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检测与维修毕业论文
- 格式:docx
- 大小:44.60 KB
- 文档页数:14
滨州职业学院毕业论文(设计)题学学目发动机故障分析与排除生李文龙号2007251117专业班级汽车检测与维修07级系院名称工业工程系指导教师楚忠2010年月日目录任务书开题报告工作进度表工作指导、检查登记表正文评审表滨州职业学院毕业论文(设计)任务书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07 年级________年_____月_____日批准专业负责人:楚忠发放经手人:楚忠1、毕业论文(设计)题目:发动机故障分析与排除2、学生完成全部任务期限:________年_______月_______日3、任务要求:(1)进程要求1)提出选题的初步设想2)搜集,整理与毕业论文有关的,充分的,准确的信息资料,扩充查阅范围。
3)分析,筛选已有的信息资料,提出研究设想与计划。
4)向指导教师提出开题报告5)构思论文框架,编写论文提纲,撰写论文初稿。
6)提请指导老师审阅,并根据老师的指导意见做进一步修订,装订成册。
(2)成果要求1)毕业设计应提交设计图纸与相应的说明书。
图纸规范,完整,清晰准确,格式符合国家标准要求:说明书需规范,详实,应包括:任务书,开题报告,正文,附录等。
书写认真清楚,字数不少于800字。
2)毕业论文应包括:任务书,开题报告,正文,附录等:书写认真清楚,字数15000左右为宜。
4、实验(调研)部分内容要求:(1)实验内容与论文题目一致,数据真实(2)调研内容详实,调研结论应具备普遍性。
5、文献查阅及翻译要求:(1)参考文献与内容相一致。
(2)参考文献不少于5篇。
(3)参考文献的格式参考滨州职业学院毕业论文格式要求。
6、发出日期:2010年1 月21日指导教师:楚忠(签名)学生:李文龙(签名)指导教师意见:签 日名: 期:滨州职业学院毕业论文(设计)工作进度表学生姓名:李文龙 学号:2007251117专业年级:汽车检测与维修指导教师:楚忠进度计划(按 2 月 16 日—4 月 30 日分配时间) 2010.2.16-2010.3.1 搜集有关资料。
四川汽车职业技术学院毕业设计(论文)论文题目:雪佛兰科鲁兹发动机常见故障与分析系别: 汽车工程系专业班级: 12级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2班学生姓名:顾洋指导教师:王成健二零一五年一月十五日目录引言 (2)1 科鲁兹发动机电控系统常见故障的检修 (2)1.1发动机动力不足 (2)1。
2怠速不稳、易熄火故障诊断 (3)1。
3发动机故障灯亮 (4)2 科鲁兹发动机游车故障的诊断检修 (5)2。
1发动机油车的检测与维修 (5)2.2发动机爆震故障的诊断检修 (6)参考文献 (7)致谢 (8)雪佛兰科鲁兹-———科鲁兹发动机的常见故障【摘要】本课题研究的是科鲁兹发动机常见故障与分析,介绍了科鲁兹发动机电控系统的概述和科鲁兹发动机电控系统故障基本知识、科鲁兹发动机设备的故障诊断、科鲁兹发动机电控系统的检修以及科鲁兹发动机电控系统常见故障的检修等。
【关键词】雪佛兰科鲁兹发动机故障了解故障现象原因引言发动机相当于人体的心脏,在汽车中起到的作用是非常大的,其运行状态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整个汽车的安全和可靠性。
随着汽车发动机电控系统工作性能的不断完善,自动化程度的不断提高,使汽车故障发生的概率也越来越大,并且其诊断难度也在提高.本研究以本人在成都灵通西点雪佛兰4S店实习现状为背景,经过几个月来的实习对雪佛兰科鲁兹发动机常故障的探索和分析。
1 科鲁兹发动机系统常见故障的分析1.1科鲁兹发动机电控系统常见故障的检修科鲁兹发动机电控系统的常见故障有:发动机突然熄火、怠速偏高、易熄火故障诊断、发动机加油不畅、动力不足提速反应慢、点火不好点等故障。
1.1。
1 动力不好案例1:车型12款1.6L科鲁兹故障:发动机动力不好加油无力。
诊断:首先使用GDS诊断,观察后确认车辆无任何故障代码,读取发动机怠速运行的数据,也没发现任何异常。
路试车辆:从静止开始启动,发现在1、2、3档提速性能良好;而当在使用4、5档的时候,缓慢踩油门发现加速性能良好;而在4、5档猛踩油门的时候明显感觉发动机动力不好,像是发动机转速上不去一样.使用高速档:发现车速很难上到120Km/H以上。
汽修毕业论文汽车发动机冷却系统检测与维修研究汽车发动机冷却系统检测与维修研究摘要:汽车发动机冷却系统是确保发动机正常运行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对汽车发动机冷却系统的检测与维修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一套有效的检测与维修方法。
通过分析冷却系统的结构和原理,了解了冷却系统的工作原理以及常见的故障和维修方法。
并对冷却系统的检测方法进行了探讨,包括常见的冷却液检测、压力测试和温度检测等。
接着,本文还针对冷却系统的常见故障进行了详细解析,并提出了相应的维修方案。
最后,通过实验验证了本文提出的维修方法的有效性,并对未来的研究工作进行了展望。
1. 引言汽车发动机冷却系统是汽车发动机正常运行的重要组成部分。
冷却系统的功能是通过循环冷却液,从而将发动机产生的高温散热,确保发动机工作温度处于正常范围内,提高发动机的工作效率和使用寿命。
因此,对冷却系统的检测与维修具有重要意义。
2. 冷却系统的工作原理冷却系统主要由发动机水泵、散热器、水箱、风扇和各种管路组成。
冷却液通过发动机水泵循环流动,在经过散热器散热后再回到发动机,形成循环。
冷却系统通过吸热、传热和散热三个过程来完成对发动机的冷却工作。
3. 冷却系统的检测方法3.1 冷却液检测冷却液是冷却系统中起到冷却和防冻作用的介质,其质量和性能的检测十分重要。
常见的检测方法包括冷却液的颜色、透明度和pH值等指标的检测。
3.2 压力测试冷却系统的正常工作需要一定的压力来保证冷却液的循环。
通过压力测试可以检测系统是否存在漏水、渗漏等问题。
常用的压力测试方法包括手持压力表法和真空压力表法。
3.3 温度检测冷却系统的温度是直接反映发动机工作状态的指标之一。
通过温度检测可以及时发现冷却系统的故障和问题。
常用的温度检测方法包括测量发动机水温表和红外线测温仪。
4. 冷却系统常见故障与维修方案4.1 水泵故障水泵是冷却系统的关键组成部分,一旦发生故障会导致冷却系统无法正常工作。
常见的水泵故障包括漏水、轴承磨损和叶轮破损等。
汽车检测与维修论文
《汽车检测与维修》论文摘要
汽车检测与维修是现代社会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领域。
随着
汽车数量的增加和交通运输的发展,汽车的故障和损坏问
题也越来越严重。
因此,汽车检测与维修成为了一个关键
的任务,以确保汽车的安全和正常运行。
本文主要研究汽车检测与维修的重要性、流程和技术。
首先,文章介绍了汽车检测与维修的重要性。
根据统计数据,大部分交通事故都与汽车故障和损坏有关,所以及时发现
和解决汽车问题对于减少事故发生的可能性非常重要。
接下来,文章介绍了汽车检测与维修的流程。
汽车检测的
流程主要包括故障检测、故障诊断和故障修复三个步骤。
故障检测通过使用专业的设备和技术,对汽车进行全面的
检查,以确定存在的问题。
故障诊断则是在检测的基础上,
通过数据分析和经验判断来确定具体的故障原因。
最后,
根据诊断结果,对汽车进行维修和修复。
最后,文章探讨了汽车检测与维修的技术。
随着科技的发展,汽车的检测与维修也得到了很大的改进。
例如,智能
检测设备的出现大大提高了检测的准确性和效率。
另外,
汽车维修的技术也越来越先进,例如使用电脑控制系统来
实现维修和修复。
综上所述,汽车检测与维修是一个重要且研究的热点领域。
文章介绍了汽车检测与维修的重要性、流程和技术,希望
能为相关研究和实践提供参考。
摘要随着汽车工业的发展,汽车已经进入了百姓家庭,进入人们生活。
汽车生产量和保有量不断增长(略)造技术的不断进步,使汽车发动机的越来越复杂.2008年将在全国实施机动车污染物排放国Ⅲ标准(相当于欧Ⅲ)标准,并强制要求安装车载诊断系统(简称OBD)。
在现代化社会中,车(略)障诊断技术越来越受到重视,如果车用汽油机的某些部位出现故障而未能及时地发现和排除,其结果不仅会导致汽油机本身的损坏,甚至可能会造成车毁人亡的严重后果.近年来,我国汽车工业得到了迅速的发展,给人们生活带来了极大的方便,但是由于设备更复杂与数量更多给汽车维修人员带来了难题.因此研究车用汽油机的智能故障诊断技(略)义.而且汽车的安全运行问题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加强汽车的安全技术检测,成为有待研究解决的重(略)在这样的背景下,本文针对传统故障诊断专家系统获取知识的瓶颈,不具备自学习的功能,采用人工神经网络和模糊理论来研究电控汽油机的智(略)针对电控汽油机的的怠速或怠速控制阀故障、点火线圈故障、点火正时不对、火花塞故障、节气门故障、进气管漏气、空气滤清器故障、喷油器故障、燃油供给系统故障、冷却系统故障及润滑系统故障,设计了BP诊断网络...Abstract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he auto industr(omitted)oduction and keep growing volume, and automobile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continues t(omitted), so that the automobile engine become increasingly complex. the standards III of emissions of (omitted)cle will be implemented nationwide(equivalent to Euro III) , and mandating(omitted)llation of on-board diagnostic systems (OBD) in 2008. In modern society,it is payed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to the automotive gasoline(omitted)ult diagnosis technology...目录前言 (4)一.发动机的常见故障及排除1.1.电控发动机耗油过高故障的诊断与排除……………1.1.1分析故障原因…………………………………………………1.1.2故障排除方法…………………………………………………1.2.发动机水温过高或过低的故障诊断与排除…….. 1.2.1分析故障原因…………………………………………….1.2.2.故障排除方法………………………………………………….1.3.发动机无法启动或怠速不稳的故障诊断与排除……问题1:发动机无法启动或者是启动机不运转,以及发动机运转但不着火。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毕业设计(论文)说明书汽车检测与维修(独立本科段)市地:郑州市准考证号:姓名:指导教师:河南科技大学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办公室汽车安全装置的应用现状与分析摘要从18世纪汽车诞生以来,汽车对促进社会的进步,提高大众的物质和精神生活的水平都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但是随着世界汽车工业的不断发展,汽车保有量迅速的增加,随之而来的汽车安全事故,环境污染及能源的消耗,特别是汽车安全问题,已经越来越的严重,已经对社会和人身财产安全造成了严重的危害。
目前,全球道路安全形势十分的严峻,全世界每年因死于车祸的人数已经达到120万人,伤残5000万人,直接的经济损失已经达到5000多亿美元。
据预测,到2020年,道路交通死亡人数将达到234万人,道路交通死亡人数在人类死亡和致病原因中排名第三,加强道路安全管理和汽车自身的安全的研究,预防交通事故,是需要全社会共同关注和改善的重要课题。
虽然我国汽车工业水平与先进的国家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但是政府一直对汽车的安全,环保和节能给予了高度的重视,并制定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
而且汽车工业产业政策明确规定对汽车产品实行国际通行的形式认证制度,以推动汽车安全性的提高。
“九五汽车工业发展纲要”明确的提出了提高汽车安全性的目标和措施,包括采用ABS和安全气囊等。
然而因为我们国家的工业水平和科技技术水平还和国外发达国家有一定的差距。
因此学习外国经验,吸收消化引进的先进技术,创造性地开发我们自己的安全性、低污染、低耗能的产品是当务之急。
关键词:汽车安全,安全装置,安全技术,未来发展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THE APPLICATION OFAUTOMOTIVE SAFETY DEVICE WITH ANALYSISABSTRACTFrom 18 actual cars, cars since in promoting the progress of the society, improve the public the level of material and spiritual life has played a very important role. But as the world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auto industry, auto possession, along with the rapidly increased automotive safety accidents,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and energy consumption, especially automobile safety issues, has been more and more serious, already on social and personal property safety caused serious harm.At present, the global road safety situation is very serious around the world every year because of the number of died in a car accident has reached 1.2 million people and disable 50 million people, direct economic losses have reached 50 billion dollars. It is predicted that by 2020, road traffic deaths will reach 234 million, road traffic deaths in human death and causes of road safety ranked third, strengthen management and car own safety research, prevent traffic accidents, is the need to improve the whole society to care and an important issue.Although the national automobile industry compared with advanced countries, there is still a gap, but the government has been for the automobile safety,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nd energy saving gave a high degree of attention and enacted a series of laws and regulations. And automotive industry policy ofautomobile products shall be expressly prevailing international authentication system in the form of auto safety, the improved. "Ninth-five-year plan automobile industry development outline" clear are put forward to improve the car safety goals and measures, including adopt ABS and airbags, etc. However, because our country's industrial level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level and abroad developed countries at a distance. So learn foreign experience, absorbing the introduction of advanced technology, creatively develops our own security, low pollution and low consumption of products is a priority.KEY WORDS: auto safety, safety device, security technology, the future development目录前言 (1)第一章汽车安全系统 (2)§1.1 汽车被动安全系统 (2)§1.1.1 安全带 (2)§1.1.2 安全气囊(SRS) (2)§1.1.3 侧门防撞钢梁 (3)§1.2 主动安全系统 (3)§1.2.1 防锁死制动系统 (3)§1.2.2防碰撞预警系统 (4)§1.2.3 夜视辅助系统 (4)§1.2.4 主动防追尾系统 (5)§1.2.5电子制动力分配系统 (5)§1.2.6牵引力控制系统 (5)§1.2.7电子稳定装置 (5)§1.3 其他相关安全装置 (6)§1.3.1胎压监控 (6)§1.3.2倒车警告/倒车影像/车外摄像头 (6)§1.3.3芯片防盗系统 (7)§1.3.4自动感应大灯和/或夜视辅助系统 (7)第二章汽车安全系统发展历程 (8)§2.1 安全车身 (8)§2.2 安全带 (9)§2.3 安全气囊 (9)§2.4 ABS和ESP (9)第三章电子技术在汽车安全系统上的应用 (11)§3.1 概述 (11)§3.2 汽车电子一般技术 (12)§3.2.1 ABS(自动防抱死刹车系统,Anti-lock Braking System) (12)§3.2.2 电子制动力分配系统 (12)§3.2.3 牵引力控制(TCS) (12)§3.2.4电子刹车辅助(EBA) (13)§3.2.5 电子车身稳定控制(ESP) (13)§3.3 前向防撞系统 (14)§3.3.1 现状分析 (14)§3.3.2 原理 (15)§3.3.3 系统构成 (15)第四章汽车安全系统未来发展前景 (16)§4.1 正在研发的技术 (17)§4.2已经应用的技术 (18)§4.2.1 自适应巡航系统:主动帮你加减速 (18)§4.1.3 酒后驾驶闭锁装置:拒绝酒后驾驶 (18)参考文献 (20)致谢 (21)前言随着社会发展,安全不仅仅是防碰撞的代名词,财产安全也应算到中间一条,所以安全系统已经被融入到各个配置当中。
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毕业论文范文模板本文主要介绍汽车防抱死制动系统的定义、结构组成及工作原理分析,同时还介绍ABS系统的电子控制部分的组成和原理,轮速传感器,液压控制装置的组成和原理;并能进行控制电路的分析。
关键词:ABS系统、组成、原理、控制电路一、概述1906年ABS首次被授予专利,1936年XXX注册了一项防止机动车辆车轮抱死的“机械”专利。
所有的早期设计都有着同样的问题:因过于复杂而容易导致失败,并且它们运作太慢。
1947年世界上第一套ABS系统首次应用于B-47轰炸机上。
XXX在1964年开始研究这个项目,其ABS研究很快被XXX 全部接管。
两年内,首批ABS测试车辆已具有缩短制动距离的功能。
转弯时车辆转向性和稳定性也被保证,但当时应用的大约1000个模拟部件和安全开关,这意味着被称为ABS1系统的电子控制单元的可靠性和耐久性还不能够满足大规模生产的要求,需要改进。
XXX在电子发动机管理的发展过程中获得的技术,数字技术和集成电路(ICs)的到来使电子部件的数量降低到140个。
1968年ABS开始研究应用于汽车上。
1975年由于美国联邦机动车安全标准121款的通过,许多重型卡车和公共汽车装备了ABS,但由于制动系统的许多技术问题和卡车行业的反对,在1978年撤消了这一标准。
同年XXX作为世界上首家推出电子控制功能的ABS系统的公司,将这套ABS 2的系统开始安装作为选配配置,并装配在XXX-奔驰S级车上,然后很快又配备在了宝马7系列豪华轿车上。
在这一时期之后美国对ABS的进一步研究和设计工作减少了,可是欧洲和日本的制造厂家继续精心研制ABS。
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后,由于进口美国的汽车装备有ABS,美国汽车制造厂对美国汽车市场上的ABS显示出新的兴趣。
随着微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和人们对汽车行车安全的强烈要求,ABS装置在世界汽车行业进一步得到广泛应用。
1987年美国大约3%的汽车装备有非常可靠的ABS。
汽车检测与维修毕业论文题目: 典型轿车电控点火系的故障诊断与检修院系:安顺职业技术学院现代工程系专业年级: 14 级汽车检测与维修设计者:张禹学号: 2 9 号指导教师:**成绩:摘要现代汽车电子控制技术是汽车技术和电子技术的相结合,是现代工业发展与高新技术发展的产物,汽车电子化程度的高低从某种程度上反映了汽车水平的高低。
目前,电子技术的应用已经深入到汽车的所有系统,使汽车的技术性能、经济性和舒适性都有了很大提高。
汽油发动机工作时采用点燃式着火方式,因此,它必须设置一个独立的系统用于专门点燃汽缸内压缩终了的高温高压的可燃混合气——点火系统(ignition system)。
而电子点火系统的应用能更好的提高汽车的动力性、燃油经济性、降低废气排放,因而现在应用非常广泛。
本文介绍了发动机电子点火系统的结构、工作原理,系统分析了典型丰田汽车点火系统的常见故障,并结合实际分析了典型故障产生的原因,并介绍了具体的故障排除方法。
关键词:点火系统、故障分析、故障排除目录引言 (3)第一章:点火系的概述 (4)1.1 点火系的功能 (4)1.2 点火系的基本要求 (4)1.3 点火系的分类 (6)第二章:丰田轿车的点火系 (7)2.1丰田轿车传统点火系的组成和工作原理 (7)2.2丰田轿车电子点火系统组成和工作原理 (8)2.2.1丰田轿车电子点火系的优点 (8)2.2。
2丰田轿车电磁感应式点火系统 (9)2.2。
3 丰田轿车微机控制点火系统 (11)第三章:丰田轿车电子点火系主要部件的故障诊断 (15)3.1 丰田轿车普通电子点火系主要部件的故障诊断 (16)3.2丰田轿车微机控制点火系主要部件的故障诊断 (19)第四章:丰田轿车电子点火系常见故障的诊断与检修 (22)4.1 丰田轿车电子点火系的常见故障及原因 (22)4.2丰田皇冠3。
0轿车行驶中突然熄火的诊断与排除 (22)4.3 丰田5A—FE电控发动机不能起动的诊断与排除 (24)第五章:丰田轿车点火系的使用注意事项及维护 (26)结语 (28)致谢 (29)参考文献 (30)引言传统的点火系由机械触点控制点火时刻,点火时刻的调节采用机械式自动调节机构,这种方式结构简单、成本低,是一种较早、较普遍的点火系。
汽车检测与维修毕业论文随着车辆参数及行驶工况的变化,对悬架系统性能的要求是不同的:一方面,为提高悬架系统的行驶平顺性,希望悬架系统的刚度较小,而采用较软的悬架;另一方面,为了提高车辆的行驶安全性和方向的控制,则要求悬架系统的阻尼和刚度都比较大,需要采用较硬的悬架以减少车轮与车身件的相对行程,获得良好的路面附着于支撑。
可见,对于悬架系统的设计要求往往是相互矛盾的。
传统的被动式悬架系统的弹性元件的阻尼元件的刚度值和阻尼值是固定的,在汽车行驶过程中无法随着路面状况、载荷和车速等因素的变化而变化。
由于悬架系统参数不可改变,所以即使是最优化设计也只能对特定的激励做出最优的响应,一旦激励发生变化,悬架系统便不再为最优,这一问题限制了悬架系统性能的进一步提高。
目前,被动悬架系统的潜力已经接近极限,所以有必要设计一种不同于被动悬架系统的新型悬架系统,它可以随汽车行驶状况而自适应的改变其阻尼和刚度参数,具有优良的减震性和操纵稳定性。
近年来,由于计算机技术和各种新型控制方法的迅速发展,使人们对各种振动和噪音的控制水平不断提高,为从本质上改善汽车悬架系统性能提供了一条新途径。
随着控制理论、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测控技术、机械动力学等学科的快速发展,智能悬架系统应运而生,即基于电子控制的智能悬架系统--主动悬架系统得到了迅速发展并逐渐在轿车上应用。
特别是信息科学中对最优控制、自适应控制、模糊控制、人工神经网络等智能控制的研究,不仅在理论上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同时已开始应用于汽车悬架系统的振动控制,使悬架系统振动控制技术得以快速发展。
随着汽车结构和功能的不断改进和完善,研究汽车振动,设计新型悬架系统,将振动控制到最低水平是提高现代汽车质量的重要措施。
因此汽车悬架振动主动控制技术将成为未来汽车研究的一个主要方向。
正文试验系统主要由执行单元、作动总成、加载机架、动力单元、液压泵站、控制单元、计算机伺服系统组成,根据试件的结构形式以积木形式搭建试验系统奥迪A8轿车作为奥迪品牌的顶级车型,配备了新开发的自适应空气悬架(图1)。
汽车检测与维修论文汽车检测与维修第一篇摘要:汽车检测与维修是当前社会中一个重要的领域。
本文主要介绍了汽车检测的基本原理和维修的方法。
首先,通过介绍汽车检测的概念和意义,说明了汽车检测在保证行车安全和提高汽车性能方面的重要作用。
其次,介绍了汽车检测的基本步骤,包括外观检测、机械部件检测、电子电气检测等内容。
然后,对汽车维修的方法进行了介绍,包括故障码诊断、仪表板指示灯诊断、传感器检测等技术手段。
最后,通过一个具体案例,说明了汽车检测与维修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和挑战。
关键词:汽车检测;汽车维修;故障码诊断;仪表板指示灯;传感器检测1. 引言随着社会的发展,汽车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然而,由于长时间的使用以及不恰当的操作,汽车出现故障的概率也随之增加。
因此,汽车的检测与维修成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领域。
汽车检测可以帮助检测出汽车的故障和问题,而汽车维修则可以针对检测到的故障进行修复,保证汽车的正常运行。
本文将详细介绍汽车检测与维修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 汽车检测2.1 汽车检测的概念和意义汽车检测是指对汽车进行全面自动或半自动的检测,以获得汽车各个方面的信息和数据,帮助判断汽车是否存在故障或问题。
汽车检测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保证行车安全:通过对汽车的检测,可以及时发现汽车的故障或问题,以便及时进行维修,保证行车安全。
(2)提高汽车性能:汽车检测可以帮助发现汽车的性能问题,如燃油消耗过多、动力不足等,以便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优化,提高汽车的性能。
(3)延长汽车使用寿命:通过定期对汽车进行检测,可以及时发现并修复潜在的问题,延长汽车的使用寿命。
2.2 汽车检测的基本步骤汽车检测包括外观检测、机械部件检测、电子电气检测等几个方面。
具体步骤如下:(1)外观检测:检查汽车的车身和外观是否存在划痕、凹陷等问题,同时检查车灯、雨刮器等外部零部件的正常工作情况。
(2)机械部件检测:检测汽车的发动机、变速器、制动系统等机械部件的工作状况,包括检查噪音、振动、漏油等现象。
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毕业论文摘要淮安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奔驰轿车行驶电子稳定程序(ESP)控制系统的结构与维修学生姓名佘步奔学号 82094021 系部汽车工程系专业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班级820940指导教师厉超副教授顾问教师 XX XXXX二〇一一年九月I摘要摘要随着现代汽车技术的快速发展,人们在注重汽车的舒适性、可靠性、经济型的同时,对汽车的安全性更是提出了最高的要求。
事实证明ESP是汽车电子稳定程序可以有效的降低重大交通事故的发生率,从而挽救许许多多人的生命,为进一步加强汽车乘坐的安全性,全球道路专家一致认为ESP应该成为每一辆车的标准配置。
汽车电子稳定装置(Electronic Stability Program,简称ESP),是由奔驰汽车公司首先用在它的A级车上的。
ESP实际上是一种牵引力控制系统,与其他牵引力控制系统比较,ESP不但控制驱动轮,而且可控制从动轮。
如后轮驱动汽车常出现的转向过多的情况,此时后轮失控而甩尾,ESP便会刹慢外侧的前轮来稳定车子;在转向过少时,为了校正循迹方向,ESP则会刹慢内后轮,从而校正行驶方向。
本文介绍了汽车电子稳定系统ESP的工作原理、组成部件、功能及其维修方法。
并运用一系列的图片、数据对汽车电子稳定系统进行了研究。
针对奔驰轿车行驶电子稳定程序(ESP)控制系统的结构与维修问题进行分析,主要研究的是ESP的结构与组成、电子稳定系统(ESP)子系统的工作过程、电子稳定程序(ESP)的工作过程以及电子稳定系统(ESP)的维修。
通过对电子稳定系统的研究,总结出此系统大大提高了汽车的稳定性能,从而提高了汽车的行驶安全性。
关键词:电子稳定程序,行驶稳定性,过度转向,转向不足,故障诊断II目录目录摘要...................................................................... . (II)目录 ..................................................................... . (III)第一章绪论 ..................................................................... ........................................... 1 1.1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 ...................... 1 1.2ESP使用状况分析 ..................................................................... ..................... 2 1.3研究方案 ..................................................................... ...................................... 2 第二章ESP系统的结构与组成 ..................................................................... ........... 3 2.1电子控制单元(ECU)................................................................... ................. 4 2.2液压调节器总成 ..................................................................... .......................... 7 2.3前轮速度传感器 ..................................................................... .......................... 8 2.4后轮速度传感器 ..................................................................... .......................... 8 2.5 ESP 开关...................................................................... ..................................... 9 2.6方向盘转角传感器 ..................................................................... ...................... 9 第三章电子稳定系统(ESP)子系统的工作过程 ............................................. 13 3.1防抱死制动系统(ABS)的工作过程 (13)3.1.1常规制动 ..................................................................... .. (13)3.1.2 ABS的工作时刻 ..................................................................... ................. 14 3.2电子制动力分配(EBD)工作过程 .............................................................. 18 3.3牵引力控制系统(TCS)工作过程 ............................................................... 18 第四章电子稳定程序(ESP)工作过程 (21)4.1克服转向不足的操作 ..................................................................... ................ 21 4.2克服转向过度的操作 ..................................................................... ................ 23 第五章电子稳定系统(ESP)的维修 (26)5.1自诊断 ..................................................................... ....................................... 26 5.2制动器排气程序 ..................................................................... ........................ 26 5.3方向盘转角传感器的校准 ..................................................................... ......... 27 5.4电子控制单元和液压总成的维修 (27)5.5轮速传感器的检查 ..................................................................... .................... 28 5.6 ESP开关的检查 ..................................................................... ........................ 28 第六章电子稳定程序(ESP)典型故障案例 ..................................................... 29 总结与展望 ..................................................................... ......................................... 32 致谢...................................................................... ................................................ 33 参考文献 ..................................................................... (34)III绪论第一章绪论1.1选题的目的和意义ESP是汽车电子稳定程序 (Electronic Stability Program)的简写,由德国博世公司(BOSCH)和梅赛德斯-奔驰(MERCEDES—BENZ)公司联合研制。
汽车防盗系统的故障检测与维修毕业论文汽车防盗系统的故障检测与维修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研究领域。
随着汽车的普及和使用量的增加,汽车防盗系统所面临的问题也越发严重。
本论文旨在通过调查、分析和实验,探讨汽车防盗系统故障检测与维修的方法和技术。
论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 汽车防盗系统的概述:介绍汽车防盗系统的原理和组成部分,包括车门锁、车载防盗器、无线遥控器等等。
还应该介绍目前市场上常见的汽车防盗系统的种类和功能。
2. 汽车防盗系统故障的类型和原因:详细分析汽车防盗系统可能出现的故障类型和原因,包括电子元件故障、电路连接问题、信号干扰等。
并对各种故障的危害程度进行评估。
3. 汽车防盗系统故障的检测方法:介绍当前常用的汽车防盗系统故障检测方法和工具,包括仪器设备、软件程序等等。
还应该探讨这些方法的优缺点,提出改进和优化的方向。
4. 汽车防盗系统故障的维修方法:通过实验和研究,总结和归纳常见的汽车防盗系统故障维修方法,包括更换元件、修复电路、调整参数等等。
还应该介绍相关工具和技术的使用。
5. 汽车防盗系统故障维修案例分析:选取几个实际案例,结合实验结果和理论知识,对汽车防盗系统故障的维修过程进行详细分析和总结,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和建议。
6. 汽车防盗系统故障预防与维护:根据前期的调查和分析,结合理论研究的结果,提出汽车防盗系统故障预防和维护的措施和建议,包括定期检查、维护保养、使用注意事项等等。
最后,本论文应该对目前的汽车防盗系统故障检测与维修方法进行评价和总结,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和发展趋势进行展望。
本论文旨在对汽车防盗系统的故障检测与维修进行深入的研究与分析,为汽车行业的技术提升和发展提供理论和实践指导。
毕业(设计)论文系(部)汽车工程系专业汽车检测与维修班级2009级汽车检测四班指导教师姓名学号目录第一章:汽车发动机的组成零部件维护 * * * * * * * * * * * * *7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8*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9*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1*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2*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3*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4*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6第二章:汽车发动机常见的故障原因* * * * * * * * * * * * * *16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7* * * * * * * * * * * * * * * * * * * *17*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7*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7*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7* * * * * * * * * * * * * ** * * * * * * * * * *17、结垢*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8* * * * * * * * * * * * * * * * * * * * * * * *18第三章:定期保养* * * * * * * * * * * * * * * * * * * * * * * *18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8* * * * * * * * * * * * * * * * * * * * * *19* * * * * * * * * * * * * * * * * * * * * * * *19* * * * * * * * * * * * ** * * * * * * *19*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0* * * * * * * * * * * * * * * * * * * * * * * *20第四章:特殊保养* * * * * * * * * * * * * * * * * * * * * * * *20第一章:汽车发动机的组成零部件维护汽油机由两大机构和五大系统组成,即由曲柄连杆机构,配气机构、燃料供给系、润滑系、冷却系、点火系和起动系组成;柴油机是压燃的,不需要点火系。
汽修毕业论文目录一、内容简述 (2)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2)1.2 研究目的与内容 (4)1.3 论文结构安排 (5)二、相关理论与技术基础 (6)2.1 汽车维修理论 (7)2.2 汽车构造与原理 (8)2.3 汽车维修技术发展现状 (10)三、汽车故障诊断与维修方法 (11)3.1 常见汽车故障类型及原因分析 (13)3.2 故障诊断技术 (16)3.3 维修工艺与操作方法 (18)四、汽车维修行业现状与发展趋势 (19)4.1 行业概况与特点 (20)4.2 技术革新与智能化发展 (21)4.3 未来发展趋势预测 (23)五、汽车维修案例分析 (24)5.1 具体案例介绍 (25)5.2 故障诊断过程与结果 (26)5.3 维修方案制定与实施效果评估 (27)六、汽车维修技术创新与实践 (29)6.1 新型维修技术的应用 (30)6.2 维修工艺优化与成本控制 (32)6.3 实践经验总结与启示 (33)七、结论与展望 (35)7.1 研究成果总结 (36)7.2 存在问题与不足分析 (37)7.3 对未来研究的建议与展望 (38)一、内容简述本论文旨在探讨现代汽车维修行业的发展趋势、技术革新以及智能化在汽车维修中的应用。
通过对国内外汽车维修市场的深入调研,结合当前流行的维修技术和未来预测,本文将全面分析汽车维修行业的现状与挑战。
论文将概述汽车维修行业的发展历程,从传统的机械修理到现代的电子系统维护,阐述这一变迁对行业带来的深刻影响。
重点关注近年来新兴的汽车诊断设备、高精度检测仪器以及新型维修技术的应用,如举升机、四轮定位仪等,这些技术不仅提高了维修效率,还提升了维修质量。
论文还将探讨智能化技术在汽车维修中的具体应用,包括大数据分析、物联网、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如何助力汽车维修行业实现更高效、精准的服务。
针对新能源汽车的维修需求,本文也将进行分析,探讨其与传统燃油车的差异及相应的维修策略。
江西理工大学南昌校区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机电工程系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09 级(2112届)汽车班学生胡才宝题目:汽车启动系统电路故障分析本课题来源及研究现状:1、自选2、伴随着科技的发展,汽车上的电器设备越来越多,也越来越复杂,现代汽车发动机在进入正常运转之前必须借助外力来启动。
所以启动系统是发动机正常工作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启动系统的正常工作能保证发动机正常工作使其具有较长的使用寿命。
启动系统的基本组成有:蓄电池,点火开关、启动继电器、启动机等,启动系统的基本功用有:通过启动机将蓄电池的电能转换成机械能,启动发动机运转。
启动系统的工作原理有:,以使电磁开关通电工作。
汽油发动机的启动开关与点火开关组合在一起。
(常开型)控制启动机电磁开关电路的通断,启动开关只是控制启动继电器线圈电路,从而保护了启动开关,有单联型(保护启动开关)和复合型(既保护启动开关又保护启动机)。
启动电路是控制起动机运行不可缺少的部分。
各种电路检测设备相继出现,电路故障很复杂,单单靠经验是不能完全解决问题的。
要通过使用检测仪器对车辆进行电路检测,懂得电路图基本的分析,这样才能够方便、快捷地找出车辆故障,避免盲目地拆装。
在检修时一定要了解车辆的构造,因为车辆的整体是相互联系的。
课题研究目标、内容、方法和手段;1.研究目标:本课题是讲解汽车启动系统电路故障分析与故障诊断排除。
2.研究内容:阐述汽车启动系统组成,日常使用的基本维护,启动系统电路故障与故障的分析,通过实例的讲解来深入研究汽车启动系统的电路故障诊断。
总结出启动系统电路的典型故障与诊断排除等知识。
3.研究方法和手段:根据所学的专业知识和维修单位的实践,借助大量相关电路故障诊断的书籍,期刊,对启动系统电路故障进行探讨。
通过直观法:直观诊断通过人的感觉器官对汽车进行故障诊断。
电路分析法:电路分析法既以故障车的电路原理图为基础,在电路上进行故障分析和判断,推断出可能的故障原因和故障部位的方法。
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 毕 业 设 计
题目: 发动机故障分析与排除 系部: 专业: 汽车检测与维修 指导教师: 班级: 姓名: 乔磊 毕业设计指导教师评语: 指导教师(签字): 年 月 日
毕业答辩委员会评定意见:
评定成绩:
答辩委员会主任(签字): 年 月 日 成 人 高 等 教 育 毕业设计(论文)立题论证任务书 班级 级 专业 汽车检测与维修 层次 高起专 指导教师 职称 单位
题目 发动机故障分析与排除 学生姓名 立题内容简介: 本论文主要围我国汽车故障也为我们带来了许多麻烦。当汽车出现故障时,我们要先根据现象将故障归纳到某一系或机构中。然后再从中找到具体的故障部位。最后进行修复或更换,将故障排除。
设计(论文)具体要求: 1.组成:毕业论文由封面、首页、摘要、目录、正文、参考文献及致谢组成。 2.字数:不少于5000字 3.题目一般不超过25个字,摘要字数不超过300字,正文主要层次标题(三级),参考文献、致谢;正文是毕业设计(论文)的核心部分,占主要篇幅。 4.格式要求:格式基本要求见成人高等教育学生毕业设计(论文)规范化要求。
设计(论文)字数 字5748 设计图纸 A4 14 张 主要参考资料: 【1】祖国海 张小云 汽车修理工(中级)【M】 北京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5.1 【2】张子波 汽车修理工(高级)【M】北京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5.9 【3】焦福全 工程机械发动机【J】工程机械与配件网 2007年第5期 【4】徐海请 农业装备与车辆工程【J】 浙江 农业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9.8 【5】蔡小全 农机使用与维修【J】 河北文化信息共享资源中心 2004.6
阶段任务分配: 第一阶段:2015.2.20-2015.2.25指导教师面授辅导学生拟定论文题目 第二阶段:2015.2.25-2015.3.10学生调研、指导学生制定论文大纲 第三阶段:2015.3.10-2015.3.25指导学生修订论文大纲 第四阶段:2015.3.25-2015.5.5论文起草、修改、反馈、修改多次直至达到要求。 函授站审核意见:
年 月 日 1
摘 要 随着汽车越来越多的走入寻常百姓家中,为我们出行带来了方便,与此同时汽车故障也为我们带来了许多麻烦。当汽车出现故障时,我们要先根据现象将故障归纳到某一系或机构中。然后再从中找到具体的故障部位。最后进行修复或更换,将故障排除。因此发动机故障分析与排除的关键是要弄清故障现象,故障原因和排除方法及汽车的构成。汽车分为配气机构和曲抦连杆两大机构,燃料供给系,润滑系,起动系,冷却系,点火系五大系统。
关键词:发动机,故障现象,故障原因,排除方法 2
目录 摘 要 ......................................................... 1 1燃料供给系统的故障分析与方法 ................................. 3 1.1 气化油不来油故障诊断 ...................................... 3 1.2混合气体过浓的诊断与排除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3混合气体过稀的诊断与排除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4汽油机怠速熄火的诊断与排除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润滑系故障分析与排除方法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1 机油压力过高故障分析和排除方法 ............................ 5 2.2机油压力过低故障分析和排除方法 ............................. 5 3 起动系故障分析与排除方法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1 起动机不转 ................................................ 6 3.2 起动机运转无力 ............................................ 7 3.3 起动机空转 ................................................ 7 4 冷却系统故障分析与排除方法 .................................. 8 4.1 发动机水温过高故障分析与排除 .............................. 8 4.2 发动机水温过低故障分析与排除 .............................. 8 4.3 发动机冷却系统泄露故障分析与方法 .......................... 9 5 结论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参考文献 致谢 3
发动机故障分析与排除 1燃料供给系统的故障分析与排除方法 1.1化油器不来油故障诊断 1.1.1故障现象 在确定电路无故障后,启动起动机。起动机开关接通后,发动机转动,但不启动或启动数秒后又熄火,并伴有化油器回火现象。往化油器加入少量汽油后能启动但随后熄火。无烟排出或排出时间极短。 1.1.2故障原因 邮箱存油不足、油箱盖气阀堵塞、邮箱开关未打开、邮箱内吸油管焊接处断裂、油管接头松动、邮箱吸油管堵塞、汽车滤清器沉淀杯漏气、汽油滤清器滤芯堵塞 、汽油滤清器中心螺栓沉淀漏气、 汽油泵偏心轮和外摇臂接触处严重磨损、汽油泵油杯衬垫漏气、汽油泵内外摇臂接合处和内摇臂与膜片接杆结合处严重磨损 、汽油泵油杯进油口滤网堵塞、汽油泵膜片破裂、汽油泵进出油阀不密封、化油器阻风门不能关闭、化油器进油滤网处堵塞、 化油器带速螺钉调整不当 1.1.3诊断与排除方法 检查化油器浮子室内是否有油,若有面正常,则故障在内油路,若无油或油面过低,则故障在外油路;检查外油路故障先确认燃油箱已打开,燃油箱有油。再将化油器进油管接头摘下。用汽油泵手拉杆泵油,若不出油表明燃油箱内油已尽,燃油箱至油泵有堵组漏气外,汽油泵工作不良;检查外油路是否堵阻或漏气,用打气筒打气是,油道应畅通;堵住出气端打气时,各密封处不应有漏气现象;响燃油箱内打气时应能听到吹泡声;以上检查无故障,仍泵不出油,表明故障在汽油泵。若转动曲轴时,油泵不出油,手拉杆泵时出油,则为汽油泵拉杆磨损过量或离偏心轮过远。应更换汽油泵;转动曲轴,化油器进油管出油正常,而浮子室内油平面过低或无油,应进而检查化油器进油滤网是否堵阻,三角针阀是否卡死;检查内油路故障。转动节气门操纵臂,查看加速喷口是否喷油。不喷油表明加速装置工作不良,此故障易使发动机冷车难以启动;若喷油,发动机仍有不来油或来油不畅现象。 1.2混合气过浓的诊断与排除 1.2.1故障现象 4
化油器节气门轴或衬垫等处有油渗出,发动机不易启动、排气管冒黑烟,有时伴有放炮现象、发动机动力下降,温度升高油耗增大、拆下火花塞,可见其电极有潮湿的汽油和大量积碳、发动机怠速不稳,消声器发出无节奏的“噗·噗”声。 1.2.2故障原因 (1)阻风门没有打开,或空气滤清器滤网堵塞。 (2)浮子室油面调整不当或三角针阀密封不严,致使油平面过高。 (3)浮子破裂。 (4)空气制动量孔堵塞或省油器失败。 (5)化油器主量孔配剂针旋出过多。 1.2.3排除方法 检查化油器浮子室油面是否过高;油平面正常,再检查阻风门是否打开,空气滤清器是否进气不畅;油平面过高,应调整油平面,油平面不能调至正常高度时,应检查三角针阀是否密封,浮子是否破裂;以上检查均正常,仍过浓时,应检查化油器主量孔是否过大,省油器是否工作不良,空气量孔是否堵塞。 1.3混合气过稀的诊断与排除 1.3.11故障现象 发动机不易起动、发动机动力下降,但适当关闭阻风门后,动力有所好转、发动机转速不易提高,急加速时化油器有回火现象。排气管有时“放炮”,且易熄火、怠速不稳,容易熄火。 1.3.2故障原因 (1)油平面过低 (2)外油路供油不足 (3)化油器主量孔,主油道孔堵塞或主量孔配针旋入过多。 (4)化油器底座或进气歧管密封不严,节气门轴松旷漏气。 1.3.3排除方法 检查化油器平面是否过低,如过低调至正常;油平面正常,将组风门适当关闭后,情况有所好转,应检查进气歧管衬垫,化油器底座节气门轴等处是否漏气;检查化油器主量孔是否堵塞不畅;化油器有主量孔配剂针,应检查是否旋入过多;油平面调至正常,发动机经中高速运行一段时间后,若油平面又过低,则为化油器进油滤网堵塞或外油路来油不畅,按来油不畅故障诊断的要求检查。 5
1.4汽油机怠速熄火的诊断与排除 1.4.1故障现象 发动机起动后,松抬加速踏板就熄火、怠速运转不稳,容易熄火、汽车停驶时,发动机怠速良好,但行驶时,变速器操纵杆移至空挡就熄火。 1.4.2故障原因 (1)化油器怠速调整螺钉调节不当。 (2)化油器节气门轴松旷漏气或化油器衬垫漏气。 (3)化油器怠速量孔,怠速油道或怠速喷口堵阻。 (4)化油器怠速空气量孔堵阻。 (5)浮子室油平面过低。 (6)真空省油器的真空泵塞漏气。 (7)正空增压器的真空管道漏气或曲轴箱通风管,单向阀卡滞漏气。 (8)进气门拉杆与导管间隙过大漏气。 1.4.3排除方法 检查油平面、调整怠速、如果仍无怠速,则可检查怠速量孔,怠速油道和怠速空气量孔是否堵塞、未堵阻,则应检查进气歧管的一些辅助装置,化油器节气门下方是否漏气,从而影响进气歧管真空度。
2润滑系故障分析与排除方法 2.1机油压力过高故障分析与排除方法 2.1.1故障现象 怠速运转时,转速不均匀,发动机抖动、机油表指示196kpa以上,起动后增至490kpa以上、发动机在运转中,机油压力表示数突然增高、有时机油压力表指示数突然增高后又突然下降将过低。 2.1.2故障原因 (1)机油粘度过大 (2)限压阀调整不当 (3)发动机曲轴轴承或连杆轴承间隙过小 (4)主油道堵塞 (5)机油滤清器堵塞且旁通阀开启困难 (6)机油压力表失准或传感器失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