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虑颗粒旋转的颗粒动理学模拟提升管气固两相流动特性
- 格式:pdf
- 大小:379.91 KB
- 文档页数:8
旋风分离器气固两相流数值模拟及性能分析共3篇旋风分离器气固两相流数值模拟及性能分析1旋风分离器气固两相流数值模拟及性能分析旋风分离器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化工、环保、电力等领域的气固分离设备,其利用离心力将气固两相流中的颗粒物分离出来,一般被用作除尘和粉尘回收设备。
本文将介绍旋风分离器的气固两相流数值模拟及性能分析。
气固两相流是指气体与固体颗粒混合物流动的状态。
旋风分离器中的气固两相流在进入设备后,经过导流装置后便会进入旋风筒,此时气固两相流呈螺旋上升流动状态,颗粒物受到离心力的作用被抛向旋风筒壁,而气体则从旋风筒顶部中心脱离,从出口排放。
因此,旋风分离器气固两相流的流体物理特性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采用计算流体力学(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CFD)方法对旋风分离器气固两相流进行数值模拟。
对于气体流动部分,采用了二维轴对称的控制方程式,包括连续性方程、动量方程和能量方程,而对于颗粒物流动部分,采用了颗粒物轨迹模型(Particle Tracking Model,PTM)。
在数值模拟过程中,采用了FLUENT软件进行求解,其中的数值算法采用双重电子数法(Electron Electrostatic Force Field,E3F2)。
数值模拟结果显示,在旋风分离器中,气体的流速主要集中在筒壁附近,而在离筒中心较远的地方,则流速较慢,颗粒物则以螺旋线的方式向旋风筒壁移动,并沿着筒壁向下运动。
颗粒物在旋风筒中受到离心力的作用后,其分布状态将随着离心力的变化而变化,最终沉积在筒壁处。
数值模拟结果还表明,旋风分离器的分离效率随着旋风筒直径的增加而增加。
为了验证数值模拟结果的可信度,实验室制作了一个小型旋风分离器进行了实验研究。
实验结果表明,数值模拟与实验结果相比较为一致,通过数值模拟可以较好地描述旋风分离器中气固两相流动的情况并用于性能预测。
综合来看,数值模拟是一种较为有效的旋风分离器气固两相流性能分析方法,可以较好地预测旋风分离器的分离效率和颗粒物的分布状态,为旋风分离器的设计和优化提供了有力支持综上所述,本文利用数值模拟方法和实验研究相结合的方式,对旋风分离器的气固两相流动性能进行了分析。
大气表面层气-固颗粒两相流的大涡模拟大气表面层气-固颗粒两相流的大涡模拟引言: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气-固两相流模拟已经成为研究气候变化、空气质量等大气问题的一种重要方法。
在大气表面层,气-固两相流的运动现象非常复杂,需要借助先进的数值模拟方法来研究。
本文将介绍大涡模拟这一常用的方法,并探讨其在大气表面层气-固颗粒两相流研究中的应用。
一、气-固颗粒两相流的特点大气表面层气-固颗粒两相流是一个复杂的多相流现象,涉及气体与固体颗粒之间的相互作用。
在大气表面层,气体一方面受到地面的辐射、热对流等作用,另一方面还要承受固体颗粒的碰撞、输送等作用。
而固体颗粒则在气流的冲击下发生分散、聚集等运动。
二、大涡模拟方法大涡模拟是一种求解大涡模型的数值模拟方法,适用于研究粗粒度涡动结构。
它以较大尺度上的涡旋为研究对象,通过模拟其演化过程来探究流体的物理行为。
与传统的雷诺平均纳维-斯托克斯方程相比,大涡模拟能够更好地模拟湍流流场的结构和特性。
三、大涡模拟在气-固颗粒两相流中的应用在大气表面层气-固颗粒两相流研究中,大涡模拟方法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首先,大涡模拟能够有效地模拟气流中的湍流结构,从而研究气-固颗粒在气流中的运动和输运行为。
其次,大涡模拟还可以用于研究气-固颗粒之间的相互作用,包括颗粒的沉降、聚集、碰撞等过程。
最后,大涡模拟还可以模拟大气表面层中的气-固颗粒的输运过程,对于研究颗粒的输送距离、浓度分布等具有重要意义。
四、案例研究以研究大气表面层的颗粒污染物扩散为例,利用大涡模拟方法可以模拟大气湍流结构中的颗粒运动情况。
首先,通过模拟湍流气流的运动,得到湍流结构的分布和变化规律。
然后,在此基础上引入颗粒模型,模拟颗粒在湍流气流中的输运行为。
通过对模拟结果的分析,可以得到颗粒的浓度分布、输送距离以及颗粒与气流之间的相互作用等重要信息。
结论:大涡模拟方法在大气表面层气-固颗粒两相流研究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它能够很好地模拟气流中湍流结构的演化过程,并揭示气-固颗粒之间复杂的相互作用。
外场作用下流化床中气固两相流动数值模拟气固两相流化床已广泛应用于能源、化工、制药、石油等领域。
为了改善流化床的流化质量,通常采用对颗粒表面进行改性或者加入外能量场的方法,消除流化过程中出现的气固混合不均匀、扬析、沟流、颗粒损失等现象。
目前常用的外能量场有振动场、磁场、声场、电场等。
随着计算机性能的提高,离散元方法(DEM)在稠密气固两相流动数值模拟中得到广泛应用。
研究结果较好地复现了实际颗粒流化过程,预测了颗粒流动机理。
本文将对振动场、磁场和声场作为外加能量场的流化床内气固两相流动特性进行数值模拟,从宏观运动和受力分析角度研究外场对气固流动的影响。
采用Euler-Lagrange方法模拟气体和颗粒流动,颗粒碰撞采用软球模型。
同时考虑外场对颗粒受力的影响,建立不同外场作用下颗粒运动模型。
采用FORTRAN语言,自行编写计算程序。
为减小数值模拟运算量,在颗粒搜索方式上采用了定区域升序搜索,以提高运算速度。
通过上述模拟方法对外场作用下的流动现象进行复现,讨论了不同参数对气固流化特性的影响。
对于振动辅助气固流化床,考虑床体振动引起布风板所在的计算网格中心位置变化对空隙率和气体压力计算的影响,建立了振动辅助气固流化床的Euler-DEM计算模型,数值模拟研究床体竖直振动(整床振动)流化床中气体-颗粒流动过程。
研究振动幅值和振动频率对颗粒速度、浓度分布等的影响,分析振动能量从布风板传入气固两相流体的传播机理。
数值模拟发现,布风板振动导致布风板表面形成周期的低颗粒浓度区,振动空隙的出现促使床层内大气泡生成。
沿床高形成了受振动空隙影响的近布风板低颗粒浓度区域、床层中部高浓度区域和床层表面的过渡区域。
随着振动幅值和振动频率增加,平均颗粒浓度、颗粒速度、曳力径向分布都趋于均匀。
随布风板振动床层气体压力和气体压降均呈现周期振荡,由快速傅立叶变换(FFT)得到的气体压力波传播速度随振动频率增加而增大。
布风板产生的振动能量主要通过:(1)在布风板加速运动周期中布风板与颗粒之间的非弹性碰撞作用;(2)布风板减速运动周期中由气体压力波传递给床内气体-颗粒两相流体。
分叉流道中气固两相流动的实验研究和数值模拟随着工业的发展以及对环境保护的日益重视,对工业粉尘分离装置的要求越来越高。
工业粉尘不但危害人类的健康,而且会破坏工业设备,危害设备的安全运行,造成设备零部件的频繁更换,给国家财力带来了巨大的损失。
考虑到惯性分离设备无运动部件、流动阻力小,本文建立了分叉管道结构形式的惯性分离装置,研究其内部气固两相流动规律。
分叉管道中气固两相流动,由于壁面带有曲率,流动速度大,完全依靠固体颗粒惯性形成气固分离,故流动较为复杂,导致流场实验测量和数值模拟的困难。
论文采用高速摄影,结合数字图像处理技术跟踪固体颗粒的运动轨迹,通过标定轨迹图像中颗粒位置,实现了图像法对颗粒运动速度的研究。
通过工况对比,发现较大颗粒对空气的跟随性不好,且其分离效果受到很多因素影响,包括颗粒进入管道的位置、速度大小和方向(速度角)、以及颗粒的球形度。
在所有的工况下,颗粒速度角较小时分离效果较好;同密度下的块状颗粒分离效果总体上较球形颗粒好;随着进口空气流速增加,颗粒分离的效果也更好。
这些都是由于颗粒在收缩管道内主流方向上惯性力分量的增大,使颗粒有足够的惯性力被甩入清除流道中。
在分析单个球形颗粒受力以及颗粒同壁面碰撞模型的基础上,运用数值计算软件对分叉管内部气固两相流场进行了计算。
采用k-ε紊流模型和固相的离散相模型研究分叉管道内的气固分离现象,分析了分叉管道内连续相流场随进口速度和清除流量系数的变化规律,得到随着清除流量系数的增大,压力损失系数出现急剧下降,而中心流道的压力损失降低的幅度较小。
这是因为随着清除流量系数的增大,虽然清除流道中流速的增加,但回流的区域出现减小,流动的阻力减小,损失减少。
这些都说明了清除流道和中心流道压力损失的主要因素不同:清除流道中回流是引起压力损失的主要原因,而中心流道的压力损失主要受流动速度的影响。
在颗粒的分离效率方面,研究了直径在100μm以上的光滑球形颗粒,分析了影响分离效率的因素。
《基于MP-PIC对循环流化床提升管内气固流动》篇一一、引言循环流化床(CFB)技术是近年来广泛应用于化工、能源、环保等领域的先进技术之一。
在CFB系统中,提升管作为关键部件之一,其内部的气固流动特性对系统的运行性能和稳定性具有重要影响。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控制提升管内气固流动,研究者们不断探索新的数值模拟方法。
其中,多相流模型(MP-PIC)被广泛应用于复杂流体系统的数值模拟中,对于研究循环流化床提升管内气固流动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本文将基于MP-PIC对循环流化床提升管内气固流动进行深入研究,并分析其结果。
二、MP-PIC模型概述MP-PIC模型(多相流粒子云模型)是一种用于模拟复杂流体系统中气固两相流动的数值方法。
该模型通过追踪大量粒子(包括气体和固体颗粒)的运动轨迹,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力,从而实现对气固流动的精确模拟。
在循环流化床提升管内气固流动的研究中,MP-PIC模型能够有效地描述气体和固体颗粒的相互作用、流动状态以及颗粒的分布情况。
三、基于MP-PIC的循环流化床提升管内气固流动模拟本研究采用MP-PIC模型对循环流化床提升管内气固流动进行数值模拟。
首先,建立合理的物理模型和数学模型,包括提升管的几何尺寸、操作条件、颗粒物性等参数。
然后,通过求解MP-PIC模型中的控制方程,得到气固两相的速度场、浓度场等流动参数。
最后,对模拟结果进行后处理和分析,以揭示提升管内气固流动的规律和特点。
四、模拟结果与分析1. 速度场分析:通过MP-PIC模型模拟得到的气固两相速度场表明,在提升管内,气体和固体颗粒的速度分布不均匀。
气体速度较大,主要分布在管道中心区域;而固体颗粒受到气体曳力和重力的作用,速度较小且分布较为分散。
此外,在管道壁面附近,由于壁面摩擦和颗粒碰撞等因素的影响,速度梯度较大。
2. 浓度场分析:模拟结果还表明,在提升管内,固体颗粒的浓度分布也不均匀。
在管道中心区域,由于气体携带作用较强,颗粒浓度较低;而在管道壁面附近,由于颗粒沉积和碰撞等因素的影响,颗粒浓度较高。
fluent仿真欧拉模型中,对于气固两相流材料的设置原则【主题】fluent仿真欧拉模型中,对于气固两相流材料的设置原则【正文】1. 欧拉模型介绍在流体力学领域,欧拉模型是描述流体运动的基本模型之一。
它通过对流体的质量、动量和能量进行数学描述,来研究流动的规律。
在fluent仿真中,欧拉模型被广泛应用于多相流模拟,特别是气固两相流体的仿真。
2. 气固两相流材料的设置原则气固两相流是指气体和固体颗粒同时存在并相互作用的流动现象。
在fluent仿真中,对于气固两相流体的设置,需遵循以下原则:2.1 明确流场特性在设置气固两相流模拟时,首先要明确流场的特性,包括颗粒的密度、直径、速度和分布等。
这些参数的准确描述对于模拟结果的准确性至关重要。
2.2 考虑颗粒间相互作用在气固两相流体中,气体和颗粒之间存在着复杂的相互作用。
在fluent仿真中,需要考虑颗粒间的碰撞、沉降、回流等过程,以准确模拟流体的运动和颗粒的分布。
2.3 优化边界条件在设置气固两相流仿真时,边界条件的设定对于模拟结果的精度和稳定性有着重要影响。
需要合理设置出口压力、入口速度、颗粒注入速率等参数,以保证仿真结果的准确性。
2.4 考虑物质性质气固两相流体的模拟中,物质的性质也是至关重要的。
需要考虑气体和颗粒的密度、粘度、表面张力等物性参数,并合理设置在fluent仿真中。
3. 个人观点和理解在进行fluent仿真中,对于气固两相流体的设置原则,我认为需综合考虑流场特性、颗粒间相互作用、边界条件和物质性质等因素,以达到准确、可靠的模拟结果。
不断优化模型和参数设置,提高模拟的精度和稳定性。
4. 总结和回顾fluent仿真欧拉模型中,对于气固两相流体的设置原则,需要全面考虑流场特性、颗粒间相互作用、边界条件和物质性质等因素。
只有在这些方面做到全面、准确的设置,才能得到高质量的仿真结果。
【知识文章格式撰写】本文介绍了fluent仿真欧拉模型中,对于气固两相流体的设置原则,涉及了明确流场特性、考虑颗粒间相互作用、优化边界条件、考虑物质性质等内容。
提升管反应器气固两相流动反应模型及数值模拟Ⅳ.进料段消
除回流的数值模拟
高金森;徐春明;杨光华;郭印诚;林文漪
【期刊名称】《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年(卷),期】1998(14)4
【摘要】由已建立的催化裂化提升管反应器流动反应模型及其程序对提升管反应
器进料段改进操作、优化流动状况等方面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从气固两相流动机理对提升管进料段内的流动状态进行了分析,从而可定量地掌握这一过程操作改进的实质。
结果表明,提高预提升蒸汽量,可改善提升管反应器进料段内的流动状态。
优化气固两相的接触,减少回流引起的油气与催化剂的返混,且随着预提升蒸汽量的提高,轻质油收率增加,气体和焦炭产率下降,产物分布得到改善。
【总页数】5页(P45-49)
【关键词】流动反应模型;数值模拟;石油炼制;提升管反应器
【作者】高金森;徐春明;杨光华;郭印诚;林文漪
【作者单位】石油大学重质油加工国家重点实验室;清华大学工程力学系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E966
【相关文献】
1.提升管反应器气固两相流动反应模型及数值模拟:Ⅲ.注终止… [J], 高金森;郭印诚
2.提升管反应器气固两相流动反应模型与数值模拟:Ⅱ.工业提… [J], 高金森;郭印诚
3.提升管反应器气固两相流动反应模型及数值模拟:IV.进料段… [J], 高金森;郭印诚
4.催化裂化提升管反应器气液固3相流动反应的数值模拟Ⅰ.气液固3相流动反应模型的建立 [J], 高金森;徐春明;林世雄;郭印诚;王希麟
5.提升管反应器气固两相流动反应模型及数值模拟Ⅰ.气固两相流动反应模型的建立 [J], 高金森;徐春明;杨光华;郭印诚;林文漪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