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氨吹脱工艺介绍及优缺点

氨吹脱工艺介绍及优缺点

氨吹脱工艺介绍及优缺点
氨吹脱工艺介绍及优缺点

氨吹脱工艺介绍及优缺点-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4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一、氨氮废水处理吹脱工艺特点

吹脱工艺通常主要针对废水中的氨氮浓度在2000mg/l以下:氨氮在水中以NH3和NH4+存在,它们之间存在如下平衡:NH3+H2O--NH4++OH-。

平衡受PH影响,PH升高则水中的游离氨升高,平衡向右移动,游离氨的比例较大,当PH=7,氨氮大部分是以NH4+存在。当PH上升至11.5时,氨氮在废水中98%是以游离氨存在。

PH值是影响游离氨在水中百分率的主要因素之一。另外,温度也会影响反应式的平衡,温度升高,平衡向右移动。

当PH值大于10时,离解率在80%以上,当PH值达11时,离解率高达98%且受温度的影响甚微。

二、氨氮废水吹脱处理要点

影响氨氮吹脱效率的主次因素顺序为PH>温度>吹脱时间>气液比,根据以往运行经验污水PH>10,温度>30℃,气液比3000:1,吹脱时间1h,则吹脱氨氮去除效果可达到90%。

三、氨氮废水吹脱控制要点

根据水质PH数据通常通过变频调节,使废水进塔前保证废水PH值11.5。吹脱水温通常控制在50℃以上。PH调整槽出水通过提升泵进入一级吹脱塔吹脱,一级吹脱塔吹脱后PH会下降。从而加入液碱进一步调节PH值。保证进入二级吹脱的废水PH≥l1.5,氨氮吹脱塔,采用二级逆流方式。

四、氨氮废水处理工艺说明

在碱性条件下(PH=11.5),废水中的氨氮主要以NH3的形式存在,让废水与空气充分接触,则水中挥发性的NH3将由液相向气相转移,从而脱除水中的氨氮。吹脱塔内装填塑料板条填料(不易结垢),采用乱堆装填方式,填料间距为40mm,填料高度6m(分3层)。空气流由塔的下部进入,与填料反复溅水形成水滴,使气液相传质更充分、更迅速,废水最终落入塔底集水池。

五、氨氮废水吸收处理工艺特点

吹脱塔排放的尾气中含有大量氨气,直接排放对厂区周围环境造成很大影响因此吹脱出的NH3吹入吸收塔,塔型采用填料塔形式,酸槽中的30%稀硫酸

用耐腐蚀泵抽至吸收塔塔顶经分布器均匀喷洒,沿填料表面形成液膜下流,与自下而上的NH3气体充分接触,生成的(NH4)2SO4流入酸槽循环使用用作后续PH调整。达到一定浓度后(NH4)2SO4可回用于车间,从而达到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平衡。

吹脱塔和吸收塔材质通常采用碳钢内衬FRP材质。

六、氨吹脱工艺优缺点

优点:

吹脱法用于处理高浓度氨氮废水具有流程简单、处理效果稳定、基建费和运行费较低等优点,实用性较强。

缺点:

进出水需要调整PH、如果没有酸性吸收吹脱出来的氨气随空气进入大气引起二次污染、硬度高的废水结垢严重。

七、几种常见的脱氮工艺对比

1、传统生物脱氮法

传统生物脱氮技术是通过氨化、硝化、反硝化以及同化作用来完成。传

统生物脱氮的工艺成熟,脱氮效果较好。但存在工艺流程长、占地多、常

需外加碳源、能耗大、成本高等缺点。

2、氨吹脱法

包括蒸汽吹脱法和空气吹脱法〔2~4〕,其机理是将废水调至碱性,然

后在吹脱塔中通入空气或蒸汽,经过气液接触将废水中的游离氨吹脱出

来。此法工艺简单,效果稳定,适用性强,投资较低。但能耗大,有二次

污染。 OH

-一般由NaOH提供, NaOH分子量为40;不考虑其他因素,理论上计算得去除

1kg NH4+需要NaOH 2.86kg,按工业级NaOH 2.0元/kg计算,去除1kg NH4

+的药剂成本为5.72元(吹出氨气不吸收),吹脱耗电约为4度/吨。

3、离子交换法

离子交换法实际上是利用不溶性离子化合物(离子交换剂)上的可交换离子与溶液中的其它同性离子(NH4+)发生交换反应,从而将废水中的NH4+牢固地吸附在离子交换剂表面,达到脱除氨氮的目的。虽然离子交换法去除废水中的氨氮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树脂用量大、再生难,导致运行费用高,有二次污染。

4、折点氯化法

折点氯化法是投加过量的氯或次氯酸钠,使废水中的氨氮氧化成氮气的化学脱氮工艺。该方法的处理效率可达到90% ~,处理效果稳定,不受水温影响。但运行费用高,副产物氯胺和氯代有机物会造成二次污染。

5、磷酸铵镁沉淀法

向含氨氮废水中投加Mg2+和PO43-,三者反应生成MgNH4PO4˙6H2O (简称MAP)沉淀。此法工艺简单,操作简便,反应快,影响因素少,能充分回收氨实现废水资源化。该方法的主要局限性在于沉淀药剂用量较大,从而致使处理成本较高,沉淀产物MAP的用途有待进一步开发与推广。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