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语言学的语义观及其对国内语义研究的影响

  • 格式:doc
  • 大小:32.50 KB
  • 文档页数:4

下载文档原格式

  / 4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认知语言学的语义观及其对国内语义研究的影响摘要:认知语言学是20世纪70年代出现的一种新的语言学流派,原型范畴理论以及转喻和隐喻理论是其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主要从这两方面入手探讨认知语言学的语义观及其对国内语义研究的影响。

关键词:认知语言学;语义观;国内语义研究

中图分类号:h0-0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2)02-0201-01

20世纪70年代中期,西方出现了以兰盖克、泰勒为代表的一种新的语言学流派——认知语言学。认知语言学属于功能学派,它将语言和认知联系起来,重语义研究,为词汇语义学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方法。

一、原型范畴理论

(一)范畴化、原型的内涵

认知语言学的基础建立在研究范畴化和原型之上。从认知的角度看,范畴化是人类高级认知活动中最基本的一种,指的是人类在歧异的现实中看到相似性,并据以将可分辨的不同事物处理为相同的,由此对世界万物进行分类,进而形成概念的过程和能力。简言之,范畴化就是对事物进行分类的过程。原型是某一范畴内的最佳成员和典型代表,是一种认知的参照点。

(二)原型范畴理论的基本观点

1、决定范畴内涵的属性及数目是不确定的,与人们的认知及与现实的互动模式密切相关。

2、范畴内成员之间的地位不平等,有中心成员和边缘成员之分,具有更多共同属性的成员是中心成员;范畴间的边界往往是模糊的,相邻范畴没有严格的界限区分。

3、范畴成员之间具有互相重叠的属性组合,即所有成员享有部分共同属性,形成家族相似性。

(三)原型范畴理论对语义研究的影响

1、原型范畴理论扩大了语义研究的视野

原型范畴理论研究打破了范畴间的界限,站在更高更广的角度来看待语言系统,且不再拘泥于语言系统内部,而是扩大到整个外在世界与人的认知活动。因此语义不是基于客观的真值条件,纯语义的知识和百科知识是不能截然分开的,语义是我们总体概念系统的一部分。这与结构语义学中的“义素分析理论”有显著区别。“义素分析法”是通过分析一组相关词语的义位得到的比义位低一级的语义单位,着眼于语言单位本身及同属最小语义场中的单位比较。

2、原型范畴理论对多义词的解释

奥斯丁在他的论文《词的意义》(《the meaning of a word》)中提出了如下观点:一个词的各种意义构成一个范畴,各意义间不是具有相同的特征,而是以某种方式发生联系。汉语多义词的很多义项就是由一个意义逐渐引申而来。如“朝”的本义是早晨,因早

上面见君王,引申为朝见的“朝”,由朝见再引申为朝廷,由朝廷再引申为朝代。a一b一c一d…,尽管a,d之间的联系可能已不可辨认,但是词义a,b;b,c;c,d之间有某种联系和交叉,这就通过家族相似相关联,形成了意义链条。

二、隐喻和转喻

传统上,隐喻被当成一种特殊的修辞手段,是有异于日常使用的普通语言的诗歌语言。认知语言学家们突破了传统的“语义修辞观”,提出了“隐喻的认知观”。它认为隐喻是通过人类的认知和推理将一个认知域的图式结构(源域)映射到另一个认知域(目的域),映射的基础是相似性。比如“the eye of earthquake(地震中心)”,“eye”本是人体的一个器官,通过隐喻的认知功能发展为事物中心,映射的基础就是眼睛与事物中心共有的特征——重要性。

转喻建立在邻近性原则基础上,体现的是同一认知域中两个元素的相关性。比如汉语中常说的俗语“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就是语义转喻的体现,“臭皮匠”和“诸葛亮”都是关于“人”的域中的两个元素,其邻近型表现为两者都有智慧。

三、认知语言学的语义观对国内语义研究的影响

国内对认知语言学的介绍始于80年代末,90年代以来,认知语言学的相关理论陆续引介到国内,大批学者开始运用新的理论和方法来研究汉语的语义问题。

吴传飞的《论现代汉语词义的相似关系》依据经典的范畴化理

论解释了汉语中的同义关系、反义关系、类义关系和词义从属关系,另外还运用现代的范畴化理论确定现代汉语词义的一种新关系—

相似关系。

苏宝荣的《“隐喻”认知、词义变化与辞书释义》从隐喻认知与词义发展,词义的隐喻扩展与语文辞书释义两个方面阐述了隐喻是人们对抽象范畴进行概念化的有力工具,语言中的许多抽象概念都是借助具体形象的方式通过隐喻的方式表达的。对于这类义项,语文辞书传统的建立在理性的、逻辑的思维方式基础之上的“定义式”的释义方法,是难以全面概括和准确释义的,而应当采取其他的释义方法。

参考文献:

[1]詹人凤.现代汉语语义学[m].商务印书馆,1997.

[2]张敏.认知语言学与汉语名词短语[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