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现代人物简介(一部分)
- 格式:doc
- 大小:109.50 KB
- 文档页数:4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民族英雄林则徐一,生平简介福建侯官人(今福建省福州),字元抚,是后期政治家、思想家和诗人,林则徐从政40年,历官13省,是著名的封建政治家,地主阶级改革派的代表人物,两次受命为钦差大臣。
虽然作为封建官吏,存在“忠君”思想,镇压过少数民族起义,但在中华民族面临沦入半殖民地的紧要关头,他挺身而出,“置祸福荣辱于度外”,是中华民族抵御外辱过程中伟大的,其主要功绩是虎门销烟。
;清朝民族英雄史学界称他为近代中国的第一人。
二,虎门销烟当时,由于清朝政府的闭关锁国政策,英国为扭转在中英贸易中的逆差地位,打开中国市场,向中国大量走私鸦片。
鸦片已成为严重弊害,黄爵滋上疏主张以死罪严惩吸食者。
他上奏指出,历年禁烟失败在于不能严禁。
应召进京,受命为钦差大臣,前往广东禁烟.他会同两广总督邓廷桢等传讯洋商,令外国烟贩限期交出鸦片,林则徐在给外国烟商的通知中说:“若鸦片一日未绝,本大臣一日不回。
”在虎门将鸦片公开销毁,并带领大、小官员亲自监督,20天中销毁鸦片19179箱、2119袋,共计2376254斤。
这就是举世闻名的“虎门销烟”。
在禁烟过程中,林则徐意识到英国会发动侵略战争。
为了战胜敌人,需要知己知彼。
他经过多方面分析研究,得出:变敌人的长处为自己的长处,即魏源归纳阐述为的“师夷之长技以制夷”在军事方面,着手加强和改善沿海一带防御力量。
林则徐专门从外国买来200多门新式大炮配置在海口炮台上。
林则徐敢于学习外国先进科学技术的精神,受到人们高度赞扬,被称为“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虎门销烟的正义行动,是我国近代史上反帝斗争中的光辉一页,林则徐领导禁烟运动的胜利,是中国人民反侵略斗争史上第一个伟大胜利,这一壮举,维护了民族的尊严和利益,增长了中国人民的斗志。
坚决实行禁烟,抵抗外国武装侵略,捍卫了国家主权和领土。
还主张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发展民族工商业。
这是他一生活动和思想的主流。
林则徐不愧是中国近代第一位民族英雄。
1.林则徐是中华民族抵御外辱过程中伟大的民族英雄,因其主张严禁鸦片、抵抗西方的侵略、坚持维护中国主权和民族利益深受全世界中国人的敬仰。
2.龚自珍是清代思想家,文学家及改良主义的先驱者,主张革除弊政,抵制外国侵略。
3.魏源是中国近代启蒙思想家,近代中国正眼看世界的首批知识分子的优秀代表。
4.徐继畲是中国近代开眼看世界的伟大先驱之一,又是近代著名的地理学家,在文学、历史学、书法等方面也有一定的成就。
5.倭仁历中允、侍讲、侍读、庶子、侍讲学士、侍读学士。
同治帝之师。
任副都统、工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
政治态度保守顽固,为同治年间顽固派首领。
同治六年(1867年),反对同文馆内增设天文算学馆,反对选用科甲官员入馆学习天文、算学,后又长期反对清政府兴办洋务,认为“立国之道,尚礼义不尚权谋;根本之图,在人心不在技艺”。
6.冯桂芬最早表达了“中体西用”思想。
7.曾国藩是晚清重臣,晚清散文“湘乡派”创始人,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者。
8.左宗棠道光年间屡应科举不中,遂吸取早期基督教教义中的平等思想,创立拜上帝会,主张建立远古“天下为公”盛世。
9.洪秀全是太平天国创建者及思想指导者,称“天王”。
10.郭嵩焘随曾国藩组建「湘勇」,太平天国起义之后,随曾国藩参赞军务。
11.徐桐,顽固守旧,嫉恶西学,戊戌政变后,因不择手段攻击新党,得慈禧信任。
12.李鸿章是淮军创始人和统帅、洋务运动的主要倡导者之一、晚清重臣,积极倡建近代海军、建立北洋水师,镇压太平天国运动、参与洋务运动。
13.洪仁玕是太平天囯领导层中对西方见识较广的一位,提出的《资政新篇》是具有发展资本主义主张的政治纲领,在当时的中国算是相当先进的思想。
14.王韬是晚清思想家,有朴素的辩证法思想。
15.容闳是中国近代史上首位留学美国的学生。
中国近代早期改良主义者。
中国留学生事业的先驱,被誉为“中国留学生之父”。
16.奕 是洋务派首领,总理衙门首领。
17.张之洞是洋务派代表人之一,“中学为体,西学为用”,设办新式学堂。
高中历史的归纳中国近现代历史的重要事件与人物中国近现代历史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这个阶段涵盖了从1840年至现在的时间段。
在这段时间内,中国经历了许多重要的事件和涌现了许多重要的人物。
本文将对中国近现代历史的重要事件与人物进行归纳。
一、鸦片战争(1840-1842年)鸦片战争是中国近现代历史上的一个重要事件,也是中国与西方列强进行的第一场正式战争。
这场战争标志着中国从封闭状态向半殖民地化的转变。
鸦片战争的导火线是英国向中国输入大量的鸦片,导致中国社会瘫痪。
最终,中国以失败告终,签订了《南京条约》,割让香港、开放五个通商口岸。
二、辛亥革命(1911年)辛亥革命是中国近现代史上的一次伟大革命,也是中国从封建帝制向民主共和的转变。
辛亥革命的推动者是孙中山先生,他领导了中国同盟会,推翻了清朝的统治。
辛亥革命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建立了中华民国。
三、五四运动(1919年)五四运动是反对列强对中国影响的一场爱国抗议运动,也是中国早期的学生运动。
五四运动的起因是巴黎和会将旅大产权交给日本,引发了中国学生的愤慨。
在这场运动中,学生们发起了大规模的抗议示威活动,并提出了“外争主权,内除国贼”的口号。
五四运动对中国新文化和民主运动具有重要影响。
四、北伐战争(1926-1928年)北伐战争是国共合作推翻北洋政府的一次军事行动,也是中国共产党发展壮大的关键时期。
北伐战争由国共两党共同发起,以推翻腐败无能的北洋政府为目标。
在这场战争中,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合作,最终取得了胜利,建立了国共两党的统一战线。
五、中国抗日战争(1937-1945年)中国抗日战争是二战期间中国与日本进行的一场历时八年的战争。
这场战争爆发后,中国人民面对着强大的日本军队展开了艰苦的抵抗,为世界反法西斯斗争作出了巨大贡献。
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国近现代历史上的重要里程碑,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战争的成功范例。
六、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是中国近现代历史上的一件重大事件,它标志着中国结束了百年的半殖民地和半封建社会,实现了国家独立和人民解放。
高中历史的归纳中国近现代史中重要事件与人物的概述中国近现代史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涵盖了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时期。
在这段时间里,中国发生了许多重要的事件,涌现了许多杰出的人物。
本文将对中国近现代史中的一些重要事件和人物进行概述。
一、鸦片战争(1839-1842)鸦片战争是中国近现代史上的一次重要事件,也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一个转折点。
这场战争由英国发动,造成了中国的失败。
战后,中国被迫签订了《南京条约》,割让香港、开放五个通商口岸,并赔偿巨款。
这场战争揭示了中国落后于西方国家的现实,也促使了中国的改革思潮的兴起。
二、太平天国运动(1850-1864)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近现代史上规模最大的农民起义,由洪秀全领导。
该运动提倡平均土地制度和反对清朝统治,受到了广大农民的支持。
然而,在清朝政府和外国列强的联合打压下,太平天国运动最终被镇压下去。
尽管如此,这次起义仍然对中国革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揭示了中国农民阶级的觉醒和反抗意识。
三、辛亥革命(1911年)辛亥革命是中国近现代史上的另一个重要事件,也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开端。
在辛亥革命中,以孙中山为首的同盟会组织推翻了清朝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
辛亥革命打破了封建帝制的束缚,为中国的民主革命进程奠定了基础。
然而,随后的动荡和割据时期让辛亥革命的成果受到了严重威胁。
四、五四运动(1919年)五四运动是中国现代史上的一次重要革命运动,由学生和知识分子发起。
五四运动的爆发是对巴黎和约的强烈抗议,标志着中国新文化运动和政治觉醒的开始。
这次运动提倡民主、科学、自由和独立,对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为中国共产党的兴起奠定了基础。
五、中共建党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1921年)中国共产党的建立是中国近现代史上的另一个重要事件,也是近现代中国革命的重要推动力。
中国共产党在建党初期面临了许多困难和挑战,但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革命从胜利走向胜利。
中国近代人物介绍之李鸿章生平简介:李鸿章(1823年2月15日-1901年11月7日),字子黻、渐甫,号少荃、仪叟。
道光二十七年,二十四岁的李鸿章考中进士,选入翰林院任庶吉士。
同时,受业曾国藩门下,讲求经世之学。
三年后翰林院散馆,获留馆任编修。
封一等肃毅侯,谥文忠,安徽合肥人。
中国清朝末期重臣,同时是将领兼外交官,洋务运动的主要倡导者之一。
李鸿章军功显赫,累任江苏巡抚、湖广总督,在1870年继曾国藩出任直隶总督,后又兼北洋通商大臣,授文华殿大学士,筹办洋务,成为同治、光绪两朝的地方重臣。
因为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手握兵权,统领一方,有人甚至称其“坐镇北洋,遥执朝政”。
各抒己见:纵观中国的近代史,人们对李鸿章的评价褒贬不一,有很多人认为他是一个十足的卖国贼,但是我觉得,我们不应该以当代人的价值观去简单地评价一个历史人物。
李鸿章确实有做的不好的地方,也有一己私利,但是也不能一叶障目而忽略他对当时清政府做的贡献。
一方面,李鸿章忠于自己的朝廷,而且倡导了洋务运动,着实为清朝做了很多好事,尤其是军事现代化以及船舶机械加工制造业上;另一方面,我们看到他所签的一些不平等条约其实也是被逼无奈,他的背后是一个满目疮痍的大清朝,试问,一个国家不强大,如何能在外面立足。
所以包括他签订的《马关条约》等,其本质上是清朝的国力衰微,李鸿章所扮演的只是一个外交官的角色。
《清史稿·李鸿章传》评价说:“中兴名臣,与兵事相终始,其勋业往往为武功所掩。
鸿章既平大难,独主国事数十年,内政外交,常以一身当其冲,国家倚为重轻,名满全球,中外震仰,近世所未有也。
生平以天下为己任,忍辱负重,庶不愧社稷之臣;惟才气自喜,好以利禄驱众,志节之士多不乐为用,缓急莫恃,卒致败误。
疑谤之起,抑岂无因哉?”从当时来看,李鸿章可以说是大清国唯一一个有能耐可和世界列强一争长短之人,被誉为“东方俾斯麦”。
(出自《伊藤博文自传》)李鸿章另外比较突出的贡献就是上面说的创办江南制造局和金陵制造局。
『人物研究』[近现代人物]十大华语金牌词作人十大华语金牌词作人:第一名:黄沾。
黄沾,原名黄湛森。
香港著名作家、词曲家。
与金庸、倪匡、蔡澜一起被称为“香港四大才子”。
黄沾的词作品是他侠义精神与人生哲学结合的最佳体现,至今,他仍然是香港歌坛公认的“词坛教父”。
当中许多的成功作品都是由顾嘉辉作曲、黄沾作词。
后来被称作“辉黄”组合。
其中《上海滩》、《我的中国心》为“经典中的经典”,被冠以“流行歌词宗匠”,是香港流行文化的代表。
第二名:林夕林夕,原名梁伟文,祖籍广东东莞。
20世纪80年代中期晋身香港乐坛的专业填词人,另有同名漫画作家、学者。
从事于歌词创作。
是香港作曲家及作词家协会会员。
他对事物观察入微,对城市的触觉敏锐,以填词速度高、产量多而著名。
他与黄伟文合称香港词坛的“两个伟文”。
第三名:罗大佑罗大佑,台湾省苗栗县的客家人,祖籍广东省梅县,是台湾地区的创作歌手、音乐人,有“华语流行乐教父”之称。
“音乐教父”罗大佑是真正开启一个时代的人物,他的成就是不可超越的。
在物质越来越丰富、情感却越来越贫瘠的今天,经典词曲的最佳结合至今无人媲美,80年代后期到90年代初期校园民歌及整个华语流行音乐风格转变有划时代的影响。
第四名:黄伟文黄伟文,与林夕并称“一林一黄”。
填写过无数经典作品。
称他为“一人撑起香港流行乐坛半壁江山”。
黄伟文的歌词,写作角度新颖,以创意和新意让人“耳”前一亮。
黄伟文以恨写爱,颠覆中文流行曲的情歌模式。
无论在虚构扮演的角色还是在语言上都十分醒目,同时他摇动具有标牌色彩的都市万花筒,随手点缀为歌词中的细节,他应题设景、因人设文、歌词中总有让人想不到的地方。
第五名:李宗盛李宗盛。
1958年7月19日,生于台湾,著名音乐制作人、著名词曲制作人、歌手,“制琴师”,20世纪80年代起影响几代人的华语音乐教父。
李宗盛无疑是一位歌词创作的大成者。
作为那么多脍炙人口的歌曲制作者,作为那么多歌手的发掘者和引路人,他的歌坛至尊地位恐怕无人可以撼动。
中国近现代人物选评之钱钟书中国近现代人物选评之钱钟书金圣叹曾有感言:真读书人天下少,不如意事古今多。
言及读书人,古今从未少,然真读书人,罕有。
但这一颗永不熄灭的明星却一直照耀着后世,以其文学造诣激励后人启迪大众,也许“民国第一才子”并不能展现他的一生,但却让我们对他多了一份崇高的敬意——古往今来,学者是最值得被尊重的人。
他是我最崇拜的人,日月星辰都不及光芒的万分之一,他是钟情于书的大学者——钱钟书。
怀着一颗尊重且小心翼翼的心浅谈一二,言之有误实属学识浅薄。
一.钱钟书生平简要钱钟书(1910年-1998年),江苏无锡人,原名仰先,字哲良,字默存,号槐聚,曾用笔名中书君,中国现代著名作家、文学研究家。
与夫人杨绛一见钟情,夫人杨绛也是著名作家和翻译家,育有一女钱瑗,为北师大教授。
他出身于书香门第,幼承家学,天资过人,青少年时就喜好古经典籍。
中学时擅长中文、英文,却在数学等理科上成绩极差。
报考清华大学时,数学仅得15分,但因国文、英文成绩突出,其中英文更是获得满分,于1929年被清华大学外文系破格录取。
在这一时期,他刻苦学习,广泛接触世界各国的文化学术成果。
他学识渊博,记忆力惊人。
在清华大学读书时,他就与吴晗、夏鼐被誉为清华“三才子”。
1933年大学毕业。
1935年和作家、翻译家杨绛结婚。
同年考取公费留学生资格,在牛津大学英文系攻读两年,又到法国巴黎大学进修法国文学一年,于1938年回国。
建国后,历任清华大学外文系教授,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古典文学组研究员,长期致力于中国和西方文学的研究。
主张用比较文学、心理学、单位观念史学、风格学、哲理意义学等多学科的方法,从多种角度理解和评价文学作品。
精通英语,德语,法语,西班牙语,拉丁文,意大利语六国语言。
著有散文集《写在人生边上》,短篇小说集《人·兽·鬼》,长篇小说《围城》,选本《宋诗选注》。
文论集《七缀集》、《谈艺录》及《管锥篇》(五卷)等。
中国近现代教育学家人物汇总在近几年的教师招聘考试中,中国近现代教育学家的观念与思想出现的频次越来越高,本期老师帮助大家梳理中国近现代教育学家的重要思想与观点。
一、蔡元培(一)人物介绍及评价:蔡元培(1868-1940),字鹤卿,浙江绍兴人,中国近代著名的民主革命家和教育家。
他为我国的教育事业,尤其是高等教育事业的改革与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毛泽东评价他为“学界泰斗,人世楷模”。
(二)观点1.“五育并举”的教育方针蔡元培认为教育的最终目的就是造就“完全人格”。
1912年,他发表了著名的教育论文《对于教育方针之意见》,比较系统地提出了五育并举的思想,即:军国民教育、实利主义教育、公民道德教育、世界观教育与美感教育。
2.改革北大的教育实践(1)抱定宗旨,改变校风;(2)贯彻“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原则。
“大学者,‘囊括大典,网罗众家’之学府也”,这是他治理北京大学的基本指导思想。
(3)学科与教学体制改革。
具体内容包括:一、扩充文理,改变“轻学而重术”的思想;二、沟通文理,费科设系;三、改年级制为选科制。
3.教育独立思想教育独立的基本要求可大致归结为:一、教育经费独立;二、教育行政独立;三、教育学术和内容独立;四、教育脱离宗教而独立。
4.练一练【多选题】蔡元培是我国近代著名的民主革命家与教育家,他的教育思想包括( )。
A.教学做合一B.五育并举C.大职业教育主义D.教育独立【答案】BD。
解析:A项属于陶行知的教育思想,C项属于黄炎培的教育思想。
二、梁启超(一)人物介绍及评价:梁启超(1873-1929),字卓如,号任公,广东新会人,中国近代思想家、政治观点家及思想家。
(二)观点1.1896年,梁启超于《时务报》上发表《变法通议·论师范》,在中国近代教育史上首次专文论述师范教育问题。
他竭力提倡师范教育,把师范教育当作“群学之基”,强调师范教育是整个教育质量提高的基础与保证。
2.练一练【单选题】中国近代史上首次专文论述师范教育问题的著作是( )。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民族英雄林则徐一,生平简介1785年8月30日(乾隆五十年)- 1850年11月22日(道光三十年),汉族,福建侯官人(今福建省福州),字元抚,是清朝后期政治家、思想家和诗人,是中华民族抵御外辱过程中伟大的民族英雄,其主要功绩是虎门销烟。
官至一品,曾任江苏巡抚、两广总督、湖广总督、陕甘总督和云贵总督,两次受命为钦差大臣;鸦片战争时期主张严禁鸦片、抵抗侵略的爱国政治家。
史学界称他为近代中国的第一人。
二,虎门销烟时期主张严禁鸦片、抵抗侵略的爱国政治家。
字元抚,又字少穆,晚号俟村老人。
福建侯官(今福建福州)人。
嘉庆九年(1804)中举。
十六年中进士。
曾与龚自珍、魏源、黄爵滋等提倡经世致用之学。
二十五年起,先后外任浙江杭嘉湖道、盐运使,江苏按察使、江宁布政使。
任上整顿盐务、兴办河工、筹划海运,采用劝平粜、禁囤积、放赈济贫等措施救灾抚民。
后升任河东河道总督,亲自实地查验山东运河、河南黄河沿岸工程,提出改黄河由山东利津入海以根治水患的治河方案。
十二年授江苏巡抚。
江苏旱涝灾情严重,他上奏历陈民间困苦,坚请缓征受灾州县漕赋;致力兴修水利工程。
为克服银荒和利于货币流通,他反对一概禁用洋钱,提出自铸银币的主张,为中国近代币制改革的先声。
十七年,升任湖广总督。
当时,由于清朝政府的闭关锁国政策,英国为扭转在中英贸易中的逆差地位,打开中国市场,向中国大量走私鸦片。
鸦片已成为严重弊害,黄爵滋上疏主张以死罪严惩吸食者。
林则徐提出六条禁烟方案,并率先在湖广实施。
八月,他上奏指出,历年禁烟失败在于不能严禁。
九月应召进京,力陈禁烟的重要性和禁烟方略。
十一月受命为钦差大臣,前往广东禁烟。
十九年正月抵广州,禁烟运动迅速展开。
他会同两广总督邓廷桢等传讯洋商,令外国烟贩限期交出鸦片,并收缴英国趸船上的全部鸦片。
林则徐在给外国烟商的通知中说:“若鸦片一日未绝,本大臣一日不回。
”四月二十二日(6月3日)起在在虎门将鸦片公开销毁,并带领大、小官员亲自监督,20天中销毁鸦片19179箱、2119袋,共计2376254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