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地扶贫搬迁安置房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书
- 格式:doc
- 大小:27.73 MB
- 文档页数:40
地质灾害风险评价报告
1. 引言
本文档是对某地区地质灾害风险进行评价的报告。
地质灾害是造成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对于制定相关预防措施和应急响应计划具有重要意义。
2. 研究区域
本次评价研究的区域为某地区,该地区地质灾害频发,建筑物和居民生活受到了较大的威胁。
3. 数据收集和分析
本次评价使用了多种数据收集方法,包括野外调查、遥感技术和历史资料分析等。
通过对地质构造特征、地形地貌和气候等因素的综合分析,得出了地质灾害风险的评估结果。
4. 风险评估结果
经过数据分析和模型计算,本次评价得出如下地质灾害风险评
估结果:
- 地震风险:该地区位于地震带上,地震风险较高;
- 滑坡风险:地质构造和地貌条件使得该地区滑坡风险较大;
- 泥石流风险:临近山区和河流的地理条件导致该地区泥石流
风险较高;
5. 风险管理建议
根据地质灾害风险评估结果,我们提出以下风险管理建议:
- 加强地震预警系统的建设,增强地震应急响应能力;
- 采取合适的土地利用规划,在高风险滑坡区域限制建设活动;
- 加强水资源管理,防止山区泥石流对河流水质和水量的污染
和破坏。
6. 结论
综上所述,本次地质灾害风险评价报告对某地区的地质灾害风险进行了综合评估,提出了相应的风险管理建议。
这对于相关决策制定和风险应对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希望能够对该地区的社会发展和居民生活安全产生积极影响。
%%%%%%%%%%%%%%%%%%%%%%项目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公司二○一五年七月%%%%%%%%%%%%%%%%%%%%%%项目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编写单位:@@@@@@@@@@@公司项目负责:报告编写:审核:技术负责:法人代表:提交单位:@@@@@@@@@@@@提交日期:二○一四年七月目录一、前言 (1)(一)评估任务的由来 (1)(二)评估工作的依据 (2)(三)评估工作主要任务和要求 (4)二、评估工作概述 (4)(一)工程和规划概况 (5)(二)以往工作程度 (6)(三)、工作方法及完成的工作量 (6)(四)评估范围与级别的确定 (9)三、地质环境条件 (12)(一)气象、水文 (12)(二)地形地貌 (14)(三)地层岩性 (16)(四)地质构造及区域稳定性 (17)(五)工程地质条件 (19)(六)水文地质条件 (20)(七)人类工程活动对地质环境的影响 (20)四、地质灾害危险性现状评估 (20)(一)地质灾害类型及发育特征 (21)(二)地质灾害危险性现状评估 (21)五、地质灾害危险性预测评估 (24)(一)工程建设引发或加剧地质灾害危险性的预测 (24)(二)工程建设可能遭受地质灾害危险性的预测 (25)六、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分区评估及防治措施 (26)(一)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评估原则与量化指标的确定 (26)(二)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分区评估 (27)(三)建设场地适宜性分区评估 (28)(四)防治措施 (29)七、结论与建议 (30)(一)结论 (30)(二)建议 (30)附表:1、%%%%%%%%%%%%%%%%%%%%%%项目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分区说明表(附表1)附图:1、%%%%%%%%%%%%%%%%%%%%%%项目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分区评估图(附图1)附件:1、项目《委托函》2、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资质3、专家评审意见一、前言(一)评估任务的由来2014年,&&县公路里程3578.75公里,其中等级公路通车里程3023.26公里。
目录1 前言 (1)1.1评估任务由来 (1)1.2评估工作依据 (1)1.3评估工作目的任务 (2)1.3.1 主要任务 (2)1.3.2 要求 (2)2 评估工作概述 (3)2.1工程概况及征地范围 (3)2.1.1工程概况 (3)2.1.2征地范围 (3)2.2以往工作程度 (3)2.3评估级别与评估范围的确定 (4)2.3.2 评估范围 (6)2.4工作方法及完成工作量 (6)3 地质环境条件 (8)3.1气象、水文 (8)3.1.1 气象 (8)3.2地形地貌 (10)3.3地层岩性 (16)3.4地质构造及区域稳定性 (20)3.4.1地质构造 (20)3.4.2区域地壳稳定性及地震 (21)3.5工程地质条件 (23)3.6水文地质条件 (24)3.7人类工程活动对地质环境的影响 (25)3.8小结 (25)4 地质灾害危险性现状评估 (25)4.1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标准 (25)4.2地质灾害类型及特征 (26)4.3地质灾害危险性及现状评估 (27)4.4小结 (27)5 地质灾害危险性预测评估 (27)5.1本工程建设的施工特点 (28)5.2工程建设可能诱发、加剧的地质灾害 (28)5.2.1 工程建设引发的地质灾害危险性预测评估 (28)5.2.2 工程建设加剧的地质灾害危险性预测评估 (29)5.3工程建设可能遭受的地质灾害 (29)5.3.1工程建成后可能遭受地质灾害的危险性预测 (30)5.4预测评估小结 (31)6 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评估及预防措施 (31)6.1综合评估原则 (31)6.2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评估 (32)6.3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 (33)6.4地质灾害防治措施 (34)7 结论与建议 (35)7.1结论 (35)7.2建议 (37)附图:1、xxxx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综合分区平面图2、xxxx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剖面图1 前言1.1 评估任务由来20__年3月6日,受xxXX公司的委托,四川xx岩土工程XX公司承担了xxxx建设用地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
地质灾害搬迁报告第一章总论一、项目概况1、项目名称:宁强县高寨子肖家坝、何家院地质灾害避让搬迁安臵工程项目2、项目地点:宁强县高寨子镇肖家坝村、何家院村3、项目性质:地质灾害避险基础设施项目4、项目建设单位:宁强县高寨子农村基础设施项目建设管理办公室5、工程概况:宁强县高寨子肖家坝、何家院地质灾害避让搬迁安臵工程项目规划用地面积20000㎡,建筑占地4020㎡,总建筑面积8040㎡,共有房屋273间,房屋建筑均为两层、已定安臵户82户,未定安臵户9户,建二层建筑占地为38㎡的25户、建二层建筑占地45㎡的有66户。
其中:肖家坝村灾民集中安臵点规划占地面积14000平方米,可建成198间房屋安臵66户264人。
何家院村灾民集中安臵点规划占地面积近6000平方米,可建房75间安臵25户。
绿地3558㎡,项目还包括安臵点内配套的道路、供排水、电力、照明、通讯等子工程。
项目投资经估算为万元,项目建设所需的道路、给排水、电力、弱电等基础设施资金万元;农民住宅建设资金万元,以上资金来源于灾后重建中央基金。
6、土地使用:为安臵因地质灾害受影响的移民,建设该移民小区,项目用地面积为20000㎡,按750元/㎡,估算土地费用1500万元。
供地方式:划拨。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7、项目可安臵91户因地质灾害影响的移民,户均建筑占地面积为44.18㎡、户均建筑面积88.36㎡,安臵的总人口为346人。
二、项目建设背景何家院村位于宁强县城以东8公里,全村辖6个村民小组,510户1454人。
“5.12”地震造成全村319户农房受损,经鉴定需重建房屋的有157户,已拆除危房132户375间,避险搬迁户25户,统一安臵在何家院村五组灾民集中安臵点。
规划占地面积近6000平方米,可建房75间安臵25户100人。
肖家坝村距县城以东7公里,辖13个村民小组,605户,2305人。
“5.12”地震造成全村584户农房受损,经鉴定需重建房屋的有266户,避险搬迁户66统一安臵在肖家坝村三组灾民集中安臵点。
普定县猴场乡易地扶贫搬迁西北集中安置点建设工程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书(二级评估)贵州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一一二地质大队二〇一六年四月普定县猴场乡易地扶贫搬迁西北集中安置点建设工程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书(二级评估)资质证书: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乙级证书编号:黔国土资地灾评资字第(018)号编写:唐杰梅审核:李江总工:金波队长:刘川勤提交报告单位:贵州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一一二地质大队提交报告时间:二○一六年四月目录第一章前言.................................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项目由来及拟建工程概况...................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征地地点及范围...........................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评估工作的目的和依据..................... 错误!未定义书签。
四、评估工作投入的工作量简述.................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五、评估工作级别的确定.......................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二章地质环境条件..........................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气象、水文...............................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地形、地貌...............................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地层岩性................................. 错误!未定义书签。
四、构造与地震...............................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五、水文地质条件............................. 错误!未定义书签。
六、工程地质特征.............................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七、人为工程活动的影响....................... 错误!未定义书签。
**县**镇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勘察设计工程有限公司二○二○年一月目录前言 (4)一、任务由来 (4)二、评估工作依据 (4)三、主要目的和任务 (4)(一)评估工作目的 (4)(二)评估工作主要任务 (5)第一章评估工作概况 (6)一、工程和规划概况与征地范围 (6)(一)工程和规划概况 (6)(二)地理位置及交通 (6)(三)征地范围 (6)二、以往工作程度 (6)三、工作方法及完成工作量 (7)(一)工作方法 (7)(二)完成工作量 (7)四、评估范围与级别的确定 (9)(一)评估范围的确定 (9)(二)评估级别的确定 (9)五、评估的地质灾害类型 (11)第二章地质环境条件 (12)一、区域地质背景 (12)(一)地层 (12)(二)构造 (12)二、气象、水文 (12)(一)气象 (12)(二)水文 (15)三、地形地貌 (15)四、地层岩性 (16)五、地质构造 (17)(一)地质构造 (17)(二)地震及区域地壳稳定性 (18)六、岩土类型及工程地质性质 (19)(一)斜坡类型及特征 (19)(二)工程地质岩组划分 (20)七、水文地质条件 (21)八、人类工程活动对地质环境的影响 (21)第三章地质灾害危险性现状评估 (22)一、地质灾害类型特征 (22)二、地质灾害危险性现状 (22)三、现状评估结论 (23)第四章地质灾害危险性预测评估 (24)一、工程建设中、建设后可能引发或加剧地质灾害危险性预测评估 (24)二、建设工程自身可能遭受已存在地质灾害危险性预测评估 (26)三、预测评估结论 (27)第五章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分区评估及防治措施 (28)一、地质灾害危险性分区评估原则与量化指标的确定 (28)二、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分区评估 (28)三、建设用地适宜性分区评估 (29)四、防治措施 (30)第六章结论与建议 (32)一、结论 (32)二、建议 (32)前言一、任务由来受**县**镇人民政府委托,我公司(**勘察设计工程有限公司)承担了**县**镇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
《地质灾害风险评估报告》摘要:项目名称:**市****有限公司**建设工程项目地址:**省**市**镇,**市****有限公司*****建设工程,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委托协议书甲方:**市****有限公司乙方:**公司地质灾害风险评估报告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项目名称:**市****有限公司**建设工程项目地址:**省**市**镇**公司二○一○年一月**市****有限公司*****建设工程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委评资项调报报目查告告主编负责人编写托估质单单证位:**市****有限公司位:**公司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甲级书:国土资地灾评资字第*******号人:员:人:人:报告审查人:评估单位法人代表:总工程师:提交报告单位:**公司提交报告时间:二○一○年一日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委托协议书甲方:**市****有限公司乙方:**公司根椐国务院《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和国土资源部《关于加强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的通知》的有关规定,甲方委托乙方承担**市****有限公司****建设工程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任务,达成如下协议:一、建设用地位置:***省**市上塘镇西侧。
用地面积:公顷。
建设用地拐点坐标为:。
二、评估执行技术标准:国土资源部《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要求》和有关规范、规定。
三、评估成果须通过由甲方委托乙方组织有资格的评审专家,按**省国土资源厅有关规定进行技术审查,并由乙方负责按有关规定报送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备案后,提交甲方使用。
四、乙方承诺:保证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成果的技术质量,对评估资料的真实性、可靠性和所提的评估意见与结论负责。
随时应甲方要求(转载于:写:地质灾害风险评估报告),对工程建设过程中涉及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技术业务问题提供后续咨询服务。
五、甲方承诺:向乙方提供建设工程可行性研究阶段的规划平面图及相关的说明资料、建设用地平面图、本项目已有的岩土工程勘察资料和地形图资料。
根据乙方提交的评估成果和建设工程实际情况,按照配套的地质灾害防治工程或防治措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验收的要求,做好相应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易地扶贫搬迁安置房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书易地扶贫搬迁是指将贫困地区的居民搬迁到更好的生活环境和资源条件下的安置点,这是精准扶贫的一项重要工作。
然而,由于地质灾害的复杂性和严重性,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的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就显得尤为重要。
本报告书将对易地扶贫搬迁安置房地质灾害危险性进行评估。
一、地勘工作在进行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选址前,需要进行地质勘察工作,了解该区域的地质情况。
地质勘察包括地质调查、地球物理勘探、工程地质、土质检测等。
通过这些工作,能够对地质灾害的可能危险性进行初步评估。
二、灾害评估根据地勘工作的结果,对易地扶贫搬迁安置房的地质灾害危险性进行具体评估。
评估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地震风险评估:通过分析活动断裂、地震序列和历史地震事件,了解安置点附近地震的概率和强度。
根据地震烈度评定标准,评估搬迁安置房的抗震能力和地震风险。
2.滑坡和崩塌风险评估:通过地质调查和工程地质勘查,了解区域内滑坡和崩塌的形态、规模和密度等基本信息。
结合地形、土壤、地下水等因素,评估安置点的滑坡和崩塌风险。
根据滑坡和崩塌危险性评价标准,确定相应的防灾措施和建筑设计要求。
3.泥石流和地面塌陷风险评估:通过研究降雨、坡度、植被覆盖等因素,分析安置点是否处于泥石流和地面塌陷的潜在风险区域。
根据泥石流和地面塌陷危险性评价标准,评估安置点是否具备抵御和应对这些灾害的能力。
三、防灾措施和建筑设计要求根据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结果,确定相应的防灾措施和建筑设计要求。
这包括加固安置点的地基、建筑物的抗震能力、地质灾害预警系统的建设等。
同时,还需要制定应急预案,明确安置点灾害发生后的疏散和救援措施。
四、监测与管理五、总结与建议易地扶贫搬迁安置房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是确保搬迁居民安全的重要工作。
通过全面深入的地质勘察和评估工作,能够为搬迁安置点的选址和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同时,通过合理的防灾措施和建筑设计要求,能够有效降低地质灾害对安置点的危险性。
横山桥镇清明山阳光山城别墅区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编制单位:编制人:时间:二O 一一年十月横山桥镇清明山阳光山城边坡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单位资质证书(附图):个人培训结业证书(附图):目录前言 (7)一评估任务由来 (7)二评估工作依据 (8)三评估工作目的与任务 (9)第一章评估工作概述 (10)一工程概况 (10)二以往工作程度 (10)三工作方法及完成的工作量 (11)四评估范围和级别的确定 (11)第二章地质环境条件 (13)一气象及水文条件 (13)二地形地貌 (14)三地层岩性 (14)四地质构造与区域地壳稳定性 (14)五工程地质条件 (16)六水文地质条件 (17)七人类工程活动对地质环境的影响 (19)第三章地质灾害危险性现状评估 (20)一地质灾害类型及特征 (20)二地质形成机理 (24)三地质灾害危险性现状评估 (24)第四章地质灾害危险性预测评估 (29)一工程建设引发或加剧地质灾害危险性的预测 (29)二工程建设可能遭受地质灾害危险性的预测 (30)第五章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分区评估与防治措施 (33)一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评估原则与量化指标的确定 (33)二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分区评估 (35)三建设场地适宜性分区评估 (40)四防治措施 (41)结论与建议 (43)一结论 (43)二建议 (44)附件: (45)1.委托书 (45)2.照片 (47)3.附图 (48)横山桥镇清明山阳光山城边坡地质灾害分布图(比例尺1:1000)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分区评估图(比例尺1:1000)前言一评估任务由来横山桥镇位于江苏省常州市东北郊,东经120°07,北纬31°48’。
地处长江三角洲、太湖平原的江南水乡,是常武地区的重镇名镇。
横山桥镇有15个行政村,2个居民委员会。
全镇辖地37.21平方公里。
横山桥镇户籍人口3.5万人,外来人口1.5万人,总劳动力18009人,镇区人口3.1万人。
移民安置区风险评估报告一、概述本报告是针对移民安置区进行的全面风险评估,旨在对移民安置区可能面临的各种风险进行全面分析和评估,以便采取相应的风险管理措施,保障移民安置区的正常运营和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二、风险分类和评估2.1 自然灾害风险为确保移民安置区的防灾减灾能力,需要对自然灾害风险进行评估和应对措施的制定。
2.1.1 地震风险根据历史地震数据和地质勘探资料,本移民安置区位于地震活跃带附近,存在较高的地震风险。
为减少地震对安置区的影响,需制定加固建筑、安全疏散等相关应对措施,并对现有建筑进行抗震鉴定和改造。
2.1.2 水灾风险由于移民安置区位于河流旁边,存在受洪水影响的风险。
为降低洪水对居民生命财产的威胁,应提前设置防洪堤、建造排水系统,并建立灾害预警机制。
2.2 社会安全风险为维护移民安置区的社会安全,对以下风险进行评估和应对措施的制定。
2.2.1 犯罪风险根据该地区的犯罪率和社会治安状况,评估利用该移民安置区进行违法犯罪行为的潜在风险。
需加强安防设施建设、增加巡逻力量,提高社区居民的安全意识。
2.2.2 社会动荡风险由于移民安置区内聚集了大量流动人口,社会动荡的可能性较大。
需建立社区管理机构,加强居民之间的交流与沟通,提供舒适的居住环境,以减少社会冲突的发生。
2.3 卫生环境风险为保障居民健康和生活环境,对卫生环境风险进行评估和相应措施的制定。
2.3.1 疾病传播风险由于居民密集,疾病传播风险较高。
需加强环境卫生管理、提供良好的垃圾处理设施、宣传疾病预防知识,并定期进行环境卫生检查。
2.3.2 饮用水安全风险饮用水安全是居民健康的重要保证。
需在移民安置区内建设和维护饮用水供应系统,定期对水质进行监测,并采取相应的净化处理措施。
三、风险管理措施为减少潜在风险的影响,我们提出以下风险管理措施:1. 建立风险管理指导方针,明确风险管理的目标和原则。
2. 制定应急预案和演练计划,在灾害发生时能快速有序地应对突发情况。
**县2017易地扶贫搬迁综合建设工程项目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书(二级评估)**********************二〇一七年四月**县2017易地扶贫搬迁综合建设工程项目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书( 二级评估 )证书编号:黔国土资地灾评资字第*****号证书等级:乙级发证单位:贵州省国土资源厅项目负责:####报告编写:####审核:####总工程师:####队长:####报告编制单位:**********************提交报告单位:####报告提交时间:2017年4月1. 前言 01.1 任务由来 01.2 评估工作依据 01.3 评估目的、任务及要求 02. 评估工作概述 (2)2.1 工程概述与征地范围 (2)2.2 以往工作程度 (6)2.3工作方法及完成的工作量 (7)2.4 评估范围及级别确定 (9)3.地质环境条件 (11)3.1 区域地质背景 (11)3.2 气象、水文 (11)3.3 地形地貌 (11)3.4 地层岩性 (11)3.5地质构造 (12)3.6 岩土类型及工程地质性质 (12)3.7水文地质特征 (12)3.8 人类工程活动对地质环境的影响 (14)4. 地质灾害危险性现状评估 (15)4.1 地质灾害类型特征 (15)4.2 地质灾害危险性现状 (15)4.3 现状评估结论 (15)5. 地质灾害危险性预测评估 (16)5.1工程建设中、建设后可能引发或加剧地质灾害危险性预测评估 (16)5.2 建设工程自身可能遭受已存在地质灾害的危险性预测评估 (24)5.3 预测评估结论 (28)6.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评估及防治措施 (29)6.1 地质灾害危险性分区原则及量化指标的确定 (29)6.2 地质灾害危险性分区 (29)6.3 场地建设的适宜性评价 (30)6.4 防治措施 (30)7.结论及建议 (31)7.1结论 (31)7.2建议 (32)图号顺序号图名比例尺1 1 **县2017易地扶贫搬迁综合建设工程项目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环境地质图1:2000 2 2 **县2017易地扶贫搬迁综合建设工程项目现状图 1:500 3 3 **县2017易地扶贫搬迁综合建设工程项目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剖面图1:500 4 4 **县2017易地扶贫搬迁综合建设工程项目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分区图 1:2000附件目录1、委托书2、资质证书3、内审意见4、专家评审意见书(复印件)5、评审专家组名单(复印件)6、典型地形地貌照片集1. 前言1.1 任务由来为了改变村民生活水平,实现早日脱贫致富,镇宁扶贫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拟在**县####旁(见交通位置图)建设“**县2017易地扶贫搬迁迁综合建设工程项目”。
为了避免拟建项目工程在工程建设中引发、加剧地质灾害以及工程建设本身遭受地质灾害的危害,2017年04月10日,受##公司委托,####承接了“**县2017易地扶贫搬迁迁综合建设工程项目”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
1.2 评估工作依据1、《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国务院第394号令);2、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规范》(DZ/T 0286—2015);3、中国地质调查区域地质调查技术标准《城镇环境地质调查评价》;4、国土资源部发布的《“县(市)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基本要求”实施细则》(修订稿)(2006年4月);5、委托书;6、《关于取消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备案制度的公告》(地质环境司2014年第29号)7、**县2017易地扶贫搬迁综合建设工程项目施工图设计与“**县2017易地扶贫搬迁综合建设工程项目总体规划图”及“**县2017易地扶贫搬迁综合建设工程项目规划地形图”等资料。
1.3 评估目的、任务及要求1、评估目的为了预防和避免**县2017易地扶贫搬迁综合建设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加剧和引发地质灾害,以及工程建设遭受地质灾害的威胁和危害,合理用地、科学地进行远景规划,根据项目规划特征及其查明评估区内的地质灾害类型和地质环境条件,分析评估工程建设引发、加剧和遭受地质灾害的类型、可能性及危险性,以便在工程建设中有针对性地采取有效可靠的防治措施,避免人民生命财产遭受损失,保障工程建设顺利进行,以达到减灾防灾、保障安全的目的。
2、评估任务(1)基本查明评估区的地质环境条件,对评估范围内分布的各种地质灾害进行逐一调查,查明现状地质灾害类型、规模、分布、主要引发因素与形成机制,对各类地质灾害体的危险性和危害程度采用半定量逐一进行现状评估。
(2)对规划范围的工程建设可能引发或加剧的地质灾害和项目本身遭受各类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和危害采用半定量分别进行危险性预测评估。
3、评估要求(1)依据现状评估和预测评估的结果,充分考虑规划区地质环境条件的差异和潜在的地质灾害隐患点的分布、危险程度,分区段划分出地质灾害危险性等级。
说明各区段主要引发、加剧和遭受地质灾害的种类和危害程度,并依据地质灾害危险性、防治难易程度和防治效益,对**县2017易地扶贫搬迁综合建设工程项目的适宜性作出评估,提出有效防治地质灾害的措施和建议。
(2)评估区为**县2017易地扶贫搬迁综合建设工程项目规划用地范围,评估后如果有不适宜规划建设区域或地段,将阐明其理由及依据,供建设规划参考使用。
2. 评估工作概述2.1 工程概述与征地范围1、工程概述拟建“**县2017易地扶贫搬迁综合建设工程项目”总用地面积为307896m2(约462亩);总建筑面积为303163m2;建筑占地面积为64330m2;计容总建筑面积为299263m2;其中:住宅总套数574套;容积率为1.02;建筑密度21.93%;绿地率35.6%;具体用地布局详见表2-1。
2、地理位置及交通评估区位于**县城北西面,安顺市南西面。
行政区划隶属**县城关镇刘官村。
地理坐标为东经:105°44′05〞~105°44′43〞,北纬:26°04′19〞~26°04′56〞,有工业大道、镇丁大道从评估区旁通过,交通极为方便(见图2-1 “交通位置图”)。
图2-1 评估区交通位置图3、征地范围拟建“**县2017易地扶贫搬迁综合建设工程项目”其征地红线坐标建设用地由101个拐点组成,其拐点编号和坐标、各拟建建筑拐点编号和坐标详见表2-2。
2.2 以往工作程度评估区内以往的地质工作成果有:(1)六十年代,贵州省革命委员会地质局一零八队第一分队进行了1:20万安顺幅区域地质及矿产地质调查报告;(2)七十年代,贵州省地质局第二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大队一分队进行了1:20万安顺幅水文地质及矿产地质调查报告;(3)八十年代,贵州省地矿局一一一地质大队进行了1:5万安顺市水文地质及矿产地质调查报告;(4)九十年代,贵州省地矿局及区域地质调查局完成本区1:5万区域地质调查及1:1万地质测量;(5)**********************于2011年完成和提交了《贵州省***自治县重点地区重大地质灾害隐患详细调查报告》;以上工作成果对本区内的地层及岩性、构造及矿产作了较系统描述,为本次工作提供了地质依据。
本次工作前,业主方进行了1:500的勘测定界测量及总平面规划设计资料,为本次工作提供了充足的基础资料。
2.3工作方法及完成的工作量1、人员及组织实施本次评估的工作方法,以《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要求》(DZ/T 0286—2015)为评估标准,在**********************接受委托后,于2017年04月10日成立了由5人组成的评估项目组。
项目组在充分搜集、分析评估区地质、水文地质、环境地质、水文、气象和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等资料的基础上,确定了评估范围,编写了评估工作大纲,指导野外调查工作及报告编写。
2、野外调查根据规划区范围,结合1:1万地形地质图、1:5万地形地质图、1:5万水文地质图、1:20万区域水文地质图进行区域环境地质调查分析,然后野外实地调查了解。
野外调查时采用1:1万放大为1:2000地形地质图作工作手图,并结合1:1万地形地质图和1:5万水文地质图。
重点对地质灾害易发地段进行详细调查,查明已有地质灾害的基本特征、形成条件、影响(引发)因素、危害程度及线路工程沿线的岩土体工程地质性质及水文地质条件。
尤其是**县2017易地扶贫搬迁综合建设工程项目”综合建设项目建设工程内工程开挖、地质灾害调查防治等资料。
调查工作采取先分析,后实地访问、调查的方法进行。
对评估区进行纵横穿越调查,调查范围延至分水岭或局部分水岭地带,主要查明评估区地形地貌特征、地层结构、岩性组合、地质构造、岩土类型、水文地质特征、不良环境地质现象及人类工程活动影响等。
工作重点为评估区内的拟建场地、冲沟交切的斜坡地段及岩质边坡地段,现有工程活动开挖地段。
所有调查点采用手持GPS定位,罗盘、钢卷尺测量。
自2017年04月10日~04月12日完成野外调查,详见评估工作方法图2-2。
图2-2 工作方法流程图3、室内资料整理及报告编制在综合分析研究已有地质资料和野外调查地质资料的基础上,由于设计工程平面布置、规划道路高程数据为理想规划数据,根据评估区环境地质条件,通过综合定性分析各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从现状评估、预测评估、综合评估几个层次的分析后,评价建设场地的适宜性。
并根据评估结果提出科学、合理的地质灾害防治措施。
本次评估工作主要完成实物工作量见表2-3。
在调查、资料整理和绘编图件过程中,充分采用数字与计算机技术,以保证成果质量。
2.4 评估范围及级别确定1、评估范围的确定根据征地范围及其所处地质环境条件,并考虑工程建设可能引发、加剧和遭受地质灾害的影响和外围地质灾害可能对工程本身产生危害的影响范围,工程建设过程中引发、加剧和遭受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和危害性,确定在征地范围内向四周分别适度外延作为评估范围。
拟建**县2017易地扶贫搬迁综合建设工程项目”综合建设项目用地范围属“溶蚀峰丛谷地地貌”。
评估范围主要以**县2017易地扶贫搬迁综合建设工程项目”规划红线范围为界,结合地形地貌、地质环境条件对拟建项目可能产生重大影响因素为前提,对评估区范围确定向周边延伸至地表分水岭的范围为界,评估区面积约为0.58km2。
(详见附图1-1)。
2、评估级别的确定(1)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程度根据《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规范》DZ/T 0286-2015的附表B-1“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程度分类表”,评估区区域地质条件中等复杂,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05g,评估区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为0.35s,对应地震基本烈度为Ⅵ度;地形地貌类型较单一,岩性岩相变化不大,岩土体结构一般,水文地质、工程地质性质总体较差;破坏地质环境的人类工程活动较强;因此,评估区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程度类型为中等复杂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