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南建筑文化PPT
- 格式:ppt
- 大小:3.99 MB
- 文档页数:7
岭南传统建筑岭南传统建筑:凝结历史与文化的瑰宝岭南,又称粤南,是中国广东的南部地区,拥有悠久的历史文化底蕴。
在岭南地区,传统建筑是一种独特而又重要的文化遗产,是岭南人民智慧与创造力的结晶。
岭南传统建筑以其独特的风格和特点吸引了世界各地的游客和学者。
岭南传统建筑在设计和结构的特点上与其他地区有着明显的差异。
首先,岭南建筑注重底座的独具匠心。
建筑的底座通常用青石或白石铺砌,既能保护建筑物免受潮湿,又能增加建筑的视觉效果。
同时,底座也起到了防止潮气上升、保持建筑物稳定的作用。
其次,岭南传统建筑的檐口装饰非常独特。
建筑物的檐口设计多样,形式各异,往往以彩绘、雕刻或砖雕等形式呈现。
这些装饰既起到了装饰效果,又具有宗教寓意或象征意义。
檐口装饰常常展现出岭南人民对肃穆、吉祥和幸福的追求。
另外,岭南传统建筑最吸引人的特点之一是其精湛的木构造技术。
岭南建筑的木构造大多采用了榫卯结构,木榫与木卯相嵌合,没有任何使用金属螺丝或胶合剂的痕迹。
这种结构使建筑物更加坚固耐用,同时也体现了岭南人民对自然材料的充分利用和环保意识。
岭南传统建筑的风格和特点是凝结了岭南人民的智慧、审美和文化精髓。
岭南传统建筑在设计和建造过程中,常常融入了岭南地区的地理特点和气候因素。
例如,建筑物的底座高出地面,是为了应对常年潮湿的气候;建筑物的结构留有空隙,以便空气流通,提高建筑的保温和通风效果。
此外,岭南传统建筑常常还与岭南园林相结合,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景观。
园林中的建筑通常是木结构,建筑与花草、水池的搭配使整个园林空间呈现出一种和谐与平衡。
岭南传统园林中的建筑常常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给人一种恬静和舒适的感觉。
岭南传统建筑不仅在设计与结构上独具匠心,还承载了丰富的历史与文化内涵。
建筑物的外观装饰、雕刻花纹、彩绘图案等都蕴含着民俗故事、宗教信仰和社会价值观。
通过建筑的细节,我们能够了解到岭南古代社会的生活方式、宗教习俗以及居民之间的交流和互动。
中国建筑文化之岭南建筑文化特色岭南建筑文化从颇具江南特色到兼具中西方建筑风格,它在历史中经历了数次变化,最终形成了自身的风格。
如今,钢筋水泥铸成了城市千楼一面,时代呼唤岭南建筑文化重新焕发本土风味。
岭南的建筑园林有着江南园艺的风格,却又不同于江南园林水榭亭台的精致;有着西方欧式风格的影子,却又不同于教堂的典雅端庄。
作为中国人在建筑中最喜欢雕刻的龙凤,在岭南的建筑中却无法寻觅。
然而,南方的水果食品以及有别于内地的气候环境,影响着岭南独特的建筑风格。
若是有机会到岭南一带去游玩观赏,定会为岭南建筑称赞,从而爱上这种形式的建筑风格,接下来就带大家一起去了解岭南文化建筑的特色吧!骑楼骑楼是岭南建筑的一大特色,是将西洋建筑风格和岭南传统建筑完美结合的产物,它的兴起,得益于商业的繁荣。
建筑物一楼临街部分建成行人走廊,走廊上方则为二楼的楼层,犹如二楼“骑”在一楼之上,故此得名。
如今,这种建筑风格在广州街头还能轻易寻见。
现在的骑楼,一般一楼用于经商,二楼以上住人。
广东多雨,骑楼下的连廊既可躲雨防晒,又便于展示橱窗,招徕生意。
合院在潮汕,有句俗话:“京师帝王府,潮汕百姓家”,可见潮汕建筑与京城四合院建筑的相似风格。
潮汕民居以传统的三合院、四合院为基本布局,最基本形式称“下山虎”和“四点金”,规模宏大的民居,又称“百鸟朝凰”和“四马拖车”。
揭阳的“丁氏光禄公祠”是今天的潮汕地区具有代表性的“百鸟朝凰”建筑。
其建筑规模宏大,保持了潮汕地区传统的建筑结构,极具代表意义和研究价值。
围龙屋广东客家地区有很强的宗族观念,以泥土夯筑的围龙屋著称,规模宏大,蕴含了中国传统的伦理观念、风水观念等。
其中,梅县长教村、和平县林寨古村、博罗县旭日村的民居建筑代表了客家人祖居的不同形式。
客家围龙屋与北京的“四合院”、陕西的“窑洞”、广西的“杆栏式”和云南的“一颗印”,合称为我国最具乡土风情的五大传统住宅建筑形式,被中外建筑学界称为中国民居建筑的五大特色之一。
岭南建筑艺术岭南建筑文化是中华建筑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是中国传统建设体系的一个重要分支。
岭南建筑既是岭南人民为自身创造的物质环境,同时也承载了岭南的精神文明,是岭南地区文明演进与历史发展的积淀和见证。
岭南建筑艺术概论一、岭南建筑发展概况①远古至先秦时期岭南建筑。
新石器时代晚期的五六千年前至三四千年前之间,岭南先民修建了适于定居生活的半地穴式到地面和干栏式房屋建筑,这种民居建筑是最早的岭南建筑,一般建于江河湖海边的一级台地上和一二级台地的山岗上。
先秦时期,中原地区兴起了都城和殿堂建设,砖瓦的使用,也逐步传入岭南。
始兴白石坪山战国遗址,出土了筒瓦、半瓦当和绳纹板瓦。
秦汉时期的岭南建筑。
秦统一岭南,在岭南推行郡县制,赵佗建起了南越国,中原文化和岭南文化深入融合,岭南建筑也掀开了崭新的一页。
首先是着眼于军事目的的关隘、城堡等,大量采用了夯土、石筑技术,重要的遗址主要分布在仁化、始兴、乐昌、英德等地。
其次是宫署和王墓,现已发掘出土的有南越国宫署遗址以及南越王赵昧墓,相比中原,无论是规模还是建筑工艺都逊色很多。
魏晋南朝时期岭南建筑。
这一时期的古建分布范围更广,在揭阳发现了全木结构的晋代住屋遗迹,与采集到瓦当、板瓦的粤西聚居遗存相比,别具一格。
寺庙建筑开始出现,并具有一定规模。
在广州,东吴时就出现改宅为寺,东晋开始兴建寺院,南朝时期建成大木塔宝庄严寺舍利塔。
道教建筑先有西晋末期广州越冈院(今三元宫前身),后有东晋初葛洪在罗浮山创建的四庵。
现存岭南地区六朝古墓,大多数为砖室墓。
主要分布在珠江三角洲及北江、西江、韩江流域。
墓室结构及随葬品种类,与两湖、福建地区极为相似,反映了南迁移民入粤的几条主要通道。
隋唐南汉时期岭南建筑。
这一时期的建筑发展,主要体现在州县营建、寺庙建设、砖瓦等建筑材料的推广上。
南汉定都广州,称兴王府,城内外兴建了一大批宫殿、园林,仿唐长安划分城市区域,明确区域分工,在城建方面取得长足发展。
在寺庙建筑方面,南汉王国热衷于建寺造庙,据不完全统计,广东境内南汉所建寺院有45所。
岭南文化建筑介绍今天咱们来聊聊岭南的文化建筑呀。
岭南有好多特别的建筑呢。
就像骑楼,那可有趣啦。
骑楼的下面是长长的走廊,就像一个大伞一样。
我每次走在骑楼下面,就感觉特别凉快。
骑楼的柱子一排排的,很整齐。
街边的骑楼连接在一起,就像一条长长的巨龙。
骑楼的上面是住人的地方,下面呢,人们可以逛街,下雨的时候也不用担心被淋湿,还可以在那里躲太阳。
还有陈家祠,那是一个超级漂亮的地方。
一进去,就能看到好多精美的雕刻。
墙上、柱子上、房梁上到处都是。
那些雕刻有人物,就像活的一样。
有一次我看到一个雕刻的小人,他的表情特别生动,好像在对我笑呢。
还有花鸟鱼虫的雕刻,鸟儿的羽毛都好像在动,花朵开得特别鲜艳。
陈家祠的颜色也很鲜艳,红红的柱子,彩色的雕刻,让人看了就忘不了。
岭南的碉楼也很出名哦。
碉楼高高的,就像一个大巨人站在那里。
它的墙可厚啦,听说是为了防御坏人的。
碉楼的窗户小小的,从外面看就像一个个小眼睛。
我听爷爷说,以前的人们躲在碉楼里就很安全。
碉楼的顶上还有一些造型奇特的东西,像小城堡一样。
围屋也是岭南很有特色的建筑。
围屋是一个大大的圆圈,好多房间都围在一起。
就像一个大家庭住在一起一样,大家互相照顾。
围屋中间有个大院子,孩子们可以在院子里玩耍。
我有个小伙伴就住在围屋里面,他说晚上的时候,围屋可安静了,能听到虫儿叫的声音。
这些岭南的文化建筑呀,每一个都像是一个宝藏。
它们不仅仅是房子,还藏着好多故事呢。
就像骑楼,见证了岭南人逛街的热闹场景;陈家祠的雕刻背后,肯定也有能工巧匠的辛苦付出;碉楼保护了人们的安全;围屋让家族紧紧团结在一起。
我们要好好爱护这些建筑,让更多的人知道岭南文化的独特魅力呀。
岭南文化篇—岭南建筑岭南建筑岭南建筑的文化特色,是建筑与岭南园林的有机结合,建筑有轻巧通透的体形,富有岭南传统文化的韵味。
广州地处亚热带地区,气候炎热多雨,常受台风吹袭。
因此传统的建筑在解决通风、隔热、防风、防雨、防潮等方面都极具特色。
以广州为代表的岭南建筑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是明清时期的书院、祠堂建筑;第二阶段是清末民初的西关大屋、竹筒屋和商业骑楼建筑;第三阶段是西洋建筑的传入,中外建筑师将中西建筑融合起来;第四阶段是新中国成立后,中西建筑技术融合,古为今用,洋为中用,使岭南建筑逐渐进入现代建筑的发展阶段,形成鲜明地方特色的岭南派建筑新风格。
涌现出以佘(左边田,右边逡去掉之旁)南、莫伯治等为代表的一大批老中青岭南派建筑大师。
广州的岭南建筑有许多代表作。
余荫山房、小画舫斋、陈家祠、西关大屋、竹筒屋、商业骑楼建筑等都充分表现岭南城市的风貌。
20世纪50年代以后广州又如雨后春笋般出现了诸如北园酒家、泮溪酒家、白天鹅宾馆、花园酒店、中国大酒店、东方宾馆、矿泉别墅、白云山双溪别墅等一大批园林宾馆和酒店,它们都是现代岭南建筑的优秀作品。
这里向大家介绍构成岭南市井风情图画要素的,让旅游者们充分领略岭南建筑文化风貌的骑楼商业建筑、西关大屋、竹筒屋和誉为“岭南建筑艺术宝库”的陈氏书院(陈家祠)等。
1.岭南园林建筑广州的园林建筑是岭南建筑的代表。
岭南园林建筑兴起于明代,后历清朝、民国和新中国成立后的发展,逐渐形成自己的风格和特色,与苏州园林齐名。
现存的佛山的梁园、东莞的可园、顺德的清晖园和番禺的余荫园(余荫山房)合称广东四大名园,是岭南园林建筑中的佼佼者。
此外,到广州解放前已有诸如文塔花园、晚景园、唐荔园、清华池馆、环翠园、荔香园、海山仙馆等一大批明清时代的名园。
然而沧海桑田,物换星移,这些名园大多已荡然无存,已成陈迹,只留下文献书画的记载。
广州除余荫山房和小画舫斋两处清代园林建筑外,现存的园林建筑多是如泮溪、北园、南园等几家现代园林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