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间激光通信组网光学原理研究_姜会林
- 格式:pdf
- 大小:713.72 KB
- 文档页数:5
空间激光通信及其关键技术简介空间激光通信是一种使用激光光束进行通信的技术,它可以实现高速、高带宽的数据传输,成为了现代通信领域的重要研究方向。
本文将详细探讨空间激光通信的相关概念、原理以及关键技术。
概念及原理空间激光通信的定义空间激光通信是利用激光光束进行数据传输的一种通信方式。
传统的无线通信主要通过无线电波进行信号传输,而空间激光通信则利用激光的高频、高方向性和大带宽特点,可以实现更高的数据传输速率和容量。
空间激光通信的基本原理空间激光通信系统由发射端和接收端组成。
发射端通过激光器产生激光光束,并通过光学设备将光束聚焦成窄束。
接收端通过光学设备接收光束,并通过光电转换器将光信号转换为电信号。
通信双方可以通过调整激光光束的方向来实现通信。
关键技术激光器技术激光器是空间激光通信系统中最核心的技术之一。
激光器的性能直接影响着通信系统的数据传输速率和传输距离。
目前,常用的激光器技术包括固态激光器、半导体激光器和光纤激光器等。
这些激光器的发光特性、功率稳定性以及适应不同环境的能力都需要不断改进和优化。
光学设备技术光学设备在空间激光通信系统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发射端的光学设备能够将激光器发出的光束聚焦成窄束,提高光束的转发效率。
接收端的光学设备则能够接收光束,并将其转换为电信号。
这些光学设备需要具备高精度、高效率的特点,以提高通信系统的性能。
光电转换技术光电转换技术用于将接收到的光信号转换为电信号。
在空间激光通信系统中,常用的光电转换器包括光电二极管和光电倍增管等。
这些光电转换器需要具备高灵敏度、低噪声的特点,以确保接收端能够准确地捕捉到光信号。
传输调制技术传输调制技术用于在光信号中传输数据。
常用的传输调制技术包括振幅调制、相位调制和频率调制等。
这些技术可以将待传输的数据嵌入到光信号中,并在接收端进行解调和译码,实现数据的可靠传输。
应用前景空间激光通信技术已经在军事、航空航天以及无人机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机载空间激光通信大气附面层影响及补偿技术研究高天元;胡源;姜会林;王志坚【期刊名称】《兵工学报》【年(卷),期】2015(036)012【摘要】随着空间激光通信技术的发展,大气环境对机载空间激光通信的影响越来越突出,大气附面层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因素.为了研究大气附面层对通信的影响,在机载激光通信试验中观察现象的基础上,从衍射光学理论着手,对试验中存在的附面层影响进行理论上探讨.研究结果表明:大气附面层对空间激光通信的影响,是在系统前附加一个焦距在-530 m的负透镜,造成系统焦距变化,光斑扩散,从而影响通信效果.这种影响可以通过在系统中增加补偿透镜的方式进行补偿,并进行了相应的补偿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大气附面层对空间激光通信的影响,完全可以通过光学方法进行补偿,补偿效果满足空间通信要求,为以后机载空间激光通信的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总页数】6页(P2278-2283)【作者】高天元;胡源;姜会林;王志坚【作者单位】长春理工大学光电工程学院,吉林长春130022;长春理工大学空间光电技术研究所,吉林长春130022;长春理工大学空间光电技术研究所,吉林长春130022;长春理工大学光电工程学院,吉林长春13002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N929.12【相关文献】1.高速机动下附面层聚焦效应对机载激光通信性能影响 [J], 张曦文;赵尚弘;侯睿;李勇军;邓博于2.空间激光通信系统中大气湍流的自适应补偿方法 [J], 李欢;张洪涛;尹福昌3.直升机机载分布式大气数据系统试飞技术研究 [J], 黄雪妮;刘海涛;万振塬4.直升机机载分布式大气数据系统试飞技术研究 [J], 黄雪妮;刘海涛;万振塬;5.大气湍流对空间激光通信跟踪系统的影响 [J], 张雷;李勃;赵馨;佟首峰;姜会林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空间激光通信研究现状空间激光通信相对射频通信有着速率高、容量大等许多优点,从上世纪80年代起,各国就陆续开展了对空间激光通信的研究。
目前,各国激光通信的调制方式主要分为PPM、PSK和OOK三种,本文按照调制方式对各国的空间激光通信研究现状进行描述。
1,PPM欧洲的SILEX项目、OPTEL项目和美国的LLCD项目、LCRD项目、MLCD项目使用或部分使用PPM调制方式。
1.1,LLCD项目[1~3]LLCD是美国NASA2013年开始实行的一个项目,该项目建了两个探测器,月球环境探测器LLST和地面站LLGT,LLST和LLGT的通信距离距离在35000~400000km之间。
如图1(1)所示,地面站LLGT重达7吨,有4个15cm发射镜头和4个40cm接收镜头组成。
LLGT的发射机使用的调制方式为4-PPM,每4个数据时隙后跟有12个或者28个静默时隙,发射激光器的波长是1550nm,通过4个发射镜头实现4路时分复用,信号发射前经过一个10W光放大器放大,传输速率为10/20Mbps,这个速度是目前地月RF通信的5000倍。
为降低误码率采用了turbo码作为信道编码,码率为1/2,实现了0误码。
4路接收镜头阵列有效提高了接收信号强度,接收机是4个超导单光子计数探测器(工作在3K温度上),接收灵敏度极高,如图1(2)所示,能够提供高速光子计数测量[1]。
月球探测器LLST由光学模块、调制解调器、电子控制器三个模块组成[2],质量30kg。
光学模块由一个10cm镜头的镜头组成,完成发射和接收光信号的功能,光学模块安装在一个二轴平衡台上,台上有粗瞄准和捕获探测器,该模块能够测试飞船的振动并进行补偿,实现对地面站的瞄准和捕获,光学模块通过光纤耦合到调制解调模块上。
调制解调模块的主要功能是调制和解调光信号,如图2所示,模块内置了311MHz低噪声时钟(经VCO可倍频至5GHz),解调模块前置了一个0.5W的放大器,对接收光信号进行放大,光信号进入后一部分经PLL使时钟频率同步,一部分进入解调器,解调器的时隙时钟由频率同步后的时钟提供(不需要额外的时隙同步),FPGA的主要作用是上行链路帧同步,下行链路产生帧信号发送出去[3]。
机载激光通信中气动光学的影响及补偿孟立新;赵丁选;张立中;姜会林【期刊名称】《光学精密工程》【年(卷),期】2014(022)012【摘要】为了抑制机载激光通信中大气附面层引起的散斑现象,开展了气动光学效应及相应补偿方法的研究.从理论上分析了气动光学效应对光传输的影响;根据试验飞机型号和设备安装位置,对光学窗口形状、厚度等参数进行了优化设计,并对窗口变形和空气流场分布进行了仿真分析,完成了光学窗口改造.最后,根据试验中大气附面层引起的接收光斑离焦现象,进行了光学仿真,研制了3种焦距的补偿镜.在飞行距离为10~140 km,飞行高度为1 500~4 500 m条件下进行了飞行试验,对不同补偿镜的补偿效果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在接收光路中增加焦距为5.5×105 m的凸透镜后,接收光斑离焦现象得到了抑制,接收光功率闪烁方差减小了1/3,表明经过补偿后的光学窗口可有效抑制大气附面层对激光通信的的影响.【总页数】8页(P3231-3238)【作者】孟立新;赵丁选;张立中;姜会林【作者单位】吉林大学机械科学与工程学院,长春吉林130012;长春理工大学空地激光通信技术国防重点学科实验室,长春吉林130022;吉林大学机械科学与工程学院,长春吉林130012;长春理工大学空地激光通信技术国防重点学科实验室,长春吉林130022;长春理工大学空地激光通信技术国防重点学科实验室,长春吉林13002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N929.1【相关文献】1.光学窗口外形对气动光学效应的影响 [J], 张黎;刘国栋;王贵兵2.临近空间激光通信光学系统气动光学仿真分析 [J], 胡源;付跃刚;姜会林3.机载激光测深中激光传输通道的光学特性 [J], 陈烽4.相干光通信系统中光学辅助自适应信号损伤补偿技术研究 [J], 易安林5.光学镜片排布方式对机载光学窗口气动特性的影响研究 [J], 杜瑞娟;鹿嵩昊;杨百剑;闯家亮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