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工专用紫甘薯“徐紫薯3号”栽植密度比较试验
- 格式:pdf
- 大小:154.87 KB
- 文档页数:2
甘薯品种介绍1、豫薯10号(红心王):该品种茎绿色,叶戟形或近似三角形;叶脉、叶顶为绿色,茎淡绿色;薯蔓短,蔓分枝多、短细,株形为半丛生;薯皮粉红色,薯肉浅红色;薯块纺锤形。
结薯集中,大薯率高,萌芽性好。
生长速度快,属早熟型品种,一年可种两茬;产量高,一般亩在2000-2500公斤以上,双茬可达万斤(5000公斤)/亩以上,适于密植和保护地栽培。
2、冀薯6-8:该品种茎绿色,叶心脏形,叶脉、叶顶为均为绿色,薯蔓长,蔓分枝较多,株形匍匐生长;薯皮红色,薯肉桔红色,薯皮光滑薯块纺锤形,薯块大,耐储藏,属早熟型品种,一般亩产可在3000-3500公斤左右。
3、蜜薯:该品种茎绿色,心脏形叶,叶脉、顶叶均为紫色,蔓短半丛形生长;薯皮桔黄色,薯肉黄色。
分枝5-8条,单株结薯3-5块,薯块大小均匀整齐,薯形纺锤形,属晚熟品种,一般亩产3000-4000公斤左右。
4、徐薯23:该品种短蔓平均蔓长150-180厘米,绿茎,叶尖心—戟形,顶叶深紫色,成熟叶绿色,叶脉淡紫色,叶柄绿色,薯块直筒—中膨,薯皮土红色,薯肉浅桔黄色。
单株分枝10个左右,单株结薯4-5个,大薯率75-80%,属晚熟品种,萌芽性较好,出苗较多。
一般亩产2500—3000公斤左右。
5、52-8:该品种长蔓,茎绿色带紫,叶心形,顶叶绿色,叶脉绿色,叶柄紫色,单株分枝10条左右,单株结薯3-5块。
薯块纺锤形,薯皮粉红色,薯肉橙色,属中晚熟品种,一般亩产3000-4000公斤左右。
6、紫罗兰:该品种长蔓,匍匐式生长,茎绿色,叶脉绿色,叶柄紫色,单株分枝8-10条,单株结薯3-5块;薯块长筒形,薯皮紫色,薯肉紫色,晚熟品种,一般亩产2000-2500公斤左右。
7、038008:该品种长蔓,匍匐式生长,茎微紫色,叶绿色,叶脉绿色,叶柄绿色,单株分枝8-10条左右,单株结薯2-3块;薯块纺锤形,薯皮紫色,薯肉深紫色,属晚熟品种,一般亩产2000-3000公斤左右。
3类甘薯产量比较筛选试验赵海红;李晓青;王晓云;张晓申;王慧瑜【摘要】主要进行了淀粉甘薯、鲜食甘薯和紫心甘薯产量比较试验,筛选出淀粉甘薯、鲜食甘薯和紫心甘薯的优良品种.【期刊名称】《农业科技通讯》【年(卷),期】2014(000)009【总页数】2页(P94-95)【关键词】甘薯;产量;比较试验【作者】赵海红;李晓青;王晓云;张晓申;王慧瑜【作者单位】河南省郑州市农林科学研究所郑州450005;河南省郑州市农林科学研究所郑州450005;河南省郑州市农林科学研究所郑州450005;河南省郑州市农林科学研究所郑州450005;河南省郑州市农林科学研究所郑州450005【正文语种】中文甘薯营养丰富,块根中除含有大量淀粉、多种维生素、膳食纤维、可溶性糖外,钾、钙、铁、磷多种矿物质含量也十分丰富,其营养保健作用日渐引起人们的重新关注。
优质红心食用甘薯富含胡萝卜素、多种维生素等;紫甘薯除具有普通甘薯的营养成分外,还富含硒元素和花青素,有防癌、抗癌等保健作用;淀粉甘薯能够加工成“三粉”。
甘薯的发展前途比较广阔,为了筛选出适合当地发展的甘薯品种,文章对淀粉甘薯、鲜食甘薯、紫心甘薯进行品种引进筛选,筛选出最优的甘薯品种后,再进行示范推广,以增加农民的收入。
1.1 试验地点及供试品种试验地点选在郑州市农林科学研究所须水试验地,土壤为黄壤土,肥力中等,光照、排水条件好,试验地共4 000 m2,供试淀粉甘薯为商薯19、徐薯22、徐薯27、梅营8号、徐薯8号等5个品种;鲜食甘薯为郑薯20、心香、北京553、苏薯8号、金玉等5个甘薯品种;紫心甘薯为川山紫、烟紫2、群紫1号、凌紫1号、济黑1号、徐紫3号、浙紫1号、万紫56等8个品种。
1.2 试验设计淀粉甘薯、鲜食甘薯和紫心甘薯品种随机种植,小区采取随机区组排列,小区长5 m,宽4 m,小区面积20 m2,重复3次。
各小区栽5垄,每垄1行,垄距80 cm,甘薯作为春薯栽培,5月1日栽植,密度3 000株/亩。
紫色甘薯龙津薯3号种植表现及其栽培技术黄一赐;林炎照;林水明【摘要】Purple sweet potato "Longjinshu No.3" had advantages of high and stable yield and high commodity value.This paper summarized its planting performance and key points of cultivation techniques.%龙津薯3号具有高产、稳产、商品价值高等优点,总结该品种的种植表现,以及栽培技术要点.【期刊名称】《福建农业科技》【年(卷),期】2017(000)001【总页数】2页(P30-31)【关键词】紫色甘薯;龙津薯3号;特征特性;栽培技术【作者】黄一赐;林炎照;林水明【作者单位】福建省龙岩市新罗区种子站 364000;福建省龙岩市新罗区种子站364000;福建省龙岩市新罗区种子站 364000【正文语种】中文近几年来,随着紫色甘薯能改善人体的免疫功能,以及抗癌、防老化、增强血管弹性、改善血液循环等功效逐渐被人们所认识,紫薯在很多地方得到推广种植。
2009年龙岩龙津作物品种研究所以日本九州冲绳农业研究中心的紫色甘薯绫紫薯为母本,以龙岩市农业科学研究所选育的龙薯9号为父本进行杂交,经多年筛选,育成了具有高产、稳产、抗病、适应性广等特性的紫色甘薯新品种,2016年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闽审薯2016002)。
现将该品种的种植表现及栽培技术要点总结如下。
2009年龙津作物品种研究所通过有性杂交获得种子,2010年春季催芽播种,实生苗品系培育,晚季进行初选,2011年复选、鉴定,2012年进行品系比较试验,2013年和2014年参加福建省甘薯新品种区域试验,2015年参加福建省甘薯生产试验,2016年通过福建省审定。
2.1 产量表现2013年参加福建省甘薯新品种区试,平均每667 m2(下同)鲜薯产量2241.63 kg,比对照徐紫薯2号增产23.40%,达极显著水平;平均薯干产量500.62 kg,比对照增产6.03%,达显著水平;平均淀粉产量293.02 kg,比对照减产0.75%,未达显著水平。
2021—2022年贵州省甘薯新品系多点鉴定试验分析作者:袁华杨李云李晓慧包明园杨航何锐杰李丽来源:《南方农业·下》2023年第07期摘要为筛选适合在贵州省生产应用的新品系(种),以及进一步推广应用新品系(种),对选育的新品系在贵州省不同地区进行连续两年的多点鉴定。
结果表明,与对照1、2(徐薯22、宁紫薯1号)相比,10个品种均增产,其中淀粉兼食用型品种3个,鲜食甘薯7个(红心甘薯4个、紫心甘薯2个、黄心甘薯1个)。
关键词甘薯;新品系;多点鉴定;贵州省中图分类号:S531 文献标志码:A DOI:10.19415/ki.1673-890x.2023.14.072甘薯(Ipomoea batatas)可鲜食、加工、饲用,是重要的粮食、饲料、工业原料,在缓解全球粮食危机方面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1-2]。
甘薯是贵州省的第五大作物,种植面积达25.3万hm2[3]。
本研究通过对选育出的甘薯新品种在贵州省不同区域种植,筛选出适宜在贵州省生产应用的甘薯新品种,为支撑甘薯产业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1 材料与方法1.1 材料本试验选择甘薯新品系10个,对照品种2个(CK1为徐薯22,CK2为宁紫薯1号),详见表1。
1.2 方法1.2.1 试验设计于2021—2022年在贵州省花溪区、黄平县、碧江区、西秀区、播州区等地开展试验,选择土壤肥力均匀的地块为试验基地。
试验小区随机排列,重复2次,净作,小区面积超过20 m2,重复间过道0.5 m,单垄栽培,栽植密度60 000株·hm-2。1.2.2 测定项目及方法生长期调查叶色、叶型、茎色、茎直径、蔓长等,收获后调查薯型、皮色、肉色、产量等;小区计产时去除边行,折算成667 m2产量;数据统计分析利用Excel处理。2 结果与分析2.1 产量分析由表2、表3可知,10个参试品种的鲜薯产量均高于CK1、CK2,其中19-7-25的产量最高,较CK1高41.50%,较CK2高62.45%;淀粉率较高的有19-5-5,为23.56%;薯干产量最高的为18-5-2,其次为18-5-4,分别较CK1高46.54%、34.08%;淀粉产量最高的为18-5-2,其次为19-5-5,分别较CK1高50.22%、38.11%。
秦紫薯专用新品种高产高效栽培技术王 钊 刘明慧 高文川 徐 芦 杨武娟(陕西省宝鸡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岐山722499)摘要:在介绍秦紫薯2号、秦紫薯3号专用甘薯新品种特点的基础上,从选购健康壮苗、深耕整地起垄、科学配方施肥、适时早栽覆膜、田间精细管理、病虫草害防治、安全收获贮藏等7个方面提出了新品种高产高效农艺栽培措施,为秦紫薯2号、秦紫薯3号甘薯新品种在陕西关中地区规模化栽培提供技术支撑。
关键词:秦紫薯;甘薯;栽培技术;贮藏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市场呈现多元化、个性化需求[1],紫色甘薯以其独特的营养保健功能成为消费市场的新宠儿。
近年来,紫薯在国际、国内市场上十分走俏,市场需求量增大,市场价位持续走高,种植效益显著提升,成为当前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经济作物。
但是受品种种植区域、地域资源条件、消费差异及栽培技术等多因素制约,薯农种植的新品种未能实现逾期产量、收益指标,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紫薯生产的发展。
针对秦紫薯2号、秦紫薯3号专用新品种的特征特性,在栽培试验研究的基础上,集成出陕西关中地区高产高效栽培技术,为秦紫薯品种在陕西关中地区规模化栽培提供技术支撑。
1 秦紫薯品种的特点秦紫薯2号、秦紫薯3号为宝鸡市农业科学院选育的优质高产紫薯品种,分别在2013年、2015年通过了陕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鉴定,秦紫薯2号鉴定编号为陕薯登字2013001号,秦紫薯3号鉴定编号为陕薯登字2015001号。
2015年秦紫薯2号在第七届全国甘薯擂台赛中获创新品种组(46个品种)第2名,秦紫薯3号名列第9位,在参赛的紫薯品种中秦紫薯2号名列第1位。
2016年秦紫薯2号通过全国农业技术服务推广中心鉴定,鉴定编号为国品鉴甘薯2016009。
2016年秦紫薯2号荣获第二十三届中国杨凌农业高新科技成果博览会“后稷奖”。
1.1 丰产稳产 秦紫薯2号于2014年参加国家甘薯品种北方特用型区域试验(11点),每hm2平均鲜薯产量29106.0kg,比对照宁紫1号增产12.13%;薯干产基金项目: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专项(CARS-11-C-25);陕西省重点研发计划(2017NY-023)量8560.5kg,比对照宁紫1号增产27.90%。
徐州地区优质紫甘薯高产栽培技术韩波【摘要】为提高徐州地区紫甘薯生产水平,更好的指导紫甘薯生产,经作者多年实践,从良种选用、培育壮苗、科学施肥、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方面,总结了紫甘薯无公害高产配套栽培技术.【期刊名称】《耕作与栽培》【年(卷),期】2014(000)002【总页数】2页(P57-58)【关键词】徐州;紫甘薯;栽培技术【作者】韩波【作者单位】徐州生物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江苏徐州221006【正文语种】中文紫甘薯(Solariumtuberdsm)属旋花科甘薯属多年生或一年生的蔓生性草本植物。
肉为紫色至深紫色,富含铜、锰、钾、锌、硒等微量元素,以及花青素、黄酮类物质[1]。
花青素是目前发现中防治疾病、维护人类健康最直接、最有效、最安全的自由基清除剂,其清除自由基的能力分别是VC、VE的20、50倍,紫甘薯已经成为生产花青素的主要原料之一[2]。
经常食用紫甘薯具有抗癌、降压、延年益寿、提高人体免疫能力的功效[3]。
随着人们保健意识的不断增强,紫甘薯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
近年来徐州市各县区紫甘薯面积逐年扩大,已成为徐州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农民增收的新亮点。
按照绿色甘薯生产规程,实现紫甘薯产量、效益双增的栽培技术要点进行了介绍。
1 基地建立选择土地疏松肥沃,有机质较高的砂质土壤。
大田生产应选择交通便利、环境无污染、水源和土壤质量符合《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技术规范》要求、地势平坦、排灌方便、通气性好的田块。
2 良种选用选用适宜徐州本地种植的品质优、产量高、抗逆性强、薯形美观的紫甘薯品种,如徐紫薯3号、济紫薯1号等。
最好选择科研单位或良繁基地繁育的原种一、二代,具有品种特征且无伤、无病。
3 培育壮苗早育、育足壮苗,形成既早又粗壮的不定根,是使幼苗成活快、结薯早而多、产量高的基础。
3.1 种薯准备薯块大小一般选择在150~250g左右,用量900~1 050 kg/hm2。
选好的种薯用70%甲基托布津1 000倍液或25%多菌灵500倍液浸种5min,也可在播种前将种薯在50℃温水中浸泡5min后播种。
甘薯一、物种特性异花授粉植物:异花授粉植物指在自然条件下,用异株的花粉受精以产生后代的类植物。
自然杂交率一般在50%以上。
短日照作物:短日照植物(short day plant)指只有当日照长度短于其临界日长时才能开花的植物,否则只进行营养生长。
甘薯原产南美洲热带地区,本是多年生常绿在草本植物,在温带地区栽培,因受无霜期限制,成为一年生植物。
甘薯喜温,对光照条件要求较高,只要温度适宜,肥力充足就可以长年生长。
甘薯不耐低温,15℃停止生长,秧苗在16℃以上才能发根,18-20℃为发根适宜温度,26-30℃茎叶生长旺盛,块根膨大最适宜温度22-23℃,日夜温差大,有利于同化作用和养分向块根转移。
甘薯适应性强,对土壤要求不严,但以耕层疏松、排水良好的砂质壤土,并有一定浇水条件的地块为好。
土壤通气好,地温上升快,能促进钾的吸收,钾对块根形成层活动有促进作用,能加速光合产物的运转,提高碳素代谢水平,并能提供充足的氧气。
二、甘薯品种类型甘薯品种类型:食用型品种、加工型品种、特用型品种、菜用型品种、兼用型品种1.食用型品种:一般指甘薯薯块蒸熟、煮熟或烤熟后,食用性较好的品种。
可溶性糖含量5%以上,粗纤维含量少,肉色黄或橘红,微生物E含量每百克鲜薯含10mg以上。
遗138、冀薯4号、龙薯9号、徐薯23、密薯、北京553、徐薯43-14。
2.加工型品种:指用于淀粉加工的品种和食品加工品种。
淀粉加工型品种一般以徐薯18位对照,一般应达到薯块光滑整齐、薯肉洁白;淀粉含量春薯在25%以上,夏薯20%以上;洛薯96-6、川薯34、冀薯98、徐薯22、商薯19、烟薯20、西成薯007、冀薯71、苏薯12、阜(fù)徐薯6号、阜(fù)徐薯20号、商薯6号、桂粉2号、烟薯24、烟薯23、广薯42、徐薯29、川薯217、商薯7号、漯薯10号、漯薯11号、洛薯10号、鄂薯9号、徐薯30、川薯218、苏薯17、洛薯11、万薯5号、万薯6号、南薯011、济徐23、冀薯65、苏薯18、皖苏178、龙薯24、商薯9号、绵南薯10号、黔薯2号、川薯219、商薯12、济薯25、苏薯23、苏薯24、苏薯26、龙薯28、赣薯3号、广薯08-6、万薯8号、黔薯6号等。
甘薯新品种徐紫薯1号的特征特性及主要栽培技术作者:鲍莉萍来源:《现代农业科技》2016年第20期摘要徐紫薯1号具有高产、稳产、优质、抗病、抗逆、适应性广等特点,除富含淀粉、蛋白质和脂肪外,还富含硒元素、花青素、胡萝卜素、甲基花青素、绿原酸及多种维生素和钙、磷、铁等矿物质及一定的纤维素,具有抗癌、防癌等保健功能,是一个理想的多用型特色甘薯良种。
结合该品种特征特性,总结其主要栽培技术,实行因种栽培,为夺取增产增收提供参考。
关键词甘薯新品种;徐紫薯1号;特征特性;栽培技术中图分类号 S53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20-0026-02徐紫薯1号系中国农科院甘薯研究所,利用日本优质食用品种红东作母本、国际热带作物研究所黄皮黄心食用品种TIB10作父本,通过嫁接诱导开花、有性杂交、多点综合鉴定选育而成的多用型特色甘薯新品种[1],2004年3月,经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为合法的推广品种。
2006年引入苏州市,经多年的种植试验示范,该品种一般产量为30 t/hm2左右,高产田块产鲜薯37.5~45.0 t/hm2。
其中:吴中区浦庄基地高产田2.38 hm2,收获鲜薯56.27 t/hm2,产值逾18万元/hm2。
目前吴中区种植面积逾400 hm2,苏州市发展到2 080 hm2。
由于该品种产量产值高、品质好、营养丰富,并且有独特的抗癌、防癌等保健作用,深受苏州人民青睐。
现将该品种的特征特性及主要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1 特征特性1.1 特征徐紫薯1号叶片均为绿色,茎绿带紫,叶片心形,叶脉深紫色,中长蔓型,地上部生长势强,分枝数5~8个。
薯块纺锤形、萌芽性好、出苗多、苗健壮[2]。
薯皮深红色、薯肉紫色、结薯较集中,商品薯率高、薯块营养丰富,薯块内除含有丰富的淀粉、蛋白质和脂肪外,还富含硒元素、花青素、VA、VB、胡萝卜素、VC、甲基花青素、绿原酸和钙、磷、铁等矿物质,以及一定的纤维素,具有一定的抗癌、防癌保健功能。
紫甘薯主要栽培技术一、土地的选择紫甘薯多数属中晚熟品种,薯块快速膨大和产量形成较晚。
栽种的地块不但要求土壤肥力较高,土壤质地应是轻壤或沙壤,土地的平整度及排灌条件要好。
紫甘薯的适应性较好,但在有线虫和黑斑病发生史的重茬地,可能会发生病害,造成减产,要注意土壤的消毒和杀虫处理。
二、品种的选择目前国内紫色甘薯品种较多,应根据当地土壤条件和种植目的选用或引进品种。
用于保健、鲜食的可以选用京薯6号、济18号、徐22―5等;用于干粉加工的可以选用出干率高的徐紫1号、怪紫、山川紫等;土壤肥力高的可选用增产潜力大的京薯6号、济18号、徐紫1号;肥力低的土壤上选用适应性强的山川紫、怪紫等。
三、栽培技术紫甘薯在京郊以起垄盖膜、平作种植为好。
春薯垄距75―80cm,夏薯70―75cm,垄顶宽15―20cm,垄高25cm,用800×0.008mm黑色或透明聚乙烯膜全垄覆盖。
起垄前每亩施底肥(N:P:K=8:7:10)复合肥50公斤、0.2%辛硫磷药液拌均的毒谷5公斤撒施,随翻松土壤施入地下。
用有机肥作底肥,一定要经过充分腐熟,根据条件每亩2―3方。
购入或自育的甘薯秧苗栽前适当的分级,表现一致的集中种植,以保证田间生长整齐均衡。
紫甘薯秧苗比较健壮,栽前还要剪掉已经发生不定根的部分,既可以促使其快速在下部节间集中发生不定根,使结薯整齐集中,又可以降低苗的高度,使尽早缓苗。
秧苗栽种在垄顶中央部位,用大拇指与食指夹住苗中部,中指向下划破塑料薄膜,同时向下开成直径5―6厘米、深4―5厘米的凹坑,薯秧根部用土压在坑底固定,地上露出3―5片叶。
株距大小由垄距决定,每亩栽苗的总数春薯3200―3400株,夏薯3500―3700株。
每苗坑浇两次水,总量500―600毫升,然后将凹坑覆平,并把薄膜的裂口封好压严。
2020·10崔娟1,刘素华2,彭延2*,张选2,彭小峰2兵团第三师四十二团农业发展服务中心,新疆 图木舒克 兵团第三师农业科学研究所摘要:紫甘薯除粮食功能外,以其富含天然花青素、活性微量元素和粗纤维,以及抗氧化、抗菌、抗癌、预防衰老及美容等功能而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
甘薯作为块根作物,起源于美洲,栽培中心在中国,其配套栽培管理措施具有高产、稳产及适应性广等特性,是我国的重要粮食作物之一。
第三师农业科学研究所从江苏农科院引进紫甘薯进行试验示范,并对紫甘薯的高产高效栽培技术进行探讨,以期为南疆紫甘薯的生产提供技术参考。
试验结果表明,在行株距为65cm×25cm种植模式下,于5月中下旬栽插薯苗,保苗株数6万株/hm2,单株薯重0.5kg,收获紫甘薯可达3万kg/hm2以上,而薯藤薯块也可为南疆养殖业的发展提供优质养殖饲料,南疆地区适宜开展紫甘薯生产。
关键词:紫甘薯;选种;育苗;栽培;管理;病虫害紫甘薯(学名:Solanum tuberdsm)又叫黑薯,薯肉呈紫色至深紫色。
它除了具有普通红薯的营养成分(丰富的淀粉、糖、蛋白质和脂肪)以外,Vc和胡萝卜素含量较丰富,还含有丰富的花青素[1]。
营养价值高,用途广,在国际、国内市场上十分走俏,许多餐厅皆有紫甘薯供应,已成为当前流行的一种保健食品[2-4]。
紫甘薯是块根作物,它以无性繁殖器官块根为主要收获对象,具有高产、稳产及适应性广等特点,对土壤要求低,经济系数高,加强栽培管理易实现较好收成,薯藤也是很好的养殖饲料,甘薯几乎全身资源均可利用,近年来不断受到人们的青睐,栽培面积不断扩大。
甘薯主要产区在北纬40°以南的热带、亚热带及温带暖和地区,新疆第三师图木舒克市正好位于北纬40°以南,甘薯为干旱作物,与南疆溉灌水资源相吻合,在南疆种植结构调整中,种植紫甘薯可成为农民调整种植结构,实现致富增收的一条好途径。
2017—2019年第三师农业科学研究所联合第三师四十二团农业发展服务中心从江苏农科院引种紫甘薯品种苏紫薯2号、苏紫薯4号和徐紫薯2号。
鲜食紫色甘薯高产栽培技术摘要:近几年来,峄城区吴林街道大面积种植优质鲜食紫甘薯,取得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为做好配套栽培技术的推广,进一步提高产量,现将紫色甘薯主要栽培技术措施介绍如下,以期为大家提供借鉴。
关键词:紫色甘薯;栽培技术紫色甘薯,通常被称为黑红薯,因富含花青素,具有很好的防癌抗癌能力,被人们认为是良好的保健食品;叶还可作为无公害蔬菜,具有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近几年来,峄城区吴林街道大面积种植优质鲜食紫甘薯,取得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为做好配套栽培技术的推广,进一步提高产量,2009年我们在5个村的9hm2耕地上进行了高产、稳产栽培示范,麦茬紫甘薯平均每667m2产量3 980kg。
现将其主要栽培技术措施介绍如下:1良好的土壤环境紫甘薯适应性较强,抗逆性突出,比较耐旱,需肥虽较多却又耐瘠薄,各类土壤都可栽培,但要取得优质高产,必须具备良好的土壤条件,如耕作层疏松、深厚、营养丰富、保水力强、渗透性好等,同时,必须实行轮作。
2选择高产品种,适期栽插根据不同地区,不同生态气候,选择适宜当地发展的品种,适期栽插。
目前适宜本地栽培的紫色甘薯品种有:济薯18、徐紫薯1号、烟台337等。
夏薯在6月上旬-7月中旬栽插。
3栽培技术要点3.1早育、育足壮苗早育苗,育足壮苗,有利于形成既早又粗壮的不定根,使幼苗成活快,结薯早而多,产量高。
壮苗的标准是茎皮光滑,叶大色浓,浆汁多,一般苗长20~25cm,百苗重1~1.50kg,无病虫害。
3.1.1选好种薯于大田扦插前1个半月左右,每667m2大田选好75kg左右的种薯,排10~13m2的苗床。
种薯选用具有本品种特征、皮色鲜明、生活力强、单个重150~250g的健康种薯。
严格剔除带病、皮色发暗、受过冷害、薯块萎软、失水过多、受过热害以及破皮的薯块。
用“402”1 500~2 000倍液浸种10min进行消毒处理后即可排种。
排种时要求种薯头部朝上,尾部朝下,“阳面”朝上,“阴面”朝下,大小薯分开排。
紫心甘薯品种引进及产量比较试验钱蕾;郭宁【摘要】主要进行了紫心甘薯不同品种的产量比较试验,筛选出品质优良的紫心甘薯品种,并对筛选出的紫心甘薯品种进行紫心甘薯不同栽插时间和垄距对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该品种在适栽期内尽早栽插,垄距为75 cm、单垄单行条件下种植最为适宜.【期刊名称】《农业科技通讯》【年(卷),期】2014(000)003【总页数】3页(P45-47)【关键词】紫心甘薯;栽插时间;垄距;产量【作者】钱蕾;郭宁【作者单位】河南省郑州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郑州450000;河南省郑州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郑州450000【正文语种】中文紫心甘薯由于薯块的花色苷色素理化性能好、稳定性高,具有抗氧化活性、预防肿瘤和癌症、防止心血管病等多种生理功能,因此在天然色素提取、鲜食保健、加工功能食品等方面应用前景广阔。
但是要筛选出适合当地生产,且色素含量高、产量高的紫心甘薯品种是紫心甘薯向前发展的需要。
本研究对当地生产中的几种紫心甘薯进行产量比较试验,筛选出最佳紫心甘薯,并研究了栽插时间及方式对紫心甘薯产量的影响。
1.1 试验地点及供试品种试验地点选在郑州市南曹乡毕河村,土壤为沙壤土,肥力中等,光照、排水条件好,试验地共2 000 m2,供试品种为烟紫2号、徐紫2号、绫紫1号、京薯6号、浙紫1号、万紫56等6个品种。
1.2 试验设计6个紫心甘薯品种随机种植,小区采取随机区组排列,重复3次,小区面积24m2。
各小区栽3垄,每垄栽1行,垄距80 cm,甘薯为春薯栽培,4月20日栽植,密度3 000株/亩,同样管理条件下,10月25日收获,收获后比较各品种产量,小区外设有保护行。
对浙紫1号进行不同栽插时间及单垄单行、单垄2行两种种植方式下不同垄距试验。
栽插时间分别为4月20日、5月1日、5月10日、5月20日、6月1日、6月10日、6月20日,收获时进行产量计算;不同垄距试验为在4月21日种植,垄距设为单垄单行65 cm、70 cm、75 cm、80 cm,单垄双行的有90 cm、100 cm、110 cm,收获时进行产量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