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2019年高考语文试卷新课标全国1卷
- 格式:doc
- 大小:188.50 KB
- 文档页数:18
语文寒假作业试卷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气候正义是环境正义在气候变化领域的具体发展和体现。
2000年前后,一些非政府组织承袭环境正义运动的精神。
开始对气候变化的影响进行伦理审视,气候正义便应运而生。
气候正义关注的核心主要是在气候容量有限的前提下,如何界定各方的权利和义务,主要表现为一种社会正义或法律正义。
从空间维度来看,气候正义涉及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公平享有气候容量的问题,也涉及一国内部不同区域之间公平享有气候容量的问题,因而存在气候变化的国际公平和国内公平问题,公平原则应以满足人的基本需求作为首要目标,每个人都有义务将自己的“碳足迹”控制在合理范围之内。
比如说,鉴于全球排放空间有限,而发达国家已实现工业化,在分配排放空间时,就应首先满足发展中国家在衣食住行和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基本发展需求,同时遏制在满足基本需求之上的奢侈排放。
从时间维度上来看,气候正义涉及当代人与后代之间公平享有气候容量的问题,因而存在代际权利义务关系问题。
这一权利义务关系,从消极方面看,体现为当代人如何约束自己的行为来保护地球气候系统,以将同等质量的气候系统交给后代;从积极方面看,体现为当代人为自己及后代设定义务,就代际公平而言,地球上的自然资源在代际分配问题上应实现代际共享,避免“生态赤字”。
因为,地球这个行星上的自然资源包括气候资源,是人类所有成员,包括上一代、这一代和下一代,共同享有和掌管的。
我们这一代既是受益人,有权使用并受益于地球,又是受托人,为下一代掌管地球。
我们作为地球的受托管理人,对子孙后代负有道德义务。
实际上,气候变化公约或协定把长期目标设定为保护气候系统免受人为原因引起的温室气体排放导致的干扰,其目的正是为了保护地球气候系统,这是符合后代利益的。
至少从我们当代人已有的科学认识来看,气候正义的本质是为了保护后代的利益,而非为其设定义务。
绝密★启用前20XX年普通高等学校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II)语文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II卷(表达题)两部分。
2.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3.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青花瓷发展的黄金时代是明朝永乐、宣德时期,与郑和下西洋在时间上重合,这不能不使我们思考:航海与瓷器同时达到鼎盛,仅仅是历史的偶然吗?从历史事实来看,郑和下西洋为青花瓷的迅速崛起提供了历史契机。
近三十年的航海历程推动了作为商品的青花瓷的大量生产与外销,不仅促进技术创新,使青花瓷达到瓷器新工艺的顶峰,而且改变了中国瓷器发展的走向,带来了人们审美观念的更新。
这也就意味着,如果没有郑和远航带来活跃的对外贸易,青花瓷也许会像在元代一样,只是中国瓷器的诸多品种之一,而不会成为主流,更不会成为中国瓷器的代表。
由此可见,青花瓷崛起是郑和航海时代技术创新与文化交融的硕果,中外交往的繁盛在推动文明大交融的同时,也推动了生产技术与文化艺术的创新发展。
作为中外文明交融的结晶,青花瓷真正成为中国瓷器的主流,则是因为成化年间原料本土化带来了民窑青花瓷的崛起。
民窑遍地开花,进入商业化模式之后,几乎形成了青花瓷一统天下的局面。
一种海外流行的时尚由此成为中国本土的时尚,中国传统的人物、花鸟、山水,与外来的伊斯兰风格融为一体,青花瓷成为中国瓷器的代表,进而走向世界,最终万里同风,成为世界时尚。
一般来说,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文化,而时尚兴盛则是社会快速变化的标志。
因此,瓷器的演变之所以引人注目,还在于它与中国传统社会从单一向多元社会的转型同步。
瓷器的演变与社会变迁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使我们对明代有了新的思考和认识。
如果说以往人们所了解的明初是一个复兴传统的时代,其文化特征是回归传统,明初往往被认为是保守的,那么青花瓷的例子,则可以使人们对明初文化的兼容性有一个新的认识。
2021年高考语文试卷及答案解析(新课标全国1卷)WORD版绝密★启用前202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靶√�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宋代的农业、手工业、商业在唐代的基础上又有了新的发展,特别是商品经济出现了空前的繁荣。
在此背景下,宋代的货币流通和信用进入迅速发展时期,开创了古代金融的新篇章。
宋代在信用形式和信用工具方面都呈现出新的特点。
信用形式有借贷、质、押、典、赊买赊卖等多种形式。
借贷分为政府借贷和私人借贷。
政府贷借主要表现为赈贷的形式,在紧急情况下通过贷给百姓粮食或种子的方式,帮助他们度过困境。
私人借贷多为高利贷,它可以解决社会分化和“钱荒”带来的平民百姓资金严重不足的问题,满足特殊支付和燃眉之急的需要。
质、押是借贷的担保形式,由质库、解库等机构经营。
质属于动产担保,它必须转移动产的占有;押属于不动产担保,通常将抵押物的契约交付债权人即可。
债务人违约时,债权人可用变卖价款优先受偿。
典作为不动产转移的一种形式是在宋代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其特点是典权人向出典人支付典价后,在典期内就占有了出典人典产的使用权和收益支配权,出典人也不必向典权人支付利息。
宋代的商业贸易非常发达,但存在着通货紧缩现象,故赊买赊卖行为也很普遍,几乎生产、流通、消费领域的所有物品都能进行赊买赊卖。
从实际效果看,它解决了军需、加强了流通,更重要的一点,它向束缚生产流通扩大和发展的高利贷构成了冲击。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宋代商业贸易对货币的要求越来越高,但是社会中货币供给和流通状况不尽理想,表现为货币流通区域的割据性、货币供给数量的有限性,以及大量流通的铜铁钱细碎和不便携带的特性,其结果是抑制了经济发展。
高考语文试卷新课标全国1卷(解析版)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毎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宋代的农业、手工业、商业在唐代的基础上又有了新的发展,特别是商品经济出现了空前的繁荣。
在此背景下,宋代的货币流通和信用进入迅速发展时期,开创了古代金融的新篇章。
宋代在信用形式和信用工具方面都呈现出新的特点。
信用形式有借贷、质、押、典、赊买赊卖等多种形式。
借贷分为政府借贷和私人借贷。
政府借贷主要表现为赈贷的形式,在紧急情况下通过贷给百姓粮食或种子的方式,帮助他们度过困境。
私人借贷多为高利贷,它可以解决社会分化和“钱荒”带来的平民百姓资金严重不足的问题,满足特殊支付和燃眉之急的需要。
质、押是借贷的担保形式,由质库、解库等机构经营。
质属于动产担保,它必须转移动产的占有;押属于不动产担保,通常将抵押物的契约交付债权人即可。
债务人违约时,债权人可用变卖价款优先受偿。
典作为不动产转移的一种形式是在宋代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其特点是典权人向出典人支付典价后,在典期内就占有了出典人典产的使用权和收益支配权,出典人也不必向典权人支付利息。
宋代的商业贸易非常发达,但存在着通货紧缩现象,故赊买赊卖行为也很普遍,几乎生产、流通、消费领域的所有物品都能进行赊买赊卖。
从实际效果看,它解决了军需、加强了流通,更重要的一点,它对束缚生产流通扩大和发展的高利贷构成了冲击。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宋代商业贸易对货币的要求越来越高,但是社会中货币供给和流通状况不尽理想,表现为货币流通区域的割据性、货币供给数量的有限性,以及大量流通的钢铁钱细碎和不便携带的特性,其结果是抑制了经济发展。
为了解决这类问题,在高度发达的纸币和印刷技术保障下,通过民间自发力量的作用和官府的强制推行,宋代社会陆续出现了诸如茶引、盐引、交子、关子和会子等新型纸质信用工具。
茶引、盐引要求相关人员先用粮草或现钱的付出作为取得的条件,然后凭此类纸质信用工具异地兑取现钱或政府专卖货物。
2019 年全国高考新课标Ⅰ数学试卷(理科)一、选择题:本题共 12 小题,每小题 5 分,共 60 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2019 新课标Ⅰ卷·理 1)已知集合 M{ x | 4 x 2} , N { x | x 2 x 6 0} ,则 M I N A. { x | 4 x 3}B. { x | 4 x2}C. { x | 2 x 2}D. { x | 2 x 3}2.( 2019 新课标Ⅰ卷·理 2)设复数 z 满足 | z i | 1 , z 在复平面内对应的点为( x, y) ,则A. ( x 221B. ( x 2212( y21221)y1) yC. x1)D. x( y 1) 13.( 2019 新课标Ⅰ卷·文理 3)已知 a log 2 0.2 , b 0.20.3,则2 , c 0.2A. a b cB. a c bC. c a bD. b c a4.( 2019 新课标Ⅰ卷·文理 4)古希腊时期,人们认为最美人体的头顶至肚脐的长度与肚脐至足底的长度之比是 5 1 5 12 ( 0.618 ,称为黄金分割比例) ,著名的“断臂维纳斯”便2 是如此 .此外,最美人体的头顶至咽喉的长度与咽喉至肚脐的长度之比也是5 1.若某人满2足上述两个黄金分割比例,且腿长为105cm ,头顶至脖子下端的长度为26cm ,则其身高可能是A. 165cmB. 175cmC. 185cmD. 190cm5.( 2019 新课标Ⅰ卷·文理 5)函数 f ( x)sin xx 2 的图象在 [ , ] 的大致为cos xxA. B.C. D.6.( 2019 新课标Ⅰ卷·理 6)我国古代典籍《周易》用“卦”描述万物的变化 .每一“重 卦”由从下到上排列的 6 个爻组成,爻分为阳爻“ ”和阴爻“ ”,如图就是一 重卦 .在所有重卦中随机取一重卦,则该重卦恰有3 个阳爻的概率是A.5B.11C. 21D.1116 32 r 32 r r r 16 r r r 7.( 2019 新课标Ⅰ卷·文 8 理 7)已知非零向量 a , b 满足 | a | 2 | b | ,且 (a b )b ,rr则 a 与 b 的夹角为A. B.2 5C.D.63368.( 2019 新课标Ⅰ卷·文9 理 8)如图是求1的程序框图,图中空白框中应12122填入1 B. A 1A. A22 AAC. A1D. A 111 2A2A9.( 2019 新课标Ⅰ卷·理 9)记 S n 为等差数列 { a n } 的前 n 项和 .已知 S 40 , a 55 ,则A. a n2n 5B. a n3n 10C. S n 2n 28nD. S n1 n2 2n2的直线与 C 交于 A , B10.(2019 新课标Ⅰ卷·文 12 理 10)已知椭圆 C 的焦点为 F 1( 1,0) , F 2 (1,0) ,过 F 2 两点 .若 | AF 2 | 2 | F 2 B | , | AB | | BF 1 | ,则 C 的方程为A. x 2 y 2 1B. x 2 y 2 1C. x 2y 21D. x 2 y 2 1232435411.(2019 新课标Ⅰ卷·理 11)关于函数 f (x) sin | x | | sin x |有下述四个结论:① f (x) 是偶函数② f (x) 在区间 (, ) 单调递增2③ f (x) 在 [ , ] 有 4 个零点④ f ( x) 的最大值为 2其中所有正确结论的编号是A. ①②④B.②④C.①④D. ①③ 12.( 2019 新课标Ⅰ卷· 理 12)已知三棱锥 P ABC 的四个顶点在球 O 的球面上, PA PB PC , ABC 是边长为 2 的正三角形, E , F 分别是 PA , AB 的中点, CEF 90 ,则球 O 的体积为 A. 8 6B. 4 6C. 2 6D. 6二、填空题:本题共4 小题,每小题5 分,共 20 分 .13.( 2019 新课标Ⅰ卷·理 14)曲线 y 3(x2x)e x 在点 (0,0) 处的切线方程为.14.( 2019 新课标Ⅰ卷·理 14)记 S n 为等比数列 { a n } 的前 n 项和 .若 a 1 1, a 42 a 6 ,则 S 5 .315.( 2019 新课标Ⅰ卷·理 15)甲、乙两队进行篮球决赛,采取七场四胜制(当一队赢得四场胜利时,该队获胜,决赛结束) .根据前期比赛成绩,甲队的主客场安排依次为“主主客客主客主” .设甲队主场取胜的概 率为 0.6,客场取胜的概率为 0.5,且各场比赛结果相互独立,则甲队以4:1 获胜的概率是 .16.( 2019 新课标Ⅰ卷·理 16)已知双曲线 C : x 2 y 21(a 0,b 0) 的左、右焦点分别为 F 1 , F 2 ,过 F 1 的a 2b 2uuuruuur uuuuruuur直线与 C 的两条渐近线分别交于 A , B 两点 .若 F 1 A AB , F 1B F 2 B 0 ,则 C 的离心率为 .三、解答题:共 70 分 .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第 17~21 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 必须作答 .第 22、 23 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一)必考题:共 60 分 .17.( 2019 新课标Ⅰ卷·理 17) ABC 的内角 A , B , C 的对边分别为 a , b , c . 设 (sin B sin C )2 sin 2 A sin B sin C .( 1)求 A ;( 2)若 2a b 2c ,求 sin C .18.( 2019 新课标Ⅰ卷·理 18)如图,直四棱柱ABCD 1 1 11 的底面是菱形,A B C DAA 1 4 , AB 2 , BAD 60 , E , M , N 分别是 BC , BB 1 , A 1D 的中点 .( 1)证明: MN / / 平面 C 1 DE ;( 2)求二面角 A MA 1 N 的正弦值 .19.(2019 新课标Ⅰ卷·理 19)已知抛物线 C : y23x 的焦点为 F ,斜率为 3的直线 l 与 C 的交点为 A , B ,2与 x 轴的交点为 P .( 1)若 | AF | | BF |4 ,求 l 的方程;uuur uuur( 2)若 AP 3PB ,求 | AB | .20.( 2019 新 Ⅰ卷·理20)已知函数 f (x) sin x ln(1 x) , f (x)f ( x) 的 数 . 明:( 1) f ( x) 在区 ( 1, ) 存在唯一极大 点;2( 2) f ( x) 有且 有 2 个零点 .21.( 2019 新 Ⅰ卷·理 21) 治 某种疾病,研制了甲、乙两种新 ,希望知道哪种新 更有效, 此 行 物 . 方案如下:每一 取两只白鼠 效 行 比 . 于两只白鼠,随机 一只施以甲 ,另一只施以乙 .一 的治 果得出后,再安排下一 .当其中一种 治愈的白鼠比另一种 治愈 的白鼠多 4 只 ,就停止 ,并 治愈只数多的 更有效 . 了方便描述 , 定: 于每 , 若施以甲 的白鼠治愈且施以乙 的白鼠未治愈 甲 得 1 分,乙 得1 分;若施以乙 的白鼠治愈且施以甲 的白鼠未治愈 乙 得 1 分,甲 得 1分;若都治愈或都未治愈 两种 均得0 分 .甲、乙两种 的治愈率分 和 ,一 中甲 的得分 X .( 1)求 X 的分布列;( 2)若甲 、乙 在 开始 都 予 4 分, p i (i 0 , 1, , 8) 表示“甲 的累 得分i ,最甲 比乙 更有效” 的概率, p 0 0 , p 8 1, p i ap i 1 bp i cp i 1 (i 1,2,,7) ,其中 aP (X1) ,b P ( X 0) ,c P (X 1) .假 0.5 ,0.8 .(i ) 明: { p i 1p i }( i0 ,1, 2,, 7) 等比数列;(ii ) 求 p 4 ,并根据 p 4 的 解 种 方案的合理性.(二) 考 : 共 10 分 . 考生在第 22、23 中任 一 作答 .如果多做, 按所做的第一 分.[ 修 4-4:坐 系与参数方程]( 10 分)1 t 2xt 2,22.( 2019 新 Ⅰ卷·文理22)在直角坐 系 xOy 中,曲C 的参数方程1 (t 参数) .以坐4ty 2t1原点 O 极点, x 的正半 极 建立极坐 系,直 l 的极坐 方程 2 cos 3 sin 11 0 .( 1)求 C 和 l 的直角坐 方程;( 2)求 C 上的点到 l 距离的最小 . [ 修 4-5:不等式 ]( 10 分)23.( 2019 新 Ⅰ卷·文理 23)已知 a , b , c 正数,且 足abc 1 . 明:( 1)1 1 1, a 2b 2c 2 ; a b 3 c 33 ⋯24 .( 2) ( a b) (b c) (c a)。
2020年高考语文新课标全国1卷(详细答案分析版)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毎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宋代的农业、手工业、商业在唐代的基础上又有了新的发展,特别是商品经济出现了空前的繁荣。
在此背景下,宋代的货币流通和信用进入迅速发展时期,开创了古代金融的新篇章。
宋代在信用形式和信用工具方面都呈现出新的特点。
信用形式有借贷、质、押、典、赊买赊卖等多种形式。
借贷分为政府借贷和私人借贷。
政府借贷主要表现为赈贷的形式,在紧急情况下通过贷给百姓粮食或种子的方式,帮助他们度过困境。
私人借贷多为高利贷,它可以解决社会分化和“钱荒”带来的平民百姓资金严重不足的问题,满足特殊支付和燃眉之急的需要。
质、押是借贷的担保形式,由质库、解库等机构经营。
质属于动产担保,它必须转移动产的占有;押属于不动产担保,通常将抵押物的契约交付债权人即可。
债务人违约时,债权人可用变卖价款优先受偿。
典作为不动产转移的一种形式是在宋代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其特点是典权人向出典人支付典价后,在典期内就占有了出典人典产的使用权和收益支配权,出典人也不必向典权人支付利息。
宋代的商业贸易非常发达,但存在着通货紧缩现象,故赊买赊卖行为也很普遍,几乎生产、流通、消费领域的所有物品都能进行赊买赊卖。
从实际效果看,它解决了军需、加强了流通,更重要的一点,它对束缚生产流通扩大和发展的高利贷构成了冲击。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宋代商业贸易对货币的要求越来越高,但是社会中货币供给和流通状况不尽理想,表现为货币流通区域的割据性、货币供给数量的有限性,以及大量流通的钢铁钱细碎和不便携带的特性,其结果是抑制了经济发展。
为了解决这类问题,在高度发达的纸币和印刷技术保障下,通过民间自发力量的作用和官府的强制推行,宋代社会陆续出现了诸如茶引、盐引、交子、关子和会子等新型纸质信用工具。
茶引、盐引要求相关人员先用粮草或现钱的付出作为取得的条件,然后凭此类纸质信用工具异地兑取现钱或政府专卖货物。
2019全国新课标II卷试题及答案(文字版)绝密★启用前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本试卷共22题,共150分,共10页。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
2.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
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杜甫之所以能有集大成之成就,是因为他有可以集大成之容量。
而其所以能有集大成之容量,最重要的因素,乃在于他生而禀有一种极为难得的健全才性——那就是他的博大、均衡与正常。
杜甫是一位感性与理性兼长并美的诗人,他一方面具有极大极强的感性,可以深入到他接触的任何事物,把握住他所欲攫取的事物之精华;另一方面又有着极清明周至的理性,足以脱出于一切事物的蒙蔽与局限,做到博观兼美而无所偏失。
这种优越的禀赋表现于他的诗中,第一点最可注意的成就,便是其汲取之博与途径之正。
就诗歌体式风格方面而言,古今长短各种诗歌他都能深入撷取尽得其长,而且不为一体所限,更能融会运用,开创变化,千汇万状而无所不工。
我们看他《戏为六绝句》之论诗,以及与当时诸大诗人,如李白、高适、岑参、王维、孟浩然等,酬赠怀念的诗篇中论诗的话,都可看到杜甫采择与欣赏的方面之广;而自其《饮中八仙歌》《曲江三章》《同谷七歌》等作中,则可见到他对各种诗体运用变化之神奇工妙;又如从《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北征》及“三吏”“三别”等五古之作中,可看到杜甫自汉魏五言古诗变化而出的一种新面貌。
就诗歌内容方面而言,杜甫更是无论妍媸巨细,悲欢忧喜,宇宙的一切人物情态,都能随物赋形,淋漓尽致地收罗笔下而无所不包,如写青莲居士之“飘然思不群”,写空谷佳人之“日暮倚修竹”;写丑拙则“袖露两肘”,写工丽则“燕子风斜”;写玉华宫之荒寂,予人以一片沉哀悲响;写洗兵马之欢忭,写出一片欣奋祝愿之情、其涵蕴之博与变化之多,都足以为其禀赋之博大、均衡与正常的证明。
2020年全国统一高考语文试卷(新课标Ⅰ)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1小题,9分)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社会是由众多家庭组成的,家庭和谐关乎社会和谐。
要在家庭中建立一种和谐的关系,就需要有家庭伦理。
中国自古以来就有维护家庭关系的种种伦理规范,它们往往体现在各种“礼”之中。
从《礼记》中可以看到各种礼制的记载,如婚丧嫁娶,这些都包含着各种家庭伦理规范,而要使这些规范成为一种社会遵守的伦理,就要使“礼”制度化。
在中国古代,“孝”无疑是家庭伦理中最重要的观念。
《孝经》中有孔子的一段话:“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
”这是说“孝”是“天道”常规,是“地道”通则,是人们遵之而行的规矩。
为什么“孝”有这样大的意义?这与中国古代宗法制有关。
中国古代社会基本上是宗法性的农耕社会,家庭不仅是生活单位,而且是生产单位。
要较好地维护家庭中长幼尊卑的秩序,使家族得以顺利延续,必须有一套维护当时社会稳定的家庭伦理规范。
这种伦理规范又必须是一套自天子至庶人都遵守的伦理规范,这样社会才得以稳定。
“孝”成为一种家庭伦理规范,并进而成为社会的伦理制度,必有其哲理上的根据。
《郭店楚简•成之闻之》中说:“天登大常,以理人伦,制为君臣之义,作为父子之亲,分为夫妇之辨。
”理顺君臣、父子、夫妇的关系是“天道”的要求。
君子以“天道”常规处理君臣、父子、夫妇伦理关系,社会才能治理好。
所以,“人道”与“天道”是息息相关的。
“孝”作为一种家庭伦理的哲理根据就是孔子的“仁学”。
以“亲亲”(爱自己的亲人)为基点,扩大到“仁民”,以及于“爱物”。
基于孔子的“仁学”,把“孝”看成是“天之经”“地之义”“人之行”是可以理解的。
一方面,它体现了孔子“爱人”(“泛爱众”)的精义;另一方面,在孔子儒家思想中,“孝”在社会生活实践中有一个不断扩大的过程。
因此,“孝”不是凝固教条,而是基于“仁学”的“爱”不断释放的过程。
全国统一高考语文试卷(新课标Ⅰ)一、现代文阅读(9 分,每小题9 分)1.(9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宋代的农业、手工业、商业在唐代的基础上又有了新的发展,特别是商品经济出现了空前的繁荣。
在此背景下,宋代的货币流通和信用进入迅速发展时期,开创了古代金融的新篇章。
宋代在信用形式和信用工具方面都呈现出新的特点。
信用形式有借贷、质、押、典、赊买赊卖等多神形式。
借贷分为政府借贷和私人借贷。
政府借贷主要表现为赈贷的形式,在紧急情况下通过贷给百姓粮食或种子的方式,帮助他们度过困境。
私人借贷多为高利贷,它可以解决社会分化和“钱荒”带来的平民百姓资金严重不足的问题,满足特殊支付和燃眉之急的需要。
质、押是借贷的担保形式,由质库、解库等机构经营。
质属于动产担保,它必須转移动产的占有;押属于不动产担保,通常将抵押物的契约交付债权人即可。
债务人违约时,债权人可用变卖价款优先受偿。
典作为不动产转移的一种形式是在宋代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其特点是典权人向出典人支付典价后,在典期内就占有了出典人典产的使用权和收益支配权,出典人也不必向典权人支付利息。
宋代的商业贸易非常发达,但存在着通货紧缩现象,故赊买赊卖行为也很普遍,几乎生产、流通、消费领域的所有物品都能进行除买赊卖。
从实际效果看,它解决了军需、加强了流通,更重要的一点,它对束缚生产流通扩大和发展的高利贷构成了冲击。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宋代商业贸易对货币的要求越来越高,但是社会中货币供给和流通状况不尽理想,表现为货币流通区域的割据性、货币供给数量的有限性,以及大量流通的钢铁钱细碎和不便携带的特性,其结果是抑制了经济发展。
为了解决这类问题,在高度发达的纸币和印刷技术保障下,通过民间自发力量的作用和官府的强制推行,宋代社会陆续出现了诸如茶引、盐引、交子、关子和会子等新型纸质信用工具。
茶引、盐引要求相关人员先用粮草或现钱的付出作为取得的条件,然后凭此类纸质信用工具异地兑取现钱或政府专卖货物。
2021年高考语文新课标全国1卷(含详细解析)宋代是一个农业、手工业和商业都有新发展的时期,特别是商品经济繁荣。
在这种情况下,宋代的货币流通和信用得到了快速发展,开创了古代金融的新篇章。
宋代的信用形式和信用工具呈现出新的特点。
信用形式包括借贷、质、押、典、赊买赊卖等多种形式。
政府借贷主要表现为赈贷,在紧急情况下通过贷给百姓粮食或种子的方式,帮助他们度过困境。
私人借贷多为高利贷,它可以解决社会分化和“钱荒”带来的平民百姓资金严重不足的问题,满足特殊支付和燃眉之急的需要。
质、押是借贷的担保形式,由质库、解库等机构经营。
质属于动产担保,它必须转移动产的占有;押属于不动产担保,通常将抵押物的契约交付债权人即可。
债务人违约时,债权人可用变卖价款优先受偿。
典作为不动产转移的一种形式是在宋代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其特点是典权人向出典人支付典价后,在典期内就占有了出典人典产的使用权和收益支配权,出典人也不必向典权人支付利息。
宋代的商业贸易非常发达,但存在着通货紧缩现象,因此赊买赊卖行为也很普遍,几乎生产、流通、消费领域的所有物品都能进行赊买赊卖。
从实际效果看,它解决了军需、加强了流通,更重要的是,它对束缚生产流通扩大和发展的高利贷构成了冲击。
B,原文中并未说各类新型纸质信用工具最初是由宋代政府发行的,而是通过民间自发力量的作用和官府的强制推行,陆续出现了这些信用工具。
)随着宋代社会经济的发展,商业贸易对货币的需求越来越高。
然而,货币供给和流通状况并不理想,表现为货币流通区域的割据性、货币供给数量的有限性,以及钢铁钱细碎、不便携带等特性,这些问题抑制了经济的发展。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宋代社会陆续出现了诸如茶引、盐引、交子、关子和会子等新型纸质信用工具。
茶引、盐引要求相关人员先用粮草或现钱的付出作为取得的条件,然后凭此类纸质信用工具异地兑取现钱或政府专卖货物。
这些信用工具的使用,不仅发挥了信用功能,也使得政府和商人在专卖货物领域能够共同获利,既有利于商人从政府专卖的货物中分得一份利益,又有利于政府实现增加收入、补给军需等目标。
2021年高考语文真题新课标1卷文档版Word版2021年普通高等学校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1卷)语言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为两部分:第一卷(阅读问题)和第二卷(表达问题)。
2.候选人必须在答题纸上填写姓名和候选人编号。
3.回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
写在这张试卷上是无效的。
4.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纸一起退回。
第i卷阅读题必考一、现代文阅读(9分,靶√3分)阅读以下文本并完成1?3个问题殷墟甲骨文是商代晚期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是商王室及其他贵族利用龟甲兽骨占卜吉凶时写刻的卜辞和与占卜有关的记事文字,殷墟甲骨文的发现对中国学术界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甲骨文的发现证实了商朝的存在。
在历史上,司马迁的《尹本吉史记》系统地记述了商代的历史,但该书的写作时间与商代相去甚远。
尽管人们已经认识到,保留了更多商业语言的《尚书盘歌》也与西周时期的词语混合在一起,这显然是一篇修改过的文章。
因此,胡适曾主张以古代史为研究对象,可以“缩短二三千年,从三百首诗开始”。
从甲骨文的发现,商人书写和雕刻的文字被展示在学者面前,这将商代的历史从传说时代分离出来,进入历史时代。
特别是1917年,王国维写下了《殷书第一公第一王考》和《续考》,证明《殷本纪》和《世本史记》中几乎所有的殷王世系都能被甲骨文资料所证实,基本可靠。
本文无可辩驳地证明了《殷本记》中所包含的商朝是存在的。
甲骨文的发现也提高了《史记》等历史文献中中国古代历史记录的可信度。
因为这一发现促使历史学家们认为,既然殷本记中的商王世系基本可信,司马迁的史料确实是刘翔和杨雄所说的“真实记录”,司马迁在《史记》中记录的夏朝和夏王世系可能不是虚构的,特别是在20世纪20年代盛行的怀疑古代思潮中,历史学家对《史家文》的信心得到了恢复,史家文的可靠性开始得到证实。
甲骨文的发现同时引发了震撼中外学术界的殷墟发掘。
“五四运动”促使中国的历史学界发生了两大变化:一是提倡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古史辩派对一切经不住史证的旧史学的无情批判,使人痛感中国古史上科学的考古资料的极端贫乏;二是历史唯物主义在史学界产生了巨大影响,1925年王国维在清华国学研究院讲授《古史新证》,力倡“二重证据法”,亦使中国历史学研究者开始往重地下出土的新材料。
2023年全国高考新课标1卷语文评析一、背景介绍2023年全国高考新课标1卷语文考试是全国高考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考生们备战高考的关键战役。
在新的课程标准下,语文考试将有所调整和改革,对于考生来说意味着考试内容和形式都将有所不同。
对于这个新课标1卷语文考试的评析变得尤为重要。
二、试卷整体评价新课标1卷语文试卷整体难度适中,题型分布合理,考察内容鲜明,题目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具有一定的新颖性和创新性。
整体来看,试卷难度与平时模拟考试相当,符合考生的预期。
然而,也有一部分考生反映试卷难度较大,对于材料的理解与应用略有困难。
试卷整体来说还是具有一定的挑战性的,对于考生来说需要在平时的备考中多加练习,提高自己的解题能力。
三、题型评析1. 阅读理解新课标1卷语文试卷的阅读理解部分,选材广泛,题材多样,包括古代文学、现代文学、实用文等,尤其是与当今社会热点相关的文章出现频率较高。
问题设计主题鲜明,紧贴原文,要求考生深度阅读,并对文章进行理解和分析。
整体而言,该部分考题考查了考生的阅读能力、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内容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因此考生们都能够做到“有口皆碑”。
2. 作文新课标1卷语文试卷的作文部分,选题新颖,开放性强,旨在考查考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思辨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题目涉及文学、社会、生活等多个领域,可以激发考生思考,并进行自由发挥,因此备考时需要进行大量的写作练习,提高写作水平,增加写作经验。
3. 客观题新课标1卷语文试卷的客观题部分,包括对文学常识、语言文字知识等方面的考查,考生需要具备广泛的文学知识和语言基础。
这部分题目考查面广,有一定的难度,需要考生在备考中加强基础知识的学习和题型的训练。
四、答题技巧1. 阅读理解在解答阅读理解题目时,考生需要深入理解文章内容,抓住文章的中心思想,辅之以自己的理解和分析,对于文章中的重点句子和段落进行标记,有助于整体把握文章的结构和意义。
做题时要认真审题,仔细研读问题,理清思路,不慌不忙,避免出现粗心大意的错误。
2021年高考全国1卷语文试题及答案绝密★启用前新课标ⅰ2021年普通高等学校全国统一考试语文注意事项:1、答题前,学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核对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选定边线。
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试卷类型a后的方框涂黑。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答题:用签字笔轻易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下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违宪。
4、选考题作答:先把所选题目的题号在答题卡上指定的位置用2b铅笔涂黑。
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5、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i卷写作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写作(9分后,每小题3分后)殷墟甲骨文是商朝晚期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是商王室及其他贵族利用龟甲兽骨占卜吉凶时写刻的卜辞与占卜有关的记事文字,殷墟甲骨文的发现对中国学术界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甲骨文的辨认出也证实了商王朝的存有。
历史上,系统讲诉商史的就是司马迁的《史记?殷本纪》,但此书编写的时代距商代较离,及时普遍认为留存了较多商人语言的《尚书?盘庚》篇,期中亦多杂存有西周时的词语。
当然就是被改建过的文章,因此,胡适曾主张古史做为研究对象,可以“延长二三千年,从诗三百中抓起”甲骨文的辨认出,将商人亲手书写,契刻的文字展现出在学者面前,并使商史与传说时代拆分而步入历史时代。
特别就是1917年王国维写下了《殷卜辞所见先公先王托福》及,证明《史记?殷本纪》《世本》所载殷王世系几乎皆可以由卜辞资料证实,就是基本可信的,论文无可辩驳地证明《殷本纪》所载的商王朝就是的确存有的甲骨文的发现也使《史记》之类的历史文献中有关中国古史记载的可信性增强。
因为这一发现促使史学家们想到,既然《殷本纪》中的商王世系基本可信,司马迁的《史记》也确实如刘向、杨雄所言是一部“实录”,那么司马迁在《史记?夏本纪》中所记录的夏王朝与夏王世系恐怕也不是壁虚构。
2023高考语文试卷新课标一卷一、基础知识与运用(每题3分,共21分)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 隽永(juàn)诡谲(jué)蓬蒿(hāo)B. 喟叹(kuì)忸怩(niǔ)蛊惑(gǔ)C. 踯躅(zhí)揶揄(yú)龃龉(yǔ)D. 蓦然(mò)慰藉(jiè)拗口(ǎo)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 峥嵘岁月涣然冰释汗流夹背B. 铤而走险提纲挈领蛊惑人心C. 一愁莫展鞭长莫及矫揉造作D. 世外桃源唇枪舌箭暴殄天物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 这位年轻的钢琴家演奏出的曲子优美动听,真是天籁之音,让人如痴如醉。
B. 他在这件事情上处理得十分得体,真可谓八面玲珑,大家都称赞他有水平。
C. 近几年,他的作品在文坛上屡试不爽,赢得了广大读者的喜爱和好评。
D. 他在工作中遇到了一些困难,但他仍然安之若素,毫不气馁,继续努力前行。
二、阅读理解(共44分)(一)文言文阅读(每题3分,共9分)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4-6题。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秩满,指官吏任期届满。
秩,指古代官吏的俸禄,也指官吏的职位或品级。
B. 诏令,指皇帝颁布的命令,在文中指皇帝下令征召韩琦回朝任职。
C. 赠官,指朝廷为已死的官员追赠官职,以示褒奖,这是古代朝廷对官员死后的一种抚恤。
D. 乞骸骨,指古代官员自请退职,回家乡休养,文中指韩琦请求解除官职。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韩琦很有气节。
当仁宗想任命他做宰相时,他以自己才能不足为由推辞了。
B. 韩琦很有才能。
他善于治理军队,在河北时,凭借智谋和勇气,使敌人不敢来犯。
C. 韩琦很有眼光。
他认为范仲淹有宰相的才能,应当重用,仁宗采纳了他的意见。
D. 韩琦深受皇帝信任。
他死后,仁宗非常伤心,停止上朝两天,追赠他为司徒兼侍中。
2020年全国统一高考语文试卷(新课标Ⅰ卷)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社会是由众多家庭组成的,家庭和谐关乎社会和谐。
要在家庭中建立一种和谐的关系,就需要有家庭伦理。
中国自古以来就有维护家庭关系的种种伦理规范,它们往往体现在各种“礼”之中。
从《礼记》中可以看到各种礼制的记载,如婚丧嫁娶,这些都包含着各种家庭伦理规范,而要使这些规范成为一种社会遵守的伦理,就要使“礼”制度化。
在中国古代,“孝”无疑是家庭伦理中最重要的观念。
《孝经》中有孔子的一段话:“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
”这是说“孝”是“天道”常规,是“地道”通则,是人们遵之而行的规矩。
为什么“孝”有这样大的意义?这与中国古代宗法制有关。
中国古代社会基本上是宗法性的农耕社会,家庭不仅是生活单位,而且是生产单位。
要较好地维护家庭中长幼尊卑的秩序,使家族得以顺利延续,必须有一套维护当时社会稳定的家庭伦理规范。
这种伦理规范又必须是一套自天子至庶人都遵守的伦理规范,这样社会才得以稳定。
“孝”成为一种家庭伦理规范,并进而成为社会的伦理制度,必有其哲理上的根据。
《郭店楚简·成之闻之》中说:“天登大常,以理人伦,制为君臣之义,作为父子之亲,分为夫妇之辩。
”理顺君臣、父子、夫妇的关系是“天道”的要求。
君子以“天道”常规处理君臣、父子、夫妇伦理关系,社会才能治理好。
所以,“人道”与“天道”是息息相关的。
“孝”作为一种家庭伦理的哲理根据就是孔子的“仁学”。
以“亲亲”(爱自己的亲人)为基点,扩大到“仁民”,以及于“爱物”。
基于孔子的“仁学”,把“孝”看成是“天之经”“地之义”“人之行”是可以理解的。
一方面,它体现了孔子“爱人”(“泛爱众”)的精义;另一方面,在孔子儒家思想中,“孝”在社会生活实践中有一个不断扩大的过程。
2019年高考语文试卷新课标全国1卷(解析版)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毎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宋代的农业、手工业、商业在唐代的基础上又有了新的发展;特别是商品经济出现了空前的繁荣.在此背景下;宋代的货币流通和信用进入迅速发展时期;开创了古代金融的新篇章.宋代在信用形式和信用工具方面都呈现出新的特点.信用形式有借贷、质、押、典、赊买赊卖等多种形式.借贷分为政府借贷和私人借贷.政府借贷主要表现为赈贷的形式;在紧急情况下通过贷给百姓粮食或种子的方式;帮助他们度过困境.私人借贷多为高利贷;它可以解决社会分化和“钱荒”带来的平民百姓资金严重不足的问题;满足特殊支付和燃眉之急的需要.质、押是借贷的担保形式;由质库、解库等机构经营.质属于动产担保,它必须转移动产的占有;押属于不动产担保;通常将抵押物的契约交付债权人即可.债务人违约时;债权人可用变卖价款优先受偿.典作为不动产转移的一种形式是在宋代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其特点是典权人向出典人支付典价后;在典期内就占有了出典人典产的使用权和收益支配权;出典人也不必向典权人支付利息.宋代的商业贸易非常发达;但存在着通货紧缩现象;故赊买赊卖行为也很普遍;几乎生产、流通、消费领域的所有物品都能进行赊买赊卖.从实际效果看;它解决了军需、加强了流通;更重要的一点;它对束缚生产流通扩大和发展的高利贷构成了冲击.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宋代商业贸易对货币的要求越来越高;但是社会中货币供给和流通状况不尽理想;表现为货币流通区域的割据性、货币供给数量的有限性;以及大量流通的钢铁钱细碎和不便携带的特性;其结果是抑制了经济发展.为了解决这类问题;在高度发达的纸币和印刷技术保障下;通过民间自发力量的作用和官府的强制推行;宋代社会陆续出现了诸如茶引、盐引、交子、关子和会子等新型纸质信用工具.茶引、盐引要求相关人员先用粮草或现钱的付出作为取得的条件;然后凭此类纸质信用工具异地兑取现钱或政府专卖货物.这些信用工具的使用;除了可发挥信用功能外;也使得政府和商人在专卖货物领域能够共同获利;既有利于商人从政府专卖的货物中分得一份利益;又有利于政府实现增加收入、补给军需等目标.早期的交子、关子、会子要求相关人员先交纳现钱作为取得的条件;然后再根据需要持交子、关子、会子到指定的地区兑取现钱.这类信用工具携带方便且具有汇票性质;可以保障大宗交易、跨地区交易货款的顺利结算.它们的使用;弥补了货币的不足;节省了货币流通需求量.此后这种交子、关子、会子逐步发展为纸币.可见;宋代新型信用工具的大量使用;是社会径济发展史中最具标志性意义的新生事物;它缓解或解决了交换过程中的诸多不便与矛盾;从而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经济发展. (摘编自王芳《宋代信用的特点与影响》)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D )A.宋代的信用进入迅速发展时期;借贷、质、典、赊买赊卖等信用形式的产生是宋代金融的一个新特点.B.宋代的政府借贷基本上是赈济性借贷;主要目的是帮助百姓度过困境;因此与私人借贷相比;政府借贷的利率要低得多.C.在宋代;债务人可以用不动产的契约或动产作为担保;向债权人借贷;在债务人不偿还债务时;债权人可用变卖价款优先受偿.D.赊买赊卖的信用形式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宋代通货紧缩带来的资金不足的问题;缓解了生产、流通、消费领域中的诸多矛盾.(D、于文无据;原文是“宋代的商业贸易非常发达;但存在着通货紧缩现象;故赊买赊卖行为也很普遍;几乎生产、流通、消费领域的所有物品都能进行赊买赊卖”)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B )A.在商品经济发展的推动下;宋代的信用工具不断创新;出现了茶引、盐引、交子、关子和会子等信用工具.B.各类新型纸质信用工具最初是由宋代政府发行的;其发行目的是为了解决货币流通区域的割据性等多方面的问题.C.茶引、盐引等信用工具的使用;可以使一些商人取得茶、盐等货物的专卖凭证;从政府专营的物品中分得一部分利益.D.宋代的造纸术和印刷术高度发达;这为交子、关子和会子等新型信用工具的产生提供了技术条件.(B、“各类新型纸质信用工具最初是由宋代政府发行的”与原文不符;原文是“通过民间自发力量的作用和官府的强制推行;宋代社会陆续出现了诸如茶引、盐引、交子、关子和会子等新型纸质信用工具”;其发行目的为解决“货币流通区域的割据性、货币供给数量的有限性;以及大量流通的钢铁钱细碎和不便携带的特性”)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C )A.质库、解库是进行押物、放款、收息的机构.唐宋时期随着社会经济的日益发展;质库、解库也随之兴盛.B.在宋代;出典人将房产押给典权人后;可以获得一笔典价;且不必支付利息. 在典期内;典权人不但享有房屋的使用权;同时还拥有出租权.C.虽然早期的交子具有汇票性质;可以克服金属货币不便捎带的缺点;保障商品交易中货款的顺利结算;但是它还没有发展成为纸币.D.宋代各种信用形式和信用工具对当时的经济发展都起到非常积极的作用;同时也为此后各个朝代提供了借鉴.(C.“但是它还没有发展成为纸币”与原文表述不符;原文“早期的交子、关子、会子后来在信用票据基础上逐步发展为纸币”)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孙傅;字伯野;海州人;登进士第;为礼部员外郎.时蔡條为尚书;傅为言天下事;劝其亟有所更;不然必敗.條不能用.迁至中书舍人.宣和末高丽人入贡使者所过调夫治舟骚然烦费傅言素民力以妨农功而于中国无丝毫之益宰相谓其所论同苏轼秦贬蕲州安置给事中许翰以为傅论议虽偶与轼合;意亦亡他;以职论事而责之过矣;翰亦罢去.靖康元年;召为给事中;进兵部尚书.上章乞复祖宗法度;钦宗问之;傅曰:“祖宗法惠民;熙、丰法惠国;崇、观法惠奸.”时谓名言.十一月;拜尚书右丞;俄改同知枢密院.金人困都城;傅日夜亲当矢石;金兵分四翼噪而前;兵败退;坠于护龙河;填尸皆满;城门急闭.是日;金人遂登城.二年正月;钦宗诣金帅营;以傅辅太子留守;仍兼少傅.帝兼旬不返;傅属贻书请之.及废立檄至;傅大恸曰:“吾唯知吾君可帝中国尔;苟立异姓;吾当死之.”金人来索太上;帝后、诸王、妃主;傅留太子不遣.密谋匿之民间;别求状类宦者二人杀之;并斩十数死囚;持首送之;紿金人曰:“宦者欲窃太子出;都人争斗杀之;误伤太子. 因帅兵讨定;斩其为乱者以献.苟不已;则以死继之.”越五日;无肯承其事者.傅日:“吾为太子傅;当同生死.金人虽不吾索;吾当与之俱行、求见二者面责之;庶或万一可济.”遂从太子出.金守门者曰:“所欲得太子;留守何预?”傅曰:“我宋之大臣;且太子傅也;当死从.”是夕;宿门下;明日;金人召之去.明年二月;死于朔廷.绍兴中;赠开府仪同三司;谥曰忠定.(节选自《宋史?孙傅传》)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A.宣和末/高丽入贡/使者所过/调夫治舟/骚然烦费/傅言/索民力以妨农功/ 而于中国无丝毫之益/宰相谓其所论同苏轼/奏贬蕲州安置/B.宣和末/高丽入贡/使者所过/调夫治舟/骚然烦费/傅言/索民力以妨农功/ 而于中国无丝毫之益/宰相谓其所论/同苏轼奏/贬蕲州安罝/C.宣和末/髙丽入贡使者/所过调夫治舟/骚然烦费/傅言/索民力以妨农功/而于中田无丝毫之益/ 宰相谓其所论/同苏拭奏/贬蕲州安置/D.宣和末/髙丽入贡使者/所过调夫治舟/骚然烦费/傅言/索民力以妨农功/而于中国无丝毫之益/宰相谓其所论同苏轼/奏贬蕲州安罝/解析:可根据年号、官职名、句意、标志来断句.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D )A.登进士第;又可称为进士及第;指科举时代经考试合格后录政成为进士.B.兵部是古代“六部”之一;掌管全国武官选用和兵籍、军械、军令等事宜.C.庙号是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特起的名号;如高祖、太宗、钦宗.D.太子指封建时代君主儿子中被确定继承君位的人;有时也可指其他儿子.解析:太子又称皇储、储君或皇太子;是我国封建王朝中皇位的继承人.不能指其他儿子.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C)A.孙傅入仕以后;积极向上建言.他担任礼部员外郎;对尚书蔡脩纵论天下大事;劝蔡迅速有所变更;否则必将失败;可惜他的建议没有被采纳.B.孙傳上奏;请求恢复祖宗法度;他任兵部尚书;从效用角度评价祖宗法度和熙、丰年间的法度;批评崇观年间的法度;受到时人赞许.C.孙傅不畏金人;努力保全太子.金人掳走钦宗后又索求太子;他密谋藏匿太子;杀二宦官将首级送至金营;欺骗金人说;这就是误伤太子之人.D.孙傅舍身取义;死后謚为忠定.太子被迫至金营;孙傅随往;却受到守门者劝阻;他表示身为太子傅;应誓死跟从太子;后被金人召去;死于北廷.解析:“金人来索太上;帝后、诸王、妃主;傅留太子不遣”金人掳走钦宗后又索求太上皇徽宗;不是太子.“别求状类宦者二人杀之”;杀了两个外貌像宦官的人;不是杀的宦官.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吾唯知吾君可帝中国尔;苟立异姓;吾当死之.我只知道只有我们的君主能做中国的皇帝;如果立异姓人做皇帝;我就为此而死.解析:“帝”、“苟”、“死”各1分;句意2分.(2)金人虽不吾索;吾当与之俱行;求见二酋面责之;庶或万一可济.金人虽然不索取我本人;我也应当跟太子一起去;求见两位酋长当面谴责我们;或者还有可能把事情办好.解析:“俱”“面”“庶或”各1分;句意2分全文翻译:孙傅;字伯野;是海州人;考中了进士.担任礼部员外郎一职.当时蔡條是尚书;孙傅给他陈述天下的事情;劝告他要立即有所变更.不这样的话一定会失败.蔡條没有采用他的话.升到中书舍人.宣和末年;高丽人入朝进贡;使者经过的地方;征调民夫整治舟船;骚动混乱;大量耗费.孙傅说;索求民力以至于妨害了农业生产;这样对于中原地区没有一点好处.在想认为他说的和苏轼的话相同;就上奏皇帝把他贬为蕲州安置.给事中许翰认为孙傅的言论虽然偶尔与苏轼的相合;本意也没有别的;只是就职论事责备的有点过头而已.许翰也被罢职离开.靖康元年;朝廷征召孙傅担任给事中;晋升为兵部尚书.他上奏章请求恢复祖宗的法令制度;钦宗问他原因;他说:“祖宗的法令能让百姓受惠;熙丰年间的法使国家受惠;崇观年间的法令使奸人得到好处.”当时的人认为他说的是至理名言.靖康十一月;被任命为尚书右丞;不久又改任为枢密院同知;金人包围了都城;孙傅日夜亲自抵挡箭石.金兵分四面鼓噪着前进;宋兵败退;掉到了护龙河中;尸首都把护龙河填满了;城门急忙紧闭.这一天;金人于是登上了都城.靖康二年正月;钦宗到金国大帅的营帐求和;让孙傅辅佐太子留守都城;依然兼任少傅;二十天了皇帝也没有返回.孙傅多次写信请求进过送还皇帝.等到废钦宗立金人的文书到达;孙傅非常悲痛地说:“我只知道只有我们的君主能做中国的皇帝;如果立异姓人做皇帝;我就为此而死.”金人来索求太上皇、皇帝皇后、诸位王爷;嫔妃.孙傅留下了太子不遣送.秘密地谋划着把太子藏到民间;另外找到了像宦官的两个人杀了他们;并杀了几十个死囚;带着他们的首级送给了金人;对金人说:“宦官想要私下里让太子出城;城门口的人互相争斗杀了他们;误伤了太子.趁着大帅的军队讨伐平定的机会;杀了这些作乱的人来献上;如果还是不停止;我就只有用死来继续.”过了五天;没有肯承担这件事情的人;孙傅说:“我是太子的老师;应当和太子一同生死.金人虽然不索取我本人;我也应当跟太子一起去;求见两位酋长当面谴责我们;或者还有可能把事情办好.”于是跟从太子一起前往.守门的人说:“金人想要的是太子;留守你参与什么?”孙傅说:“我是宋朝的大臣;三太子的老师;应当誓死相随.”这一天晚上;留宿在城门下;第二天;被金人召去.第二年二月;死在北廷.绍兴年间;追赠他为开府仪同三司;谥号忠定.(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发临洮将赴北庭留别①岑参闻说轮台路②;连年见雪飞.春风不曾到;汉使亦应稀.白草通疏勒;青山过武威.勤王敢道迟;私向梦中归.[注]①临洮:在今甘肃临潭西.北庭:唐六都护府之一;治所为庭州(今新疆吉木萨尔北.②轮台:庭州厲县.在今新鲁木齐.8.与《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相比;本诗描写塞外景物的角度有何不同?诮简要分析.(5分)《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是直接描写;如“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直接描写了“胡天八月即飞雪”的壮美;《发临洮将赴北庭留别》则是间接描写;如“春风不曾到,汉使亦应稀.白草通疏勒,青山过武威”描写了连年见雪飞的恶劣环境.9.诗的尾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对全诗的情感抒发有怎样的作用?(6分)尾联表达了作者思乡的思想感情.对全诗的抒发有点染和升华的作用.报效祖国当然不能因为距离遥远、环境恶劣而有所报怨;但思念家乡和亲人的感情却难以控制.(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在《离骚》中;屈原诉说自己曾因佩戴草而遭到贬逐;也曾被加上采摘白芷的罪名;但他坚定地表示:“_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尤未悔”(2)王维《使至塞上》中“_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_”一联;写了到达边塞后看到的奇特壮丽风光;画面开阔;意境雄浑.(3)苏轼《念奴娇(大江东去)》中“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两句;收束了对赤壁雄奇景物的描写;引起后面对历史的缅怀.二、选考题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注意:作答时必须用2B铅笔在答題卡上把所选大题题号后的方框涂黑.只能做所选定大題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題计分.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马兰花李德霞大清早;马兰花从蔬菜批发市场接了满满一车菜回来.车子还没扎稳;邻摊卖水果的三孬就凑过来说:“兰花姐;卖咸菜的麻婶出事了.”马兰花一惊:“出啥事啦?”三孬说:“前天晚上;麻婶收摊回家后;突发脑溢血;幸亏被邻居发现;送到医院里;听说现在还在抢救呢.”马兰花想起来了;难怪昨天就没看见麻婶摆摊卖咸菜.三孬又说:“前天上午麻婶接咸菜钱不够;不是借了你六百块钱吗?听说麻婶的女儿从上海赶过来了;你最好还是抽空跟她说说去.”整整一个上午;马兰花都提不起精神来;不时地瞅着菜摊旁边的那块空地发呆.以前;麻婶就在那里摆摊卖咸菜;不忙的时候;就和马兰花说说话;聊聊天;有时买菜的人多;马兰花忙不过来;不用招呼;麻婶就会主动过来帮个忙……中午;跑出租车的男人进了菜摊.马兰花就把麻婶的事跟她男人说了.男人说:“我开车陪你去趟医院吧.一来看看麻婶;二来把麻婶借钱的事跟她女儿说说;免得日后有麻烦.”马兰花就从三孬的水果摊上买了一大兜水果;坐着男人的车去了医院.麻婶已转入重症监护室;还没有脱离生命危险.门口的长椅上;麻婶的女儿哭得眼泪一把;鼻涕一把.马兰花安慰了一番;放下水果就出了医院.男人撵上来;不满地对马兰花说:“我碰你好几次;你咋不提麻婶借钱的事?”马兰花说:“你也不看看;那是提钱的时候吗?”男人急了:“你現在不提;万一麻婶救不过来;你找谁要去?”马兰花火了:“你咋尽往坏处想啊?你就肯定麻婶救不过来?你就肯定人家会赖咱那六百块钱?啥人啊!”男人铁青了脸;怒气冲冲地上了车.一路上;男人把车开得飞快.第三天;有消息传来;麻婶没能救过来;昨天她女儿火化了麻婶;带着骨灰连夜飞回了上海.男人知道后;特意赶过来;冲着马兰花吼:“钱呢?麻婶的女儿还你了吗?老子就没见过你这么傻的女人!”男人离开时;一脚踢翻一只菜篓子;红艳艳的西红柄滚了一地.马兰花的眼泪在眼眶里打转转.从此;男人耿耿于怀;有事没事就把六百块钱的事挂在嘴边.马兰花只当没听见. 一天;正吃着饭;男人又拿六百块钱说事了.男人说:“咱都进城好几年了;住的房子还是租来的;你倒好;拿六百块钱打了水漂儿.”马兰花终于憋不住了;眼里含着泪说:“你有完没完?不就六百块钱吗?是个命!就当麻婶是我干妈;我孝敬了干妈;成了吧?”男人一撂碗;拂袖而去;把屋门摔得山响.日子水一样流淌.转跟;一个月过去.这天;马兰花卖完菜回到家.一进门;就看见男人系着围裙;做了香喷喷的一桌饭菜;马兰花呆了;诧异地说:“日头从西边出来啦?”上小学二年级的女儿嘴快;说:“妈妈;是有位阿姨给你寄来了钱和信;爸爸高兴;说是要犒劳你的.”马兰花看着男人说:“到底咋回事?”男人挠挠头;嘿嘿一笑:“是麻婶的女儿从上海寄来的.”“信里都说了些啥?”男人从抽屉里取出一张汇款单和一封信;说:“你自己看嘛.”马兰花接过信;就着灯光看起来.信中写道:“兰花姐;实在是对不起了.母來去世后;我没来得及整理她的东西;就大包小包地运回上海了.前几天清理母亲的遣物时;我意外地发现了一个小本本;上面记着她借你六百块钱的事;还有借钱的日期;根据时间推断;我敢肯定;母亲没有还这笔钱.本来母亲在医院时;你还送了一兜水果过来;可你就是没提母亲借钱的事.还好我曾经和母亲到你家串过门;记着地址.不然麻烦可就大了.汇去一千元;多出来的四百块算是对大姐的一点心意吧.还有一事;我听母亲说过;大姐一家住的那房子还是租来的;母亲走了;房子我用不上;一时半会儿也卖不了;大姐如果不嫌弃;就搬过去住吧;就当帮我看房子了;钥匙我随后寄去.”马兰花读着信;读出满眼的泪水……(有删改)(1)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A.马兰花刚从市场接菜回来;三孬就急忙告诉她麻婶生病住院的亊;还鼓动她到医脘向麻婶女儿要钱;说明三孬好嚼舌;是个搬弄是非的人.B.马兰花的丈夫因为六百元钱就耿耿于怀;收到一千元的汇款单后又主动为妻子做饭;这些细节惟妙惟肖地写出了这个人物的世故圆滑、反复无常.C.小说以麻婶女儿来信作为结局;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不仅呼应了故事留下的悬念;还巧妙地造成了情节的逆转;颇具艺术匠心.D.小说注重于细微处写人;从上海来倌中可以看出;麻婶的女儿是一个通情达理的人;又是一个精明的人;她内心深处很不愿意欠别人的情.E.发生在马兰花与麻婶两家之间的故事溫馨动人;其中也蕴含着作者对当下社会伦理道徳和人际关系的忧虑与反思;这是小说的深刻之处.(2)小说有明暗两条线索;分别是什么?这样处理有什么奸处?请简耍分析.(6分)(3)小说在刻画马兰花这个形象时;突出了她的哪些性格特征?诮简要分析.(6分)(4)小说三次写马兰花流泪;每次流泪的表现都不同;心情也不一样.请结合小说内容进行具体分析;并说明这样写有什么效果.(8分)答案:略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朱东润自传1896年我出生在江苏泰兴一个失业店员的家庭;早年生活艰苦;所受的教育也存在着一定的波折.21岁我到梧州担任广西第二中学的外语教师;23岁调任南通师范学校教师.1929年4月间;我到武汉大学担任外语讲师;从此我就成为大学教师.那时武汉大学的文学院长是闻一多教授;他看到中文系的教师实在太复杂;总想来一些变动.用近年的说法;这叫作掺沙子.我的命运是作为沙子而到中文系开课的.大约是1939年吧;一所内迁的大学的中文系在学年开始;出现了传记研究这一个课;其下注明本年开韩柳文.传记文学也好;韩柳文学也不妨;但是怎么会在传记研究这个总题下面开韩柳文呢?在当时的大学里;出现的柽事不少;可是这一项多少和我的兴趣有关;这就决定了我对于传记文学献身的意图.《四库全书总目》有传记类;指出《晏子春秋》为传之祖;《孔子三朝记》为记之祖;这是三百年前的看法;现在用不上了.有人说《史记》《汉书》为传记之祖;这个也用不上.《史》《汉》有互见法;对于一个人的评价;常常需要通读全书多卷;才能得其大略.可是在传记文学里;一个传主只有一农书;必须在这本书里把对他的评价全部交代.是不是古人所作的传、行状、神道碑这一类的作品对于近代传记文学的写作有什么帮助呢?也不尽然.古代文人的这类作品;主要是对于死者的歌颂;对于近代传记文学是没有什么用处的.这些作品;毕竟不是传记文学.除了史家和文人的作品以外;是不是还有值得提出的呢?有的;这便是所谓别传. 别传的名称;可能不是作者的自称而是后人认为有别于正史;因此称为“别传”.有些简单一些;也可称为传叙.这类作品写得都很生动;没有那些阿谀奉承之辞;而且是信笔直书;对于传主的错误和缺陷;都是全部奉陈.是不是可以从国外吸收传记文学的写作方法呢?当然可以;而且有此必要.但是不能没有一个抉择;罗马时代的勃路塔克是最好的了;但是他的时代和我们相去太远;而且他的那部大作;所着重的是相互比较而很少对于传主的刻画;因此我们只能看到一个大略而看不到入情入理的细致的分析.英国的《约翰逊博士传》是传记文学中的不朽名作;英国人把它推重到极高的地位.这部书的细致是到了一个登峰造极的地位;但是的确也难免有些琐碎.而且由于约翰逊并不处子当时的政治中心;其人也并不能代表英国的一般人物;所以这部作品不是我们必须模仿的范本.是不是我国已经翻译过来的《维多利亚女王传》可以作为范本呢?应当说是可以;由于作者着墨无多;处处显得“颊上三毫”的风神;可是中国文人相传的做法;正是走的一样的道路;所以无论近代人怎么推崇这部作品;总会不免令人有“穿新鞋走老路”的戒心.国内外的作品读过一些;也读过法国评论家莫洛亚的传记文学理论;是不是对于传记文学就算有些认识呢?不算;在自己没有动手创作之前;就不能算是认识. 这时是19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