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运场站和交通运输工具新冠肺炎疫情分区分级防控指南(第三版)
- 格式:doc
- 大小:178.50 KB
- 文档页数:11
新冠疫情传播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第三版)1. 前言本指南旨在提供关于新冠疫情传播预防与控制的技术指导,以帮助个人、组织和社区采取有效的措施应对新冠病毒的传播。
本指南基于当前的科学研究和公共卫生实践,涵盖各个方面的预防和控制策略。
2. 病毒传播途径新冠病毒主要通过飞沫传播和接触传播传播给他人。
飞沫传播指的是当感染者咳嗽、打喷嚏或说话时,将病毒携带的飞沫释放到空气中,并被他人吸入。
接触传播主要是通过与感染者接触染有病毒的表面后,再触摸自己的眼、鼻或口而感染。
3. 预防措施为了降低新冠病毒的传播风险,以下是一些预防措施建议:- 经常洗手:使用肥皂和水或含酒精成分的手部消毒剂,定期洗手,特别是在接触公共设施、食物或其他人之前。
- 保持社交距离:保持至少1米的距离,特别是在人群密集的场所。
- 戴口罩:在公共场所、公共交通工具和无法保持社交距离的环境中佩戴口罩。
- 避免触摸面部:尽量避免触摸眼、鼻和口,减少感染的风险。
- 打喷嚏或咳嗽时注意礼貌:用纸巾或肘部遮住口鼻,避免将病毒传播到他人。
4. 疫情控制措施针对疫情的控制,以下措施被认为是有效的:- 封锁和隔离:加强封锁和隔离政策,限制人员流动,减少病毒传播。
- 大规模检测:增加新冠病毒的测试覆盖范围,及时发现感染者,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
- 接触者追踪:追踪与感染者有过接触的人员,及时隔离和观察。
- 公共场所卫生管理:加强对公共场所的卫生管理,定期进行消毒,确保环境卫生。
- 教育宣传:通过教育宣传活动,提高公众对新冠疫情的认识和预防意识。
5. 结论通过采取合适的预防措施和疫情控制措施,可以有效减少新冠病毒的传播风险。
本指南提供了一些基本的技术指导,但应根据真实情况和专业建议制定具体的防控策略。
持续的科学研究和卫生实践将有助于改进和优化新冠疫情的预防和控制工作。
6. 参考文献(注:此处省略)。
交通运输部关于印发《道路货运车辆、从业人员及场站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指南》的通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交通运输部
•【公布日期】2020.06.17
•【文号】交运明电〔2020〕199号
•【施行日期】2020.06.17
•【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已被修改
•【主题分类】传染病防控
正文
交通运输部关于印发《道路货运车辆、
从业人员及场站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指南》的通知
交运明电〔2020〕199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交通运输厅(局、委):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工作领导小组会议精神,以及《国务院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联防联控机制关于做好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工作的指导意见》(国发明电〔2020〕14号)部署安排,切实做好道路货运行业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坚决遏制疫情通过道路货物运输途径传播,部制定了《道路货运车辆、从业人员及场站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指南》(以下简称《指南》)。
各地交通运输主管部门要组织开展广泛宣传,督促指导道路货运企业和货运场站经营者严格按照《指南》表1的要求,全面做好货运车辆、场站消毒及从业人员防护等工作。
冷藏保鲜货物运输车辆进出中高风险区域的,经营者参照《指南》表2要求进行信息登记。
遇有突发情况立即按照有关规定程序报告属地疫情防控工作机制或有关部门。
交通运输部
2020年6月17日附件
道路货运车辆、从业人员及场站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指南
注:表格信息留存一个月;表格不够可自行续表。
客运场站和交通运输工具新冠肺炎疫情分区分级防控指南(第八版)1.道路客运1.1道路客运常态化疫情防控要求项目要求操作要点消毒通风客运站与客车清洁消毒每日1次。
1.汽车客运站(本表内简称客运站)清洁消毒范围:(1)乘客接触设施设备,包括封闭环境的无障碍设施设备、自助售取票设备、饮水机(热水器)、乘客及行包安检设备、候车厅座椅、楼梯(扶梯)扶手、直梯轿厢内部等;(2)乘客接触区域,包括封闭环境的进站口、售票窗口、检票口(检票闸机)、发车位、下客区、候车厅、行包托运处、行包寄存处、综合服务处(咨询台)、母婴室、站内餐厅、商店、卫生间等;(3)工作人员接触区域,包括封闭环境的停车场、车辆安全例检场所,站务员室、驾乘休息室、调度(报班)室、出站检查室、卫生间等。
2.客车清洁消毒范围:车身内壁及车窗、车辆座椅及安全带、车门及扶手、方向盘、地板、车内空调出风口、行李架、行李舱等。
3.消毒方法:可选择含氯消毒剂、二氧化氯、季铵盐、过氧乙酸、单过硫酸氢钾等消毒剂擦拭、喷洒或浸泡消毒。
4.卫生间保证水龙头等供水设施正常工作,定期向地漏加水,每次加水350ml。
客运站与客车通风换气每日2~3次,每次20~30分钟。
室外温度等条件适宜情况下,宜持续自然通风。
运输组织客运站管理避免人员聚集。
在进站口、售票窗口及自助售取票设备、检票口等部位设置“一米线”标识,组织乘客有序排队。
运营调度避免交叉作业。
不安排同一司乘人员、车辆为入境人员、密切接触者等高风险人员和其他社会公众交叉提供服务。
人员防护与健康监测乘客防疫要求1.戴口罩。
2.测量体温。
3.查验健康码。
1.乘客口罩可选用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或以上级别口罩。
2.乘客出现体温高于37.3℃,或有干咳、乏力、咽痛、嗅(味)觉减退、腹泻等症状时,不提供乘车服务。
3.为不会使用或者没有智能手机的老人、儿童等乘客提供代查健康码等服务。
4.陆地边境口岸所在城市对外道路客运查验乘客48小时核酸检测阴性证明。
关于道路客运场所疫情防控技术指南1、在汽车客运站增加体温测量设备,对进出站乘客进行体温检测,具备条件的汽车客运站设置应急区域,高于37、3℃的乘客应在应急区域进行暂时隔离,再按照其他相关规范要求进行处理。
2、建立员工健康监测制度,每日对员工健康状况进行登记,身体不适时应及时就医。
3、客运站等要制定应急预案,规范防护与消毒流程,对工作人员进行新冠肺炎防控知识培训,做好个人防护及消毒用品等物资储备。
4、客运站和客运车辆要加强通风换气。
在自然气温、行驶速度等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开窗通风。
适当提高进入服务区停车休息的频次,对客车进行通风换气。
如使用集中空调,保证空调运行正常,加大新风量,全空气系统关闭回风。
5、增加车站公用设施和公共区域的清洁消毒频次,卫生间配备洗手液(或肥皂),有条件时配备速干手消毒剂,安装感应式手消毒设施。
6、客运站和客运车辆保持环境卫生整洁,及时清运垃圾,对车站公用设施和公共区域做好清洁,定期消毒。
7、每次运营前对车厢进行清洁消毒,座椅套等纺织物应保持清洁,定期洗涤和消毒处理。
8、客运站、三类以上客运班线客车、客运包车宜配备口罩、手套和消毒剂等防疫物资。
9、三类以上客运班线客车和客运包车宜配备手持体温检测仪,将车厢后两排设置为应急区域,使用简易窗帘(盖布)遮挡,临时隔离出现发热、咳嗽等症状乘客。
10、工作人员和乘客均应加强个人防护,佩戴口罩,并做好手卫生。
11、乘客优先采用网上购票,现场购票排队或乘车时与其他人保持1米以上安全距离,避免人群聚集。
12、在客运站和客运车辆上通过广播、视频、海报等开展卫生防护知识宣传。
13、合理组织运力,通过售票、包车团组人数限制,控制乘客数量。
始发或终点或者途经中、高风险地区的车次尽可能安排乘客隔位、分散就坐。
14、当出现新冠肺炎病例时,应在当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指导下进行终末消毒。
日期:。
中国民用航空局关于下发运输航空公司、机场疫情防控技术指南(第三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中国民用航空局(已撤销)•【公布日期】2020.03.04•【文号】•【施行日期】2020.03.04•【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已被修改•【主题分类】传染病防控,民航正文关于下发运输航空公司、机场疫情防控技术指南(第三版)的通知民航各地区管理局,各运输航空公司、各机场公司:为进一步指导运输航空公司、运输机场按照分区分级、差异化防控策略要求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有效防控疫情从海外输入,我办组织对“运输航空公司和运输机场疫情防控技术指南(第二版)”进行了修订,编制了“运输航空公司和运输机场疫情防控技术指南(第三版)”(见附件1、2)。
相较第二版,本版指南按照“精准防控、精细施策”要求,制定分级分类、差异化疫情防控措施,新增前往疫情高发国家(地区)执行特殊运输保障任务的防护要求,疫情高风险国家(地区)转机旅客处置程序,机上清洁人员、机务维修人员、机场医务人员的个人防护要求,民航一线人员心理自我调节方法及个人防护用品穿戴培训视频等内容。
现将指南下发你们,请参照执行。
各单位在执行过程中如有相关建议,请及时反馈我办。
民航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2020年3月4日附件1运输航空公司疫情防控技术指南(第三版)为防控新冠肺炎疫情经航空器传播,按照“精准防控、精细施策”的原则,对航班运输疫情防控工作进行分级分类、差异化管理。
同时进一步细化机组人员、维修人员及清洁人员的个人防护要求,完善航空器环境清洁消毒和维护要求,增加执行疫情高发国家(地区)特殊运输保障任务(包机等)的防控措施及高风险国家在京转机旅客的处置程序,修订运输航空公司疫情防控技术指南第三版。
一、航班防疫风险分级标准及防控原则根据航班(含国际、国内)始发地疫情形势、航空器是否安装高效过滤装置及航班客座率、飞行时间和航班特殊任务等指标综合判断,将运输航空航班防疫分为高风险、中风险和低风险三级,实施差异化防控。
新冠病情防控技术指南(第三版)修订要点
概述
本文档旨在对新冠病情防控技术指南(第三版)的修订要点进行
概述和总结。
修订要点包括以下内容:
1. 疫情控制
- 强化疫情监测和报告系统,提高病例报告的准确性和实时性。
- 加强流行病学调查,追踪和隔离患者、接触者以及可能的传
播源。
- 加强社区传播防控,提高人群的健康意识和卫生惯。
- 推广疫苗接种,加强基层疫苗接种工作。
2. 快速诊断和监测
- 加强核酸检测和抗体检测能力,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和敏感性。
- 推广使用快速检测试剂盒,加快病情诊断和监测速度。
- 加强医学影像诊断技术,提高肺部影像学诊断的准确性。
3. 医疗救治
- 优化医疗资源配置,加强重症监护和救治能力。
- 提供适当的医疗床位,确保患者能够及时得到救治。
- 加强药物研发和应用,提高治疗效果和降低病死率。
4. 防控措施
- 加强个人防护,包括正确佩戴口罩、勤洗手、保持社交距离等。
- 加强公共场所的卫生消毒,减少病毒传播风险。
- 引导人群减少不必要的聚集和旅行,控制疫情扩散。
5. 国际合作
- 加强与其他国家和国际组织的合作,分享疫情信息和防控经验。
- 支持国际疫苗合作,促进疫苗平等分配。
修订要点概述以上内容,旨在加强新冠病情防控工作,保障公众健康安全。
请根据本文档内容制定具体的操作细则和实施方案。
以上为简要概述,具体内容请参阅新冠病情防控技术指南(第三版)修订完整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