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间激光通信原理与技术-华中科技大学光学与电子信息学院
- 格式:doc
- 大小:56.00 KB
- 文档页数:3
中国高校物理系各专业排名近日,教育部公布了这一次重点学科第一轮评比的结果。
这可以看成是全国高校间综合实力的又一次重新定位。
在公布的第一轮得票率超过30%的学科中,北大成绩远远超过宿敌清华,总算是出了一口恶气。
具体到物理方面,北大物理学院有8个学科点超过30%。
总体成绩也远胜其他学校。
大气物理:战绩也没的说,得票率100%,只是没有竞争对手参与,所以颇有独孤求败的寂寞。
理论物理:这次战绩最佳,得票率100%,而且是无简并的第一名,以下依次为南大(89% )、复旦(84%)、科技大(63%)等。
凝聚态物理:战绩也没的说,得票率100%,只可惜这个第一名是四重简并,南大、复旦、科技大也是100%,清华排在第五位是94%。
粒子与核物理:由原技物系人马构成,战绩不错,得票89%,位列第二。
第一被宿敌清华以94%夺走。
光学:战绩不是太理想,得票率57%,排在复旦(100%)、科技大(93%)之后,位列第三。
核技术:虽然得票只有57%,仍然排在第一位。
第二是科大(50%),第三是清华(36%)。
气象学:得票33%,排在第三。
第一是南大(78%),第二是南京气象学院(67%)。
天体物理:得票30%,排在第三。
第一是南大(90%),第二是科技大(80%)。
物理学分支●经典力学及理论力学(Mechanics)研究物体机械运动的基本规律的规律●电磁学及电动力学(Electromagnetism and Electrodynamics)研究电磁现象,物质的电磁运动规律及电磁辐射等规律●热力学与统计物理学(Thermodynamics and Statistical Physics)研究物质热运动的统计规律及其宏观表现●相对论和时空物理(Relativity)研究物体的高速运动效应,相关的动力学规律以及关于时空相对性的规律●量子力学(Quantum mechanics)研究微观物质运动现象以及基本运动规律此外,还有:粒子物理学、原子核物理学、原子分子物理学、固体物理学、凝聚态物理学、激光物理学、等离子体物理学、地球物理学、生物物理学、天体物理学、声学、电磁学、光学、无线电物理学、热学、量子场论、低温物理学、半导体物理学、磁学、液晶、医学物理学、非线性物理学、计算物理学等等。
熊显名 个人简介桂林电子科技大学(008)电子工程与自动化学院(080300)光学工程(01)光电传感与信息处理技术熊显名、张文涛、秦祖军、陈明、韩家广、汪杰君桂林电子科技大学(008)电子工程与自动化学院(080300)光学工程(02)光机电一体化技术陈元枝、胡放荣、高兴宇桂林电子科技大学(008)电子工程与自动化学院(080300)光学工程(03)光学图像处理科学与技术吴军、李俊、刘振丙、叶松桂林电子科技大学(008)电子工程与自动化学院(080300)光学工程(04)光通信及网络技术姜兴、袁纵横、何宁、马春波姓 名 熊显名性 别 男 职 称 研究员 所在单位 电子工程学院电子邮件 ****************.cn研究方向 光电测试、计算机辅助测试、光学遥感测试个人简介熊显名,研究员,1985年毕业于南京工学院激光专业,获工学学士,毕业后从事无损探伤工作,曾参加国家“六五”攻关项目,并获国家发明奖一次,97年获高级工程师职称、职务。
2000年到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工作,01年任电子工程学院(系)光信息教研室主任,04年任电子工程学院实验中心主任,主持参加各种纵向、国防及企业项目二十余项。
各类学术论文30余篇,EI 检索20余篇;目前的主要研究方向为光电测试、计算机辅助测试及光学遥感测试。
张文涛个人简介姓名张文涛性别男职称教授所在单位桂林电子科技大学电子工程与自动化学院电子邮件****************研究方向光电检测、纳米计量、激光技术个人简介2005年师从全国著名光学计量专家李同保院士攻读博士学位,并于2008年3月获得理学博士学位。
2007年赴意大利比萨大学进行学术交流活动,2010年赴爱尔兰卡罗理工大学进行访问。
曾先后主持和参与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西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纳米科技专项基金和国家科技支撑项目等,近五年在《物理学报》、《中国科学》、《Chinese Physics B》、《Chinese Physics Letters》、《NIMB》等权威期刊发表研究论文二十余篇,其中SCI收录10篇,EI收录6篇。
北京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考研考情分析及经验指导【盛世清北】【简介】本文重点说明北京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考研招生变化,复试内容及分数线,参考书,历年真题,盛世清北内部资料,北京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考研经验等。
【考情分析】北京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专业课历年考试难度大,考的深,考的活,即使是同一本教材,但是掌握程度与考生高校要求不可同日而语。
考什么,怎么考,怎么学,怎么考高分是在报考北京大学考生面前的拦路虎。
因此,考生要了解和掌握北京大学考试风格,考试题型,考试重点,难点,突破跨越顶尖名校的障碍。
由于北京大学考试要求及难度大于其他高校,因此,北京大学专业课程的备考,也可用于其他高校通科目专业课程备考使用。
【2021招生目录】【院系招生变化】对比北京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2021年与2020年招生目录,总结出:1、招生专业不变;2、各专业研究方向不变;3、信号与信息处理、计算机系统结构、计算机软件与理论、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的招生目录备注增加招生计划人数情况;4、考试科目由801计算机专业基础变为408计算机学科专业基础综合;912半导体物理或934 数字与模拟电路变更为838电子线路或 855半导体物理;5、统招人数发生变化:电磁场与微波技术专业的招生人数增加1人,通信与信息系统专业招生人数增加1人,信号与信息处理专业招生人数减少1人,计算机软件与理论专业招生人数增加3人,其他专业招生人数不变;6、科目代码发生变化,即866变更为838,806变更为805,总数,北大信息科学技术学院招生变化较大,备考考生注意报考。
【复试分数线】【复试内容】一、复试规则1. 复试基本内容:包括专业知识、科研能力、逻辑思维与表达能力、英语听力及口语测试等。
2. 成绩权重:初试成绩占总成绩的50%,复试成绩占总成绩的50%。
3. 外语听力及口语测试均在复试中进行,成绩计入复试总成绩。
4. 总成绩计算公式:总成绩=50%×初试总成绩/5+复试成绩(百分制)×50%。
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简介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以下简称“长春光机所”)始建于年,是以知识创新和高技术创新为主线,从事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和工程技术研究以及高新技术产业化的多学科基地型研究所,主要从事发光学、应用光学、光学工程和精密机械与仪器等领域的研究工作。
作为中国科学院规模最大的研究所,本所在多年的发展历程中,在以王大珩院士、徐叙瑢院士等为代表的一批科学家带领下,研制出中国第一台红宝石激光器、第一台大型电影经纬仪等多种先进设备仪器,创造了十几项“中国第一”;先后参与了包括“两弹一星”、“载人航天工程”等多项国家重大工程项目,先后组建和援建了西安光机所、上海光机所、成都光电所、长春光机学院等余家科研机构、大专院校和企业单位,并为其输送了多名各类专业人才。
共有位在本所工作过的优秀科学家当选为中国科学院或中国工程院院士,并涌现出“知识分子的优秀代表”蒋筑英等众多英模人物;近年来,本所先后获得了“全国五一劳动奖状”(连续两次)、“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突出贡献单位”、“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等荣誉称号和奖项,为我国国防建设、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做出了一系列突出贡献,被誉为“中国光学事业的摇篮”。
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等党和国家几代领导人都曾到本所视察和指导工作。
本所不断凝练和提升创新目标,在国家科技创新战略、中科院知识创新工程等的推动下,近些年来本所在科技创新、产业发展、创新文化、队伍建设与人才培养等方面均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特别是本所的核心竞争能力得到不断提升,持续发展能力继续增强。
基础和应用基础研究工作稳步发展,并在各自领域中的学术地位得到了进一步加强,取得了若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成果。
高技术研究领域不断开拓,突破了一系列关键技术,完成了一批国家重大任务,取得了以“神舟五号”、“神舟六号”有效载荷等为代表的一批重大科研成果,已成为我国航天光学遥感与测绘设备、机载光电平台及新一代航空遥感设备和靶场大型光测装备的主要研究、生产基地,进一步巩固与增强了本所作为我国大型光测装备主要研制基地的地位,并且在光电对抗、地基空间探测等领域的影响力显著增强。
第36卷 第10期中 国 激 光Vol.36,No.102009年10月CHINESE JO URNA L OF LASERSOctober,2009文章编号:025827025(2009)1022477208相干反斯托克斯拉曼散射显微成像技术尹 君1,2林子扬2 屈军乐2 于凌尧2 刘 星2 万 辉2 牛憨笨21华中科技大学光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湖北武汉4300742深圳大学光电子学研究所,光电子器件与系统(教育部/广东省)重点实验室,广东深圳518060摘要 回顾了相干反斯托克斯拉曼散射(CARS)显微成像技术的理论和技术的发展,介绍和比较了CAR S 显微成像技术对抽运光源的要求,以及典型的CARS 显微成像系统。
对CARS 显微成像技术中无法避免的最重要的非共振背景噪声问题做了详细的分析,对不同的抑制非共振背景噪声的方法进行了比较和讨论,对CARS 显微成像技术目前存在的问题和可能解决途径进行了简要的分析。
关键词 激光光学;显微成像方法;相干反斯托克斯拉曼散射;非共振背景噪声;超连续谱;光子晶体光纤中图分类号 O437.3;Q631 文献标识码 A doi :10.3788/CJL 20093610.2477Coh er en t Ant i 2St ok es Ra man Scat tering Micr oscopic Ima ging Techn iqueY in Jun 1,2 Lin Ziyang 2 Qu Junle 2 Y u Linyao 2 Liu Xing 2 Wan Hui 2 Niu Hanben 21College of Optoelect r onic Scien ce a nd Engin eer ing ,Hu azhon g Un iver sity of S cience an d Technology ,Wuha n ,Hu bei 430074,China2Key La bor a tor y of O pt oelectr on ic Devices a nd Syst em s of Ministr y of Educa tion an d Gua ngdong Pr ovince ,Instit ute of O pt oelectr on ics ,Shenzhen Un iver sit y ,S hen zhen ,Gua ngdong 518060,Chin aAbstr a ct I n this pape r,theor etical and technical development of coher ent anti 2Stoke s Raman scatte ring (CA RS)microscopy is r eviewe d.The re quire me nts of CA RS micr oscopy on the pump laser sour ce and typical e xpe rime ntal instr ume ntation ar e discussed and compared.We inve stigate the non 2r esonance background noise which is the most cr itical problem and can not be avoide d in the CA RS micr oscopy.Differ ent me thods for suppre ssing non 2re sonant background noise are pre sented and compared.Finally,a brief analysis of e xisting problems in CA RS microscopy and possible solutions is presented.Key wor ds laser optics;microscopic imaging me thod;cohere nt anti 2Stokes Raman scatter ing;non 2r esonance background noise;super continuum;photonic cr ystal fiber收稿日期:2009207208;收到修改稿日期:2009208210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60627003)、广东省高等学校科技创新团队项目(06CXT D009)和教育部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基金(2007059000)资助课题。
今天先讲讲物理学物理学是揭示和阐述物质世界基本属性、基本构成、相互作用和运动规律的自然科学。
物理学是探索、研究大自然现象及其规律的学问。
它是当今最精密、最基础的自然科学之一,也是众多技术学科的支柱。
在高校里除物理类专业外,理、工、农、医、林等各类非物理专业的基础课中普遍设有《大学物理》。
与大学其他非物理类专业相比,物理专业所学的知识更加体系化。
物理学本科阶段的课程主要是以数学和物理为主,数学主要包括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等;物理最主要的是五门普通物理学(力学、热学、电磁学、光学和原子物理)和四大力学(理论力学、电动力学、热力学与统计物理、量子力学)。
还有一些如固体物理学、数学物理方法和工具课程(如计算机程序设计、语言编程等)。
物理学科排名靠前的高校:物理专业是传统的基础专业之一,很多院校都开设了这个专业,如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院校的物理学专业都是国家级重点学科。
阳光高考平台数据显示,目前全国开设物理学专业的院校295所,招生大多分布在综合类院校、理工类院校、师范类院校的一批招生专业中。
具体到招生方式和招生专业,家长们可以查看当年下发的《招生计划书》,从近几年的《招生计划书》中我们可以看到,物理学专业的招生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按物理学专业招生,二是按物理大类招生。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院校开始以物理大类招生,入学后经过一到两年的培养,再根据学生的兴趣和学习情况,分流到具体的专业,如北京大学、南京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
还有一种大类招生是以实验班的形式,但其中所包含的专业不全是物理学的专业方向。
如北京师范大学的理科试验班可自主选择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学;复旦大学的“自然科学实验班”包括物理学、理论与应用力学、化学、高分子材料与工程等15个专业。
考生在报考时,一定要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分数情况,结合院校的专业方向综合考虑。
物理专业的就业:一、对口就业率并不高阳光高考平台统计数据显示:物理学毕业生规模为18000-20000人,应用物理学毕业生规模在7000-8000人;两个专业的就业率连续两年都在80%-85%之间。
物理与光电信息科技学院 (招⽣咨询电话:0591-********;传真:22868141;主页:) 物理与光电信息科技学院的历史渊源可以追溯到1907年的福建优级师范学堂的理化科。
1953年9⽉,由华南⼥⼦⽂理学院、福建协和⼤学等教学研究机构中的相应专业合并组成了福建师范学院物理学系,1972年更名为福建师范⼤学物理学系。
2002年12⽉23⽇,在整合和优化原物理学系、电⼦信息⼯程系和激光研究所以及原校实验中⼼部分资源的基础上,由福建师范⼤学批准设置学院建制。
学院现设有物理学系、电⼦信息⼯程系、通信与络⼯程系、光电信息科学与技术系、公共基础教学部、激光与光电⼦技术研究所、继续教育事业发展部以及对外合作与服务事业发展部等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机构。
拥有“福建省光⼦技术重点实验室”(2003,指设置或批准年份,下同)以及“医学光电科学与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005)。
拥有物理学实验教学⽰范中⼼(2007),省级电⼯电⼦实验教学⽰范中⼼(2007)、设施齐全的各专业教学实验室、光电领域龙头企业联合共建的联合实验室、⼯程技术中⼼及实习基地等。
拥有光学⼯程(原“应⽤光⼦学”,1996)和凝聚态物理(2005)两个福建省重点学科以及信号与信息处理(2005)福建师范⼤学重点学科,其中光学⼯程重点学科于2008年⼊选校国家重点学科培育计划;拥有光学⼯程博⼠学位授权⼀级学科点(2006)以及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设置的医学光⼦技术与仪器(2007)、信息光学与⼯程光学技术(2007)、⽣物光学检测与成像(2008)、光电信息处理与通信络技术(2008)等4个⼆级学科博⼠学位授权点;物理学硕⼠学位授权⼀级学科点[2006,含光学(1986)、理论物理(1990)、凝聚态物理(2003)、⽆线电物理(⾃设,2006)、粒⼦物理与原⼦核物理(⾃设,2006)等⼆级学科硕⼠学位授权点]和光学⼯程硕⼠学位授权⼀级学科点(2001),物理电⼦学(2006)、通信与信息系统(2006)、计算机应⽤技术(2006)以及(物理)课程与教学论(2004)等⼆级学科硕⼠学位授权点和物理教育硕⼠(1998)、科学技术教育硕⼠(2007)、⾼校教师光学⼯程专业硕⼠(2007)等专业硕⼠点。
二级申请代码三级申请代码代码内容研究方向关键词经典信息论经典信息论,信息熵,信号采样,信道容量,最大熵,微分熵,信号设计,序列设计,香农限,自由度,网络信息论信息论,网络信息论,网络容量,网络自由度,信息流,信息论的其它方向信息论,网络编码网络编码,网络纠错码,联合网络编码,随机网络编码,物理层网络编码,缓存,分布式信源编码,压缩感知网络编码,数据融合,信源信道编码信源信道编码,编译码理论,纠错码,LDPC,非等差错码,极化码,联合编码,多描述编码,组合编码,Viterbi译码,准循环码,Tanner图,卷积码,分组码,喷泉码,差错控制,不等差错保护,信道极化,极化现象,率失真,互信息,信源编码与信道编码的其它方向信源信道编码,通信安全理论与体系通信安全,安全理论,安全体系,安全防护,病毒防治,安全机制,电子支付,安全认证通信安全,安全认证,身份认证,可信认证,信任度量,授权,混沌保密通信通信安全,混沌保密通信,混沌密码学,混沌安全系统,混沌安全网络,混沌电路系统,通信信息安全通信信息安全,密码,数字水印,密钥,公共密钥,信息隐藏,版权监督,无线物理层安全通信安全,无线物理层安全,物理层加密技术,安全通信,窃听信道,保密容量,稳态信号指纹,稳态信号特征,通信网络安全通信网络安全,入侵检测,安全接入,安全协议,认知无线网络安全,物联网安全,网络对抗,网络攻击,切换安全,垂直切换,安全路由,安全链路,安全协议,数据安全,通信安全的其它方向通信安全,通信网络安全的其它方向通信网络安全,网络服务网络服务,网络用户服务,用户行为分析,用户感知质量,网络系统服务,推荐,信息资源,信息汇聚,行为预测,价值预测,情景感知,用户服务生成,社会网络,组合调度,个性化推荐,多域协同认知,无线资源管理无线资源管理,无线QoS控制,无线QoS模型,目标优化,流量管理,能效管理,传感器网,协作通信,QoS管理,动态QoS,质量评测,效用函数,多目标优化,分布式优化,负载均衡,协同管理,能量优化,智能休眠,中继调度,动态分配,多用户调度,电子学与信息系统领域申请代码、研究方向和关键词一览表(2013试用版)F0101信息理论与信息系统F010101信息论F010102信源编码与信道编码F010103通信网络与通信系统安全F010104网络管理与服务网络资源管理网络资源管理,业务管理,组播网络,网络数据信息,网络流量模型,拥塞控制,异构网,业务模型,业务质量评价,合作组播,多播机制,移动数据分发,分布式存储,流量矩阵,流量分析,防拥塞,带宽预测,策略管理,垂直切换,网络管理的其它方向网络管理,网络服务的其它方向网络服务,信息系统建模与仿真信息系统,信息系统建模,信息系统仿真,系统建模,系统仿真验证,信息系统仿真测试,信息系统测试平台,智能电网系统建模智能电网系统建模,微电网接入,微电网自愈,电力物联网,信息系统建模的其它方向信息系统建模与仿真,认知无线电理论认知无线电,认知无线电理论,网络共存,频谱覆盖,传输容量,认知无线电频谱感知认知无线电,频谱感知,频谱探测,压缩感知,协作频谱感知,信号识别,频谱侦听,频谱空洞,多分辨率压缩感知,稀疏特征,协作频谱预测,协作频谱探测,子载波识别,用户识别,认知无线电频谱管理认知无线电,频谱分配,频谱管理,MIMO多天线频谱管理,信道分配,动态分配,频谱共享,频谱移动性,天线阵列,阵列优化,认知无线电系统认知无线电,认知无线电系统,干扰抑制,多载波认知无线电,CR-MIMO,CR-OFDM,滤波器组,干扰对齐,稳健优化,认知无线网络认知无线网络,跨层设计,网络协议,跨层优化,多域联合,网络架构,接入控制,认知无线电的其它方向认知无线电,泛在网泛在网,泛在组网,网络重构,泛在接入,泛在计算,异构网异构网,网络共存,分层异构,网络选择,业务切换,自组织网自组织网,网络建模,网络调度,跨层设计,网络拓扑,网络协议,车联网,网络覆盖,随机流模型,QoS,路由策略,功率优化,协同优化,联合优化,组网策略,网络互联,广播协议,接入控制,车辆自组织网,动态路由,传感器网传感器网,传输,网络架构,网络协议,数据融合,协同传输,传输质量,网络拓扑,连通覆盖,路由协议,跨层设计,数据交换,多传感器组合,网络互联,传感器网络监测定位传感网监测定位,节点定位,目标定位,目标跟踪,环境监测,事件监测,协同定位,网络定位,多目标协同定位,多目标识别,视觉跟踪,目标匹配,温度监测,水质监测,大气监测,突发事件检测,安全监测,物联网物联网,体系架构,RFID中间件,RFID冲突,数据融合,切换机制,智能处理,防冲突,F0102通信理论与系统F010201网络通信理论与技术F010105信息系统建模与仿真F010106认知无线电电力线通信电力线通信,电力线载波通信,低压电力线通信,网络基础理论网络基础理论,网络基础架构,专用网,网络同步,网络基础模型,网络体系架构,分组同步,时间同步,网络通信理论与技术的其它方向通信网,无线光通信无线光通信,可见光通信,光电通信融合,激光通信,紫外光通信移动MIMO通信移动通信,MIMO编译码,MIMO多天线系统,MIMO-OFDM系统,空时编码,预编码,系统容量,天线选择,多天线功率分配,接收机设计,移动OFDM通信移动通信,OFDM载波同步,OFDM系统,导频设计,频偏估计,峰均比,载波检测,移动通信移动通信,CDMA,IDMA,单载波调制,移动通信定位,抗干扰,序列设计,系统容量,多用户检测,交织序列,交织迭代检测,SC-FDMA,载波体制协同,蜂窝网定位,位置估计,动态多域抗干扰,动态频谱抗干扰,扩频序列,跳频序列,零相关区序列,协作通信原理协作通信,网络协作编码,空域干扰对齐,中继协作,多基站协作,多用户协作,分布式空时码,重复编码,干扰对准,干扰协调,双向中继,中继空间复用,小区协作,集中式多点协作,多用户分集,终端间协作,协作通信系统协作通信,协作通信系统,协作波束成形,载波聚合,协作MIMO,选择协作,分布式波束成形,多波束协作,载波选择,载波调度,超宽带通信超宽带,超宽带通信,超宽带定位,波形设计,超宽带信号接收机,测距,室内定位,短距离通信短距离通信,60GHz毫米波通信,车载通信,无线局域网,无线体域网,波形设计,联合参数估计,车载环境信道,快变信道接入,IEEE802.12,网络规划,传感器微节点,近场通信,专用无线通信专用无线通信,轨道通信,管道通信,应急通信,超窄带通信,高铁通信,越区切换,井下通信,信道特性,应急广播,应急调度,编解码,信号调制,无线信道无线信道,无线信道理论,MIMO信道,OFDM信道,信道建模,无线干扰信道,MIMO-OFDM信道,信道容量,频域均衡,频率选择性信道,通信信号处理通信信号处理,信号变换,信号调制,傅立叶变换,分数阶傅立叶变换,拉氏变换,调幅,调频,调相,无线通信理论与技术的其它方向无线通信,水下光通信水下光通信,水下激光通信,光信号,调制解调,水下声通信水声通信,水声通信网络,水声传感器网络,水下声系统,水声信道,水下网络平台,路由协议,能耗,数据融合,低速语音编码,载波干扰,信道估计,信道均衡,海洋通信海洋通信,海上通信,海面通信,船舶无线电,海事卫星,海上导航,海面杂波,传播模型,传输损耗,F010202无线通信理论与技术F010203空天与水下通信卫星导航卫星导航,导航定位,导航跟踪,干扰抑制,卫星导航系统,接收机,信号处理,跟踪,GPS,北斗,自适应抗干扰,宽带干扰,无人机导航,无线导航,时空信标,故障检测,捕获灵敏度,信号调制,编译码,信号重构,卫星移动通信卫星通信,卫星移动通信,低轨卫星通信,卫星编队,宽带卫星通信,空间通信空间通信,测控,数据链路,空间网络,空间光通信,空间信息处理,航天器测控,空空目标测距,数据链路,数据传输,空间异构网,近空网,天基网,激光跟踪瞄准,星地光通信,星际光通信,时空基准,信息融合,星上数据管理,深空通信深空通信,深空网络,星际互联网,深空探测,空天通信一体化空天地一体化,空天地网络,空天地测控,机载通信机载通信,机间组网通信,机地组网通信,机内组网通信,空天通信与的其它方向空天通信,水域通信的其它方向水域通信,视频编码视频编码,压缩编码,可分级编码,立体编码,率失真,无损压缩,差错复原编码,可伸缩,分层视频编码,空间可分级,三维,多视点,3DAV,4DTV,视频通信视频通信,视频码流,视频容错,视频传输,传感器网,流媒体,视频流,P2P,差错控制,错误隐藏,错误保护,无线视频,多播,组播,无线多媒体传感网,分布式视频,协作传输,语音通信语音通信,语音编码,语音定位,压缩编码,参数编码,波形编码,麦克风阵列,说话人识别,声源定位,多媒体通信理论与技术的其它方向多媒体通信,光通信器件光通信器件,单元技术,光子器件,全光开关,光传输系统光传输系统,光通信接入,光传输调制,光传输复用,光传输编码,光传输特性,光传输管理,系统接入,分组接入,相干调制,调制,解调,ETDM,WDM,OFDM,OCDMA,OTDM,NRZ,RZ,CSRZ,色散,偏振,非线性,监控,光通信网络光通信网络,亚波长光交换,光交换结构,交换缓存,光网络架构,分组交换,光突发交换,无阻塞,冲突解决,光纤延迟线,慢光,光网络规划,全光网,路由协议,模拟光通信模拟光通信,光载毫米波,光纤接入,无线接入,混合接入,本振分配网,混沌光通信混沌光通信,混沌载波同步,混沌传输,混沌保密通信,混沌编码,F010204多媒体通信理论与技术F010205光、量子通信理论与系统量子通信量子通信,量子通信传输,量子通信网络,量子通信系统,通信安全,量子编码,调制,隐形传态,量子纠缠,网络协议,路由,体制,架构,量子密码学,量子签名,加密,光通信理论与系统的其它方向光通信,量子通信理论与系统的其它方向量子通信,计算机通信协议计算机通信,下一代通信网络,智能业务,下一代网络协议,计算机通信协议,NGN,后IP,传输,协议,虚拟化网络,智能网络诊断,IPV6,P2P,SIP,协议关联,计算机通信理论与系统的其它方向计算机通信,盲信号处理盲信号处理,盲均衡,盲分离,盲估计,盲辨识,信号检测,独立分量分析,ICA,主成分PCA,卷积混合,盲解卷积,盲信道估计,信源估计,多源信号定位,信号检测,多径时延分析,多径时延估计,时频分析时频分析,积分变换,滤波器,弱信号检测,卷积,解卷积,傅里叶变换,离散傅里叶变换,快速傅里叶变换,分数阶傅里叶变换,小波变换,Wigner-Ville分布,希尔伯特黄变换,滤波,滤波器,滤波器组设计,滤波算法,弱信号提取,噪音,阵列信号处理阵列信号,波束形成,子空间,信号定位,空间谱估计,空域滤波,零点形成,稳健性,高维信号,多元信号,信源定位,信源分离,参数估计,信道估计,信号处理方法与模型多维信号处理,信号处理方法,稀疏表示,压缩采样,统计,积分变换,小波,分形,独立分量,高阶统计量,压缩感知,变换域,粒子滤波,统计噪声抑制,信号处理理论与模型多维信号处理,非线性信号,高维信号,随机信号,混沌信号,时间序列预测,动力学模型估计,干预时间影响,混沌控制,采样理论,二维信号,三维信号,多元信号,相关性,时间相关性,空间相关性,相关分析,多维信号处理的其它方向信号处理,检测与估计检测与估计,信号检测,信号估计,确知信号检测,随机参量信号检测,多重信号检测,序贯检测,参量估计,非参量估计,信号波形估计,功率谱估计,最大熵谱估计,现代谱估计,空间谱估计,联合估计与检测,检测与估计的其它方向检测与估计,声信号处理声信号,超声信号,次声信号,噪声信号,声场,声阵列信号,声纳,声阵列,声发射,反射,折射,衍射,散射,绕射,声回波,声探测,声成像,双耳效应,听觉定位,电子耳蜗,模拟实验,F010206计算机通信理论与系统F0103信号理论与信号处理F010301多维信号处理F010405信息检测与估计F010302声信号分析与处理水声信号处理水声信号,声纳,水下目标,水下探测,水声探测,水声成像,水声,海波导,水声阵列信号,声场匹配,水下目标识别,水下目标定位,水下目标跟踪,声信号分析与处理的其它方向声信号,超视距雷达超视距雷达,天波雷达,地波雷达,电离层,环境特性,目标检测,地球表面绕射,传播特性,作用距离,海流探测,海风探测,海浪探测,海面目标探测,目标特性,干扰特性,杂波抑制,穿透性雷达穿透性雷达,目标定位,特征提取,穿墙雷达,探地雷达,生物雷达,透视成像,全息成像,回波分析,地杂波抑制,人体目标,动目标,生命探测,生物目标特征提取,生命特征,心跳,呼吸,温度,建模,仿真,模拟实验,半实物仿真,微波雷达原理与成像微波雷达,多普勒雷达,微波调频雷达,成像原理,目标特性,散射,逆散射,反演,重建建模,微波辐射计,仿真,模拟实验,半实物仿真,毫米波雷达原理与成像毫米波雷达,被动成像,主动成像,毫米波辐射计,焦平面,成像原理,主被动复合成像,目标特性,散射场,目标回波,超分辨,建模,仿真,模拟实验,半实物仿真,光学雷达原理与成像光学雷达,可见光探测,红外雷达,激光雷达,光学建模,稳像,去模糊,红外探测,红外成像,红外图像处理,红外夜视,红外热波,红外目标检测,激光探测,激光成像,激光图像处理,测距,跟瞄,MIMO雷达原理与成像MIMO雷达,分布式MIMO雷达,MIMO-SAR,MIMO-相控阵,米波MIMO雷达,收发共用,收发分置,成像原理,信号模型,波形设计,波束形成,建模,仿真,模拟实验,半实物仿真,无源雷达原理与探测无源雷达,目标识别,目标定位,无源目标识别,无源单站定位,无源多站定位,被动雷达,无源监测,无源探测,辐射源,自身辐射,非合作辐射源,反射,建模,仿真,模拟实验,半实物仿真,电子对抗电子对抗,干扰,隐身,电子侦察,信号分选,射频对抗,光电对抗,声电对抗,电子干扰,电子侦察,有源干扰,无源干扰,欺骗干扰,反干扰,干扰抑制,干扰识别,辐射特征,反隐身,建模,仿真,模拟实验,半实物仿真,合成孔径雷达原理与成像合成孔径雷达,InSRA,ISAR,运动补偿,干扰抑制,稀疏成像,新体制SAR,干涉测量,数字高程,空间基线,时间基线,欺骗干扰,合成目标,虚假目标,SAR,干扰,稀疏重构,稀疏表征,稀疏分解,成像新体制,聚束成像,带状成像,扫描成像,频段,极化,视角,成像算法,新概念雷达新概念雷达,新概念,新原理,单元设计,结构设计,系统设计,雷达设计,雷达原理与技术的其它方向雷达原理,F010303雷达原理与技术雷达目标检测雷达目标检测,MIMO雷达目标检测,海面低速目标,空间高速目标,地面动目标,人造目标,微动目标,道路,空时自适应,目标机动检测,目标联合检测, 智能检测,参量估计,目标特性,空时自适应,自适应波形,海杂波,杂波抑制,人造目标,复杂环境,雷达目标识别雷达目标识别,目标特征,微动特征,目标微动,微动多普勒,特征提取,特征分析,特征重构,模式识别,模式分类识别,融合识别,识别效果,综合目标识别,目标特征测量,多传感器,干扰抑制,杂波抑制,雷达目标跟踪雷达目标跟踪,目标距离,目标方位,目标捕获,目标定位,定位精度,SAR目标检测与识别SAR,极化目标,散射目标,动目标,目标检测,目标识别,运动目标,微动目标,固定目标,人造目标,振动目标,复杂目标,极化特征,尾迹,地物,散射特性,散射中心,特征提取,灰度特征,栅格特征,模版特征,线特征,峰值特征,特征模型,雷达阵列信号处理雷达阵列信号,DBF,参数估计,空时处理,相控阵雷达,阵列构形,阵列信号,自适应波束形成,指向性,波达方向估计,DOA,参数估计,自适应空域滤波,雷达信号处理方法雷达信号处理,极化信号,雷达数据处理,雷达信息融合,杂波抑制,抗干扰,回波信号,极化散射,数据压缩,数据统计,数据分析,数据建模,数据存储,多传感器,数据融合,信息融合,多模复合制导,杂波特性,杂波抑制,联合抑制,雷达信号处理的其它方向雷达信号处理,自适应处理方法自适应信号处理,自适应处理方法,噪声对消,自适应陷波,系统辨识,稳态误差,信号分离,干扰抑制,最优预测,稳健估计,自适应滤波自适应信号处理,自适应滤波,卡尔曼滤波,维纳滤波,中值滤波,滤波算法,自适应滤波器,递推最小滤波器,RLS 滤波器,最小均方滤波器,LMS滤波器,格型滤波器,无限冲激响应滤波器,自适应信号处理的其它方向自适应信号处理,人工神经网络人工神经网络,神经网络模型,神经网络算法,前馈神经网络,反馈神经网络,BP神经网络,hopfield网络,动态递归网络,RBF网络,自组神经网络,模糊神经网络,反传播算法,进化算法,遗传算法,模拟退火算法,免疫算法,蚁群算法,算法评估,人工神经网络的其它方向人工神经网络,雷达信号处理F010305自适应信号处理F010306人工神经网络F010304图像处理方法图像处理,图像压缩,压缩感知,图像去噪,图像配准,图像分割,图像增强,图像镶嵌,图像融合,图像编码,有损压缩,无损压缩,图像压缩标准,图像压缩效果评估,压缩域,稀疏表示,图像去模糊,图像匹配,鱼眼图像,边缘检测,边缘分割,区域分割,运动分割,粘连分割,频率域法,空间域法,彩色增强,图像拼接,彩色融合,纹理合成,图像复原图像处理,图像复原,超分辨图像复原,图像正则化复原,图像恢复,退化图像复原,图像盲恢复,失真补偿,高分辨图像复原,正则化方法,正则化策略,图像修复图像处理,图像修复,图像颜色修复,图像修补,受损图像修复,破损图像修补,图像信息填充,缩放还原,文字去除,目标物去除,颜色信息,颜色相似度,图像重建图像处理,图像重建,人脸图像重建,二维重建,三维重建,超分辨重建,二维重建三维,人脸合成,人脸图像变换,虚拟现实虚拟现实,虚拟制造,虚拟农业,虚拟林业,虚拟环境,虚拟场景,虚拟工业设计,虚拟操作,虚拟训练,虚拟植物,虚拟树木,虚拟森林,树木分形,生长模型,光照模拟,交互式枝条修剪,环境感知,生长规则,生长信息,虚拟仿真,虚拟模型,虚拟过程,三维建模,三维可视化,图像安全图像安全,图像加密,图像水印,图像取证,信息隐藏,特征加密,人脸加密,数字水印,可逆水印,水印防伪,水印质量评价,伪作检测,盲取证,定位取证,图像篡改,可逆信息隐藏,隐形信息图像,隐密分析,隐写分析,图像处理的其它方向图像处理,图像理解图像理解,图像语义理解,图像场景理解,图像行为分析,知识表示,视觉推理,语境信息建模,图像特征提取与分析图像理解,图像特征提取,图像特征分析,图像特征选择,图像特征匹配,灰度特征,纹理特征,几何形状特征,图像生物生理特征识别生物特征识别,人脸识别,表情识别,虹膜识别,静脉识别,掌纹识别,指纹识别,人脸光照补偿,PIE变化,老化人脸识别,微表情识别,唇语识别,疲劳驾驶检测,虹膜纹理,虹膜定位,手指静脉,手掌静脉,手背静脉,手指多模态信息识别,湿指纹识别,掌纹轮廓提取,掌纹主线特征提取,图像生物行为特征识别生物特征识别,手势识别,步态识别,足迹鉴别,笔迹识别,手势信号,手势分割,手势分析,步态分析,步态诊断,足迹鉴定,脚印鉴定,签字识别,笔迹鉴别,图像生物特征融合识别生物特征识别,多模态识别,生物特征融合,多模态,生理特征,行为特征,图像环境特征识别图像识别,环境特征识别,植物识别,场景识别,路面识别,交通标志识别,景物识别,路面破损检测,植物病害图像识别,虫害图像识别,生长监测,果实成熟度检测,F0104信息处理方法与技术F010401图像处理F010402图像理解与识别织物图像特征识别图像识别,织物特征识别,织物疵点识别,织物疵点检测,织物纹理特征,纺织品检测,文字识别图像识别,文字识别,手写文字识别,乐谱识别,标签识别,图像质量评价图像质量评价,横向评价,纵向评价,主观评价,客观评价,无参考评价,全参考评价,层次感,噪声水平,空间分辨率,对比度分辨率,舒适度,视觉特性,色貌模型,视觉适应性,图像理解的其它方向图像理解,图像识别的其它方向图像识别,视频信息采集视频采集,二维信息采集,三维信息采集,视频信息获取,全息采集,摄像机标定,电子稳像,深度信息,深度相机,图像光流,视频显示视频显示,全息记录,全息再现,裸显三维,偏振三维,色调映射,双屏显示补偿,亮度,颜色,细节,真彩色全息,虚拟基色,色彩空间,视频检测视频处理,视频检测,缺陷检测,目标检测,事件检测,字符检测,视频目标识别视频处理,目标识别,人脸识别,指势识别,地形识别,农作物识别,运动识别,间断目标重识别,人脸检测,关键人物标识,情绪感识别,形体语言识别,指势人机交互,视频目标跟踪视频处理,视频跟踪,目标跟踪,协作目标跟踪,遮挡目标跟踪,集群跟踪,频域跟踪,轮廓跟踪,敏感度,预测,视线追踪,视频监控视频监控,事件监控,行为监控,路面监控,矿井监控,火灾监控,人群行为监控,异常行为监控,视频重建视频重建,二维重建,三维重建,超分辨重建,三维运动重建,三维场景重建,光照模型重建,二维转三维,多视点合成,视频质量评价视频质量评价,主观评价,客观评价,视频质量评价模型,计算摄像计算摄像,光场表示,光场分析,光场可视化,光场成像,计算光照,计算镜头,计算传感,计算显示,计算重构,语音建模语音处理,语音建模,语音分析,语音特征分析,语音混沌特性,声学模型,声学指纹,声学事件建模,频谱相关性建模,语境信息模型,动态语言模型,F010403多媒体信息处理。
附3. 光学与电子信息学院 硕士 研究生课程简介
课程名称:空间激光通信原理和技术 课程代码:182.528
英文名称:The Principle and Technology of Free Space Optical communication
课程类型:□高水平课程 □国际化课程 □高水平国际化课程 ■一般课程
课程类别:□一级学科基础程 □二级学科基础课程 ■专业课程
考核方式:课程论文
教学方式:讲授与研讨相结合 适用层次: 硕士 ■ 博士 □
开课学期:春季 总学时/讲授学时:32/28 学分:2
适用专业:光学工程、光电信息工程、物理电子学
课程组教师姓名 职 称 专 业 年 龄 学术专长
元秀华 教授 物理电子学 58 光通信
赵茗 副教授 光学工程 39 光通信
课程教学大纲:
教学大纲(章节目录)
第一章, 总论 2学时
§1.1、研究空间光通信的重要意义
§1.2、空间光通信的发展及研究现状,空间光通信的应用领域;
§1.3、空间光通信的特殊性及其和其它通信技术的关联。
第二章, 空间光通信系统 4学时
§2.1、近地大气空间光通信系统
§2.2、卫星光通信系统
§2.3、星地空间光通信系统
§2.4、可见光无线通信系统
第三章, 近地大气空间光通信系统关键技术 8学时
§3.1、 大气激光传输特性
§3.1.1、激光传输大气衰减效应
§3.1.2、激光传输大气湍流效应
§3.2、 近地空间光通信光学天线技术
§3.2.1、 光学系统设计总体要求
§3.2.2、 光学天线传输特性分析
§3.2.3、 阵列光学天线
§3.3、自适应光学技术在空间光通信系统中的应用
§3.3.1、 波前检测技术
§3.3.2、 波前重构技术
§3.3.3、 无波前传感器自适应光学技术
§3.4、 大气光通信光调制发射技术
§3.4.1、 大气光信道编码调制技术
§3.4.2、 抗大气衰减光发射功率自适应均衡技术
§3.4.3、 半导体激光器在空间光通信中的应用技术
§3.5、 大气激光通信光接收技术
§3.5.1、 光接收机总体要求
§3.5.2、 大气信道光信号处理技术
§3.5.3、 直接光探测技术
§3.5.4、 相干光探测技术
第四章、 卫星光通信技术 8学时
§4.1、星间光通信链路特点
§4.2、卫星轨道及卫星姿态
§4.3、光束捕获、对准、跟踪(APT)系统原理与技术
§4.3.1、 APT系统基本工作原理及组成
§4.3.2、 APT跟踪伺服系统
§4.3.3、 APT关键器件及工作原理
§4.3.4、 APT算法
§4.4、星间光通信延时处理技术
第五章、 星地光通信技术 6学时
§5.1、星地光通信链路特点
§5.2、地面站址要求与选择
§5.3、远程通信协议建立
§5.4、光学天线特殊技术
§5.5、星间、星地光通信系统基本测试方法
第六章、 研讨 4学时
教材:
自编
主要参考书:
1、Larry C. Andrews,Ronald L. Phillips, 《Laser beam propagation through random
media》,SPIE Press,2Th Edition。
2、李晓峰 星地激光通信链路原理与技术,国防工业出版社
3、周仁忠,自适应光学,国防工业出版社
4、IEEE、SPIE、OSA文献
5、祖耶夫,大气光传输特性分析,高等教育出版社
6、柯熙政,激光无线通信技术,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
该课程所属基层教学组织(教研室、系)专家小组意见:(该课程是否适合硕士、博士研究生
培养的需要?是否与本科生课程重复?是否有稳定的课程组和授课教师队伍?)
专家组长
专 家 年 月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