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用纺织品14 产业用纺织品及其应用
- 格式:ppt
- 大小:225.50 KB
- 文档页数:18
1.纺织品分类(按最终用途分):服装用、装饰用、产业用2。
产业用纺织品定义:是指用于许多非纺织行业的产品、制造过程和配套服务的经过专门设计的工程类纺织结构材料。
3.产业用纺织品也叫做:技术纺织品、高性能纺织品、高技术纺织品、工程纺织品、产业织物、技术织物4。
产业用纺织品与用于服装和装饰的普通纺织品不同,它通常由非纺织行业的专业人员用于各种性能要求高或耐用的场合5。
产业用纺织品与非产业用纺织品的区别。
(9个方面):(1)产业用纺织品的应用领域和使用对象不同:产业用纺织品属于生产资料领域,服装和装饰用纺织品属于消费领域;服装和装饰用纺织品的购买和使用对象是消费者,产业用纺织品的使用对象通常不是个体户(2)外观形态不同:产业用纺织品的外观形态有纤维形态、线绳结构、片状形态、三维形态;服装和装饰用纺织品的外观形态为片状形态(3)性能要求不同:产业用纺织品的性能要求比服装和装饰用纺织品的性能要求高(4)所用材料不同:产业用纺织品所用原料比服装和装饰用纺织品要广泛,会大量使用一些高性能和高功能的特殊原料,所用原料强度很高,抵抗各种外部环境的能力较强,性能优异;服装和装饰用纺织品对物理机械性能要求较低,对外观以及穿着舒适性要求较高.(5)加工方法和使用设备不同:产业用纺织品所用材料比较刚硬,加工难度大;由于性能方面的要求,加工方法和使用设备也与服装和装饰用纺织品不同(6)最终产品的处理不同:产业用纺织品最终产品绝大部分都要经过涂层、层压或复合处理,使其更好的发挥产品特性,弥补中间产品的各种缺陷(7)测试方法不同:产业用纺织品的测试具有一定难度,实验室不能完全模拟实际使用情况,所以实验结果必须具有足够的精度和可靠性(8)使用寿命不同:产业用纺织品的使用寿命比服装和装饰用纺织品要长得多,流行趋势对于产业用纺织品的使用寿命没有影响(9)价格不同:产业用纺织品的价格比传统纺织品高6。
产业用纺织品按最终用途分类。
(中、欧、美)中国:农业栽培用纺织品;渔业和水产养殖用纺织品;土工织物;传动、传送、通风等带管的骨架材料;蓬盖、帐篷用帆布;工业用呢、毡、垫等;产业用线、带、绳、缆,革、毡、瓦等的基布;过滤材料及筛网;隔层材料及绝缘材料;包装材料;各类劳保、防护用材料;文娱、体育用品的基布;医疗卫生及妇婴保健材料;国防、航空、航天及尖端工业用纺织品;其他类产业用纺织品欧洲:农业用纺织品;土木工程用纺织品;建筑用纺织品;环保用纺织品;交通运输用纺织品;工业用纺织品;防护用纺织品;医疗卫生用纺织品;功能性服装用纺织品;包装用纺织品;体育与休闲用纺织品;其他产业用纺织品美国:农用纺织品;建筑结构用纺织品;纺织结构复合材料;过滤用纺织品;土工织物;医疗纺织品;军事国防用纺织品;造纸机用织物;安全防护用纺织品;运动及娱乐用纺织品;交通运输用纺织品;其他产业用纺织品7. 产业用纺织品在21世纪中应起的作用一、在电子信息技术方面纺织复合材料具有许多优异的性能,如强度高、比刚度大、抗疲劳性好、耐腐蚀性好、尺寸稳定、密度低、独特的材料可设计性,应用于电子工业上,用作结构件及结构功能件,赋予产品以轻质、高强度、高刚度、高尺寸精度等特性,提高了产品的技术指标,更好地适应了现代高科技的发展要求。
第一章产业用纺织品概述一、产业用纺织品的定义、分类及特点1. 纺织品分服装用、装饰用和产业用三类。
产业用纺织品又称技术纺织品,是指专门设计的、具有工程结构的纺织品。
该行业具有资本密集、技术含量高、用工量少、劳动力素质要求高、国内市场需求空间巨大等特点和优势。
2. 产业用纺织品的分类(十六大类)欧美分为:农用类、建筑类、服装类、土工类、家装类、工业类、医用类、交通类、环保类、包装类、防护类、体育类等十二大类。
1)按加工过程使用的原料分类:(例如,由玻璃纤维制成的产业用纺织品)2)按加工方式和(或)生产技术分类:(例如,非织造产业用纺织品)3)按产业用纺织品的主要产品品种分类:(例如,帆布、过滤布)4)按产品的最终用途分类:(例如,土工织物、医疗用纺织品)3. 产业用纺织品的特点(生产资料领域、外观形态多种多样、原料广泛、绝大部分要经过涂层、层压或复合处理)。
目前国际通用的纺织品三大应用领域:服装用纺织品——包括服装面料、辅料、服饰配件等;家用装饰用纺织品——包括床上用品、地面铺设、挂帷遮饰、家具覆盖、墙面贴饰、家居杂饰和卫生盥洗等;产业用纺织品——包括农用、工业用、军事用、建筑用、汽车用、医疗卫生用、航空航天用等。
二、产业用纺织品与普通纺织品的区别1.产业用纺织品的应用领域和使用对象不同2.性能要求不同:对产业用纺织品的性能要求很高。
3.所用材料不同:产业用纺织品注重功能,而美观(如颜色等)并不是很重要。
4.加工方法和使用的设备不同:生产造纸机用织物必须使用特制的重型织机,其宽度很宽(最宽可达2740cm)5.测试方法不同:产业用纺织品测试也具有一定的难度。
许多时候在试验室里不可能完全模拟产业用纺织品现场实际使用情况。
传统纺织品的试验方法通常不适宜产业用纺织品。
对于产业用纺织品而言,根据其用途从测试的结果即可认定其性能的好坏,得到客观的评定。
这使得建立产业用纺织品的测试手段和试验方法相对容易一些,因此,确定其性能评定标准也是比较容易的。
第一节纺织品及其分类纺织品泛指经过纺织、印染或复制等加工,可供直接使用,或需进一步加工的纺织工业产品的总称,如纱、线、绳、织物、毛巾、被单、毯子。
纺织品根据其纤维原料品种,纱线和织物的结构、成型方法,印染或复制加工方法,最终产品的用途等不同,形成了多种纺织品分类体系,各种不同类型纺织品的质量考核项目和试验方法往往存在一定差异。
二、纺织品的分类(一)按生产方式分类1.线类纺织品纺织纤维经成纱工艺制造成“纱”,俩根或俩根以上的纱经合并加捻而成“线”。
半制品供织造用,成品直接进入市场,如缝纫线、绒线、绣花线、麻线等。
2.带类纺织品带类纺织品是指宽度为0.3~30CM的狭条状织物或管状织物。
日常生活用的松紧带、花边、鞋带工业上用的商标带、传送带、安全带、背包带、人造韧带、绷带等3.绳类纺织品绳类纺织品由多股纱线捻合而成,直径较粗,如果把俩股以上的绳进一步复捻,则制成“索”,直径更粗的则称为“缆”。
如捆扎绳、降落伞绳、攀登绳、船舶缆绳、救生索等。
4.机织物机织物也称“梭织物”,它以纱线为原料,用织机将互相垂直排列的经纱和纬纱,按一定的组织规律交织而成。
5.针织物针织物形成方法是用针织机将纱线弯曲为线圈状,并纵串横联制成织物,针织物也包括直接成行的衣着用品。
针织物根据其线圈的连接特征可分为纬编针织物和经编针织物两大门类6.非织造织物非织造织物俗称“无纺布”“不织布”等,通常指用机械的、化学的、物理的方法或这些方法的联合方法,将定向排列或随机排列的纤维网加固制成的纤维片、絮状或片状结构物。
其产品根据使用时间长短和耐用性的不同分为两大类型:一类是用即弃产品,如医学用布、过滤布等;另一类是耐久型产品,如土工布、服装衬里、地毯等。
7.编结物编结物是纱线(短纤维纱线或长丝纱)编结而成的制品。
编结物中的纱线相互交叉成“人”字形或“心”形,这类产品既可以手工编织,也可以用机器编织,常见的产品有花边、渔网等。
(二)按纺织品的最终用途分类1.衣着用纺织品衣着用纺织品包括制作服装的各种纺织面料,如外衣料(西服、大衣、运动衫等)和内衣料,以及衬料、里料、垫料等纺织辅料。
产业用纺织品产业用纺织品指,非织造布(Nonwovens)又称为无纺布或不织布。
非织制布是在不用纱线或少用纱线(纤维超过50%)的情况下直接利用高聚物切片、短纤维或长丝通过各种纤网成形方法和固结工艺,如化学粘合、针刺、水刺、热轧、缝编、印花、热风透吹粘合等制成的具有柔软、透气和平面结构的新型纤维制品。
非织造布生产技术是综合了纺织、化学、造纸、塑料、化纤、染整等工业技术,充分利用了现代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理论知识的全新工程领域。
它在原料及生产工艺上和需要纱线通过机织或针织方法制成机织布及针织布的制法不同,还可根据不同用途而赋于许多传统布品所没有的独特性质。
因此,非织造布产品的开发和应用市场前景十分广阔。
非织造布(又称无纺布或不织布)是纺织业中年轻而大有发展前途的一个新兴领域。
它具有工艺流程短、产量高、原料来源广泛、产品性能可按需要设计和用途广泛等优点。
非织造布利用了现代物理学,化学等学科的有关知识,实现了由纤维直接成布的重大突破。
一个国家非织造布生产技术的发达程度,已经成为该国纺织工业技术进步的重要标志之一,也反映了该国纺织工业与化纤工业的发展水平。
世界范围非织造布经过四十余年的发展。
已进入成熟阶段,成为现代纺织工业中令人瞩目的一个新的行业。
非织造布的产量已占世界纺织品总量的8%以上,未来非织布所占比例还将继续上升。
在一些工业发达国家,传统纺织工业正在走下坡路,而非织造布工业却持续地保持较高速度增长,年平均增长率为6%-8%。
非织造布之所以在当前能迅速地发展,是因为它具有如下的生产特点:1、生产工艺流程短。
大多数的非织造布能在一条连续的生产线上制得,周期短,生产成本低。
2、产量高。
非织造布的产量是传统纺织工艺无法比拟的。
如:自动织布机为5平方米/小时,针织大园机为20平方米/小时,而非织造布的缝编法为38平方米/小时。
针刺法为125平方米/小时,粘合法为480平方米/小时,纺粘法为200-2000平方米/小时,湿法为2300-10000平方米/小时。
产业用纺织品产业用纺织品指,非织造布(Nonwovens)又称为无纺布或不织布。
非织制布是在不用纱线或少用纱线(纤维超过50%)的情况下直接利用高聚物切片、短纤维或长丝通过各种纤网成形方法和固结工艺,如化学粘合、针刺、水刺、热轧、缝编、印花、热风透吹粘合等制成的具有柔软、透气和平面结构的新型纤维制品。
非织造布生产技术是综合了纺织、化学、造纸、塑料、化纤、染整等工业技术,充分利用了现代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理论知识的全新工程领域。
它在原料及生产工艺上和需要纱线通过机织或针织方法制成机织布及针织布的制法不同,还可根据不同用途而赋于许多传统布品所没有的独特性质。
因此,非织造布产品的开发和应用市场前景十分广阔。
非织造布(又称无纺布或不织布)是纺织业中年轻而大有发展前途的一个新兴领域。
它具有工艺流程短、产量高、原料来源广泛、产品性能可按需要设计和用途广泛等优点。
非织造布利用了现代物理学,化学等学科的有关知识,实现了由纤维直接成布的重大突破。
一个国家非织造布生产技术的发达程度,已经成为该国纺织工业技术进步的重要标志之一,也反映了该国纺织工业与化纤工业的发展水平。
世界范围非织造布经过四十余年的发展。
已进入成熟阶段,成为现代纺织工业中令人瞩目的一个新的行业。
非织造布的产量已占世界纺织品总量的8%以上,未来非织布所占比例还将继续上升。
在一些工业发达国家,传统纺织工业正在走下坡路,而非织造布工业却持续地保持较高速度增长,年平均增长率为6%-8%。
非织造布之所以在当前能迅速地发展,是因为它具有如下的生产特点:1、生产工艺流程短。
大多数的非织造布能在一条连续的生产线上制得,周期短,生产成本低。
2、产量高。
非织造布的产量是传统纺织工艺无法比拟的。
如:自动织布机为5平方米/小时,针织大园机为20平方米/小时,而非织造布的缝编法为38平方米/小时。
针刺法为125平方米/小时,粘合法为480平方米/小时,纺粘法为200-2000平方米/小时,湿法为2300-10000平方米/小时。
产业用纺织品在农业上的应用08纺工3班A08110315 贾相摘要:本文介绍了产业用纺织品在国内外发展和应用现状,并提出纺织业应该结合农业积极发展农用纺织品的建议。
关键词:农用纺织品,非织造布,应用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对农产品质量的需求也相应的提高。
农业技术的发展进步,新产品的增加,促进了农用纺织品的市场需求逐渐增长,其中增长最快的就死园艺业,也包括水果、蔬菜、树木和花卉业等。
更主要的是,我国地域宽广,农业在我国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国家政策也在大力兴农,因此农用纺织品已有的和潜在的市场需求都很大。
农用纺织品的发展那和应用现状早在20世纪50年代国外就把普通的织物应用于农业,如棉、麻机织布。
解放后我国农业逐渐步入现代化,其中发生了很多变,农用纺织品促进了农业的发展。
由于农用纺织品需长期暴露在各种气候条件下,经受风吹日晒雨淋及霜冻,要求其具有较高的干湿度、耐气候性和耐化学等性能。
60时年代,具有防腐烂、耐光耐热和稳定性的合成纤维织物开始应用于农业和园艺业,基本满足了农业布对强度和牢度的要求。
农用布最先打量应用的领域是代替塑料薄膜作地膜用,不但要求质轻,而且要求不被农作物顶破,也不影响作物的生长,还要求织物具有较高的断裂伸长率,具有透气性和透湿性。
70、80年代随着非织造布得兴起,农业用非织造布在各地大量应用。
非织造布具有透气性和透湿性好,透气率高等特点,即克服了塑料薄膜的缺点有解决了薄膜对环境和土壤的污染问题。
总之,经过多年的发展,长夜用纺织品的种类、数量不断的增加,应用领域不断地扩大。
国外农用纺织品已经大量应用于农业生产中的各个环节,已有多家厂家生产农用纺织品,如英国don&low公司、德国sodoca公司生产的覆盖材料以及日本的尤尼卡、东丽、可乐丽、三井石油化学公司等。
而我国农用纺织品的应用还处于试验阶段。
农用纺织品的加工技术非织造布类农用非织造布主要采用聚酯、聚丙烯短纤维热溶法和长丝纺粘法生产。
中国产业用纺织品行业研究-行业概况(一)行业概况1、纺织行业概况纺织业是中国国民经济的传统支柱型产业和重要的民生产业,也是中国国际竞争优势明显的产业,在繁荣市场、扩大出口、吸纳就业、增加国民收入以及促进城镇化发展等方面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纺织业的细分产业主要有服装业、家用纺织品、产业用纺织品等。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纺织产业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从新中国成立到1978 年)是纺织行业扩张期,此时以解决人们衣着需求为出发点构建了中国纺织业的总体框架,但当时中国的产业基础较为薄弱,资金较为缺乏,这一时期纺织行业的社会影响就是基本满足了中国人民的生活需要;第二阶段(1978 年至20 世纪90 年代)是纺织行业的调整期,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有利时机,中国纺织产业开始转向市场经济体制,中国东部地区利用率先开发和得天独厚的区域优势,抓住发达国家和港澳台地区产业转移的趋势,承接发展了大量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的加工工业,其中包括纺织服装产业。
在这些因素的推动下,中国纺织服装产业发生了第二次整体区位转移,形成了“从分散到集中,从全国到东南”的发展格局,中国纺织行业开始了建设世界纺织大国的努力。
但与此同时,纺织产业内部重复建设问题突出,企业间恶性竞争严重,行业一度出现整体性亏损;第三阶段(20 世纪90 年代末至今)中国纺织行业进入稳步发展期,纺织产业的结构调整和技术改造效果明显,随着纺织工业布局的改善、天然纤维品种的改良、纺织机器的革新、新型纺织技术的开发研究、专业纺织人才的培养等方面的发展,产业的整体素质以及国际竞争力都取得了较大提升。
中国加入WTO 以后,在国内外市场需求的强劲推动下,纺织行业发展进入“快车道”,行业规模和经济效益持续增长。
2006 年至2016 年,中国纺织工业规模以上企业工业增加值年均复合增长率9.48%,主营业务收入年均复合增长率10.67%,利润总额年均复合增长率1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