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_英_德_澳四国综合职业能力内涵的比较
- 格式:pdf
- 大小:422.99 KB
- 文档页数:4
德、美、澳三国职业教育师资培养的主要特点及启示
周秀峰;李伟华;任雪浩
【期刊名称】《国外职业教育》
【年(卷),期】2014(000)004
【摘要】为国家培养数量更多、质量更高的适应社会经济、科技、文化及教育发展需要的专业化教师队伍.是世界各国教育改革的重点,也是全球高等师范教育所面临的共同问题。
在世界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职业教育在各国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举足轻重,因此,职业教育师资培养的任务与使命尤为重要。
【总页数】2页(P24-25)
【作者】周秀峰;李伟华;任雪浩
【作者单位】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50
【相关文献】
1.德、美、澳三国职业教育师资培养的主要特点及启示
2.德、美、澳三国职业教育模式及其启示
3.英、美、德、澳四国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策略比较分析及对中国的启示
4.德、澳、日三国职业教育特色及其对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启示
5.浅析澳德美三国职业教育经费筹措保障体制及其启示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国际对比不同国家职业教育制度的比较职业教育是培养人才、提高就业率和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
不同国家的职业教育制度在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学生评估等方面存在差异。
本文将对美国、德国和中国的职业教育制度进行比较,以期了解各国的优势和不足之处。
一、美国职业教育制度美国的职业教育制度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
在课程设置方面,美国的职业教育注重实践操作,学生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专业进行学习。
此外,美国的职业教育还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在教学方法方面,美国的职业教育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包括实践操作、案例分析和项目实训等。
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实践项目,提高自己的职业技能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学生评估方面,美国的职业教育注重学生的实际表现和职业技能的评估。
学生通过实践项目和实际操作,展示自己的能力和技能水平。
二、德国职业教育制度德国的职业教育制度以学徒制为主要特点。
学生在职业学校学习理论知识,同时在企业进行实习,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德国的职业教育制度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
在课程设置方面,德国的职业教育注重实践操作和职业技能的培养。
学生在职业学校学习与自己专业相关的理论知识,同时在企业进行实习,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工作中。
在教学方法方面,德国的职业教育注重实践操作和实践项目。
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实践项目,提高自己的职业技能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学生评估方面,德国的职业教育注重学生的实际表现和职业技能的评估。
学生通过实践项目和实际工作,展示自己的能力和技能水平。
三、中国职业教育制度中国的职业教育制度在近年来得到了快速发展。
在课程设置方面,中国的职业教育注重实践操作和职业技能的培养。
学生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专业进行学习,并通过实践操作和实践项目提高自己的职业技能。
在教学方法方面,中国的职业教育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包括实践操作、案例分析和项目实训等。
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实践项目,提高自己的职业技能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美、澳、欧盟职业教育教师专业能力标准比较研究美、澳、欧盟职业教育教师专业能力标准比较研究职业教育在实现人力资源培养的重要性方面,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
教师作为教育系统中最重要的一环,其专业能力水平直接影响着学生的职业发展。
不同国家在职业教育方面都制定了相应的教师专业能力标准,以确保其教育质量和教学效果。
本文将比较美国、澳大利亚和欧盟三地的职业教育教师专业能力标准,探讨它们的异同之处,为我们提供借鉴和启示。
首先,我们将从教师培训、职业素养、学科知识、教育方法和评估等几个方面比较这三个地区的职业教育教师专业能力标准。
教师培训方面,美国、澳大利亚和欧盟都强调职业教育教师需要接受专门的培训,并具备相应的教育背景和教学经验。
美国的要求较为严格,教师必须取得国家教师证书,通过教育心理学、教育法律、教学设计等专业课程的学习,并完成实习教学。
而澳大利亚和欧盟则注重教师的继续教育,要求教师持续学习和更新自己的专业知识。
在职业素养方面,这三个地区都强调教师应具备职业道德和职业操守。
教师应以身作则,为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标杆,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和职业道德观念。
此外,教师还应具备与学生和企业沟通合作的能力,能够帮助学生实现职业规划和就业。
学科知识方面,这三个地区对职业教育教师的学科知识要求较高。
美国要求教师有深厚的学科知识和教学经验,能够将学科知识与职业实践相结合,提供相关的案例研究和解决方案。
澳大利亚和欧盟也强调教师应具备与所教专业领域相符的学科知识和技能,以提供实用的教学内容和指导。
教育方法方面,这三个地区都倡导教师采用多样化和互动型的教学方法,注重学生的参与和实践。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求,设计适合的教学活动和任务,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职业技能。
此外,教师还应具备创新和变革的能力,随时调整教学策略和手段。
评估方面,这三个地区都强调教师对学生学习成果的评估和反馈。
教师应能够运用多种评估方法和工具,对学生的知识和技能进行全面的评价,并及时给予学生明确的反馈和建议,以便学生做出改进。
美、英、德、日四国研究生教育模式的比较
刘军跃;余运胜;黄伟九;白静
【期刊名称】《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09(028)004
【摘要】美、英、德、日四国的研究生教育模式各具优势,在相互借鉴与交流中大致形成了学徒式、专业式、协作式与产官学一体化等四种主要的培养模式,在培养目标、培养方式、培养过程与组织管理上各具特色.文章通过对美、英、德、日四国研究生教育模式的比较分析,期望能为我国高校的研究生教育改革提供学习和借鉴.
【总页数】4页(P118-121)
【作者】刘军跃;余运胜;黄伟九;白静
【作者单位】重庆工学院,重庆,400050;重庆工学院,重庆,400050;重庆工学院,重庆,400050;重庆工学院,重庆,40005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47
【相关文献】
1.区域经济与研究生教育布局--美、英、日、中四国现状比较 [J], 许为民;张国昌;林伟连;张建
2.美、英、日、俄四国研究生教育管理体制的比较研究 [J], 吴杨;丁雪梅
3.国外研究生创新教育初探——以德、美、英、日四国为例 [J], 张月梅;周文翠
4.美、英、德、日四国研究生教育特色研究 [J], 陈少雄; 王静一; 尹柳银
5.德、美、英、日四国职业教育本科层次教育比较研究 [J], 张耀嵩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英美德法四国教育比较英国教育制度。
在中国小学6年,初高中各3年,共计12年;在英国则为13年制。
1-6年级其实就是幼儿园的等级,所以并没有具体教学。
7-9年级为一档次。
与中国小学类似,开始学习所有科目,但并不非常注重学习成绩,算是一种开导式教育以培养兴趣,故基础教育扎实度与国内不可相比。
10、11年级被称为GCSE,类似中国初中。
此时已经开始注重学生自己的兴趣培养,除语文(英语),数学,外语(法语)之外,必修的为物理、生物、化学、电脑、体育。
其他按照自己兴趣,选修3门科目。
其范围非常广泛,美术、音乐、地理、拉丁、德语、体育(理论)、商业、经济等。
所以学生可以不用为自己之前所不擅长的课再担心了,毕竟没有什么人是全才型的。
GCSE两年毕业需要参加一次统考,成绩分为:A*\A\B\C\D\E\F\U。
从优到次,U属于不及格。
等级按最后成绩百分比所定,一般来说,总成绩中统考成绩占60%,平时成绩占40%。
但这并没有特殊意义,选择A-Level所要学习的科目主要还是按照自己成绩,一般要求C及其以上,有些科目也许有特定要求。
12、13年级被称为A-Level,类似中国高中。
在这两年是腾飞的时刻,哪怕在之前GCSE,论知识的扎实度,中国学生还是有优势的。
但在A-Level,差距被缩短甚至被超越。
A-Level 第一年需要修4门课(科目不限),然后第二年则只需要修3门课。
(当然如果兴趣广泛也可选修最高至5门。
)原因很简单,提升自己的知识水平,专心学习自己擅长或喜欢的学科。
因为更专注了,等入大学时,各科目的学生能力其实已经超越中国学生了。
也因为只需要修习3、4门课,所以是相当充裕,可以发展其他兴趣爱好A-Level因为科目数量原因,其制度有点类似大学。
每门科目需要学习特定数量的单元,每个单元有一次考试,然后算所有单元的总成绩。
考试在每年1月和5,6月,两个阶段,允许重考。
总成绩中考试占40%,平时成绩占30%,还有一份类似论文的作业占30%。
【国际视角】欧美国家职业教育体系构建及比较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构建是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任务中的重中之重,研究欧美发达国家职业教育体系构建的特点,分析其建构的理论和现实依据及成因,对于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有着十分有价值的借鉴作用。
总体说来,影响各个国家职业教育体系构建的因素有两点,一是本国的历史文化特征,另外一个是其经济社会发展的特点。
本文选择了美国和德国作为欧美两地区比较有代表性的职业教育体系,通过阐述两种教育体系的优势和成因,分析借鉴发达国家职业教育发展的经验,并运用于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与培训体系的建设与改革实践。
一、美国职业教育的特点在美国,并没有明确的职业教育体系。
职业教育的特点是普职融合,职业教育以课程、项目的方式散落至各个阶段的教育系统来开展。
通过课程植入和各级各类普通教育相互间强大的学分认可来实现职业教育。
这种职业教育的实施方法具有高度的开放性和灵活性。
从初等、中等教育阶段开始,美国的学校教育工作就非常重视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
学生们在接受学校教育的同时,必须不断明确地寻找实习的机会进行社会实践活动。
与此相应,在地方的劳动力市场,也完全支持学生们的兼职行为。
因此,美国学生在高中阶段就积累了一定的实践经验。
例如,在美国的高中阶段开始,就将实习实践经验纳入到学分认证体系中。
高中课程设计要求学生在高中学习的最后一年完成特定的与实践有关的课程,这些课程的成绩在入大学的考核中占很大比重。
从1998年开始,美国各联邦州开始实行高中课程改革,尝试推行高中毕业会考。
这种考试虽然没有全国范围性的统一标准,根据自愿原则进行,但高中会考的成绩将作为非常重要的参考作用,将学生推荐给高校或者用人单位。
美国的高等教育有两种,一种是两年大学,又称为社区大学(CommunityCollege),另一种是四年大学,分为专业性大学(College)和综合性大学(University)。
在美国约有1600所社区大学,这些社区大学承担着主要的职业教育职能。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9
4
ChineseVocationalandTechnicalEducation中国职业技术教育综合
ZongHe2009年2月1日
旬刊总第332期TotalNo.332Fer.1,2009
综合职业能力(或称关键能力)概念的提出最早可以追溯到20世纪70年代德国人Mertens和美国人Pratzner,他们认为是与纯粹的专门的职业技能和知识无直接联系,或者说超出职业技能和知识范畴的能力。科技进步、组织发展、竞争和高质量要求扩大了对工作场所的职业能力的需求,为了适应这些变化和保持竞争力,企业愈加要求具有足够的通用资格的劳动力。从20世纪70年代以来,关于综合职业能力的争论从未有统一的结论,我们可以从理论的背景、概念的内涵以及异同来反映这种争论的特点。一、讨论中不同的理论背景早期的能力研究主要集中在心理学领域,后来随着社会对能力发展、能力建设的日益重视,能力研究又逐渐拓展到了哲学、社会学、经济学、管理学和教育学等许多领域,不同学科和学派对能力以及技能均提出了各自视角的诠释。教育心理学家和人力资本理论家都用技能去分析工人的属性,他们趋向于把技能看作个人的认知或者为任务完成的身体的适应性。人力资本理论家们把技能看作个人的品质特征,它增加人力资源的价值,强调了技能对生产力的影响。贝克尔和明瑟对此都有论述。而在社会学家看来,技能是工作的道具和工人确认自己为特殊的职业人群的手段(方法),社会学家对技能的研究比较关注个人参与工作的技能内容和变化的结果。无论如何解释技能都有研究表明,需要通过多种方式同时作用才能决定技能水平的高低。人类学家则不同意抽象地讨论综合职业能力,认为基础理论必须具有实做的背景,从单一或少数学校活动中是无法找出能力的内涵的,即使我们能界定出可以类化到各种情境的能力,事实上,这个定义却无法有效地应用于实际工作中。能力的发展是通过社会化、教育以及一般性的文化环境而完成的。
既然技能概念在不同的理论背景有不同的含义,综合职业能力的特征依据所选择的研究视角不同而有差异就不令人惊奇了。综合职业能力的含义和解释在不同国家的社会文化背景之间充分地多样化。
二、英、美、德、澳四国综合职业能力的提出与内涵在职业教育研究中“skill”这个词汇使用频率很高,我国职业教育研究者一般用“综合职业能力”表述“keyskills”含义。我们可以了解一下在英、美、德、澳四国描述综合职业能力的不同的术语(表1)。由于研究视角的不同,关于综合职业能
作者简介:庞世俊(1966—),女,河北石家庄人,天津大学职业技术教育学博士生,河北师范大学、河北省职业技术教育研究所副研究员。
美、英、德、澳四国综合职业能力内涵的比较庞世俊(河北省职业技术教育研究所,河北石家庄050031)
摘要:
本文梳理了美、英、德、澳四国综合职业能力(或称关键能力)概念的内涵和变迁,指出其存在的差
异和共同点,提出对职业能力应进行与具体职业情景相关联的深入研究和分析,为职业教育的课程和教学改革实践提供科学合理的、具有中国特色的职业能力内涵诠释。
关键词:
综合职业能力;关键能力;国际比较
海外职教
67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9
4
2009年2月1日旬刊总第332期TotalNo.332
Fer.1,2009ChineseVocationalandTechnicalEducation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综合
ZongHe
国家描述综合职业能力的术语英国Coreskills,keyskills,commonskills
美国Basicskills,necessaryskills,workplaceknow-how
德国Keyqualifications
澳大利亚Keycompetencies,employabilityskills,genericskills
表1英、美、德、澳描述综合职业能力的术语
力的概念存在语言学上的不同,在美国综合职业能力通常被称“基本技能”或“一般技能”,在欧洲大陆(德国、荷兰)称“关键资格或综合职业能力。在英国称“核心技能”。尽管事实上这些概念是相关联的,但在定义和解释综合职业能力时国际上都存在着差异。在英国,综合职业能力有时是指“一般的非职业的技能”,1979年继续教育部(FurtherEducationUnit)在它的一个重要文件《选择的基础》中,第一次对英国职业教育中的综合职业能力做出了规定,综合职业能力共规定了11项(读写能力、数理能力、图表能力、问题解决、学习技巧、政治和经济读写能力、模仿技巧和自给自足、动手技巧、私人和道德规范、自然和技术环境),涵盖内容很广且十分细致,其基本思想主要是将经济需要与社会要求相结合。1982年,继续教育部出版了《基础技能》,其中规定了描述综合职业能力的两条原则:普通性和迁移性。普通性是指这种能力在各种各样的工作和学习情境中都是需要的,而迁移性是指在一个环境中习得的能力可以被运用于另一环境中。这两条原则一直指导着以后英国职业教育和培训关于综合职业能力的规定。1999年资格与课程当局的规定如下:交流能力、数字应用、信息技术、问题解决、学习和业绩的自我提高、与他人合作。事实上,综合职业能力是指那些在日常生活、工作、教育中主观需要的技能。在美国,最早使用综合职业能力的是1983年德克萨斯州Lewisville区,一个研究高中毕业生能力要求的委员会提出了9类综合职业能力,其中重要的有决策、计划未来、生活、计算技能等。之后,HudsonInstitute和theAmericanSocietyforTrainingandDevelopment提出工作领域必需的7项能力:学会学习、学术基础、沟通、适应能力、个人发展、团队效力、影响力。1991年成立的Sec-retary’sCommissiononAchievingNecessarySkills(简称SCANS)研究21世纪年轻人在工作中取得成功所需的能力,提出了如下的能力指标(表2
)。
表2所示8类SCANS能力,包括5种职业能力和3部分基础能力,基于对美国数千种工作的分析,与英国核心技能“一般”和“可迁移”本质不同的是这些技能是“最重要的”。SCANS认为,学习任何技能的最有效的方法是“在相应背景下”,将学习目标放置到真实环境中,而不是坚持让学生首先进行抽象的学习。SCANS认为,在使用一项特定的能力或基础技能执行一项任务时,同时也需要应用其他的能力,该项能力只是执行任务最为需要的。几乎无法找出仅需使用一项能力就能完成的工作,但是可以非常容易地找出缺少一项特定能力就无法成功完成的任务。
在德国,社会教育学家梅腾斯(Mertens)1974
年提出了“关键能力”的概念。关键能力的概念基于这样的设想,即存在这样的能力,它们对人生历程的各个方面如职业生涯、个性发展和社会存在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具体为:①基础能力。它表示那些如逻辑性、全局性、批判性和创造性的思维和行为能力、计划能力和学习能力,等等,不仅局限于在职业活动中,还涉及一般的社会活动和与人交往中。②职业拓展要素。它是在许多具体的应用领域中不可或缺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如劳动保护、
机器维护、技术测量以及阅读书写等的知识。这些内容在当时联邦德国约400个培训职业中都是重要的培训内容。③信息获取和加工能力。即根据面
SCANS能力范围SCANS能力指标
工作中的能力
资源C1支配时间、C2支配金钱、C3支配材料和设备资源、
C4分配人力资源信息
信息C5获取和评估信息、C6组织和维护信息、C7解释和传达信息、C8使用计算机处理
沟通C9成为团队一员、C10教导他人、C11客户/消费者服务、C12运用领导才能、C13与他人讨论以达成共识、
C14在不同文化环境下工作系统C15理解系统、C16监控和增进绩效、C17改进和设计系统
技术C18选择适当技术、C19在任务中应用技术、C20维护和检查故障基础能力基础技能F1读、F2写、F3算/数学、F4听、F5说
思维能力F6创造性思考、F7判断决策、F8解决问题、F9理性处事、F10善于学习、F11推理论证个人素质F12负责任、F13自信、F14合群、F15自我管理、F16诚实
表2美国SCANS综合职业能力指标资料来源:Secretary’sCommissiononAchievingNeces-
sarySkills,1991.
海外职教
68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9
4
ChineseVocationalandTechnicalEducation中国职业技术教育综合
ZongHe2009年2月1日
旬刊总第332期TotalNo.332Fer.1,2009
对的问题或任务有目的地获取、理解和加工信息的能力,从而达到“个体对社会的信息的最有效的利用”。④时代关联要素。它指的是与某一时代相关的能力要素,如全球化时代的外语能力、计算机时代的计算机应用能力等。这些并不是以前职业培训的内容,而随着时代的发展成为当代的必修内容。德国培训与教育协会将“关键能力”分成10个方面的范畴:组织与执行工作任务、交往与合作、学习与工作技巧的使用、与人交谈的技巧、解决问题和判断能力、独立性与责任感、承受能力、创造性与适应能力、外语能力、学习能力。20世纪80年代,对综合职业能力的讨论,逐渐演化成了对职业行动能力概念的讨论,职业行动能力包括了综合职业能力所有要素,它由四个部分组成,分别是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和个性能力。Bunk在1994年发展了职业能力理论,提出增加了“参与能力”,即在他们自己的工作场地或之外建构工作环境、事先计划、承担组织的任务、决策、负责任。Bunk在三个方面拓展了能力的范围:一是个人应该能够在不同的情境中工作;二是个人不仅应该对他们自己的工作负责而且必须包括社会环境;三是个人必须将工作范围扩展整个组织。德国不像英国人那样基于实用,而是比较清晰地依据理论的假定和设想。德国最新的理论研究关注必需的技能应该获得的方式方法,全部观点都认为这些技能应尽可能地与工作情景接近。适应不同情境的综合职业能力,应在跨情境的环境中获得,学校和公司两者在综合职业能力的形成过程中起不同的作用。综合职业能力在理解上是跨情境的,当在特殊的情境中被使用时才获得他们真实的含义,但他们能够在多种情况下应用。因为同一个综合职业能力在不同的行业中有不同的解释。一个修理工的商业洞察力可能仅仅局限在对修理费用有足够的意识;而一位在银行工作的雇员,其商业洞察力就意味着他应该具备生意头脑。澳大利亚对综合职业能力的研究同样经过了20多年。职业教育和行业企业界都提出过各自的综合职业能力要素,2002年企业界(theAustralianChamberofCommerceandIndustry(ACCI)andtheBusinessCouncilofAustalia(BCA))提出的综合职业能力包含以下8项:①沟通技能;②联合作业技能;③解决难题能力;④主动和进取精神;⑤计划和组织能力;⑥自我管理能力;⑦学习能力;⑧技术能力。在此基础上还增加了包含忠诚、诚实和正直、热情、可靠、个人表现、共同观念、灵活性和处理压力的能力等个人品质特征。企业界提出的职业能力内涵具有以下明显的特征:将综合职业能力与主要技能合并;在框架中增加了个人品质特征;通过一系列的组成部分详细描述了每一项主要技能,它承认主要技能因不同的工作情景而多样,同时保留广泛适用的一般技能概念;说明要完成某些与工作相关的技能,主要技能必须联合,例如,为客户服务时就包括沟通和解决问题两项主要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