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血石寿山石
- 格式:pdf
- 大小:129.68 KB
- 文档页数:17
专家支招:鸡血石鉴赏与收藏作者:陈南荣来源:《蓝盾》2014年第01期鸡血石是中国特有的珍贵艺石,具有鲜红艳丽、晶莹剔透的特点,与同样受宠的寿山石、青田石一起被誉为中国三大名石。
鸡血石是浙江省缶安市昌化区上溪乡邵家村的玉岩山和内蒙古巴林地区的特产石头,因内含辰砂,所以外表鲜红艳丽,犹如鸡的鲜血一般,因此被称为“鸡血石”,又名“凤血石”。
两岸开放旅游以来,笔者就开始调查鸡血石的市场状况,因看到许多珍贵的鸡血石,所以介绍给喜欢的石友参考。
鸡血石的传说浙江省昌化的玉岩山,因产鸡血石,自古以来就流传着一则凄美感人的故事。
传说很久很久以前,玉岩山飞来了一对美丽的凤凰,因为他们幸福结合,使得玉岩山万物生息,百鸟齐鸣,呈现满山春光的景象。
可是好景不常在,后来出现了一只强悍凶猛的狮子,极想以凤凰为美食,于是趁雄凤外出觅食、雌凰孵育期间攻击雌凰。
雌凰与狮子搏斗,被狮子咬断了一条腿而血流如注,遍及玉岩山。
最后雌凰凭着智慧与力气击溃了狮子,但是凤凰蛋却被践踏破坏了。
伤心的凤凰最后埋葬了凤凰蛋,哀鸣一声之后腾空飞翔而去。
从此之后,凤凰的血和凤凰蛋,经过了几千年的埋藏,便成为当地百姓取之不尽的财宝,这些鲜红的石头,就是享誉国际的鸡血石了。
当地百姓为纪念凤凰而建造的百花亭和狮子桥,到今天依然存在着,也佐证了此传说的真实性。
财富与权力根据史料与文献记载,鸡血石作为雕刻的材料,印章的开采与利用始于明代初期,距今已有六百多年。
当时百姓采取稀少罕见的鸡血石打磨雕刻,质地细致,色彩晶莹,艺术价值高,让人爱不释手。
还有人因献鸡血石而得官位,当时称为“玉石官”。
所以说,鸡血石曾是财富与权力的象征。
清代开山采鸡血石更盛行,鸡血石雕刻与石章闻名海内外。
例如清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乾隆下江南巡视天目山时,住持文远禅师献约8厘米大的鸡血石印章一方,乾隆大悦,亲命刻下“乾隆之宝”四字,敕令鸡血石为中国之国宝。
此颗印章现在仍保存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四大名石寿山石福州的寿山石,我国传统的“四大印章”之一。
石分布在福州市北郊与连江、罗源交界处的“金三角”地带。
若以矿脉走向,又可分为高山、旗山、月洋三系。
因为寿山矿区开采得早,旧说的“田坑、水坑、山坑”,就是指在此矿区的田底、水涧、山洞开采的矿石,经过1500年的采掘,涌现的品种达百数十种之多。
寿山石在宝石和彩石学中,属彩石大类的岩石亚类,它的种属,石名很复杂,约有一百多个品种。
按传统习惯寿山石的总目一般可分为“田坑”、“水坑”和“山坑”三大类。
田黄石是我国特有的“软宝石”。
全世界只有我国福建寿山的一块不到1公里的田中出产,因色相普遍泛黄色,又产在田里,故称田黄石,产量基地,数百年来在早已挖掘殆尽。
其材质温润凝腻,在软质雕刻石中居第一品。
明清各朝均被当作贡品献入皇宫,被雕刻成御用的玺印及艺术摆件。
“黄金万两易得,田黄一颗难求”,田黄属寿山石中的上品,为世所最珍。
作为“石中之王”的田黄石,历来价格不菲。
文人学士都认为收藏或使用田黄章,比珠宝、翡翠更高雅和有品位。
芙蓉石被称为中国“印石三宝”(田黄、芙蓉、鸡血)之一。
芙蓉石洞在月洋山顶峰,石质极为温润,凝脂,细腻,虽不甚透明,然雍雅尽在其中。
高山石通灵莹丽,唯石品多达百种,石质优劣各异,命名多不规范,以色、以相、以产地、以始掘者命名现象都有。
以色分类的有红高山、白高山、黄高山、虾背青、巧色高山。
以相分类的有高山冻、高山环冻、高山晶、掘性高山、高山桃花冻、高山牛角冻、高山鱼脑冻、高山鱼鳞冻。
以产洞命名的有和尚洞高山、大洞高山、玛瑙洞高山、油白洞高山、大健洞高山等等。
寿山石不仅具备了“细、结、润、腻、温、凝”六德,而且在文化、地位等方面具有典型的代表性。
寿山石兼有欣赏、收藏、保值等多种功能,素有“一两田黄三两金”之说。
1993年,在香港中国文物馆举办的寿山石展览会上,一方重750克的田黄寿星公雕件,售价1000多万港市,价值上升了数十倍;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物质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不断追求精神生活享受,从而推动了寿山石的开发和利用。
第十九节寿山石寿山石因主要产于福州北郊30余千米的寿山而得名。
相传女娲补天余彩石,途经寿山、芙蓉、九峰三山,见这里的山苍郁滴翠、水潋滟清澈,激动之余,遂将补天余石尽撒在这山山水水之间,于是便有了闻名遐迩的寿山石。
历史文献记载和宋墓出土的寿山石俑证实了寿山石的开采至少有1500年以上的历史。
南宋时,寿山石矿已大规模开采,经元、明、清发展形成了独立的寿山石雕刻生产行业。
寿山石质地晶莹、凝脂如玉、色彩斑斓,享有“细、结、温、润、凝、腻”六德之誉,“上伴帝王将相、中及文人雅士、下亲庶民百姓”。
以寿山石制作的印玺在古代就是权力的象征,明清时期的帝、后对寿山石情有独钟,使用寿山石制作印玺,其中田黄自古就有“石中之王”的美誉,寓有“福寿田丰”之意,乃石中极品,乾隆皇帝的田黄“三链章”更是无价之宝(见图3-2-186)。
伴随寿山石的不断开采,寿山石雕艺术的不断推陈出新,特别是明清开始文人雅士的介入,寿山石雕融合历史、文学、书画艺术,吸收了佛、道、儒诸家思想,蕴涵着博大的历史文化内涵,形成了独具中华特色的寿山石文化。
一、寿山石的基本性质(一)寿山石的矿物组成寿山石(Larderite)的主要矿物为迪开石、叶蜡石、高岭石、伊利石、珍珠陶土,次要矿物有石英、黄铁矿、硬水铝石、红柱石、绿帘石、绢云母等。
寿山石的矿物组成多样化,所以在印石中寿山石的品种最为繁多。
寿山石的质地与其矿物成分有一定的关系。
当寿山石完全由迪开石组成时,呈无色或白色,质地细腻、硬度适中;当寿山石完全由叶蜡石组成时,呈白色、淡青色或浅米白色,质地温润、蜡质感很强;当寿山石主要由伊利石组成时,石性不稳定,易脆裂,工艺价值变低;当寿山石中含微晶质石英时,硬度增高,光泽增强;倘若含变余石英斑晶、黄铁矿或红柱石颗粒时,由于它们的硬度远远高于黏土矿物的硬度,不利于雕琢,工艺上称之为“砂钉”,它们的含量越多,工艺价值越低。
(二)寿山石的化学成分寿山石主要化学成分有:SiO:、A1203,、FeO、Fe203、TiO:,还有少量CaO、MgO、K20、Na20,以及一些微量元素如Mo、Zn、Cu、Cr、Ni、Co、V、Sn、Pb、Sc等。
鸡血石的功能及用途鸡血石的鉴别方法鸡血石的功能及用途功能:鸡血石同寿山石、田黄石并列,享有中国四大国石的美称,鸡血石因鲜红色似鸡血的辰砂(朱砂)而得名。
鸡血石含有辰砂、石英、玉髓35%-45%。
磁铁矿、赤铁矿6%-12%。
辰砂约5%-8%。
中和化学成份为:二氧化硅Si02等矿物,且大部分含硫化汞等朱砂又叫辰砂,主要成分为硫化汞,含汞量90%以上。
是中医药学(一级学科),而且朱砂有镇静催眠作用、解毒防腐作用,外用能抑制或杀灭皮肤细菌和寄生虫。
《本草纲目》说它能清心镇惊、安神解毒,用于防治心悸易惊,失眠多梦,癫痫发狂,小儿惊风。
鸡血石是目前世界上对人体健康最有好处且最有科学依据的宝石,鸡血石的朱砂成分与皮肤接触后,对人体健康有以下几点好处:1:能加速血液循环,对神经有滋养作用;2:消炎杀菌能抑制或杀灭皮肤细菌和寄生虫,滋养皮肤,预防衰老;3:定惊安神、帮助睡眠;4:佩带鸡血石有助于维持女性经期内流失铁离子的平衡,达到保健养颜的功效。
鸡血石摆件用于居家摆设,据风水大师说,鸡血石招财金蟾护佑拥有者可以时来运转、大富大贵、宅院安宁、升官发财、仕途顺畅、因鸡血石所含的朱砂成分具有抑菌、杀菌作用,因此能使家中的空气更清新,使你和家人更健康。
用途:鸡血石主要用作为印章或是工艺雕刻品材料。
印石三宝之一。
引用亚洲宝石协会(GIG)研究报告:鸡血石含有辰砂、(朱砂)、石英、方解石、辉锑矿、地开石、高岭石、白云石等矿物,且大部分含硫化汞等多种成份的硫化物以及硅酸盐矿物。
产地不同,质地成分也不同,但都离不开硫化汞成分。
鸡血石由地和血两部组成。
一般认为血的矿物成分主要是辰砂。
地的成分,如昌化鸡血石,其地的矿物成分以粘土矿物中的地开石为主,也含有相当量的高岭石,明矾石、埃洛石、石英、黄铁矿等。
在早期,古代文人雅士及官僚就采用鸡血石制作印章,是极富盛名的章料奇石。
巴林鸡血石主要是高岭石和硬水铝石;而其质地较为细腻的黑冻鸡血石和芙蓉冻鸡血石的主要矿物成分为地开石和辰砂;广西桂林鸡血石因含硅致质地坚硬更晋身为宝玉石类,除可做印章外还可加工成各种高档首饰和摆件,广受大众喜爱,佩戴在身上不但美观显身份外还对健康大有益处,价格日益飚升前些年在吉林某金矿之顶部发现有近似金顶红的脉石英致密块体,其中辰砂非常细小,质地坚硬细腻,也是硬地含辰砂石料,当地称朱砂玉。
寿山石的历史发展中国宝玉石协会在京进行首次“国石”定名活动。
推选出福州寿山石、浙江昌化鸡血石、新疆和田玉、浙江青田石、辽宁岫岩玉、内蒙古巴林石等6个石种为候选石。
寿山石名列榜首。
2000年2月19日,在第二届国石评选中,福州寿山石获得石类第一名,被誉为“石中之王”。
2001年10月17日,在中国宝玉石协会在第三次“国石”研讨会上,寿山石成为了“国石”第一候选石。
2002年10月,寿山石再次亮相京城参加第四届国石的评选,并正式被中国宝玉石协会命名为“中国国石”。
寿山石在宝石和彩石学中,是属于彩石大类的岩石亚类,它的种属,石名都很复杂,约有一百多个品种。
按传统习惯寿山石的总目一般可主要分为“田坑”、“水坑”和“山坑”三大类。
环绕着寿山村的是一条涓涓的流水溪泉,就在这涓涓绕村行的寿山溪两旁的水田底层,出产着一种“石中之王”寿山石。
因为产于田底,又多现黄色,故称为田坑石或田黄。
田石以色泽分类,一般可主要分为田黄、红田、白田、灰田、黑田和花田等。
田黄石是田石中最常见的品种,也最具代表性的石种。
田黄的共同特点是石皮多呈微透明,肌理玲珑剔透,且有细密清晰的萝卜纹,尤其黄金黄、橘皮黄为上佳,枇杷黄、桂花黄等稍次,桐油黄是田黄中的下品。
田黄石中有称田黄冻者,是一种极为通灵澄澈的灵石,色如碎蛋黄,产于中坂,十分稀罕,历史上列为贡品。
白田石是指田石中白色者,质地细腻如凝脂,微透明,其色有的纯白,有的白中带嫩黄或淡青。
石皮如羊脂玉一般温润,越往里层,色地越淡,而萝卜纹、红筋、格纹却越加明显,似鲜血储于白绫缎间。
石品以通灵、纹细、少格者为佳,质地不逊于优质田黄石。
红田石:田石中色红者称为红田石。
生为红田有两种原因,一为自然生成一身原红色;一为人工煅烧而成后天红,天生的红田石称为橘皮红,是稀有石种。
寺坪田石:寿山村外原有一座“广应寺”,建于唐光启三年(884)。
寺中僧人时常采集田黄石,研磨成粉末给周围百姓治病,未用的石头储于寺内,日积月累,寺中积攒田黄无数。
鸡血石鸡血石是辰砂条带的地开石,其颜色比朱砂还鲜红。
因为它的颜色像鸡血一样鲜红,所以人们俗称鸡血石。
我国最早发现的鸡血石是浙江昌化玉岩山鸡血石。
后来又发现了内蒙古赤峰市巴林右旗的巴林鸡血石。
20世纪90年代又在陕西、甘肃、四川、湖南、云南等地发现了鸡血石。
由于现在的昌化朱砂(汞矿)已近尾声,所以出产的鸡血石产量相当有限,市场价格日增不衰。
相传,古代有一种鸟,叫“鸟狮”,又称凤鸟,生性好斗。
一天,觅食飞过玉岩山,见一凰正在孵蛋,顿生恶念,向其发起攻击。
毫无准备的凰被咬断了腿。
凤闻讯赶到,同仇敌忾,战胜了“鸟狮”。
凤凰虽然胜利了,但凰鲜血直流,染红了整个玉岩山,遂成了光泽莹透如美玉的鸡血石。
据考证,鸡血石的开采始于明代,而盛名于清代,康熙、乾隆、嘉庆等皇帝十分赏识昌化鸡血石,将其作为宝玺的章料。
国家邮政局日前发行的一套《鸡血石印》特种邮票印的就是两方宝玺。
上世纪70年代初,日本前首相田中角荣、前外相大平正芳来我国访问,周恩来总理将昌化鸡血石对章,作为国礼馈赠两位贵宾。
操刀奏石者是集云阁篆刻家沈受觉、刘友石先生。
于是,鸡血石在日本名声大噪,掀起了一股收藏鸡血石热潮。
大批日本游客来华时,必将鸡血石作为首选礼品带回国内。
在我国,国人对鸡血石的收藏投资热情也逐年上升。
【主要成份】鸡血石含有辰砂、(朱砂)、石英、方解石、辉锑矿、地开石、高岭石、白云石等矿物,且大部分含硫化汞等多种成份的硅酸盐矿物。
产地不同,质地成分也不同,但都离不开硫化汞成分。
鸡血石由“地”和“血”两部组成。
一般认为“血”的矿物成分主要是辰矽。
“地“的成分,如昌化鸡血石,其“地”的矿物成分以粘土矿物中的地开石为主,也含有相当量的高岭石,明矾石、埃洛石、石英、黄铁矿等。
巴林鸡血石主要是高岭石和硬水铝石;而质地较为细腻的黑冻鸡血石和芙蓉冻鸡血石的主要矿物成分为地开石和辰砂;前些年在吉林某金矿之顶部发现有近似“金顶红”的脉石英致密块体,其中辰砂非常细小,质地坚硬细腻,也是硬地含辰砂石料,当地称朱砂玉。
⼤漠寻访巴林⽯:鸡⾎⽯最为名贵[组图]⼤漠寻访巴林⽯:鸡⾎⽯最为名贵巴林⽯⼤策最近总想着淘宝,他的计划是⽤5千元淘⼀件值得收藏的宝贝。
经过长途跋涉,他来到了内蒙古巴林右旗境内,巴林并不⼤,⼈⼝并不多,这个美丽的城市因为巴林⽯⽽名扬四海。
巴林⽯因为产⾃内蒙古巴林地区⽽得名,⾪属叶腊⽯,由于⽯质细润,软硬适中,是上好的印章⽯料,巴林⽯与寿⼭⽯、青⽥⽯、昌化⽯⼀同被称为中国的“四⼤印⽯”。
早在800多年前,巴林⽯就被⼈们发现,并且作为贡品进奉朝廷,被成吉思汗称为“天赐之⽯”。
巴林⽯分为鸡⾎⽯、福黄⽯、冻⽯和彩⽯四种,在巴林⽯⾥,鸡⾎⽯最为名贵,虽说没有昌化鸡⾎⽯历史悠久,但是因为巴林鸡⾎⽯以温润透明的冻⽯为底,⼏乎没有⽯英粒⼦,⾮常纯净,⽽且⾎⾊艳丽夺⽬,因此价格直线攀升,⼀块上好的鸡⾎⽯印章价值近百万元,⼈们都说“世界鸡⾎⽯在中国,中国鸡⾎⽯在巴林”。
巴林⽯巴林奇⽯馆⼤策⾸先来到了巴林奇⽯馆。
巴林奇⽯馆建于⼀九九五年,⾪属巴林⽯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馆内现珍藏巴林鸡⾎⽯、巴林福黄⽯、巴林冻⽯、巴林彩⽯、巴林图案⽯及巴林⼯艺精品两千余件。
其中最引⼈注⽬的是极品“巴林鸡⾎⽯王”,此⽯墨⾚分明,⾎⾊鲜艳欲滴,绝世⽆双,被视为镇馆之宝。
馆长告诉⼤策,鸡⾎⽯上的⾎⾊有⽚红、条红、斑红等很多种,总的来说⾎⾊凝结程度越⾼,分布越集中,占据⾯积越⼤的鸡⾎⽯质量越好,⾝价⾃然也就越⾼。
馆长说,有的巴林⽯鸡⾎⽯,冻⽯底与⾎⾊天然成趣,如果整个⽯头或印章全部被鸡⾎覆盖的,就被称为“⼤红袍”,如果顶部有红,其余部分似⾁冻的,被称为“鹤顶红”,如果⽯头上有红、⿊、⽩(或黄)三种颜⾊,就称为“桃园三结义”,另外还有满点红、多彩红等等,都是观赏、收藏、极具升值的珍品。
巴林⽯雅玛吐⼭接下来,⼤策驱车赶到了鸡⾎⽯王的开采地——雅玛吐⼭。
雅玛吐⼭海拔1131⽶,远处望去,⼭孤坡缓,其貌不扬,但⼭⾥暗涌的宝⽓,却形成围裹“鸡⾎⽯王”的丹霞云⾐。
如何挑选鸡血石印章鸡血印章鉴别方法近几年来,寿山石等各色印章石的价格均有所上涨,而鸡血石印章更是扶摇直上。
每个藏家都渴望拥有一块鸡血石印章,这不仅仅是因为国人对印章文化的认同,更是因为鸡血石印章具有极高的收藏价值。
然而,市场上总有很多假的鸡血石总是混淆人们的视线,那么鸡血石印章价格是多少呢?应该如何鉴别鸡血石印章?跟着作者一起来了解一下。
【如何挑选鸡血石印章鸡血印章鉴别方法】鸡血石印章价格是多少不管是鸡血石印章的自身价值,还是鸡血石印章附着的历史文化价值,都使得鸡血石印章具有着独具一格的魅力和独一无二的韵味。
近年来,鸡血石印章的价格更是随着鸡血石资源的越来越少而不断上涨,市场持续走高。
自然界的石头之多,用“千姿百态”、“千奇百怪”等词都不足以形容。
而在众多的石头中,鸡血石这种天然、美艳似活血的石头却在多年来备受珍视。
鸡血石因产量少而价值高,主要被用作印章及工艺雕刻品材料,也为收藏品。
而一般品质的鸡血石印章的价格在几千至几万之间,真正高品质的鸡血石价格甚至都有几十万或上百万之间,其中以昌化的鸡血石印章最为珍贵。
鸡血印章鉴别方法1、看颜色:鸡血石的颜色大致可分为鲜红、大红和暗红。
其中鲜红为上品,大红次之,暗红最差。
2、看血量:血量是指鸡血石鸡血部分与成品石质的百分比。
大于30%者即为高档品,大于50%者为珍品,大于70%者则为绝品,但如血色不美,或底质不佳,则其档次仍要大幅下跌。
如为印石者,除血量多少外,又依含血面而分成六面血至一面血六种,以六面血为上品,以四五面血者为正品,三面血或二面血者为中品,一面血者则为最次。
3、看血形:鸡血石的血形依次可以分为块血、条血、云雾血及点血等。
通常来说,血形有独特地方的鸡血石,常常会因其独特而使鸡血石价值倍增。
4、看浓度:浓度是指鸡血石的鸡血本身的聚散程度,分为浓、清、散三级,其中以浓血为贵,清血次之,散血如鸡血水稀释,品质最差。
四大印章石质地、刀感及保养方法中国四大印章石为寿山石、青田石、昌化石、巴林石。
印章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古代印章多为达官贵人使用,代表着权利。
在历史演变过程中,印章开始变为文人雅士收藏品鉴的物品之一了。
(来源于网络)福建寿山石寿山老岭石刀感质地:硬度中等,密度大,色泽变化大,以黄色、红色为主。
沙丁少,无沙质感,易受刀,刀感爽脆。
适宜刀法:适合冲刀法,刻出畅快线条。
保养方式:无需白油保养。
寿山芙蓉石刀感质地:硬度中等,密度中,色彩跨度大,雅黄色居多。
无沙丁,无沙质感,易受刀,刀感爽脆利落。
适宜刀法:冲切刀法均适合。
保养方式:需要涂油保养防止开裂失色。
寿山石杂石刀感质地:硬度中等,密度中,色泽跨度大,红黄色为主。
无沙质感,沙丁偏多,易受刀,刀感爽脆。
适宜刀法:适合切刀法,刻出厚重线条感。
保养方式:需要白油保养防止开裂。
浙江青田石刀感质地:硬度中等,密度中等,青色为主,以封门青、灯光冻最为名贵。
无沙质感,沙丁少,易受刀,刀感爽脆利落。
适宜刀法:冲切刀法均适合。
保养方式:抛光上蜡,无需白油护养。
浙江昌化石刀感质地:硬度中等,密度中,彩石色彩绚丽,以鸡血石最为名贵。
无沙质感,沙丁少,易受刀,刀感爽脆利落。
适宜刀法:冲切刀兼适宜。
保养方式:无需白油护养。
内蒙巴林石刀感质地:硬度中等,密度中等,色彩变化幅度不大。
无沙质感,沙丁少,易受刀,刀感爽脆。
适宜刀法:适合双刀法,刻出笔画方正厚重感。
简解中国十大名石中国十大名石,你知道几个寿山石、青田石、昌化石、巴林石是我们熟知的四大名石,除了这四大名石之外,还有其他几种石料也同样值得关注和收藏。
【寿山石】产于福建寿山而得名。
以叶蜡石为主要组成的一种矿物石料。
通常呈致密块状、片状、钟乳状或放射状集合体。
玻璃光泽,具油脂感。
分透明、半透明、不透明三种。
质地致密细腻,脂润柔和,似玉非玉。
寿山石品种极多,质透明如冻的称“寿山冻”;纯净如羊脂的称“白芙蓉”。
按出处有田坑、水坑、山坑寿山石,而以田坑石和水坑石最佳。
田坑石系脱离石脉而独立成块,多年直埋于沙士中,略透明,肌里有极细密的萝卜纹,其黄色的称田黄,白色的称白田,黑色的称黑田,粉红色的称红田,均是寿山石中的上品。
其中田黄分橘黄、熟栗黄、枇杷黄及金黄等种,极其珍贵,为寿山石中的极品。
水坑石的特征是结晶石,呈透明或半透明冻状,称寿山冻,常显萝卜纹状结晶,有鱼脑冻、黄冻、鳝草冻、桃花冻、角冻、豹皮冻等,是水坑寿山石中的姣姣者。
山坑石则是寿山石中最普及的石料。
中国寿山石雕经民间雕刻艺人据石材的纹理、色泽、形态等特点,充分发挥石料固有的特色, 加工成供观赏的雕刻摆件, 使作品的内容与质料溶为一体,展现出理想的寿山石雕艺术特色和高雅的品味。
青田石】产于浙江青田而得名。
以叶蜡石为主要组成,共生矿物有石英、刚玉、红柱石、高岭石和少量蓝晶石、绿石等。
硬度 2 3,比重2.6〜2.7,耐火度1630C〜1730C。
腊状至玻璃光泽,均质块状, 半透明至不透明, 少数透明。
质地致密细腻、温润光洁、坚韧耐热、莹洁如玉。
颜色鲜艳亮丽,丰富多采,其地色有青白、灰、红、粉、橙、黄、黄绿、翠绿、紫蓝、深蓝、棕褐、黑色等。
名贵品种有灯光冻、蓝青田、封门青、竹叶青、芥菜绿、山炮绿、黄金耀,奇石者有龙蛋、封门三彩、夹板冻、紫檀冻等均极其珍贵。
其中蓝青田也称之为封门三蓝(蓝星、蓝带、蓝花),是青田石大家族中颇有代表性的品种。
蓝色乃青田石所特有。
四大国石袁慧敏袁慧敏中国的篆刻艺术历史悠久,北京奥运会会徽“中国印”的诞生及篆刻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将篆刻艺术提升到与书画鼎足而立的地位。
印石作为篆刻的重要载体,以前是文人雅士摩挲把玩的对象,当今则广为大众欣赏收藏。
一方温润胜玉的印石,饰以精美的钮雕,再加上名家的篆刻,可谓是“三美合一”。
我国地大物博,出产印石的地方很多,福建寿山石、浙江青田石、昌化石与内蒙古巴林石就是其中最著名的四大名石。
寿山石寿山石出产于福建省福州市寿山村,约有1500多年历史,以善于利用石质纹理、自然色彩而著称,品种繁多,分田坑、水坑、山坑三大类,计有100多个品名。
田坑,因产于田中,多呈黄色,故名田黄。
其他还有白田、黑田、红田等。
田黄原石多为自然块状,形似和田仔玉,由于无脉可寻,因而极稀有神秘,质地细嫩温润,微透明及半透明,萝卜丝纹纤细绵密,间有红色格纹,外裹石皮。
田黄石深得康熙、乾隆、宣统等皇帝的宠爱,素有“石中之王”之美誉,价值连城。
水坑,特指“溪中洞”所出各种“晶”、“冻”石种。
由于矿洞地势险恶,开采艰难,上个世纪仅有三次开采记录,故有“百年稀珍”之形容。
水晶冻、桃花冻、天蓝冻、鱼脑冻、鳝草冻、环冻等都是水坑珍品,晶莹剔透,通灵可爱。
山坑是寿山石最大家族。
芙蓉石可谓山坑之代表,外观白洁明莹,质地脂润腻凝,似玉非玉。
依石色名为白芙蓉、醉芙蓉、红花芙蓉、芙蓉青等。
杜陵坑,质地坚硬而通灵,有玻璃光泽,以黄色为佳,名冠山坑诸石。
高山石,储量最丰,红、白、黄、灰、黑等各色具备,石质细洁微松。
荔枝洞石,石质晶莹犹如新鲜的荔枝肉,惜资源稀少,今已绝产。
山坑其他名品还有汶洋石、二号矿、善伯洞、旗降石、月尾绿、鹿目格等,不胜枚举。
青田石青田石产于浙江省青田县山口、方山一带,主要有封门、官洪、尧士、白洋四个矿洞。
青田石质地细洁易刻,脆硬适中,入印能尽得刀笔韵味,明清流派印鼻祖文彭大力倡导用青田石治印,从此文人以青田石刻章之风日渐盛行。
中国的四大美石是哪四种?中国四大美石是:寿山石、鸡血石、青田石、巴林石,寿山石寿山石(Agalmatolite)以发源于福建省福州市北约40公里的寿山乡(原属闽侯县管辖)而得名,为中国生产印章和其它石雕艺术品的最佳材料之一。
矿区所在地寿山一带海拔高度约1000米,其东临连江、西接闽侯、北近罗源,寿山、九峰、芙蓉三山鼎足虎踞其间,群山环抱,风景秀丽。
寿山石具珍珠光泽、油脂光泽、玻璃光泽,微透明至半透明,极少数透明。
质地致密、细腻、坚韧、光洁、具滑腻感。
其中透明度高,质地致密、细腻、坚韧如玉,如脂肪冻者称为“冻石”,最为珍贵,如著名的田黄冻(彩图6-119)、水晶冻(彩图13-2)、高山冻(彩图13-3)等。
折射率1.55-1.60。
硬度2.5;密度2.65-2.90克/厘米3,一般为2.80克/厘米3。
可雕性良好。
熔点高达1700℃。
根据形成原因、产出状况、工艺美术特征、历史传统等将寿山石分为田坑石、水坑石、山坑石三大类66个亚类121种鸡血石鸡血石是辰砂条带的地开石,其颜色比朱砂还鲜红。
因为它的颜色象鸡血一样鲜红;所以人们俗称鸡血石。
我国最早发现的鸡血石是浙江昌化玉岩山鸡血石。
后来又发现了内蒙它的巴林鸡血石。
20世纪90年代又在陕西、甘肃、四川、湖南、云南等地现了鸡血石。
由于现在的昌化朱砂(汞矿)已近尾声,所以出产的鸡血石产量相当有限,市场价格日增不衰。
鸡血石含有辰砂、(朱砂)、石英、方解石、辉锑矿;地开石、’高岭石、白云石等矿物,且大部分含硫化汞等多种成份的硅酸盐矿物。
产地不同,质地成分也不同,但都离不开硫化汞成分。
鸡血石由“地”和“血”两部组成。
一般认为“血”的矿物成分主要是辰矽。
“地“的成分,如昌化鸡血石,其“地”的矿物成分以粘土矿物中的地开石为主,也含有相当量的高岭石,明矾石、埃洛石、石英、黄铁矿等。
青田石青田石雕是民间艺术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历史悠久。
所谓历史,当然不能将“女娲补天遗石下凡变成青田石”的民间传说算在内,现在可以查证的最早作品是1989年江西新干县出土的吴越文化的文物--殷商时期的“玉羽人”。
我国是盛产印石材料的国家,最早开发利用的有寿山、青田等石材,明清以来,随着石材制印的流行,民间大兴开采印石,各地新矿,不断涌现。
据不完全统计,迄今已有产地数十处,上百种石种。
在丰富多彩的印石品种中,田黄石、芙蓉石和鸡血石以色丽质佳,名冠诸品,被品石家称誉谓"印石三宝"。
田黄石,是寿山石中的珍品。
由于它有"福"(福建)、"寿"(寿山)、"田"(财富)、"黄"(皇帝专用色)之寓意,具备细、洁、润、腻、温、凝印石之六德,故称之为"帝石",并成为清朝祭天专用的国石。
它有广义的和狭义的之分:广义的田黄石指"田坑石",狭义的田黄石指田坑石中之发黄色者。
在物理性质、工艺美术特征等方面,田黄石与寿山石基本相同或相近,但因其珍稀和昂贵,故早已成为独立的印章石品种。
鸡血石是辰砂条带的地开石,其颜色比朱砂还鲜红。
因为它的颜色像鸡血一样鲜红,所以人们俗称鸡血石。
我国最早发现的鸡血石是浙江昌化玉岩山鸡血石。
后来又发现了内蒙古赤峰市巴林右旗的巴林鸡血石。
20世纪90年代又在陕西、甘肃、四川、湖南、云南等地发现了鸡血石。
由于现在的昌化朱砂(汞矿)已近尾声,所以出产的鸡血石产量相当有限,市场价格日增不衰。
鸡血石为中国印文化的发展做出了独特的贡献,同时在玉雕工艺中形成了"鸡血"雕独特流派,其作品以"瑰丽、精巧、高雅、多姿"著称。
芙蓉石又称白芙蓉、白寿山,是寿山石月洋系中的神品。
由于各种历史原因,有很长一段时间,芙蓉石无人开采。
早年,石农靠手开采,难度大,效率低,产是甚微。
现在山上有30多个矿洞,开采设备好,矿洞深,出产了不少色泽艳丽,前所未见的优质芙蓉石。
尤其是薄层型的新型芙蓉石的出产量更大,成了普通刻艺人的主要用料。
四大国石四大国石,分别为福建寿山石、浙江青田石、浙江昌化鸡血石、内蒙古巴林石,石质主要为叶腊石、地开石、高岭石。
石材用于篆刻可追溯到元代,王冕偶得灯光冻(青田石)入印,开启文人篆刻之先河,随着文彭、何震等大家的推崇与创作,掀起篆刻史上的百花齐放,篆刻流派发展繁荣。
石材亦更多被篆刻者关注与使用。
四大国石各具特色,寿山石颜色艳丽,品种众多,尤以田黄最为珍贵,被誉为“石中之王”;昌化鸡血则被奉为“石中皇后”,似牡丹般娇艳华贵;而青田石则以其温润的青色和被文人推崇的适合走刀等特色尊享“石中君子”之美誉;巴林石则以其通透灵动,色彩斑斓而成为后起之秀。
近年,随着四大国石的资源匮乏,一些外来石、新品石逐渐活跃在石材市场,如经西泠印社专家认定并在第六届中国(杭州)印文化博览会上推出的篆刻专用石材——孤山印石【孤山1号(西泠红)、孤山2号】,越来越占据市场份额,因资源有限,其中上品建议收藏。
目录:详述印石鉴赏故事传说其他印石详述寿山石寿山石是中国四大名石之一。
寿山位于福建福州北郊的寿山村,海拔1000米左右。
寿山石的形成距今约一亿五千万年,矿石成份主要是叶腊石、地开石、高岭石等,特殊的生成条件使寿山石具晶莹滋润的丽质与五彩斑斓的色彩,以田黄石、芙蓉石、荔枝冻等为代表。
质纯者色白,微含其他成份者五彩。
微透明至半透明,极少数透明。
呈珍珠光泽、凝脂光泽、玻璃光泽,绝大部分有滑腻感。
寿山石分田坑、水坑、山坑三大类,据相关资料记载,寿山石品种不断被发现开采,其种类大约有160余种。
田坑石简称“田石”,产于寿山溪旁水田古砂层中,外形殊异,多有红皮,红筋成格,肌理萝卜纹。
质地脂润,温柔可爱。
靠深挖田土收集而来,其中以黄色最为珍贵。
水坑石产于寿山乡东南3公里处的坑头占山麓,因矿脉很陡,长期受地下水浸渍,易生成晶冻类珍品,有坑头洞、水晶洞等著名矿洞,顺其延伸至溪涧,故多透明状,光泽好,质细腻,系寿山石之最佳者。
山坑石产寿山、月洋两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