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地下空间规划》课程设计.
- 格式:doc
- 大小:557.44 KB
- 文档页数:18
地下空间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了解地下空间的定义、分类和利用,掌握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具体来说,知识目标包括:1.掌握地下空间的定义和分类;2.了解地下空间利用的现状和前景;3.掌握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技能目标包括:1.能够分析地下空间的利用价值和可行性;2.能够运用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基本方法进行设计和规划;3.能够提出创新性的地下空间利用方案。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包括:1.培养学生对地下空间的认知和兴趣;2.培养学生关注城市地下空间利用的社会责任感;3.培养学生敢于创新、勇于实践的精神风貌。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地下空间的定义、分类和利用,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具体安排如下:1.引言:介绍地下空间的定义和分类,让学生对地下空间有一个初步的认识;2.地下空间的利用:介绍地下空间利用的现状和前景,分析地下空间的优势和挑战;3.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基本原理:讲解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基本原理,如立体空间布局、安全性、环保等;4.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方法:介绍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方法,如地下交通、地下商业、地下仓储等;5.创新案例分享:分享一些国内外地下空间利用的创新案例,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本节课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等。
具体运用如下:1.讲授法:用于讲解地下空间的定义、分类和利用,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基本原理和方法;2.讨论法:用于分析地下空间利用的现状和前景,激发学生对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思考;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享地下空间利用的创新案例,让学生学会分析地下空间利用的价值和可行性。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我们将选择和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城市地下空间利用》;2.参考书:相关学术论文和报告;3.多媒体资料:地下空间利用的图片、视频等;4.实验设备:地下空间模型、沙盘等。
城市地下空间利用的规划方案设计一、引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城市人口的快速增长,对城市的土地资源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然而,城市的地面空间有限,为了满足城市发展的需求,人们开始将目光投向城市地下空间的利用。
城市地下空间的规划方案设计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课题,本文将探讨城市地下空间利用的规划方案设计。
二、城市地下空间的潜力城市地下空间作为城市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巨大的潜力。
首先,城市地下空间可以有效解决城市土地资源有限的问题。
通过将一部分功能转移到地下空间,可以释放地面空间,提高土地利用率。
其次,城市地下空间可以提供更多的公共设施和服务。
例如,地下商场、地下停车场等可以为市民提供更多的便利。
再次,城市地下空间还可以用于建设地下交通系统,缓解城市交通拥堵问题。
因此,充分利用城市地下空间,可以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三、城市地下空间规划的原则在进行城市地下空间规划方案设计时,需要遵循以下原则。
首先,要充分考虑地下空间的可行性和安全性。
地下空间的利用需要考虑地质条件、地下水位等因素,确保地下空间的稳定和安全。
其次,要与地面空间相协调。
地下空间规划应与地面空间规划相衔接,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再次,要注重环境保护。
在地下空间利用过程中,要采取相应的措施,减少对地下水、土壤等环境的影响。
最后,要注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
地下空间的规划应既满足市民的需求,又具有一定的经济效益。
四、城市地下空间的利用方式城市地下空间的利用方式多种多样,根据城市的实际情况和需求,可以选择不同的利用方式。
首先,可以将地下空间用于建设地下商业区。
地下商业区可以提供各类商店、餐饮等服务设施,为市民提供更多的购物和娱乐选择。
其次,可以建设地下停车场。
地下停车场可以有效缓解城市停车难的问题,提高城市交通效率。
再次,可以利用地下空间建设地下公园和绿地。
地下公园和绿地可以为市民提供休闲和娱乐场所,改善城市生态环境。
此外,还可以建设地下交通系统、地下体育设施等,以满足不同领域的需求。
地下空间设计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地下空间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1.知识目标:掌握地下空间设计的概念、特点和应用领域;了解地下空间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方法;熟悉地下空间设计的相关规范和标准。
2.技能目标: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简单的地下空间设计;具备一定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能够独立完成地下空间设计方案。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地下空间设计的兴趣和热情,提高学生对城市地下空间利用的认识,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地下空间设计的基本概念和特点:介绍地下空间设计的定义、分类、特点和应用领域。
2.地下空间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方法:讲解地下空间设计的原则、方法和技术。
3.地下空间设计的相关规范和标准:介绍我国地下空间设计的相关规范和标准。
4.地下空间设计实践案例分析:分析典型的地下空间设计案例,让学生了解地下空间设计的实际应用。
5.创新性地下空间设计实践:培养学生独立完成地下空间设计方案的能力。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1.讲授法:讲解地下空间设计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2.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的地下空间设计案例,让学生了解实际应用。
3.讨论法: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4.实验法:安排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和实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本课程的教学,我们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地下空间设计教材作为主要教学资源。
2.参考书:提供相关的参考书籍,丰富学生的知识体系。
3.多媒体资料:制作精美的课件、视频等多媒体资料,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4.实验设备:安排实地考察和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地下空间设计的过程。
五、教学评估本课程的评估方式将包括平时表现、作业、考试等多个方面,以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地下空间规划与设计》课程设计任务书一、设计题目:杭州市钱江新城核心区地下空间规划设计二、设计主要内容杭州钱江新城核心区用地4.02平方公里,东靠钱塘江,南至清江路,西临秋涛路,北至庆春东路,在完成的地面规划的基础上,进行地下空间的规划设计。
设计的主要内容包括:1 总体说明1.1 钱江新城核心区基本情况1.2 地下空间规划的指导思想1.3 地下空间规划的总体构想1.4 地下空间开发模式2 地下交通规划2.1地下交通规划的基本原则说明重点、核心,注意地铁、地下停车场、地下步行系统的关系2.2.地下铁路规划在核心区,规划经过两条相交的地铁线,说明地铁线路规划的基本原则,车站设置原则的考虑(人流量计算、车站间距的计算),地铁车站换乘站布置方式(换乘时间的计算等),地铁过江的方法。
2.3 地下公路交通地面交通对地面环境的影响分析,地下公路的交通方案,公路过江隧道的规划的原则。
2.4 地下停车系统地下停车场的需求分析,地下停车系统的规划,基本原则的体现。
2.5 地下步行系统解决人流的方法,核心区人流的分析,设置步行系统的作用,地下步行系统的方案。
3 主要节点地区规划3.1 市民广场的地下空间规划基本原则,地下空间的功能分层、出入口的设计3.2地下商业街的规划解决城市交通节点。
地下商业街的基本模式,与地铁站和地铁换乘站的结合,与人行通道的结合。
4 地下市政设施规划4.1 地下市政设施规划原则重点,目标,规划的主要作用4.2共同沟规划核心区内共同沟的分级,共同沟内管线的布置4.3地下雨水收集和水处理系统规划雨水收集系统的规划,4.4 地下变电站和煤气站规划相应的规划原则和步骤,5 地下防空、防灾系统规划5.1地下防空、防灾系统规划的原则5.2 地下防空系统规划5.3 地下防灾系统规划6其他人文环境、生态环境等规划和设计。
三、设计依据1基础资料见h t t p://ww w.hz c bd.co m/。
2地下规划和设计的相关规范。
《地下空间规划与设计》课程设计任务书一、设计题目:徐州市轨道交通建设规划二、设计主要内容徐州是徐州都市圈的核心城市,淮海经济区的中心城市,也是全国重要的交通枢纽。
进行徐州市地下空间的规划设计。
设计的主要内容包括:1 总体说明1.1 徐州基本情况1.2建设轨道交通的基本条件人口、经济及轨道交通线路客流规模等指标1.3轨道交通建设规划年限与依据设计考虑的年限(近期、中期、远期),编制的依据。
1.4轨道交通建设规划的基本原则和指导思想1.5轨道交通建设规划方案与实施安排规划几条线,何时开始实施,施工顺序,具体年限。
2轨道交通建设规划必要性分析2.1城市社会现状与发展预测目前的经济情况、(近期、中期、远期)预测2.2.城市建设总体规划城市性质及规划发展目标城市人口及用地发展规模空间结构规划2.3城市综合交通规划城市交通概况城市交通发展趋势城市交通发展战略与目标交通发展规划3徐州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3.1线网规划范围和年限3.2轨道交通的功能定位3.3主城区轨道线网规划方案线路基本走向、线路平面设计、线路纵断面设计4车站及主要换乘节点4.1主要设计原则4.2车站设计方案车站组成与功能分析、车站型式与规模、换乘设计、不同类型车站设计4.3行车组织与运营管理车辆的选型及运行指标等。
5其他人文环境、生态环境等规划和设计。
三、设计依据1《徐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7~2020年)2《徐州市综合交通规划》(2004~2020年)3《徐州市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修编》(2011年)4《徐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2006~2010)5徐州市《统计年鉴》(2009)6其他相关资料及轨道交通有关规范。
7相关论文和资料四、设计要求1通过设计,熟悉所学过的知识。
2学会利用网络,获取需要的知识和资料。
3提交的成果包括规划设计说明和规划设计图,提交的成果全部使用A4打印纸打印并装订成册,基本格式参照学院课程设计相关要求。
地下空间规划设计任务书地下空间规划课程设计指导书一、基本情况介绍随着城市化的飞速发展,产生了一系列的城市问题,诸如城市生存空间缩小,城市中心区交通拥挤,环境污染严重等等。
城市的加速发展使城市矛盾进一步恶化,出现了城市立体化改造和建设的客观需要,一些城市把开发利用地下空间作为解决这一问题的出路。
步行化是20 世纪下半叶城市生态化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我国在城市中心区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过程中,地下商业街往往和地下连接通道、广场等相联系形成地下步行系统。
地下步行系统的建设,激发了区域活力,将城市的地下公共空间联成系统,增强了城市的内聚力,使其成为地下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体现对人关怀,改善城市环境的重要标志。
当今社会随着城市化的进程加快,出现了城市用地紧缺的一系列问题。
其中,仅地面停车场一项就占用了大面积的城市土地。
为了节省城市用地,合理解决城市中日益增多的汽车停车问题,于是,建造了多层停车库。
停车位空间立体化是解决城市停车问题的一种有效措施。
目前,国外在经历了大量建造多层汽车库的发展阶段之后,又把兴建各种类型的地下停车场作为了一种新的途径。
特别是在一些发达国家的大城市,例如法国的巴黎,半数以上的汽车都是停放在地下,地下停车场是那里停车的主要模式。
对于地价昂贵的大城市,大力发展城市地下停车场(库)既能节省城市用地,又能改善城市环境。
地下停车场( underground parking )是城市地下空间利用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国是人口大国,在20世纪80年代前,人们使用的重要的交通工具就是自行车,而现在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的扩张,汽车已成为人们出行的重要工具。
目前,大规模地下空间的开发均有停车场的规划,主要原因是城市汽车总量在不断增加,而相应停车场不足,城市汽车“行车难,停车难”的现象已十分普遍。
这种现象在20世纪50年代并不明显,但到了20世纪80年代,城市道路拥挤的矛盾就十分突出了。
因此,充分利用地下空间建设停车场对缓解城市道路拥挤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城市地下空间规划方案设计一、引言城市发展面临着日益严峻的挑战,人口增长、土地资源短缺、交通拥堵等问题已经成为制约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
在这种情况下,充分利用城市地下空间成为了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
本文将探讨城市地下空间规划方案设计的重要性以及相关的原则和方法。
二、城市地下空间规划的重要性城市地下空间是指地下建筑、地下交通、地下综合管廊等一系列地下设施。
合理规划和利用地下空间可以解决城市面临的一系列问题。
首先,地下空间可以缓解土地资源紧张的问题。
随着城市人口的增长,土地资源日益紧缺,而地下空间则提供了额外的发展空间。
其次,地下空间可以改善城市交通状况。
地下交通系统可以减少地面交通压力,缓解交通拥堵问题。
此外,地下空间还可以用于城市综合管廊建设,解决城市基础设施的布局问题。
因此,合理规划和利用地下空间对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三、城市地下空间规划的原则1. 综合规划原则城市地下空间规划应与城市总体规划相衔接,充分考虑城市发展的整体需要。
地下空间规划应与地上空间规划相互协调,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在规划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地下空间的可持续利用,注重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
2. 安全原则地下空间的规划设计必须重视安全性。
在地下空间的设计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地质条件、地下水位、地下设施等因素,确保地下空间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此外,地下空间的规划设计还要充分考虑火灾、地震等自然灾害的风险,合理设置防灾设施,确保人员和财产的安全。
3. 可持续发展原则地下空间的规划设计应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在地下空间的利用过程中,要充分考虑节能减排、资源循环利用等因素,注重环境保护和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此外,地下空间的规划设计还要充分考虑社会经济效益,注重人性化设计,提升城市居民的生活品质。
四、城市地下空间规划的方法1. 地质勘探与评估在进行地下空间规划设计之前,需要进行地质勘探与评估工作。
通过对地下地质条件的详细调查和分析,了解地下地质结构、地下水位、地下水质等情况,为地下空间的规划设计提供科学依据。
地下建筑规划 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地下建筑的基本概念、分类及功能,掌握地下空间规划的相关理论知识。
2. 学生能了解地下建筑的施工技术、结构特点及其对环境的影响。
3. 学生掌握地下建筑的安全防护措施和节能减排技术。
技能目标:1. 学生具备分析和评价地下建筑规划方案的能力,能提出合理的建议和改进措施。
2. 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设计简单的地下建筑规划方案,包括平面布局、空间组织和功能分区。
3. 学生具备一定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能在小组合作中发挥个人优势,共同完成地下建筑规划任务。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培养对地下建筑规划的兴趣,激发对城市地下空间利用的探索精神。
2. 学生树立绿色、环保、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关注地下建筑对环境的影响。
3.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培养严谨、务实、创新的态度,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高中地理选修课程,结合城市地下空间规划的实际案例,培养学生对地下建筑规划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
学生特点:高中学生具有一定的地理知识基础,思维活跃,好奇心强,具备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教学要求:结合课本内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实地考察等多种教学手段,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提高综合素养。
二、教学内容1. 地下建筑基本概念:包括地下建筑的定义、分类、功能及发展历程。
2. 地下空间规划原理:学习地下空间的利用原则、规划方法及其与城市总体规划的关系。
3. 地下建筑结构与技术:了解地下建筑的施工技术、结构特点、材料选择及节能减排措施。
4. 地下建筑安全防护:掌握地下建筑的安全防护措施、逃生通道设置及应急救援预案。
5. 地下建筑规划案例分析:分析国内外典型地下建筑规划案例,总结经验教训,提出改进措施。
6. 地下建筑规划实践:结合实际地形,进行地下建筑平面布局、空间组织和功能分区设计。
《地下空间规划与设计》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情况英文名称:Underground Space Planning and Design课程编号:F0917********总学时:40 讲课学时:40 实践学时:0总学分:2.5课程性质:必修考核方式:考试适用对象:土木工程(地下工程方向)先修课程:结构力学、钢结构设计原理、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参考教材:《地下空间规划与设计》,谭卓英,科学出版社,2017《现代城市地下空间开发》,赵景伟,清华大学出版社,2017《城市地下空间规划与设计》,束昱,同济大学出版社,2016二、课程目标本课程是土木工程(地下工程方向)专业必修专业课程,涉及结构力学、钢结构设计原理、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等相关知识。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达到如下学习目标:1.能正确运用空间规划基本原理、方法和技术,进行地铁网路、地铁车站规划设计,中心区及与地下相关交通结构的规划设计和建筑设计。
支撑毕业要求1-4,2-42.能进行地下综合管沟规划设计和建筑设计。
能行地下物流系统、储物系统、人防工程的规划设计和建筑设计。
支撑毕业要求1-4,2-43.能完成城市地下停车场规划与动态交通系统的衔接设计并进行地下停车场建筑设计。
支撑毕业要求1-4,2-4,3-1,3-2表1 本课程对毕业要求及其指标点的支撑三、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学时分配知识单元一:城市地下空间规划与设计基础支撑学习目标1(建议6学时)教与学要求:本知识单元要求学生了解国内外城市地下空间规划状况及地下空间利用中有待解决的问题;理解城市地下空间规划的指导思想、阶段划分和主要内容。
理解城市地下空间规划的原则;掌握总体规划的构成体系及设计步骤。
教与学方法:讲授、讨论知识点1:城市地下空间规划与设计的思想和现状主要内容:国内外城市地下空间规划状况及地下空间利用中有待解决的问题;理解城市地下空间规划的指导思想(重点)、阶段划分和主要内容。
知识点2:城市地下空间总体规划主要内容:城市地下空间规划的原则(重点);总体规划的构成体系及设计步骤。
城市地下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城市地下空间的基本概念、分类及功能。
2. 了解城市地下工程的建设原理、技术要点及发展现状。
3. 了解城市地下空间利用与管理的基本原则和政策法规。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地理、工程等知识,分析城市地下空间利用的合理性和效益。
2. 提高学生运用现代技术手段,如GIS等,进行城市地下空间数据采集、处理和分析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沟通表达及问题解决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城市地下空间的保护与合理利用的意识,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
2. 增强学生对我国城市地下空间建设成就的自豪感,激发爱国情怀。
3. 培养学生关注城市建设与发展,具备社会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
本课程针对初中年级学生,结合地理、科学等学科知识,以城市地下空间为主题,旨在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技能和情感态度价值观。
课程设计注重实践性和实用性,使学生能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正确的价值观。
通过具体的学习成果分解,为教学设计和评估提供明确依据。
二、教学内容1. 城市地下空间概念与分类:介绍城市地下空间定义、功能及分类,结合教材第二章内容。
- 地下空间的定义与功能- 地下空间的分类与特点2. 城市地下工程建设:讲解地下工程的建设原理、技术要点,参考教材第三章。
- 地下工程的建设原理- 地下工程技术要点及发展现状3. 城市地下空间利用与管理:探讨城市地下空间的合理利用、管理原则及政策法规,结合教材第四章。
- 地下空间利用原则与策略- 地下空间管理政策法规4. 城市地下空间案例分析:分析国内外典型城市地下空间利用案例,借鉴教材第五章。
- 国内外城市地下空间利用案例- 案例分析与讨论5. 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运用GIS等现代技术手段进行数据采集、处理和分析。
- 实地考察与数据采集- 数据处理与分析教学内容安排和进度:第一周:城市地下空间概念与分类第二周:城市地下工程建设第三周:城市地下空间利用与管理第四周:城市地下空间案例分析第五周:实践活动教学内容科学性和系统性相结合,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使学生能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培养实际操作能力。
1河南城建学院《城市地下空间规划》课程设计说明书课程名称: 城市地下空间规划理论题目:河南某地下停车场的规划设计专业:学生姓名:学号:指导教师:开始时间: 2013 年 12 月23日完成时间: 2014 年 01 月03 日课程设计成绩:指导教师签名:年月日目录(仅供参考)参考文献 (17)一、地下停车场总图设计根据所分配的大致区域和具体方案参数情况特别是周围地面道路和建筑情况,设计地下停车场的总图设计,布置停车场的功能区划分。
1.1 总图设计时应考虑的因素如下:1)场地的建筑布置、形式、道路走向、行车密度及行车方向;2)是否有其它地下设施;3)周围环境状况;4)工程与水文地质情况; 5)要考虑地面出入口一侧有至少两辆车位置的候车长度;6)停车场应有明显的标志,并按规定设置标线;7)单建式停车场要考虑车库建成后面部分的规划。
1.2 功能区划分及面积说明根据设计提供的原始条件,对于附建式停车场,附建式停车场受地面建筑的平面柱网的限制,利用的是它的地下部分,其平面布置受地面建筑的影响。
总图设计功能区包括:出入口、停车区、管理区、辅助区等;⑴、出入口:进出车用的坡道、地面口部及口部防护等此次设计准备采用直线双车坡道,根据《汽车库建筑设计规范》(JGJ100-98 )表4.1.7中规定,小型车坡度选用15%左右,高长比值约为1:6.67,并且采用由线缓坡道,坡道所占面积大约是170m2左右。
地面中部设置挡水段,同时搭建拱形雨篷。
⑵、停车区:停车间、行车通道、步行道等此次设计是在建筑物的地下一层设计停车场,因此辅助设施就占据很大的面积,停车区面积大约是1800m2。
⑶、管理区:门卫、高度、办公、防灾中心、卫生间、楼梯间等门卫、调度、办公、防灾中心在所提供的原始条件中找不到,可能设置在地面,卫生间所占的面积是30m2左右,楼梯二处。
(见附图)⑷、辅助区:风机房、送风机房、排风机房、低压配电室、防护用的设备间等据原始数据可知,风机房:54 m2,送风机房:55m2,排风机房:47.5 m2,低压配电室:43 m2。
1.3 总的形状、建筑面积说明此次设计的停车场的地面建筑的形状基本上是直角梯形,建筑方位台附图所示,停车场的建筑面积2841.1m2,坡道面积170m2,停车区面积1800m2左右,辅助区总面积800m2(包括行人通道)1.4 防火等级划分、通道数量要求及说明(防火规范)根据《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GB50067-97)表3.0.1中的划分,此次设计的停车场属于第Ⅳ类防火。
耐火等级应为一级。
地下停车场应设置防火墙划分防火分区,每个防火分区的最大允许建筑面积为2000m2,根据原始条件可知,辅助区占据了约800m2左右的建筑面积,并且总的建筑面积为2841.4m2,因此辅助区的一部分墙体还要充当防火墙。
《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规定:⑴、每个防火分区内的人员安全出口不应少于两个,如果停车场属于第Ⅳ类防火,可设置一个。
⑵、电梯井、管道井、电缆井和楼梯间应分开设置,人员安全出口和汽车疏散出口也应分开设置。
⑶、疏散楼梯应设置为封闭楼梯,并且宽度不应小于1.1m。
⑷、停车场室内最远工作地点至楼梯间的距离不应超过4m。
⑸、汽车疏散走道的宽度不应小于4m,同时疏散出口不应少于两个,间距不应小于10m。
根据已确定的条件(见附图):三个楼梯(宽度都大于1.1m);室内最远工作点到楼梯间的距离都小于45m;一个平时出入口(宽度4.2m、紧急情况也可作为疏散口),这些都满足上述规定。
二、停车场主体平面设计2.1 确定设计的基本要求一般以停放一台车平均需要的建筑面积作为衡量柱网是否合格的综合指标,并同时满足以下基本要求:1.适应一定的车型的停车方式、通道布置,并具有一定的灵活性;2.保障一定的安全距离,避免遮挡和碰撞;3.尽量做到充分利用面积;4.施工方便,经济,合理;5.尽可能减少柱网尺寸,结构完整统一。
2.2 对各功能区面积进行估算停车区分为四个区,如附图所示:⑴、停车一区建筑面积:950 m2估计停放车辆数:10~25辆⑵、停车二区建筑面积:265m2估计停放车辆数:4~10辆⑶、停车三区建筑面积:220 m2估计停放车辆数:4~10辆⑷、停车四区建筑面积:308m2估计停放车辆数:4~10辆2.3 车位平面设计根据《汽车库建筑设计规范》(JGJ100-98)要求:⑴、此次选择小车型作为地下停车场的设计依据,根据表2表2 车型的参数可知:中型车的尺寸为(9.0×2.5×3.2)⑵、 2.此次选择垂直式(90°)停车角和后退停车前进出车停驶方式,此次选择垂直式(90°)停车角和后退停车前进出车停驶方式。
⑶、根据表4.1.5知:通车道的最小宽度W d为9.0m,垂直通道方向的最小停车宽度We为9.4m,平行通车道方向的最小停车位宽度L t为3.5m,2)()()(R cot )()()(]cot )[(sin R 212222e 22e 2nb l r r b r d l R e b r bc c b r S R e L L e b r Z W r rd +--=+++=++=+-++-++=-++-+=ααα式中 α=90° W d ——通车道宽度 S ——出入口处与邻车的安全距离(取300mm) Z ——行驶车与车或墙的安全距离(取500~1000mm ) R e ——汽车回转中心至汽车后外角的水平距离c ——车与车的间距(取600mm) r ——汽车环行内半径 a ——汽车长度 b ——汽车宽度 e ——汽车后悬尺寸 R ——汽车环行外半径 α——汽车停车角度d ——汽车前悬尺寸 l ——汽车轴距 n ——汽车前轮距 r 1——汽车最小转弯半径具体数据见下表:(单位mm)⑷、 根据表4.1.4垂直式停车方式汽车间纵和向最小净距为0.8m ,汽车间横向最小净距为1.0m ,汽车与柱间最小净距为0.4m ,汽车与墙、护栏及其它构筑物间的纵向最小净距为0.5m 、横向最小净距为1.0m ;⑸、 根据图4.1.10和下面的公式计算行车通道的转弯宽度:2)()(212220202nb l r r y r r b r d l R xR R r R W +--=-=+++=+=-= r ——汽车环行内半径 R ——汽车环行外半径a——汽车长度 b——汽车宽度e——汽车后悬尺寸 d——汽车前悬尺寸l——汽车轴距 n——汽车前轮距m——汽车后轮距 W——环道最小宽度r1——汽车最小转弯半径 r2——环道内半径R0——环道外半径X——汽车环行时最外点至环道外边距离,宜等于或大于250mmY——汽车环行时最内点至环道内边距离,宜等于或大于250mm根据规范可知中型车的最小转弯半径为8m,经计算得,垂直式停车两柱子中间停放一辆车柱间最小距离为2.4+0.3×2=3m停放两辆车柱间最小间距为2.4×2+0.3×2+0.5=5.9m;停放三辆车柱间最小间距为2.4×3+0.3×2+1.0=8.8m;停放四辆车柱间最小间距为2.4×4+0.3×2+1.5=11.7m。
⑸、根据上面的规定确定停车区的停车数量和行车通道尺寸(见附图)如下:总共可停放44辆车①停车一区停车数:16辆建筑面积:950m2每停一辆车需要的建筑面积:59 m2每停一辆车需要的停车面积:23.5 m2②停车二区停车数:8辆建筑面积:265 m2每停一辆车需要的建筑面积:33 m2每停一辆车需要的停车面积:23.5 m2③停车三区停车数:8辆建筑面积:220 m2每停一辆车需要的建筑面积:27.5m2每停一辆车需要的停车面积:23.5 m2④停车四区停车数:11辆建筑面积:308 m2每停一辆车需要的建筑面积:25.6 m2每停一辆车需要的停车面积:23.5 m22.4 修正停车场的平面柱网建议(主要柱距)⑴、停车一区空了很大一部分面积不能停车,造成了很大的空间浪费,而坡道的净宽度只有7.8m,这不满足直线型坡道最小宽度的要求,建议把停车一区和坡道接触处的柱子向停车区平移1m,这样就既能满足坡道要求也不造成停车区的浪费。
⑵、停车四区的柱距停一辆车台浪费,挺两辆车有不够距离,所以建议增加一下柱距,中间的几个柱子可以不要,这样就不会造成停车区太多的浪费。
三、停车场坡道的设计3.1.坡道的形式坡道的设计原则:①坡道设计要同出入口和主体有顺畅的连接,同地段环境相吻合,满足车辆进出方便、安全。
②要有一定的坡度,且有防滑要求,对于回转坡道有转变半径的要求。
③有防护要求的国库,坡道应设在防护区以内,并保证有足够的坚固程度。
④在保证使用要求的前提下应使坡道面积尽量紧凑。
坡道的形式有两种:一种是直线形坡道,另一种是曲线形坡道。
直线形坡道的视线好、上下方便、切口规整、施工简便,但占地面积达,曲线形坡道占地面积小,适用于狭窄地段,视觉效果差,进去不太方便。
此次设计采用的是直线形双车坡道。
(如附图所示)《汽车库建筑设计规范》(JGJ100-98)根据表4.1.6中型车直线形双车坡道的最小宽度是7.0m,由于坡道设计处只有7.8m的净宽,所以坡道上的行车数量要严格控制。
根据表4.1.7纵向坡度选用15%,高长比为1:6.67。
当通车道纵向坡度大于10%时,坡道上、下端均应设缓坡段,缓坡段有直线缓坡段曲线缓坡段,此次设计采用曲线缓坡段,上、下缓坡段一样,上部的缓坡段的相对标高为-1.300m缓坡段的端部还要设计挡水端,同时上部要搭建拱形遮阳雨篷。
3.2. 坡道的技术参数(1)根据《规范》中的图4.1.8确定曲线缓坡段的曲线半径R是20m,则水平投影长度L=R×(i-0)/100=20000×15÷100=3000mm,垂直下降的距离H=L×i/2=3000×0.15÷2=225mm,经过上部缓坡段标高降到-1.3-0.225=-1.525m。
(2)根据《规范》中的表4.1.7选择的坡度i=15%.层高是5.4m,则垂直下降距离R=5.4-1.3-2×0.225=3.65m,水平投影长度L=R/i=3650×(1/0.15)=24333mm,经过直线坡度后标高到-5.175m。
(3)当直线坡道水平向前24.3m就进入到建筑下部了,此时坡道到建筑物一层顶板的距离为(24.3×0.15)+1.3=4.18m,大于了《规范》中表4.1.13规定的中型车的室外最小净高3.4m。
四、地下停车库的建筑艺术设计居住区地下停车属功能单一的设施,人们往往只注意其功能技术要求而忽视其建筑艺术美方面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