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社区生活垃圾管理现状分析及发展方向报告

  • 格式:docx
  • 大小:222.22 KB
  • 文档页数:35

下载文档原格式

  / 35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城市社区生活垃圾管理现状分析及发展方向报告关于调查地点选择的说明

本课题调查地点选在北京市、上海市。北京市、上海市都具有经济高度发达、人口高度聚集的特点,两个城市在发展中均面临着巨大的环境压力。例如,上海市的土地面积约占全国土地面积的0.06%,人口数量约占全国人口总数的1%,但上海市每年生产的垃圾量约占全国城市垃圾总量的5%。垃圾问题是两个城市目前急待解决的环境问题。另外,北京、上海城市生活垃圾产生量较大,垃圾资源化的经济可行性较高。研究大城市社区垃圾管理的模式,总结经验会对中、小城市垃圾管理起到一定的示范效应。

一、我国城市垃圾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我国城市化也进入快速发展阶段,据国家统计局2004年公布的数据,我国城市数量由1978年的193个增加到2003年的660个,市镇人口由1.7245亿人增加到5.2亿人。城市化率已由1993年的28%提高到2003年的40.5%。与城市数量、城市经济、城市人口的迅速增长相比,城市基础服务设施供给则严重不足,尤其是环保基础设施,如城市垃圾污染问题则更加突出。

目前,我国垃圾年产生量约为1.5亿吨,历年来堆存的垃圾量已达60亿吨,侵占了约5亿多平方米的土地。生活垃圾产生量的60%集中在全国50万以上人口的52重点城市。其中北京、上海和沈阳三个城市的垃圾产生量之和约占全国垃圾产生量的10%。目前,城市生活垃圾增长速度很快,约有三分之二的城市处在垃圾的包围之中。并且我国城市垃圾中约有一半未经处理,这些垃圾裸露堆填,污染水质、土壤、大气,传播疾病,严重影响和制约了城市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根据中国环境状况公报统计数据,表1列出了我国1990-2003年垃圾、粪便清运量数据。图1是根据表1数据做出的趋势图,可以明显看出这一数值仍呈现出逐年增长的趋势。

表1 1990-2003年全国垃圾、粪便清运量? 单位:万吨

数据来源:1997-1998、2001-2003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

1、大城市垃圾产生量增长趋势变缓

分析上海市和北京市垃圾产量增长率不难发现,两个城市垃圾增长速率都从高速增长期过渡到了平稳增长期。目前,根据两个城市的预测垃圾增长率基本上将稳定在2%的水平。见图2、图3的示意图。具体数据见表2,

改革开放初期,城市人口大量增加、燃煤做饭、采暖方式是垃圾产生量增长快的主要原因。另外是由于当时没有准确的计量工具,数据基本上是估算的,与实际存在一定的误差。随着城市气化率、采暖方式的变革,以及生活方式的改变,大大减少了城市居民煤灰的产生量,对城市垃圾减量贡献较大。

表2北京市、上海市垃圾清运量历年统计表? 单位:万吨

数据来源:1994-2003年北京市环境状况公报1994-2003年上海市环境状况公报

图3北京、上海垃圾增长率示意图?

2、垃圾结构变化较大

随着居民生活质量的提高,无论北京还是上海生活垃圾主要成分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垃圾中的有机物比例增加,可回收利用物比例增加,垃圾热值升高,灰土量迅速减少。

3、我国垃圾管理模式变化

废旧物资回收阶段在上世纪60、70年代起,由于我国经济不发达,提倡勤俭节约,许多东西都回收利用,对国家经济建设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这些可回收使用的物资被称作废旧物资。因此,在那个年代,能回收利用的都基本上回收了,垃圾成分比较简单,主要是灰土、果皮等。

改革开放后,经济迅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生活质量不断提高,垃圾产生量增长较快,这个时期的垃圾管理主要是以垃圾清运为主,把垃圾运出城市之外,一埋了之,就算解决问题。以前完善的废品收购网络基本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个体废品回收,年龄大的居民还保持着废物回收的习惯,但年轻新一代很少这样做。从垃圾管理的角度分析,基本上是末端处置的思路,垃圾管理的对象主要是垃圾本身。

近十年来,随着人们对环境问题认识的深入,认识到将垃圾一扔了之的生活方式在不断蚕食着人类的生存空间和人类的健康。垃圾管理思路从末端处置的被动管理模式转为垃圾减量、推进社区垃圾源头分类的主动管理模式。

目前城市垃圾瘦身的有效的办法就是实施垃圾分类、减量、废物回收利用,各个城市都开展了社区垃圾分类工作,对城市垃圾减量做出了贡献。目前,我国垃圾产生量的统计数据并不包括废旧物资数量,因此,从统计数据看,我国垃圾回收率比较低。在国外废纸、废饮料瓶、废金属等都被统计在垃圾产生量数据中,这样计算出来的垃圾回收率比较高。课题组在上海卢湾区上海鑫环废弃物处置有限公司调查得知,该公司拥有上海市第一条城市生活垃圾分拣流水线,居民垃圾经过流水线分拣,可回收物约占5%左右,医院、大厦的垃圾,经过流水线,可回收物约占15%以上。居民垃圾分类的成效显着。(来源:本站整4、垃圾处理、处置设施缺乏

北京、上海两市都非常重视垃圾管理问题,但目前北京、上海两城市的垃圾处理、处置能力还不能满足现状需求。为迎接北京2008年奥运会和上海2010年世博会,两个城市均计划加大了在环境保护工作方面的投资力度。据调查两城市每年用于处理垃圾的费用高达8-9亿元,上海约有三分之一经费由垃圾产生者来承担,政府承担三分之二。北京垃圾处理费用主要来自政府,垃圾处理费收缴率只有10%。

虽然许多城市开征了垃圾处理费,但是垃圾处理费收缴率都比较低,相对垃圾处理费来说,更显得微乎其微。因此,我国绝大部分城市垃圾处理费用主要由政府承担,由于政府负担不起高昂的

处理费用,只能采取简单的填埋方式处理垃圾,对环境安全造成了极大的隐患。资金缺乏制约了城市垃圾处理设施的建设。

二、社区垃圾管理需要改进的方面

1、社区垃圾分类宣传仍需加强

课题组于2004年11月至2005年1月期间在北京的社区、公园、商场等公共场所内开展了关于垃圾分类环境意识的调查活动,采取随机调查的方式,共发出228份问卷,回收到有效问卷204份。虽然样本量不大,但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一些客观事实。

为了解北京市宣传推广“垃圾分类”政策的成效和北京市民对政府这一举措的关心程度,问卷内特别设计了三个问题,统计结果分别为:有52.5%的被访者知道“2004年5月发布的《北京市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指导手册》”;有57.4%的被访者知道“北京市政府在《北京2008》奥运申办报告中对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收集率和垃圾资源化综合利用率的承诺”;76.0%的被访者知道“北京部分小区已经试行了垃圾分类收集,并大大减少了垃圾的排放量”。

2、垃圾分类参与率低、缺少监督

此次调查的统计结果显示,有28.1%的被访者一直保持在家中进行简单的垃圾分类,有42.2%的被访者在家中会偶尔进行简单分类,有29.6%被访者从不进行分类。一直保持在家中简单分类的被访者比例远低于对垃圾分类的知晓率。

在实施垃圾分类的小区观察垃圾的投放情况发现垃圾混放的情况特别普遍。因此,目前社区垃圾分类工作主要还处于重宣传、轻效果的阶段。如果要提高垃圾分类效果,需要加强对垃圾分类工作的监督。

3、现有政策不利垃圾减量

实施垃圾分类的小区与未实施垃圾分类的小区居民的垃圾收费标准一样。

垃圾减量后,环卫部门有可能减少垃圾清运收入,因此环卫部门对实施垃圾减量的动力不足,主要表现在社区居民将垃圾分类,垃圾清运时混合运输。严重影响了居民参与垃圾分类的积极性。

垃圾收费主要是垃圾清运费,没有实施按量全成本收取垃圾处理费。

政府对社区、企、事业单位没有明确实施垃圾减量的指标规定,很难实现真正意义的垃圾减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