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与岩土工程
- 格式:doc
- 大小:39.50 KB
- 文档页数:2
岩土工程信息模型技术标准(以下简称“BIM技术标准”)的制定与应用,对于推动我国岩土工程领域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在云南省,随着建设工程的日益增多和加大,BIM技术标准的应用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本文将从深度和广度两个方面对岩土工程BIM技术标准在云南的应用进行全面评估,旨在为读者提供有价值的信息和洞察。
1. BIM技术标准的意义BIM技术标准是指在岩土工程领域,通过建立信息模型、实现信息共享和协同,实现工程全生命周期信息管理的技术标准。
在云南,BIM 技术标准的应用将极大提升岩土工程项目的信息化水平,提高施工效率,降低工程造价,改善工程质量,有利于促进岩土工程的可持续发展。
2. 岩土工程BIM技术标准的制定与推广目前,云南省已经开始制定并推广岩土工程BIM技术标准。
各级政府部门加大对BIM技术标准的支持和推广力度,通过出台相关政策、资助相关项目等方式推动BIM技术标准的应用;另相关企业和机构也积极响应,加强技术研发与应用实践,推动BIM技术标准在岩土工程领域的落地和推广。
3. BIM技术标准在云南的实际应用在云南,随着BIM技术标准的逐步推广,越来越多的岩土工程项目开始应用BIM技术标准。
通过BIM技术标准,可以实现岩土工程项目的可视化设计、数字化施工和智能化运营管理,在提高工程质量的也为项目的信息化管理提供了有力支持。
4. 个人观点与理解从个人角度看,岩土工程BIM技术标准在云南的应用还存在一些挑战和机遇。
挑战在于需要加大对相关从业人员的培训和技术更新力度,提高他们的BIM技术标准应用水平;机遇则在于岩土工程BIM技术标准的应用将为云南的岩土工程建设带来更多的发展机遇,推动岩土工程领域的创新与发展。
岩土工程BIM技术标准在云南的应用呈现出逐步成熟和不断发展的趋势。
随着BIM技术标准的不断完善和推广,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岩土工程BIM技术标准将在云南岩土工程领域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助力云南的岩土工程建设更加高效、智能和可持续发展。
岩土工程设计施工中信息管理技术的运用策略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信息管理技术在各行各业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岩土工程设计施工中,信息管理技术的运用可以提高工程质量、效率和安全性,为工程项目的顺利进行提供有力支持。
本文将探讨岩土工程设计施工中信息管理技术的运用策略,希望能为相关工程人员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
一、信息管理技术在岩土工程设计中的运用策略1.实时监测与数据采集在岩土工程设计中,实时监测与数据采集是非常重要的环节。
通过传感器、无线通信技术等手段,可以实现对地下水位、地表位移、地下结构应力等参数的实时监测,及时掌握工程现场情况,为工程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传感器数据采集系统的建立,可以大大提高数据的准确性和实时性,有助于把控工程风险,防止工程事故的发生。
2.数据管理与分析在岩土工程设计中,大量的工程数据需要进行管理和分析。
信息管理技术可以帮助工程人员建立起完善的数据管理系统,实现对工程数据的存储、检索、分析和展示。
通过数据管理与分析,可以更好地了解地质条件、工程材料特性以及施工过程中的变化,为工程设计提供科学依据,提高工程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3.信息共享与协作在岩土工程设计中,涉及到多个专业的协作与配合。
信息管理技术可以帮助工程人员实现信息的共享与协作,打破专业壁垒,促进团队合作。
通过信息管理技术,不同专业的工程人员可以实时共享工程资料,协同进行工程设计和施工计划,提高工程配合效率,避免信息传递和理解上的偏差,降低沟通成本。
二、信息管理技术在岩土工程施工中的运用策略1.智能化施工管理在岩土工程施工中,智能化施工管理是信息管理技术的一个重要应用方向。
通过采用智能化施工设备和监测系统,可以实现对施工过程的实时监控和管理。
在基坑支护施工中,可以利用智能监测系统实时监测基坑土体的变形情况,及时调整支护措施,防止基坑失稳事故的发生。
2.虚拟仿真与模拟信息管理技术还可以通过虚拟仿真与模拟的方式,帮助工程人员实现对岩土工程施工过程的可视化和仿真。
岩土工程勘察智能新技术及发展方向摘要:岩土工程勘察智能信息化技术是目前国内外岩土勘察技术研究广泛关注的焦点。
国内外学者在岩土工程勘察智能化技术及信息化系统开发方面取得了大量的成果。
本文通过介绍勘察技术信息化研究进展,结合目前互联网、大数据的技术特点,总结分析了岩土工程勘察信息化技术的主要特点,以及对勘察行业的技术痛点进行分析,提出了勘察行业智能化信息化发展的新技术、新方向。
关键词:岩土工程勘察;智能化;信息化;新技术随着信息化技术的高速发展,现代测绘技术、计算机技术、网络通信技术、CAD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己通过计算机、软件及辅助设备深入应用到岩土工程勘察流程工作中。
工程勘察行业在信息化技术发展的推动下,从传统的“纸笔”模式逐步走向信息化、智能化工作模式。
传统岩土工程勘察通常将外业钻探所得芯样,由编录人员在现场对各岩土层进行识别划分,并手写记录各岩土层的层序、层深、厚度、名称以及描述等至编录表上,然后再人工录入计算机勘察软件生成各类成果图件。
这一过程中,记录及录入等人工输入环节容易产生数据错漏等问题,往往需要耗费大量人力物力去解决,效率较低,且芯样性状的判断识别往往依赖现场工程师的理论及经验水平。
在我国工程建设的需求增加和劳工成本飙升的背景下,上述传统岩土工程勘察工作模式的效率问题日益凸显,制约了工程勘察行业的发展。
因此,如何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作为提高岩土工程勘察的流程效率的手段及质量水平,是岩土工程勘察行业广泛关注的热点问题。
一、岩土工程勘察智能化新技术研究重点传统工程勘察行业实际工作中存在诸多痛点、难点问题,继续采用传统工作模式无法有效地解决,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勘察现场外业数据真实可靠性问题主要是勘察现场外业的数据内容、行为数据的真实性容易受到人为因素影响,专门指派工程师全程跟踪的劳动成本高,需要发展多钻机勘察全过程的无人智能长期监控技术;勘察内业数据重复错误问题:传统勘察流程的纸质数据数字化过程中容易产生大量重复性录入工作而导致的错误录入问题,应形成一次录入,快速校验的信息化录入校验技术,减少纸质化工作;(二)勘察外业录入与室内数据传输流程复杂问题一些勘察设备及软件的外业与内业环节相对孤立,数据转化使用的流程繁琐,应尽早确定数据标准格式及流程,发展一体化信息化系统技术。
岩土工程勘察信息化集成监管系统
张波
【期刊名称】《地质论评》
【年(卷),期】2024(70)S01
【摘要】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岩土工程勘察信息化已经成为现代岩土工程领域的重要发展方向。
笔者所讨论的岩土工程勘察集成监管系统,是基于信息化技术的勘察监管平台,旨在解决传统勘察过程中存在的数据不规范、信息不充分等问题(陈剑铭等,2023)。
笔者阐述了岩土工程勘察信息化的现状及发展方向,通过对钻机状态监测装置、标准贯入试验(SPT)信息自动采集装置和圆锥动力触探试验(DPT)自动采集装置部件和功能的详细阐述说明.
【总页数】3页(P345-347)
【作者】张波
【作者单位】广东省深圳市勘察测绘院(集团)有限公司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U195
【相关文献】
1.工程勘察设计单位信息化集成应用系统建设探讨
2.理正工程地质勘察CAD系统在广州地铁岩土工程勘察中的应用
3.岩土工程勘察与土木工程建构分析——评《岩土工程勘察》
4.工程勘察三维可视化智能系统在岩土工程勘察设计中的应用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岩土工程勘察中信息化技术的应用岩土工程勘察中信息化技术的应用岩土工程勘察中信息化技术的应用施工过程中地基的承载力是整个勘察中实时性的一个全面总结,整体岩土勘察工程状况是依据有效的工程设计参数做好合理的规划,对地质的稳定性做出评估做好地质承载力和压缩模量,由此便可以更好的保证整体工程的设计和实施。
在勘察勘察过程中,对于地质的整体控制是需要根据每个不同的工程中所出现的不同地质而进行的更加准确的勘察方法。
一、地质勘察工程的承载力确定施工技术人员在对岩土勘察工作进行施工的过程中,对于地基的能力勘察设计,主要有三种方法:①荷载实验法;②理论公式化;③规范查表法。
在建筑物的整体实施中对于地基的荷载力的确定是最直接最准确的建筑物工程整体的实施情况。
整体的工程实施再结合工程实践综合确定。
在应用中主要是对土的抗剪强度指标c、值的确定,由于在实际的现场操作过程中,针对现场的取样和工程的检验以及对于承载量的认为因素的控制进行有效的综合性分析,这样才能够更好的对工程检验进行有效的保证,许多地方差距的整体控制的表述进行地区经验值分析,可以运用土工试验的数据以及对于工程的施工地基承载力进行分析,保证工程的整体施工质量。
二、压缩模量的确定压缩模量的确定值,在具体工程的实施中有着多种不同的方法,而且在岩土工程勘察工程中对于这些方法的使用也并是不太规范。
施工员在岩土勘察的过程中,总体而言还是需要针对具体工程中出现的粘土性质和标贯基数进行有效的确定,但是所得出来的数据数值也不是完全的明确,有着较大的差异存在,通过模拟间的变换的出来的数据所显的误差依旧是很大的。
不论是低级的荷载力的计算还是对于土质的压缩模量变换的计算都需要具有一定的技术手段为依据。
在岩土工程地质勘察过程中,对于工程的整体施工需要进一步更加充分的利用有效的技术手段进行搜集勘察信息和科学的进行整理,保证工程施工的准确性和合理性。
由于在岩土勘察过程的技术使用,对于所得的参数计算有误不够准确,需要针对工程的整体施工进行有效而全面的控制,在一定的基础上能够做到开销平衡。
BIM技术在岩土工程中的应用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建筑行业也在不断迭代更新,其中BIM技术在建筑领域的应用如日中天。
BIM(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即建筑信息模型,是一种集成建筑设计、施工和运营管理的数字化信息技术。
它通过构建建筑物的几何图形、材料、构件,以及建筑环境和建筑设备的相关信息数据库,实现对建筑物各个方面的综合管理与分析,从而提高建筑设计、施工和维护的效率和质量。
BIM技术在岩土工程中的应用,不仅可以加强建筑物的结构设计、施工管理及运维保养,还可以切实地实现对地质地貌等方面的信息化管理,提升岩土工程的设计和施工质量。
BIM技术在岩土工程中的应用前景广阔。
岩土工程是建筑领域中一个非常重要的专业领域,主要涉及地质、地下水、土壤力学、地基基础等方面的工程。
而BIM技术的应用将为岩土工程带来革命性的改变,引领着建筑行业向数字化、信息化的方向发展。
下面将从岩土工程设计、施工管理和运维保养等方面,详细介绍BIM技术在岩土工程中的应用。
一、岩土工程设计中的BIM技术应用1.地质地貌信息的管理:使用BIM技术,可以将地质地貌信息数字化、集成化,实现对地质地形的三维建模和分析,为工程设计提供准确的地质地貌信息。
2.地基基础设计:BIM技术可以实现对地基基础的三维设计和模拟分析,包括地基承载力分布、基础结构布置等,为地基工程设计提供详细的数据支持。
3.土体力学参数的分析:通过BIM技术,可以将土体力学参数纳入建筑信息模型中进行分析和管理,包括土壤的压缩性、承载力、剪切强度等参数,为地基基础设计提供准确的依据。
4.地下水环境的模拟分析:BIM技术可以实现对地下水环境的三维模拟分析,包括地下水位的变化、渗流规律等,为地下水环境对地基基础的影响进行科学的评估。
二、岩土工程施工管理中的BIM技术应用1.施工过程仿真:通过BIM技术,可以对岩土工程施工过程进行三维仿真模拟,包括地基基础施工、边坡工程、地下管线敷设等,帮助施工人员预判并解决施工现场的问题。
对岩土工程勘察中信息化技术的应用研究摘要:我国岩土工程勘察工作在工程数量不断提升以及工程规模不断增大的现实情况下得到了迅速发展,勘查技术也得到了优化与更新,现阶段在岩土工程勘察中综合勘察技术得到了普及与广泛应用,已经引起了岩土工程企业对其的高度重视,对于工程建设及企业发展而言,综合勘察技术的应用具有积极的现实性意义。
关键词:岩土工程勘察;信息化技术;信息化;勘察技术引言岩土工程作为国家发展市场经济的实施体制,在发达国家已经有四十多年的发展历史。
我国岩土工程行业具有企业数量多、规模小的特点。
据《2013-2017 年中国岩土工程行业发展前景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统计,我国仅从事强夯业务的企业已超过三百家,而岩土工程行业的集中程度相对较低,从而使得优势企业无法形成规模化发展,这与发达国家岩土工程行业高度集中的特点形成了鲜明对比。
1、岩土工程勘察运用信息化技术的意义由于我国位于亚欧大陆东部、太平洋西部,地理位置比较特殊,使我国成为地震发生最为频繁的国家之一。
我国的岩土工程勘察受地质条件的影响,岩土种类具有多样性的特点,从而导致岩土工程勘察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也较为复杂。
在这种情况下,勘察人员无法通过直接的勘察方法对岩土的属性进行勘察,而必须要借助现代化的勘察技术。
在进行工程施工之前,勘察人员应根据当地的地质信息,通过岩土工程勘察中的信息化技术对岩土进行分析,充分了解岩土层的地质状况,对施工过程中可能会发生的问题进行科学有效的预测,进一步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
岩土工程勘察中信息化技术的应用,有利于及时避免或减少在施工过程中引发的地质灾害;通过利用信息化技术对勘察信息进行科学的分析,对勘察过程进行监控,对施工地点的不良因素进行及时调整,有利于降低施工后期的成本,提升岩土工程的建设效率。
2、当前岩土工程勘察面临的挑战2.1 岩土工程勘察信息化程度低在实际的岩土工程勘察中,勘察人员通常会以图表和文字资料的形式向工程设计和工程施工单位提供详细的勘察信息,但由于内容上常出现许多定性描述,造成大部分工程设计和工程施工单位无法准确把握勘察信息,在对信息的处理和利用上面临困境。
科技创新推动岩土工程发展技术发展岩土现状引言岩土工程是涉及岩石、土壤和地下水等领域的综合性工程技术。
随着科技进步,岩土工程领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为工程建设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撑。
本文将详细介绍岩土工程领域的现状及发展趋势,主要涉及勘探与取样、土力学与岩石力学基础、地质工程理论、数值分析与模拟、监测与检测技术、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以及信息化与智能化技术等方面。
1.勘探与取样随着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等勘探技术的发展,勘探精度和效率得到了显著提高。
遥感技术、地质雷达和瞬态面波等技术的应用,使得深部地质构造和地层结构的勘探更加准确。
此外,钻探和取样技术也得到了不断的改进,如高压旋挖钻机、数字全景钻孔摄影等技术的应用,使得取样过程更加高效、准确。
2.土力学与岩石力学基础在土力学方面,研究内容已经从简单的力学行为向更复杂的耦合效应转变。
岩石力学的研究则更加注重多场耦合以及细观结构分析。
数值计算方法如有限元、离散元等方法的应用也更加广泛,可以更好地模拟材料的力学行为和工程响应。
3.地质工程理论地质工程理论得到了进一步的完善和发展,涉及到地质体稳定性的评价、预测和优化设计等方面。
在此基础上,针对复杂地质条件和重大工程实践,还发展出了诸多新的分析方法和计算模型,如有限元、极限平衡和数值流体力学等。
4.数值分析与模拟数值模拟技术在岩土工程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
针对岩土材料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数值计算方法可以实现对岩土体的应力、应变和渗流等物理过程的精细模拟。
有限元法、离散元法、无单元法等数值方法在岩土工程问题的求解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同时,针对大规模复杂计算问题,并行计算技术的发展也极大地提高了计算效率和准确性。
5.监测与检测技术随着传感器技术和数据采集技术的发展,岩土工程的监测与检测技术得到了显著提升。
各种高精度、高灵敏度的传感器被广泛应用于位移、应力、应变以及地下水位等参数的监测。
同时,以物联网、云计算为代表的大数据处理技术的发展,使得大量监测数据的远程传输、实时分析和预警成为可能。
数字化技术在岩土工程勘查中的应用探究发布时间:2021-04-15T15:00:29.240Z 来源:《城镇建设》2021年2期作者:韩璐[导读] 我国信息化技术不断发展,增加了数字化技术的应用,韩璐浙江智谱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浙江湖州 313000摘要:我国信息化技术不断发展,增加了数字化技术的应用,尤其是在岩土工程的勘查中可以利用数字化技术将较为分散的数据收集起来,便于数据之间的比对,进而有效的找出工程中存在的问题。
本文通过结合工程实例,对岩土项目勘查中数据化技术的具体应用进行多角度分析,促进勘查工作有序进行。
关键词:数据化技术;岩土工程;勘查工作前言:目前,数字化技术在岩土工程的勘查中被广泛应用,由于其先进的技术手段,为施工人员的勘查工作排除安全隐患,使其可以更加清晰地了解岩土内部的构造,同时,也会将岩土的状况直观地展现给勘查人员,以便于对岩土指标的分析,进而保证了勘查工作的有效性,同时提高岩土工程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1工程概况以某条铁路沿线在基地安置点的岩土工程为例,拟建工程位置于城南大道东面的铁路沿线,该工程的编号为C1-C16,每块宅基地的面积约为11.5×10m2,而该工程的基础形式以及埋置深度的数据并不知晓,此外,岩土工程的荷载、地基的承受能力以及变形的参数标记不明确。
因此,对该岩土工程进行勘探,并采用数字化技术对现有的数据进行收集和处理,利用数据建模等技术计算岩土参数,进而完成工程的虚拟设计,以保证岩土工程施工的顺利进行。
2数字化建模在岩土工程勘查过程中常使用数据化建模技术完成工程模型的建设,在实施该类技术时,施工人员要严格遵照建模步骤开展建模工作。
首先,要找出数字化系统中的数据工程,并对该区域的地质条件以及周边环境进行系统性的勘查,并在勘探过程中收集有价值的数据,同时施工人员要保证数据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其次,在对数据进行技术加工时,要充分利用数字化系统所生成的数据实现中间数据的运算。
岩土工程勘察的数字化技术与运用岩土工程勘察是土木工程领域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它的目的是为工程设计和施工提供准确的地质地貌信息和岩土工程特性参数。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数字化技术在岩土工程勘察中的运用也日益成熟,为勘察工作提供了更加精准、高效的手段。
本文将从数字化技术的概念、在岩土工程勘察中的应用和技术发展趋势等方面展开介绍。
一、数字化技术的概念数字化技术是利用计算机和相关设备进行信息采集、存储、处理和传输的一种技术手段。
它的特点是将传统的模拟信息转换为数字化的形式,可以进行高效的信息处理和传输,为工程勘察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数字化技术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包括激光扫描技术、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GIS)、全站仪测量技术、无人机技术等,这些技术的应用使得岩土工程勘察的精度和效率得到了显著提高。
二、数字化技术在岩土工程勘察中的应用1.激光扫描技术激光扫描技术是一种利用激光传感器对地物进行三维扫描的技术手段。
在岩土工程勘察中,激光扫描技术可以用于获取采样点的地形地貌信息、获取隧道、管线、桥梁等难以接触的工程信息,有效提高了勘察的精度和效率。
2.遥感技术遥感技术是利用航空摄影、卫星遥感等手段获取地表、地貌、地形等信息的技术手段。
在岩土工程勘察中,遥感技术可以用于获取大范围的地质地貌信息、进行灾害监测预警等,为工程勘察提供了全面的信息支持。
3.地理信息系统(GIS)地理信息系统是将地理空间信息与属性信息相结合,进行存储、查询、分析和展示的一种信息系统。
在岩土工程勘察中,GIS可以用于对地质地貌信息的空间分布进行分析和展示,为工程设计和施工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4.全站仪测量技术全站仪测量技术是利用全站仪对地质地貌进行三维测量的一种技术手段。
在岩土工程勘察中,全站仪测量技术可以用于获取地貌地形信息、进行变形监测等,为工程设计和施工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5.无人机技术以上这些数字化技术的应用,使得岩土工程勘察从传统的手工测量向数字化、智能化的方向发展,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准确度。
BIM技术在岩土工程中的应用【摘要】本文主要探讨了BIM技术在岩土工程中的应用。
在岩土勘察方面,BIM技术可以帮助工程师更准确地了解地下情况,提高勘察效率。
在设计阶段,BIM技术可以实现设计方案的数字化展示与优化,提高设计质量。
在施工中,BIM技术可以协助施工人员进行施工过程的模拟与优化,提高施工效率。
在监测阶段,BIM技术可以实时监测工程的运行状态,提高监测效果。
在工程管理方面,BIM技术可以整合工程各个环节,提高管理效率。
未来,BIM技术在岩土工程中的发展趋势是更加智能化与自动化,对岩土工程行业的启示是不断学习与创新,提升工程实践水平。
BIM技术在岩土工程中的应用将为岩土工程领域带来更多的发展机遇与挑战。
【关键词】BIM技术、岩土工程、应用、勘察、设计、施工、监测、管理、总结、发展趋势、启示1. 引言1.1 BIM技术在岩土工程中的应用概述BIM技术在岩土工程中的应用可以从岩土勘察、设计、施工、监测和工程管理等方面展开。
通过BIM技术,可以实现岩土工程项目的全过程数字化管理,从最初的勘察设计到最终的施工监测都可以实现数据的共享和协同工作,大大提高了工程的整体效率和质量。
在今天高度信息化的时代,岩土工程行业需要不断更新自己的技术手段,以适应市场的需求和发展的趋势。
引入BIM技术将为岩土工程行业带来更多的机遇和挑战,同时也将推动该行业向着更加智能化、数字化和信息化的方向发展。
BIM技术的应用将大大提高岩土工程项目的整体管理水平和执行效率,有望成为岩土工程行业的一大创新和突破点。
2. 正文2.1 BIM技术在岩土勘察中的应用岩土勘察是岩土工程的第一步,是为后续的设计、施工和监测提供必要的数据支持。
BIM技术在岩土勘察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数据集成和共享:传统的岩土勘察中,往往存在数据分散、信息不全、重复浪费等问题。
而利用BIM技术可以实现不同数据来源的集成和共享,将勘察所得数据整合在一个平台上,便于工程团队之间的交流和协作。
信息技术在土木工程中的运用与发展作者:陈明辉来源:《科学与财富》2019年第30期摘要:随着时代与科技发展的进步,计算机技术同样发展的越来越高科技,而计算机技术在土木工程中的运用也已经渐渐地从早期数值分析发展到了工程设计中多项环节,从而提高了土木工程建设中的水准与质量,本文从构建土木工程技术信息系统、商务贸易信息系统、管理信息系统三个方面探讨信息技术在土木工程中的运用以及后期发展。
引言土木工程包含有结构工程、建筑工程、岩土工程、交通工程等,而在土木工程项目的实施中,工程信息从而产生了出来,之后通过借用信息技术对其管理,提高工程生命周期管理质量以及效率,促进了土木工程建设有效的实施,总的来说,信息技术运用在土木工程中,可以优化数据整理过程、提高管理的有效性、提高生产工艺等,从而可以看出,土木工程与信息技术之间的关系是非常密切,所以在其发展上也是十分必要的。
1 土木工程信息化建设的运用及目标土土木工程信息化是指将土木工程和信息技术相结合,而土木工程信息化建设的核心目标是信息共享,而建筑工程行业的发展也跟信息共享有很大的的关联,首先,可以运用信息技术改变传统的建设模式对土木进行建设,同时也可以使资源配置更加科学与合理,其次,在土木工程信息建设中运用信息技术,可以利用计算机软件使信息化公开,以及网上办公,从而为政府监管工作构建透明化的公开体系,从而提高了政府部门服务水平以及监管的效率,进而促进了建筑行业的提升和未来发展,最后在进行土木工程建设时运用信息技术,可以使企业竞争的实力得到提高。
2 土木工程信息技术发展中存在的问题2.1结构工程结构工程是否能合理的开展,结构健康监测起到了不可缺少的作用,目前主要采用的是单一结构健康监测,因而在这一方面的信息技术有些欠缺,在數据处理、模糊识别、损伤检测、传感应用等几方面效果比较差,从而不能完全实现健康监测,从而无法对土木工程结构状态综合评估。
2.2建筑工程在建筑工程上,信息技术发展的比较缓慢,其原因在于企业信息化水平低、技术预算不足等有关,从而影响了信息化的进展,建筑工程信息化管理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分别是财务信息化管理、工程方案设计,但是由于其他的信息化不足,以及信息技术发展的不平衡,从而使数据出现了大量重复无效的数据,因此影响了内部信息的交流。
岩土工程勘察信息化建设的思考发布时间:2021-09-10T03:41:43.825Z 来源:《科学与技术》2021年第5月13期作者:陈斌[导读]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行业需求的转变及信息技术的进步陈斌温州工程勘察院有限公司 325006摘要: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行业需求的转变及信息技术的进步,为加快建筑业信息化建设,岩土工程勘察行业作为基础设施建设的先锋队,加快推进信息化建设已迫在眉睫。
目前,在BIM技术、互联网+、大数据、云服务、物联网等技术支持下,岩土工程正在实现勘察、设计、施工、检测监测以及运营维护全过程数字化。
本文分析全国勘察行业信息化现状与勘察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讨论勘察信息化建设的方向和内容,并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供行业同仁参考指正。
关键词:岩土工程;勘察;信息化建设;引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以及技术水平的提高,让我国的岩土工程在开发的过程中也发生了技术性的改革。
岩土工程在开发和工作的过程中主要是依据岩土工程勘察工作的基本原则。
在岩土工程开发和建设的过程中,岩土勘察工作与研究工程质量在工程设计现场施工和后期检查的过程中,都是相互联系、相互融合的。
为了保证建筑工程项目合理化、有效的开展,在岩土工程勘察的工作上,要进行针对性的安排。
比如岩土工程建筑设计,从建筑设计方面进行合理的规划,保证工程项目的可行性,也为建筑工程打好质量基础。
1勘察信息化建设的意义1.1提高勘察效率与降低勘察成本将勘察外业传统的纸质编录改为电子编录,使记录程序化、智能化,编录更加简单、规范、精准、高效,从而避免了后期数据处理时的多次重复录入带来的数据错误和大量重复性工作。
外业编录期间,可随时在线调取相邻勘探点成果进行地质条件分析、剖面草图绘制,还能自动检查纠错,如当出现相邻持力层标高不满足规范要求、相邻钻孔间地质异常等情况时,数据采集端可及时提醒增补钻孔。
土工试验人员可直接扫描样品二维码,实现样品快速交接并获取样品检测信息。
岩土工程实践技术总结1. 引言岩土工程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涉及到地质学、土木工程、环境科学等多个领域。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岩土工程在基础设施建设、地下空间开发、地质灾害防治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本文将对岩土工程实践中的关键技术进行总结和梳理,以期为今后的工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2. 岩土工程勘察技术岩土工程勘察是确保工程安全、合理和经济的基础。
勘察技术包括地面调查、钻探、井探、洞探等方法,以及室内外试验分析。
在实际工作中,应根据工程特点和地质条件,合理选择勘察方法,保证勘察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 岩土工程设计技术岩土工程设计旨在为工程提供合理的结构方案和参数。
设计技术主要包括地基处理、基础设计、边坡稳定性分析、地下工程结构设计等。
在设计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地质条件、工程用途、经济性等因素,确保结构安全、可靠和经济。
4. 岩土工程施工技术岩土工程施工是实现设计目标的关键环节。
施工技术包括土方开挖、地基处理、基础施工、边坡支护、地下工程施工等。
在施工过程中,应严格遵循设计文件和施工规范,加强施工现场管理,确保工程质量和进度。
5. 岩土工程监测技术岩土工程监测是评价工程安全性和施工质量的重要手段。
监测技术包括地面观测、地下观测、结构观测等,涉及位移、应力、应变、地下水位等多个参数。
在监测过程中,应根据工程特点和监测目的,合理选择监测方法,确保数据准确、实时。
6. 岩土工程地质灾害防治技术地质灾害防治是岩土工程领域的重要任务。
防治技术包括滑坡治理、泥石流防治、地面沉降控制、地下水治理等。
在实际工作中,应根据地质灾害类型和成因,综合运用多种防治手段,确保工程安全和环境可持续发展。
7. 岩土工程信息化技术随着计算机技术和互联网的普及,岩土工程信息化技术得到了广泛应用。
信息化技术包括地质信息系统(GIS)、岩土工程数值分析、三维可视化等。
这些技术有助于提高岩土工程管理的效率和水平,为工程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TECHNOLOGY AND INFORMATION50 科学与信息化2023年9月下岩土工程中数字化勘察技术的应用姜伟坤福建岩土工程勘察研究院有限公司 福建 厦门 361026摘 要 信息技术、数字化技术、智能化技术的快速发展,为我国岩土工程的数字化发展提供了便利条件,特别是数字化技术被应用到岩土工程地质勘察中以后,不仅弥补了传统勘查技术中存在的缺陷,还为岩土工程的技术发展与勘察质量、勘察效率提供了基本保障。
为此,文章以岩土工程数字化勘查技术的应用为核心,通过以下3个方面展开探讨,希望能够为勘察技术的数字化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 岩土工程;数字化;勘查技术;应用Application of Digital Survey Technology in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Jiang Wei-kunFujian Geotechnical Investigation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Xiamen 361026, Fujian Province, China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digital technology, and intelligent technology, it has provided convenient conditions for the digital development of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in China. Especially after the application of digital technology in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geological survey, it not only makes up for the shortcomings in traditional survey technology, but also provides basic guarantees for the technical development, survey quality, and survey efficiency of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Therefore, 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application of digital survey technology in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and explores the following three aspects, hoping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digital development of exploration technology.Key words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digitization; exploration technology; application引言岩土工程勘察是工程施工与设计开展的基础,勘察结果的精准性与可靠性至关重要。
岩土工程中的数字化技术分析岩土工程作为土木工程领域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常常与水利工程、交通工程等领域相结合,承担着重要的工程建设任务。
在传统的岩土工程的实验和设计中,工程师们往往需要经过大量的试验、计算和分析,才能得出一个可行的解决方案。
然而,随着数字化技术的发展,岩土工程中的数字化技术逐渐被应用到了各个方面,使得岩土工程的实验和设计工作更加高效和可靠。
本文将对岩土工程中的数字化技术进行分析,并探讨数字化技术在岩土工程中的应用。
一、岩土工程中数字化技术的应用在岩土工程中,数字化技术的应用非常广泛。
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3D 扫描技术:3D 扫描技术是目前非常广泛应用的技术之一,它可以精确地捕捉、分析和显示岩土工程实验或现场环境的三维模型。
同时,这种技术也可以应用在桥梁、隧道等建筑物的建设中,对于建筑物的设计和施工过程掌握,可起到重要的优化和改善作用。
2、数值分析软件:数值分析软件是岩土工程中最常用的数字化技术之一,它可以用来模拟和分析岩土结构在应变、荷载和温度等条件下发生的变化。
这样的分析工作可以帮助工程师更好地理解岩土工程设计,充分掌握结构的安全和耐久性。
3、无人机技术:无人机技术是近年来广泛应用于岩土工程中的一种数字化技术,通过无人机采集的的数据,可以为岩土工程中的建设提供更为精确的空中视角,同时也能快速准确地完成工作,大大缩减了实地勘测的人力和物力成本。
4、虚拟现实/增强现实技术:虚拟现实/增强现实技术应用于岩土工程中主要是通过信息化、虚拟化的方式模拟和展示岩土结构的建设情况,给人直观而又实际的感官体验。
这样的技术可以为岩土工程的设计和施工过程提供更为直观的参考,减少因视觉误差而降低质量的风险。
二、数字化技术在岩土工程中的意义数字化技术在岩土工程中的应用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通过数字化技术的应用,在岩土工程的实验与设计阶段中会更加精准、高效。
与传统手工计算相比,数字化技术可以在短时间内得到非常精确的计算结果。
岩土工程信息化管理系统设计及应用一、引言岩土工程是工程领域中一项重要的工作,它涵盖了广泛的工程领域,包括土力学、岩土工程设计、地下工程等。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工程建设的规模不断扩大,岩土工程信息化管理的需求越来越大。
本文将介绍岩土工程信息化管理系统的设计及应用。
二、应用场景岩土工程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应用场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土力学分析。
应用计算机模拟地质应力场、地下水流场、岩土应力应变状态等科学方法,辅助土力学分析的计算和模拟。
2、地下水文分析。
基于资料处理、分析和图形表达等功能,提供科学地处理根据野外观测所得数据,从而建立地下水位和水压的实时三维图形模型。
对于地下水位、水压以及地下水流的动态变化,进行科学地分析。
3、岩土工程设计及施工方案。
通过岩土工程资料管理和分析,提供科学地计算和实现岩土工程的设计及施工方案,支撑和辅助岩土工程设计的决策及实现。
(例如:根据地质分析数据,得到合理的桩基尺寸和桩基方案等)4、工作计划管理。
对岩土工程项目的作业开展进行科学的分工和管理,减少工程中途停工的风险,从而有助于工程的顺利进行。
(例如:通过预测地质结构,合理安排工程全过程的时间进度)三、系统设计岩土工程信息化管理系统主要实现的功能:1、岩土工程数据管理。
对采集的岩土工程数据进行系统化管理,提供有效的支持和检索。
2、地质学分析。
应用地质信息采集、数据处理分析、数据挖掘、GIS和遥感技术等方面信息等,协助工程师进行地质学分析。
3、固结理论分析。
通过计算机辅助设计和模拟固结理论,提供科学地设计和模拟。
4、施工方案综合设计及管理。
通过岩土工程地质信息分析,生成施工方案选择,进行方案设计和管理。
5、工作计划管理。
对岩土工程项目的作业开展进行科学的分工和管理,减少工程中途停工的风险,支持岩土工程各个阶段的管理。
四、应用案例1、云南晋宁隧道岩土工程信息管理系统实现了对隧道的地质、地质结构和地下水的多维数据模拟,科学地预测了地基沉降和地震灾害,有助于提高隧道的安全性能和可操作性,并为开发新地区的建设提供技术支持。
信息化与岩土工程
9.1 岩土工程信息化现状
在人们过去的印象中岩土工程行业是“傻大黑粗”的形象,是以体力劳动为主的行业,但在今天这一行业已经发生了质的变化。
从上世纪50 年代到70 年代末,我国岩土行业设备单一,机械化、自动化程度低,劳动强度大,施工效率低,技术水平也较低。
随着我国基础设施建设的加快,高层建筑越来越多,高度加大,基坑开挖深度越来越深,对地基承载力、沉降差及护坡、降水技术的要求越来越高,岩土工程行业才真正发展起来。
从过去的灌注桩到现在的CFG桩,从桩锚支护结构到土钉墙以及现在的复合土钉支护技术,从过去的人工绘图、手工计算设计到现在的CAD制图及计算机辅助设计,从过去的人工+ 机械+ 经验施工到现在的信息化、机械化施工技术,管理水平、技术水平、人员的整体素质大幅度提高,岩土工程行业的发展成就有目共睹。
过去岩土工程行业的“傻大黑粗”形象已得到一定的扭转,岩土工程已逐步发展成为一个新兴的、充满活力的行业。
实事求是地说,我国岩土工程行业许多技术是从国外引进的,如新奥法施工技术,光面爆破技术等,不过在引进后,结合我国具体的地质情况和施工技术在很多方面进行了改进。
国外岩土工程行业施工的机械化、信息化技术程度较高,施工人员较少,人员组织管理水平较高。
此外国外发达国家开发了许多大型的商品化岩土工程设计软件,功能很强,能够指导信息化施工,大大提高了岩土工程的技术水平和施工管理水平。
其岩土工程队伍具有较高市场竞争力。
我国在岩土工程信息化、标准化以及工程管理等方面与国际先进国家之间存在较大的差距。
9.2 我国岩土工程界信息化的特点
虽然我国岩土工程界正在加大信息化建设的步伐,但目前信息化建设仍处在初级阶段。
具体体现在信息采集、信息处理和信息反馈方面还比较落后。
不少工程根本不做监测;有些工程虽进行了监测,但不能及时根据观测数据进行信息反馈处理,指导下一步施工。
在这一方面,我国香港做得比较好。
我在香港期间,香港特区政府正在建立一个滑坡、泥石流监测预警系统,具体方法是通过地质调查查明易滑坡的区域,而后设置观测点,安设观测仪器,监测数据通过互联网发送到监控中心,用专门的分析预报软件进行信息处理,预报滑坡和泥石流发生的可能性,对下一步采取何种措施作出判断与决策。
这样的系统极大地拓展了岩土工程信息化系统的应用范围,为岩土工程信息化建设提供了发展方向。
9.3 国内从事岩土工程类软件开发的现状
随着信息化技术的推广应用,目前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进行信息交流、工程设计以及工程监测,工程施工数据的处理程度比较高,也有一些公司推出了各类软件。
目前,在国内从事岩土工程类软件开发的知名公司和品牌有:理正研究院开发的系列软件,上海华岩软件公司开发的系列化软件、同济大学开发的“启明星”系列软件和我们北京中地新创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开发的“大力神”系列软件等。
这些软件各有所长,如理正软件在用户界面及图形处理方面做得较好。
“大力神”系列岩土工程设计软件的主要特点是计算
结果比较符合实际情况,该软件在去年进行了评估与鉴定,专家的看法是:
(1) 该系列软件以国家有关设计规范为依据,以大量的实际工程为背景,既严格依据土压力基本理论、又能结合基坑规范、地区经验和设计者的经验,适应面较广。
(2) 复合地基设计不仅考虑了规程规范,还可加入地区及工程技术人员的经验。
桩基沉降计算既可采用规范法,又可采用Mindlin 解法,天然地基沉降计算可对不同基础形状、不同分布荷载进行计算。
(3) 土钉墙变形与破坏计算有限元分析系统,解决了在开挖影响下,土钉、土体、面层、基础、地下水、超载、预应力相互作用的难题,在工作状态模拟、计算方法、软件研发上有重要创新,并且经过了大量工程的应用检验,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4) 该软件界面友好,操作简便。
数据输入符合习惯,显示结果内容丰富、清晰简洁,输出文字图形清晰明了,编辑功能较强。
9.4 岩土工程信息化前景
前景很看好。
因为信息化可提高施工水平,提高效率,提高质量,大大减少工程事故,使优化设计真正成为可能。
但信息化的实现需要政府、企业等的支持与配合,需要经过一段艰苦的努力,可谓任重而道远。
9.5 岩土工程信息化的发展方向
岩土工程信息化应该是在工程论证立项、工程勘察、工程设计、工程施工与工程质量监控与评估、环境保护等过程中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全过程的信息管理、反馈和过程控制。
这体现了一个整体的概念和系统化的要求。
因此,除了目前众多公司开发的工程设计软件之外,信息化和智能化的施工监测与控制系统、岩土工程工程质量评估系统、岩土工程经济社会评价系统、“三维”可视化岩土工程信息集成系统等等都是岩土工程信息化的发展方向。
岩土工程的信息化不简单地等同于计算机化、计算机出图、出数据;而是要将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于岩土工程的各个环节和整个行业。
这就有一个标准化问题,因此标准化是岩土工程信息化的一个瓶颈。
但是标准化涉及的方面很多,比较繁杂,需要管理部门和行业协会和企业合同协调解决。
可以说,这也是岩土工程信息化的一个发展方向。
9.6 岩土工程的信息化建设需要注意和处理好的问题
岩土工程的信息化建设需要政府部门、规划部门、行业协会、学会、科研院所以及广大施工基层单位的相互沟通与配合,同时也更需要硬件厂商的配合。
比如,要建立一个开放的城市三维时空岩土工程可视化信息系统,就需要协调市政、城建、房管、水利、电力等部门,其中有信息资源的公众问题,也存在信息资源的有偿使用与取费的问题。
其次,由于岩土工程的经验性较强,数据的获得和处理手段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
这是岩土工程信息化建设需要处理和解决的问题。
要搞好岩土工程的信息化,要大力引进和培养信息技术人才。
岩土工程行业的信息技术人才既要懂岩土的专业知识,也要熟练掌握现代信息技术。
谁在这方面结合得比较好,谁就能取得较大的成就。
岩土工程是一个传统产业,通过信息技术可以使其得到产业升级,在产业升级这篇大文章中是大有可为的。
目前,有的公司利用3S 技术进行岩土工程信息的应用实践,取得了初步成效。
可以说随着信息化和机械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岩土工程将出现新的面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