方面探究黄自先生独特的歌曲艺术风格,从而掌握演唱技巧,提高艺术修养及艺术本身的价值。
关键词:艺术歌曲;西方音乐;传统音乐一、《春思曲》的艺术特征《春思曲》是黄自先生演唱的一首具有丰富情感的艺术歌曲,歌词是我国第一代现代词作家韦瀚章先生所做。
黄自先生是中国30年代重要的作曲家、音乐教育家,也是对中国早期音乐教育影响最大的奠基人。
《春思曲》是黄自与韦瀚章先生第一次合作的作品,黄自后来大量的作品都是与韦瀚章先生共同创作的。
《春思曲》这首歌曲的歌词是以第三人称的形式来形容的,描写一位妇人对多年未见的丈夫产生的相思之情。
歌词中描写了在寒冷的夜晚下起了雨,孤独的妇人辗转难眠,坐在镜子前映照着自己的脸,面容消瘦使得脸上的酒窝都变浅了。
无心打扮,往日最爱的花钿都懒得贴。
独自坐在窗前,不想让窗外杨柳的绿色倒影在自己的窗上。
更是连外面飞过的一对燕子也能让她嫉妒地想起自己的处境。
想起丈夫已经去远方好几年没有相见了,多希望化作杜鹃飞到丈夫身旁,告诉他快点回到自己的身边。
整首歌曲韦瀚章先生写的都非常含蓄,通过描写夜雨、无眠的妇人、杨柳、燕子等景象时,在旋律响起后,便会不由自主地在脑海中浮现一幅幅的画面,仿佛身处于歌曲故事当中。
让人身临其境,触景生情。
歌曲伴奏开头是12个八分音符,伴奏保持着轻柔的节奏。
歌声响起后,“晓晓夜雨滴阶前,寒衾孤枕未成眠”伴随着钢琴伴奏中连续四个“三连音”响起,像极了夜雨滴答滴答的声音。
从第二小节开始,伴奏中主旋律开始响起,将情、景、人在歌曲中融为一体。
从中间段开始稍微加快演唱的速度,从中体现出妇人那种烦躁不安的情绪,最后稍微激情的歌声,将女人终于忍不住爆发思念,想要飞到丈夫身边告诉丈夫回到身边的期盼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歌曲《春思曲》的演唱分析 作者:曹晶晶 来源:《大观》2017年第02期
摘要:黄自是我国近代音乐史上著名的音乐教育家,作曲家,音乐理论家。黄自的艺术歌曲在中国艺术歌曲的发展史上占据重要的地位,他的艺术歌曲创作为后来艺术歌曲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本文将通过对歌曲《春思曲》的创作背景的研究,曲试结构简要的阐述了一个优秀的声乐专业学生该如何从吐字、咬字、气息及情感表达等歌唱技巧的控制来更好的演唱这首作品,表现出这首歌曲的艺术内涵,表达作者的内心情感。
关键词:黄自;创作背景;演唱技巧;情感表达 一、《春思曲》曲作者简介 黄自(1904-1938),字今吾,中国近现代作曲家、音乐理论家、音乐教育家,出生于江苏省川沙县。他是中国艺术歌曲史上最深远的作曲家和音乐理论家之一。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这也为他以后的音乐道路打下坚实的基础。1916入北京清华学校读书,他在那里开始了有关音乐的学习,并且开始接触西方音乐。1928年,转入到耶鲁大学音乐学院学习作曲,第二年毕业,获得音乐学士学位。1929年6月,黄自回到中国,并定居上海开始长达八年的任教生涯,任上海沪江大学音乐系教授积极致力于社会音乐教育。曾先后主编《音乐杂志》和《新夜报·音乐周刊》,创办上海管弦乐团,培养了大量的人才。在他任教期间他以广博的知识以及认真的负责的态度深获学生们的喜爱。
二、艺术歌曲《春思曲》创作背景 《春思曲》创作于1932年,是黄自从外留学多年回到中国时任上海国立音专教导主任和作曲理论教授期间创作的,这是一首抒情性的独唱歌曲,韦瀚章词、黄自谱曲。词作者韦瀚章所创作的词典雅精致,优美和谐,富有韵律,耐人寻味,深受黄自的喜爱,黄自很多次运用韦瀚章的词创作歌曲。他曾受过较好的欧洲古典与浪漫派传统音乐的熏陶,比较偏重于严谨的创作技法,采用含蓄细腻的情感,《春思曲》这首歌是根据歌词的要求进行谱曲的,作者黄自进行了大胆的创作构思和精心的设计,并且有意识的发挥声乐技巧并充分注意词意与曲调相结合,与钢琴伴奏高度相融合。体现了音乐鲜明生动,曲调优美流畅,歌词与曲调的高度结合,创作构思比较细致,整首歌曲采用复杂多变的调性的不断转换来描绘歌曲的意境,表达人物内心情感,生动形象的描写了一位女子绻坐在绣楼中,因思念远方郎君,而无心梳妆打扮的情景。
春思曲中技巧与情感的结合春思曲是一种以表达春天思念之情的音乐作品。
在春思曲中,技巧与情感的结合是非常重要的。
下面从旋律、节奏、和声以及表演等方面来探讨技巧与情感的结合。
首先,从旋律的角度来看,春思曲通常采用柔美流畅的旋律,以表达春天的温暖和柔和之感。
旋律可以通过各种技巧来表现情感,比如使用不同的音程和音符长度,以突出某些情感特征。
例如,使用上行音程以表达欢愉和快乐的情感,使用下行音程则可以表现悲伤和思念。
此外,通过使用变化的音符长度和小节划分,可以增强旋律的变化和活力,以更好地传达情感。
其次,节奏也是表达情感的重要手段之一。
春思曲通常使用柔和而流畅的节奏,以使旋律更具感染力。
情感可以通过强弱和速度的变化来表达。
例如,采用适当的加速和减速可以表现出情感的高潮和低谷,从而使听众更容易感受到情感的起伏。
此外,利用节奏的重复和变化,可以增强旋律的张力和表达力,使情感更加饱满。
再次,和声也是春思曲中技巧与情感结合的重要方面之一。
和声不仅可以增加旋律的层次感,也可以通过和弦的声部分布和音程的选择来表达情感。
例如,通过使用柔和的和弦和适当的音程,可以表现出温暖和柔和的情感。
此外,合理的和弦进行和和声的转变也可以增加旋律的变化和张力,从而更好地传达情感。
最后,表演是春思曲中技巧与情感结合的重要方面之一。
通过演奏时的技巧和表演形式,可以更好地传达出春天思念之情。
例如,在演奏时,可以通过变化的速度和力度来表达情感的变化。
此外,也可以通过细腻的音色和良好的发音来增加音乐的表现力。
另外,在表演时,可以通过舞蹈动作和面部表情来增强情感的表达,使观众更容易理解和感受到春念之情。
综上所述,春思曲中技巧与情感的结合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旋律、节奏、和声以及表演等方面的技巧运用,可以更好地表达春天思念之情。
不同的技巧和表现形式可以使旋律更加生动和感人,让听众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感受到音乐中所表达的情感。
因此,在春思曲的演奏和创作中,技巧与情感的结合是实现艺术传达的关键之一。
2017年第7期(总第319期)北 方 音 乐Northern MusicNO.7,2017(CumulativelyNO.319)浅谈对黄自艺术歌曲《春思曲》的感悟杨珏琳(哈尔滨师范大学,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0)【摘要】本文论述了对艺术歌曲《春思曲》的感悟,《春思曲》是黄自先生于1932年5月27日以同时代诗人韦瀚章的词为题材而创作的艺术歌曲,而《春思曲》的旋律与伴奏就是他“洋为中用”的代表作之一。
【关键词】艺术歌曲;《春思曲》【中图分类号】J60 【文献标识码】A一、艺术歌曲的起源与其特点艺术歌曲在浩瀚的音乐海洋里最具有艺术表现性,它独具的艺术魅力能将人类的喜怒哀乐悲恐思等各种情感通过演唱表现得“淋漓尽致”,深可触及人们的灵魂。
艺术歌曲是一种诗歌与音乐完美结合的声乐体裁,开始盛行于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欧洲,在德国由舒伯特、舒曼、勃拉姆斯等作曲家创作的艺术歌曲被称为lied,在法国与之莫大的歌曲被称为Melodie,流传到中国,特别是在20年代,新音乐已经有了多方面的发展,歌曲创作尤为显著。
20世纪初在德国莱比音乐学院取得博士学位的音乐家肖友梅在北京开始系统地讲授西洋音乐史及和声学,并有目的地进行依词配曲的艺术性的歌曲创作,将西方艺术歌曲的技法融入到中国艺术歌曲的创作之中,开创了近代中国艺术歌曲的先河。
同期,毕业于美国耶鲁大学并获学士学位的黄自先生,将西方作曲技巧与中国传统音乐相融汇,特别在艺术歌曲创作方面,他将音乐节奏与诗歌的声韵紧密结合,通过钢琴伴奏中和声的民族化运用、调式民族风格的汲取,兼收并蓄及继承淡雅的美学思想等,突出了艺术歌曲的民族性,对中国艺术歌曲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
艺术歌曲这一奇葩以其迅猛的发展,成为近代中国音乐的一大潮流。
二、《春思曲》的艺术特征《春思曲》是黄自先生于1932年5月27日以同时代诗人韦瀚章的词为题材而创作的艺术歌曲。
歌词具有古诗词的韵味,笔风优雅淡美,富含着中华传统美学和宋词的古朴格律。
中国艺术歌曲《春思曲》的演唱技巧及艺术特征
梁蕾
【期刊名称】《广东经济》
【年(卷),期】2017(000)016
【摘要】艺术歌曲是流传于欧洲十八世纪末至十九世纪初的一种抒情歌曲,以其诗歌化的歌词及优美意境的旋律得到广大听众的的喜爱与认可.中国艺术歌曲也是世界音乐文化的一颗璀璨明珠,更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之一.《春思曲》就是这个时代的代表作之一,无论从歌词还是曲调都潜藏了许多内在的艺术品质,艺术歌曲所蕴含的艺术魅力无疑不在这首以古诗词为歌词的歌曲中表现的淋漓尽致,文章通过分析这首歌曲的演唱技巧和艺术特征来浅析中国艺术歌曲的艺术魅力.
【总页数】1页(P229)
【作者】梁蕾
【作者单位】四川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诗乐交融珠联璧合——谈黄自艺术歌曲《春思曲》的艺术特征 [J], 鄢志莉
2.浅谈美声唱法的民族化——以中国艺术歌曲《春思曲》为例 [J], 黄洁如
3.《春思曲》演唱技巧分析 [J], 曲百惠
4.论黄自艺术歌曲的创作特点及演唱技巧
——以《春思曲》为例 [J], 米娅霖
5.声乐作品《春思曲》的艺术特征分析 [J], 庞海霞;李艺;张茜语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四、研究内容:一.黄自生活的时代背景黄自是我国三十年代音乐界最为杰出的作曲家和音乐教育家之一。
在他生活的年代,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封建专制,民主共和体制得以确立,国家工商业得以发展,文艺界也进入了前所未有的繁荣之中,诞生了许多杰出的音乐家和音乐从业者,黄自,就是其中的代表人物。
激荡澎湃的五四运动和新文化运动使得中国文化界的风气焕然一新,封建的、落后的文化被病情,新的音乐得以涌入,在二十世纪20年代中期的中国得以扎根、发展,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积极地讴歌浪漫主义的生活和人性的解放,充满着资产阶级的价值追求。
1929年,黄自结束留学生涯并且学成归国时,得以亲眼的目睹了正在进行中的国内革命战争,这深刻的影响到了他的价值取向,革命的激情和人民群众的觉醒深刻的刺激了他的创作思想。
因此,黄自的创作开始集中于对于爱国主义的讴歌,这些爱国主义作品充满着动人的美学色彩,有着无比激昂的爱国热情,以音乐的形式展现出了中华儿女心中的爱国热情,其作品语言通俗易懂,浪漫主义色彩浓厚。
总之,在黄自生活的时代,中国处于一个前所未有的动荡时期,充满着无序的混乱,但是普罗大众开始敢于向专制和权威挑战,混乱中又充满着希望,新文化和旧文化的交锋更是跌宕起伏。
因此,正是这种现实的社会时代背景,深刻的影响到了黄自的思维,并且在他《春思曲》等作品中,得到了鲜明的体现。
二.黄自的生平(一)家庭背景1904年,黄自生于江苏川沙(今上海市内),字今吾,号椒轩,笔名四由等,是我国著名的作曲家和音乐教育家,在30年代的中国音乐界,有着极为广泛的知名度和崇高的地位。
黄自一生创造出许多优秀的音乐作品,在我国音乐从旧到新的更迭中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被誉为中国新音乐的奠基者之一,其对于我国音乐和艺术界做出了极大地共享,时至今日,黄自的影响仍然极为深远。
黄自出身书香门第,父亲黄洪培是当地有名的士绅,曾经大人了川沙县的参议员,而母亲陆梅先知书达理,接触过西方先进文化,这在当时是极为罕见的,创办了川沙地区的开群女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