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课第三单元素质能力训练
- 格式:doc
- 大小:35.50 KB
- 文档页数:5
冀教版小学四年级英语第三单元第一课《lesson 17 How Old Are You?》说课稿丁家沟乡中心小学张云霞我说课的内容是冀教版小学四年级英语第三单元第一课《lesson 17 How Old Are You?》。
针对课中所出现的一些问题,我进行了反思,并认真写下了以下这个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本课出自于冀教版小学四年级英语第三单元第一课,本节课运用What colour is it? 来复习颜色;运用How old are you?来复习数字;运用When is your birthday?来复习月份。
二、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对于英语已经有了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同时,学生已经掌握了较多的颜色,数字,月份,序数词,这些都为本课时的学习打下了基础。
本课时,学生将利用颜色,数字,月份,序数词来复习相应的句型。
三、教学目标:根据本教材的特点及新课标对四年级学生学习英语的要求,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Enable the pupils to understand ,say,read and write: colour(red/ yellow/ blue)2.Enable the pupils to understand ,say and read : What colour isit?3.Enable the pupils to understand, say , read and write : How oldare you?四、教学重难点1.Words: colour,red , yellow , blue 。
2.Sentences: (1)What colour is it ? It‟s ------.(2)How old are you ? I am ___years old.五、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六、教法、学法1.教法设计在应用任务型教学法的大前提下,我利用情景教学法,以学生为中心,以交际为主线,通过一系列的教学活动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2022大象版(2017)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溶解的秘密》教案第三单元溶解的秘密1不一样的溶解2溶解与搅拌3溶解与加热4溶解的多与少1不一样的溶解【教学分析】本课是三年级上学期第三单元第一课,这一课通过对高锰酸钾在水中变化的观察,激发学生对溶解的探究兴趣,在延续前两单元对“提出问题”能力目标训练应用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提出系列问题,存入问题银行,从中筛选,聚焦本单元对溶解度、溶解快慢等系列问题的探究。
在这一课中主要是对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进行仔细观察,比较共同点和不同点,从而知道不同物质的溶解过程有所不同,但最终都会均匀地分布到水中。
学生在一年级时已经历过由“提出问题”到“猜想假设”,本单元是在此基础上,对“猜想假设”能力目标进行高阶训练,一年级只要求学生能依据已有的经验,对问题作出简单猜想。
在这一单元中,则要求学生能基于已有的经验和所学知识,从现象和事件发生的条件、过程、原因等方面提出假设。
【教学目标】(1)知道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过程有所不同。
(2)通过实验、观察和比较,描述物质在水中的现象;能通过比较、整理研究结果,从而概括出溶解的特征。
(3)激发对溶解相关问题的探究兴趣,提出可探究的科学问题。
【教学准备】材料准备:装有水的烧杯6个、高锰酸钾、白糖、小苏打、洗衣粉和食用色素活动场地:实验室(教室)【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师:同学们,今天老师请大家一起来观赏“水中烟花”。
制作“水中烟花”就是这个高锰酸钾(出示高锰酸钾),我们先来认识一下这种物质。
出示高锰酸钾资料,学生阅读。
师:在使用高锰酸钾时要注意什么?为什么?生:要用药匙取放,高锰酸钾溶液也不能直接接触。
因为它具有腐蚀性。
师:因为高锰酸钾在水中溶解时会形成紫色,如果放得太多,颜色太浓就不方便观察了,所以我们制作“水中烟花”时只取少量几小粒就可以了。
接下来请各小组取出材料,先仔细观察高锰酸钾颗粒,再取几粒放入水中,仔细观察它在水中的变化。
第一单元注意力训练第一课行为训练——稳定情绪、静心、保持一定端坐时间第二课视觉追踪——提高阅读、审题的速度和正确率第三课视觉分辨——提高相近、相似的文字、数字的辨别能力,减少作业、考试时出错第四课视觉广度——提高较长文字、数字、算式等审视能力,避免答题过程中缺字漏项第五课听觉反应——按照教师要求完成课题教学,提高执行力第六课听觉追踪——提高听课过程中,对教师授课内容的关键语句、关键词的捕捉能力第七课听觉广度——提高听课过程中,对教师较长的表述内容的吸纳能力第八课听觉思考——提高听课中对思考判断力和反应力、反应时间第九课记忆力训练——图像观察、过目不忘、对号入座等记忆力训练,连锁记忆法第十课观察力训练——颜色区分、形状辨认、空间识别,画勾选项法第十一课想象力训练——文字图像相互转换、空间想象力第二单元语言表达能力训练第九课听—说训练——通过提高复述的能力来培养语感、语境第十课做—说训练——用亲身经历或想象训练语言表达能力第十一课看图说话——培养观察力、想象力和语言逻辑第十二课角色扮演——熟悉剧情、理解角色、适应场景,培养语言感染力和创造力第三单元习惯培养A. 生活习惯训练第十三课生活自理——穿衣、洗漱、个人卫生第十四课学习用品归类整理——文具、课本、笔记、作业本等分类整理B. 听课习惯第十五课在校行为课堂规范——上下课、举手、站立、坐姿第十六课良好听课习惯——调动多感官参与听课过程,提高知识吸收率和保留率C. 作业习惯:第十七课坐姿握笔书写规范——提高书写规范性和书写速度第十八课作业流程——掌握正确的流程,保证作业质量、提高作业效率第四单元作息起居训练第十九课认识时间训练第二十课时间统筹第二十一课作息时间表第五单元学习能力及学习技能训练第二十五课汉字的由来第二十六课识字第二十七课笔画与笔顺第二十八课拼音第二十九课数字与运算第三十课认识图形第六单元情商训练第三十一课安全常识第三十二课目标管理第三十三课抗干扰第三十四课自制力第三十五课抗挫折第三十六课团队协作。
开学第一课2024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使学生了解并掌握本学期的学习内容和学习要求。
(2)培养学生对新知识的兴趣和求知欲。
(3)帮助学生建立科学的学习方法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2. 能力目标(1)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
(2)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3)锻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情感目标(1)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3)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1. 课程导入(1)介绍本学期的课程设置、学习目标和要求。
(2)通过案例分析、讨论等形式,激发学生对新知识的兴趣。
2. 知识讲解(1)对重点知识进行详细讲解,确保学生理解透彻。
(2)结合实际生活,举例说明知识的应用。
(3)针对难点知识,采用互动问答、小组讨论等形式进行教学。
3. 实践活动(1)设计具有挑战性的实践任务,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巩固所学知识。
(2)鼓励学生发挥创意,进行创新设计。
(3)组织学生进行成果展示,分享学习心得。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重点知识,引导学生掌握学习内容。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了解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3. 互动问答法:激发学生思考,巩固所学知识。
4. 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5. 实践活动法: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四、教学评价1. 过程性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如出勤、发言、作业等,给予及时反馈。
2. 终结性评价:学期末进行统一考试,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
3. 自我评价:鼓励学生进行自我反思,总结学习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
4. 同伴评价:组织学生互相评价,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学习。
五、教学资源1. 教材:选用符合国家课程标准、内容丰富、实用性强的教材。
2. 课件:制作精美、富有互动性的多媒体课件,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中职职业⽣涯规划(校编)教案:第三单元职业⽣涯发展⽬标与措施.doc第三单元:职业⽣涯发展⽬标与措施第1课:确定发展⽬标(第1课时)——职业⽣涯发展⽬标的构成——职业⽣涯发展⽬标必须符合发展条件教学内容1、职业⽣涯发展⽬标的构成。
2、职业⽣涯发展⽬标必须符合发展条件。
教学⽬标1、认知⽬标(1)了解职业⽣涯发展⽬标的构成。
(2)理解职业⽣涯发展⽬标与发展条件的关系。
2.情感态度观念⽬标(1) 形成“适合⾃⼰的发展⽬标是最好的⽬标”的观念。
(2)发挥职业⽣涯规划⽬标的激励作⽤,帮助学⽣认识“现在的我”,明确“将来的我”,通过明确的发展⽬标激励学⽣勤奋学习、敬业乐群、积极进取。
3.能⼒⽬标根据职业⽣涯发展外部条件和内部条件确定职业⽣涯发展⽬标。
教学重点和难点职业⽣涯发展⽬标与发展条件的关系。
教学过程⼀、复习导⼊新课:简要复习⼀、⼆单元关于职业⽣涯与职业理想、职业⽣涯发展条件与机遇的有关内容,由如何根据发展条件确定发展⽬标导⼊新课:“第三单元职业⽣涯发展⽬标与措施”。
⼆、学习第1课第⼀⽬:职业⽣涯发展⽬标的构成(⼀)阅读课⾸案例《他的选择没有错》,分组讨论下列问题:1.晓强中职毕业时,为什么主动放弃管理岗位,决定去⼀家企业开数控机床?2.晓强的⼯作态度对成为⾼级技师起了什么作⽤?3.晓强的择业成功案例对我们有什么启⽰?(⼆)各组推选2-3位代表在班上交流,分享本组讨论结果。
(三)教师归纳总结,重点分析晓强确定的发展⽬标,并引⼊“第⼀课确定发展⽬标”的学习。
三、学习“职业⽣涯发展⽬标的构成”导⼊语:常⾔道:“有志之⼈⽴常志,⽆志之⼈常⽴志”。
⼈⽣不能没有⽬标。
⽬标是⼼中的罗盘,⼈⽣因为有⽬标,才会执着地去追求。
你有职业⽣涯发展⽬标吗?发展⽬标是如何构成的呢?1.指导各组学⽣阅读讨论第⼀⽬,思考讨论下列问题:(1)职业⽣涯发展⽬标主要由什么构成?(2)什么是长远⽬标?什么是阶段⽬标?⼆者有什么关系?(3)课⾸案例中晓强的长远⽬标是什么?阶段⽬标是什么?(4)联系⾃⼰的实际,说⼀说确定职业⽣涯发展⽬标有什么重要意义。
教案标题:养成良好的体育健康习惯教案目标:1.培养学生热爱运动、积极参与体育活动的意识和兴趣。
2.强化学生对健康的认识,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
3.提高学生的体育技能和协作能力。
教学内容:1.体育游戏:通过引导学生参与各种体育游戏,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和热爱,提高他们的体育技能和协作能力。
2.健康常识:通过讲解健康常识,培养学生对健康的重视和认识,建立正确的健康观念。
3.身体素质训练:通过各种有趣的身体素质训练,提高学生的体育素质和身体机能。
教学步骤:第一课:了解体育游戏1.导入:观看体育比赛录像,引导学生讨论体育比赛的规则和技巧。
2.活动介绍:介绍几种简单的体育游戏,如拔河、踢毽子等。
3.游戏实践:组织学生进行体育游戏,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参加的游戏。
4.总结:学生根据游戏的规则和经验,总结游戏中的技巧和策略。
第二课:健康常识1.导入:观看健康教育视频,引导学生回答关于健康的问题。
2.健康常识讲解:讲解关于健康的常识,如饮食、锻炼等,强调保持健康的重要性。
3.学生参与:学生分组进行小组讨论,就一些健康问题进行讨论,并展示自己的观点。
4.总结:学生根据讨论结果和老师讲解,总结保持健康的方法和建议。
第三课:身体素质训练1.导入:引导学生认识身体素质的重要性,讨论身体素质的种类和训练方法。
2.身体素质训练活动:组织学生进行身体素质训练,如跑步、跳绳等。
3.学生自测:学生进行身体素质自测,记录自己的身体素质水平。
4.总结:学生根据自测结果和训练经验,总结提高身体素质的方法和技巧。
教学评价:1.观察学生在体育游戏中的参与程度和表现,评估他们的兴趣和体育技能的提高程度。
2.收集学生对健康常识的理解和应用情况,评估他们对健康的认识和建立健康生活方式的能力。
3.考核学生在身体素质训练中的成绩和进步情况,评估他们的体育素质和身体机能的提高程度。
教学反思:通过这一学期的体育教学,学生在体育游戏中的兴趣和参与度都有显著的提高,他们逐渐养成了积极参与体育活动的习惯。
开学第一课的高难度问题与综合应用能力的培养训练在开学的第一课,老师往往会布置一些高难度的问题,旨在激发学生思维,培养他们的综合应用能力。
这种培养训练对于学生的发展至关重要,下面将分十二个小节展开介绍。
第一,高难度问题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在课堂上,老师提出高难度问题,当学生想要解答这些问题时,他们必须主动去学习相关知识,在这个过程中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通过思考问题、查找资料和讨论,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的知识。
第二,高难度问题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解答高难度问题要求学生进行思维的跳跃和推理,使他们锻炼起逻辑思维能力。
通过思考问题之间的关联和存在的逻辑推理,学生能够培养出较为敏锐的思维能力,并能够做出合理的判断和推理。
第三,高难度问题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解答高难度问题需要学生对问题进行分析、归纳和总结,通过不懈的努力,他们可以培养出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种能力对于学生未来的学习和工作都是至关重要的,可以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际应用能力。
第四,高难度问题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解决高难度问题需要学生掌握多个学科的知识,从而拓宽了他们的知识面。
只有在面对不同学科的知识时,学生才能够更好地掌握和应用所学的知识,提高他们的综合应用能力。
第五,高难度问题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
在解答高难度问题的过程中,学生常常需要和同学进行讨论和合作。
通过与他人的交流,学生可以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思考,从而提高他们的沟通能力。
这种能力对于学生未来的职场发展也是非常重要的。
第六,高难度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在解决高难度问题时,学生需要跳出传统思维模式,进行创新性的思考。
通过锻炼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可以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为他们未来的发展打下基础。
第七,高难度问题提高学生的应变能力。
解答高难度问题常常需要学生在限定的时间内作出合理的解答,这就要求他们具备较高的应变能力。
通过训练和实践,学生可以培养出应对各种困难和压力的能力,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参考答案第一单元 青春时光 第一课 青春的邀约第一课时 悄悄变化的我 【同步闯关】一、单项选择题1.D 2.C 3.D 4.C 5.B 6.D 7.D二、多项选择题1.BD 2.ABD三、简答题1.【考点】青春期的烦恼;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学会调控情绪;悦纳自我。
【分析】本题考查青春期的烦恼、积极情绪与消极情绪、悦纳自己。
青春期是人一生中身体发育的关键时期,青春期的身体发育主要表现在身体外形的变化、身体内部器官的完善、性机能的成熟;青少年要学会悦纳自己的变化;积极情绪有利于身心健康与发展,而消极情绪则相反,青少年要学会调控情绪,做情绪的主人。
【解答】(1)本题考查青春期的少年,情绪变化的原因,结合材料答出小明的变化和反应很正常,进入青春期,身体外形会有明显的变化,我们会更加关注自己的外表;不良的情绪会影响我们的观念和行动,可能会让我们因为某个小小的挫折而止步不前等。
(2)本题考查消除烦恼的方法,结合材料答出悦纳生理的变化;调节情绪,成为情绪的主人;找好的学习方法即可。
故答案为:(1)进入青春期,身体外形会有明显的变化,我们会更加关注自己的外表。
不良的情绪会影响我们的观念和行动,可能会让我们因为某个小小的挫折而止步不前。
(2)悦纳生理的变化;寻找正确的方法调节情绪,成为情绪的主人;寻找更好地提高学习成绩的方法。
(选择两个不同角度回答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2.(1)①青春期我们的身体变化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身体外形的变化,内部器官的完善,性机能的成熟。
②青春期有三大生理变化:a.身体迅速长高、长壮;b.运动系统、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内分泌系统和神经系统不断成熟;c.性器官发育和成熟。
(2)①反抗与依赖。
②闭锁与开放。
③勇敢与怯懦。
(3)①独立思考。
②培养批判精神。
③开发创造潜力。
【解析】(1)此问旨在考查学生对青春期生理变化的认识,主要考查学生的认知能力。
根据所学,青春期身体变化,主要从身体外形的变化、内部器官的完善和性机能的成熟回答;生理变化主要从身体三大变化的具体表现回答即可。
[科目] 政治[考试类型] 同步试题[年级] 初三[文件] 第一课第三单元素质能力训练. doc[标题] 第一课第三单元素质能力训练[关键词] 同步试题[内容]第一课第三单元素质能力训练(一)单项选择:(在下面各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意的,请你把符合题意的选项序号填在括号内)1.奴隶社会后期,封建制生产关系已经萌芽并发展起来。
没落的奴隶主阶级利用手中掌握的政权,拼命地压制新兴的地主阶级,其目的是:( )A.消灭地主阶级B.建立新的社会制度C.维护奴隶制生产关系D.发展社会生产力2.封建社会代替奴隶社会的根本原因是:( )A.新兴地主阶级的出现B.封建制生产关系萌芽的产生C.封建国家政权的建立D.当时社会生产力的发展3.战国时期,各国地主阶级为了确立封建统治,发展封建经济而相继变法,其中秦国:( )A.李悝变法的收效最为显著B.王安石变法的收效最为显著C.商鞅变法的收效最为显著D.孝文帝变法的收效最为显著4.封建剥削的基础是:( )A.封建地租B.地主不完全占有农民C.封建等级制度D.封建土地所有制5.封建时代生产力进步最重要的标志是:( )A.冶铁技术的发展和铁制农具的广泛使用B.大型水利工程的兴建C.畜牧业和农业的分工和发展D.手工业的发展和商品交换的扩大6.封建土地所有制的特点是:( )A.地主阶级完全占有土地B.土地归皇帝或国王一个人占有和支配C.地主占有绝大部分土地,而直接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却没有或有很少土地D.寺庙占有大部分土地7.以农业生产为主的封建社会,最主要的生产资料是:( )A.耕牛B.铁制农具C.土地D.种子8.在中国封建社会长期占着统治地位的地租是:( )A.劳役地租B.实物地租C.货币地租D.变相地租9.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产生的主要途径是:( )A.农民的分化B.小手工业者的分化C.掠夺农民土地的“圈地运动”D.对亚洲、非洲、美洲的殖民掠夺10.历史上最初的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在:( )A.我国的江南地区B.美洲北部地区C.地中海沿岸的一些城市D.我国的东南沿海城市(二)多项选择:(在下面各小题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是符合题意的,请你把符合题意的选项序号填在括号内)1.新兴地主阶级要为封建制生产关系的发展扫清道路,必须:( )A.取得奴隶主贵族同意B.通过激烈斗争,推翻奴隶主阶级的统治C.取得政权D.重视科学文化的发展2.我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发展到新的水平的主要表现是:( )A.冶铁技术已达到世界领先水平B.城市和商业的繁荣C.铁制农具的广泛使用和牛耕的普遍推广D.大型水利工程的兴建3.中国封建时代的科技文化成就:( )A.在世界上是孤立存在的B.代表着全人类经历封建社会发展阶段取得的成就C.为推动世界文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做出了突出的贡献D.在当代已失去意义,没有什么价值4.封建社会土地所有制有多种形式。
在欧洲,封建土地所有制采取:( )A.地主私人占有土地的形式B.“井田制”的形式C.“封地”的形式D.“封地”由封主的长子继承,不能买卖5.封建制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发展的主要表现是:( )A.农民有了一定的人身自由B.农民可以自由地选择地主C.农民可以有自己的劳动工具,部分农民还有很少量的土地D.农民的劳动成果,除了交租,还能留下一部分归自己支配6.在封建社会里,地主剥削农民的方式和手段有:( )A.榨取地租B.放高利贷C.缴纳苛捐杂税D.服各种徭役7.封建等级制度:A.以封建土地所有制为基础B.与封建特权紧密相连C.是维护地主阶级统治秩序的重要措施和保证D.是确定封建统治阶级内部权利和地位的标准和依据,反映封建国家的统治特点8.在封建社会,皇帝或国王是:( )A.由民主的方式产生B.地主阶级的总头子,国家的最高统治者C.全国土地最高所有权的掌握者D.整个封建国家的化身9.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和农民战争,给封建统治者以沉重的打击,它( )A.推翻了封建统治B.推动了历史的发展C.冲击了封建制生产关系D.动摇了封建统治的基础10.在封建社会后期,严重束缚生产发展的制度是:( )A.行会制度B.宗教制度C.民主制度D.等级制度(三)判断正误:(下面各小题如果是对的打“√”,错的打“×”)1.欧洲进入封建社会比中国早得多。
( )2.封建社会代替奴隶社会的历史总趋势不可改变,是因为,封建社会的建立是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的。
( )3.在封建时代,文明的发展在世界各地是平衡的。
( )4.封建剥削的基础是封建等级制度。
( )5.地主阶级掌握了绝大部分土地的所有权,农民没有土地或者只有很少的土地,这是封建土地制度的特点。
( )6.劳役地租在封建社会中期占有重要地位。
( )7.封建国家是奴隶主阶级掌握政权的国家,是地主阶级统治农民、压迫农民的工具。
( )8.在欧洲,基督教是维护封建统治的精神支柱。
( )(四)填空题:1.封建社会,就世界范围来说,__________已是最重要的手工业部门。
2.在封建制生产关系下的农民,比奴隶制生产关系下的奴隶,__________和__________有所改善。
3.封建的__________,是地主阶级剥削农民阶级的基础。
4._____、_____和_____是封建地租的三种具体形式。
5.封建国家一般采取________的形式。
6.我们在迈向现代化的今天,仍面临着清除________思想的艰巨任务。
7.________和________是封建社会的两大基本阶级,这两个阶级之间的矛盾,是封建社会的_______。
8.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封建社会内部萌生出来,从根本上说,是社会__________发展的结果。
(五)简要回答下列各题:1.封建时代生产力的发展是怎样的?2.封建制生产关系的特点是什么?3.我国封建社会的土地占有状况怎样?4.封建专制的统治罗网表现在哪些方面?5.农民起义和农民战争的意义是什么?其局限性是什么?6.在封建社会地主阶级剥削农民阶级的方式有哪些?7.封建国家的本质是什么?它一般采取什么形式?8.我国还存在哪些封建残余思想?(六)材料分析题:下面是著名的文学巨著《红楼梦》中的一张黑山庄农民向贾府缴纳地租的清单:“大鹿三十只,獐子五十只,狍子五十只,暹猪二十个,汤猪二十个,龙猪二十个,家腊猪二十个,野羊二十个,青羊二十个,家汤羊二十个,家风羊二十个,鲟鳇鱼二百个,各色杂鱼二百斤,活鸡、鸭、鹅各二百只,风鸡、鸭、鹅二百只,野鸡、野猫各二百对,熊掌二十对,鹿筋二十斤,海参五十斤,鹿舌五十条,牛舌五十条,蛏干十斤,榛、桃、杏瓤各二口袋,大对虾五十对,干虾二百斤,银霜炭上等选用一千斤,中等二千斤,柴炭三万斤,御田胭脂米二担,碧糯五十斛,白糯五十斛,粉粳五十斛,杂色粮谷各五十斛,下用常米一千担,各色干菜一车,外卖梁谷牲口各项折银二千五百两。
外门下孝敬哥儿玩意儿:活鹿两对,白兔四对,黑兔四对,活锦鸡两对,西洋鸡两对。
”请回答下列问题:(1)农民为什么要向贾府缴纳这么多劳动果实?(2)这张地租清单反映出了哪几种形式的地租?(3)这张地租清单说明了什么?第三单元答案:素质能力训练(一)单项选择:1.C;2.D;3.C;4.D;5.A;6.C;7.C;8.B;9.B;10.C。
(二)多项选择:1.BC;2.CD;3.BC;4.CD;5.ACD;6.ABCD;7.ABCD;8.BCD;9.BCD;10.AD。
(三)判断正误:1.×;2. ;3.×;4.×;5. ;6.×;7.×;8. 。
(四)填空题:1.冶铁;2.地位、处境;3.土地所有制;4.劳役地租、实物地租、货币地租;5.君主专制;6.封建残余;7.农民阶级、地主阶级、主要矛盾;8.生产力。
(五)简要回答下列各题:1.无论在我国还是在欧洲,封建社会生产力的发展,都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封建时代生产力进步最重要的标志,是冶铁技术的发展和铁制农具的广泛使用。
2.封建社会生产关系的特点是:(1)地主阶级占有绝大多数土地;(2)地主阶级不完全占有农民、农民被束缚在土地上;(3)地主阶级通过地租、高利贷等方式,占有农民大部分劳动成果。
3.(1)在我国,皇帝作为地主阶级的总头子,掌握着全国土地的最高所有权,并直接占大量土地;(2)地主私人占有土地,仍长期居于主要地位;(3)寺庙也占有很多土地4.(1)森严的等级制度;(2)庞大的国家机器;(3)无形的精神枷锁。
5.(1)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和农民战争,给封建统治者以沉重的打击,冲击了封建制生产关系,动摇了封建统治的基础,推动了历史的发展。
(2)其局限性是不能消灭封建制度。
6.(1)以封建土地所有制为基础,地主阶级剥削农民的主要方式是榨取地租。
劳役地租、实物地租、货币地租是封建地租的三种具体形式。
(2)高利贷是地主阶级剥削农民阶级的又一重要手段;强迫农民缴纳苛捐杂税,也是地主阶级剥削农民的重要方式;抽调大批农民服徭役。
7.(1)封建国家是地主阶级掌握政权的国家,是地主阶级统治农民、压迫农民的工具。
(2)封建国家一般采取君主专制的形式。
8.封建统治的思想和制度根深蒂固,如等级观念,家长制度,迷信思想、宗族观念等等,其影响不可低估。
(六)材料分析题:(1)这是由封建土地所有制造成的。
因为封建所有制是地主阶级剥削农民的基础。
地主占有绝大多数土地,农民没有土地或只有很少土地,迫于生计不得不租种地主的土地,向地主缴纳地租,忍受地主的剥削。
黑山庄的农民正是租种了贾府的土地,才向贾府缴纳大量地租。
(2)这张地租清单反映出的地租主要有实物地租和货币地租,还有变相地租。
(3)这张地租清单说明了地主对农民剥削的残酷性。
在封建社会,地主通过收取地租从而占有农民的大部分劳动成果,地主过着不劳而获的寄生生活,农民受苦是由封建剥削造成的。