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学语文划分句子成分

小学语文划分句子成分

小学语文划分句子成分
小学语文划分句子成分

(1)主语: 一般上由名词、代词、数量词、动词、形容词或短语充当。主语是一个句子的主题,可以回答“谁”、“什么”等的问题,例如:

“你”吃饱了吗?(主语是代词,你)

“一斤”有十六两。(主语是数量词,一斤)

“相逢”何必曾相识。(主语是动词,相逢)“孝亲敬老”是华人的传统的美德。(主语是短语)

“一个未成年的孩子” ,承受思想重负的能力终归有限啊!(主语是短语)

(2)谓语:谓语多由动词、形容词、名词、代词和短语充当。一般上谓语是出现在主语的后面,用以陈述主语。谓语可回答“做什么” 、“怎么样” 、“是不是”、“有没有”等问题。例如:妈妈“米幼兰” 。(谓语是名词)

他在一场恶梦中“告别”了人生。(动词)外婆的健康“如何”?(代词)升名“依然低头不语” 。(短语)

(3)宾语:宾语多用于动词、名词、形容词、代词和短语充当。宾语一般上出现在谓语后,是谓语所涉及的人或事物,可以回答“谁” 、“什么”等问题。例如:

妈妈正在责骂“弟弟” 。(名词)我不怕“困难” 。(形容词)医院里禁止“抽烟” 。(动词)他精通“八国语言” 。(短语)

有时候一个句子里会有两个宾语,我们称为双宾语。第一个宾语多指人,称为近宾语;第二个宾语指事物称呼、行为等,称为远宾语。例如:

老师“送”我两本“书” 。大家嘲笑“他”是“傻瓜” 。

他教唆‘“年们”“离家出走” 。

(4)定语:

定语多由动词、形容词、名词和短语充当。定语在句子中放在主语宾语前,起修饰和限定作用。定语可回答“谁的” 、“多少”、“什么样的”等问题。例如:

“弟弟”的哭叫声在街头就听到了。(名词)“开会”的人都来齐了。(动词)

“一番冷冰冰”的话,听了让人心寒。(短语)秀花是一个“美丽”的姑娘。(形容词)

(5)状语:壮语可由名词、动词、形容词、代词、副词和短语充当。一般上是放在谓语前,用来修饰及限定谓语。壮语可回答“怎么样” 、“何时”、“何地”、“为什么”的问题。例如:“昨天”,我在百货市场碰见他。(名词)

这款时装“确实”不错。(副词)

小明“终于”盼到了消息。(副词)健国“拼命”的追在巴士后头。(形容词)(6)补语:补语多由动词、形容词、代词、副词和短语充当。补语多处在谓语或宾语后,起补充说明的作用。补语可以回答“怎么样” 、“多少”、“多久”、“那里”等问题。例如:妈妈气得两眼“通红” 。(形容词)你的书念得“怎么样”?(代词)他最近脾气坏“透”了。(副词)

考场静得“很” 。(副词)

主谓宾定状补都有各自的符号。主语的是在自的下面出现这个=符号。谓语是在字的下面出

现这个—符号,一条直线。宾语是~、定语是()、壮语是[] 而补语则是<>这个符号。

句子的组成部分,包括主语、谓语、宾语、定语、补语、状语六种

主语:1、定义:被陈述或被说明的对象。2、特点:A 、经常由名词、代词、名词性短语充当。B、一般表示谓语所说的是“谁”或“什么”。3、符号:双行线。

谓语:1定义:用来说明陈述主语。2、特点:A、经常由动词、形容词充当。B、一般

表示主语“怎么样”或“是什么” 。3、符号:单行线。

宾语:1定义:表示谓语动词的涉及对象的语言单位。2、特点:A、经常由名词、代词、

名词性短语充当。B、一般表示谓语“怎么样”或“是什么”。3、符号:波浪线4、凡能愿

动词,如“希望、想、可以、说”等词后面的一般都作宾语处理。

定语:1定义;用在主语和宾语前面,起修饰和限制作用的语言单位。2、特点:A、经

常由名词、形容词、动词、代词充当。B、一般定语与中心词之间有“的”字连接。3、符号:小括号()。

状语:1、定义:用在动词、形容词谓语前,起修饰和限制作用的语言单位。2、特点:

A、经常由副词、形容词、动词、表示处所和时间的名词和方位词充当。

B、一般状语与中

心词之间有“地”字连接。3、符号:中括号〔〕。

补语:1、定义:谓语后面的附加成分,对谓语起补充说明作用,回答“怎么样” 、“多久”、“多少”(时间、处所、结果)之类问题的语言单位。2、特点:A、经常由动词、形容词

副词充当。B、一般补语与中心词之间有“得”字连接。3、符号:单书名号〈〉一般完整的句子成分的排列为:

定语(修饰主语)主语状语谓语补语定语(修饰宾语)宾语

句子成分符号: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 >

绕口令

主谓宾,定状补

主干枝叶分清楚

主干成分主谓宾

枝叶成分定状补

定语必居主宾前

谓前为状谓后补

学语文,有口诀

主谓宾、定状补,主干枝叶分清楚。

定语必居主宾前,谓前为状谓后补。

状语有时位主前,逗号分开心有数。基本成分主谓宾,连带成分定状补。定语必居主宾前,谓前为状谓后补。六者关系难分辨,心中有数析正误。什么谁称主,做是怎样才充谓;宾语动支配,回答谓语什么谁。前置状语目(的)时(间)地(点)意义不变能复位。补语从后说前谓,定语才和后宾配。介宾短语多状补,不能充当宾主谓。的定地状与得补,语言标志定是非。

语文句子成分和语法知识

、语文句子成分把句子成分的划分重点放在单句上,考试中关于单句的题还是比较多的,至于复句你只要掌握几种明显的关系就可以了,如果有具体的疑问,请你把相关的问题说出来,可以为你参谋一下:

完整的句子结构是:(定)主//[状]谓<补>+(定)宾

例如:俄们)学生II[一定][要]学V好〉(专业)课程

定语用在主语前面,是修饰限制主语或宾语的中心语的

“(冬天里)的春天”

补语用在谓语的后面,是补充说明谓语中心语的如:辨认V仔细〉

句子成分

1、主语

主语是谓语陈述的对象,指明说的是“什么人”或“什么事物”。例如:

(1)中国人民志气高。

(2) 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是亿万人民群众的切身事业。

2、谓语谓语是陈述主语的,说明主语的,说明主语“是什么”或怎么样“。例如:

(1) 满天乌云顿时消散了。

(2) 树叶黄了。

(3) 小王今年十六岁。

(4) 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

(5) 明天星期日。

(6) 什么书他都看。

3、宾语

宾语在动语后面,表示动作、行为涉及的人或事物,回答“谁”或“什么”一类问题。例如:

(1) 什么叫信息?

(2) 门口围着一群看热闹的。

(3) 马克思认为知识是进行斗争和为无产阶级解放事业服务的手段。

4、定语定语是名语前面的连带成分,用来修饰、名词表示人或事物性质、状态、数量、所属等。例如:

(1) 那(沉甸甸)的稻谷,象一垄垄(全黄)的珍珠。

(2) (三杯)美酒敬亲人。

(3) 雪野中有(血红)的宝珠山茶,(白中隐青)的(单瓣)梅花。

(4) (中国)的历史有(自己)的特点。

5、状语

状语是动语或形容词前面的连带成分,用来修饰、限制动词或形容词,表示动作的状态、方式、时间、处所或程度等。例如:

(1) 他[已经]走了。

(2) 咱们[北京]见。

(3) 歌声[把王老师]带入深沉的回忆。

(4) 科学[终于以伟大的不可抑制的力量]战胜了神权。副词、形容词经常作状语,表时间、处所的名词经常作状语,一般名词不作状语。动词中除助动词外,一般动词很少作状语,介词短语常作状语。一般状语紧连在中心高速的前边,但

表时间、处所、目的的名词或介词短语作状语时,可以放在主语的前边,如,[在杭州]我们游览了西湖胜景。

6.补语补语是动词或形容词后面的连带成分,一般用来补充说明动作、行为的情况、结果、程度、趋向、时间、处所、数量、性状等。例如:

(1) 广大人民干得〈热火朝天〉。

(2) 他写的字比原来不是好〈一点〉,而是好得〈多〉。

(3) 他生〈于1918 年〉。

(4) 他坐〈在桌子旁〉。

(5) 颜色是那么浓,浓得〈好像要流下来似的〉。

7.独立成分在句子中不与其他成分(主、谓、宾、定、状、补)产生结构关系,但意义上又是全句所必需的,具有相对独立性的一种成分,用来表示称谓呼叫,对事物原推测、估计、注释、补充、感叹、摹拟语气等。

例如:

(1) 事情明摆着,你看,我们能不管吗?

(2) 十分明显,不大大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四个现代化就是一句空话。

(3) 啊,多么使人心醉的绚丽灿烂的秋色!

(4) 砰,砰,一阵枪声传来......

充当独立成分的,有的是一个词,有的是短语,它在句子的位置比较灵活,有的在句首,有的在句中。

8、复指成分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或短语指同一事物,作同一个句子成分。例如:

(1)先生自己也要书。(2)国家要独立,民族要解放,人民要革命,这已经成为。挡不住的历史潮流。

(3) 这就是朝鲜战场上一次最壮丽的战斗--松骨峰战斗。

状——修饰全句的]+(定)主+[状]谓<动补>+(定)宾+<宾补>。

[每当有外地人来],(好客的)天津人[总是][眉飞色舞地]谈<起了>(天津的)小吃<有多么地道>

区分参见:中学语文语法教学中,分析句子的成分教学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而宾语和补语的区分是教学的难点之一,学生常常对“谓前为状谓后补”和“谓语之后带宾语”这两句“窍门口诀”疑惑不解。虽然他们懂得前者是针对谓语中心词和附加成份而言,后者是针对句子主干顺序来说,但在实际操作中和分辨时还是常常感到困难。为

此,在教学过程中把这两种成分进行了几方面的对比,会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其一,细推敲两种概念,从回答问题入手。

宾语是动词中心语的支配对象,补语是对动词、形容词中心词起补充说明作用的成份,根据这两个不同的概念,

我们知道宾语是动词的连带成分,它与动词之间是被涉及与涉及的关系,回答的是“谁”或“什么”一类的问题;而补语是动词或形容词后边的连带成分,它与动词、形容词之间是补充和被补充,说明和被说明的关系,回答的“怎么样”的问题。例如:

(1) 他打球。(2)他打〈输〉了。

例(1)中,“球”是“打”涉及的对象,回答“什么”的问题,所以是宾语:例(2)中“输”是补充说明“打”的结果,回答的是“怎么样”的问题,所以是补语。

从概念和回答不同问题两个方面进行比较是区分宾语和补语的最基本方法。其二,依词性类别判定,细辨认数量结构。

用分辨词性的办法进行对比也是判定句子成份的方法之一。宾语作为动词所涉及的对象,经常用名词、代词或其他名词性短语来充当;而补语则经常用形容词、动词、介词结构或其他动词、形容词性的词语来充当。例如:

(1) 他看书。(2)他看〈完〉了。(3) 他看什么?

(4) 他看得〈很认真〉。(5) 他去新华书店。(6)他来〈自南方〉。

以上(1)(3)(5) 句子分别以名词、代词和名词短语来充当宾语,而(2)(4)(6)句则以动词、形容词或介词结构充当补语。

数量结构在句子中既可以充当宾语,也可以充当补语,这时我们就要从词的意义上去区分。例如:他写了三篇;他唱了〈三遍〉。

前者中“三篇”指文章之类的东西,是以定语代替中心词,故而是宾语;而后者中“三遍”是指唱的次数,是补充说明“唱”这个动词的,故而是补语。

又如:他浪费了三天,他休息了〈三天〉。

以上两个句子都出现了“三天”这个“数词+时间名词”的结构,“三天”后面显然都省去了“时间”这个中心词。

这时我们要看谓语动词能否跟省略去的“时间”一词进行搭配。能搭配成为动宾结构的,说明动词后面的是宾语;如果不能,则是补语。在前一句中“浪费”可与中心词“时间”构成动宾关

系,所以“三天时间”的“三天”是定语代替中心词充当宾语。在后一句中,“休息”虽然可与“时间”搭配,但构成了偏正关系,而不是动宾关系,不合句意,故而这里的“三天”是表示时段

的补语。

再如:他买了二米,线长〈二米〉。

前者“二米”是“买”的对象,自然是宾语。后者“二米”是补充说明形容词“长”的,形容词具有不带宾语的特点,故而这“二米”只能是补语。此外,非动作动词“有、等于、变成”等后面所带的数量结构都是这些词所涉及的对象,所以不是补语,而是宾语。

例如:我有十个;一个变成了二个;三个加三个等于六个。这些句子中的数量结构都是宾语。

其三,用“得”、“这”二字检验,从“顺序”“结构”分析。我们知道,结构助词“得”是补语的标志。如:他笑得〈非常天真〉;

这花香得〈很〉;他说得〈怎么样〉?但是,如果“得”字不作为结构助词而作为独立词素出现时,我们就不能混为一谈。如:他懂得这事。

你值得学习。

这些句子中“得”字与其它词素结合而成一个不可分割的词,故而不是补语的标志,它后面的

成份是宾语。

用代词“这”可以判定“个”字的宾语和补语。“个”字是最常见的量词,通常用在名词前头。

例如:(1) 吃个西瓜。

(2)吃个〈痛快〉。

第(1)句中“西瓜”是“吃”对象,是宾语,且可以在“个”字前面加“这”字;第(2)句中“痛快”是补充说明“吃”的,不可能在“个”字前边加“这”字。也就是说,通常情况下“个”字前边能加“这” 字的是宾语,否则即为补语。

一般说,动词后边同时有宾语或补语时,是补在前、宾在后,所以宾语和补语在动词后的位

置有时也可以做为判定依据。

如:他打了〈三次〉球。

我织〈成〉一件毛衣。

但也有些情况却恰恰相反,是宾在前、补在后。

例(1),他每天上山〈两趟〉。

当补语是量词结构时,这种顺序较为常见。

例(2):你拿杯水〈来〉吧!他撕〈下〉一张纸〈来〉。

这两个句子中前者补语是趋向动词,置于宾语之后;后者补语是合成趋向动词,两个部份分别置于宾语前头和后

头。有些介词结构也可以放置在宾语之后作补语,如:这件事〈给人以巨大的鼓舞〉。

另外,有些形式相同的短语可以通过分析结构的方法来对比判定。

例如:他跑〈下大堤〉。他摘下眼镜。这两个句子中都有带“下”字的词组,前一句“下”与“大堤”构成动宾关系,做“跑”的补语,补充说明跑的结果是下了大堤,而不是“大堤”被“跑下”;后一句的“下”与“摘”搭配成词,做谓语,“眼镜”做“摘下”一词的宾语“眼镜”是被“摘下”;再如:我希望去一次;我去〈一次〉。这两个句子中也都有形式相同的“去一次”,但根据结构分析,它在句子中充当的成份显然不同。

总之,虽然宾语和补语有难以分辨的一面,但只要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认真对待,多做对比、总结,经过反复训练,总还是能够达到预期目的的。

【划分20 个句子成分】

1. 我们(主语)是(谓语)一列(定语)树(宾语)

2. 春天(主语)像(谓语)刚落地的(定语)娃娃(宾语)

3. 今年的(定语)春天(主语)来(谓语)得太迟(补语)

4. 他(主语)是(谓语)一个高而瘦的(定语)老人(宾语)

5. 我们(定语)家(定语的)台阶(主语)低!(补语)

6. 妈妈(主语)突然(状语)问(谓语)我(宾语)

7. 敌人(主语)监视(状语)看(谓语)苇塘(宾语)

8. 我们(定语)家(主语)盖(谓语)了(补语)新(定语)房子(宾语)

9. 妹妹(主语)正在(状语)上(谓语)小学(宾语)

10. 水珠(主语)起来了(补语)

11. 树叶儿(主语)绿(谓语)得发亮(补语)

12. 我和母亲(主语)走(谓语)在前面(补语)

13. 她(主语)又在衣袋里(状语)摸(谓语)了半天(补语)

14. 我们家的(定语)台阶(主语)有(谓语)三级(补语)

15. 眼前的(定语)环境(主语)好像(状语)是(谓语)一个(定语)梦(宾语)

16. 年轻的(定语)信客(主语)也渐渐(状语)变(谓语)老(补语)

17. 我国的(定语)石拱桥(主语)有(谓语)悠久的(定语)历史(宾语)

18. 画眉(主语)在树林边(状语)婉转地(状语)歌唱(谓语)

19. 天气(主语)那么(状语)暖和(谓语),那么(状语)晴朗(谓语)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