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反对本本主义》的历史及现实意义

《反对本本主义》的历史及现实意义

《反对本本主义》的历史及现实意义
《反对本本主义》的历史及现实意义

《反对本本主义》的历史及现实意义

2012年04月11日16:42 来源:人民论坛中旬刊(总第356期)

《反对本本主义》这篇光辉文献,深刻阐述了调查研究工作的重要性,明确提出了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的基本思想,在党的思想建设史、中国革命和建设史上具有极其深远的历史意义。研究中国国情,立足于国情,走自己的道路,是我们顺利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基本前提。因此,认真学习《反对本本主义》,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反对本本主义》的发现经过

毛泽东历来十分重视调查研究,把调查研究当作是了解社会、制定政策、指导中国革命的前提和基础。1930年5月,毛泽东在中央革命根据地寻乌县进行调查的同时撰写了《反对本本主义》(原题为《调查工作》)一文。这是一篇闪耀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思想光辉的马克思主义重要文献。1930年8月,在红四军和中央革命根据地曾有油印本、石印本流传,可惜后来均因战事而散失。因此,毛泽东在延安时期亲自主编的《农村调查》、《六大以来》,以及后来出版的各种版本的《毛泽东选集》,均没有收入这篇文章。1951年,中共中央毛泽东选集出版委员会主持编辑《毛泽东选集》第一卷时,也只能付之阙如。

1959年,当时的中国革命博物馆从福建龙岩找到了《调查工作》的石印单行本,末页上印有“特委1930.8.21翻印”字样。分析起来,这很可能是由当时的闽西特委翻印的。对于这篇文章的重现,毛泽东十分高兴。1961年1月,毛泽东不仅仔细改正了文中的错别字,并改名为《反对本本主义》,还亲笔作了批示:“这是一篇老文章,是为了反对当时红军中的教条主义思想而写的,那时没有用‘教条主义’这个名称,我们叫它‘本本主义’。写作时间大约在1930年春季,已经30年不见了。1961年1月忽然从中央革命博物馆里找到,而中央革命博物馆是从福建龙岩地委找到的。看来还有些用处,印发若干份供同志们参考。”1961年3月,在广州召开的中央工作会议上,他回忆了这篇文章的写作经过,深情地说:这篇文章是经过一番大斗争才写出来的,其目的是为了反对当时红军队伍中的官僚主义。他说他对自己的有些文章并不喜欢,而对于这篇文章却是十分喜欢的。他还写道:在写《调查工作》这篇文章之前,“先写了一篇短文,题名《反对本本主义》,是在江西寻乌县写的。后来觉得此文太短,不足以说服同志,又改写了这篇长文,内容基本一样,不过有所发挥罢了。当时两文都有油印本。”可惜的是,《调查工作》虽然发现了,但毛泽东所说的《反对本本主义》的短文却始终没有找到。因此后来准备公开发表《调查工作》一文时,毛泽东便把它的题目改为《反对本本主义》。

《反对本本主义》最早是在1964年出版的《毛泽东著作选读》甲种本中公开发表的。后来又收入了1982年12月出版的《毛泽东农村调查文集》和1986年8月出版的《毛泽东

著作选读》(上册)等著作。1991年《毛泽东选集》出版第二版时,特地补选了这篇文章。这是《毛泽东选集》第二版中唯一补选的一篇文章。

《反对本本主义》之所以深得毛泽东的喜爱,是因为它在我们党的调查研究理论与实践、在毛泽东思想形成和发展的历史上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

反对本本主义的历史地位及作用

毛泽东在领导中国革命的斗争中,从来就反对离开中国社会和中国革命的实际去研究马克思主义。早在1920年初,他在给友人的信中就坚持了这样的思想:作为中国人,关于中国这个地盘内的情形,不可不加实地的调查研究。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中国革命处在一个重要的历史转折时期。为了找到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武装斗争的具体道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进行了艰苦卓绝的调查和研究工作。在著名的古田会议决议中,毛泽东把调查研究提高到肃清唯心观念和实现对革命正确指导的高度上来加以认识和阐述,提出了克服唯心观念的两个具体方法:一是教育党员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方法去作政治分析和阶级势力的估量;二是使党员注意社会经济的调查和研究,由此来决定斗争的策略和方法。这两个方法所强调的中心思想,实际上就是要正确地认识和处理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和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的关系,蕴含了关于党的工作指导上的思想路线问题,是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先声。当然,应该指出,古田会议决议本身尚没有也不可能直接地、明确地提出和表述党的思想路线问题,这一理论任务是由随后的《反对本本主义》一文来完成的。

《反对本本主义》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第一次明确地把党的思想路线表述为“共产党人要坚持从斗争中创造新局面的思想路线”,这是对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初步概括和表述。根据这一思想路线,毛泽东提出正确认识和处理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际之间关系的方法是:“马克思主义的‘本本’是要学习的,但是必须同我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我们需要‘本本’,但是一定要纠正脱离实际情况的本本主义。”由此可见,《反对本本主义》所倡导的这条思想路线的特点是:“不唯上”,“不唯书”,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独立自主地解决中国革命的实际问题。

党的思想路线的初步提出,是我们党迈向成熟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极为重要的一步,是毛泽东思想开始形成的重要标志之一,也是我们党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觉悟大为提高的表现。没有这种觉悟的提高,就不可能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提出中国革命的新的科学结论,就不可能产生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全国胜利的中国革命道路理论,因而最终也不可能有中国革命的胜利。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说,《反对本本主义》是中国革命思想史上的一篇重要的著作,具有不可替代的理论意义。

《反对本本主义》不仅提出了共产党人要坚持从斗争创造新局面的思想路线,而且阐明了贯彻落实这一思想路线的方法和途径是调查研究。在这篇文章中,毛泽东鲜明地提出了“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这样一个著名的口号,并从认识论的高度作出了深刻的分析和说明,指明了调查研究就是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他言简意赅地表述了这样一个马克思主义关于调查研究的重要思想,即“一切结论产生于调查情况的末尾,而不是在它的先头”;“调查就像‘十月怀胎’,解决问题就像‘一朝分娩’。调查就是解决问题”。

在中国革命斗争实际中,调查研究不仅具有方法论的意义,而且体现了群众路线的基本思想。人民群众既是实践的主体,又是认识的主体。因此调查研究的过程,一方面是从群众中来,向群众寻求真理的过程;另一方面又是到群众中去,宣传、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过程。《反对本本主义》正是从调查研究与群众路线的有机统一出发,科学地阐明了其在党的思想路线形成过程中的重大意义。

需要强调的是,《反对本本主义》不仅在调查研究的理论和实践的基础上,初步提出了党的思想路线和群众路线的基本思想,而且在中国革命的历史上,第一次明确地提出了“中国革命斗争的胜利要靠中国同志了解中国情况”的著名论断,初步阐述了独立自主的基本思想,形成了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三个基本点的雏形,即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当时的中国是一个半封建半殖民地国家,社会性质和革命特点都有极大的特殊性,不了解或者很少了解中国革命的外国同志,是不可能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很好地结合起来的。因此坚持由中国同志独立自主地认识中国国情,独立自主地领导中国革命,便成为中国革命的一个极为重要的问题。正是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反对本本主义》针对当时党内和红军内盛行的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把共产国际的决议和苏联革命的经验神圣化的倾向,尖锐地批判了“那些具有一成不变的保守的形式的空洞乐观的头脑的同志们”,指出他们坐在房子里,以为“只要遵守既定办法就无往而不胜利”的天真想法,“完全不是共产党人从斗争中创造新局面的思想路线,完全是一种保守路线”,一种本本主义的路线。毛泽东敢于如此明确地阐述独立自主的思想,充分反映了他的伟大革命胆略和科学的求实精神的高度统一。

无疑,《反对本本主义》一文,是我们党的历史上和毛泽东思想发展史上的一篇重要的历史文献。它初步明确地提出和表述了党的思想路线问题,涵盖了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的三个基本方面。1981年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之所以把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并列在一起,作为毛泽东思想的基本点,其源也盖出于此。

《反对本本主义》不仅在中国革命斗争的实践中产生了深远的历史影响,而且在我国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也焕发出了现实主义的斗争精神。1961年,毛泽东正是借着这篇失而复得的重要文章,开始在全党重申调查研究,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努力纠正“大

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中的“左”倾错误。当时,他曾这样解释说:这篇著作讲的是民主革命的问题,但中心点是讲要作调查研究,所以仍然有用。1961年3月,毛泽东将刚刚发现不久的《反对本本主义》一文印发给在广州参加会议的中南、西南、华东三个地区的中央局和省市区党委负责人,让他们好好学习。在随后的中央工作会议上,他又详细介绍了这篇著作,重申调查研究的重要意义。就在这次会议上,中共中央发出了关于认真进行调查研究工作问题给各中央局、各省市区党委的一封信,要求县以上的领导机关都应当联系最近几年工作中的经验教训,深入学习和讨论《反对本本主义》一文;同时要求县级以上的领导人员,深入基层,调查研究,订出制度,形成风气。无疑,这对于纠正“左”倾错误,克服三年经济困难,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毛泽东不仅重申了《反对本本主义》一文中调查研究的重要意义,而且根据社会主义建设遇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进一步强调了坚持独立自主的重要性。他曾特别提到文中的第六个问题,即“中国革命斗争的胜利要靠中国同志了解中国情况”的问题,富有远见地指出:“第六段我看现在用处不少,将来也用得着。”

《反对本本主义》所强调的研究中国国情,走自己发展的道路,这是来自对中国革命斗争经验的总结。中国革命是极其艰巨复杂的,当时中国的社会性质、社会矛盾以及由此而规定的阶级关系、革命动力、对象和进程等,既不同于马克思恩格斯所分析的资本主义已有相当发展的西方国家,也不同于列宁所分析的俄国。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靠的就是“中国革命斗争的胜利要靠中国同志了解中国情况”的信念,才逐步找到适合本国国情的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的。

研究中国国情,立足于国情,走自己的道路,这也是我们顺利地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基本前提。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建设和改革中的成功与挫折,都可以从是否立足于国情、走自己的发展道路方面找到原因。正因为如此,认真学习《反对本本主义》一文所体现的实事求是、调查研究和独立自主的思想,仍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反对本本主义,研究并立足于中国国情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今天,我们所处的社会环境、我们党的工作重心和工作任务跟过去相比,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有许多新的情况、新的事物需要我们去了解、去认识。而认识这些新的情况、新的事物的最好方法就是调查研究。“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这是毛泽东在80多年前告诫人们的至理名言。它对我们在新世纪新阶段继续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新局面,同样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首先,我们要继续大兴调查研究之风,真正认识到只有实事求是地进行调查研究,才能够制定出切合实际的政策,并贯彻落实下去。在当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我们面临许多新情况和新问题,例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科技进步和创新、

生态文明建设、可持续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新农村建设,等等。对于这些新情况新问题,在“无先例可循”、“无经验可依”、“无经典作家论述作根据”的前提下,必须始终坚持从中国的实际情况出发,实事求是地解决。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要像毛泽东当年一样把实际调查放在第一位,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制定出正确、切实可行的方针政策;要在全面掌握客观情况的基础上,运用新的思维方式和新的研究手段,从新的高度研究问题,得出新的看法和见解,提出解决问题的新思路、新办法,创造性地推动工作。

其次,要特别注意针对当前深化改革过程中涉及群众切身利益和为广大人民群众关心的重点、难点、热点问题,作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调查研究越深入,获得的材料越丰富,越能把握时代的脉搏。在调查研究的过程中,要注意选择典型,善于解剖麻雀,深入了解情况,防止蜻蜓点水、浅尝辄止;要有一股调查研究的挤劲、钻劲和韧劲,深入细致,开动脑筋,改进方法,提高水平;要多搞一些专题调查、少搞面面俱到的跑面调查,多搞蹲点调查、避免“走马观花”,多搞直接调查、少搞间接调查。总之,在调查研究的过程中,要注意了解群众实际,关心群众生活,解决群众困难。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做到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

“十二五”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也是深化改革开放、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型的攻坚时期。转型已成为当今政府和企业共同的重大使命。为了继续抓住和用好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要求我们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必须进一步认真学习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关于调查研究的理论,继续发扬我们党注重调查研究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和“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路线,深入实际,体察民情,正确反映群众的意志和要求。唯有如此,才能够真正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胜利。(唐洲雁)

(作者为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研究员)

怎样实现历史与现实的结合

怎样实现历史与现实的结合 历史又过去和现在有着某种深刻联系的一门学科,是过去与现实永无休止的对话,是人们了解社会变化与延续的唯一途径。历史是昨天的现实,现实社会中的一切事物,都能在历史中找到合理的答案,现实是明天的历史,通过借鉴吸取历史的经验教训,能够更好地为我们的现实生活服务。既然历史与现实生活紧密联接,那么,在平时的教学中如何把历史与现实相联接呢?结合教学实践,我认为有以下几种方式: 1、转变“学史无用”的传统观念,让学生时刻感到历史源于生活也回归于生活。我们可利用好导入这一教学环节。例如我在讲《罗马人的法律》这一节时,这样导入:我们班有哪些同学以后梦想做一名律师?当时很多学生举手;接着我又说,即使不是律师,那我们生活中是不是离不开法律?同学们一致赞成。进而我直接切入主题,今天我们学习的内容可堪称为“法律的始祖”——罗马人的法律。这样一下子调动了学生的兴趣,认识到原来常提的法律源于几千年前的古罗马,想知道那时的法律和今天有什么联系与不同的求知欲被激发,历史现实之间的距离瞬间被缩短。 2、在教学中将历史与时事热点相联系。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所遇到的很多问题,尤其是人们普遍关注的一些“热点”,它们的形成不是瞬间的,而是有着各自的历史渊源。在教学中如能适时地引入一些国内外“热点”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古今对照”、“中外比较”,将会点燃学生的思维火花,促使他们开动脑筋,学会从更深更广的角

度去思考问题。例如,在讲授《“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及其实践》一课时,我向学生介绍美国曾多次向台湾出售武器,以此揭露美国企图阻止中国统一的阴谋,大胆设想如何解决台湾问题。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从历史和现实的两个方面去思考,得出一个必然的结论:维护祖国统一是每一位中国人的责任,任何分裂祖国的阴谋都是不会得逞的。和平统一是最有效的途径。 3、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最大限度地走入历史,可以采用短剧表演的方式,达到“观史如身在其中”的效果。展示型活动往往最能吸引学生,它的效果不只在于课上给学生以表现的舞台,还在于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在于准备过程中,学生收获了更加丰富的历史知识。短剧表演,角色扮演,学生既能重现历史场景,又能让学生获得对历史事物的直接体验。 4、此外,还可以适当引入一些乡土史实,把历史知识与本地实际相联系,如在有条件的学校可开展“探寻家乡历史遗迹”的活动课,在活动中让学生感到历史就在我们身边,增强学生爱家乡,爱生活,进而爱民族的自豪感和自信心,充分发挥历史教学的德育主渠道作用。 当然,在历史联系现实的教学过程中还应注意一些问题:比如联系要自然,不可牵强附会;不可过分占用课堂时间来探讨现实问题而忽视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将历史课变成“时政讨论课”;要选择那些与教学内容相关,符合学生阶段特点的现实问题;要鼓励学生积

爱国主义与民族主义辨析

国际政治经济评论 爱国主义与民族主义辨析 潘亚玲 内容提要:现实生活中,爱国主义与民族主义这两个术语往往被等同使用,导 致了严重的混淆。但就其本质而言,民族主义是爱国主义的变种,是爱国主义与 恐外症的结合。因此,对待他者的态度差异,成为二者的本质性差别,并使民族主 义往往被想象为“公德”,而爱国主义仍保持其“私德”地位。这种“公”“私”区分 使“爱国主义的民族主义化”得以合法化。由于这些本质上和伦理上的区别,在表 现层次上,民族主义要远比爱国主义来得盲目和非理性。真正的解决办法在于, 坚持爱国主义是种“个人判断”或“私德”,并坚持反对民族主义的所谓“公德”的 不适当要求。 关键词:爱国主义民族主义变种 爱国主义与民族主义这两个术语尽管存在非常大的差异,但却往往被等同 使用:不光普通大众对此不加区分,就连严肃的学术著作也是如此。比如,著名 的左派历史学家、民族主义研究的大师之一霍布斯鲍姆在其著名的《1870年以 来的民族与民族主义》一书中,就使用过像“民族爱国主义”(nati onal patri ot2 is m)、“民族的或国家的爱国主义”(nati onal or state patri otis m)等术语,他还把英 国都铎王朝时期的原始民族主义视为与当代爱国主义相类似的东西;但在其他 地方,他又试图将民族主义与爱国主义进行区分,“民族主义是种与国家爱国主 义相区别的政治力量”。①爱国主义与民族主义的混淆,揭示了这样一个事实:人 们已经或正在遗忘其历史、遗忘其真正的过去。“在历史中,真正的爱国主义者  3 本文在修改过程中得到复旦大学美国研究中心朱明权教授的精心指导,在此致谢。 ① 参见E.J.Hobsba wm,N ations and N ationalis m since1870,Ca mbridge:Ca mbridge Univer2 sity Press,1992。

责任在历史与现实之间作文850字

责任在历史与现实之间作文850字 本文是关于责任的话题作文,仅供大家参考! 回顾六十年前,到处都是疮痍满和被蹂躏的国民,令人目不忍视;到处都是枪林弹雨和屠杀的哀嚎,令人目不忍闻。中国的近代史就是中国的屈辱史。1945年抗日战争的胜利,赢得了全民族的解放,中华民族真正的当了家。如今,强大的中国,屹立在世界民族之林,展现着他的雄姿飒爽:“两弹一星”的丰功伟绩;超级杂交水稻的研制投产;“神州号”飞船的冲顶云霄,都足以证明“东方明珠”的耀眼夺目。可是,在高速发展的中国,对下一代的爱国主义教育却却很不成功,同学们,你们想想,你们从小受到什么教育?尤其是农村子弟,你们爹妈是怎么教你的?他们这样告诉你:“你要好好念书!你不好好念书将来就不能出人头地,你必须努力奋斗好好,一切是为了你!” 当“教改员”把《狼牙山五壮士》等爱国主义文章从小学课本里删除时,他们是否想过这意味着什么?这意味着我们的下一代将逐渐淡忘历史,淡忘那日本帝国主义在中国犯下的滔天罪行,淡忘那日本帝国主义蹂躏下的国民的惨状。淡忘了历史这又将意味着什么?忘记历史就是意味着背叛。 如今中国取得的伟绩,是几代人不懈努力的结果。如果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如弃草荠,就又会重蹈覆辙。“前车之辙,后车之鉴”忘记历史血的教训,就又会变成人宰割的羔羊。

在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之际,不要忘记世界的格局在悄然声息的变化着,不要忘记日本在中国的暴行,也不要忘记当今日本右翼分子在篡改着历史,我们要时时刻刻警惕着。 中国的爱国主义教育很不成功。而道德教育也没跟上。讲一个,第十二届亚运会在日本广岛结束的时候,六万人的广场上竟没有一张废纸。再看看我们十月一日天安门广场升国旗的镜头,当人们散去,满地废纸。大家不要说:“我们国家地大物博,有137枚金牌――这都没有用,咱们的道德水平还没上来,还差的很远!大家都捡起一张废纸,这就是爱国的开始。” 爱国是很具体的。我们学校门口有一个标语:离开校门一步,肩负忠信荣辱。推而广之,离开校门一步,肩负祖国荣辱。中国的兴亡,关系到13亿生灵的,中国的兴亡就是我们的责任。 一场硝烟的战争已结束,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却早已打响,只有赢得这场无硝烟战争的胜利,才能算是真正的胜利,只有这样,中国才算是一个真正的大国,才能在国际上发挥一个大国的作用,才能展现出中国地大物博的风采。 纪念抗日战争胜利的日子已经过去了,但因该时时铭记在每个人心中,记住中华民族崛起的哪一刻。 感谢阅读,希望能帮助您!

学习历史有什么作用

学习历史有什么作用? 历史学科是一间综合性极强的学科,它对学生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人生观、世界观、道德信仰和精神意念等万面的建设上。由于历史与现实生活之间存在一段距离,使得历史因没有实用价值、毕业后就业机会少等诸多方面的原因而倍受冷落和歧视。历史作为一间基础学科在传授基础知识、培养学科能力、进行世界观、人生观教育、陶冶情操等方面起着其他学科无法替代的重要作用。 1、不懂历史,就难以从中汲取营养,获得经验和启示。历史作为一间科学,它具有自身的学科体系和广泛的包容性,它包括人、社会、自然之间的关系,涵盖政治、经济、文化民族、国际关系、社会风俗等等。西人说:"历史叙述过去,但是这个过去乃是现在的历史。"历史把老人们的经验传给儿童,若没有历史,老人也如儿童"。可见,历史是反思之学,我们埋应从中总结经验、汲取营养、获得启迪。从前人为鉴,避免重蹈覆辙;以前事为师,努力取其教益。因而,历史具有借鉴资政和启迪心智的功能是不争的事实。 2、不懂历史,就难以揭示社会规律,预示未来的发展。唐太宗曾说:"以人为鉴,可知得失; 以古为鉴,可知兴替。"这就阐明了历史的最高层次的社会功能,即历史的揭示社会发展奥秘、预示社会前进方向的独特功能。可见历史乃治国之学,兴国之学。历史教育的任务之一就是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去培养教育青少年,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历史感,帮助他们正确认识中国的过去和现在,世界的历史和今天,便之以充分的信心、坚强的毅力、历史的智慧,投身于祖国的建设中去。 3、祖国振兴需要爱国精神历史有巨大的育人功能,尤其是爱国主义教育。"史学者,国民之明镜也,爱国心之源泉也"(梁启超儿什么是爱国主义?爱国主义是千百年来固定下来的对祖国的一种 最深厚的感情,它有着巨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在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和国际环境严峻复杂的形式下,在国家繁荣、民族复兴的过程中,我们迫切需要爱国主义的精神支柱及其巨大的凝聚力来增强公民的民族自信,凶、自蒙感和自强不息的精神,从而为国家的强盛、民族的复兴做出努力。 4、人的发展渴求人文关怀。"人"的发展应该是全面的、健康的、和谐的,这是人的自身发展的需要,因为良好的人文素养能够提高人的个性修养和生存质量,优化人的认知结构,开阔其思维视野,增强人的气质魁力。在社会迅速转型和高科技发展对人的生活万式、思维方式、道德观点、价值观念产生巨大影响、对人文知识相对忽视的总体形式下,教育出现了重"应试",轻素质,重理轻艾等实用主义的短视倾向,从而造成了青少年学生畸形发展,人文知识"营养不良",为了学生的终身发展,更应强调人文精神的培养。 第一,方面吸取古代的经验教训。比如以前在哪摔跤了,现在就不能再犯同样的错误了。 第二,很多古代的思想文化是有很强的生命力的,在当今社会依然可以用。比如中国人强调做人的中庸原则,强调仁爱,孝等等,实际上在现代社会里为人处世也是需要的。比如说古代的很多兵法,还有很多工艺制作,艺术成就等,都对当今社会的发展有影响。 第三,就是知道自己所在的这个社会是打哪来的,怎么来的,从而预测整个社会怎、朝哪个方向发展。一个民族必须有自己的历史这就好比一个人必须要有自己的记忆一样,没有记忆会是很恐怖的一件事。 (1)以史为镜,知对错,推断未来 (2)知道自己的东西来源 (3)以发展的眼光看待世界,心胸开怀

《反对本本主义》读后感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课程作业 读《反对本本主义》有感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是一门很有价值的课程。在研究生学习阶段开设这门课程是很有必要的。 研究生阶段我们接触的更多的专业课与专业知识,和本专业的基本技能。专业课很多,难度也很大,这就让大多数同学一头钻进其中苦苦挣扎。这个过程是有必要的,不经过历练无法成长,不淬火炼不出好钢。但是,一头钻进专业课中去,容易让人忽略其他的一些东西。比如说,哲学上的一些东西。哲学讲的不是具体的技术,这也使得很多人轻视哲学,但是哲学是帮助一个人形成思想,形成思维方式的。你可能不能从哲学中找到一个数学问题或者物理问题的解,但是如果你真的潜心深入地去研究哲学,你可以学会如何思考,如何更高效合理地解决具体地问题。有人说哲学是一切科学的基础,也有人说一切科学的归宿是哲学,爱因斯坦也说过,物理学的尽头是哲学。这并不是随便说说的,发现了浮力和杠杆原理的阿基米德就是古希腊一位伟大的哲学家。因此学习哲学非但不会耽误时间影响我们的科研和成长,相反,学好哲学可以帮助我们事半功倍,马克思主义哲学可以帮助我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掌握正确的方法论。 学习了一段时间的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我认为自己有了一定的提升。在老师的推荐下也读了一些相关的著作,其中我最为喜欢,最能够引起共鸣的应该说是毛主席在1930年的著作《反对本本主义》。这篇文章写得浅显易懂,语言朴实,毛主席的文章一向如此,这是因为毛主席写的东西是要在旧中国人民大众普遍文化程度不高的背景下给最广大的劳动人民,工人,和人民武装的战士看的,甚至是讲给不识字的人民群众听的。1930年党内和红军当中“本本主义”盛行,党员干部不调查具体情况,遇到问题机械地照搬书本,同时对共产国际的命令奉若神明,而毫不结合旧中国的具体情况。正是在这种请款下,《反对本本主义》应运而生,使中国革命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得到了解决。 反对本本主义总共讲了七个问题。一、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二、调查就是解决问题。三、反对本本主义。四、怎样纠正这种本本主义?只有向实际情况作调查。五、社会经济调查,是为了得到正确的阶级估量,接着定出正确的斗争策略。六、中国革命斗争的胜利要靠中国同志了解中国情况。七、调查的技术。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直接表明,只有经过实际调查才能掌握第一手资料,才能发表评论,进而开展工作,不经过调查是没有发言权的,不经过调查仅通过本本得出的结论都是不具有参考价值的。干脆地否定了不经过调查就“闭着眼睛瞎说”的同志。调查就是解决问题指出了调查的重要意义和目的,当我们面对棘手的问题的时候首先应该做的就是开展调查,经过认真的实际调查之后再根据调查情况得出结论,而不能“一个人,或者邀集一堆人,不作调查,而只是冥思苦索地‘想办法’,‘打主意’。”反对本本主义指出,我们过去文化落后,对西方经典无比崇拜。这都是不对的,对于西方经典我们要认真学习,但是没有任何一部

标新立异张扬个性用历史眼光看世界

标新立异张扬个性用历史眼光看世界 早在3000那时古希腊人普鲁塔戈就曾苏美尔指出:“头脑不是一 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把需要有被点燃的火把。”。教师要善做 普罗米修斯,以智慧的火种点燃熊熊的火把。但传统的学习方式不仅 消磨了广大学生对历史的兴趣,也长期限制了学生思维中长期的发展,严重制约了思想学生思维的主动性、新颖性、发散性、变异性和流畅性。历史教学急需改变学生原来的机械学习、个体学习和接受学习的 旧讲课方式,应积极地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索学习工具的崭 新学习方式。这就需要教师大刀阔斧产业革命地对课堂教学模式开展 变革,赋予历史教学教学活动以鲜活的生命,解放学生的头脑,塑造 学生的个性,让历史课堂真正变成施展个人才华,发表个人见解的大 舞台,用历史的眼光看世界,认识现实生活。本人试根据自己的教学 实践,提供几种创新历史教学外语教学的设计方案。 一、创设情景,培养学生的探索性科学性思维 教师在教学中应尽量创设问题的情景,激起学生解决问题的欲望,并使学生的思维积极活跃,当学生的智力与非智力因素(情感、意志等)凝聚在一起,进入孔子所说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情境时,教师要及时点拨,“铺路搭桥”,引导他们去探索去发现,成为知识 形成的“参与者”和“发现者”。如我在指导学生学习“近代非西方 先进中国人向西方学习”时,启发学生,中国共产党也是向西欧学习 东南欧的(如学习马列主义),①中国共产党向西方学习与近代两派 向西方学习的渊源、共性与差异?②中国共产党向西方学习,能或使 中国革命取得成功,近代各派向西方学习没能却无法拿到革命胜利, 原因何在?③中国近代革命为何民国初年必须向西方学习?几千年的 积淀,近代中国为什么没有末经欧化的革命指导思想?创设这样的情景,解决以上问题,努力创造思维就转化为新颖而新颖有价值的成果。 二、标新立异,培养学生的独立创造性灵活性思维

(大学生思修、毛概、近代史)爱国主义

爱国主义 千百年来,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在波诡云谲的时代浪潮中扬帆前进,经历历史沧桑而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就是因为有这么一种坚如磐石的爱国主义情感和信念作为民族思想支柱,正是它成为祖国发展腾飞的不竭动力。 一提到爱国主义,往往会联想到“轰轰烈烈”、“惊天动地”。古今中外,有多少英雄豪杰,有多少仁人志士,有多少科学伟人,有多少文学巨匠为它而拼搏,为它而奋斗不息!我们应深感欣喜的是,在二十世纪,这精神凝成了伟大的五·四精神,鼓舞着中华儿女从文明走向文明;这意志化做了坚定的共产党意志,领导着中华民族从胜利走向胜利!从上一个世纪之交的血雨腥风,到这一个世纪之交的国泰民安,民族精神一直支撑着中华民族的铁骨脊梁。白色恐怖没有吓倒我们,洋枪洋炮没有击败我们,霸权势力没有压垮我们。雷锋精神、铁人精神、三峡精神、王伟精神……这些都是民族精神的光辉典范! 奥巴马说最准确描述他心目中的爱国主义的可能是下述品质:不仅抽象地爱美国,而且对美国人民有一种特别的爱和信心。我一看见我们的国旗就豪情满怀,一听到悲哀孤寂的葬礼号声就热泪盈眶,原因就在於此,因为我们知道美国的伟大,它的战争胜利,它的巨大财富,它的科学文化成就,都来自美国人民的能量与想象力,来自他们的勤劳、主动、奋斗、永不满足、幽默感和默默无闻的英雄主义。 或许很多人认为,我们来上大学的目的是为了以后有个好工作,找个伴侣幸福的度过余生。可是在这背后却体现了你现在的爱国主义。当我们参加工作的时候,我们已经成为了一名“战士”,一名为了祖国的经济建设战斗的战士。我们的知识就是我们战斗的武器。我们也在捍卫这自己的祖国。祖国需要人才,也许我们以后工作的时候所创造出来的东西远远比它的经济价值还要高。 虽然如今的社会是一个和平的社会。但是爱国的情感仍然可以在平时我们每个人的身上体现,也可以通过每件事当中体现。我们要从小树立一个爱国的思想,努力学习,掌握本领。自信自强,无私无畏。只有这样,长大了才能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我们已经远离了曾经的血雨腥风,远离了硝烟四起。难道我们也远离了爱国主义吗?我们是离开了那些过去。可是我们又来到了一个战场,这里没有血腥,这里没有了刀光剑影。这场战争是知识的战争,是技术的战争,是争夺人才的战争。我们就处在这样的社会大环境中。 在全球一体化进程加快的今天,很多人都认为,随着国家间联系的日益加强,爱国主义已经不适用于当今社会,并且很有可能会演变为集体主义,狭隘的民族主义。难道真的就不需要弘扬爱国主义了吗?现实却并不是这样。越是在一体化过程加快的今天,爱国主义越是具有其不可替代的意义。然而实际上,经济全球化给爱国主义的弘扬带来了新的挑战,首先,全球化直接威胁各民族国家的经济安全,同时也弱化了国民的国家安全意识;另外,全球化对各民族国家的主权会有所削弱;再次,全球化过程中西方发达国家一直在对各民族国家进行文化

高中语文 责任在历史与现实之间作文素材

责任在历史与现实之间 回顾六十年前,到处都是疮痍满和被蹂躏的国民,令人目不忍视;到处都是枪林弹雨和屠杀的哀嚎,令人目不忍闻。中国的近代史就是中国的屈辱史。1945年抗日战争的胜利,赢得了全民族的解放,中华民族真正的当了家。如今,强大的中国,屹立在世界民族之林,展现着他的雄姿飒爽:“两弹一星”的丰功伟绩;超级杂交水稻的研制投产;“神州号”飞船的冲顶云霄,都足以证明“东方明珠”的耀眼夺目。 可是,在高速发展的中国,对下一代的爱国主义教育却却很不成功,同学们,你们想想,你们从小受到什么教育?尤其是农村子弟,你们爹妈是怎么教你的?他们这样告诉你:“你要好好念书!你不好好念书将来就不能出人头地,你必须努力奋斗好好读书,读书一切是为了你!” 当“教改员”把《狼牙山五壮士》等爱国主义文章从小学课本里删除时,他们是否想过这意味着什么?这意味着我们的下一代将逐渐淡忘历史,淡忘那日本帝国主义在中国犯下的滔天罪行,淡忘那日本帝国主义蹂躏下的国民的惨状。淡忘了历史这又将意味着什么?忘记历史就是意味着背叛。 如今中国取得的伟绩,是几代人不懈努力的结果。如果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如弃草荠,就又会重蹈覆辙。“前车之辙,后车之鉴”忘记历史血的教训,就又会变成人宰割的羔羊。 在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之际,不要忘记世界的格局在悄然声息的变化着,不要忘记日本在中国的暴行,也不要忘记当今日本右翼分子在篡改着历史,我们要时时刻刻警惕着。 中国的爱国主义教育很不成功。而道德教育也没跟上。讲一个故事,第十二届亚运会在日本广岛结束的时候,六万人的广场上竟没有一张废纸。再看看我们十月一日******广场升国旗的镜头,当人们散去,满地废纸。大家不要说:“我们国家地大物博,有137枚金牌――这都没有用,咱们的道德水平还没上来,还差的很远!大家都捡起一张废纸,这就是爱国的开始。” 爱国是很具体的。我们学校门口有一个标语:离开校门一步,肩负忠信荣辱。推而广之,离开校门一步,肩负祖国荣辱。中国的兴亡,关系到13亿生灵的命运,中国的兴亡就是我们的责任。 一场硝烟的战争已结束,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却早已打响,只有赢得这场无硝烟战争的胜利,才能算是真正的胜利,只有这样,中国才算是一个真正的大国,才能在国际上发挥一个大国的作用,才能展现出中国地大物博的风采。 纪念抗日战争胜利的日子已经过去了,但因该时时铭记在每个人心中,记住中华民族崛起的哪一刻。

学习历史的作用

学习历史有什么用 记得上中学时最厌烦的就是历史课,感觉枯燥冗长,空洞无味,不但没有认真好学,还给自己编造了不认真学习的理由——历史都是过去的事情,现代人要发展就要往前看,预见未来,干吗老要回头去学习过去的事情,现在想来当时的思想是多么的幼稚可笑。经过多年实践和生活的体验,进入中年之后越来越觉的学习历史的重要性。一个国家,历史是经验、教训、明鉴、秉承,是过去的沉积,未来的导向;一个人,历史是最好的老师,教你融会贯通、惩前毖后,是学习的源泉,进步的信心。 三鹿奶粉事件、瘦肉精事件、苏丹红事件刚刚曝光的时候,国人一片哗然,谴责声、讨伐声一浪者运动之父——拉尔夫-纳德就成名于那个时代,他将消费者维权推上了一个新的高点。知道了这些,民众就会理解“食毒时代”只是经济高度发展之后的必然产物,人们只有通过理智地维权,让政府建立起更加行之有效的法律、法规以及各项规章制度来保障人民生活的高质量与高度的安全性,民众就不会再迷茫地谴责与声讨,而是有目标有方向地来维护自己的权利,并最终为人民与国家带来公正和持久的利益。看来美国人的历史我们也能借鉴,教我们少走许多弯路,这难道不是读历史的好处? 历史学科是一间综合性极强的学科,它对学生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人生观、世界观、道德信仰和精神意念等万面的建设上。由于历史与现实生活之间存在一段距离,使得历史因没有实用价值、毕业后就业机会少等诸多方面的原因而倍受冷落和歧视。其实历史作为一间基础学科在传授基础知识、培养学科能力、进行世界观、人生观教育、陶冶情操等方面起着其他学科无法替代的重要作用。 对于个人 1.增长知识,扩大知识面 不懂历史,就难以从中汲取营养,获得经验和启示。 历史作为一间科学,它具有自身的学科体系和广泛的包容性,它包括人、社会、自然之间的关系,涵盖政治、经济、文化民族、国际关系、社会风俗等等。西人说:"历史叙述过去,但是这个过去乃是现在的历史。"历史把老人们的经验传给儿童,若没有历史,老人也如儿童"。可见,历史是反思之学,我们埋应从中总结经验、汲取营养、获得启迪。从前人为鉴,避免重蹈覆辙;以前事为师,努力取其教益。因而,历史具有借鉴资政和启迪心智的功能是不争的事实。 学习历史使人明智。历史可以提高人的素质,提高人的修养,增长人的智慧,我想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多学一点历史知识,对自己做人处事,对自己的素质发展和能力提高都是非常必要的。不管以后你从事的何种职业,都是必要的。其次什么人学历史有用,每个人都有用。但是历史对每个人的作用有大小之分。领导者学历史作用比普通人作用更大,这是显而易见的。我们普通人学历史也是有一定的作用的,鉴古识今,少走弯路,这是有很强现实意义的。 2.学习历史可以提高对社会和当前世界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对于社会 1.传承 我们学习历史,其实也就是“为往圣继绝学”。中国之所以能成为四大文明古国中唯一一个历史至今不曾中断的国家,其本质原因就在于我们的文化一直传承至今。当一个外国人比中国人还熟悉中国历史的时候,是这个中国人的悲哀;当大多数的国人都不了解本国历史

《反对本本主义》读后感

读《反对本本主义》有感 在老师推荐的四篇文章里,我选择了《反对本本主义》,是因为它的新颖的题目吸引了我。在知道《反对本本主义》是毛泽东同志关于调查研究问题的重要著作后,我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拜读了它。《反对本本主义》写于1930年5月,原名是《调查工作》,是毛泽东同志为了反对当时中国工农红军中的教条主义而写的。因为那时没有“教条主义”这个词,有些人认为上了书的就是对的,事情解决不了,就拿本本来,所以就叫它“本本主义”。 《反对本本主义》一开始就透露着毛泽东同志实事求是的思想。他一开篇就写了一句常被人引用的话——“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犹如一声断喝般地批判了当时红军不注重调查研究和中国实际,空谈理论,生搬硬套马克思主义的本本的同志。接下来,他用了四个自然段写了四句话:“要不得!”“要不得!”“注重调查!”“反对瞎说!”强而有力地表达出了对这些党员不进行实际调查的愤慨。这四句话虽然平凡却掷地有声,非常有力量地体现了他对部分共产党员只会瞎说的、不进行调查的强烈不满,更让我们深深地了解到深入调查和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性。 毛泽东同志指出,只有完完全全调查明白了问题的现状和历史,才会有解决问题的办法。“一切结论产生于调查情况的末尾,而不是在它的先头。”所有结论必须建立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并非像某些领导那样苦思冥想地“想办法”、“打主意”思考出来的,否则这些结论必然是错误的、瞎说的。如果某些领导硬要拿这些结论去指导实践,必然会导致共产党的工作出现错误,必然会令党脱离群众而得不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调查就是解决问题”,要解决问题就必须学孔夫子的“每事问”,只要把问题的来源找到手,现状弄明白,就算是再困难的问题也会变得容易解决。 在文章的第三四部分,毛泽东同志指出了本本主义所带来的严重后果:某些共产党员不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讨论和审察,盲目地执行上级领导机关的指示,导致党的策略路线不能深入群众;许多从书本上讨生活的从事社会科学研究的共产党员,成了革命叛徒;本本主义会导致唯心精神,产生机会主义或盲动主义错误。由此可见本本主义是一定要纠正的。但与此同时,他也强调了马克思主义的“本本”我们还是需要学习的,“我们的斗争需要马克思主义”。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本本”一定要从中国的国情出发,不能生搬硬套。 而要纠正本本主义,就要向实际情况作调查。我们决不能想当然作决定,也绝不能搞形式主义的调查研究,因为“共产党的正确而不动摇的斗争策略,决不是少数人坐在房子里能够产生的,它是要在群众斗争的过程中才能产生的,这就

爱国主义是一个历史范畴

爱国主义是一个历史范畴,在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内涵。当代中国,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本质上是一致的,主要体现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鲜明主题。 爱国,是一种高尚的感情,是一种神圣的职责。在历史发展的曲折过程中,爱国主义历来是我国人民所崇尚的,是至高无上的品德、是民族的灵魂。进入二十一世纪,我们伟大的祖国日益繁荣昌盛,爱国主义更应该成为这个时代的最强音! 我们作为新时期的大学生,是祖国的希望,祖国的未来。因此,大家更要继承和发扬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继承和发扬爱国主义精神和革命英雄主义,要体现在行动中。如果祖国需要我们抛头颅、洒热血的话,每一个有正气的中国人都会毫不犹豫地为国捐躯。但是,现在我们生活在和平年代,祖国并不需要我们上战场。 那么新时期的我们应该如何弘扬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的精神呢? 首先,我们需要更广泛深入地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爱我中华,必先知我中华。我们就必须认真学习和了解祖国的历史,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我们的祖先在这块土地上创造了灿烂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形成了具有民族特色的文化传统,为人类文明做出了卓越的贡献。我们要以科学的态度对待历史,全面地、辩证地了解和认识中国国情。既要从了解祖国的锦绣河山中激发热爱之情,也要从认识我国自然条件的一些不足之处增强忧患意识;既要为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而自豪,又要为中国近代以来的落伍而伤痛,从而转化为奋发图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强大动力。 其次,作为学生的我们首先要做到的是热爱自己的学校。一个连自己的学校都不爱的学生,又怎么可能爱自己的国家呢?热爱学校是一种非常具体而切近的行动。学校为我们提供了优良的学习环境,老师为培养我们成才而兢兢业业,这里是我们成长的摇篮。每一位学生都要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去维护学校形象和荣誉;我们要真心实意地尊敬我们的老师;我们要自觉地保护校园的一草一木,创造和谐的学习环境;我们还要像对待自己的兄弟姐妹一样去热爱学校的每一名同学,让我们互爱互学,一起快乐健康成长!然后我们要立志成才,报效祖国。爱国主义不仅是一种对祖国的深厚情感,更是一种报效祖国的实际行动。当代青年要肩负起历史赋予的重任,就必须化爱国之情为报国之行,刻苦学习,锤炼自己,把满腔的爱国热情化为报国之行。成才是青年人的追求和渴望,也是祖国和时代的需要和呼唤,要科学地确立成才的目标和方向,做祖国现代化需要的人才。 最后,我们要让自己成为具有健全人格的人而努力奋斗,并且坚持不懈。在对待现实的态度,对国家、对人民有强烈的爱心;对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有强烈的责任感;对待人生,积极奋发,不消极颓废,不得过且过;对学习,对工作兴趣广泛,求知欲望强烈,勤奋刻苦,有创新精神,有自信心;奋斗目标明确,意志坚定;对他人情操高洁,易于合作,有团队精神。要有良好的身体素质——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健康的体魄是人才成功的关键。每一个立志成才者,对这一因素决不可忽视。不仅要坚持经常性的体育锻炼,还要积极参加有利于身心健康的文体活动。 总之,我们一定要好好学习,做到学有所成;要努力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了解国情,将来把自己的所学投入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做到学有所用,报效祖国。

目标与现实之间

目标与现实之间 ——从艺术课程实验看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育 山东儿童中心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艺术》副主编李力加 随着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颁布,标志着改革、重构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工程的全面启动。改革后的新课程体系,渗透着全面、综合、创新、和谐发展塑造一代新人的理念,经过一年在全国38个实验区的教学实践,已经充分显示出新课程强大的生命力。 艺术课程是在我国长期以来原有的音乐、美术学科课程的基础上新架构的课程,《国家艺术课程标准》以及艺术课程实验教材是本次课程改革中最能体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全面、创新、和谐理念的。这一新型课程出现伊始,就显示出巨大的活力,是新课程改革中最醒目的亮点。新的艺术课程经过一年在实验区的实施,验证了一句话,新的课程改革是孩子们灿烂的笑脸。 北师大新世纪版《艺术》教材(杨立梅主编)是我国历史上第一套艺术教材,这套教材以亲和儿童(学生)生活,尊重学生生活的旧有经验,注重培育学生的人文情感,迁移和发展学生艺术学科能力为目标,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为根本。在一年的实验区实践中已经取得比较好的成果,为在新的实验区推广这套教材积累了大量的经验。 一.艺术课程师资培训的思考 欣慰之际,反思北师大新世纪版实验教材《艺术》在验证《艺术课程标准》中所出现的问题,我们思考的第一个焦点,定位在目标与现实之间的纽带和使者--艺术教师身上。他们是新课程的实践者,是在《艺术教育课程标准》验证过程中最有发言权的人之一。 但是,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新的艺术课程在全国各新的实验区进行实施和验证艺术课程标准最重要的工作就是教师的培训,教师自身素质问题是新的艺术课程实施的关键。新课程的实施,教育理念先行至关重要。在基础课程改革中对教师进行培训需要引进和探讨新的培训模式,使一线教师能够在比较短的时间内理解新的课程理念,进入到新的课程状态中。展开/关闭全部资源共享 课件下载 教案汇编 论文交流 高考专题 高考资讯 应试指导 成果展示 网上画廊 教师画廊 学生画廊 原创Flash 教师风采 网络课堂 教学论坛 返回主页

浅论学习历史的重要性

浅论学习历史的重要性 【摘要】对于一个国家来说,历史是经验、教训、借鉴,是过去的沉淀,是未来的导向;对于一个人来说,历史是最好的老师,它能教你融会贯通、惩前毖后,是学习的源泉,是进步的信心。显而易见,学习历史不管是对于国家还是对于个人,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做人、和谐社会、国家 历史,从狭义上说,是人类社会发生、发展的过程;从广义上说,是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生活中一切现象发生、发展、变化的总过程中所遗留下来的业绩。唐太宗说过这样一句话:“以铜为镜,可以整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现今很多人对于历史学这门学科都有很多误解,认为学历史没什么用,但是,历史犹如空气,弥漫于现实生活之中。所以,今天我来简单地来说一下学习历史的重要性。 一 其实,学习历史,可以让人明做人、明做事。不管是大到军国的方针,还是小到坐卧起居的礼仪,都有着历史的影子,多少人也津津乐道地读着野史,听着传说,以此来了解历史,增长知识,陶冶情操。 艾森豪威尔,在他五十多岁的时候,还只是一个普通得再普通不过的上校;一般来说,到了这把年纪,生活看起来已经完全没有任何转折的希望了。但是,这个郁闷的上校却在空闲的时候默默钻研了许多年的一战史,后来二战来了,他就把所学到的知识运用到战争上,

就这样,他就成了军方最急需的人才,从此一跃而上,成了美国最著名的五星上将之一。艾森豪威尔的成功并不是偶然的,而是必然的。假如他没有认真研究战争史,他可能就一辈子这样当一个默默无闻的上校,而不是上将了。 历史是凝固了的现实,现实是正在发展着地历史。【1】司马迁说过:“有国者,不可以不知《春秋》。”我国许多伟大的政治家、科学家都具有丰富的历史知识。著名的天文学家竺可帧,正是研究了我国史志、方志、古诗、游记,掌握了中国古代气候变迁的线索之后,才写出了《中国近五千年来气候变迁的初步研究》;众所周知,毛泽东主席曾在国立北京大学图书管理员,他一生中读过的书以史书最多,从正史、纲鉴到笔记、演绎,他都广泛涉猎,有的还反复阅读,圈点批眉,有着独到的心得见地。没有坚实的地基,哪有宏伟的高楼大厦;同理,人生没有反反复复的积累,哪有令人瞩目的辉煌与成就。 人民网曾报道过温家宝总理在地震灾区慰问老百姓的图片,其中有一张总理牵着灾区小女孩的手,紧紧相依缓缓前行,让人看后悄然泪下。全国老百姓都知道温总理爱民、亲民,而总理恰恰又是喜爱历史,熟读史书的典范,总理的案头经常摆放着古罗马皇帝马克—奥勒留所著的《沉思录》和18世纪英国经济与伦理学家亚当—斯密所著的《道德情操伦》,读过这两本书的人就不难理解总理的博大与仁爱了。由此可见,总理爱民、亲民的高尚品格和他喜爱阅读历史书籍不无关系。 无论是历史人物、一个传说、一件不起眼的事情,还是一个国家、

《反对本本主义》读后感

冷视权威 ——《反对本本主义》读后感“要不得!要不得!注重调查!反对瞎说!”这急切的呼唤中包含着毛泽东 “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的核心思想,反映出他反对教条主义,本本主义最坚定的立场,也给予我深深的震撼。要解决问题,必须有足够的立场发言,否则便是瞎说。虽然说得较绝对,但也不乏道理。《反对本本主义》一文不仅在当时为党内带来一股清新之风,对于今日的我们更是耐人寻味,发人深思的。 追本溯源,浅读《反对本本主义》一文,首先要做的便是要了解毛泽东创作此文的时代背景,了解创作动机,以便更深入透彻的对于文中的信息有正确的认识。《反对本本主义》原名《调查工作》,1930年5月,毛泽东为了反对红军中的教条主义而写下的一篇重要论著。就综合此文产生的多方历史背景来讲,《反对本本主义》产生的重要国际背景是共产国际对中国革命的错误指导而导致的挫折;在探索中国革命道路的过程中,红军内部思想意志不一引发的激烈的政治斗争是毛泽东有着切身的体会,认识到本本主义对革命的严重危害是该文产生的根本原因;而毛泽东的实事求是思想是该文产生的思想根源。从写作背景我们就不难看出,毛泽东作此文也是建立在长久的革命调查研究,深入浅出的分析才凝练出反对本本主义,倡导社会调查的思想。 那什么是“本本主义”?本本主义即一种把理论当作教条、视书本为圣经的思想作风。其主要特征是理论与实践相分离,主观与客观相脱离,轻视实践,轻视感性认识,夸大理性认识的作用。不从实际出发,一切从书本上的个别定义、公式、结论出发,死记硬背,生搬硬套,拒绝对具体地分析具体情况,否认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本本主义固然是错误的,经验主义也是应该摒弃的。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上,教条主义不懂得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必须同中国实践相结合曾给革命和建设带来严重危害,因此我们必须坚决反对本本主义。 “你对于某个问题没有调查,就停止你对于某个问题的发言权”,调查是本文的第二部分也是我认为的本文的重点部分。怎样摆脱本本主义?光是在思想上纠正错误只是治标不治本。意识形态是以客观存在为基础,马克思主义者认识世界和克服主观主义的根本途径和有效方法在于向社会作调查。只有在实践上真正做到“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以调查作为我们思想的依据才能更好地巩固意识上对于反对本本主义的思想,也能真正促进调查的发展。 毛泽东将调查问题比作“十月怀胎”将解决问题看成“一朝分娩”。可见做社会调查是一个长期而艰苦的过程,怎样做好社会调查也显得尤为重要。读过《反对本本主义》一文,我认为首先要坚定做好社会调查的决心,不为本本主义或个人因素所动摇;其次要做好详尽周密的调查计划,明确调查目标,明确调查对象,这包括调查对象的数量,阶层,横向纵向进行全方位的了解;亲力亲为,深入调查,汇集多方力量:个人的力量终究是微薄的,只有群策群力才能事半功倍,在该文中毛泽东指出“一定要出门吗?也不一定,可以召集那些明了情况的人来开个调查会,把你所谓困难问题的“来源”找到手,“现状”弄明白,你的这个困

一个读史者的眼光及责任感

一个读史者的眼光及责任感 《人人都是自己的历史学家》是宋石男的第三本书,在我看来这也是“石男出品”标签性最强的著作,这本书不但真实、准确地显示了宋石男的写作风格、思想深度、才华与气质,也能从中窥见其为学、阅世的旨趣。 这本书的许多篇章,如写清朝官员的贪腐、明朝秘密警察的暴虐、清代“佘祥林”直到官府诬其杀害的妻子活着回家才能洗冤、清代奴役智障者的黑煤窑、谣言传播、文人约架,等等,这些事假若隐去具体年代和人物,读者会有一种今夕何夕的疑惑。读者似乎不是在看历史,而是在读这几年报章上的社会、法治新闻,或许会感叹一句:“太阳底下无新事”。 之所以如此,我以为一个原因是作者或者说中国许多读书人观察分析问题的习惯性路径使然,喜欢从历史中寻找答案。作为一个历史爱好者,我也有这样的偏好。看到世上诸多离奇之事,若去翻翻历史有时会哑然失笑:有何离奇的?古亦有之。当然,时间不是静止的,今日不是昨日简单的重复和映射。但若将古代和今天相近的事件放在一起对比,会发现事情发展的脉络、社会原因庶几相近,有些甚至可以说雷同,以古观今不是牵强也不是偷懒,而是历史与现实确实是这样的亲近。

在中国古代,说一个读书人有学问,主要是指其经、史两方面的造诣。王世贞、章学诚等人言“六经皆史”,宏大的理论必然建立在具体的历史经验之基础上,通史者经义自通。西人治学或为文,也会用到希腊神话或圣经中的典故,但很难找出像中国人这么喜欢用典的民族。中国古人写文章,会不会用典是品评文章优劣的重要标准之一,我们寻常所说的成语,一大半是来自古代的典故。笔者的少年时代在湘中农村度过,地处偏僻的乡村多是些识字不多的农民,可在新年舞龙灯时,两个家族的代表唱“龙灯歌”,定胜负的标准则是谁懂的历史典故多。 我们这个老大帝国,人性、制度和文化的遗传基因十分顽固,社会表层的大动荡和变革,很难改变表层以下血脉中那些因子。所以才让历史在中国一直是一门显学,以历史的眼光分析现实也是一种合适的方法论。 有时候翻看古人的笔记或者尺牍,会觉得从古至今,中国除了器物的进步,比如从骑马、步行变成了开汽车、坐地铁;从信笺互答到QQ上视频对话;从“腰缠十万贯、骑鹤下扬州”,到手持信用卡、动车到东莞,其他又有什么变化呢?秦始皇没见过电视,没用过手机,可不照样是“千年犹行秦政法”?《水浒传》中的梁中书要指派杨志带着十几个军士护送金银珠宝去东京送给蔡太师,而现在下属孝敬上司,知道上司的账号即可,不用担心黄泥岗上晁盖等人的剪

爱国主义及其时代价值

爱国主义的含义: 爱国主义体现了人民群众对自己祖国的深厚感情,反映了个人对祖国的依存关系,是人们对自己故土家园、种族和文化的归属感、认同感和尊严感、荣誉感的统一。它是调节个人与祖国之间关系的道德要求、政治原则和法律规范,也是民族精神的核心。每个人来到这个世界,都要在社会中生存,都要获取生存发展的物质条件,都要寻求慰藉心灵的精神家园,这一切首先得之于祖国。没有国哪有家,没有家哪有我――这看似平常的话语,道出了最深刻的爱国理由:国家是小家的寄托,更是个人的寄托;国家是物质利益的寄托,更是精神家园的寄托。失去祖国母亲的保护,人们就是无家可归的流浪儿。爱国是每个人都应当自觉履行的责任或义务。履行爱国的责任或义务,是对祖国母亲的报答。概括起来说,爱国主义是情感、思想观念和行为规范的统一。 爱国主义的特点: 爱国主义的特征:(1)爱国主义是历史的、具体的,在不同的历史时代和文化背景下所产生的爱国主义,总是具有不同的内涵。在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爱国主义主要表现在致力于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反动统治,把黑暗的旧中国改造成光明的新中国。在现阶段,爱国主义主要表现在献身于建设和保卫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献身于促进祖国统一大业。(2)爱国主义随着国家的产生而产生,随着国家的发展而发展。在未来的共产主义社会,国家消亡后,爱国主义就会失去存在的条件和意义。(3)在阶级社会中,爱国主义具有阶级性。 爱国主义的意义: 第一、爱国主义有利于正确处理改革、发展与稳定三者之间的关系。随着改革的深化,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由计划向市场转变,使社会各个阶层、各个利益群体的物质利益发生重大调整和改变,同时也使人们的思想观念和价值观念发生重大变化,这一变化必然导致人们心理失衡,产生不稳定因素。比如,社会分配不公,地域、行业发展不平衡,干部以权谋私、贪污腐化等都可能形成不稳定因素,给改革发展带来阻力。因此,在全社会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可以使人们从国家的利益、从整体利益出发,维护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为祖国的繁荣昌盛而共同奋斗。 第二、爱国主义有利于正确处理国家、集体和个人三者之间的关系。一般地说,市场经济的价值观对于社会的进步是有促进作用的,但是我们也不能忽视其消极方面的作用,这些消极方面有可能导致某些人为了一己私利,采取投机、诈骗等不正当手段损害国家、集体利益等情况。因此,在社会主义价值观中应当确立以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来处理个人和社会关系的基本原则,主张国家的利益和人民的利益高于个人的利益,当个人利益同国家、集体利益发生矛盾时,个人利益应当服从国家、集体利益。当然,社会也应关心每个成员的个人利益,强调在以国家利益、集体利益为重的基础上,认可个人利益的合理性,把国家、集体、个人的利益有机统一起来。 第三、爱国主义有助于增进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及世界和平。中华民族在数千年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了多元一体的民族格局。长期以来,各个民族之间虽然也发生过矛盾和战争,国家也出现过分裂的局面,但最终总是走向统一,这固然有多方面的原因,但与爱国主义所具有的巨大凝聚力和向心力是分不开的。爱国主义成为各族人民精诚团结的思想基础。历史告诉我们,统一合乎民心,分裂不得人心。当今,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实现祖国的和平统一大业,是包括台湾同胞和海外侨胞在内的中华各族人民的共同心愿,每一个爱国者都将为实现这一构想而奋斗。 第四、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可使人民群众更加热爱社会主义、热爱中国共产党。建国以来,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坚持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在各个方面都取得了伟大成就,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有了显著提高。江泽民在毛泽东诞辰100周年大会上说:“党和人民奋斗的历史告诉我们,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够救中国和发展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只有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才能独立自主地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是当代中国最重要的历史真理。”中国人民从自己的亲身经历中深刻认识到,中国要繁荣富强,就必须走社会主义道路,必须由中国共产党领导。因此,在人民群众中开展热爱祖国的教育,有助于使人民群众更加热爱社会主义,更加热爱中国共产党。 第五、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有助于在全社会发扬敬业奉献精神,做好本职工作,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出更大的贡献。爱国主义具有强烈的实践性,一个爱国者,不应当仅仅停留在对祖国依恋的朴素的感情上,还必须把这种感情化为具体的实际行动。只有把爱国之心化作报国之志、效国之行,扎扎实实做好本职工作,才是一个真正的爱国者。因此,在全社会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激发全体人民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精神,激励大家顾大局、识大体、讲团结、比贡献的精神,全心全意地做好本职工作,我们党所描绘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宏伟蓝图就一定会早日实现。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