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褥感染临床治疗分析
- 格式:doc
- 大小:30.50 KB
- 文档页数:6
内蒙古中医药干燥及粗糙食物,同时应指导患者家属掌握正确的喂食方法。
2.2术后护理2.2.1生命体征监测:术后病人返回病房持续心电监护24~48小时,持续低流量吸氧,每30分钟测血压、心率、呼吸及血氧饱和度1次,观察呼吸频率、节律、深度及呼吸音调有无异常、有无憋气、口唇发绀、呼吸困难和血氧饱和度下降等症状。
重视患者主诉,记录尿量,观察有无血容量不足早期征象,如面色改变、烦躁、头晕等。
2.2.2呼吸道护理:床边备气管切开包、吸引器,患者头颈部予颈固定,颈两侧放置沙袋,保持颈部于中立位。
指导深呼吸有效咳嗽运动,定期叩背使痰液松动,多饮水,充分湿化呼吸道以利痰液排出。
咳痰能力差者,必要时予以吸痰,吸痰前向患者讲明吸痰的目的及重要性以取得配合,吸痰要严格无菌操作,动作要轻柔、稳、快,同时观察患者意识、面色、呼吸变化。
2.2.3伤口护理:术后严密观察切口出血情况,若出血较多应通知医生及时更换。
严密观察伤口引流情况,观察引流液的性质、色、量,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处理。
观察颈部有无肿胀,经常询问患者有无憋气、呼吸困难、声音嘶哑等症状,一旦有状况发生应立即拆开劲部缝线清除血肿,必要时行气管切开,观察四肢感觉及运动情况。
2.2.4卧位护理:术后需平卧于气垫床上,尽可能让患者保持舒适,术后尽量不要搬动患者头颈部,变换体位时,应先将颈部用颈围固定,撤去颈部两侧沙袋,将枕垫好(枕高应为肩的宽度),双手交叉抱于胸前,双下肢弯曲,护理人员一手托患者头颈部,一手托腰,协助其轴线翻身,选择厚度适当的枕头垫在腰背部。
术后第1天可摇高床头30~40°,3天后可在医护人员扶持指导下,按床上90°→床边站→病室内走的顺序下床活动。
2.2.5加强基础护理2.2.5.1饮食从禁食、流质、半流质逐步过渡到普食。
宜进食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易消化食物;术后48小时内(除禁食期外)可适当进食冷饮,以减少咽喉部的水肿与渗血。
产褥感染的病因分析及护理体会【摘要】目的对产褥感染患者的易感因素进行分析并对其护理措施进行总结。
方法对我院自2004年1月至2013年3月发生的26例产褥感染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总结。
结果26例患者均治愈出院,3月内回访无并发症发生。
结论经过合理、科学、细心的护理和患者的配合,可以有效的提升治疗效果,促进患者康复。
【关键词】产褥感染;分析;护理体会产褥感染又称产褥热,是外界感染性细菌在产褥期侵入产妇生殖系统导致的急性感染性疾病。
一般来说,产褥感染与子痫、妊娠合并心脏病、产后出血位产妇死亡的四大疾病,发生后如不及时处理,极易并发全是脓毒血症,引起感染性休克而造成更严重后果。
现将我科近年来对本病的认识及采取的护理措施归纳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通过调阅病例对我院自2004年1月至2013年3月发生的26例产褥感染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总结。
共计产褥感染26例,其中年龄最大36岁,最小21岁,平均27岁,初产妇为21例。
2 产褥感染病因分析一般认为接生方式是产褥感染发生的重要因素,顺产的发生率低于剖宫产,26例患者有12例为剖宫产术后发生,占总人数的46.1%。
接生用器械物品消毒灭菌是否严格,与产褥感染的发生有密切联系,如果消毒灭菌不彻底,极易将感染菌带入患者子宫及生殖系统内[1]。
当产妇宫缩乏力或其他原因导致产程延长时,产妇易抵抗力下降,产褥感染发生率提高,本组病人中月8例患者为产程延长后发生,占总人数的30.1%。
另外,接生人员无菌观念不强,接产室环境卫生差以及手术器械的使用,都能增加感染机会,造成产褥感染。
3 感染后的护理体会3.1 基础护理。
密切监护体温、血压、脉搏以及呼吸的情况,条件允许时应使用心电监护仪。
本组病人中24人出现39℃以上的高温,应在药物降温基础上,配合使用酒精擦敷,冰袋等物理降温措施,嘱患者多饮水,监护血压及早发现高热脱水。
衣物应清洁干燥,穿戴舒适衣物。
3.2 引流管护理。
应记录出入量,观察尿量、色泽,以及各种引流管是否通畅,引流物的色、量、气味,发现异常及时告知医生处理。
产褥感染教学设计引言产褥感染是指在产后特定期间内,女性生殖道和周围组织受到细菌或其他微生物感染的病情。
它是产后感染的一种常见类型,对产妇和新生儿的健康都有潜在的危害。
因此,在产后护理中,防止和控制产褥感染变得尤为重要。
本文旨在设计一种有效的教学模块,帮助医护人员全面了解产褥感染的预防和管理。
1. 教学目标- 介绍产褥感染的定义和相关术语;- 理解产褥期内产褥感染的发生原因;- 掌握预防产褥感染的重要措施;- 认识产褥感染的临床表现和诊断方法;- 了解产褥感染的处理和管理。
2. 教学内容2.1 产褥感染的定义和相关术语在本节中,教师将解释产褥感染的概念,包括其定义和相关术语,如产褥期、感染等。
还会对产褥感染与分娩方式、产妇个人卫生和环境卫生等相关因素进行讨论。
2.2 产褥感染的发生原因本节将重点介绍产褥感染发生的原因,包括感染源、传染途径和易感因素。
通过详细解释这些因素,教师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产褥感染的发生机制。
2.3 预防产褥感染的重要措施在这一部分,教师将介绍预防产褥感染的重要措施。
这包括产妇个人卫生的重要性、使用无菌物品以及适当的环境清洁和消毒等。
通过实例和案例分析,学生将学会如何在日常实践中采取正确的预防措施。
2.4 产褥感染的临床表现和诊断方法在本节中,教师将详细介绍产褥感染的临床表现和诊断方法。
学生将了解产褥感染在不同病情下的常见症状和体征,并学习如何通过染色涂片、培养和其他实验室检查方法进行准确的诊断。
2.5 产褥感染的处理和管理最后,教师将介绍产褥感染的处理和管理。
这包括适当选择抗生素治疗、控制病情发展、预防并发症等。
教师还将重点讨论产褥感染对新生儿的影响,并提供相应的处理措施。
3. 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如讲座、讨论、案例分析和模拟实践等。
通过积极的互动和合作学习,学生将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有关产褥感染的知识和技能。
4. 教学评估为了确保学生对产褥感染的学习成果,教师应设计相应的评估工具。
产褥感染临床治疗分析
【摘要】 产褥感染是妇产科常见并发症,是指分娩或产褥期生
殖道受病原体的侵袭,而引起的局部或全身感染。近年来,随着医
疗技术的发展,孕产期保健水平的提升,产褥感染发病率有所降低,
但仍是引起孕产妇死亡的四大原因之一。
【关键词】 产褥感染;病因;治疗
产褥期对产妇和新生儿都是十分重要的一个时期,此阶段产妇将
分娩时所消耗的大量的精力和体力逐渐恢复,身体各系统各器官所
受到的影响也将逐渐减弱,使产妇不断适应产后的体质恢复,同时
还要促使产妇适应哺乳。所以,在这个阶段,若稍有不适,很容易
影响产妇和新生儿的顺利复原,但也相应地隐藏着不同的症结所
在,对于他们的生命安全甚至产生威胁的可能性。1 病 因
1.1 受染的渠道
1.1.1 本体性的传染 从女性生理年龄上说,她们在生殖期间的
生殖系统内(主要是阴道),均有不同程度的感染,包括需氧菌、
厌氧菌、真菌、支原体、衣原体等细菌。当然,这些细菌绝大多数
并无严重的危害性;而在临盆之后,则会相应地产生极大的病变可
能性,造成不同程度的感染。
1.1.2 外在因素的感染影响 即并不是自身内在的病变因素,而
是受到了外界的干扰,因而也对相应的生殖系统器官造成了不同程
度的感染影响。
1.2 诱发因子分析
1.2.1 常规性因子 慢性疾病、贫血、高血压、营养不良等因素
使得产妇的抵抗力较低而引发感染。相关研究显示,阴道内的细菌
性疾病、支原体感染等是诱发的主要因子,临近预产期的性交也将
增加感染的机率。
1.2.2 与分娩有关的因素 ①胎膜早破及临产后产程的拓展加大
了受染的概率。②羊膜腔部位的受染与胎膜早破抑或是滞产等原因
密切相关。同时,对生殖期间的女性肛诊或阴道器官多次的体检也
同样会造成羊膜腔感染的可能性。③在经由宫颈器官将胎儿监护设
备置入之际,存在菌体潜入的可能性。④产前出血、分娩周期过长
以及胎盘胎膜存留等也是主要的原因之一。
1.2.3 与手术有关的因素
1.2.3.1 剖宫产 该方法造成相关器官的感染几率是通常情况下
的20倍上下。同时,准备分娩要低于已经临产的感染率,胎膜早
破及临产后产程的延长也将明显增加感染率。
1.2.3.2 助产手术及产道损伤 一些助产的手术也由于器械本身
上存在的病菌而引起生殖女性相应器官的受染率,而产道损伤更是
重要的情况。
1.2.3.3 产后出血 产后出血过多造成妇女本身体质的虚弱,且
各种阴道操作如阴道检查、宫腔检查等均大大加大了受染率的可能
性。
1.3 病原体 ①消化链球菌以及消化球菌是主要的类型。②脆弱
类杆菌也是最能够导致异变的细菌类之一。前二者均为厌氧性链球
菌。③a、b族与d族链球菌是主要的几种需氧性链球菌,而a族β
-溶血性链球菌能够引起患者较为严重的病情,主要有多元类型的
毒素以及溶组织酶,感染性比较严重。④大肠埃希菌、变形杆菌是
几类较为明显的大肠埃希菌。⑤葡萄球菌属主要包括金黄色葡萄球
菌以及表皮葡萄球菌是葡萄球菌属的几个类型。⑥其他类型。2 临
盆症状
2.1 会阴、阴道、宫颈、剖宫产后腹部伤口感染 会阴破伤处极
易患上细菌的感染,进而造成会阴部的一系列不适感,且器官也会
出现红肿、崩裂、脓性分泌等不良现象。而如若阴道处受染之后,
也会出现流血、肿涨、血块等现象,严重者还会出现组织器官瘫痪
的严重现象。宫颈处的崩裂则会相继地出现盆腔结缔组织炎症以及
菌血症。
2.2 子宫内膜炎、子宫肌炎 在胎盘脱落之后,病菌则会趁机经
由表面侵袭并伸及子宫脱膜层,引发急性子宫内膜炎,多至临近的
表浅肌层。患者多见燥热,恶露量膨胀扩张、混杂、异臭味、疼痛,
子宫出现问题等,更为糟糕的情况是出现菌血症的现象。
2.3 盆腔结缔组织炎 宫颈、子宫等器官出现了裂口上的细菌感
染,同时,再经由淋巴或宫颈等器官的过程之后,崩裂处则会出现
细菌受染以及进一步拓展的现象;在此基础上,盆腔血栓性静脉炎
也会相继地出现,同时,破坏了静脉壁组织,病毒、细菌趁机侵袭。
2.4 输卵管炎 盆腔结缔组织炎以及腹膜炎导致输软管周围炎,
亦可源于软巢、大网膜、肠襻等组织为块状,并造成了相应器官闭
紧的状态。科学研究发现,在这个过程中,子宫的两边均出现了涨
痛之不适感。
2.5 腹膜炎 最早先是出现子宫的炎症,继而出现子宫浆膜的不
良现象,再造成盆腔腹膜炎等恶性循环不良现象。此外,盆腔结缔
组织炎症以及血栓性静脉炎症也是经常出现的现象。同时,在这个
过程中,经常伴随高烧、寒颤、腹部不适等多样的病情。
2.6 血栓性静脉炎及脓毒血症 该病情主要是由厌氧菌感染所造
成,能够相继地对子宫壁胎盘附着面以及四周的结缔组织等器官部
位造成不良的反映。多在产后1-2周左右继子宫内膜炎,发生冷颤、
高温高烧等异常现象,且在相继的时间内出现病症的周期性现象。
2.7 感染性休克综合征 发烧、头疼、皮疹、恶心、肿涨等不良
现象是该病情的经常性表现。严重者还会导致肾肝功能性衰竭、循
环功能障碍等不良现象。即使在康复阶段,在爆发出皮疹的器官部
位也会造成大面积脱皮现象。3 治 疗
3.1 通常治疗 临盆女性需要以半卧位的方式来对待,以积极地
将恶露及时性地排泄出去,同时,也应注意及时性地消除盆腔内炎
症的不良现象。食物以容易消化吸收、营养价值高以及维生素高等
比较适合这一类产妇,严重者需要积极地运用输血的方式。
3.2 抗菌药物治疗 依照有效细菌的培育方式以及药敏反应来突
出药物本身的有效性。青霉素抑或是氨苄西林联合氨基糖甙类药物
是最为常见的选择。
3.3 血栓性静脉炎的治疗 采用肝素50mg稀释于5%葡萄糖溶液静
脉滴注治疗。
3.4 清理干净存于宫腔内的废物 注意及时而又全面地清除宫腔
内的无用藏容物。
3.5 盆腔脓肿的治疗 依照盆腔脓肿的器官进行相关的手术而展
开引流等方式。4 预 防
4.1 突出预防的中心地位 治疗毕竟是后事,预防感染才是关键。
强化产妇的健康意识,注意营养均衡,积极改善贫血现象,加强孕
期保健,2个月内不能够出现盆浴以及性生活的不良生活习惯。
4.2 强化无菌的理念 遵照无菌流程展开步骤,能够对于减少产
褥感染有重要作用。
4.3 注意剖宫产过程中的预防性因素 注意:在手术前2h以及到
手术后的12小时可以适当地用相应的药物进行治疗,能够达到抑
制细菌感染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徐婵娟.产褥感染的护理[j].中华临床医学研究杂志,
2008,14(11):1606-1607.
[2] 邱玉华.产褥感染的中西医结合护理[j].河北中医,2001,
23(11):163-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