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沪教版(上海)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章化学的魅力1.3物质的提纯同步检测题 答案和解析

沪教版(上海)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章化学的魅力1.3物质的提纯同步检测题 答案和解析

沪教版(上海)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章化学的魅力1.3物质的

提纯同步检测题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下表列出了除去物质中所含少量杂质的方法,其中错误的是

A.A B.B C.C D.D

2.小明在实验室过滤某种液体,他不需要的仪器是()

A.烧杯B.漏斗C.酒精灯D.玻璃棒

3.某同学在做过滤净化水的实验中发现滤液仍然很浑浊,下列原因不可能的是

A.滤纸没有紧贴漏斗内壁

B.在过滤过程中,漏斗中待过滤的液体液面高于滤纸

C.承接滤液的烧杯没有洗干净

D.滤纸破损

4.下图所示装置,有洗气、贮存气体、收集气体、除杂等用途,急救病人输入氧气时也利用了类似的该装置,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B导管连接供氧钢瓶B.B导管连接病人吸入氧气管

C.该装置可以用来观察是否有氧气输出D.该装置可以用来观察氧气输出速度5.提纯含有少量杂质的下列物质,括号内为杂质,可以用结晶的方法进行的是()A.氢氧化钙(碳酸钙)

B.酒精(植物油)

C.氯化银(碳酸钙)

D.硝酸钾(氯化钠)

6.海水晒盐的原理是()

A.利用日晒和风力,使海水中的氯化钠蒸发出来

B.利用日晒和风力,使海水中的水分蒸发掉,使氯化钠结晶出来

C.利用日晒的作用,使海水分解出氯化钠

D.利用日晒和风力,使海水发生化学变化生成氯化钠

7.可以用蒸馏的方法分离或提纯下列物质的是()

A.除去氢氧化钙溶液中悬浮的碳酸钙颗粒

B.除去固体碘中少量的碘化钾

C.除去乙醇中溶有的微量食盐

D.除去氧化钙中的碳酸钙

8.下列除去杂质的方法中,不正确的是()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④

9.从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反应后的残留物中分离出二氧化锰的正确操作步骤是()

A.溶解、降温、过滤、洗涤

B.溶解、过滤、降温、洗涤

C.溶解、过滤、洗涤、干燥

D.溶解、过滤、蒸发、洗涤

10.如图所示,在蒸馏烧瓶中加入几粒碎瓷片,再加入约1/3体积的自来水,连接装置进行制取蒸馏水的实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实验时,冷凝管应该用铁架台夹持固定

B.实验时,冷凝管进、出水的方向:b进a出

C.图中所示装置,温度计的位置不对,水银球应该插入液态水中

D.石棉网的作用是使蒸馏烧瓶均匀受热,碎瓷片的作用是防止加热时出现暴沸11.下列关于过滤操作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滤纸的边缘要低于漏斗口

B.玻璃棒要靠在三层滤纸的一边

C.液面不要低于漏斗边缘

D.漏斗下端紧贴烧杯内壁

12.要除去氯化钠溶液中含有的少量碳酸钠,可采用的方法是①通入适量的二氧化碳②加入适量的氯化钡溶液③加入适量的稀盐酸④加入适量的石灰水()

A.①或③B.②或③C.②或④D.③或④13.利用海水来制盐的原理是()

A.通过化学反应,产生沉淀而制食盐

B.升高温度,降低食盐在水中的溶解度

C.利用阳光、风力蒸发水分使食盐析出

D.降低温度,减小食盐的溶解度

14.二氧化碳的捕捉与封存是实现温室气体减排的重要途径之一,科学家利用NaOH溶液喷淋“捕捉”空气中的CO2(如下图),则关于该方法的叙述正确的是()

A.该方法中包含复分解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等

B.物质①是Ca(OH)2溶液

C.操作①是过滤

D.整个过程至少有NaOH和CO2两种物质可以循环利用

15.下列操作不正确的是()

A.加热液体B.稀释浓硫酸C.取固体粉末D.检查气密性

二、多选题

16.要除去下列物质中混有的少量杂质(括号内为杂质),所用的试剂和操作都正确的是()

A.氯化钙固体(碳酸钙):加足量稀硫酸、蒸发、结晶

B.氯化钠固体(碳酸钠):加足量稀盐酸、蒸发、结晶

C.铁粉(铜):加足量稀盐酸、过滤、洗涤、干燥

D.二氧化锰(氯化钾):加足量水溶解、过滤、洗涤、干燥

17.如图装置有洗气、储气等用途,在医院给病人输氧气时,也利用了类似的装置,并在装置中盛放大约半瓶蒸馏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B导管连接供给氧气的钢瓶

B.A导管连接病人吸氧气的塑胶管

C.该装置可用来观察是否有氧气输出

D.该装置可用来观察氧气输出的速度

三、填空题

18.除去氯化钠中混有的少量碳酸钙,应选用的分离方法是________;除去食盐水中的水,应选用的分离方法是________。

19.过滤是分离________常用的方法;为了加快过滤速率,常用________过滤法。

20.适合采用蒸发结晶的物质有________,适合采用降温结晶的物质有________。 21.由海水晒得的粗盐中含有一些泥沙杂质,设计实验,除去粗盐中的泥沙,得到较纯净的精盐的方法______。

22.草木灰是农村常施用的钾肥,某同学用实验验证草木灰的主要成分试将(1)中仪器填入(2),

(1)供实验的仪器

a 玻璃棒

b 烧杯

c 带铁圈的铁架台

d 酒精杯

e 漏斗

f 蒸发皿

(2)实验操作

①用蒸馏水浸出草木灰中的钾盐,所用到的仪器(用仪器编号填写),除b 外,还要________;

②滤出清液,所用到的仪器除a 、b 、c 以外还需________;

③将滤液蒸发,所用的仪器除a 、c 、d 外还需________;

(3)将最后得到的白色固体放到盛有稀盐酸的试管中,立即产生大量气泡;将化气体

通入澄清石灰水中,石灰水变浑,试推断草木灰的主要成分是(用化学式表示)________;

(4)如何确定草木灰中是否有CO 32-,请写出实验步骤、现象和结论______。

四、简答题

23.实验室中要除去铜粉中的少量铁粉,某学生设计了两个实验方案:

(1)Cu 、Fe ?????→加入适量稀盐酸

搅拌过滤→洗涤 (2)Cu 、Fe 4CuSO

?????→加入适量搅拌过滤→洗涤 上述两个方案中较好的是____________(填序号),理由是____________。你是否有更简便的方法,若有,请写出做法: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C

【详解】

A、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一氧化碳与氢氧化钠不反应,故通过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干燥可除去二氧化碳,不符合题意;

B、氯化钠溶于水,泥沙不溶于水,通过溶解、过滤、可除去泥沙,蒸发可得氯化钠,不符合题意;

C、加入足量稀盐酸,氢氧化钠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碳酸钠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二氧化碳和水,不但除去了杂质,也除去了原物质,符合题意;

D、加入过量的铜粉,铜能与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铜和银,过滤,除去多余的铜和生成的银,可得硝酸铜,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点睛】

除杂选择试剂的原则是:不增(不引入新的杂质)、不减(不能将原物质反应掉)、不繁(整个过程不繁琐)。

2.C

【详解】

过滤实验用到的仪器有:铁架台、烧杯、漏斗、玻璃棒,不需要酒精灯,故选C。

3.A

【详解】

过滤后滤液仍然浑浊的原因:液面高于滤纸边缘,滤纸破损,仪器不干净,而滤纸没有紧贴漏斗内壁只会影响过滤的效率,故选A。

4.A

【详解】

A、氧气应该从a进入,故选项错误;

B、B导管连接病人吸入氧气管,故选项正确;

C、该装置可以观察是否有氧气输出,故选项正确;

D、该装置可以观察氧气输出的速度,故选项正确。故选A。

5.D

【详解】

A、氢氧化钙微溶于水,碳酸钙不溶于水,先加水,氢氧化钙溶解的量较少,碳酸钙不溶,

不能通过结晶的方法分离这两种物质;

B、酒精和植物油都是液体,可以采用蒸馏法分离;

C、氯化银、碳酸钙都不溶于水,不能通过结晶法分离;

D、硝酸钾和氯化钠都溶于水,硝酸钾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较大,采用降温结晶会大量析出硝酸钾,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降温后不会结晶析出留在溶液中再蒸发即可结晶析出,从而分离开硝酸钾和氯化钠,故答案:D。

【点睛】

本题为除杂题,把握物质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分离提出方法的选择思路是根据分离提纯物的性质和状态来定的。具体如下:①分离提纯净物是固体(从简单到复杂方法):加热(灼烧、升华、热分解),溶解,过滤,结晶(重结晶);②分离提纯净物是固体(从简单到复杂方法):分液,萃取,蒸馏。

6.B

【详解】

A、从食盐溶液中获得食盐主要利用阳光和风蒸发水分,使氯化钠成晶体析出,而不是使海水中的氯化钠蒸发出来,故选项说法错误;

B、食盐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小,从食盐溶液中获得食盐主要利用阳光和风蒸发水分,使海水中的水分蒸发掉,使氯化钠结晶出来,故选项说法正确;

C、从食盐溶液中获得食盐主要利用阳光和风蒸发水分,使氯化钠成晶体析出,而不是海水被日晒后分解出氯化钠,故选项说法错误;

D、从食盐溶液中获得食盐主要利用阳光和风蒸发水分,使氯化钠成晶体析出,而不是使海水发生化学变化生成氯化钠,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B。

7.C

【详解】

蒸馏把互相溶解但沸点不同的两种液体或将水中难挥发性物质和水分离出来的方法,A、碳酸钙不溶于水,所以分离它和氢氧化钙的溶液采用过滤的方法不用蒸馏;

B、碘和碘化钾都是固体,所以分离固体碘中的少量碘化钾不能用分馏的方法;

C、乙醇是液体,食盐是固体,所以通过分馏能得到乙醇和食盐,可以采用分馏的方法将二者分离;

D、氧化钙和碳酸钙都是固体,不能用分馏的方法将其分离,故答案选C。

8.D

【详解】

①氯化钠易溶于水,泥沙难溶于水,可采取加水溶解、过滤、蒸发的方法进行分离除杂,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②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钠固体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氢氧化钠固体具有吸水性,不但能把杂质除去,也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③铁粉能与CuSO4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再过滤除去不溶物,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④Na2CO3能与过量的Ca(OH)2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能除去杂质但引入了新的杂质氢氧化钙,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故②④方法不正确,故选D。

【点睛】

本题为除杂题,是中考的重点,也是难点,解决除杂问题时,抓住除杂的必需条件(加入的试剂只与杂质反应,反应后不能引入新杂质)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9.C

【详解】

氯酸钾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生成氯化钾和氧气,反应后的残留物是氯化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氯化钾易溶于水,二氧化锰难溶于水,可采用加水溶解、过滤、洗涤、干燥的方法分离出二氧化锰,故选:C。

10.C

【分析】

蒸馏是通过加热汽化的方法而将物质分离的一种方法,结合蒸馏操作的注意事项,进行分析判断。

【详解】

A、实验时,冷凝管应该用铁架台夹持固定,故选项说法正确;

B、实验时,为增强冷凝效果,下端管口是进水管,上端管口是出水管,冷凝管进、出水的方向:b进a出,故选项说法正确;

C、温度计的水银球应在蒸馏烧瓶的支管口处,故选项说法错误;

D、蒸馏时,石棉网的作用是使蒸馏烧瓶均匀受热,碎瓷片的作用是防止加热时出现暴沸,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C。

11.C

【详解】

A、滤纸的边缘要低于漏斗口是正确的,故不可选;

B、玻璃棒要靠在三层滤纸的一边是正确的,故不可选;

C、如果液面不要低于滤纸的边缘,就会导致滤液浑浊,所以错误,故可选;

D、漏斗下端的管口要紧靠烧杯内壁是正确的,故不可选,故选C。

【点睛】

本题的解题关键是:掌握过滤的要点,一贴即使滤纸润湿,紧贴漏斗内壁,不残留气泡(防止气泡减慢过滤速度);二低即滤纸边缘略低于漏斗边缘,液面低于滤纸边(防止液体过滤不净);三靠即倾倒时烧杯杯口要紧靠玻璃棒上,玻璃棒下端抵靠在三层滤纸处,漏斗下端长的那侧管口紧靠烧杯内壁。

12.B

【详解】

①二氧化碳不和碳酸钠溶液反应,不能除去杂质,此项错误;

②氯化钡能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氯化钠,反应时不会带入新的杂质,故此项正确;

③盐酸能和碳酸钠反应,且生成氯化钠,不会带入新的杂质,此项正确;

④氢氧化钙溶液能和碳酸钠反应,但反应时会生成氢氧化钠,带入新的杂质,此项错误,故选B。

13.C

【详解】

A、从海水中获得食盐主要利用阳光和风蒸发水分,使氯化钠成晶体析出,而不是通过化学反应产生沉淀而制食盐,故选项说法错误;

B、从海水中获得食盐主要利用阳光和风蒸发水分,使氯化钠成晶体析出,而不是升高温度降低食盐在水中的溶解度,故选项说法错误;

C、食盐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小,从海水中获得食盐主要利用阳光和风蒸发水分,使海水中的水分蒸发掉,使氯化钠结晶析出,故选项说法正确;

D、从海水中获得食盐主要利用阳光和风蒸发水分,使氯化钠成晶体析出,而不是降低温度减小食盐的溶解度,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C。

14.C

【详解】

A、该过程中发生的反应碳酸钠和氢氧化钙反应属复分解反应、碳酸钙高温煅烧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属分解反应、氧化钙和水反应属化合反应、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

和水不属于四大反应类,没有置换反应,选项说法错误,故不符合题意;

B、氢氧化钙微溶于水,氢氧化钠易溶于水,所以吸收二氧化碳选用氢氧化钠溶液,选项说法错误,故不符合题意;

C、过滤是分离不溶性固体和液体的一种基本操作,碳酸钙不溶于水,可以通过过滤从溶液中分离出来,选项说法正确,故符合题意;

D、氢氧化钠、二氧化碳、氧化钙都能循环利用,选项说法错误,故不符合题意,故答案选C。

15.B

【详解】

A、加热液体时,用酒精灯外焰加热,试管夹夹在试管中上部,试管中液体不超过试管容积的1/3,操作正确,故不符合题意;

B、稀释浓硫酸时,要将浓硫酸慢慢注入水中,并不断搅拌,操作错误,故符合题意;

C、取固体粉末时,将试管平拿,用药匙或纸槽,把固体粉末送到试管底部,慢慢竖起,操作正确,故不符合题意;

D、检查气密性时,用双手捂住试管,将导管伸入水中,观察导管口是否有气泡产生,操作正确,故不符合题意。

16.BD

【详解】

A、混合物中加入硫酸,硫酸和碳酸钙反应生成的硫酸钙对于氯化钙也是杂质,选项说法错误,故不符合题意;

B、混合物中加入过量盐酸,碳酸钠和盐酸反应会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盐酸的溶质氯化氢具有挥发性,加热后就只剩氯化钠固体,选项说法正确,故符合题意;

C、混合物中加入盐酸,铁会与盐酸反应,但是铁是主要物质,不能除去,选项说法错误,故不符合题意;

D、混合物加水溶解后,过滤就可以将二氧化锰分离,经过洗涤干燥可以得到二氧化锰,选项说法正确,故符合题意,故选BD。

17.CD

【详解】

A、如果B导管连接供给氧气的钢瓶,则A导管连接病人吸氧气的塑胶管时,病人吸的不是氧气,而是水,A说法错误,故不符合题意;

B、如果A导管连接病人吸氧气的塑胶管,病人吸的不是氧气,而是水.B说法错误,故不符合题意;

C、氧气从A导管进入,B导管导出,因为氧气不易溶于水,经过水里面时会呈气泡冒出,现象明显,很容易判断是否有氧气输出,C说法正确,故符合题意;

D、氧气通入到水中时,根据产生的气泡的多少,可用来观察氧气输出的速度,D说法正确,故符合题意,故选:CD。

18.过滤, 蒸发结晶

【详解】

氯化钠溶于水,而碳酸钙不溶于水,可以过滤的方法分离;

氯化钠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但是受温度变化的影响不大,所以可以采用蒸发结晶的方法得到食盐晶体,故答案是:过滤;蒸发结晶。

19.固体和液体减压

【详解】

要分离不溶于水的固体和液体,可用过滤的方法;

可利用大气压强原理,用减小压力的方法加快过滤的速率,故答案为:固体和液体;减压。20.氯化钠硝酸钾

【详解】

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可采用蒸发结晶的方法得到其晶体;

硝酸钾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可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得到其晶体,故选:氯化钠;硝酸钾(答案不唯一,合理均可)。

21.①溶解:把粗盐放入烧杯中,加水溶解

②过滤;架好漏斗,使漏斗下端口紧贴烧杯内壁,沿玻璃棒把上述悬浊液慢慢导入漏斗中

③蒸发结晶:将上述滤液倒入蒸发皿中,用酒精灯加热蒸发

【详解】

泥沙不溶于水,粗盐溶于水,可采用的方法是:①溶解:把粗盐放入烧杯中,加水溶解,将粗盐溶解;

②过滤:架好漏斗,使漏斗下端口紧贴烧杯内壁,沿玻璃棒把上述悬浊液慢慢导入漏斗中,将泥沙过滤出去;

③蒸发结晶:将上述滤液倒入蒸发皿中,用酒精灯加热蒸发,蒸发到溶液中的水分,故填写:①溶解:把粗盐放入烧杯中,加水溶解;②过滤:架好漏斗,使漏斗下端口紧贴烧杯内壁,

沿玻璃棒把上述悬浊液慢慢导入漏斗中;③蒸发结晶:将上述滤液倒入蒸发皿中,用酒精灯加热蒸发。

22.a e f K2CO3向白色固体中加盐酸,有气泡产生,该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白色固体中含有碳酸根

【详解】

(2)①溶解物质一般是在烧杯中进行,用玻璃棒搅拌加速溶解,故填写:a;

②过滤时用到的上述仪器有:烧杯、玻璃棒,漏斗,带铁圈的铁架台,故填写:e;

③在蒸发液体时,一般用到的上述仪器有:蒸发皿,玻璃棒,带铁圈的铁架台,酒精灯,故填写:f;

(3)由题意草木灰是农村常施用的钾肥可知,白色固体中含有钾元素.由白色固体加盐酸有气泡产生,该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白色固体中含有碳酸根,由此推断草木灰的主要成分为碳酸钾,故填写:K2CO3;

(4)向白色固体中加盐酸,有气泡产生,该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白色固体中含有碳酸根,故填写:向白色固体中加盐酸,有气泡产生,该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白色固体中含有碳酸根。

23.①可以彻底除去铜粉中混有的铁粉把金属混合粉末平铺在纸上,用磁铁在上方来回移动,吸起混合粉末中的铁粉

【详解】

方案(1)加适量稀盐酸,铁粉与稀盐酸反应生成可溶性的氯化亚铁和氢气,可以彻底除去铁粉,而方案(2)中生成的铜附着在铁的表面,使得铜粉的纯度受到影响,因此方案(1)较好,故填写:①;可以彻底除去铜粉中混有的铁粉;

铁粉可以被磁铁吸引,铜粉不能被吸引,因此,可以采用物理方法,除去粉中的少量铁粉,即把金属混合粉末平铺在纸上,用磁铁在上方来回移动,吸起混合粉末中的铁粉,故填写:把金属混合粉末平铺在纸上,用磁铁在上方来回移动,吸起混合粉末中的铁粉。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