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氢材料
- 格式:ppt
- 大小:1.02 MB
- 文档页数:49
储氢材料的分类及研究进展储氢材料是指能够吸收、存储和释放氢气的材料。
储氢技术是氢能应用的关键之一,可以有效解决氢能在储存和运输过程中的困难。
目前,储氢材料可分为物理吸附、化学吸附、金属氢化物和化学储氢材料等四大类。
物理吸附材料是最早被研究的储氢材料之一,其通过分子间相互作用力实现氢气的吸附。
常见的物理吸附材料包括活性炭、金属有机骨架(MOF)、碳纳米管等。
物理吸附材料具有分子均匀分散、重力失效等特点,但吸附能力较弱、脱附困难等问题限制了其实际应用。
化学吸附材料相较于物理吸附材料,通过化学键或电子云间相互作用来吸附氢气。
其可以分为配位化合物、氮碳化合物和碳负载的金属催化剂等。
化学吸附材料具有高吸附容量、可逆循环等优势,但存在中等温度下反应慢、再生困难等问题。
金属氢化物可通过吸氢和脱氢反应实现储氢。
根据金属和氢化物的反应性,可分为反应型、吸附型和固溶型金属氢化物。
金属氢化物储氢具有储氢容量大、实际应用广等优势,但存在反应速率慢、固脱附困难等问题。
化学储氢材料是一类以化学反应形式将氢气转化为其他物质来实现储氢的材料。
其可以分为金属烷基化物、金属氢化物和高温固态化合物等。
化学储氢材料具有储氢容量大、储氢速率快等特点,但由于反应副产物的处理问题,目前还存在一定的挑战。
近年来,储氢材料的研究进展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新型材料的开发:通过合成新结构、新型配位化合物和金属有机骨架等材料,提高储氢材料的吸附容量和吸附速率。
2.改善储氢材料性能:利用催化剂改善物理吸附材料的吸附性能、通过控制金属氢化物的成分和微观结构来提高储氢性能,以及通过功能化修饰来改善化学吸附材料的再生性能。
3.界面优化:通过界面改性来提高吸附材料的吸附能力和实际应用效果。
4.储氢材料与载氢载体的设计:通过与载氢载体的复合来提高储氢材料的储氢性能,如储氢塔等。
5.储氢材料的实际应用:将储氢材料应用于氢能源领域,如氢气储存、氢能源驱动车辆等。
储氢合金的吸氢原理
储氢合金是一种具有高储氢密度的材料,可以被用于氢能源的储存和运输。
它的吸氢原理是基于其晶格结构和化学成分。
一般来说,储氢合金可以分为两类:基于金属的合金和基于非金属的合金。
基于金属的储氢合金是由一种或多种金属元素组成的合金。
这种合金的氢储存能力主要是基于其金属原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和晶格结
构的改变。
当氢分子接触到金属表面时,它们会被吸附并进入金属晶格中,产生一种金属-氢化物的化学键。
这种化学键能够稳定地储存氢分子,并在需要时释放出来。
基于非金属的储氢合金则是由非金属元素和金属元素组成的合金。
这种合金的氢储存能力主要是基于非金属原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和亲和力。
例如,一些碳纳米管和石墨烯等非金属材料可以被用作储氢材料,因为它们的表面可以吸附氢分子并形成一种物理吸附的结构。
总体来说,储氢合金的吸氢原理是基于材料的化学成分和晶格结构。
通过设计和优化合金的结构和成分,可以提高其储氢能力,促进氢能源的应用和开发。
- 1 -。
钒基固态储氢与镁基固态储氢技术研究一、引言随着能源危机的日益严重,人们对新型能源的需求越来越高。
而氢能作为一种清洁、高效的新型能源备受关注。
但是,氢气具有极低的密度和体积,需要通过储存技术进行有效储存。
目前,固态储氢技术是一种备受关注的氢气储存方式。
二、钒基固态储氢技术1. 钒基材料概述钒基材料是一类可以吸附和释放氢分子的材料。
常见的钒基材料包括VH、VH2、V2H、V3H等。
其中,VH2是最为常见的钒基固态储氢材料。
2. 钒基固态储氢机制钒基固态储氢机制主要包括物理吸附和化学吸附两种方式。
物理吸附是指在表面上形成弱化学键,将分子吸附在表面上;而化学吸附则是指分子与材料表面发生强化学键结合。
3. 钒基固态储氢优点与缺点优点:①储氢量大,可达到6.5 wt%;②储氢温度较低,一般在-25°C 左右;③吸附和释放速度快。
缺点:①稳定性较差,易受到空气中水蒸气、氧等的影响;②循环寿命短,容易发生晶格变形和疲劳。
三、镁基固态储氢技术1. 镁基材料概述镁基材料是一类可以与氢分子发生反应生成MgH2的材料。
常见的镁基材料包括MgH2、Mg2Ni、MgH2+TiFe等。
2. 镁基固态储氢机制镁基固态储氢机制主要是指镁与氢分子发生反应生成MgH2。
这种反应需要加热或加压才能进行。
3. 镁基固态储氢优点与缺点优点:①稳定性好,不受空气中水蒸气、氧等影响;②循环寿命长,可达到1000次以上;③成本低廉。
缺点:①储氢量较小,一般在7 wt%左右;②储氢温度较高,一般在300°C以上;③吸附和释放速度慢。
四、结论钒基固态储氢技术和镁基固态储氢技术都有其独特的优点和缺点。
钒基固态储氢技术具有储氢量大、吸附和释放速度快等优点,但稳定性较差、循环寿命短。
而镁基固态储氢技术则具有稳定性好、循环寿命长等优点,但储氢量小、吸附和释放速度慢。
因此,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不同的固态储氢技术。
镁合金储氢
镁合金储氢是一种新型的储氢材料,它将镁与其他金属合金化,形成一种可吸氢的材料,在氢气储存领域具有很大的应用前景。
目前,传统的氢气储存方法包括压缩氢气和液态氢气储存。
但是,这些方法存在着储氢密度低、成本高、安全性问题等诸多缺陷。
而镁合金储氢材料具有储氢密度高、重量轻、环保、可再生等优点,在未来的氢能领域中将会发挥巨大的作用。
镁合金储氢的原理是,当氢气与镁合金接触时,会发生化学反应,将氢气吸附在镁合金表面形成氢化镁。
这种反应是可逆的,当需要释放氢气时,只需将氢化镁加热,即可释放出储存在其中的氢气。
为了实现镁合金储氢的应用,科学家们正在进行大量的研究和开发工作。
一些研究者还尝试将镁合金与其他材料进行复合,以提高储氢性能。
总之,镁合金储氢作为一种新型的储氢材料,具有很大的潜力和应用前景。
未来,科学家们将会不断拓展其应用范围和性能,为推动氢能技术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 1 -。
储氢金属材料国内外研究现状从本世纪六十年代中期,国内外就开始了用金属氢化物作为储氢介质的研究,最终目的是为了解决氢能源的贮存问题,其研究的主要目标是寻找比重小、储氢量大、使用寿命长、能在常温下吸放氢和价格便宜的储氢材料。
储氢材料在能源、环保等领域(如Ni-MH电池和燃料电池等方面)都有重要应用价值。
目前研究较多的储氢材料仍是金属氢化物,而且发展较快。
主要有:以LaNi5为代表的AB5型稀土系储氢材料,以ZrM2、TiM2(M=Mn、Ni、V等)为代表的AB2型Laves相储氢材料,以Ti-Fe 为代表的钛系AB型储氢材料,以Mg2Ni为代表的镁系A2B型储氢材料。
近期很多研究工作者已将研究重点放在镁基储氢材料的研究上,主要是因为镁首先是地壳中含量最丰富的元素之一,居第八位,约占地壳重量的2.35%,而我国含镁矿物储量又是最多的几个国家之一,这就为大规模应用储氢材料提供坚实的物质保证;其次镁的储氢容量大,理论上可达到7.6mass%H。
镁基储氢材料以Mg及MgH2的吸放氢为基础,它们与氢的反应速度慢,氢化物的分解温度高(0.1MPa 时为560K),而且镁的表面常常覆有一层氧化膜,从而严重的妨碍了氢原子吸附,难以活化,极大的限制了实际应用,要解决此问题,现在比较有效的方法是将镁基合金纳米化复合化。
实际上就储氢材料的制备技术而言,目前有很多种方法,如熔盐保护法、金属熔炼法、置换扩散法、包覆法、机械合金化法、高压气体雾化法、氢化燃烧法、真空快淬方法等。
近来由于机械合金化方法能够很好地改善材料的吸放氢性能而备受关注,但是其存在耗时耗能,同时在产物中引入杂质,导致费用过高、产量低、规模小等不足。
利用物理场下制备储氢合金的报到不多,对于制备镁基储氢合金研究更是少之又少。
实际上,外加物理场处理技术制备合金材料时利用金属和物理场的相互作用,可以改善其性能。
该技术具有环境友好、操作简便等优点。
目前该领域的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以下3个方面:1)让电流通过金属熔体,即电流处理;2)让金属熔体在磁场中凝固,即磁场处理;3)对金属熔体进行超声波处理。
纳米储氢材料的制备与应用研究一、纳米储氢材料概述纳米储氢材料是指具有大比表面积、高密度氢质量、针状或多孔结构的材料。
目前常用的纳米储氢材料有活性炭、氧化物、金属有机骨架材料(MOF)等。
这些材料可以通过特定工艺制备,以提高其储氢性能,应用于氢能源存储、传输和利用等领域。
二、纳米储氢材料的制备1. 活性炭制备活性炭是一种常见的纳米储氢材料,制备方法通常包括碳化、氧化、活化等步骤。
其中,碳化是指将有机物转化为炭质材料的过程,氧化是指将碳质材料氧化为含氧组分的材料,活化是指在一定温度下用氧化剂或Carboneous源使材料表面溶解,形成大量孔洞。
2. 氧化物制备氧化物通常指金属或硅等元素与氧化合物形成的物质,如Al2O3、TiO2等。
在制备过程中,通常采用溶胶凝胶法或水热法等方法。
其中,溶胶凝胶法是指将有机物或无机物与水或其他环境中的物质混合,形成网状凝胶体后,经高温或高压缩成制品的方法。
水热法是指通过溶解金属离子并在一定温度下进行反应,形成氢氧化物或氧化物制品的方法。
3. 金属有机骨架材料制备金属有机骨架材料是一种通过金属离子与有机分子形成稳定的骨架结构,并在骨架空隙中填充储氢材料的材料。
目前,制备金属有机骨架材料的方法包括溶液或气相合成法、模板法、绿色化学法等。
三、纳米储氢材料应用研究1. 氢能源存储纳米储氢材料在氢能源存储中具有广泛应用。
目前,纳米储氢材料在氢气液化、压缩和固态储氢等多种形式的氢储存中都得到了应用。
例如,在氢气液化中,富勒烯和活性炭等材料可以作为填充材料来提高氢气的密度;在氢气压缩中,金属有机骨架材料可以作为填充材料来提高氢气储存密度。
2. 氢能源传输纳米储氢材料在氢能源传输中也得到了应用。
目前,在氢燃料电池技术中,纳米储氢材料可以作为电极材料来提高燃料电池的效率和稳定性。
3. 氢能源利用纳米储氢材料在氢能源利用中也具有广泛应用。
目前,氢燃料电池等技术已被用于汽车等领域,并得到了广泛关注。
储氢材料的要求
存储氢材料是当今世界可再生能源的关键部分,它的发展对维持能源安全至关重要。
存储氢材料是用来储存和转化氢能源的重要元素,它可以改善能源利用效率,并减少环境污染。
存储氢材料的主要类型包括金属氢化物、非金属氢化物、碳基材料、氢储存膜和氢储存吸附剂。
金属氢化物是最常用的存储氢材料,它们具有较高的储氢容量和较低的成本。
非金属氢化物也被广泛应用于储氢,它们具有较高的储氢容量和较低的毒性。
碳基材料可以储存大量的氢,具有较高的热稳定性,但其成本较高。
氢储存膜可以在高温、高压和反应环境下储存氢,但它的储氢容量较低。
氢储存吸附剂具有较高的储氢容量,但其成本较高。
存储氢材料的要求是它们可以安全、高效地储存氢。
它们应该具有较高的储氢容量,较低的成本,较好的热稳定性和耐腐蚀性,以及较低的毒性,使得存储氢材料可以在高温、高压和反应环境下安全可靠地储存氢。
此外,存储氢材料还应具有良好的控制特性,能够实现快速、安全、可靠的氢发射和收集,以及可控制的氢流量,使得存储氢能够在长时间内稳定地存储和转化氢能源。
可见,存储氢材料是当今可再生能源的关键部分,是维持能源安全的重要因素。
在存储氢材料的要求方面,它们应具有
较高的储氢容量、较低的成本、较好的热稳定性、耐腐蚀性和低毒性,以及良好的控制特性,使得存储氢材料可以安全、高效地储存和转化氢能源。
高考中的 储氢材料仝㊀鹏(陕西省西安市庆华中学㊀710025)摘㊀要: 新能源的开发与利用 是高中化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ꎬ引导学生了解 储氢材料 的研究方向与现状是高中化学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本文就教学和高考中涉及的 储氢材料 知识点进行归纳和总结ꎬ供各位同行借鉴和交流.关键词:高考ꎻ化学ꎻ储氢材料中图分类号:G632㊀㊀㊀㊀㊀㊀文献标识码:A㊀㊀㊀㊀㊀㊀文章编号:1008-0333(2019)07-0095-02㊀㊀ 储氢材料 ㊁ 储氢金属 等名词近年来在高考理综试题中频频出现ꎬ学生平常的练习题中也开始屡见不鲜ꎬ笔者通过查阅资料ꎬ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感悟ꎬ搜集整理出有关概念和在高考中的应用ꎬ供我们一线同行拓展㊁分享.㊀㊀一㊁储氢材料简介1.发展背景众所周知ꎬ氢气是公认的最具发展潜力的清洁能源ꎬ世界上许多国家和地区非常重视氢能的研究㊁开发与利用.但由于氢易燃易爆难液化ꎬ如何妥善解决氢能的贮存和运输问题也就成为制约氢能开发的关键ꎬ传统的储氢手段如高压气态储氢㊁低温液态储氢等存在单位体积存储量低㊁安全隐患大等问题.在这种背景下ꎬ探索新型储氢方式成为科技工作者的研究热点ꎬ研究成果突飞猛进ꎬ日新月异.2.储氢机理目前主要新型储氢方式是利用储氢材料储氢ꎬ主要包括储氢合金储氢㊁配位氢化物储氢㊁碳质材料储氢㊁有机液体氢化物储氢㊁多孔材料储氢等.储氢材料属于金属材料ꎬ金属材料中的化合物与化学中的化合物是完全不同的概念.比如Fe3C㊁VC等就不符合化合价规律ꎬ至于储氢材料中的金属氢化物ꎬ有两类:其一是由Ⅰ和Ⅱ主族与氢作用ꎬ形成离子型氢化物ꎬH以负离子嵌入金属离子间形成.其二是Ⅲ和Ⅳ族过渡族金属生成金属型氢化物ꎬH以正离子固溶于金属晶格间隙形成.储氢合金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下ꎬ能可逆地吸收㊁储存和释放氢气ꎬ目前应用广泛.储氢合金目前三种: (1)镁系储氢合金以Mg2Ni为基础的储氢合金. (2)稀土系储氢合金是以LaNi5为典型代表.在稀土金属中加入某些第二种金属形成合金后ꎬ能够在较低温度下实现吸氢ꎬ人们通常将这种合金称为稀土储氢合金.(3)钛系储氢合金有钛铁系合金以TiFe合金为主㊁钛锰系合金以TiMnl.5为主.在金属材料中ꎬ只有正常价化合物才符合化合价规律ꎬ其他的像电子化合物㊁间隙化合物㊁间隙相都不符合化合价规律ꎬ因此ꎬ不能够用化合价来评价.所以ꎬ化合价这个词不能够推而广之.碳质储氢材料是通过吸附作用进行储氢的ꎬ是一种物理储氢方法.碳质储氢材料目前主要研究使用的是比表面积比较高的活性炭㊁石墨纳米纤维和碳纳米管.比表面积高的活性炭ꎬ单位质量表面积比常规活性炭大得多ꎬ吸附储氢性能自然也较常规活性炭优越.在适度压力㊁低温条件下ꎬ活性炭吸氢量随温度的降低而急剧增大.高比表面积活性炭由于吸氢量大㊁可重复使用ꎬ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碳纤维储氢的原理与高比表面积活性炭有类似之处ꎬ其内部中空ꎬ表面则形成很多分子尺寸的微孔ꎬ导致很大的比表面积.碳纳米管内部结构主要由呈六边形排列的碳原子构成数层到数十层的同轴圆管ꎬ由于重量轻ꎬ且具有独特的中空结构ꎬ应用于储氢效果显著ꎬ储存的氢气的密度堪比液态和固态氢.络合物储氢材料目前研究最广泛的络合物储氢材料主要为NaAlH4ꎬ在温度超过200ħ时ꎬNaAlH4能够分解出氢气ꎬ理论计算的氢气放出量约为6.9%.如能克服温度的影响ꎬ实现较低温度下的反应可逆化ꎬ就能通过NaAlH4来实现吸放氢过程.㊀㊀二㊁典型高考题赏析例1㊀(浙江理综ꎬ2014-11)混合动力汽车目前使用的一种主要电池类型是镍氢电池(NiMH).NiMH中的M表示储氢金属或合金.该电池在充电过程中的总反应方程式是:Ni(OH)+M NiOOH+MH已知:6NiOOH+NH3+H2O+OH- 6Ni(OH)2+NO-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㊀㊀).A.NiMH电池放电过程中ꎬ正极电极反应式为:NiOOH+H2O+e- Ni(OH)2+OH-B.充电过程中OH-从阳极向阴极迁移C.充电过程中阴极电极反应式:H2O+M+e- MH+OH-ꎬH2O中的H被M还原D.NiMH电池中可以用KOH溶液㊁氨水等作为电解质溶液答案:A试题分析㊀题干中涉及到储氢材料ꎬ选项中并没有考查储氢原理ꎬ典型的高起点㊁低落点ꎬA㊁B㊁C选项考查的是原电池最基本原理ꎬ即正极发生氧化反应㊁充电时阴离子向阳极移动㊁充电时水中的H被电极上的e-还原ꎬ电极反应式为:H2O+M+e- MH+OH-.D选项的信息在题目中有所提示ꎬ氨水能与电极材料NiOOH反应ꎬ不能作电解质溶液ꎬD项错误ꎬ充分体现了课程目标.例2㊀(大纲全国ꎬ2014-9)在航天上使用的一种金属氢化物镍电池(MH-Ni电池)是在高压氢镍电池基础上发展起来(右图).下列有关该电池的说法不正确的是(㊀㊀).A.放电时正极反应为:NiOOH+H2O+e-ңNi(OH)2+OH-B.电池的电解液可为KOH溶液C.充电时负极反应为:MH+OH-ңH2O+M+e-D.MH是一类储氢材料ꎬ其氢密度越大ꎬ电池的能量密度越高答案:C试题分析㊀解答本题必须具备一定的有关储氢金属的知识储备ꎬ储氢金属用化学式MH表示ꎬM和H均为零价ꎬ负极反应为:MH+OH--e- M+H2Oꎬ正极反应为:NiOOH+H2O+e- Ni(OH)2+OH-ꎬ平常教学中不常见ꎬ电解液是否可用KOH溶液则取决于电极材料MH和NiOH及其反应产物在碱性溶液中是否均能存在ꎬ只有了解MH才能知道遇碱不反应ꎬ从而判断出A㊁B正确ꎻD选项随有氢密度㊁能量密度陌生概念ꎬ但比较好理解.充电时应该是阴阳级反应ꎬ阴极反应式为:M+H2O+e- MH+OH-ꎬ概念清楚很容易判断出C错误.㊀㊀参考文献:[1]刘仕森.普通高中新课程方案的实施与探索[M].广州:广东省出版集团花城出版社ꎬ2007.[2]钟启泉.普通高中新课程方案导读[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ꎬ2003.[3]叶澜.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责任编辑:季春阳]铁及其化合物相关计算解析杨立超(黑龙江省大庆实验中学㊀163000)摘㊀要:在必修一元素化学部分 铁及其化合物 一直以来都是高中化学的重要组成部分ꎬ其中关于 铁及其化合物 的计算题也是学生学习的重点和难点ꎬ下面笔者就 铁及其化合物 的相关计算的解题技巧和大家分享一下.关键词:铁及其化合物ꎻ计算ꎻ解析ꎻ高中化学中图分类号:G632㊀㊀㊀㊀㊀㊀文献标识码:A㊀㊀㊀㊀㊀㊀文章编号:1008-0333(2019)07-0096-02㊀㊀例1㊀将一定量的Fe2O3溶于盐酸恰好完全反应ꎬ加入11.2g铁粉后(无剩余)ꎬ再加入KSCN溶液无血红色ꎬ求原试剂中的Fe2O3的质量.分析㊀最终的溶液加入KSCN溶液无血红色说明溶液中已经没有Fe3+ꎬ只有Fe2+.先和盐酸作用生成ꎬ然后加入的铁粉恰好和生成的Fe3+完全反应.涉及到的离子反应:Fe2O3+6H+ 2Fe3++3H2O2Fe3++Fe 3Fe2+根据以上离子方程式对应关系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